第一讲 非电量电测量
非电量电测知识点总结
非电量电测知识点总结1. 非电量电测的基本概念非电量电测是以非电参数(温度、压力、位移、速度、流量等)对电信号(电流、电压)进行检测、测量、分析和处理的技术。
通过传感器将非电量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再通过电路将电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和显示。
非电量电测技术的重点是非电参数与电信号之间的转换与传输。
2. 非电量电测的传感器非电量电测的传感器是将非电参数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它是非电量电测的关键部件。
常见的非电量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选择应根据被测量的非电参数性质和测量要求来确定。
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包括灵敏度、量程、准确度、稳定性、线性度、响应时间等。
3. 非电量电测的信号调理非电量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通常是微弱的电压信号,需要经过信号调理电路进行放大、滤波、线性化等处理,以便适应后续的信号处理和显示系统的要求。
常见的信号调理电路有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线性化电路、补偿电路等。
4. 非电量电测的数据采集非电量电测中常用的数据采集技术包括模数转换(A/D转换)、通信接口(串口、并口、USB接口)、存储器、微处理器等。
模数转换技术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技术,常见的模数转换芯片有AD转换器、DA转换器等。
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将非电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用数字方式进行存储和处理,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显示。
5. 非电量电测的数据处理非电量电测的数据处理是通过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实现对被测量参数的监测和控制。
数据处理的方法包括数字滤波、数据分析、图像显示、曲线对比、报警控制等。
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有Labview、Matlab、C语言等。
6. 非电量电测的应用领域非电量电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医疗仪器、航空航天、军事装备、汽车电子、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
例如,在工业自动化中,非电量电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的准确测量与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资源浪费。
电工知识一 非电量的电测法
电阻温度计中的热电阻传感器是绕在云母、石 英或塑料骨架上的金属电阻丝。 金属电阻丝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为 Rt =R0 ( 1 + At + Bt2 )
tº C时的 电阻值 0º C时的 电阻值 A 和 B为金属丝电阻 在工作温度范围内的电 阻温度系数的平均值。
对铜丝:A= 410-3(1/º C),B= 0; 铂丝:A=3.9810-3(1/º C),B= –5.84 103(1/º C)² 。
非电量的电测法
1/35
非电量的电测法
非电量的电测法就是将各种非电量(如温度、压力、 速度、位移、应变、流量、液位等)变换为电量,而后进 行测量的方法。
非电量的电测仪器,主要由下列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传感器 测量电路 测录装置 (1) 传感器:将被测非电量变换为与其成一定比例 关系的电量。 (2) 测量电路:将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 使之适合于显示、记录及和微型计算机的联接。 (3) 测录装置:各种电工测量仪表、示波器、自动 记录仪、数据处理器及控制电机等。
r
L2
铁心 衔铁
2. 工作原理 衔铁处于中间位置, 线圈 电桥平衡,输出电压 0 U 0 当衔铁偏离中间位置上 下移动时,电桥不平衡, 输出电压的大小与衔铁位 移的大小成正比,其相位 与衔铁移动的方向有关。 电感传感器常用来测 量压力、位移、液位、 表面光洁度等。
–
+
U –0
标 准 电 阻
THANK YOU .
在自己专业专长专注的工作上,专心 作出卓越成果,走向成功。
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
炉温高于给定值时,U2 >U1,差值电压U0。 U经放大后其输出的电压U 加在直流伺服电动 机的电枢两端。 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带动调压器手柄,改变调压 器的输出电压,使加热电流减小,炉温下降。使 电路重新平衡( U=0),即炉温保持给定值。
第2章 非电量电测原理 工程测试技术
9
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
反馈、控制环节 反馈、
• 反馈控制环节主要应用于闭环控制系 统中的测试系统。 统中的测试系统。
10
再通过测试电路测量此电量,用所测电量来确定被测非电物理量的值
二
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
1 测试系统框图
测试系统是指由相关的器件、仪器和测试 测试系统是指由相关的器件、 装置有机组合而成的具有获取某种信息之 功能的整体。 功能的整体。3ຫໍສະໝຸດ 测试系统框图传 感 器
信 号 调 理 器
反馈、 反馈、控制 激励 信 号 采 集 存 储 记 录 器
基本放大器
信号的转换,多数是电信号 信号的转换, 之间的转换。如幅值放大、 之间的转换。如幅值放大、 将阻抗的变化转换成电压的 变化或频率的变化、滤波等 变化或频率的变化、滤波等。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6
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
数据采集存储记录器 信号采集存储记录环节(A/D、数据记录器) 信号采集存储记录环节(A/D、数据记录器) 将来自调理器的信号显示或存贮, 将来自调理器的信号显示或存贮,已备数据分 析用,用于信号处理后的显示记录。 析用,用于信号处理后的显示记录。
7
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
信号处理器
信号处理环节对来自信号调理环节的 信号进行各种运算和分析。 信号进行各种运算和分析。
8
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
激励装置
被测对象的有些信息可在被测对象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表现 出的物理量中显现出来, 出的物理量中显现出来,而有些信息却无法显现或显现不 明显,此时需要通过激励装置作用于被测对象, 明显,此时需要通过激励装置作用于被测对象,使之产生 出要获取的信息载于其中的一种新的信号。 出要获取的信息载于其中的一种新的信号。
非电量电测
实验要求
1.掌握电阻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习采用不平衡电桥测非电量的标定方法。 3.了解热电偶测温原理。 4.学习标定热电偶的方法。 5.熟悉电势差计的使用方法
前言
非电量电测:非电学物理量变为电学量
非电量有力学上的位移、速度,热学上的温 度、压力,光学的光强,化学上的浓度等。
温度t与Rt一一对应,且Rt 与IG 一一对应。所以若对 μA表标定,即可根据μA表 的偏转量测温。
RA
Rt
G
KG μA表
RB
R
E
K
与平衡电桥的差别
平衡电桥 不平衡电桥
表头指针 中间
一边
电流方向 无
有
电阻温度计的标定与测量
1. 利用电阻箱代替铜电阻进 行标定(P183 Cu电阻阻 值与温度关系)
•自动记录
实验原理 金属
热敏
热电阻
电阻
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利用金属或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 变化制成的,主要用于对温度及其有关的 参数进行测量.
铂(Pt): -200~850℃, 铜(Cu): -50~150℃
铜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为:
Rt R0(1 At Bt2 Ct3)
电阻与温度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温度测量 温度补偿
热敏电阻按其性能变化分两类: 温度上升,电阻值增加——正温度系数(PTC) 温度上升,电阻值减小——负温度系数(NTC)
温度控制 过热保护 火灾报警
测量电路 不平衡电桥+Cu电阻=Cu电阻温度计
铜电阻
若RA:RB=Rt :R,电桥平衡, G无偏转;
若温度改变使Rt值变化,电 桥不平衡,G有偏转。
电气测试技术第三章非电量电测技术-0422
4. 标准电极定律:如果金属丝A和C的热电势为eA,C, 金属丝C和B的热电势为eC,B,则金属丝A和B的热电势 为eA,B = eA,C + eC,B
A
B
AB
该定律表明,各种金属都可和一种标准金属(通常为铂)配对并进 行标定,各种可能配对的金属不必都进行自身的标定。
各种热电极材料和铂配成的热电偶,在热端温度为100℃,冷端 温度为0℃时所产生的热电动势列于表3-1中,根据此表可以求出 任意两种材料相配合的热电动势。
根据上述原理,可以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电位计E, 只要保证电位计与连接热电偶处的接点温度相等,就不 会影响回路中原来的热电势,接入的方式见下图所示。
3. 中间温度定律:如果不同的两种导体材料组成热电偶回
路,其接点温度分别为T1、T2 时,则其热电势为eAB(T1, T2);当接点温度为T2、T3时,其热电势为eAB(T2, T3); 当接点温度为T1、T3时,其热电势为
热电偶的热电势只与组成热电偶的材料及两端温度有关;与热电偶的长 度、粗细无关。 只有当热电偶两端温度不同,热电偶的两导体材料不同时才能有热电势产 生。
如果使eAB(T0)=常数,则回路热电势eAB(T,T0)就只与温度T 有关,而且 是T 的单值函数,这就是利用热电偶测温的原理。
若σA,σB为常数 实际上σA,σB并不为常数,下式更符合实际 对于铜/康铜热电偶
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取决于材料A,B,以及温差T,To
接触电势
eAB (T )
kT e
ln
NA NB
K=1.38*10-23(J/K)波尔兹曼系数
T
温差电势 eA(T,T0 ) T0 AdT
A 为与材料有关的汤姆逊系数系数
总电势
电磁测量第15章 非电量测量
由 dR K dl 知,电阻丝的应变与电阻的相对变化具有
线性关系。R
l
系数K由统一的标准进行实验测定。
dR
K0
R
x
x 为轴向应变。K0为电阻丝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
3. 电阻应变仪 电阻应变仪是与应变片配用的测量仪器。
将应变片接入电桥线 路中,电阻的相对变化即 可转换为电压的相对变化。
RW
x x0
2
x x0
3
...
S
y0 x0
1
x x0
x x0
2
x x0
3
...
为减小灵敏度的非线性,常采用差动形式
y
y
y0 x0
x 1
S
r
由材料力学, dr dl
r
l
dR
d
1 2 dl
l
d
1
2
dl
R
l dl
l
l d
K 1 2 称为金属丝应变灵敏度系数。
dl
对于金属材料,d 相对较小,其灵敏度主要取决于1+2项。
非电量电测技术:用电测技术的方法测量非电的物理量。
二、非电量电测技术的主要特点
1. 应用了已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电磁测量技术、理论和方法。 因此,非电量电测技术的关键是研究如何将非电量变换为 电磁量的技术——传感器技术。
局部放电检测方法 — 非电量检测法
一、非电量检测法局部放电发生时常伴有光声热等现象的发生对此局部放电检测技术中也相应出现了光测法声测法红外热测法等非电量检测方法较之电检测法非电量检测方法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与试样电容无关等优点。
非电量检测法包括声测法、光测法、化学检测法1声测法介质中发生局部放电时其瞬时释放的能量将放电源周围的介质加热使其蒸发效果就像一个小爆炸此时放电源如同一个声源向外发出声波由于放电持续时间很短所发射的声波频谱很宽可达到数MHz要有效检测声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传感器的选择是关键常用的声传感器有用于气体中的电容麦克风condensermicrophone电介体麦克electretsmicrophone 和动态麦克风dynamicmicrophone用于液体中类似于声纳的所谓水中听诊器hydrophone 用于固体中的测震仪accelerometer和声发射acousticem issi on传感器在声-电传感器中工作频带和灵敏度是两个最为重要的指标若传感器工作频带过窄脉冲相应时间过长容易造成信号混叠故必须保证传感器,一定的工作频带而在宽频传感器中要求传感器,几何尺寸必须小于声波波长但是减小传感器体积会导致传感器测量面积减小进而降低测试灵敏度反之若为了增大灵敏度而增大传感器几何尺寸又会导致传感器工作频带减小实际设计中往往结合现场条件折中考虑这两方面的要求较之电测法声测法在复杂设备放电源定位方面有独到的优点但是由于声波在传播途径中衰减畸变严重声测法基本不能反映放电量的大小这使得实际中一般不独立使用声测法而将声测法和电测法结合起来使用2光测法近年来采用光测法在局部放电特征及介质老化,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传感器必须侵入设备且设备透光性能不好或者根本不能透光光测法只能测试表面放电和电晕放电故在现场中光测法基本上没有直接应用近年来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将光纤技术和声测法相结合提出了声-光测法该方法采用光纤传感器局部放电产生的声波压迫使得光纤性质改变导致光纤输出信号改变从而可以测得放电国外在电力变压器和GIS设备中均有相关应用[18]BlackBurn等人将光纤传感器伸入到变压器内部测量局放当变压器内部发生局部放电时超声波在油中传播这种机械压力波挤压光纤引起光纤变形导致光折射率和光纤长度的变化从而光波将被调制通过适当的解调器即可测量出超声波可实现放电定位。
非电量电测技术
一、线性度(非线性误差)
f
m YFS
100%
曲线与直线的最大偏差 仪表满量程
100%
端基线性度
平均选点法 线性度
最小二乘 法线性度
端基线性度:
端点直线。
端点指与量程的上下限值对应 的标定数据点。通常取零点作 为端点直线的起始点;满量程 的输出100%作为终止点,通 过两点的直线称为“端点直 线”。
2.相对误差:
(1)实际相对误差
A
x A
100%
被测量的实际值
(2)示值相对误差
x
x x
100%
仪器示值
(3)满度相对误差 (引用误差)
m x xm 100%
仪器的满度值
(二)按误差的性质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定义:指服从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特征:出现规律性、产生原因可知性 表征:测量准确度
测试结果: A = {A}
〔A〕
被测量 数值(大小及符号) 单位
二、测量方法
<1>直接测量:
简单测量:当选用适当的仪表,即 可直接测得被测量的大小。
只包括一项简单测量和根据一些已知数据,对被测结果 进行运算就可以得到被测物理量的大小。
例如:I U R
被测量
简单测量 已知数据
<2>间接测量:
对于几个与被测量有确定关系的物理量进行直接测量, 然后通过代表该函数关系的公式、曲线n 1
§1-4测量系统的静态误差
一.串联开环系统 Xi K1 Y1 K2 Y2 … Yn1 Kn YO
系统静态特性: yO f (xi )
第一讲 非电量电测量
理解:关于真值
真值是个理想化的概念,按其本性是不能 最终确定的。 真值与特定量的定义相关,可不断逼近, 满足测量实际的需要。 真值是指某一被测量在一定条件下客观存 在的、实际具有的量值。
3. 测量误差
观测值 ≠ 真值
测量误差
评价测量结果的好坏或测量装置质量的高低
3.1 测量误差的分类—造成误差的特征不同
式中:τ— 时间常数,τ=a1 / a0; k — 静态灵敏度或放大系数,k =b0 / a0。 时间常数τ具有时间的量纲,它反映系统的 惯性的大小,静态灵敏度则说明其静态特性。 不带套管热电偶测温系统、电路中常用的 阻容滤波器等均可看作为一阶系统。
3) 二阶系统
二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d y (t ) dy(t ) a2 a1 a0 y (t ) b0 x(t ) 2 dt dt 通常改写为:
2.2 电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 (1)概念 指在动态测量时,输出量与随时间变化的输 入量之间的关系。(P14) 动态测量时,输出量不仅受静态特性的影响 ,也受动态特性的影响。 动态特性是测量系统能够不失真地再现变化 着的输入量的能力反映。
例:热电偶动态测温问题
t /℃ t1 动态误差
t0 o
1.2 电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非电量 传感器
信号调节器
显示记录器
非电量电测量系统组成
(1)传感器 将被测非电物理量转换为电参量,并把它 传送到信号调节器中的部件。传感器又称为变 换器、转换器、探头。 电量是电压、电流、或电参量(电阻、电感、 电容)
非电量
传感器
信号调节器
显示记录器
非电量电测量系统组成
非电量电测技术课程设计
非电量电测技术课程设计一、前言非电量电测技术是指利用非电量的信号,如应力、声波、光学、温度等测量物理量。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非电量电测技术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术。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将结合实例,介绍非电量电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和实现过程。
二、课程内容2.1 基本原理非电量电测技术是利用物理量与电量的相互转换关系,通过测量电量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
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物理量转换为的电信号与测量方式有关;同时,电信号的大小和时间特性也与测量方式有关。
2.2 应用方法在非电量电测技术的应用中,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问题常常需要采取不同的测量方法。
下面我们就举两个例子。
例1:利用热电偶测量温度热电偶是利用热电效应(即温差电势)来测量温度的一种传感器。
热电偶的原理是在两种不同金属之间,根据瞬时的温度差产生一个电势差。
测量时,将热电偶的两端连接到测量器上,即可获得电势差,从而得到温度。
例2:利用振动传感器测量机械腔体压力振动传感器是一种测量机械腔体压力的传感器。
其原理是利用腔体内气体分子运动引起的振动来产生感应电动势。
在测量时,将振动传感器放置在机械腔体中,随着气体的压缩和膨胀,振动频率会变化,从而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2.3 实现过程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我们需要选取适合的电路,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且需要精确的调节各个参数,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下面我们将介绍两个实现过程的例子。
例1:实现热电偶温度测量系统(1)硬件设计:选用电阻率较小时,耐蚀性强、良好导电性的热电偶,选择合适的放大器和滤波器,以获得准确的温度测量结果。
(2)软件设计:通过编程实现温度的读取和控制。
同时,需要设置温度的报警值和报警方式,以便在发生故障时及时进行处理。
例2:实现振动传感器测量系统(1)硬件设计:选用高精度的振动传感器,选择合适的放大器和滤波器,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资料:《非电量测量技术(小学期)》教学大纲
《非电量测量技术》课程代码:04000131课程名称:(非电量测量技术)(Sensor Technology)学分:2 学时:3周(小学期)(理论教学学时:18;实验学时:6)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工学一、目的与任务课程目的学生在学习《电工学》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课堂学习和实验操作,了解和掌握生产和生活中(特别是材料加工行业)常用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使学生对科学研究或工程中的检测技术问题,能提出合理的方案和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课程任务掌握非电量电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特别是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以及测量电路,能对科研工作或工程中的检测技术问题提出合理方案,并具有选择合适传感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作为实验技术课,课堂和实验教学是两大重要教学环节。
课程以研究机械量的常用电测技术为主,着重学习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基本特性、测量电路和应用举列。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12学时)第一章非电量电测技术概述(共1学时)1--1 非电量电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2 非电量电测技术的基本概念1--3 测量误差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共2学时)2--1 电位器式传感器2--2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2--3 压阻式传感器第三章电容式传感器(共1学时)3--1 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及原理3--2 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非线性3--3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3--4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3--5 使用电容式传感器的注意事项第四章电感式传感器(共3学时)4--1 自感式传感器4--2 差动变压器4--3 涡流式传感器4--4 差动变压器式涡流式传感器4--3 应用第五章磁电式传感器(共3学时)5--1 电磁效应5--2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5—3 电磁流量计5—4 霍尔传感器5—5 磁阻式传感器5—6 力平衡式传感器第六章压电式传感器(共2学时)6--1 压电效应6--2 压电式传感器的常用结构形式和等效电路 6--3 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6--4 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第七章热电式传感器(共2学时)7--1 热电偶7--2 热电阻7--3 热敏电阻第八章光电传感器(共2学时)8--1 光电效应8--2 光敏元件:光敏电阻与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 8--3 应用第九章物理效应及其在传感器技术中的应用综述(共1学时)9--1 物理效应9--2 传感功能材料第十章按被测物理量分类的各传感器综述(共1学时)10--1 位移传感器10--2 力传感器10--3 加速度传感器10--4 速度传感器10--5 温度传感器实验教学(除标明外,每个实验约1学时,共12学时。
电子技术(第三版)第九章非电量电测技术
第二节、温度传感器
注意:当流过热敏电阻的电流很小时,其伏 安特性符合欧姆定律,是图中曲线的线性上升段; 当电流增大到一定值时,引起热敏电阻自身温度 升高,出现了负阻特性,即虽电流增大电阻却减 小,端电压反而下降。因此,在具体使用中,应 尽量减小通过热敏电阻的电流,以减小自热效应 的影响。
11
第一节、非电量电侧技术概述
四、关于测量误差
传感器误差大小对测量精度高低影响很大。
按不同分类共有3类8种: 1、按表示方法分类:
绝对误差:某物理量测得值X与其真值
A0的差。
XXA 0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ΔX与真值A0之比。 X 100%
满度相对误A0差:绝对误差ΔX与仪表满
标值Xm之比。
X 100%
非电量电测技术——将各种非电量变换为电量, 而后用电测技术的方法进行测量的方法。
获取的 信息
转换后 的信息
传感器 测量电路
放大器
显示或记 录装置
物理量、化学 量和生化量
大多数转换 为电信号
非电量电测系统
4
第一节、非电量电侧技术概述
传感器:借助于检测元件(敏感元件)接
收一种形式的信息,并按一定的规律将它转换 成另一种形式的信息的装置。
5
一、传感器的作用
第一节、非电量电侧技术概述
应用十分广泛:工业、农业、军事、宇 航、环保、生物医学、基础科学研究等。
如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中的传感器越 来越多。复印机中就有位移、照度、温度测 量等传感器上百个。
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技术。
有力地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
6
第一节、非电量电侧技术概述
二、传感器的基本性能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传感器——是利用敏感元件随温度变 化的某种物理特性而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量变 化的装置。 1、特点: 对非温度物理量不敏感、性能可 靠、重复性好、精度较高。 2、类型:常见的有 热敏电阻、热电偶、PN 结型温度传感器、石英温度传感器、热辐射传感 器等。其数量居各种传感器中之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出量的变化量 Δy K=
输入量的变化量 Δx
当静态特性为一直线时,直线的斜率就 是灵敏度,为一常数。当静态特性是非线性 时,灵敏度不是常数。 灵敏度越高,可检测量越小;系统的稳 定性越差。
y
y y
x o (a)
y x o
x y
x
(b)
x
测量系统的灵敏度
(3)评价指标 线性度 从应用的角度,希望系统是线性的; 反映输出量与输入量的实际关系曲线偏离 参考直线的偏离程度。一般用校准曲线与 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与满量程输出的 百分比表示。
静态误差:与被测量变化速度无关的测量 误差。 动态误差:当被测量随时间迅速变化时, 由于元件具有一定的惯性,故输出量在时 间上不能与被测量变化精度相吻合,由此 造成的测量误差称为动态误差。 粗大误差:由于读数错误、记录错误、操 作不正确、测量过程中的失误及计算错误 造成的误差。
3.2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误差大小的 表征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均方根误差 极限误差 概率误差
0.6475
4. 测量结果的评定指标
4.1 测量的准确度 测量的准确度表征了测量值和被测量真值的 接近程度。准确度越高则表征测量值越接近 真值。 用绝对误差表征。 准确度反映了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大小程 度,准确度越高,则表示系统误差越小。
4.2 测量的精密度
测量的精密度表征了多次重复对同一被 测量测量时,各个测量值分布的密集程 度。精密度越高则表征各测量值彼此越 接近,即越密集。 用标准误差表征 精密度反映了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大 小程度,精密度越高,则表示随机误差 越小。
绝对误差:由测量所得到的被测量 值x与其真值A0或实际真值A的差值 称为绝对误差,用 x 表示
或
x x A0
x x A
相对误差:测量的绝对误差与测量 的真值(实际真值)之比。
或
x 100% A0
x A 100% A
引用误差定义为绝对误差与测量装置的量 程的比值。 引用误差实际上是采用相对误差形式来表 示测量装置所具有的测量准确程度。 最大引用误差——仪表的精度等级
电位器式的电阻传感器、变面积式的电容 传感器及利用静态式压力传感器测量液位均可 看作零阶系统。
2) 一阶系统
除了a0、a1 与b0 之外,其它的系数均为零, 则微分方程为
dy (t ) a1 a0 y (t ) b0 x (t ) dt
上式通常改写成为
dy (t ) y (t ) kx (t ) dt
4.3 测量的精确度(精度)——评价测量结果
测量的精度是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 精确度高则表明准确度和精密度都高。 精度反映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对测量 结果的综合影响,精确度高,则反映了 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小。
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的, 精密度也不一定高;但是精度高的,精密度和 准确度都高。
式中:τ— 时间常数,τ=a1 / a0; k — 静态灵敏度或放大系数,k =b0 / a0。 时间常数τ具有时间的量纲,它反映系统的 惯性的大小,静态灵敏度则说明其静态特性。 不带套管热电偶测温系统、电路中常用的 阻容滤波器等均可看作为一阶系统。
3) 二阶系统
二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d y (t ) dy(t ) a2 a1 a0 y (t ) b0 x(t ) 2 dt dt 通常改写为:
均方根误差:又称标准偏差,它是观 测值与真值偏差的平方和和观测次数 比值的平方根。
1 2 ( xi x) n i 1
1 n 2 ( xi x) n 1 i 1
n
(n 15)
(n 10)
其中
1 x xi n i 1
n
注意
标准误差不是测量值的实际误差,也 不是误差范围,它只是对一组测量数据可 靠性的估计。
0
/s
(2)动态特性的描述
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 描述大部分模拟测量系统 直观性差,实验方法很难求得 典型输入信号和给定初始条件下得特解来描 述 阶跃信号、斜坡信号、正弦信号
(3)动态特性方程
式中,a0、a1、…, an, b0、b1、…., bm是与 测量系统的结构特性有关的常系数。
两种被测量 不变或变化很缓慢的量 变化迅速的量 两种特性 静态特性 动态特性
2.2 电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 (1)概念 指当被测量x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变化程 度远慢于电测量系统固有的最低阶运动模式 的变化程度时,电测量系统的输出量y与输 入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P10)
(2)信号调节器 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 → 记录显示器所 需的标准电量信号(电压、电流或频率等) 其内部电路主要有: 电桥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相敏 检波电路、谐振电路、阻抗变换电路、调制 解调电路等,以匹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和显 示记录器。
非电量
传感器
信号调节器
显示记录器
非电量电测量系统组成
(3)显示记录器 模拟显示:指针指示 数字显示:直接显示数字 图形显示:如示波器
2. 测量的标准——真值
理论真值 A0 又称定义值,它是人们根据测量需要 所定义的参考标准,只存在于纯理论 定义中,是一个不可量知的真值。所 以测量时只能无限的逼近理论真值。 指定真值 AS 是国际上约定的或由国家设立的各种 尽可能维持不变的实物基准或标准器 的数值。
实际真值 A 又称相对真值。在实际测量中,人 们把高一级的计量标准器的数值认 为是“真值”,可供低一级的计量 标准器或普通仪器仪表测量时 如何消除误差?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粗大误差
装置误差:由元器件和测量装置本身质量不高产 生的测量误差。 方法误差:理想元器件或测量装置下,由于测量 方法不当而产生的测量误差。 基本误差:测量装置在参比条件下工作时,由于 干扰信号影响而产生的测量误差。 附加误差:测量装置因偏离参比条件工作而产生 的测量误差。 系统误差:在测量过程中,凡误差数值固定或按 一定规律变化的测量误差都称为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由大量偶然因素影响而引起的测量误 差。
d 2 y (t ) dy(t ) 2 2 2 n n y (t ) n kx(t ) dt2 dt
式中:k — 静态灵敏度或放大系数,k = b0 / a0 ξ — 阻尼系数 ωn — 固有频率
2
a1/(2 a0a2 )
n a0a2
根据二阶微分方程特征方程根的性质不同, 二阶系统又可分为: ① 二阶惯性系统:其特点是特征方程的根为 两个负实根, 它相当于两个一阶系统串联。 ② 二阶振荡系统:其特点是特征方程的根为 一对带负实部的共轭复根。 带有套管的热电偶、 电磁式的动圈仪表及 RLC振荡电路等均可看作为二阶系统。
2.2 电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 (1)概念 指在动态测量时,输出量与随时间变化的输 入量之间的关系。(P14) 动态测量时,输出量不仅受静态特性的影响 ,也受动态特性的影响。 动态特性是测量系统能够不失真地再现变化 着的输入量的能力反映。
例:热电偶动态测温问题
t /℃ t1 动态误差
t0 o
常见的电测量系统
(1)单参数电测量系统 (2)多参数电测量系统 同时检测和处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 感器信号 (3)遥测系统
2.电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
2.1 基本特性 测量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通道: 被测物理量—测量系统的输入信号— 激励; 测量系统的输出信号称为响应。
电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是指电测量系统的输 出与输入关系,或激励与响应关系。
2
第一讲 电测量的基础知识
本章重点
测量
测量的标准 误差的表示方法 测量结果的评定指标
电测量
电测量的基本特性 电桥电路
一、测量
1. 测量 — 概念
借助于专门的设备或技术工具,通过必 要的实验和数据处理求得被测量值的过 程。从计量学得角度而言,测量就是利 用实验手段,把待测量与已知的同类量 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比较,以已知量为计 量单位,求的比值的过程。 测量的实质:同性质的标准量与被测量 比较,并确定两者之间的比值。
二、非电量电测量
1. 非电量电测量概述(§1.4) 2. 电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1.5) 3. 常用传感器(第2章) 4. 信号调节器
常用测量电路(§1.6)
5. 常用显示和记录仪表(第4章)
1.非电量电测量概述
1.1 概念
(1)非电量 各种非电物理和化学量,如温度、位 移、压力、化学成份等。 (2)非电量电测量技术 将各种被测的非电量参数转换成电量 参数进行测量的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和 电子技术。
(3)评价指标 回程误差(迟滞) 表征测量系统在全量程范围内,输入量由 小到大(正行程)和由大到小(反行程) 两者静态特性的不一致程度。 用各校准级中的最大迟滞偏差与满量程输 出值的百分比表示。
(3)评价指标 分辨力和分辨率 分辨力表征测量系统能够有效辨别输入量 最小变化量的能力。分辨力越高,表示测 量仪器对分辨输入量的微小变化的能力越 强。对数字仪表来说,其分辨力相当于最 小有效数字变化一个字时,其对应的输入 值的变化量。 分辨率—最小输入量的最大值与输入量量 程的百分比。
1) 零阶系统
除了a0、b0之外,其它的系数均为零,则微 分方程就变成简单的代数方程, 即
a0 y(t) = b0 x(t) 通常将该代数方程写成 y(t) = k x(t) 式中,k = b0 / a0 为静态灵敏度或放大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