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机制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2 .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多
• ①滤过分数增高
• FF 增高→近曲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流体静压降
低而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 增加
• ②心房利钠肽减少
• 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抑制醛固酮和 ADH 的释 放,因而具有促进钠、水排出的功用
•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ANP 分泌减少→加重钠、水 潴留
• ①心功能不全
• 右心功能不全→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体循环静 脉压增高
• 左心功能不全→肺静脉回流受阻
• ②血栓形成或栓塞、肿瘤压迫→局部静脉压 增高→局部水肿
• ③血容量增加→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组织 间液生成增多
4
2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①合成减少 营养不良、严重肝功能障碍 • ②丢失过多 肾病综合征 • ③分解增加 恶性肿瘤、慢性感染等 • ④血液稀释 体内钠、水潴留或输入过多的非胶体
10
• ③ 肾血流重分布
•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交感 - 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和肾素 - 血 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 皮质肾单位的入球小动脉对儿茶酚胺比较敏感→血液流经近 髓肾单位增加(肾血流重分布)
• 近髓肾单位的肾小管对钠Baidu Nhomakorabea水重吸收的能力较强→髓袢对钠、 水重吸收增多
• ④ 醛固酮和ADH增多
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时,使醛固酮和ADH 分泌增加,严重肝脏疾患还可使二者 灭活减少
11
一、肾源性水肿
基本机制:钠、水滁留
12
肾炎性水肿
• 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 ②球-管失衡 • ③毛细血管流体静水压增高 • ④全身毛细血管病变致毛细血管通透
性增加 • ⑤充血性心力衰竭
13
肾 病 性 水 肿
14
二、心源性水肿
各种因素参与
15
心 源 性 水 肿
16
三、肝源性水肿
主要机制:门脉高压症、低蛋 白血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有滤过功能的肾单位显著减少使滤过面积减少,也使 GFR 降低
• ②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 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和营养不良 症等
•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 • 动脉血压相应降低→交感 - 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肾血管收缩→进一步减
少肾血流量
• →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肾血管进一步收缩→ GFR 降低
水肿
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 全身性&局限性
1
正常人体中:
•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 • 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
• 组织间液量的相对恒定
2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 组织间液增多
• 1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 2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3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 4 .淋巴回流受阻
3
1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17
肝源性水肿
18
四、营养不良性水肿
主要机制:低蛋白血症
19
五、内分泌病性水肿
激素的减少或增多
20
溶液
5
3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 常见于炎症、缺氧、酸中毒等
• 血浆蛋白浓度>>组织间液蛋白浓度→微血管壁通 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入组织间隙→血浆胶渗透压 ↓,组织间液胶渗透压↑→有效胶体渗透压↓→平均 实际滤过压增大
6
4 .淋巴回流受阻
• 见于丝虫病、肿瘤等 • 淋巴回流是对抗水肿的重要因素 • 淋巴回流也是组织间隙蛋白回流入血的唯
一途径,该途径可降低组织间液胶渗压
7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钠、 水潴留
• ① GFR 减少而肾小管的重吸收未相应减少 • ② GFR 不变,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 ③ GFR 减少的同时伴有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8
1 . GFR 降低
• ①肾脏本身的疾患
• 使肾脏排钠、水能力低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 •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大量肾单位被破坏,
2 .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多
• ①滤过分数增高
• FF 增高→近曲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流体静压降
低而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 增加
• ②心房利钠肽减少
• 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抑制醛固酮和 ADH 的释 放,因而具有促进钠、水排出的功用
•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ANP 分泌减少→加重钠、水 潴留
• ①心功能不全
• 右心功能不全→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体循环静 脉压增高
• 左心功能不全→肺静脉回流受阻
• ②血栓形成或栓塞、肿瘤压迫→局部静脉压 增高→局部水肿
• ③血容量增加→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组织 间液生成增多
4
2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①合成减少 营养不良、严重肝功能障碍 • ②丢失过多 肾病综合征 • ③分解增加 恶性肿瘤、慢性感染等 • ④血液稀释 体内钠、水潴留或输入过多的非胶体
10
• ③ 肾血流重分布
•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交感 - 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和肾素 - 血 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 皮质肾单位的入球小动脉对儿茶酚胺比较敏感→血液流经近 髓肾单位增加(肾血流重分布)
• 近髓肾单位的肾小管对钠Baidu Nhomakorabea水重吸收的能力较强→髓袢对钠、 水重吸收增多
• ④ 醛固酮和ADH增多
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时,使醛固酮和ADH 分泌增加,严重肝脏疾患还可使二者 灭活减少
11
一、肾源性水肿
基本机制:钠、水滁留
12
肾炎性水肿
• 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 ②球-管失衡 • ③毛细血管流体静水压增高 • ④全身毛细血管病变致毛细血管通透
性增加 • ⑤充血性心力衰竭
13
肾 病 性 水 肿
14
二、心源性水肿
各种因素参与
15
心 源 性 水 肿
16
三、肝源性水肿
主要机制:门脉高压症、低蛋 白血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有滤过功能的肾单位显著减少使滤过面积减少,也使 GFR 降低
• ②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 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和营养不良 症等
•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 • 动脉血压相应降低→交感 - 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肾血管收缩→进一步减
少肾血流量
• →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肾血管进一步收缩→ GFR 降低
水肿
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 全身性&局限性
1
正常人体中:
•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 • 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
• 组织间液量的相对恒定
2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 组织间液增多
• 1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 2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3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 4 .淋巴回流受阻
3
1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17
肝源性水肿
18
四、营养不良性水肿
主要机制:低蛋白血症
19
五、内分泌病性水肿
激素的减少或增多
20
溶液
5
3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 常见于炎症、缺氧、酸中毒等
• 血浆蛋白浓度>>组织间液蛋白浓度→微血管壁通 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入组织间隙→血浆胶渗透压 ↓,组织间液胶渗透压↑→有效胶体渗透压↓→平均 实际滤过压增大
6
4 .淋巴回流受阻
• 见于丝虫病、肿瘤等 • 淋巴回流是对抗水肿的重要因素 • 淋巴回流也是组织间隙蛋白回流入血的唯
一途径,该途径可降低组织间液胶渗压
7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钠、 水潴留
• ① GFR 减少而肾小管的重吸收未相应减少 • ② GFR 不变,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 ③ GFR 减少的同时伴有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8
1 . GFR 降低
• ①肾脏本身的疾患
• 使肾脏排钠、水能力低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 •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大量肾单位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