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

合集下载

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

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

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仙居县旅游资源普查总报告仙居县人民政府台州学院管理系2003、12、28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分区报告(仙居县)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领导小组顾问:魏小安、尹泽生组长:纪根立副组长:张志顺肖歌成员:各市分管市长、市旅游局局长、林震华、金炳雄专家组:A.陈纲、林正秋、傅文伟、刘正官、方龙龙、竺国强、常杰、唐代剑、程玉申、周宣森、王昆欣B.各相关厅局高工或相关业务处长(省政府办公厅:、省计委、财政厅、建设厅、国土资源厅、文化厅、水利厅、环保局、林业局、海洋渔业局、气象局、农业局、交通厅)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连清副组长:张华、周明瑶、颜邦林成员:各县(市、区)分管县(市、区)长、旅游局局长、张成、叶飞、许世勇仙居县旅游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杨建武、成员:各相关部门领导仙居县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组组长:汤蓉岚副组长:季仁沛主要成员:周永兵、吴理丹、张青、沈春玲、徐春芳、周玉婷、章炎芳、吴金蓉、徐成华、俞春月。

1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分区报告(仙居县)仙居县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总报告目录第一章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概况 (1)第一节组织领导与课题组分工 (1)第二节普查工作的基本技术依据 (1)第三节普查的技术方法与工作程序 (1)第四节普查工作成果及其特点 (2)第五节普查课题组的工作体会与思考 (4)第二章调查区域旅游环境 (5)第一节自然与生态环境 (5)第二节历史与人文环境 (7)第三节社会与经济背景 (8)第三章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0)第一节评价依据与方法 (10)第二节旅游资源的丰度 (12)第三节旅游资源品质特征评价 (13)第四节旅游资源分布 (15)第五节旅游资源总体评价结论 (20)第四章旅游资源分类评价 (21)第一节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 (21)第二节地文景观类资源评价 (23)第三节水域风光类资源评价 (25)第三节生物景观类资源评价 (26)第四节天象与气候景观类资源评价 (28)第五节遗址遗迹类资源 (28)第六节建筑与设施类资源评价 (29)第七节旅游商品类资源 (31)2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分区报告(仙居县)第八节人文活动类资源评价 (32)第五章旅游资源重点分区评价 (33)第一节白塔镇 (33)第二节淡竹乡 (35)第六章旅游资源集合区评价 (36)第一节旅游资源集合区简述 (36)第二节旅游资源集合区总体评价 (42)第七章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44)第一节旅游资源利用现状 (44)第二节旅游资源保护现状与问题 (45)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机制 (46)第四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47)附录一:仙居县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及简介 (50)附录二:仙居县旅游资源单体统计(按等级) (78)3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分区报告(仙居县)第一章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概况第一节组织领导与课题组分工旅游资源普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程序复杂、工作琐碎、任务繁重,并且技术要求很高,因此普查的组织工作十分重要,它影响到普查内容的全面性、成果的准确性、结论的科学性。

台州市地理环境

台州市地理环境

台州市地理环境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东濒东海,南临温州市,西接金华市,北毗丽水市。

其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

地理位置
台州市地处东经120°48′至122°02′,北纬28°57′至29°32′之间。

地势
以平原、丘陵为主,境内有大南湖、小南湖等水域。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
夏凉,雨量充沛。

地形地貌
台州市地形多样,山地、丘陵、平原交错分布。

境内有临海平原、黄金海岸线、
丘陵峡谷等地貌景观,自然风光优美。

水系湖泊
台州市拥有众多水系,包括大南湖、小南湖、三门湖等。

这些湖泊不仅丰富了当
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气候特点
台州市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冬季温和湿润,夏季凉爽舒适,适宜居住和生产。

气候条件有利于台州市的农业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生态环境
台州市生态环境优良,空气清新,植被茂盛。

市内有多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保护了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资源。

总的来看,台州市地理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生态良好。

这些特
点为台州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

台州市区旅游景点

台州市区旅游景点

台州市区旅游景点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是浙江省的重要经济、文化历史名城。

台州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景点有:黄岩岛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黄岩岛的国家森林公园,主要以海洋风光、原始森林、大片珊瑚礁群等为内容,是一处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旅游胜地;敦煌码头:位于台州市椒江区的敦煌码头,是连接椒江和温州江、洋河的一座古老码头,沿着椒江游玩,在码头穿梭其间,犹如穿越回封建时代;四明山风景区:位于台州市的四明山,拥有迷人的山水风光,游览四明山绝壁险峻,群峰拔地而出,遍布清晰的山湖池泉等景色,令人叹为观止;思南镇:思南镇,位于台州市椒江区,是纵横交错的大小水道相连,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芳香,形成独具特色的水乡风情;德清断桥:德清断桥位于德清县,这里有着一座古而不失诗意的古断桥,桥中有两只跳跳竹,将桥与湖水融为一体,常年弥漫芬芳;虎跳峡景区:虎跳峡景区位于乐清市,这里有着两条连接龙照江与温州江的绿色河流,河床上形成一条蜿蜒曲折的断崖峡谷,组成独特的洞天风光;湄洲岛:湄洲岛拥有温馨而又神秘的畅游景点,湄洲岛湿地公园,以及湄洲岛小镇,可以体验丰富多彩的田野风光;莫干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台州市距离黄岩岛不远处的莫干山,全国第一个岛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地更是茂密的热带雨林,将武陵山、西江千户苗寨联系起来;孙中山故居:位于台州市的孙中山故居,是著名的孙中山先生的子女、孙辈等家庭的祖屋,可以参观纪念馆,了解到孙中山家族的住宅历史和孙中山思想文化;宇宙之景公园:位于台州市距离温州市不远处的宇宙之景公园,是一个大型的以宇宙探究与科幻主题为主题的游乐公园,其中拥有众多奇妙有趣的科技游乐项目。

综上所述,台州旅游景点丰富多彩,包括自然风景、人文景观等各种景点,每一处景点都有着它独特的风情,可以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欢迎游客来台州旅游。

台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台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台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构筑台州旅游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台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依照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编制《台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本规划是台州市旅游发展的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县(市、区)及其各旅游区(点)在编制旅游开发和建设规划时,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2条规划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

规划应坚持以有效保护核心旅游资源和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保证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2.保护与弘扬台州文化原则。

在旅游规划和开发中注重保护和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并丰富和拓展其层次和内涵。

3.提高景观环境质量的度假环境营造原则。

海洋海岛休闲度假是台州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应保护、改善其自然环境,并在其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着力营造其度假环境。

4.旅游开发与绿心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相结合原则。

规划将台州旅游业的开发重点和开发时序与城市建设的总体发展阶段有机地融汇在一起,使城市功能与旅游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5.旅游项目开发与空间布局的弹性原则。

规划要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不确定性,在项目开发与用地布局上要充分留有弹性,以增强规划的适应性。

第3条规划重点分析台州旅游发展潜力与旅游业的产业地位,确定台州旅游发展的目标与战略,明晰台州旅游发展的方向与重点、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及规划实施的支撑体系等重要内容。

第4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89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89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88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8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1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8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6 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5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510.《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旅游局 200111.《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 (GB/T17775-2003)1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1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4.《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 199915.《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16.《浙江省旅游业“十五”计划与至2020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旅游局 200117.《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台州市计委 2001 18.《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台州市规划局 200419.《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统一技术措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995/2003 20.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第5条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台州市行政辖区,包括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临海、温岭2个县级市,以及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个县。

台州市2000-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

台州市2000-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

3000
2500
2000
系列1
1500 1000 500 0
系列2
长三角地区台州市2000-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
2000年 户籍人口总数(万人) GDP(亿元) 人均GDP(元) 接待海外旅游者(万人) 接待国内旅游者(万人) 旅游总收入(亿元) 总收入占GDP% 旅游增加值(亿元) 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 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元) 5A级景区 4A级景区 3A级景区 2A级景区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省级旅游度假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省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国家级森林公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地质公园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国家特色景观旅游村镇 资源类型 丰度 资源品位 品位度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555.92 1173.79 21177.00 6.29 1237.61 100.40 8.55 13.69 0.39 16113.00 6008.00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569.39 1721.84 30366.00 9.31 2173.66 175.28 10.18% 24.96 0.62 20942.00 8331.00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548.52 550.46 552.61 675.00 748.00 858.00 995.03 12400.00 13650.00 15615.00 18041.00 2.27 3.30 4.39 4.78 507.65 639.70 921.10 1063.86 37.87 47.65 74.90 86.71 5.62% 6.37% 8.73% 8.71% 13.17 9.69 27.25 11.81 0.09 0.12 0.37 0.39 9225.00 10680.00 11813.00 13609.00 4296.00 4631.00 4971.00 5359.00 559.85 564.66 1251.77 1467.48 22438.00 26100.00 7.53 8.89 1607.50 1803.80 139.09 150.32 11.11% 10.24% 38.69 11.23 0.53 0.64 17394.00 19036.00 6689.00 7368.00 574.06 578.47 583.14 1965.27 2025.47 2415.12 34374.00 35148.00 41582.00 10.38 8.65 10.29 2594.85 2887.22 3285.66 208.59 230.04 273.23 10.61% 11.36% 11.31% 33.31 21.45 43.19 0.70 0.56 22738.00 24429.00 27212.00 9180.00 10006.00 11307.00

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旅游业管理办法的通知

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旅游业管理办法的通知

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旅游业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1.13•【字号】台政发[2006]61号•【施行日期】2006.11.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旅游业管理办法的通知(台政发〔2006〕6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台州市旅游业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台州市人民政府二○○六年十一月十三日台州市旅游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本市旅游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进行旅游活动,从事旅游经营和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旅游业是指利用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旅游者提供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文化娱乐等综合性服务的行业。

本办法所称旅游经营者是指专门或者主要经营旅游业务,取得合法资格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发展旅游业应当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突出地方特色,营造文明、有序、整洁、优美的旅游环境。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旅游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鼓励和支持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依法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和旅游经营活动,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六条市旅游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市旅游业进行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综合协调,依法对旅游业进行监督管理。

县(市、区)旅游管理部门在市旅游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业管理工作。

发改、财税、公安、建设、工商、物价、技术监督、文化、宗教、交通、海事、港航、环保、口岸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旅游业的管理工作。

台州的调查报告

台州的调查报告

台州的调查报告台州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台州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本篇调查报告将对台州市的经济发展、旅游资源、教育状况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全面了解台州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经济发展台州市是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台州市的GDP持续增长,经济总量逐步扩大。

其中,制造业是台州市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机械、电子等行业发展迅速,为台州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外,台州市还积极推动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金融和文化创意产业,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旅游资源台州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调查发现,台州市的旅游业正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其中,岱山岛、临海市的仙居县、温岭市的雁荡山等景点备受游客青睐。

此外,台州市还注重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如渔家乐、农家乐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四、教育状况教育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调查显示,台州市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台州市拥有一批优秀的中小学和高等院校,教育质量得到了广泛认可。

同时,台州市也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为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然而,调查也发现,台州市的教育资源在一些偏远地区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育公平性。

五、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台州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调查数据显示,台州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近年来,台州市加大了对污染治理的力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特别是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和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调查也发现,台州市在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六、结论综上所述,台州市在经济发展、旅游资源、教育状况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台州市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经济结构转型、教育公平性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台州环境调研报告

台州环境调研报告

台州环境调研报告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本次调研活动旨在了解台州市的环境状况,为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水环境方面台州市有许多河流和水库,水资源丰富。

通过调查发现,台州市的水质整体较好,水体清澈透明,无异味。

但是在部分河流和水库中,存在有限的污染物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导致的。

因此,需要加强水环境的监测与治理,确保水质的持续改善。

二、空气环境方面台州市的空气质量总体上较好,空气清新,可吸入颗粒物(PM2.5)浓度较低。

然而,在部分工业区和交通密集地区,空气污染程度稍高,尤其是在高峰时段。

因此,需要加强对工业排放和车辆尾气排放的管理,并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减少空气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三、陆地环境方面台州市的森林覆盖率较高,许多地方被森林和农田所覆盖。

市区内的公园和绿化带丰富多样,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

然而,在部分农田和山区,仍存在一些土壤污染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不当引起的。

需要加强土壤环境的监测与治理,保护良好的土壤资源,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四、生态环境方面台州市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是当地政府的重要任务。

通过调研,发现许多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有利于各类濒危物种的繁衍和栖息。

同时,也注意到一些生态保护区受到非法猎捕和盗伐的威胁,需要加强监管力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五、环保意识方面通过与台州市民的交流,发现大部分市民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愿意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政府也通过宣传教育和奖励措施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然而,仍存在一部分市民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不够,缺乏有效的环保行动。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并提供更多的环保参与机会,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台州市的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政府和市民应共同努力,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环境、空气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为台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保障。

台州市区旅游景点

台州市区旅游景点

台州市区旅游景点
台州市是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一座城市,也是全省重要的旅游胜
地之一。

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文化底蕴丰富,成为国内外游客赏景
驻足的理想之地。

1、黄岩岛: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岛上有“天下第一泉”的名气,
景区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物古迹以及濒临海岸的扎堆小巷,令游客流连忘返。

2、昙花山:位于台州市仙居县境内,是东方青山绿水的典范,浓
郁的烟雾围绕着豁然开朗的山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昙花山西侧
野池更有一位勘测著名的昙花仙子在曼妙舞蹈,令游客凝神观看。

3、德清风景名胜区:位于台州市德清县境内,是浙江省A级风景
名胜区,景区内有大量的树木和仙桃场,绿意环抱,保持了原始的自
然风貌。

此外,景区还有群山环绕、古老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科技相
结合的蔬菜及水果温室。

4、青田紫砂艺术博物馆:位于台州市青田县,是浙江省紫砂作坊
第一家紫砂艺术博物馆,馆内汇集了近百余种紫砂精品作品,并且与
众多大师合作完成了百余件形态多样的千家图,令游客赞叹不已。

5、路桥古镇:位于台州市路桥区,拥有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宝贵的
历史文化资源,是台州的一处名胜古迹。

古镇内有古老的桥梁、古寺庙、古宅庙、茶馆等,令游客深情留连。

6、北陵游船:位于台州市温岭市,是一座位于温岭湖中的游船,
乘船游览温岭湖,可观赏到浪漫的湖光山色,还可以欣赏到当日晚霞,让游客尽情饱览浙江腹地的美景。

台州市拥有众多古老的文化建筑和自然风光,令游客赏心悦目。

前往台州市,一定会有一次难忘的旅行。

台州黄岩 调查报告

台州黄岩 调查报告

台州黄岩调查报告台州黄岩调查报告一、引言台州黄岩,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黄岩的发展状况、人文特色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黄岩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经济发展黄岩作为台州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近年来,黄岩以制造业为主导,建立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为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重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资源利用的合理化。

三、文化遗产黄岩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黄岩古城、鲁迅故里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当地人民的骄傲。

然而,由于保护力度不够,一些文化遗产正面临着破坏和消失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应加大力度加强保护工作,提高公众的文化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黄岩的独特文化。

四、教育与人才培养教育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黄岩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拥有一批优秀的学校和教育资源。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教育质量不高等。

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公平性。

五、旅游资源黄岩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由于旅游开发不规范和管理不到位,一些景区存在环境脏乱差、服务不周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应加强规划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护环境,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六、社会治安黄岩社会治安相对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安全、违法犯罪等。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应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社会管理。

七、社会福利黄岩注重社会福利建设,为居民提供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

然而,也有一些弱势群体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残疾人、老年人等。

为了更好地保障社会福利,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支持力度,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台州 调研报告

台州 调研报告

台州调研报告台州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发展和变化日新月异。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发展现状,本次调研选择了浙江省台州市作为研究对象。

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台州市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旅游资源以及居民生活状况等方面的情况,为进一步制定台州市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设计了问卷调查,针对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合理的问题设置。

然后,我们派出了一支调研小组,前往台州市实地考察,对市区的各个行业和社区进行了走访和观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市区的发展历程、旅游资源、交通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三、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台州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

台州市重点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特色产业主要有汽摩零部件、化工、新能源等领域。

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台州市的经济增长,并且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2. 社会文化:台州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特别是传统乡村文化在台州市仍然得到很好的保留和发扬。

此外,台州市还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设了一批文化艺术展示馆和文创园区。

3. 旅游资源:台州市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点。

其中,被誉为“东南小京都”的临海市以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黄岩区的东漫古镇、仙居县的全真山和天台山等风景名胜也颇具吸引力。

4. 居民生活状况:台州市的居民生活水平较高,房屋配套设施完善,医疗和教育资源不断改善。

此外,台州市的交通发达,公共交通便捷,给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四、调研结论根据对台州市的深入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台州市的经济发展迅速,特色产业的发展为台州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

2. 台州市在保护传统文化和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做得不错,带动了文化旅游业的繁荣。

3. 台州市的旅游资源丰富,但仍面临着对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的提升需求。

4. 台州市的居民生活状况较好,但还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

台州简介介绍

台州简介介绍
地方方言
台州方言属于吴语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传承了 较多的古汉语词汇。
人文景观
1 2 3
风景名胜区
台州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如天台山、神仙 居、长屿硐天等,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融合 而闻名。
古城古镇
台州拥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城古镇,如临海、黄 岩、温岭等,这些地方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 传统文化。
山水景观
台州有着众多山水景观,如天台山、 神仙居、三门蛇蟠岛等,这些景点以 奇峰怪石、峡谷溪流等自然景观为主 。
文化古迹
现代城市景观
台州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也拥有许 多城市景观,如台州中心广场、椒江 大桥等,这些景点以现代建筑、城市 公园等景观为主。
台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临 海古城、黄岩孔庙等,这些景点以古 建筑、石刻、寺庙等人文景观为主。
01
台州市的制造业基础雄厚,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汽车零部件、
机械设备、电子电器等。
服务业
02
近年来,台州市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电子商务、金融服
务和旅游业。
农业
03
作为沿海城市,台州市的农业以海洋渔业和特色农业为主,拥
有丰富的海产品资源和独特的农产品。
重点企业与产品
重点企业
台州市拥有许多知名企业,如吉 利汽车、万向集团、伟星集团等 。
05
台州的未来发展和规划
台州的未来发展和规划
• 台州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城市, 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它是 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 蕴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活 力和机遇的城市。
06
台州与其他城市的比较和 竞争优势分析
台州与其他城市的比较和竞争优势分析
• 台州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城市,位于杭州湾南岸,宁波、温州两个发达城市之间。台州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 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近年来,台州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江浙旅游现状调查报告

江浙旅游现状调查报告

江浙旅游现状调查报告根据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江浙一带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国内外游客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以下是对江浙旅游现状的调查报告:一、旅游资源江浙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方面,有西湖、千岛湖、乌镇等著名的湖泊和水乡风景;人文景观方面,有苏州园林、杭州宋城、乌镇古镇等世界文化遗产和历史名城。

此外,美食文化、传统工艺等也是江浙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

二、旅游设施江浙地区的旅游设施非常完善,有大量的星级酒店、民宿和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住宿和游玩的选择。

交通方面,江浙地区有发达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方便游客前往各个景点。

此外,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也非常成熟,游客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导游和旅游服务。

三、旅游体验江浙地区的旅游体验多样化,既有闲适的自然风景,也有精彩的人文活动。

游客可以漫步在西湖湖畔,欣赏美丽的风景;也可以参观苏州园林,感受传统园林的雅致与技艺。

此外,江浙地区还有很多具有特色的旅游活动,如乌镇的水乡民俗表演、杭州的龙井茶体验等,让游客能够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四、旅游消费据调查显示,江浙地区的旅游消费水平相对较高。

游客在江浙旅游期间,一般会选择高品质的酒店和餐厅,以及购买当地的特产和纪念品。

此外,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也相对较高,但依然有很多游客可以接受。

五、面临的挑战江浙旅游业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继续提升旅游品质、如何应对旅游高峰期的客流压力、以及如何进行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

综上所述,江浙旅游业发展迅速,并且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的旅游设施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江浙地区的旅游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但依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在未来,江浙地区的旅游产业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为地方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台州市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doc

台州市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doc

台州市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doc 台州市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一、优势(Strengths)1.文化底蕴丰富:台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如妈祖文化、船帮文化、古城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为台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2.自然景观多样:台州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如温岭的方山、仙居的景星岩、天台的华顶云海等,这些自然景观资源的开发为台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交通便利:台州市内交通发达,路网密集,高铁、动车、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游客可以轻松到达台州各地的旅游景点。

4.旅游产业链完整:台州旅游产业链相对完整,拥有旅行社、酒店、旅游纪念品等各类旅游相关产业,可以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二、劣势(Weaknesses)1.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尽管台州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相较于其他知名旅游城市,台州的旅游品牌知名度还有待提高。

2.旅游市场季节性明显:台州的旅游市场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旺季时间相对较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业的稳定收入。

3.旅游专业人才缺乏:尽管台州的旅游产业链相对完整,但在旅游专业人才方面相对缺乏,这影响了台州旅游业的精细化发展。

三、机会(Opportunities)1.“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为台州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台州可以借助这一机遇,加强与海内外旅游市场的联系,提升其旅游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2.乡村旅游的发展:台州可以利用其丰富的乡村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四、威胁(Threats)1.市场竞争激烈:中国旅游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众多旅游城市都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这对台州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对于台州来说,如何保护好自然环境,提高旅游环境的质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台州调研报告

台州调研报告

台州调研报告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毗邻温州市和丽水市,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传统和自然资源的城市。

笔者在近日对台州进行了调研,以下是对台州市的综合情况和发展潜力的报告。

一、自然资源台州市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境内有大江、河流、湖泊和丰富的植被。

特别是台州市下辖的临海市,拥有长江河口和东海之滨,是典型的滨海城市。

这些自然资源为台州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产业结构台州市以制造业为主,尤以汽车零部件、家电、机械设备和塑料制品等行业为主导产业。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台州市的制造业逐渐向高端制造业和代工业转变,同时还积极引进外资,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三、交通发展台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目前,台州市已建成一条横贯城市的高速公路,并打通了城市和周边城市的交通网络。

此外,台州还有一座民用机场和多个港口,方便了人员和货物的运输和交流。

四、文化旅游台州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众多的历史名胜和文化遗址。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九龙山,它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此外,还有很多风景名胜区,如黄岩古城、天台山、三姑庙等,各具特色。

五、发展潜力台州市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具备了发展的潜力。

未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1.发展现代农业:台州市的农业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有机农业和高效农业,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益。

2.发展休闲旅游:台州市拥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可以加大对文化旅游的开发,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3.提升创新能力:台州市已经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以继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

4.加强人才培养:台州市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推动经济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台州市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展潜力,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未来台州市的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一个经济实力和品质生活并存的现代化城市。

浙江省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

浙江省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

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水域风光类专题报告台州市旅游局台州学院旅游系2003、12浙江省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人员安排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领导小组顾问:魏小安、尹泽生组长:纪根立副组长:张志顺、肖歌成员:各市分管市长、市旅游局局长、林震华、金炳雄专家组:A.陈纲、林正秋、傅文伟、刘正官、方龙龙、竺国强、常杰、唐代剑、程玉申、周宣森、王昆欣B.各相关厅局高工或相关业务处长(省政府办公厅、省计委、财政厅、建设厅、国土资源厅、文化厅、水利厅、环保局、林业局、海洋渔业局、气象局、农业局、交通厅)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连清副组长:张华、周明瑶、颜邦林成员:各县(市、区)分管县(市、区)长、旅游局局长、张成、叶飞、许世勇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组组长:李跃军副组长:耿继祥、林智理各县(市、区)负责人:椒江区:单庆宏黄岩区:林智理路桥区:耿继祥临海市:郑瑛温岭市:李跃军玉环县:徐佳天台县:季仁沛仙居县:汤蓉岚三门县:周秋巧主要成员:陈迎春、江仙丽、张玉苏、吕秋娣、陈春波、吴有红、赵佳薇、王坤、金央飞、王海燕、陈慧、孙长河、吴妃妃、庞小华、钱丽萍、朱红良、俞红玲、吴妍瑜、芦利丹、王月月、诸小亮、史春波、李彩琴、周旭飞、陶伟君、张跃跃、金星根、吕秋弟、顾唯唯、王丽娜、王牡丹、周永兵、吴理丹、张青、沈春玲、徐春芳、杨霞、葛利利、徐卫勇、谢丽君、曹军芬、周玉婷、章炎芳、吴金蓉、徐成华、俞春月、周玲奶。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分区报告执笔台州市总报告:李跃军椒江区:单庆宏黄岩区:林智理路桥区:耿继祥临海市:郑瑛温岭市:李跃军玉环县:徐佳天台县:季仁沛仙居县:汤蓉岚三门县:周秋巧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分类报告执笔建筑设施类:单庆宏气候气象类:林智理地文景观类:耿继祥生物景观类:郑瑛旅游商品类:徐佳遗址遗迹类:季仁沛人文活动类:汤蓉岚水域风光类:周秋巧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水域风光类专题报告目录前言 (6)第一章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形成背景 (1)第一节自然环境 (2)第二节人文环境 (6)第二章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及价值评价 (8)第一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释义及分类 (8)第二节评价方法、标准与原则 (9)第三章台州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普查结果分析 (11)第一节台州市旅游资源类型构成 (12)第二节普查结果 (13)一、资源丰度 (14)二、资源品质 (16)三、资源分布 (16)第四章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分区调查第一节椒江区 (16)第二节黄岩区 (16)第三节路桥区 (18)第四节临海市 (18)第五节温岭市 (20)第六节玉环县 (23)第七节天台县 (24)第八节仙居县 (26)第九节三门县 (28)第五章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30)第一节基本特征和开发优势 (30)第二节利用现状和开发原则 (32)第三节开发对策 (36)附录一:台州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统计 (38)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专题报告前言旅游资源普查, 是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方案(2)

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方案(2)

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方案(2)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落实省、市、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的工作部署和XX省作为全国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试点省的工作要求,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普查对象本次普查对象包括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两大部分。

(一)文化资源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有关标准,结合我镇实际主要对古籍、不可移动文物、传统器乐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名人文化和近现代文化名人等六大类资源开展普查。

(二)旅游资源根据《XX省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试行)》,主要对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历史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购物(文化产品)、人文活动等八大类资源开展普查。

(三)普查范围XX区XX镇行政区划范围内(包括XX区和XX植物园)。

二、工作时间2020年3月—2020年6月三、工作内容(一)基本情况:包括调查对象的资源名称、行政位置、地理位置、产权性质(国省、民营)、产权归属(资产持有机构或个人),是否为综合体、资源综合体构成等。

(二)性质与物证:包括调查对象识别属性,外观形态与结构,环境省景,规模与体量(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分布范围、保存数量等),成因机制及演化过程、关联事务等。

(三)区域及进出条件:包括资源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散地和主要旅游区(点)的关系等。

(四)保护、开发与管理现状:资源的保存现状,保护措施、开发情况,管理机构,下步开发利用方向等。

(五)资源的评价:从资源要素价值(游憩度、价值度、珍惜度、丰度、完整度、组合度,知名度)和开发利用价值(交通与设施、适游与使用)两方而进行评价。

四、工作步骤(一)信息摸底(3月16日—3月20日),开展资源基础信息摸底、调查、走访、资料收集、填写预目录表册,初审、整理、汇总上报。

(二)普查评价(3月23日—3月27日),对预目录中点位进行评估、整理、平台录入、建立数据库,进行实地摸查,在进一步完善《旅游资预目录》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资源分类,评价工作,填报《旅游资源信息表》。

台州研究报告

台州研究报告

台州研究报告
台州市是浙江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是浙江省地理位置最东的城市。

下面是台州市的研究报告:
一、台州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1. 地理位置: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北邻温州市,西连衢州市,南界温岭市和临海市,东临东海。

2. 地形地貌:台州市地势起伏,以山丘和河谷为主,有部分山脉和丘陵地带。

境内有江、河、湖泊众多。

3. 气候特点:台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多雨。

年平均气温约为16-19摄氏度。

二、台州市的经济发展情况
1. 产业结构:台州市的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导,主要包括汽车零部件、塑料制品、纺织、化工等行业。

同时,台州市也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2. 经济发展情况:近年来,台州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33亿元,居浙江省第三位。

台州市在乡村振兴、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定发展成果。

三、台州市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1. 文化特色:台州市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中国四大古代文化之一的越台文化的发祥地。

台州市还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和传统节庆活动,如台州平阳梨花节、温岭海宴等。

2. 旅游资源:台州市拥有富饶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如临海鸡鸣山、黄岩古城、仙居玉带飞瀑等。

此外,台州市的沿海地区还有美丽的海滩和海岛,如温岭、玉环
等,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综上所述,台州市是一个发展较快、经济较为繁荣的地级市,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未来,台州市有望继续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doc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doc

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水域风光类专题报告台州市旅游局台州学院旅游系2003、12浙江省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人员安排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领导小组顾问:魏小安、尹泽生组长:纪根立副组长:张志顺、肖歌成员:各市分管市长、市旅游局局长、林震华、金炳雄专家组:A.陈纲、林正秋、傅文伟、刘正官、方龙龙、竺国强、常杰、唐代剑、程玉申、周宣森、王昆欣B.各相关厅局高工或相关业务处长(省政府办公厅、省计委、财政厅、建设厅、国土资源厅、文化厅、水利厅、环保局、林业局、海洋渔业局、气象局、农业局、交通厅)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连清副组长:张华、周明瑶、颜邦林成员:各县(市、区)分管县(市、区)长、旅游局局长、张成、叶飞、许世勇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组组长:李跃军副组长:耿继祥、林智理各县(市、区)负责人:椒江区:单庆宏黄岩区:林智理路桥区:耿继祥临海市:郑瑛温岭市:李跃军玉环县:徐佳天台县:季仁沛仙居县:汤蓉岚三门县:周秋巧主要成员:陈迎春、江仙丽、张玉苏、吕秋娣、陈春波、吴有红、赵佳薇、王坤、金央飞、王海燕、陈慧、孙长河、吴妃妃、庞小华、钱丽萍、朱红良、俞红玲、吴妍瑜、芦利丹、王月月、诸小亮、史春波、李彩琴、周旭飞、陶伟君、张跃跃、金星根、吕秋弟、顾唯唯、王丽娜、王牡丹、周永兵、吴理丹、张青、沈春玲、徐春芳、杨霞、葛利利、徐卫勇、谢丽君、曹军芬、周玉婷、章炎芳、吴金蓉、徐成华、俞春月、周玲奶。

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分区报告执笔台州市总报告:李跃军椒江区:单庆宏黄岩区:林智理路桥区:耿继祥临海市:郑瑛温岭市:李跃军玉环县:徐佳天台县:季仁沛仙居县:汤蓉岚三门县:周秋巧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分类报告执笔建筑设施类:单庆宏气候气象类:林智理地文景观类:耿继祥生物景观类:郑瑛旅游商品类:徐佳遗址遗迹类:季仁沛人文活动类:汤蓉岚水域风光类:周秋巧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水域风光类专题报告目录前言 (6)第一章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形成背景 (1)第一节自然环境 (2)第二节人文环境 (6)第二章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及价值评价 (8)第一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释义及分类 (8)第二节评价方法、标准与原则 (9)第三章台州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普查结果分析 (11)第一节台州市旅游资源类型构成 (12)第二节普查结果 (13)一、资源丰度 (14)二、资源品质 (16)三、资源分布 (16)第四章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分区调查第一节椒江区 (16)第二节黄岩区 (16)第三节路桥区 (18)第四节临海市 (18)第五节温岭市 (20)第六节玉环县 (23)第七节天台县 (24)第八节仙居县 (26)第九节三门县 (28)第五章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30)第一节基本特征和开发优势 (30)第二节利用现状和开发原则 (32)第三节开发对策 (36)附录一:台州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统计 (38)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专题报告前言旅游资源普查,是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台州路桥旅游开发构想

台州路桥旅游开发构想
20 年 1 一条高等级公路 , 路桥至 加值 5. 亿元 , 长 1.% , 02 增 58 其中旅游业在第 实现财政总收入 l. 28亿元 ,其中地 方财政收 完善。 03 1 月 , 三 产业中所 占比重较大 。第三产业 的加速 发 它的建成进 入 63亿元 , 长 2.%;全社 会固定投资 金清滨海大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 . 增 72 5. 亿元 ,其中工业性投入 3. 亿元 , 32 29 增长
维普资讯
1黝 № 琵 诬 l v
区 域 旅游开 发是 指在一 定 的区域 范围 内, 为吸引和接待旅游者而进行 的旅游设施建
设、 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环境培育等综合性的 社会和技术经济活动 。一般来说 , 区域 旅游开 发总是与客源 集中的中心城 市或风景名 胜区
01 剑门港 、 岛等 , 黄礁 这些都是路桥区较 为 良好时 机,特 别是 我国 20 年 的申奥成功和 的要求决定 了旅游 开发区域化是 现代旅游开 闲园 、 加 入 wr ,进一步强化 和促 进 了这种发展趋 o 有名的人文旅游资源。 发的一个基本趋势。 路桥 区是台州市内经济发 2 、自然旅游资源。路桥 区是一个沿海城 势。国家旅 游局在对我国的旅游前景规划 中, 展较快的城 区, 其旅游开发对于路桥旅游产业 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游资源的范围, 培育旅游资源新 的增长点 , 实
1人 文旅游资源。作 为一个商业性城 市, 、
最近路桥区旅游资源的 ( ) 一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旅游活动逐 现旅游产 品优化组合 ,
旅游业也在 合理利用和保护 。经普查 , 桥旅游资源单体 路 路桥 区自 以来就以人杰地灵 、 古 商贾云集而名 渐成为大众的一种常态生活方式 , 国际环境 8 余个 , O 其中有 5 个品质 较高的资源被列为 5 闻遐迩 , 百路千桥万客市” 。 有“ 之称 早在汉代 , 搞新技术革新 。世界经济持续发展, 有关 开发对象。 中, 其 建筑和设施类所 占比例最大 , 路 桥的制 瓷手艺就 已经很 著名 ,宋代置镇 以 相对缓 和等因素的催化下向前 飞速发展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水域风光类专题报告台州市旅游局台州学院旅游系2003、12台州市旅游资源普查水域风光类专题报告目录前言 (6)第一章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形成背景 (1)第一节自然环境 (2)第二节人文环境 (6)第二章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及价值评价 (8)第一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释义及分类 (8)第二节评价方法、标准与原则 (9)第三章台州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普查结果分析 (11)第一节台州市旅游资源类型构成 (12)第二节普查结果 (13)一、资源丰度 (14)二、资源品质 (16)三、资源分布 (16)第四章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分区调查第一节椒江区 (16)第二节黄岩区 (16)第三节路桥区 (18)第四节临海市 (18)第五节温岭市 (20)第六节玉环县 (23)第七节天台县 (24)第八节仙居县 (26)第九节三门县 (28)第五章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30)第一节基本特征和开发优势 (30)第二节利用现状和开发原则 (32)第三节开发对策 (36)附录一:台州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统计 (38)台州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专题报告前言旅游资源普查, 是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为了实施台州市旅游全面开发的战略部署, 为编制台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台州市旅游局把辖域内3区6县(市)的旅游资源普查作为2003年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旨在了解和掌握区域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 建立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库, 以利于区域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旅游资源信息化管理等方面。

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对区域内所有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进行调查。

旅游资源调查工作技术性强、工作量大, 在市旅游局的组织领导下, 由台州学院旅游系组成的普查工作队于2003年7月初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中技术培训, 7月上旬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收集和资料摘录, 7月中旬开始, 陆续分赴各区、市、县, 进行实地普查, 至8月底结束野外工作。

9月中旬至10月底, 进行统计汇总、报表打印与制图等工作。

在此期间, 因省旅游局对资源网上上输方式几次改变, 普查组对图片和单体编号整理、统计和分析工作也相应地经历了几次反复。

普查期间, 得到了台州市旅游局、各区、市、县政府、旅游局、文体局、城建局、林业局、水利局、农业局、工商局、各乡镇党委和政府、旅游集团公司和其他所以景区景点经营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 由不同的调查组分区县进行调查, 对资源认识的差异难以消除, 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区县之间、各旅游资源类型之间、同一类型的等级之间不平衡的现象,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也同样如此, 文中如有不当之处, 恳请指正。

第一章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形成背景台州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的浙江中部, 陆地面积9411平方公里, 总人口548.6万人, 辖三区、二市及四县。

位于东经120°17′~121°56′, 北纬28°01′~29°20′之间。

陆地东西最宽172.80公里, 南北最长147.80公里。

境域东濒东海, 南邻温州, 西连丽水、金华, 北接绍兴、宁波。

就经济地理而言, 介于两个沿海开放城市(宁波、温州)之间, 甬台温高速、上三高速、104国道穿境而过。

全境居山面海, 平原丘陵相间, 丘陵、山地约占内陆总面积的2/3, 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

北、西、南三面是群峰叠翠, 奇险幽秀的天台、括苍、雁荡三座名山;中间是椒江、橙江、灵江三江夹峙汇集而成一片宽阔肥沃的河网冲积平原;东部沿海港湾岛屿众多, 著名的是三湾三岛九门, 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自北而南布列, 大陆岛、东矶岛、玉环岛等岛屿星罗棋布, 三门、玉带门、岱门、海门、剑门、松门、坎门、楚门、漩门门户开放, 这些港门是海陆互往的重要门户, 在我国东南沿海中, 有如此众多优越的港门和岛屿, 实属罕见。

地势自西向东倾斜, 地理形势十分优越, 古有“山海雄奇孤悬不可难拨之势”的美誉。

我国明代杰出地理学家王士性说:“吾浙十一郡, 唯台一郡连山, 围在海外, 另一乾坤, 最为据险。

”括苍山为本区最高山脉, 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4米, 为浙东最高峰。

台州自然风光雄奇秀丽, 古朴庄严, 玄远清幽;人文景观渊源流长, 内涵丰富, 独放异彩。

唐代诗人杜甫、李白分别写下“台州地阔海溟溟, 云水长和岛屿青”、“龙楼凤阙不肯住, 飞腾直欲天台去”等赞美台州的诗句。

台州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二处——天台山、神仙居, 国家AAAA级旅游区三处——天台山、长屿硐天、江南长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 国家地质公园——桃渚,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三处——国清寺、台州府城墙、桃渚军事古城, 省级风景名胜区四处——桃渚、长屿硐天、方山——南嵩岩、划岩山, 还有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等, 构成了一幅集“佛、城、山、海、洞”为一体, 且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极具神奇色彩和浓郁山水生态特色的美丽画卷。

台州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 物华天宝, 境内拥有多个荣誉称号或特殊称号, 每一个县市都有自己多个特殊的称号:如天台为佛教天台宗发源地、济公故里, 温岭为千年曙光照射地、中国第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诞生地, 临海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无核蜜桔之乡, 黄岩为中国工艺品之都、蜜桔之乡, 仙居为中国工艺品之乡、杨梅之乡, 路桥为中国商都、枇杷之乡, 玉环为文旦之乡等。

一、自然环境(一)地质地貌条件台州辖区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温州——临海拗陷区。

自远古以来, 经历了地槽、地台、陆缘活动三大发展阶段。

加里东运动前为地槽阶段。

加里东运动(4亿年前)使华南地槽强烈褶皱回返, 进入地台阶段。

印支运动(约2亿年前)形成一系列北东向褶皱与断裂构造, 进入陆缘活动阶段。

以断裂为主的剧烈构造形变和大规模酸性岩浆喷发与侵入活动, 为本区地质的最大构造特色。

出露地表, 系中、新生界地层, 以上侏罗统火山岩系最为发育, 大多呈北北东向带状分布, 发育为天台苍山、华顶、九里坪, 仙居里林一长岗岭, 临海仙人基、大坤山、括苍山, 三门湫水山、炮台山, 黄岩五部、英山, 温岭太湖山、五龙山等中低山;次为白垩系陆相碎屑岩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少量第三系玄武岩呈北北东向, 断续分布于临海大田、三门小雄、仙居上张、黄岩宁溪等断陷盆地。

构造上, 台州地处新华夏系第一级构造复式第二隆起带南段。

因刚性火山岩广布, 以断裂构造为主, 辅有平缓褶皱与盆地构造。

断裂纵横交错, 局部密集成带, 形成北东东向“多字型”构造图象。

影响全区者主要为北北东向(新华夏系)、北东向(华夏系)、东西向与南北向4个构造体系。

燕山运动前, 主要为东西向与北东向构造, 为本区基底构造, 控制晚侏罗世火山碎屑岩喷发与相带分布。

燕山运动中晚期(晚侏罗世后)北北东向构造开始清楚显现, 控制下白垩统的沉积而成为主要构造骨架。

台州地貌特征主要为:西北环山, 东南濒海, 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中西部与北部, 中山山脉绵延起伏:峰峦叠嶂, 河谷盆地错落其间。

东部与南部, 低山丘陵与平原相嵌, 河道纵横密布。

沿海海岸曲折, 滩涂海域辽阔, 岛屿星罗棋布。

地貌多样, 山地、丘陵、台地、盆地、平原、海洋、岛屿均有分布。

其中, 山地丘陵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3, 海洋为陆地面积的8.5倍。

山地:大多分布在中西部与北部, 总面积4824平方公里, 占陆地面积一半多。

其中绝对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中山2673.2平方公里;800—1000米的低中山297平方公里;500—800米低山1853.7平方公里。

中山区集中在括苍山地、大雷山地与天台山地, 计有千米以上山峰201座。

山体高耸挺拔, 主要由火山岩与火山沉积岩系构成, 岩性坚硬, 不易风化侵蚀。

山势陡峭, 坡度多半在25度以上。

生态环境有明显的垂直差异。

千米以上山巅, 坡陡土薄, 林木稀疏。

山麓有宽窄不一的坡积裙, 坡度较缓, 土层稍厚, 为山区耕地、园地或经济林带。

主要山脉有括苍山、大雷山、括苍山雄居区境西南部, 为椒江水系与瓯江水系分水岭。

其山脉由浙南洞宫山向东北延伸而来, 经青田、丽水、缙云、永嘉等县界, 自仙居县西南端逶迤入境, 在台州中西部的临海、仙居县蟠结成主峰米筛浪, 海拔1382.4米, 为浙东第一高峰。

大雷山横亘区境中西部, 为永安溪与始丰溪分水岭, 由仙霞岭中支小盘山延伸而来, 山顶海拨为1229.4米;天台山耸立区境北部, 北与四明山以剡溪为界, 由仙霞岭中支大盘山向东北延伸而来, 自西北部入境, 最高峰为苍山顶, 海拔1113.4米。

盆地:在括苍山、大雷山、括苍山诸山之间, 有天台盆地、仙居盆地、临海大田盆地等山间河谷盆地。

盆地内, 自盆底至盆缘, 有平原、台地、低丘与高丘层层分布。

丘陵:主要分布在区境中部与南部, 零散而无明显脉络走向。

受长年剥蚀, 丘陵顶部多呈馒头形或猪背形, 有小片夷平面, 坡度一般在15--35度之间, 生态环境较好, 林果特产繁盛。

丘麓底部大多开垦成耕地。

滨海丘陵与岛屿多有海侵时海蚀痕迹, 切割较深, 坡度较大, 乃至陡岩峭壁, 属基岩海岸, 土层浅薄, 蓄水保肥力差。

台地:零星分布低山丘陵外围或山谷盆地前缘, 有扇状洪积台地与带状堆积阶地。

一般台地高度海拔10--100米, 天台县与仙居县有高150米以上台地多处。

堆积层自上而下, 由薄到厚, 坡度平缓, 水热条件较丘陵山地优越, 为农业耕作与经济特产重要分布区之一。

平原:包括冲积形成的河谷平原与海积形成的滨海平原。

全区70%以上人口与耕地分布在平原地区。

冲积平原主要分布河流中下游两岸, 较大者有始丰溪畔的天台河谷平原, 永安溪畔的仙居、白水洋、张家渡河谷平原, 灵江沿岸的临海大田、城郊平原与涌泉平原, 永宁江畔的头陀、澄江平原等。

海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区境的东南与东部沿海, 以椒江入海口南北的温黄、椒北平原最为宽广。

椒江口以北, 自章安、杜桥至上盘、东洋, 呈弯月形地带, 称椒北于原。

椒江以南至松门地区, 为浙东南沿海面积最大的温黄平原。

平原上, 除散落大小不等的陆屿孤丘外, 海拔高程均在l0米以下, 地势平坦, 河道纵横密布, 呈水乡泽国风貌。

岛屿:沿海岛屿大多在全新世陆域下沉时形成, 为大陆基岩丘陵延伸而成。

据海岛资源调查, 出露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91个, 占全省海岛总数的22, 57%;岛上陆地总面积276.02平方公里, 滩地面积64.30平方公里, 岛岸线总长914.87公里。

县级政府驻地岛1个, 乡镇政府驻地岛7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