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安全生产)安全认识论优质
安全生产第一章 概论
第一章概论细节1 安全概念一、安全、本质安全与安全生产管理安全与危险是相对的概念,它们是人们对生产、生活中是否可能遭受健康损害和人身伤亡的综合认识,按照系统安全丁程的认识论,无论是安全还是危险都是相对的.1.安全顾名思义,安全为“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意味着不危险,这是人们传统的认识。
按照系统安全工程观点,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人员伤亡、职业病或设备、设施损害或环境危害的条件,是指安全条件。
不因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失效、人员伤害或其他损失,是指安全状况。
2.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丁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失误——安全功能。
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2)故障——安全功能。
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所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由于技术、资金和人们对事故的认识等原因,目前还很难做到本质安全,本质安全只能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3.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
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三)危险
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 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 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 ,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 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风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用生产系统中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结合给出,即 R=f(F\C) r---风险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对于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可分为人、机、环境、管理等四类风险。
第二节、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 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 则。 (一)系统原理 (二)人本原理 (三)预防原理 (四)强制原理
(二)事故隐患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第16号令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 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 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 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 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 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 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 排除的隐患。
安全学原理-第三章
事故的必然性中包含着规律性。既为必然,就有规律可 循。必然性来自因果性,深入探查 、了解事故因素关系, 就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从而为防止发生事故提 供依据。应用概率理论,收集尽可能多的事故案例进行统 计分析,就可以从总体上找出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为宏观 安全决策奠定基础,为改进安全工作指明方向,从而做到 “预防为主”,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墨菲定律)
(三) 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
事故往往是突然发生的。然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即 所谓隐患或潜在危险是早就存在,只是未被发现或未受到 重视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条件成熟,就会显现而 酿成事故。 这就是事故的潜在性。 事故一经发生,就成为过去。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完 全相同的事故不会再次显现。然而没有真正地了解事故发 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消除这些原因,就会再次出 现类似的事故 。应当致力于消除这种事故的再现性。
事故的偶然性还表现在事故是否产生后果(人员伤亡, 物质损失),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难以预测的。反 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 事故的偶然性决定了要完全杜绝事故发生是困难的, 甚至是不可能的。 事故的因果性决定了事故的必然性。
事故是一系列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结果。事故因 素及其因果关系的存在决定事故或迟或早必然要发生。其 随机性仅表现在何时、何地、因什么意外事件触发产生而 已。 掌握事故的因果关系,砍断事故因素的因果连锁,就消 除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就可能防止事故发生。
6 二次事故
二次事故是指由外部事件或事故引发的事故。 所谓外部事件,是指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与本系统无直 接关联的事件。 二次事故可以说是造成重大损失的根源,绝大多数重、 特大事故主要是由于事故引发了二次事故造成的。
7 非工作事故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治理知识试题与答案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治理知识试题与答案《安全生产治理知识》试题精选第一章安全生产治理概述一、单选题第一章安全生产治理概述1.依照能量转移理论的概念,事故的本质是啥?( )A.能量的别正常作用B.造成人员死伤C.造成经济损失2.依照安全生产概念和工作要求,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需要爱护的第一对象是( )。
A.设备B.从业人员C.治理人员3.对劳动者别良的要紧物理环境因素有哪些?( )A.异常温度和湿度、光照别良、噪声与振动等B.粉尘、毒气、雾滴等4.安全治理中的本质安全化原则来源于本质安全化理论,该原则的含义是指从本质上实现生产系统的安全化,这就意味着从——消除事故发生的也许性,从而达到安全生产保障的目的。
( )A.思想上B.技术上C.治理上5.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 )。
A.将高危作业统统关掉B.安全系数越高越好C.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6.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科学治理的哲学观应是( )A.举行头痛医头.足痛医足的亡羊补牢式的事后型安全对策B.追求本质安全,举行超前治理和预防型安全对策C.严格事故和加大惩处力度7.依照系统科学原理,建立安全生产系统的构成要素是:( )A.人和机械B.人、机、能量、信息C.职工、设备、工具、车间8.作为一具现代企业的领导,从历史经验的启发中,我们应该追求怎么样的安全哲学? ( ) A.宿命论、被动型B.经验论、事后型C.系统论、综合型D.本质论、预防型9.安全治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同时正确地应用动力,从而激发人们保障自身和集体安全的意识,自觉地积极地搞好安全工作。
这种治理原则算是人本原理中的原则。
( ) A.保障B.反馈C.激发D、动力10.人机系统的可靠度由下述哪些因素决定:()A.构成机器系统的单元可靠度的逻辑关系值B.人的可靠度、机的可靠度C.输入可靠度、推断可靠度、输出可靠度三个因素’11.人机系统中人的可靠度由下述哪些因素决定:( )A.构成机器系统的单元可靠度的逻辑关系值B.人的可靠度、机的可靠度C.输入可靠度、推断可靠度、输出可靠度三个因素12.人机系统中机器的可靠度由下述哪些因素决定:( )A.构成机器系统的单元可靠度的逻辑关系值B.人的可靠度、机的可靠度C.输入可靠度、推断可靠度、输出可靠度三个因素13.系统安全分析与惊险性评价起源于( )A.人员安全B.设备安全C产品安全n产品质量’14.对劳动者别良的要紧化学环境因素有哪些?( )A.异常温度和湿度、光照别良、噪声与振动等B.粉尘、各种毒气、雾滴等15.下面哪些类型是人机系统的基本类型:(-?)A.人与工具的结合,人与操纵机的结合,人与微机的结合,人与动力机的结合,人与工作机的结合。
六大安全应急认识论的名词解释
六大安全应急认识论的名词解释
六大安全应急认识论是指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的六个应急管理认识论,包括:
1.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指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必须将安全意识贯穿于各个领域和环节。
2. 灾害是客观存在的风险:指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不可预测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需要进行科学的预防和应对。
3. 应急是主动管理的手段:指应急管理是一种主动管理的手段,包括灾害预防、事故防控、应急救援等各个环节。
4. 风险防控是应急管理的核心:指风险防控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包括了解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等各个方面。
5. 救援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指在发生灾害或事故后,及时进行救援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 整体应急能力是应急管理的关键:指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整体应急能力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安全哲学理论
安全哲学理论从“山洞人”到“现代人”,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工业文明,人类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21世纪,人类生产与生活的方式及内容将面临着一系列嬗变,这种结果将把人类现代生存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和变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显然,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利益、效率、舒适、便利,但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带来负面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来自于人为的意外事故与灾难的极度频繁和遭受损害的高度敏感。
近百年来,为了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人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现代社会的重大意外事故仍发生不断。
从前苏联20世纪80年代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到90年代未日本的核污染事件;从韩国的豪华三丰百货大楼坍塌到我国克拉码依友谊宫火灾;从21世纪新近在美国发生的埃航空难到我国2000年发生的洛阳东都商厦火灾和"大舜号"特大海难事故,直至世界范围内每年近400万人死于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5%的GDP。
生产和生活中发生意外事故和职业危害,如同“无形的战争”在浸害着我们的社会、经济和家庭。
正像一个政治家所说:意外事故是除自然死亡以外人类生存的第一杀手!为此,我们需要防范的方法、对策、措施,"安全哲学"─人类安全活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基础理论,是安全文化之魂,是安全管理理论之核心。
1基于科学理论中认识安全哲学⒈ 安全历史学揭示的安全策略17世纪前,人类安全的认识论是宿命论的,方法论是被动承受型的,这是人类古代安全文化的特征;17世纪末期至本世纪初,人类的安全认识论提高到经验论水平,方法论有了"事后弥补"的特征。
这种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无意识变为有意识,不能说不是一种进步;本世纪初至50年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进入了近代的安全文化阶段;本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高技术的不断应用,如宇航技术、核技术的利用、信息化社会的出现,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本质论阶段,超前预防型成为现代安全文化的主要特征,这种高技术领域的安全思想和方法论推进了传统产业和技术领域的安全手段和对策的进步。
安全文化——精选推荐
安全⽂化安全⽂化安全⽂化是持续实现安全⽣产的不可或缺的软⽀撑。
随着社会实践和⽣产实践的发展,⼈们发现仅靠科技⼿段往往达不到⽣产的本质安全化,需要有⽂化和科学管理⼿段的补充和⽀撑;⽽管理制度等虽然有⼀定的效果,但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很⼤程度上依赖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事故原因与对策是否达成⼀致性认识,取决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是否科学,取决于是否形成了有利于预防事故的安全⽂化。
在安全管理上,时时处处监督企业每⼀位员⼯遵章守纪的情况,是⼀件困难的事情,有时是不可能的,甚⾄出现这样的结果:要么矫枉过正导致安全管理失灵,要么忽视约束和协调出现安全管理的漏洞。
优秀的安全⽂化应体现在⼈们处理安全问题有利的机制和⽅式上,不仅有利于弥补安全管理的漏洞和不⾜,⽽且对预防事故、实现安全⽣产的长治久安具有整体的⽀撑。
因为倡导、培育安全⽂化可以使⼈们对安全事物产⽣兴趣,树⽴正确的安全观和安全理念,使被管理者在内⼼深处认识到安全是⾃⼰所需要的,⽽⾮别⼈所强加的;使管理者认识到不能以牺牲劳动者的⽣命和健康来发展⽣产,从⽽使“以⼈为本”落到实处,安全⽣产⼯作变外部约束为主体⾃律,以达到减少事故、提升安全⽔平的⽬的。
3.1安全⽂化的概述⽂化是⼈类群体带有传统、时代和地域特点的、明显的或隐含的处理问题的⽅式和机制。
安全⽂化反映的就是⼀定时期和地域条件下,组织和个⼈明显的或隐含的处理安全问题的⽅式和机制。
显然,好的安全⽂化有利于安全管理,有利于事故预防;不好的安全⽂化阻碍安全管理甚⾄导致其失灵,容易造成事故的发⽣。
3.1.1安全⽂化的起源与发展安全⽂化伴随着⼈类的产⽣⽽产⽣、伴随着⼈类社会的进步⽽发展。
但是,⼈类有意识地发展安全⽂化,还仅仅是近⼆⼗年的事情。
1986年,国际原⼦能机构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其提交的《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后的审评总结报告》中⾸次使⽤了“安全⽂化”⼀词,标志着核安全⽂化概念被正式引⼊核安全领域。
本质安全
随着生产方式的变更,人类从农牧业进入了早 期的工业化社会─蒸汽机时代。由于事故与灾害 类型的复杂多样和事故严重性的扩大,人类进 入了局部安全认识阶段,哲学上反映出:建立 在事故与灾难的经历上来认识人类安全,有了 与事故抗争的意识,学会了"亡羊补牢"的手 段,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策方式。
PPT文档演模板
本质安全
狭义的本质安全
• 通常从企业安全管理角度讲,狭义的本质安全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
• 失误——安全功能 – 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 设施或技术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 故障——安全功能 – 指设备、设施或工艺技术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 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PPT文档演模板
本质安全
什么是本质安全(续)
• 狭义的本质安全是指机器、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安全性能 。当系统发生故障时,机器、设备能够自动防止操作失 误或引发事故;即使由于人为操作失误,设备系统也能 够自动排除、切换或安全地停止运转,从而保障人身、 设备和财产的安全。
• 广义的本质安全指“人—机—环境—管理”这一系统( 就是前文所说的事故系统)表现出的安全性能。简单来 说,就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其完整性,使整个系 统安全可靠。
从安全系统的动态特性看,人类的安 全系统是人、技术、环境、社会、经 济等因素构成的大协调系统。
从安全系统的静态特性看,安全系统 理论主要研究两个系统对象,一是事 故系统,二是安全系统。
下面,我们就从安全系统的静态特性 入手,讨论本质安全的含义。
本质论与预防型安全哲学 认识论
安全系统
静态特性
本质安全精讲
各历史时期安全哲学综述
宿命论与被动型的安全哲学( 17世纪以前)
这样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表现为:对于事故与灾 害听天由命,无能为力。认为命运是老天的安 排,神灵是人类的主宰。面对事故对生命的残 酷与践蹋,人类只能是被动地承受。人类的生 活质量无从谈起,生命与健康的价值被抹灭。
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 17世纪末至20 世纪初)
本质安全
各历史时期安全哲学综述(续)
本质论与预防型的安全哲学( 20世纪50年代以来)
进入了信息化社会,高科技的不断应用,人类在安全 认识论上有了自组织思想和本质安全化的认识,方法 论上讲求安全的超前预防、主动防护,具体表现为:
从人与机器、环境的本质安全入手,人的本质安全指, 不但要解决人的知识、技能、意识素质,还要从人的观 念、伦理、情感、态度、认知、品德等人文素质入手, 从而提出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 物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化就是要采用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 ,推广自组织、自适应、自动控制与联锁的安全技术; 研究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和 安全信息论等现代工业安全原理; 项目设计中要遵循安全措施与技术设施同时设计、同时 施工、同时投入生产的“三同时”原则; 进行“四不伤害”、 “6S“、三点控制等超前预防型 安全活动; 推行安全目标管理、无隐患管理、安全经济分析、危险 预知活动、事故判定技术等安全系统工程方法。
– 教育培训:这是提升人员安全素质最主要的办法。具体如安全意识培养 ,安全技能培训,事故案例学习,经验分享,应急处理培训,考核测评 等。
本质安全
什么是本质安全(续)
• 狭义的本质安全是指机器、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安全性能 。当系统发生故障时,机器、设备能够自动防止操作失 误或引发事故;即使由于人为操作失误,设备系统也能 够自动排除、切换或安全地停止运转,从而保障人身、 设备和财产的安全。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一、什么就是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就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与财产损失事故得发生而采取相应得事故预防与控制措施,使劳动生产经营活动在保证从业人员安全健康与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前提下顺利进行。
安全生产包括工业、商业、交通、建筑、矿山、农林、企业、事业单位得职工得人身安全与财产设备安全,还包括铁路、公路运输及航运、民航安全,水利电力安全,消防、农药、农电安全,以及工业、建筑产品得质量安全(如特种设备、建筑产品、劳动保护用品、安全仪器仪表、电器产品得质量安全)。
二、什么就是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得方针,三、什么就是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得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四、什么就是职业安全?职业安全就是指以防止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各种伤亡事故为目得得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与教育等方面所采取得相应措施。
五、什么就是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可以理解为:人们在进行有目得得生产活动(工作、作业、操作)中,对危险得识别与判断能力,就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得不安全因素——人得不安全行为、物得不安全状态及环境得不安全条件得反映。
在连续性得生产活动中,这种反映也应当就是连续得。
要达到安全生产得目得,需要人们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保持这种反映得正确性,否则就会出事故。
六、什么就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就是指国家应用立法、监督、监察等手段,企业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得管理制度与操作程序,对危害因素进行辩识、评价与控制,对生产安全事故进行预测、预警、监测、预防、应急、调查、处理与实现安全生产保障得一系列管理活动。
七、应有得现代安全管理观念就是什么?安全生产得效果与安全管理得水平与方式密切相关,而安全管理得水平与方式又决定于人们得安全认识论与方法论。
在安全生产实践中,有得做法就是“亡羊补牢”凭经验式得事后型管理,有得能推行本质安全化得预防型超前管理;有得就是采取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得方法,有得能够进行综合治理,进行系统科学管理。
安全原理
安全生产方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一 章总则第三条规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方针,是我国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一 个总的要求和指导原则。
• 首先,“安全第一”体现了人们对安全生
产的一种理性认识。它包含两个层面: 第一层面------生命观。 第二层面------协调观。
• 第一层面,生命观。它体现人们对安全生产
化而成的。因此隐患是事故的源头,危险是 隐患转化为事故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要避免 事故,就要控制这种“转化”的条件。这个 条件是人和设备等一切不安全的因素,其中 人是第一位的,是人因为失误而导致事故的 发生。 • 消除事故的最好办法就是消除隐患,控制 隐患转化为事故的条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 状态。因此,应把预防方法作为事故控制的 主要方法。
• 3、管理的最高境界——把管理的约 束变为自觉,形成自我约束。
• (即:“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二、安全文化学
• 安全生产的根本是安全文化 •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的素质 • 领导者、决策者和经营者的素质是前提 • 从业人员的素质是根本、是基础 • 安全素质的关键是安全意识
• 安全文化范畴:
2007年2月23日,英国维京列车公司 一辆高速列车在英格兰西北部发生出轨 事故,造成1人死亡、80多人受伤,其中 22人伤势严重。受事故影响,出事铁路 被关闭6天。
铁路运输安全 有规律可寻,无捷径可走
• 铁路安全具有前提性、基础性和无情否决性。没 有安全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安全是天”。
• 铁路安全具有价值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安全的价 值体现在不安全之中。讲事故与讲故事。没事当 有事。“拿猫当虎斗”。
安全原理
• 1986年10月13日,江泽民任上海市长时,曾 在有关会议上指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 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一论述就包 含着安全认识论和安全方法论。其中, “隐患险于明火”就是预防事故、保障安 全生产的认识论哲学。
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科学原理
安全科学原理1.认识论以安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要素体系,提出系统自组织的思路,确立了系统本质安全的目标。
通过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安全协调学、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环境学、安全文化建设等科学理论研究,提出在本质安全化认识论基础上全面、系统、综合地发展安全科学理论。
2.理论系统安全原理的理论系统还在发展和完善之中,目前已有的初步体系有:安全的哲学原理:从历史学和思维学的角度研究实现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如有了这样的归纳:远古人类的安全认识论是宿命论的,方法论是被动承受型的;近代人类的安全认识提高到了经验的水平;现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甚至能够超前预防。
有了正确的安全哲学思想的指导,人类现代生产和生活的安全才能获得高水平的保障。
安全系统论原理:从安全系统的动态特性出发,研究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安全大协调系统。
建立生命保障、健康、财产安全、环保、信誉的目标体系。
在认识了事故系统人——机——环境——管理四要素的基础上,更强调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认识安全系统的要素:人——人的安全素质(心理和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物——设备和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性);能量——生产过程能量的安全作用(能量的有效控制);信息——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安全的基础保障。
从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具备理性的意义,更具科学性原则。
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控制是最终实现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根本措施。
安全控制论提出了有效的控制原则。
安全控制论要求从本质上来认识事故(而不是从形式或后果),即事故的本质对是能量不正常转移,由此推出了高效实现安全系统的方法和对策。
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信息是安全活动所依赖的资源。
安全认识论
§4.2平安哲理
§4.2.1平安的相对性哲理〔2/3) 2.平安问题描述的相对性
人类有了生产就有了平安问题,平安是伴随生产过程而存在的、是与生 产过程共存的过程。由此又可以引申出平安不是瞬间的结果,而是对系统在 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状态的描述,是关于时间的连续函数。
当事故频发的时候,面对这窘迫的现实,人们才体会到平安问题是个系统工程问 题,即只有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才能解决好平安问题。
§4.3平安系统与系统平安
§4.3.1平安系统的特性 (2/3) 2.平安系统的本征性
本征二字顾名思义,就是本身的特征。比方在半导体中,本 征半导体的意思是纯洁无杂质的半导体。如果在半导体晶体中结 构中有杂质那么就不能成为本征半导体。又例如在线性代数中里 面有特征值,此特征值也称本征值。
平安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对平安的需求及平安标准随着科学 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开展而提高,由人、机、环境组成的平安系统也是动态 变化的,因而平安是相对的---平安的相对性
事故虽然具有偶然性、随机性,但是也有必然性和规律性。从整体来看, 事故是不可防止的,但从局部和单个事故来说,事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事故的可预防性
具有特定系统功能的有机整体。平安系统是由人、机、环境、管 理等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它们之 间的关系是动态的,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人们不可能完全了 解和知悉各个子系统的这种动态关系,因而平安系统是一个十分 复杂的、相互关联的模糊系统〔灰色系统〕。 平安系统的客观性 平安系统的本征性 平安系统的目的性 平安系统的环境性
§4.1平安科学的指导思想
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局部,是贯彻于全部哲学理论中的灵魂,对平安 科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平安科学的指导思想。
安全认识论
Chap 3 安全认识论The Theory of Safety Knowledge第一节安全的属性安全条件与自然科学有关,安全机制与人体科学和思维科学有关,安全管理与系统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关,因此安全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安全的自然属性1. 安全条件,尤其生产过程的安全条件,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2. 安全机制,与人体科学有关。
3. 安全管理,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4.此外安全的自然属性还反映在安全是人的生理与心理的需要。
二、安全的社会属性1. 安全机制:与思维科学有关2. 安全管理:与社会科学的基本原理相关3. 此外安全的社会属性还反映在:自从有了人类社会,进步就是社会追求的目标,而走向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安全,这是社会促进安全的主动因素。
同时应该注意人类社会活动,例如政治、军事、文化、社交等,有的对社会直接起破坏作用,有的间接影响着安全,人类的经济活动,例如生产(职业)灾害、高技术灾害(化学品致灾、核事故隐患、电磁环境公害、航空事故等)、交通灾害、环境恶化等,则是自人类开展经济活动以来存在的突出的安全问题。
第二节安全与事故的关系一.安全与事故的关系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安全与事故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既有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才需要安全,有了安全的保证,才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某一安全性在特定条件下是安全的,但在其他条件下就不一定会是安全的,甚至可能很危险。
绝对的安全(100%的安全性)是很难的,甚至不可能达到,但却是社会和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实践中,人们或社会客观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可或接受某一安全性(水平),当实际状况达到这一水平,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低与这一水平,则认为是危险的。
1. 安全的极向性三层含义①.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0→∞事件或叫稀少事件(即事故具有以下特点:1、可能性0,但后果却∞ ;2、作用强度可能很小,但具有累积效应)②描述安全特征的两个参量——安全性与危险性就有互补关系:S=1-H③人从事的安全活动是希望: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安全2.安全的有限性:避免事故或危险的有限性两层含义:①事故或危害事件是可以避免的,但难以完全避免;②各种事故或危害事件的不良作用、后果及影响可能避免,但难以完全避免。
安全学原理复习资料
安全学原理复习资料第⼀章绪论第⼀节概述安全学原理,就是伤亡事故发⽣、发展及预防原理,是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之⼀,是指到安全⼯作实践的。
科学:⽣产科学和安全科学第⼆节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安全是⼈的⾝⼼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换⾔之,⼈的⾝⼼存在的安全状态及其事物保障的安全条件构成安全整体。
⼈的⾝⼼安全程度及其事物保障的可靠程度构成安全度(安全量)的概念安全分为狭义安全和⼴义安全:狭义的安全是指某⼀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具有技术安全的含义。
⼴义安全,即⼤安全。
是以某⼀系统或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活安全与⽣存安全领域,形成了⽣产、⽣活、⽣存领域的⼤安全,是全民、全社会的安全。
⼈类对安全认识历程:1,物质(不⾃觉)安全认识阶段2,局部安全认识阶段3,系统安全认识阶段4,动态安全认识阶段安全科学是认识和揭⽰⼈的⾝⼼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安全状态及保障条件与转化规律的学问。
即安全科学时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转化规律和保障条件的科学。
安全⼯程中的⼏个基本概念(1) 安全指标:事故损失的可承受⽔平。
(2) 本质安全化:安全达到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
注意两点:⼀、本质安全化的相对的,⼆、⽣产是⼀个动态的过程,许多情况事先难以预料。
⼈——机——环境系统⽇常随机的⼀般性事故损失并未彻底消除。
(3) 危险物质:化学、物理及⽣物作⽤导致⽕灾、爆炸、中毒的物质。
(4) 重⼤事故:⽕灾、爆炸或毒物泄漏、后果严重。
具有三特征:⼈⾝安全,伤亡严重,财物受损失与摧毁,环境严重污染。
◆2002年11⽉1⽇起实施的《中华⼈民共和国安全⽣产法》中界定:重⼤事故,死亡三⼈以上,财物损失;特⼤事故,死亡⼗⼈以上,财物损失。
(5)重⼤危险源:⽣产,加⼯,搬运,使⽤或存储危险物质,其数量⼤于或等于国家规定的危险物质单元。
(6)安全评价:对危险性的定量定性分析,确定其发⽣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分为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安全管理的起点和终点)和随机安全评价两类:(7)固有危险度:造成灾害的危险程度。
精选安全学原理讲义ppt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第三章 安全观第四章 安全认识论第五章 安全方法论第六章 安全生理和心理分析 第七章 安全社会原理第八章 安全经济原理简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安全的重要性 一组数据: 1、1984年1月19日,墨西哥城的天然气泄漏爆炸,导致452人死亡。 2、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毒物泄漏事故,导致2800多人死亡,12.5万人中毒。 3、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的地铁火灾,导致100多人死亡。 4、2002年,烟台海难事故。 5、2003年,四川井喷事故。 6、一系列的煤矿事故等。 由此可见,安全的重要性,对人类本身来说,安全就是生命。
第一节 安全问题及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
2、国内安全科学的发展
两个阶段: 从建国初期到70年代末,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监督、监察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以及各类企业都设立了专门机构并配备了相当数量的专职人员。这时期安全科学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劳动保护方面的,即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机构,在50年代仅有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卫生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冶金部安全技术研究所以及煤炭科学研究院下设的部分研究室等有限的几个科研部门,科研人员不超过千人。 70年代末至今,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得到加强。自1980年开始,每年开展全国安全月活动,为加强劳动保护干部的继续工程教育和生产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各省、市劳动部门已普遍建立劳动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大的工业企业还建立了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室。到1983年全国建成安全类科研机构Leabharlann 1个,研究人员发展到4000余人。
第二章 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
一、安全问题1、工业、矿山灾害2、交通运输事故3、化学污染问题4、大气污染问题5、核灾害6、航天航空工业灾害二、国内外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1、国外安全科学发展的历程德国于1863年建立的威斯特优利亚采矿联合保险基金会;各国大学设立安全工程专业; 国际上盛行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安全知识
一、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煤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事故是人们在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出现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致使该行动暂时或永远停止的事件。
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一方面给受害者本人及其亲友带来痛苦和不幸,也给煤矿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安全与生产密不可分。
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以实现安全生产、避免伤亡事故为目的的安全管理,与煤矿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密切关联、互相渗透。
一般来说,煤矿的安全状况是整个综合管理水平的反映。
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第一等:生理的需要●这是人的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它包括衣、食、住、行、医疗等。
●不满足这些需要,人无法生存,当然没有能力进行其它活动。
⏹第二等:安全的需要●即需要安全的保障,以免遭受危险和威胁,它包括劳动中的安全.职业病的防治,不公正待遇的去除.也包括对未来生活的保障,如不会失业以及老年有所依靠等⏹第三等:归属与爱的需要●即希望属于某一团体或组织,给予或得到同事的友谊等等,这是人的社会性需要。
⏹第四等:心理的需要●或称自尊的需要。
它包括个人自尊心、自信心、求知欲、地位的欲望以及他人的尊和赏识等。
⏹第五等:自我实现的需要●或称事业心、成就欲,个人抱负得到实现等。
1、安全管理的概念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
它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界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发生伤亡事故,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2、安全管理的特征安全管理具有独自的特征。
即: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它必须遵从伤亡事故预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安全管理包括对人的安全管理和对物的安全管理两个主要方面。
其中,对人的安全管理占有特殊的位置。
人是伤害事故的受难者,保护人、为了人是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
人往往又是伤害事故的肇事者。
安全文化四大原理十二大原则
安全文化四大原理十二大原则安全四大原理及十二大原则是安全文化的精华,也是安全文化发展的“高地”。
安全原理的任务是揭示出人类安全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最本质、最突出的本质,安全原理是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石,是人类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生产和生存的理论核心。
发展安全文化的一个最重要任务就是要探讨清楚安全的基础原理和规律。
目前,安全理论界已认识到如下安全科学原理。
一、安全哲学原理:即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总结安全的哲学道理和原则。
远古人类的安全认识论是宿命论的,方法论是被动承受型的;近代人类的安全认识提高到了经验的水平;现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有了正确的安全哲学思想的指导,人类现代生产与生活的安全才能获得高水平的保障。
二、安全系统论原理:包括安全系统原理、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信息论原理、事故突变论等安全系统科学的机制和规律。
从系统论的角度,不仅研究清楚事故系统的要素及其结构和关系,更要探讨各种技术的安全系统要素及结构。
认识事故系统,对指导我们从控制事故来保障人类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意义。
因此,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则更为理性,更符合科学性原则。
安全控制论给我们揭示了事故控制和防范的规律及科学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安全经济学原理:是阐述事故损失的规律与评价技术,安全的效益理论和投入产出规律;研究与事故相关的非价值因素的价值化技术;研究不同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时期,事故保险(伤亡保险、财产保险、意外事故保险等)的运行机制及其与事故预防,实现本质安全的关系和动作机制等理论。
四、安全管理学原理:现代社会能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全管理的科学原理,如安全法学的基本原理,安全法制的基本规则;安全管理的组织学原理;国家安全管理的棚制及理论;企业安全科学管理的模式及体系;安全行为科学的原理;台理安全投资的保障机制等。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一、二讲)第一讲安全生产管理术语及概念安全各种事物对人、对物、对环境不产生危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疾病或死亡,或引起设备或财产损失,或危害环境的条件。
无危则安,无损则全。
危险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R=f(F,C)安全生产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安全系统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accident)造成人员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事件(incident)造成事故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件。
注:没有造成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事件也称为险肇事故或未遂事故。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第二讲现代安全管理原理2.1 安全管理学的发展一、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有三个阶段:认识论:事故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的对象和认识的目标,在认识论上主要是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是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经历上来认识安全,是一种逆式思路(从事故后果到原因事件)。
方法论的主要特征在于被动与滞后,是“亡羊补牢”的模式,突出表现为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对策方式。
结论:事故学的理论对于研究事故规律,认识事故的本质,从而对指导预防事故有重要的意义,在长期的事故预防与保障人类安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发展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的安全活动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
但是,仅停留在事故学的研究上,一方面由于现代工业固有的安全性在不断提高,事故频率逐步降低,建立在统计学上的事故理论随着样本的局限使理论本身的发展受到限制,同时由于现代工业对系统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直接从事故本身出发的研究思路和对策,其理论效果不能满足新的要求。
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第一节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安全的基本概念1、安全的定义通常中文中,“安”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太平、安适、稳定等,即“无危则安”。
《辞海》对“安”字的第一个释义就是“安全”;“全”指完满,完整,无残缺,没有伤害,谓之“无缺则全”。
这里,全是因,安是果,由全而安。
多数专家认为,安全通常指各种事物对人或对人的身心不产生危害、不导致危险、不造成损失、不发生事故、正常、顺利的状态。
即安全与否是从人的身心需求的角度或着眼点提出来的,是针对人和人的身体而言的,当然健康也就属于安全范畴。
对于与人的身心存在状态无关的事物来说,根本不存在安全与否的问题。
所以,安全首先是指外界不利因素〔或称环境因素〕作用下,使人的身体免受伤害或威胁,使人的心理不感到恐慌、害怕,使人能够健康、舒适、高效的进行各种活动的存在状态。
另外,还包括人能够健康、舒适、高效的进行各种活动的客观保障条件。
因此书中对安全的科学概念概括为: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狭义的安全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具有技术安全的含义。
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技术安全。
如生产安全、机械安全、矿业安全、交通安全等等。
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换言之,人的身心存在的安全状态及其事物保障的安全条件构成安全整体。
--这是把人的存在状况和事物的保障条件有机结合的科学概念。
2、狭义安全和广义安全。
广义安全。
即大安全。
是以某一系统或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了生产、生活、生存领域的大安全,是全民、全社会的安全。
3、现实中安全问题的划分从专业和行业领域角度划分可分为:生产安全、国家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医药医疗安全、职业劳动保护安全、网络安全、经济安全、人口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主要是外来文化侵略)、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社会保障等。
从对象来划分有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安全、文物安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生产)安全认识论Chap4安全认识论TheTheoryofSafetyKnowledge 人类对安全、安全科学的不断认识深化后,形成当今的安全观:1.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五对范畴(原因结果、必然偶然、可能观点、内容形式、现实本质)对安全科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安全的本质和规律(生存规律、构成规律、发展规律)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理。
4.安全的价值观。
5.大安全观。
§4-1安全的属性一、安全的自然属性1.安全条件,尤其生产过程的安全条件,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2.安全机制,与人体科学有关,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3.安全管理,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二、安全的社会属性1.安全机制:与思维科学有关2.安全管理:与社会科学的基本原理密切相关3.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走向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安全,这是社会促进安全的主动因素。
但人类社会活动,例如政治、军事、文化、社交等,有的对社会直接起破坏作用,有的间接影响着安全,人类的经济活动,例如生产(职业)灾害、高技术灾害(化学品致灾、核事故隐患、电磁环境公害、航空事故等)、交通灾害、环境恶化等,则是自人类开展经济活动以来存在的突出的安全问题。
§4-2安全与事故的关系一.安全与事故的关系“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八个字。
安全与事故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既有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才需要安全,有了安全的保证,才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某一安全性在特定条件下是安全的,但在其他条件下就不一定会是安全的,安全科学是一门跨门类、跨学科,综合性很强的横断、交叉学科。
甚至可能很危险。
绝对的安全,既100%的安全性是安全性的最大值,这很难,甚至不可能达到,但却是社会和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实践中,人们或社会客观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可或接受某一安全性(水平),当实际状况达到这一水平,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低与这一水平,则认为是危险的。
二.安全与事故的表现特征1.安全的极向性三层含义①.0→∞事件②安全与危险互补:S=1-H③人的本愿: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安全2.安全的有限性:避免事故或危险的有限性两层含义:①事故或危害事件是可以避免的,但难以完全避免;②各种事故或危害事件的不良作用、后果及影响可能避免,但难以完全避免。
所以为了安全,就必须了解事故(特征、原理、致因理论、预防原则),与安全的基本特征相对应。
§4-3事故的基本特征一.事故的因果性有继承性,是多层次的,决定了事故的必然性。
二.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1.偶然性:随机事件,较难预测(时间、地点、状况、后果) 2.必然性:规律性,来自于因果性3.规律性:较难掌握,但用一定的仪器手段可找出近似规律 4.从偶然性中找出必然性,认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除在萌芽之中。
三.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和复杂性1.潜在性:发生前的隐患或潜在危险 2.再现性:不追查原因,不采取措施将再现3.预测性:不断的总结、认识,并用先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是可预测的。
安全的随机性 安全的潜隐性4.复杂性:形成人(总体)----机(对象)----环境(条件),运转系统(自然和社会结合的开放性系统),因而具有复杂性。
§4-4事故影响因素及其致因理论一.事故的定义及其类别1.事故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2.生产事故生产事故系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3.工伤事故工伤事故又称因工伤亡事故。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其定义为:企业的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之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和劳动条件等不良影响,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成为工伤事故。
伤害部位 伤害种类①共生事故构成要素死亡 伤害程度重伤 轻伤②工伤事故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原劳动部发出的通知,按照伤害原因和状况,可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1)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击伤等伤害,不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包括挤、压、撞、倾覆等);(3)机器工具伤害(包括绞、碾、碰、割、戮等);(4)起重伤害(指起重设备或操作过程中所引起的伤害);(5)触电(包括雷电伤害);(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刺割(指工具伤害以外的刺害,如钉子扎脚、尖刃物划破等);(10)高处坠落(包括从架子上、屋顶上坠落以及平地上坠入地坑等);(11)坍塌(包括建筑物、堆置物、土方石倒塌等);(12)冒顶片帮;(13)透水;(14)放炮;(15)火药爆炸(指生产、运输、储藏过程中发生的爆炸);(16)瓦斯爆炸(包括煤芬爆炸);(17)锅炉和受压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包括化学爆炸、炉膛、钢水爆炸等);(19)中毒(煤气、汽油、沥青、化学、一氧化碳中毒等)和窒息;(20)其他伤害(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等)。
二、工伤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指人为的非自然界的因素所致的工伤事故。
a::人的原因:4种人8种不安全行为7个原因所谓人,包括操作工人、管理干部、事故现场的在场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要致因。
8种不安全行为指:①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安全,忽视警告;②冒险作业或高速操作;③人为地使安全装置失效;④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作业;⑤不安全地装载、堆放、组合物体;⑥采取不安全的作业姿势或方位;⑦在有危险的运转设备装置上或在移动的设备上进行工作;不停机,边工作边检修;⑧注意力分散,嬉闹、恐吓等。
引起这些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①缺乏安全知识和经验,或不知道有危险;②生理缺陷或生病、迟钝、忧伤、体力不足;③过度疲劳、睡眠不足;④注意力不集中,操作时心不在焉;⑤劳动态度不端正;⑥酒醉;⑦不懂装懂,满不在乎。
b:物的原因:7种物7种不安全状态所谓物包括原料、燃料、动力、设备、工具、成品、半成品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有:①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②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③工作场所的面积狭小或有其他缺陷;④安全防护装置失灵;⑤缺乏防护用具和服装或防护用具存在缺陷;⑥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陷;⑦工艺过程不合理,作业方法不安全。
c.管理的原因:6个方面的管理缺陷管理的缺陷主要有:①技术缺陷。
指工业建、构筑物及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的设计、选材、安装、布置、维护维修有缺陷,或工艺流程、操作方法方面存在问题;②劳动组织不合理;③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失误;④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挪用安全措施费用,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⑤教育培训不够,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知识或经验不足,缺乏安全知识;⑥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生理或身体有缺陷。
d.环境的原因:自然环境和生产环境两方面e.事故的处置情况:事故的处置情况指①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②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恶化和扩大事故;③抢救措施和对负伤人员的急救措施是否妥当。
三、事故致因理论(模式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从本质上阐明工伤事故的因果关系,说明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后果的理论。
其目的在于:①认识事故本质;②指导事故调查与分析;③提出事故预防措施。
所以说,事故致因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做的逻辑抽象和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
国内外现有的事故致因理论有10多种,而适合我国情况的主要有四种:①事故因果类型(连锁论)②多米诺骨牌理论(Thedominoestheory)③系统理论④轨迹交叉论1.事故因果类型三种(1)连锁型(2)集中型(3)复合型(1)连锁型:美国安全工程师(W.H.Herinrich)将事故原因分为三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
(2)集中型;同一时间的共同发生(3)复合型:连锁、交叉、集中2、多米诺骨牌理论(Thedominoestheory)用概率理论分析海因里希多米诺骨牌理论:A0=A1·A2·A3·A4·A5(与门事件,逻辑乘)P[A0]=P[A1]·P[A2]·P[A3]·P[A4]·P[A5]<<1若A3=0,则P[A0]=P[A1]·P[A2]·0·P[A4]·P[A5]=0A0则为不可能事件,伤亡事故就不可能发生了。
多米诺骨牌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把事故致因的事件链过于绝对化了。
事实上,各块骨牌之间的连锁不是绝对的,而是随机的。
前面的牌倒下,后面的牌可能倒下,也可能不倒下。
可见,这一理论对于全面的解释事故致因过于简单化。
3、系统理论系统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来自人的行为与机械特性失配和不协调,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系统理论把人、机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研究之间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从而找出事故致因、揭示预防途径。
系统理论主要研究内容:机械的运行情况和环境的状况如何,是否正常;人的特性(生理、心理、知识技能)如何,是否正常;人对系统中危险信号的感知,认识理解和行为响应如何;机械的特性与人的特性是否相配;人的行为响应时间与系统允许的响应时间是否相容等。
其中特别关注人的特性研究包括:人对机械和环境状态变化信息的感觉和察觉怎样;对这些信息的认识怎样;对起理解怎样;采取适当响应行动的知识怎样;面临危险时的决策怎样;响应行动的速度和准确性怎样等。
系统理论典型的模型有两种。
A:瑟利(莎莉)模型(Surrymodel)由两个阶段构成:①危险的构成或出现②出现危险紧急时期(危险释放)每组问题的构成:能够避免吗?行为响应B:安德森模型瑟利模型研究的是客观已经存在的潜在危险,没有探索何以产生潜在危险,没有涉及机械及周围环境的运行过程。
安德森模型在瑟利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组问题,即:危险的来源几可观察性,运行系统内的波动,以及控制或减少这些波动使之与人的行为的波动相一致。
4、轨迹交叉论伤害事故是许多互相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
包括人和物两个系列:①二者并不完全独立,大多数情况同时相关;②人的失误占绝对地位;③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表面的直接原因。
§4-5事故的预防原则事故的发展可归纳为三个阶段:①孕育阶段;②生长阶段;③损失阶段一、事故法则既事故统计规律,又称1:29:300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