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答案3电路分析基础【史】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各章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1-1 (1) SOW; (2) 300 V、25V,200V、75V; (3) R=12.50, R3=1000, R4=37.5021-2 V =8.S V, V =8.S V, V =0.S V, V =-12V, V =-19V, V =21.S V U =8V, U =12.5,A mB D 'AB B CU =-27.S VDA1-3 Li=204 V, E=205 V1-4 (1) V A=lOO V ,V=99V ,V c=97V ,V0=7V ,V E=S V ,V F=l V ,U A F=99V ,U c E=92V ,U8E=94V,8U BF=98V, u cA=-3 V; (2) V c=90V, V B=92V, V A=93V, V E=-2V, V F=-6V, V G=-7V, U A F=99V, u c E=92V, U B E=94V, U BF=98V, U C A =-3 V1-5 R=806.70, 1=0.27A1-6 1=4A ,11 =llA ,l2=19A1-7 (a) U=6V, (b) U=24 V, (c) R=SO, (d) 1=23.SA1-8 (1) i6=-1A; (2) u4=10V ,u6=3 V; (3) Pl =-2W发出,P2=6W吸收,P3=16W吸收,P4=-lOW发出,PS=-7W发出,PG=-3W发出1-9 l=lA, U5=134V, R=7.801-10 S断开:UAB=-4.SV, UA0=-12V, UB0=-7.2V; S闭合:12 V, 12 V, 0 V1-12 UAB=llV / 12=0.SA / 13=4.SA / R3=2.401-13 R1 =19.88k0, R2=20 kO1-14 RPl=11.110, RP2=1000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2-1 2.40, SA2-2 (1) 4V ,2V ,1 V; (2) 40mA ,20mA ,lOmA 2-3 1.50 ,2A ,1/3A2-4 60 I 3602-5 2A, lA2-6 lA2-7 2A2-8 lOA2-9 l1=1.4A, l2=1.6A, l3=0.2A2-10 11=OA I l2=-3A I p l =OW I P2=-l8W2-11 11 =-lA, l2=-2A I E3=10V2-12 11=6A, l2=-3A I l3=3A2-13 11 =2A, l2=1A ,l3=1A ,14 =2A, l5=1A2-14 URL =30V I 11=2.SA I l2=-35A I I L =7.SA2-15 U ab=6V, 11=1.SA, 12=-lA, 13=0.SA2-16 11 =6A, l2=-3A I l3=3A2-17 1=4/SA, l2=-3/4A ,l3=2A ,14=31/20A ,l5=-11/4A12-18 1=0.SA I l2=-0.25A12-19 l=1A32-20 1=-lA52-21 (1) l=0A, U ab=O V; (2) l5=1A, U ab=llV。
课后答案3电路分析基础【史】

课后答案3电路分析基础【史】第4章4.1选择题1.关于叠加定理的应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不仅适用于线性电路,而且适用于非线性电路B.仅适用于非线性电路的电压、电流计算C.仅适用于线性电路,并能利用其计算各分电路的功率进行叠加得到原电路的功率D.仅适用于线性电路的电压、电流计算2.关于齐次定理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齐次定理仅适用于线性电路的计算B.在应用齐次定理时,电路的某个激励增大K倍,则电路的总响应将同样增大K倍C.在应用齐次定理时,所讲的激励是指独立源,不包括受控源D.用齐次定理分析线性梯形电路特别有效3.关于替代定理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替代定理不仅可以应用在线性电路,而且还可以应用在非线性电路B.用替代定理替代某支路,该支路可以是无源的,也可以是有源的C.如果已知某支路两端的电压大小和极性,可以用电流源进行替代D.如果已知某支路两端的电压大小和极性,可以用与该支路大小和方向相同的电压源进行替代4.关于戴维宁定理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戴维宁定理可将复杂的有源线性二端电路等效为一个电压源与电阻并联的电路模型B.求戴维宁等效电阻是将有源线性二端电路内部所有的独立源置零后,从端口看进去的输入电阻C.为得到无源线性二端网络,可将有源线性二端网络内部的独立电压源短路、独立电流源开路D.在化简有源线性二端网络为无源线性二端网络时,受控源应保持原样,不能置于零5.在诺顿定理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诺顿定理可将复杂的有源线性二端网络等效为一个电流源与电阻并联的电路模型B.在化简有源线性二端网络为无源线性二端网络时,受控源应保持原样,不能置于零C.诺顿等效电路中的电流源电流是有源线性二端网络端口的开路电流D.诺顿等效电路中的电阻是将有源线性二端网络内部独立源置零后,从端口看进去的等效电阻6.关于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篇一:《电路分析基础》作业参考解答】txt>第一章(p26-31)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a)(a)解:标注电压如图(a)所示。
由kvl有u?15?5?2?5v 故电压源的功率为p1??15?2??30w(发出)电流源的功率为p2?2?u?2?5?10w(吸收)电阻的功率为p3?5?22?5?4?20w(吸收)(b)解:标注电流如图(b)所示。
(b)由欧姆定律及kcl有i2?15?3a,i1?i2?2?3?2?1a5故电压源的功率为p1??15?i1??15?1??15w(发出)电流源的功率为p2??15?2??30w(发出)电阻的功率为p3?5?i2?5?32?5?9?45w(吸收)1-8 试求题1-8图中各电路的电压u,并分别讨论其功率平衡。
(b)解:标注电流如图(b)所示。
由kcl有i?6?2?4a 故u?2?i?2?4?8v2由于电流源的功率为p1??6?u??6?8??48w电阻的功率为p2?2?i2?2?42?32w外电路的功率为p3?2?u?2?8?16w且pk?13kp1p2p34832160所以电路的功率是平衡的,及电路发出的功率之和等于吸收功率之和。
(b)1-10 电路如题1-10图所示,试求:(1)图(a)中,i1与uab;解:如下图(a)所示。
因为(a)i?10?2?0.9i15所以i1?2?20?2.222a0.99uab?4(i1?i)?4??20?2??8?0.889v991-19 试求题1-19图所示电路中控制量i1及电压u0。
解:如图题1-19图所示。
由kvl及kcl有1000i1u020u0i1600i1u060005000整理得1000i1u0203000i1u00解得i1?5?10?3a?5ma,u0?15v。
题1-19图补充题:u1. 如图1所示电路,已知 i ?a , ab ? 16 v ,求电阻r。
电路分析基础章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第四版)

第1章习题解析一.填空题:1.电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三个部分组成。
2.电力系统中,电路的功能是对发电厂发出的电能进行传输、分配和转换。
3. 电阻元件只具有单一耗能的电特性,电感元件只具有建立磁场储存磁能的电特性,电容元件只具有建立电场储存电能的电特性,它们都是理想电路元件。
4. 电路理论中,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电路图称为与其相对应的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
5. 电位的高低正负与参考点有关,是相对的量;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其大小仅取决于电路中两点电位的差值,与参考点无关,是绝对的量6.串联电阻越多,串联等效电阻的数值越大,并联电阻越多,并联等效电阻的数值越小。
7.反映元件本身电压、电流约束关系的是欧姆定律;反映电路中任一结点上各电流之间约束关系的是KCL定律;反映电路中任一回路中各电压之间约束关系的是KVL定律。
8.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负载电阻等于电源内阻。
9.电桥的平衡条件是:对臂电阻的乘积相等。
10.在没有独立源作用的电路中,受控源是无源元件;在受独立源产生的电量控制下,受控源是有源元件。
二.判断说法的正确与错误:1.电力系统的特点是高电压、大电流,电子技术电路的特点是低电压,小电流。
(错)2.理想电阻、理想电感和理想电容是电阻器、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理想化和近似。
(对)3. 当实际电压源的内阻能视为零时,可按理想电压源处理。
(对)4.电压和电流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电量,因此它们都是矢量。
(错)5.压源模型处于开路状态时,其开路电压数值与它内部理想电压源的数值相等。
(对)6.电功率大的用电器,其消耗的电功也一定比电功率小的用电器多。
(错)7.两个电路等效,说明它们对其内部作用效果完全相同。
(错)8.对电路中的任意结点而言,流入结点的电流与流出该结点的电流必定相同。
(对)9.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仅适用于闭合回路中各电压之间的约束关系。
(错)10.当电桥电路中对臂电阻的乘积相等时,则该电桥电路的桥支路上电流必为零。
课后答案解析3电路分析基础【史】

第4章4.1选择题1.关于叠加定理的应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不仅适用于线性电路,而且适用于非线性电路B.仅适用于非线性电路的电压、电流计算C.仅适用于线性电路,并能利用其计算各分电路的功率进行叠加得到原电路的功率D.仅适用于线性电路的电压、电流计算2.关于齐次定理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齐次定理仅适用于线性电路的计算B.在应用齐次定理时,电路的某个激励增大K倍,则电路的总响应将同样增大K倍C.在应用齐次定理时,所讲的激励是指独立源,不包括受控源D.用齐次定理分析线性梯形电路特别有效3.关于替代定理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替代定理不仅可以应用在线性电路,而且还可以应用在非线性电路B.用替代定理替代某支路,该支路可以是无源的,也可以是有源的C.如果已知某支路两端的电压大小和极性,可以用电流源进行替代D.如果已知某支路两端的电压大小和极性,可以用与该支路大小和方向相同的电压源进行替代4.关于戴维宁定理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戴维宁定理可将复杂的有源线性二端电路等效为一个电压源与电阻并联的电路模型B.求戴维宁等效电阻是将有源线性二端电路内部所有的独立源置零后,从端口看进去的输入电阻C.为得到无源线性二端网络,可将有源线性二端网络内部的独立电压源短路、独立电流源开路D.在化简有源线性二端网络为无源线性二端网络时,受控源应保持原样,不能置于零5.在诺顿定理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诺顿定理可将复杂的有源线性二端网络等效为一个电流源与电阻并联的电路模型B.在化简有源线性二端网络为无源线性二端网络时,受控源应保持原样,不能置于零C.诺顿等效电路中的电流源电流是有源线性二端网络端口的开路电流D .诺顿等效电路中的电阻是将有源线性二端网络内部独立源置零后,从端口看进去的等效电阻6.关于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电路分析基础_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电路分析基础_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对结点电压法,关于参考结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参考结点的选取会影响结点电压方程的形式2.下面关于无伴电压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无伴电压源是理想电压源_选无伴电压源的负极作为参考结点,方便列写结点电压方程_无电阻与之串联的电压源称为无伴电压源3.对于一个具有n个结点和b条支路的电路,其独立的KVL方程数为()。
参考答案:b-(n-1)4.应用等效变换求图示电路中的I=______。
【图片】参考答案:1A5.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3V,求R=______。
【图片】参考答案:2kΩ6.【图片】。
【图片】参考答案:2A7.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法,是指( )。
参考答案:不论哪种方法,都是依据KVL、KCL和元件的VCR关系来列写方程的_不改变电路的结构_每种分析方法是以选择的未知变量来命名的8.求图示电路中电流 I =______。
【图片】参考答案:5A9.图示电路中a、b端的等效电阻Rab =______。
【图片】参考答案:2Ω10.计算下图中的电流 I=______。
【图片】参考答案:1A11.对于一个具有n个结点和b条支路的电路,其独立的KCL方程数为()。
参考答案:n-112.下面关于网孔电流法和回路电流法,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回路电流法不仅适用于平面电路,也适用于非平面电路13.对下面电路应用网孔电流法,正确的方程是()。
【图片】参考答案:_14.对下面电路应用回路电流法,正确的方程是()。
【图片】参考答案:_15.R为何值时,可以得到最大功率,并计算此最大功率。
【图片】参考答案:2Ω,40.5W16.电路如图所示,应用叠加定理求电压U=________【图片】参考答案:6V17.图示电路中a、b端的等效电阻Rab在开关S打开与闭合时分别为______。
【图片】参考答案:10W,10W18.确定图示电路是何种滤波器【图片】参考答案:低通滤波器19.不对称三相四线制电路中,电源的线电压的有效值为380V,负载接成星形,不考虑线路的阻抗,负载的相电压的有效值为参考答案:220V20.关于对称三相电路的总的瞬时功率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等于三相总有功功率21.利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的电压U=______【图片】参考答案:6V22.某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若只改变电路R的大小,其他参数不变,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若R变大,则电路的通频带变宽且选择性变差;23.对下面电路应用结点电压法,正确的方程是()。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答案:篇一:电路分析基础(周围主编)第一章答案1-9.各元件的情况如图所示。
(1)若元件A吸收功率10W,求:Ua=?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P?UaI?Ua?PI?10W1A?10V(2)若元件B吸收功率10W,求:Ib=? 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P??UIb?Ib??PU??10W10V??1A(3)若元件C吸收功率-10W,求:Ic=?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P?UIc?Ic?PU??10W10V??1A(4)求元件D吸收功率:P=?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P??UI??10mV?2mA??20?10?6W(5)若元件E输出的功率为10W,求:Ie=?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P?UIe?Ie?PU??10W10V??1A(6)若元件F输出功率为-10W,求:Uf=? 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P??UfI?Uf??PI??10W1A??10V(7)若元件G输出功率为10mW,求:Ig=?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P?UIg?Ig?PU??10mW10V??1mA(8)试求元件H输出的功率。
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P??UI??2V?2mA??4mW故输出功率为4mW。
1-11.已知电路中需要一个阻值为390欧姆的电阻,该电阻在电路中需承受100V的端电压,现可供选择的电阻有两种,一种是散热1/4瓦,阻值390欧姆;另一种是散热1/2瓦,阻值390欧姆,试问那一个满足要求?解:该电阻在电路中吸收电能的功率为:P?U2R?1003902?25.64W显然,两种电阻都不能满足要求。
1-14.求下列图中电源的功率,并指出是吸收还是输出功率。
3V3V3V3V(a)(b)题图1-14(c)(d)解:(a)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为:P?UI?3V?2A?6W;(b)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为:P??UI??3V?2A??6W,实际是输出功率6瓦特;(c)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为:P??UI??3V?2A??6W, 实际是输出功率6瓦特; (d)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为:P?UI?3V?2A?6W.1-19.电路如图示,求图中电流I,电压源电压US,以及电阻R。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套答案

(5 分)
(5 分) (3 分)
6.解:(1)并联支路的阻抗为
《电路分析基础》第 5 页 共 6 页
(2 分)
参考答案
Z并
(1 j)(1 j) (1 j) (1 j)
1
总的阻抗为
Z总 1 j2 1 2 j2 2 245
I
U Z总
1000 2 245
25
2 45 A
I1
(1
(1 j)
j) (1
j)
I
25 90
A
I2
(1
(1 j) j) (1
j)
I
250
A
(2)相量图
I2
U
I1
I
(4 分) (3 分) (3 分) (3 分)
(2 分)
《电路分析基础》第 6 页 共 6 页
0.4
(3)戴维宁等效电路
(5 分) (5 分)
由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可知,当 RL=R0=0.4Ω 时能获得最大功率。
PL max
U2 oc
4R0
82 4 0.4
40
W
(5 分)
5.解:(1)换路前后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
《电路分析基础》第 4 页 共 6 页
参考答案
S b
6Ω + 12V -
3Ω I +
6Ω u(t) 3H
iL
-
根据换路定律,知
iL
(0
)
iL (0
)
3
6
// 6
6 //
6
6
3
A
(I 3) 6 u(0 ) 6I
6I
12
,解得 u(0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第三章答案(史健芳)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第三章答案(史健芳)电路分析基础习题第三章答案(史健芳)第3章3.1 选择题1.必须设立电路参考点后才能求解电路的方法是( C )。
A ?支路电流法B ?回路电流法C ?节点电压法D?2b法2.对于一个具有n 个结点、 b 条支路的电路,他的KVL 独立方程数为( B )个。
A.n-1 B .b-n+1 C.b-nD .b-n-13.对于一个具有n 个结点、 b 条支路的电路列写结点电压方程,需要列写( C )。
A. (n-1)个KVL 方程B.( b-n+1 )个KCL 方程C. (n-1)个KCL 方程D.( b-n-1 )个KCL 方程4.对于结点电压法中的无伴电压源,下列叙述中,( A )是错误的。
A .可利用电源等效变换转化为电流源后,再列写结点电压方程B ?可选择该无伴电压源的负极性端为参考结点,则该无伴电压源正极性端对应的结点电压为已知,可少列一个方程C ?可添加流过该无伴电压源电流这一新的未知量,只需多列一个该无伴电压源电压与结点电压之间关系的辅助方程即可D ?无伴受控电压源可先当作独立电压源处理,列写结点电压方程,再添加用结点电压表示控制量的补充方程5 ?对于回路电流法中的电流源,下列叙述中,(D )是错误的。
A ?对于有伴电流源,可利用电源等效变换转化为电压源后,再列写回路电流方程B ?对于无伴电流源,可选择合适的回路,使只有一个回路电流流过该无伴电流源,则该回路电流为已知,可少列一个方程C ?对于无伴电流源,可添加该无伴电流源两端电压这一新的未知量,只需多列一个无伴电流源电流与回路电流之间关系的辅助方程即可D ?电流源两端的电压通常为零6 ?对于含有受控源的电路,下列叙述中,(D )是错误的。
A ?受控源可先当作独立电源处理,列写电路方程B ?在结点电压法中,当受控源的控制量不是结点电压时,需要添加用结点电压表示控制量的补充方程C ?在回路电流法中,当受控源的控制量不是回路电流时,需要添加用回路电流表示控制量的补充方程D ?若采用回路电流法,对列写的方程进行化简,在最终的表达式中互阻始终是相等的,即:R ij=R ji3.2填空题1. _ 对于具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可列出n-1 _ 个独立的KCL方程,可列出b-n+1个独立的KVL 方程。
电路分析基础课后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课后答案1-1 在图题1-1所示电路中。
元件A 吸收功率30W ,元件B 吸收功率15W ,元件C 产生功率30W ,分别求出三个元件中的电流I 1 、I 2 、I 3。
解 61=I A ,32-=I A ,63=I A1-5 在图题1-5所示电路中,求电流I 和电压U AB 。
解 1214=--=I A ,39442103=⨯+⨯+=AB U V1-6 在图题1-6所示电路中,求电压U 。
解 U +⨯-=253050,即有 30=U V1-8 在图题1-8所示电路中,求各元件的功率。
解 电阻功率:123223=⨯=ΩP W ,82/422==ΩP W电流源功率:0)6410(22=--=A P , 4141-=⨯-=A P W 电压源功率:2021010-=⨯-=V P W , 4)221(44=-+=V P W2-7 电路如图题2-7所示。
求电路中的未知量。
解 1262=⨯=S U V349122==I A112/12/33===S U P I A 3/1313/420=++=I A Ω==121123RΩ2-+-+V 50A3U 3W123=PΩ===13363/13120I U R S eq2-9 电路如图题2-9所示。
求电路中的电流1I 。
解 从图中可知,2Ω与3Ω并联, 由分流公式,得1123553I I I =⨯=1113==I A所以,有131321+=+=I I I I 解得 5.01-=I A2-8 电路如图题2-8所示。
已知213I I =,求电路中的电阻R 。
解 KCL :6021=+I I 213I I =解得 451=I mA, 152=I mA. R 为 6.615452.2=⨯=R k Ω解 (a)由于有短路线,Ω=6AB R , (b) 等效电阻为Ω=+=++=1.15.25.15.01//)1//11(1//1AB R2-12 电路如图题2-12所示。
电路分析基础_浙江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电路分析基础_浙江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在一阶电路中,通过解微分方程法求解的电路,其激励源可以是()参考答案:其余选项均是2.RL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电感电压按指数规律______,电感电流按指数规律______。
参考答案:衰减,衰减3.如果从电压源正极处引出一条导线,端点称为C,求A、C间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图片】参考答案:等效电压源电压-1.5V,内阻1.5Ω4.列网孔方程时,互电阻符号取_____,而节点分析时,互电导符号______。
参考答案:流过互电阻的网孔电流方向相同取+,反之取-恒取-5.某方波信号的周期T=5μs,则此方波的三次谐波频率为参考答案:600kHz6.关于诺顿与戴维南定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任何情况下戴维南等效电路都可以等效置换成诺顿等效电路7.下图中U=【图片】参考答案:52V8.图示为独立源向负载供电的电路,该负载的功率因数为【图片】参考答案:19.图中5Ω电阻消耗的功率为:【图片】参考答案:20W10.含有两个储能元件的电路是:参考答案:可能是一阶电路也可能是二阶电路11.图中若要求当负载复阻抗Z改变时,负载电流的有效值不变,则复阻抗Z1与Z2的关系为【图片】参考答案:Z1=-Z212.戴维南定理说明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可等效为_____和内阻______连接来表示。
参考答案:等于开路电压的电压源,串联13.在应用叠加定理分析时,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而其他独立电源为零,即其他电压源_____,而电流源_____。
参考答案:短路,开路14.下面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参考答案:独立的KVL方程方程一定需要通过单连支回路来列写15.下图u=____V【图片】参考答案:216.图示电路中网孔1的网孔电流方程为:【图片】参考答案:11Im1-3Im2=517.图示中各电压表指示有效值,则电压表V3的读数应为__________【图片】参考答案:5V18.由三个频率相同、振幅相同,但相位彼此相差______的电压源构成对称三相交流电源。
电路分析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习题11-11-1..(1)(a )图,u 和i 参考方向是非关联参考方向;(b )图,u 和i 参考方向是关联参考方向。
参考方向。
(2)(a )图,u 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i 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b )图,u 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i 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3)(a )图,8=p W ,吸收功率;(b )图,24-=p W ,发出功率。
,发出功率。
1-21-2..030)24()4(24=+-+-++-=åp ,功率平衡。
,功率平衡。
1-31-3..(a )图,01R i u u s +-=;(b )图,02R i u u s -=1-41-4..022233311=+-+++-S S S U R I U R I R I U1-51-5..120W1-61-6.不能,实际电压将超过额定电压;可以。
.不能,实际电压将超过额定电压;可以。
.不能,实际电压将超过额定电压;可以。
1-71-7..(a)W =1R ;(b)W =2R1-81-8..(1)0=U V ,0=I A ;(2)3100=U V ,310=I A ;(3)25=U V ,5.2=I A (该题中已知条件中“W =10L R ”有误,应当改为“W =10R ”)1-91-9..5=aV V ,=bV 1V 1V。
1-101-10..5条支路,条支路,33个结点。
个结点。
a a 、b 两点间电流电压都等于零。
两点间电流电压都等于零。
1-111-11..=aI 11A 11A,,=bI -6A -6A,,=cI -11A -11A。
1-121-12..31-=IA 、2I =5.22A =5.22A、、3I =2.22A =2.22A。
1-131-13.开关断开时.开关断开时.开关断开时,,6=AV V ,6-=BV V 。
闭合时,8=AV V ,0=BV V 。
电路分析基础 习题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答案电路分析基础习题答案在学习电路分析的过程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解答习题,我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电路分析原理的理解。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电路分析基础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习题一:请计算以下电路中电阻R1、R2、R3所受到的电压和电流。
习题一解答:根据欧姆定律,电压(V)等于电流(I)乘以电阻(R)。
所以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电压和电流:V1 = I1 * R1V2 = I2 * R2V3 = I3 * R3假设电流I1 = 5A,电流I2 = 3A,电流I3 = 2A,电阻R1 = 10Ω,电阻R2 = 20Ω,电阻R3 = 30Ω。
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V1 = 5A * 10Ω = 50VV2 = 3A * 20Ω = 60VV3 = 2A * 30Ω = 60V所以电阻R1所受到的电压为50V,电阻R2所受到的电压为60V,电阻R3所受到的电压为60V。
习题二:请计算以下电路中电阻R1、R2、R3所受到的总电压和总电流。
习题二解答:根据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电压源的电压之和,总电流等于电路中的电流之和。
所以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总电压和总电流:Vtotal = V1 + V2 + V3Itotal = I1 + I2 + I3假设电压源的电压为V = 100V,电流I1 = 5A,电流I2 = 3A,电流I3 = 2A。
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Vtotal = V1 + V2 + V3 = 50V + 60V + 60V = 170VItotal = I1 + I2 + I3 = 5A + 3A + 2A = 10A所以电阻R1、R2、R3所受到的总电压为170V,总电流为10A。
习题三:请计算以下电路中电阻R1、R2、R3所受到的功率。
习题三解答:根据功率公式,功率(P)等于电压(V)乘以电流(I)。
所以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功率:P1 = V1 * I1P2 = V2 * I2P3 = V3 * I3假设电压V1 = 50V,电压V2 = 60V,电压V3 = 60V,电流I1 = 5A,电流I2 = 3A,电流I3 = 2A。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版) 曾令琴 人民邮电出版社 课后答案 指导与解答3 课后答案【khdaw_lxywyl】

(4)有一电容器,耐压值为 220V,问能否用在有效值为 180V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 解析:这个电容器若接在有效值为 180V 的电源上,则该电源的最大值为 180×1.414≈
255V,这个值大于电容器的耐压值 220V,因此不能把它用在有效值为 180V 的正弦交流电源 上。 (5)一个工频电压的初相为 30 ,在 t
ww
呈现的阻力的不同之处,其中电阻与频率无关,电阻元件在阻碍电流的同时伴随着消耗,感抗 与频率与正比,容抗和频率成反比,这两个电抗在阻碍电流的过程中没有消耗,这些问题应深 刻理解。 2、学习检验结果解析
40
w. kh d
du C ,显然均为微分(或积分)形式的动态关系。因此,从电压、电流瞬时 dt
课
aw
功率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总是大于或等于零, 说明电阻元件只向电路吸取能量, 从能量的观
答
案
网
此,电阻元件称为即时电路元件;从能量关系上看,电阻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在相位上具有同
.c o
u ,具有欧姆定律的即时对应关系,因 R
di ;电容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瞬时值 dt
m
(1)电阻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为多少?判断下列表达式的正误。 ①i U R ②I
第3章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
前面两章所接触到的电量, 都是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稳恒直流电。 本章介绍的单相 正弦交流电,其电量的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周期性变化,是交流电中的一种。这里 随不随时间变化是交流电与直流电之间的本质区别。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都是本章所介绍的正弦交流电,这是因为正弦交流电 在传输、 变换和控制上有着直流电不可替代的优点,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则是分析和 计算正弦交流电路的基础,深刻理解和掌握本章内容,十分有利于后面相量分析法的掌握。 本章的学习重点: 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电路分析基础》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各章习题参考答案《电路分析基础》各章习题参考答案第 1 章 习题参考答案习题参考答案1- 1 (1) 50W ; (2) 300 V 、25V, 200V 、75 V ; (3)2=12.5 QR a =100 Q, R 4=37.5 Q 1- 2 V A =8.5V =8.5V,, V m =6.5V =6.5V,, V B =0.5V =0.5V,, V C =- 12V , V D =-19V =-19V,, V p =-21.5V =-21.5V,, U A B AB =8V =8V,, U B C BC =12.5=12.5,,U DA =-27.5V1-3 电源电源((产生功率产生功率)): A 、 B 元件;负载元件;负载元件;负载((吸收功率吸收功率)): C 、 D 元件;电路满足功率平衡元件;电路满足功率平衡元件;电路满足功率平衡 条件。
1-4 (1) V A =1 00V , V B =99V, V C =97V, V D =7V, V E =5V, V F =1V, U A F AF =99V, U C E CE =92V,U BE =94V, U BF =98V, U CA =- 3 V ; (2) V C =90V, V B =92V , V A =93V, V E =-2V, V F =-6V, V G =- 7V, U AF =99V, U CE =92V, U B E BE =94V, U B F BF =98V, U C A CA =- 3 V1-5 I 〜0.18A ,6 度,度,2.7 2.7 元 1- 6 I=4A , I 1=11A =11A,,I 2=19A 1-7 (a) U=6V , , (b) U=24 V , (c) R=5Q , Q, (d) I=23.5A 1- 8 (1) i 6=-1A ; (2) u 4=10V, u 6=3 V ; (3) P 1=-2W 发出发出, P , P 2 2 =6W 吸收吸收, P , P 3 3 =16W 吸收吸收, ,P 4 =-10W 发出发出, P , P 5 5 =-7W 发出发出, P , P 6 6 =-3W 发出发出1- 9 I=1A, , U s =134V , R ~ 7.8Q 1- 10 S断开:断开:断开:U U AB =- 4.8V , U AO =- 12V , U BO =-7.2V ;S 闭合:闭合:闭合:U U AB = -12V, U A O AO = - 12V , U BO =0V 1- 11支路支路 3 3,节点,节点,节点 2 2,网孔,网孔,网孔 2 2 ,回路,回路,回路 3 3 1- 12节点电流方程:节点电流方程: (A) I (A) I 1 +I 3- I 6=0=0,,(B)I 6- I 5- I 7=0=0,,(C)I 5 +I 4-I 3=0 回路电压方程:① I6 R 6+ U S 5 S5 +I 5 R 5- U S 3 +1 3 3 R 3=0 ,②-15 R 5- U S 5+ I 7R 7- U S 4 =0 ,③-丨3 R 3+ U S3 + U S 4 S4 + I 1 1 R 2+ I 1 1 R 1=01- 13 UA B AB =11V , I 2=0.5A , l 3=4.5A , R 3~ 2.4 Q 1-14 VA =60V V C =140V V D =90V U A C AC =- 80V U AD =- 30V U CD =50V 1- 15 I 1=- 2A I 2=3A I 3=- 5A I 4=7A I 5=2A第 2 章 习题参考答案习题参考答案2- 1 1 2.42.4 Q 5 A 2- 2 (1) 4 V 2 V 1 V; (2) 40 mA 20 mA 10 mA 2-3 1.5 Q 2 A 1/3 A 2-4 6 Q 36 Q 2-5 2 2 A 1 A A 1 A 2-6 1 1 A A2-7 2 2 A A 2- 8 1 1 A A2- 9 I1 1 = -1.4 A I2 = 1.6 A I3 = 0.2 A 2- 10 I1 1 = 0 A I2 = -3 A P 1 = 0 W P 2 = -18 W 2-11 I i = -1 mA , I 2 = - 2 mA , E 3 = 10 V 2- 12 I 1 = 6 A , I 2 = -3 A ,I 3 = 3 A 2- 13 I1 1 =2 A , , I 2 = 1A , , I3 = 1 A , I4 =2 A , , I5 = 1 A 2-14 2-14 V V a = 12 V , I 1 = - 1 A ,I 2 = 2 A 2-15 2-15 V V a = 6 V , I 1= 1.5 A , I 2 = - 1 A ,I 3= 0.5 A 2-16 2-16 V V a = 15 V , , I 1 = - 1 A , , I 2 =2 A , , I 3= 3 A 2-17 2-17 I I 1 = -1 A ,, I 2 = 2 A 2-18 2-18 I I 1 =1.5 A , , I 2 = - 1 A , , I 3= 0.5 A 2-19 2-19 I I 1 =0.8 A , , I 2 = - 0.75 A , , I 3 = 2 A , I 4 = - 2.75 A , I 5 = 1.55 A 2-20 2-20 I I 3= 0.5 A 2-21 U o o = 2 V , R o = 4 Q ,Q, I 00 = 0.1 A 2-22 I 55 = -1 A 2-23 2-23 (1) I (1) I5 5 = 0 A , U ab = 0 V ; (2) I 5 5 = 1 A , U ab = 11 V 2-24 I L = 2 A2-25 I s s =11 A , , R 0 = 2 QQ 2-26 2-26 18 18 Q, - 2 Q ,Q, 12 Q 2-27 U == 5 V 2-28 I =1 A2-29 U == 5 V 2-30 I =1 A2-31 2-31 10 V 10 V ,, 180 Q 2-32 U 0 = 9 V , R 0 = 6 Q ,Q, U=15 V 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章习题参考答案3- 1 50Hz, 314rad/s, 0.02s, 141V, 100V, 120° 3-2 200V, 141.4V 3-3 u=14.1si n (314t-60 °V3- 4 (1) ®u1-贏2= 120° (2) ®1 = -90-90° °%= - 210°210°, , %1-屁=120=120° (不变° (不变) 3-5 (1) U^50 .^_90V , U 2 =50 .2.2 - 0 V ; ; (2) U 3=100 2 sin (3t+ 45 °)V , U, U 4=100 ■■ 2 sin ( ®t + 135 °)V 3- 6 (1) i 1=14.1 sin ( 72 °)A ;; (2) U 2=300 sin ( 3—60 °)V3- 7错误:(1),1),⑶,⑶,⑶,(4), (5) (4), (5) 3-8 (1) R ; (2) L ; (3) C; (4) R 3-9 i=2.82 sin (10t-30 °)A , Q~ 40 var , Q~ 40 var 3-10 u =44.9sin (3141-135 °V, Q=3.18 var 3- 11 (1) I=20A ; (2) P=4.4kW3- 12 (1)I ~ 1.4A , I 1.4 - 30 A; (3)Q~ 308 var, P=0W ; (4) i~ 0.98 sin (628t-30 °)A 3- 13 (1)I=9.67A , I =9.67450 A ,i=13.7 sin (314t+150 °) A ; (3)Q=2127.4 var, P=0W; (4) I C =0A3- 14 (1)C=20.3 尸;(2) I L = 0.25A ,l c = 16A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章习题参考答案4-1 (a) Z =5. 36.87 J, Y =0.2 / 36.87 S ; (b) ; (b) ZZ =2.5 - 2/ 45 门,Y =0.2.2/45 S 4- 2 Y=(0.06-j0.08) S , , R ~ 16.67 Q, X L =12.5 Q, L ~0.04 H 4-3 U R =6 0^0 V U L =8080//90 V , , U S =100100^^53.13 V 4-4 卩=2 0 £ 3 6.874-5 Z =100 =100 22^45 ;:;: ■,卩=1^0 A , , U R =100100^^0 V , U L =125125//90 V , , U C =2525/ /90 V 4-6 Y =0.25 2^45 S , U =4 “2/0 V ,卩R = .2. 0 A , , I L =0.^ 2 / 90 A , , I C =1.21.2..2/90 A4-7 ll =1 0.=1 0.「2 4 5,A U S =100 乙 90 V 4-8 (a) 30 V ; (b) 2.24 A 4-9 (a) 10 V ; (b) 10 A (b) 10 A 4-10 10 (a) (a) 10 V ; (b) 10 V (b) 10 V 4- 11 U=14.1 V4- 12 UL 1 =15 V , U C 2 =8 V , U S =15.65 V 4-13 4-13 U U X 1 =100 V , U 2 =600 V , , X 1=10Q, X 2=20 Q, X 3=30 Q 4-14 Z =20 .2 45 门,l =2. -45 A , h , h = 2 0 = 2 0 A , .2/-90 A , U ab ab==0V 4- 15 (1)1 =£2 2 A A , Z RC =5、2「,「, Z =5 10 门;门;(2) R (2) R =10 门,门,X X ^1010'J 'J4-16 P = 774.4 W , Q = 580.8 var, S = 968 V A- 4-17 l 1 = 5 A , l 2 = 4 A 4-18 4-18 I I 1 = 1 A , I 2 =2 A , l =.5. 26.565 A , S =44.72. -26.565 V V V A A 4-19 Z=10", I =190A I=190A ,U R2 =5 2 135 V , P =10 W 64-20 a =5X10 rad/s , p = 1000 = 1000 Q ,Q, Q = 100 , l = 2 mA , U R =20 mV , U L = U C = 2 V 4-21 30 =104 rad/s , p = 100 = 100 Q ,Q, Q = 100 , U = 10 V , I R = 1 mA , I L = I C = 100 mA 4-22 L 1 1 = 1 H , L 2 ~ 0.33 H 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章习题参考答案5- 3 M = 35.5 mH5- 4 301 =1000 rad/s ,3,302=2236 rad/s5-5 Z 1 = j31.4 Q , Q , Z 2 = j6.28 Q Q 5-6 Z r = 3+7.5 Q Q 5-7 M = 130 mH 5- 8 “2 二-2/45 A5- 9 U1 = 44.8 V 5- 10 M12 12 = 20 mH , 11 = 4 A 5- 11 U 2 = 220 V , I 1 = 4 A5- 12 n = 1.95- 13 N2 = 254 匝,匝,匝,N N3 = 72 匝 5- 14 n = 10 , P 2 = 31.25 mW章习题参考答案章习题参考答案(1) A 相灯泡电压为零,相灯泡电压为零,B B 、C 相各位为220V I L = I p = 4.4 A ,U p = 220 V ,U L = 380 V ,P = 2.3 kW (2) I p = 7.62 A ,I L = 13.2 A A 、C 相各为2.2A 2.2A,,B 相为3.8A U L = 404 VU A N =202202/ -/ -47 47 Vcos $ = 0.961 , Q = 5.75 kvar Z =334 28.4 门(1) I p p = 11.26 A , Z = 19.53 / 42.3 °Q; (2) I p p = I l l = 11.26 A , P = 5.5 kW U l = 391 Vi A =22 2sin(・t —53.13 ) Ai B =22 .2sin(・t —173.13 ) Ai C =22 2 sin(,t 66.87 ) AU V = 160 V(1) 负载以三角形方式接入三相电源负载以三角形方式接入三相电源(2) I — =3.8 T 2 -15 A , 1仁 =3.3.^-2/ ^-2/ 135 A , , 仁 =3.8、「2也105 AI A =3.8、. 6/「45 A , I B =3.8I Q 165 A , , I c =3.8.6. 75 AL = 110 mH , C = 91.9 mF 章习题参考答案章习题参考答案P = 240 W, Q = 360 var P = 10.84 W(1) i(t) 4.7sin( t 100 ) - 3sin3 t A(2) I ~ 3.94 A , U ~ 58.84 V , P ~ 93.02 W 0MU m n o L 1 r~2 ------------- 2u 2(t) msin(,t —-arctan 1)V , R 2 (丄J 2z 2 R '直流电源中有交流,交流电源中无直流直流电源中有交流,交流电源中无直流U 1=54.3 V , , R = 1 Q, L = 11.4 mH ;约为约为 8% 8% , , ( L'= 12.33 mH ) 使总阻抗或总导纳为实数使总阻抗或总导纳为实数((虚部为虚部为 0)0)的条件为的条件为的条件为 尺二尺二& = & = R x = Rx = ■ L/C ■ L/C G =9.39 折,C 2 =75.13 M F L 1 = 1 H , L 2 = 66.7 mHC 1 = 10 M F, C 2 2 = 1.25 M F章习题参考答案章习题参考答案第6 6-1 6-3 6-4 6-5 6-6 6-7 6-8 6-9 6-10 6-11 6-12 6-13 6-14 6- 15 第7 7- 1 7-2 7-3 7-4 7-5 7-6 7-7 7-87-9 7- 10 第88- 6 8-78-8i L (0+) = 1.5mA , U L (0+) = - 15V- 15V h (0+) = 4A , i 2(0+) = 1A , U L (0+) = 2V 2V ,i 1(s )= 3A , i 2(^)= 0, U L ()= 0 i 1 1 (0+) = 75mA , i 2(0+) = 75mA , i 3(0+) = 0, U L 1 (0+) = = 0, U L 2(0+) = 2.25V 2.25V6i c (t)二 2訂 A 4t U L (t) =6e _V u C (t) =10(1 _eg )V , i C (t) =56说*人 500t 貝 u C (t) =115e~ sin(866 亠60 ) V10t 10t 山⑴=12e - V , L(t) =2(1 —e — )A 1 1 t t U R (t) =~U s e 下2C V , U R (3 J - -U S e-V (1) T = 0.1s, (2) u c (t) =10e -V , (3) t = 0.1s u C (t) =10 _9e 」° V 10t _ i L (t) =5e 一 A (a)f(t) =1(t —t 。
电路分析基础课后答案

第4章4.1选择题1.关于叠加定理的应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 )。
A.不仅适用于线性电路,而且适用于非线性电路B.仅适用于非线性电路的电压、电流计算C.仅适用于线性电路,并能利用其计算各分电路的功率进行叠加得到原电路的功率D.仅适用于线性电路的电压、电流计算2.关于齐次定理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齐次定理仅适用于线性电路的计算B.在应用齐次定理时,电路的某个激励增大K倍,则电路的总响应将同样增大K倍C.在应用齐次定理时,所讲的激励是指独立源,不包括受控源D.用齐次定理分析线性梯形电路特别有效3.关于替代定理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替代定理不仅可以应用在线性电路,而且还可以应用在非线性电路B.用替代定理替代某支路,该支路可以是无源的,也可以是有源的C.如果已知某支路两端的电压大小和极性,可以用电流源进行替代D.如果已知某支路两端的电压大小和极性,可以用与该支路大小和方向相同的电压源进行替代4.关于戴维宁定理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戴维宁定理可将复杂的有源线性二端电路等效为一个电压源与电阻并联的电路模型B.求戴维宁等效电阻是将有源线性二端电路内部所有的独立源置零后,从端口看进去的输入电阻C.为得到无源线性二端网络,可将有源线性二端网络内部的独立电压源短路、独立电流源开路D.在化简有源线性二端网络为无源线性二端网络时,受控源应保持原样,不能置于零5.在诺顿定理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诺顿定理可将复杂的有源线性二端网络等效为一个电流源与电阻并联的电路模型B.在化简有源线性二端网络为无源线性二端网络时,受控源应保持原样,不能置于零C.诺顿等效电路中的电流源电流是有源线性二端网络端口的开路电流D .诺顿等效电路中的电阻是将有源线性二端网络内部独立源置零后,从端口看进去的等效电阻6.关于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章作业答案

电路如题图3 — I 所示。
(1)用叠加定理计算电流I 。
⑵ 欲使I =0,问U S 应改为何值。
18V“2A 3门 6门 1A- 61'.1§ 3— 1叠加定理解: 得CD(a)和图(b)所示。
由此求I(2)由以上计算结果得到下式-3A1=11U S 1A - 0 Us =「(9」)1A--9V3—2用叠加定理求题图 3—2电路中电压U题图3 — 2 解:画出独立电流源和独立电压源分别单独作用的电路如图(a)和图(b)所示。
由此求得4=3£/a =l8V |题图3 — 1(1)画出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分别单独作用的电路如图 +s=isv ()ODia5—^6 8V = 4V21「36门 3 + 6"— - 3 "”i12cos3t =-5cos3tAu = -(21) i =10cos3tV5 [□ 2 3l 丿 2+3i =i i =(2「5cos3t)Au =u u =(4 10cos3t)V3-4用叠加定理求题图 3-4电路中的电流i 和电压u 。
⑷题图3 — 4 解:画出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分别单独作用的电路如图(a)和图(b)所示。
由此求得U ' - 3A 3;. ; -5V50+(10+30) "3;' U 9V =3V60 +3。
)亠 2A2 门 36'J 3+6列出图(a)电路KVL方程(■」3「)i' 2u1 -6V =0'6V ' 'i 1A u =—3门i =—3Vi" 2u;3门(i" -4A) =03-6用叠加定理求题图3-6电路中电流i 。
解:画出12V和18V独立电压源单独作用的电路如图-18Vo 30汇40 3小60 103103'130+40i =i' i"二0.2mA -0.1mA = 0.1mA代入u1』i"得到―罟①最后得到i =i'订"=1A・2A =3Au" =3 门(4A-i")=6Vu = u u = -3V 6V = 3+ 12V4okn题图3 —6(=)3—7用叠加定理求题图3—7单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
电路分析基础第3章习题答案

3-16 电路如图题3-16所示,其中g=1/2S。(1)试用叠加方法求 电压u;(2)求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对电路提供的功率。
-6V+
5A
+
5A
+
2 u 4
-
gu
2 u1 4
-
gu1
(1) (a)5A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11 ( 2 4)u1 5 gu1
uab2
4 //
4 // 6
6 4 //
6
uS
1 2
uS
(3)根据叠加定理
uab
uab1 uab2
4
uS 2
0
则可得 uS 8 V
3-8 电路如图题3-8所示,试填写下表:
根据线性电路的叠加定理的特点,可设 i k1uS1 k2uS2
由表中的第一行数据,可得
0.8 mA
(3)6mA电流源单独作用 i3
(2 5) 6103 253
4.2 mA
(4)根据叠加定理 i i1 i2 i3 0.4 0.8 4.2 3 mA
则3k电阻的功率为 P Ri2 3103 (3103 )2 27mW
3
3
+4V- 1
+
+ 2 u
2A μu -
-
i
+
2 u -
1 + 2A μu
i2 -
(2)2A电流源单独作用
3i2 u 2(i2 2) 0
u 2(i2 2)
5i2 16 得 i2 3.2 A
(3)根据叠加定理 i i1 i2 0.8 3.2 4 A
《电路分析基础(史健芳)》第三章习题详细解答

P15A 70 15 1050W
图 3-10b
U 20V
计算题 10( b)解用图
P1 10 10 100W P2 10 20 200W P3 20 60 1200W P10V PU P15A P1 P2 P3
4
( b)解: 16I 6 10 U 3U 15
25 U 10I 3U 15
得到: U 30V , I 4A P3U 12 90 1080W P6A 6 80 480W P1 10 10 100W P2 8 4 32W P3 12 4 48W P10 6 60 360W P15 2 30 60W P3 U P6A P1 P2 P3 P10 P15
制量的补充方程 D.若采用回路电流法, 对列写的方程进行化简, 在最终的表达式中互阻始终是相等的,
即: Rij =R ji
3.2 填空题
1. 对于具有 n 个结点 b 条支路的电路,可列出
n-1
个独立的 KCL 方程,可
列出 b-n+1
个独立的 KVL方程。
2. 具有两个引出端钮的电路称为
二端(单口) 网络,其内部包含电源的称为
5.对于回路电流法中的电流源,下列叙述中, ( D )是错误的。 A .对于有伴电流源,可利用电源等效变换转化为电压源后,再列写回路电流方程
B.对于无伴电流源,可选择合适的回路,使只有一个回路电流流过该无伴电流源,则 该回路电流为已知,可少列一个方程
C.对于无伴电流源,可添加该无伴电流源两端电压这一新的未知量,只需多列一个无 伴电流源电流与回路电流之间关系的辅助方程即可
11. 电路如图 x3.11 所示,设法分别只用一个方程求得
解: (6 2) U A 2 6 20 6
电路分析基础答案三

一、简答题:1、在指定的电压u 和电流i 参考方向下,写出下列元件u 和i 的约束方程(VCR) (6分)解:(a )10u i =-(b )()0.02di t u dt=- (c )10u V =-2、求: I, U R , U, P 1Ω, P IS , P US (7分)解:I=Is=1A ;UR =RI=1×1=1V ;U=U R +U S =2V ;P 1Ω =RI 2= 1×1=1W ( 吸收) ; P US = U S I= 1×1=1W( 吸收 ); P IS =-I S U=-1×2=-2W ( 发出 )3、求i (7分)i = 0.5A 4、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R4的电压U 。
已知us=12V ,R1=R2=6Ω, R3=R4=4Ω,Is=5A 。
(7分)- u + 20mH - 10V + + u -(a) (b) (c)U = 16.8V5.图示电路工作在正弦稳态,已知A t i V t u )10cos(25)10cos(230==,,试确定无源网络N 内最简单的电路及其元件参数。
(8分)电阻R=3Ω和X=-j4Ω(电容25mF )串联。
二、综合题;1、用网孔法列写下图电路的方程。
(10分)解:网孔法:2、列写下图节点方程。
(10分)解:3、(15分)解:Rx=2.5V 时,Pmax=1155.6W 。
4、求图示电路在开关闭合后的电流i1,i2,iL .设换路前电路已处于稳态 (15分)5、已知图示正弦电路中,U=210V ,I=3A ,且 与 同相。
又知Xc=15Ω,R1=50Ω,求R2和X L 。
(15分)t -500.022(3-2)e2t L i e A-=+=+t -500.021t t --0.020.0224(4.5-4)e40.52(3.5-2)e20.5et i e A i =+=+=+=-.U .I 27.2,9.6L R X =W =W n1n2112223n1n21223424111()221111()2s s s R u u u i u R R R R u i u u u R R R R R R +-=++-+++=--+1n1n233R u u u i R ==S1S2123max 100V,120V,10Ω, 20Ω, 0.5,.x U U R R R μR P ======试问:为何值时其上可获得最大功率? 并求此最大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答案3电路分析基础【史】第4章4.1选择题1.关于叠加定理的应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不仅适用于线性电路,而且适用于非线性电路B.仅适用于非线性电路的电压、电流计算C.仅适用于线性电路,并能利用其计算各分电路的功率进行叠加得到原电路的功率D.仅适用于线性电路的电压、电流计算2.关于齐次定理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齐次定理仅适用于线性电路的计算B.在应用齐次定理时,电路的某个激励增大K倍,则电路的总响应将同样增大K倍C.在应用齐次定理时,所讲的激励是指独立源,不包括受控源D.用齐次定理分析线性梯形电路特别有效3.关于替代定理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替代定理不仅可以应用在线性电路,而且还可以应用在非线性电路B.用替代定理替代某支路,该支路可以是无源的,也可以是有源的C.如果已知某支路两端的电压大小和极性,可以用电流源进行替代D.如果已知某支路两端的电压大小和极性,可以用与该支路大小和方向相同的电压源进行替代负载能获得最大功率D.当负载电阻R L→∞时,负载中电流为零,负载的功率也将为零4.2 填空题1.在使用叠加定理时应注意:叠加定理仅适用于线性电路;在各分电路中,要把不作用的电源置零。
不作用的电压源用短路代替,不作用的电流源用开路代替。
受控源不能单独作用;原电路中的功率不能使用叠加定理来计算。
2.诺顿定理指出:一个含有独立源、受控源和电阻的一端口网络,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流源和一个电导的并联组合进行等效变换,电流源的电流等于一端口的短路电流,电导等于该一端口全部独立源置零后的输入电导。
3.当一个实际电流源(诺顿电路)开路时,该电源内部有(填:有或无)电流。
4.如图x4.1所示电路中,I = 4 A,1I = -1 A。
2图x4.1 填空题4图(a) (b)图x4.2填空题5图5.如图x4.2(a)所示电路,其端口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图为图x4.2(b)所示,其中u= 8 V,eq ROC= 2 Ω。
6.特勒根定理1是电路功率 守恒 的具体体现;特勒根定理2 不 表示任何支路的功率。
4.3计算题1. 已知图x4.4中,=Ω====50200A 5.0A 1V 1002121RR i i u S S S,,,, Ω=Ω====50200A 5.0A 1V 1002121R R i i u S S S ,,,,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i ,并计算电路中每个元件吸收的 功率。
解:U s 单独作用时:ARR Ui s 4.05020010021-=+-=+-=' i s1单独作用时:Ai RR Ri s 8.01502002001211=⨯+=+=''i s2单独作用时:Ai RR Ri s 1.05.050200502212-=⨯+-=+-='''共同作用时:A A i i i i 3.01.08.04.0=-+-='''+''+'= 流过R 1的电流为0.7A ,流过R 2的电流为0.8A U s 功率为W P 301003.0=⨯=R 1功率为W P 982007.02=⨯=)( R 2功率为W P 3250)8.0(2=⨯= i s1功率为W P 1401140-=⨯-= i s2功率为W P 205.040-=⨯-=2. 电路如图x4.5所示,用叠加定理求xI 。
R 1i s 1R 2i''R 1i s2R 2i'''R 2i'+ u s-解:由叠加定理得:3. 已知图x4.6中,=Ω====105A 1V 10V 402121R R i u uS S S ,,,,Ω=Ω====105A 1V 10V 40212R R i u S S ,,,,,Ω=303R,Ω=204R ,试用替代定理求电流1i 和电压xu 。
A 1120='xI A 0=''xI A 1145-1195=⨯-='''xI A 114011410=⨯=''''xI A1115=''''+'''+''+'=xx x x xI I I I I解:4. 试求如图x4.7所示电路的戴维南 和诺顿等效电路。
解:由网孔法可列方程得所以33211R R R R u R i u Ss OC++-=同时可得ab 端的等效电阻 321//)(R R R R +=则戴维南等效电路为(a ) 同样可推出诺顿等效电路(b) 其中:V A xs1350u 310)(1112121=-=-=-=++i R i u i R i R R s2110R R u R i R u i S s OC SO+-==01321=-+++R i u i R R R s S )(5. 电路如图x4.8所示,Ω=Ω=Ω==5.251V 20321R R R u S ,,,,用戴维南定理求流过3R 的电流i 。
解:ΩΩ=Ω==5.251V 20321R R R u S ,,,求开路电压:求短路电流,用回路电流法:6. 已知如图x4.9中,=Ω=Ω=Ω==51596V 124321R R R R uS ,,,,+u S-R1U ocR 2+4u 1-+ u 1-A36解得44)(20112212121111=⎭⎬⎫=-+-=-+==scsc ssc i u i R i R u u i R i R R A R u i AR R U i L oc 65.25.0180=+=+=V u u U V u u u u oc 185422054111111=+===++ A i U R scoc5.00==1isci 12=Ω=Ω==5.251V 20321R R u S ,,Ω=Ω=Ω=Ω==51596V 124321R R R R u S ,,,,,Ω=155R,求戴维南等效电路。
解:(1)求U oc(2)求i scΩ===5.22.5130sc oc i U R原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7. 电路如图x4.10所示, 求电路中的电流i 。
解:画等效电路(A i 2-=)Vi R i i R R i U Ai U i R i R R R R oc s 13)5(51.05)(53435321=-+-⨯-=-=⇒-=⨯++++Ai A i i i i U i R i R U i R i R R U i R i R i R R R sc sc sc s sc 2.5,4.15)()(115513134135321=-=⎪⎪⎭⎪⎪⎬⎫=-=+-=++-=++++++--Ω4Ω3Ω212V24V10AiabΩ3Ω3用叠加定理:++A i i i i 25.4125.46310''''''-=+--=++=8. 求如图x4.11所示电路的诺顿等效电路。
++--Ω312V24V10AiabΩ3Ω3已知图中Ω=151R ,Ω=52R,Ω=103R,Ω=5.74R,V10=sU及A1=sI。
解:a 电路图电阻与受控源并联进行等效变换,得如图电路先计算开口网络的开口电压,节点法代入再计算单口网络的短路电流,节点法I U μ3215.71151151+=++)(代入15U I =得到A U 145212=-μΩ--==-==μμμ261590,635.7SC OC O SC I U R A U II U μ321151151+=+)(V U U A U U I OCμμ2645,14526 ,15-===-=b 电路图中设AB 短路,流过AB 的电流为 所以0,0==I I μA i sc 5.051510=+=求开路电压: 由KVL 方程 I R U I R R R S μ2321)(+=++开路电压:9. 已知图x4.12中,=Ω=Ω===k5.0k 2k 1A 4.0V 100321R R R i uSS ,,,,Ω=Ω=Ω===k 5.0k 2k 1A 4.0V 100321R R R i SS ,,,,求LR 获得最大sci μμ-=-=6253010I μ-==6203IR u ab Ω-==μ640sc ab ab i u R功率时的值,并求最大功率。
解:R L =R 3=0.5K Ω10. 已知如图x4.13所示,,,,,,Ω=Ω====16A 2V 10V 632121R R R i uu S S S,,,,,,Ω=Ω=Ω====316A 2V 10V 632121R R R i u u S S S =Ω=1254R R ,Ω=Ω=1254R R ,,LR 可变,求LR 为多大时获得最大功率?最大功率为多少?解:电路中R L 左端的电路可等效为戴维南电路 其中VR R R U U S OC 233111=⨯+=U oc =i s ×WR UP oc20402max==+-U OC1R ab1Ω=+=2111311R R R ab电路中R L 右端的电路也可等效为戴维南电路 其中VR R R U U S OC 62254222=⨯+++=Ω=++=11115242R R R R ab所以原电路可以等效为:则当R L 为Ω3的时候功率可以最大+-U OC1R ab1R ab2+-U OC2R L+-4V3ΩR LWR P abOCU33.142max≈=VU U OC OC 421-=-,321ab Ω=+ab R R +-U OC2R ab2最大功率为11.电路如图x4.14所示,负载电阻 R L 可调,当R L 为何值时,获得最大功率, 并计算最大功率。
解:① 求开路电压, 由网孔法可知6422211=⨯++I I )(得 AI 5.01=VI I U OC 626211=-+=624211=--+I I I SC得 AI SC 5.1=Ω==4SCOCeq I U R当R L =R eq 时,负载获得最大功率12. 已知如图题x4.15所示电路中,网络0N 由线性电阻组成,对不同的直流电压1U 及不同的负载1R 、2R 进行两次测量,数WR eqOCU 25.24P 2max==据分别为Ω==221R R时,V8=SU,A21=I ,V22=U;Ω=Ω=8.04.121R R,时,A 3ˆV 9ˆ1==I U S,,试求2ˆU 。
解:第一次测量时第二次测量时由特勒根定理2得可得V U 6.1^2=••1U +-+-+-SU 0N 2U 1R 2R 1I 2I A RU I V U AI VR I U U S1,2,2422822221111=====⨯-=-=2^^2^2^22^1^^11^^^18.0,38.44.139IU R U I A I V R I U U S=⇒===⨯-=-=2^21^12^21^1)()(I U I U I U I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