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患者的康复电子教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截肢患者的康复电子教材
【学习目标】
1.掌握:截肢的康复治疗。

2.熟悉:截肢的康复功能评定。

3.了解:截肢水平的选择、截肢术后残肢的处理、截肢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一、概述
截肢(amputation)是将已失去生存能力、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或已丧失生理功能的肢体切除,以挽救患者生命,其中经关节平面的截肢称为关节离断(disarticulation)。

由于截肢手术,患者将失去肢体的一部分,从而造成残疾,故而是一种破坏性手术,但截肢更是一种重建与修复性手术。

我国截肢患者约有100万人,其中创伤造成的约占30%。

(一)截肢手术的目的
截肢的目的是尽可能保留残肢和残肢功能,并通过安装假肢和残肢训练,代替和重建已切除肢体的功能。

(二)截肢水平的选择
截肢平面主要是依据解剖学部位来命名的。

如上臂截肢、前臂截肢、腕离断、大腿截肢、膝离断和小腿的截肢等。

随着零部件的开发和全面接触、组件式假肢关节(见图3-7 组件式下肢假肢)、全面承重式接受腔的广泛应用,任何愈合良好、有满意软组织覆盖、无压痛,形态好的残肢都可以装配满意的假肢。

3-7组件式下肢假肢
1.上肢截肢平面的选择总的原则是尽可能保留残肢长度。

(1)肩部截肢:应尽可能保留肱骨头,而不进行通过肩关节的离断,这样既可以保留肩部的正常外形,也有利于假肢接受腔的适配、悬吊、稳定和穿戴。

肱骨头的保留在功能上有助于假肢肘关节与假手的活动控制。

穿戴假肢后的外形会更美观。

(2)上臂截肢:应尽量保留上臂残肢的长度,因上臂假肢的功能取决于残肢的杠杆力臂长度、肩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

长残肢有利于假肢的悬吊和控制。

肘关节离断与经过肱骨髁的截肢两者的假肢装配方法和功能是相同的,所以条件许可情况下,能在肱骨髁水平截肢,就不要在肱骨髁上截肢,因为肘关节离断假肢在各个方面都优于上臂假肢。

(3)肘部截肢:若能保留肱骨远端,肘关节离断就是理想的截肢部位。

由于肱骨外髁处的膨隆,肱骨远端较宽大,利于假肢的悬吊和控制,并且肱骨的旋转可以直接传递到假肢;而肘关节以上部位的截肢,肱骨的旋转不能直接传递到假肢,而是通过假肢肘关节旋转盘来完成的,因此对于肘部截肢来说肘关节离断是良好的截肢部位,肘关节离断假肢在各个方面都要优于上臂假肢。

(4)前臂截肢:保留患者的肘关节非常重要。

即使是很短仅有4~5cm的残端也要保留,残肢越长,杠杆功能就越大,旋转功能保留得就越多。

当残肢长度保留35%,残肢旋转活动角度为0°,残肢长度保留55%,残肢旋转活动仅为60%,残肢长度保留80%,残肢旋转活动角度达到100%,前臂远端呈椭圆形,有利于假手发挥旋转功能;残肢肌肉保留越多越容易获得良好的肌电信号,对装配肌电假手是非常有益的。

(5)腕部截肢:与前臂相比,腕离断是理想的截肢部位,保留完整的尺桡骨,并且不应该切除尺桡骨茎突。

由于残肢远端膨大,假肢接受腔做到肘关节以下就能够保证假肢的悬吊,而且能保留前臂全部的旋转功能,使残肢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由于假肢制作和装配技术的提高,腕部截肢已可以安装既美观性能又良好的假肢。

(6)手掌与手指截肢:以尽量保留长度为原则,尤其是保留拇指的长度;当多手指需要截肢时要尽量保留手的捏、握功能。

掌部保留长度有利于功能恢复和残肢功能发挥、掌部截肢现已能装配半掌肌电假肢。

2.下肢截肢平面的选择截肢平面的选择原则是,除小腿截肢外,均应尽可能保留残肢长度。

(1)半骨盆切除:髂嵴和坐骨结节是关键,髂嵴对接受腔的适配及悬吊非
常重要,坐骨结节有利于负重,因此应根据条件尽量保留髂嵴和坐骨结节。

(2)髋部截肢:应尽量保留股骨头和颈,在小转子下方截肢,不做髋关节离断。

这样有助于接受腔的适配和悬吊,增加假肢的侧方稳定和负重面积。

(3)大腿截肢:要尽量保留残肢长度,即使残肢较短也应保留。

因为假肢制作技术现在已可以保证任何长度的大腿残肢都可以装配良好的假肢。

如坐骨结节平面以下3~5cm处的大腿极短残肢,其功能也优于髋离断截肢,而且带锁定装置的硅胶衬套可以较好的解决假肢的悬吊问题。

(4)膝关节离断:与大腿相比膝关节离断是最理想的截肢部位。

膝离断截肢是股骨髁的残肢端承重,而非坐骨结节承重,膝离断保留了完整的股骨,残肢长对假肢控制能力强,残肢末端承重能力强,股骨内外髁的膨隆有助于假肢的悬吊。

膝关节离断假肢是残肢负重,其负重力线与正常相同,既没有侧倾步态,也不需要增加腰前凸;而大腿截肢的主要负重部位是坐骨结节,负重力线通过坐骨结节的前外侧,故而可引起骨盆前倾,腰前凸加大。

因此,膝关节离断假肢的功能要明显优于大腿假肢。

(5)小腿截肢:只要能保证髌韧带的附着,在胫骨结节以下截肢可安装小腿假肢,其功能明显优于膝关节离断假肢。

但若从髌韧带附着点部位以上截肢就失去了膝关节的屈伸功能,应选择膝离断截肢。

小腿截肢以中下1/3交界为佳,一般保留15cm长的残肢就能够安装较为理想的假肢。

小腿远端因软组织少、血运不良,不是理想的截肢部位。

一般来说,因周围血管病而进行的小腿截肢不应该超过膝关节下12.5cm的水平。

(6)塞姆(syme)截肢:为理想的截肢部位,虽然截肢水平相当于踝关节离断,但是残端被完整、良好的足跟皮肤所覆盖,具有稳定、耐磨、不易破溃的优点。

残肢端有良好的承重能力,行走能力良好,有利于日常生活活动,其功能明显优于小腿假肢,但应该注意踝关节离断是不可取的。

(7)足部截肢:要尽量保留足的长度,也就是尽量保留前足杠杆力臂的长度,在步态周期静止时相的末期,使前足具有足够的后推力非常重要。

前足杠杆力臂长度缩短对快步行走、跳跃和跑造成很大的障碍。

足部截肢包括Boyd截肢和Pirogoff截肢。

(三)截肢术后残肢的处理
1.保持合理的残肢体位保持合理的残肢体位避免发生关节挛缩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下肢穿戴假肢后残肢体位的摆放。

如大腿截肢,髋关节应伸直且不要外展。

理想的良姿位是仰卧位时髋关节保持伸展、内收位,侧卧位时采取患肢在上的侧卧法,髋关节内收为宜,可以减少髋关节外展挛缩畸形的发生;还可以采用俯卧位的睡觉姿势,每天让患者俯卧位3次,每次保持15分钟以上;小腿截肢,残肢的正确体位是膝关节应保持伸直位。

术后应尽早离床,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和肌力训练,这是预防关节挛缩的最有效措施,尤其是加强臀大肌、内收肌和股四头肌的训练。

2.残肢皮肤的护理截肢术后残肢的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擦伤、汗疹、水疱和感染。

具体护理方法是:睡前清洗残肢,用毛巾擦干;残肢套应根据使用情况每天至少更换一次,保持套的清洁、干燥;穿戴残肢套时一定别出现皱褶;若出现汗疹、擦伤、炎症等应及时采取措施,局部外用药涂抹,暂时不穿戴假肢。

3.硬绷带包扎硬绷带包扎是用石膏绷带作为主要材料缠在已用敷料包扎好的残肢上,预防血肿形成和减少残肢肿胀,促进静脉回流,促进残肢定型的方法。

一般方法是先用纱布包扎截肢伤口,再用U形石膏绷带包扎固定,应用2~3周到伤口拆线,切口愈合后改为弹性绷带包扎。

与弹性绷带技术相比,应绷带包扎技术的优点是压迫均匀、固定牢靠,更有效地减少残肢肿胀、可使残肢尽早定型,为安装正式假肢创造条件。

由于石膏固定确保了肢体的正确体位,大大减少了关节挛缩畸形的发生。

4.弹力绷带包扎当残肢去除石膏固定后,持续使用弹性绷带包扎残肢,是减少残肢肿胀和过多的皮下脂肪沉积,使残肢尽早定型成熟的最普遍、最重要的方法。

正确使用弹力绷带技术,要点如下:弹力绷带的标准是小腿及上肢须使用10cm宽,大腿使用12~15cm宽,约2~4m长;缠绷带的步骤是先沿残肢长轴方向缠绕2~3次,再从远端开始斜行向近端缠绕成螺旋状,对于大腿残肢应缠至骨盆部位,对于小腿残肢须缠绕到膝关节以上,上臂残肢应缠绕到胸廓,前臂残肢要缠绕到肘关节以上;全天缠绕,但是每天要更换缠绕4~5次,夜间一定不能除去;弹力绷带的压力要远端比近端大,这样利于恢复;对于穿戴假肢的患者,只要是脱掉假肢,残肢就要用弹力绷带包扎,若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应用弹力
绷带包扎残肢,残肢的肿胀就可能增加,给假肢穿戴造成困难。

5.手术后即刻临时假肢对临时假肢的安装80年代时便采取了更加积极有效的方法,临时假肢的安装是在手术台上完成,即截肢术后即刻安装临时假肢。

残肢由于接受腔的压迫,限制了肿胀的发生,加速了残肢定型,减少幻肢痛,术后尽早离床,对患者也是一种鼓舞和安慰。

6.残端耐磨耐压训练开始时用手掌拍打残肢和残肢末端,待局部适应时,可用沙袋与残肢接触、碰撞、承重,开始时少量承重,逐渐增加重量。

(四)截肢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1.出血和血肿出血量大可出现休克,血肿是造成感染和皮肤坏死的原因,必须认真对待和处理。

患者床头应准备止血带,较少出血可局部加压包扎止血,一旦出血量大时应立即应用止血带,送手术室进行探查和彻底止血。

血肿一般可局部穿刺,将血抽出后加压包扎,也可根据情况,拆除一两针缝线,将血肿引流后加压包扎。

2.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时处理,除了应用敏感菌的抗生素外,感染严重时进行彻底引流非常重要,还可配合超短波物理治疗。

3.残肢皮肤破溃、窦道、瘢痕和角化常见原因主要是假肢接受腔的长时间压迫、反复摩擦,尤其是残端的瘢痕更容易破溃。

对症治疗方法包括创面换药、休整接受腔、进行紫外线、超短波等物理因子治疗。

对残肢瘢痕可使用硅凝胶套,避免和减少皮肤瘢痕受压或摩擦。

对久经不愈的窦道需进行手术清创。

4.残肢关节挛缩残肢关节挛缩的常见原因包括术后关节置于不正确体位、无合理固定及瘢痕的挛缩。

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术后尽早进行功能训练,维持关节的活动度。

对于关节挛缩,要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加强主动和被动的关节活动训练,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5.残肢痛引起残肢痛的原因较多,常见的为神经断端刺激,神经瘤粘连或位于瘢痕内牵拉造成疼痛、残端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疼痛、残端骨刺、残端肌肉异常紧张所致疼痛等。

治疗方法包括局部超短波、低中频电等物理因子疗法和使用镇痛药物。

神经瘤及严重骨刺者需要手术治疗。

6.幻肢和幻肢痛幻肢是指截肢手术后仍有已截除的手和脚的幻觉。

发生在该幻肢的疼痛称为幻肢痛,发生率为5%~10%,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治疗方法
包括心理治疗、超短波治疗和低中频电等物理因子治疗、针灸治疗、使用中枢性镇静药,主要是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卡马西平和米帕明等。

二、康复功能评定
(一)截肢患者全身状况的评定
对全身情况的评定特别要注意截肢的原因、是否患有其他系统的疾病和其他肢体的状况评定,目的是为了判断患者能否装配假肢,能否承受装配假肢后的康复功能训练,有无今后终生利用假肢活动的使用能力。

(二)残肢的评定
1.残肢外形注意观察残肢的外形特征。

理想残肢外形以圆柱状为佳,而不是传统的圆锥形。

2.残肢畸形注意观察有无残肢畸形。

若出现残肢关节明显畸形,不宜安装假肢,即便安装了假肢,也会影响它的穿戴和功能。

残值外形不良常见如大腿截肢容易出现髋关节屈曲外展畸形,小腿截肢容易伴有膝关节屈曲畸形或腓骨外展畸形。

3.皮肤情况注意评定残肢皮肤瘢痕、溃疡、窦道情况,残端皮肤有无松弛、肿胀、皱褶。

残肢感觉情况、皮肤的血液循环状况等。

4.残肢的长度、围度测量采用皮尺测量,需双侧进行对比。

残肢长度直接影响到假肢的控制能力、悬吊能力、代偿能力、稳定性和行走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残肢长度直接影响假肢种类的选择。

理想的小腿截肢长度为膝下15cm左右,理想的大腿截肢长度为25cm左右。

5.关节活动度检查可用量角器进行测量,必要时需与健侧进行对比。

6.肌力检查重点是检查残肢肌力,多用徒手肌力检查法(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评定。

如果臀大肌、臀中肌、股四头肌和髂腰肌肌力减弱,可出现明显的异常步态;而肩和肘部肌力减弱,则对假手的控制力明显减弱。

7.残肢痛引起残肢痛的原因很多,评定时应详细了解发生时间、疼痛的程度、疼痛性质、诱发因素,以确定引起残肢痛的原因对症治疗。

8.幻肢痛幻肢痛的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运动知觉、视觉和触觉等的生理异常有关,评定时应详细了解发生时间、疼痛的程度、疼痛性质、诱发因素。

(三)假肢的评定
一般假肢分为临时假肢和正式假肢。

临时假肢也称之为训练用临时接受腔,多用石膏或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是在截肢术后,残肢尚未定型良好,为穿着训练制作的接受腔。

正式假肢是在残肢状态稳定后,用耐久性强的材料制作的,为患者术后长期生活使用的接受腔。

1.临时假肢的评定临时假肢又分为普通临时假肢和手术后即装临时假肢。

(1)手术后即装临时假肢:假肢的安装是在手术台上完成的,此种假肢由于接受腔的压迫,可限制残肢的肿胀,使残肢定型加速,患肢痛减少,术后可尽早离床,对患者的心理起到鼓舞作用。

(2)普通临时假肢:一般在术后3周,切口拆线,愈合良好后即可安装。

评定内容如下:
1)接受腔的评定:主要评定接受腔的松紧,接受腔是否全面接触和全面承重,有无压迫和疼痛。

2)悬吊能力的评定:行走时假肢是否有上下窜动,也就是出现唧筒现象。

下肢假肢的悬吊能力,可通过拍摄站立位残肢负重与不负重X线片,测量残肢皮肤与接受腔底部的距离变化来判断,一般在负重和不负重的距离变化不超过2cm。

3)假肢的对线:评定假肢是否有对线不良,还要了解患者站立时有无身体向前或向后倾斜的感觉。

4)穿戴假肢后残肢情况:观察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皮炎、硬结、残端有无局部肿胀等。

5)步态:注意观察各种异常步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予以纠正。

6)上肢假肢:上肢假肢要检查悬吊带与控制系统是否合适,评定假手的开合功能,灵活性、协调性,尤其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

2.正式假肢的评定除去对临时假肢的评定内容外,应重点评定:
(1)上肢假肢:包括假肢长度、接受腔适合情况、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肘关节屈曲所需要的力、肘关节完全屈曲所需要的肩关节屈曲角度、肘关节屈曲90°时假手的动作、假手在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对拉伸力和旋转力的稳定性。

对上肢假肢要进一步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于一侧假手,主要是观察其辅助正常手动作的功能。

(2)下肢假肢的评定
1)假肢长度:小腿假肢,双侧下肢应等长。

对于大腿假肢,假肢侧可比健侧短1cm左右。

2)接受腔的评定:检查站立位时残肢是否完全纳入接受腔内,即坐骨结节是否在规定的位置上,残端与接受腔底部是否相接触。

坐位时,接受腔是否有脱出现象。

接受腔坐骨承重部位对大腿后肌群有无压迫,接受腔前上缘有无压迫等。

3)步态评定:可直接肉眼观察步态情况,有条件可应用步态分析仪进行更客观的分析检查。

对异常步态从两方面分析原因:一是截肢者自身的问题:如心理因素:怕跌倒、对假肢功能有疑问等;膝关节屈曲挛缩,股四头肌肌力弱;髋关节与残肢有异常:如髋关节屈曲或外展挛缩、外展肌力不足和残肢痛等。

二是假肢的问题:如假肢对线不良,接受腔适配不良,关节、假脚结构及功能不合适。

应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处理。

大腿假肢常见的异常步态有:假脚拍地、假肢膝关节不稳定、踝扭转、腰椎过度前凸、躯干侧倾、外展步态、外甩、内甩、提踵异常、踮脚步态、步幅不均、划弧步态、膝撞击、摆臂异常等。

4)行走能力评定:行走能力进行评定一般包括行走的距离、上下台阶、过障碍物。

截肢部位和水平不同,行走能力也差异。

一般情况下截肢水平越高,行走能力越差。

以双侧大腿截肢的行走能力最差,双大腿短残肢需要手杖辅助行走。

(3)假肢部件及质量的评定:对假肢部件及整体质量进行评定,使患者能获得质量可靠的、代偿能力良好的、满意的假肢、
(四)使用假肢能力的评定
1.全身状态的能力评定对病人全身各系统、器官功能要全面评定,了解患者有无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其他系统疾病;还要了解病人截肢的原因,截肢手术的情况,术后时间等。

了解这些是为了便于正确评估患者是否具有假肢装配后的康复功能锻炼和利用假肢活动的能力。

2.其他肢体能力的评定其他肢体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术后能否安装假肢和使用控制假肢的能力。

若其他肢体功能良好,有助于术后残肢的各种训练,利于假肢的装配和装配后的使用训练。

3.非理想残肢的能力评定非理想残肢主要包括不良残肢和残肢合并症。

所谓不良残肢主要包括圆锥形残端、短残肢、腓骨长于胫骨或腓骨短缺、残端骨
突出、膝关节屈曲畸形等;而残肢合并症包括神经瘤、感染、大面积瘢痕、残肢畸形、残端骨刺、残肢痛或幻肢痛等。

非理想残肢一般不建议安装假肢,或者即使安装了假肢,残肢对假肢的悬吊和控制能力也明显减弱,假肢的动力对线不良,出现异常步态,使残肢负重不均衡,会产生压迫、滑动现象,皮肤疼痛、磨损、破溃,严重影响假肢的使用和代偿功能的发挥。

(五)装配假肢后整体功能的评定
假肢装配不仅是恢复原有肢体的形态,更要恢复肢体功能,使假肢真正和患者融合为一体,达到完全康复、重返社会的目的。

为此要对装配假肢后整体效果进行评定,目前常用如下标准:
1.完全康复生活可完全自理,重返社会后能正常参加社会活动并恢复原工作;患者稍有不适感。

2.部分康复生活能自理,重返社会后不能恢复原工作,需改换工种和环境;患肢仍有轻微功能障碍。

3.完全自理生活能完全自理,但不能参加正常工作。

4.部分自理生活仅能部分自理,相当部分要依赖他人。

5.功能无好转,仅形态改善。

三、康复治疗
(一)使用假肢前的训练
在使用假肢前要从身体上和精神上为使用假肢作好准备。

1.增强体能的运动训练不论何种原因的截肢,都会造成身体体能明显下降。

截肢后应该尽快恢复和增强患者的体能,因为配戴假肢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如下肢截肢者配带假肢行走时消耗能量要比正常人更多,截肢水平越高,耗能越大,双侧截肢比单侧下肢截肢耗能更大,同样的速度在平地行走,小腿截肢者要比正常人多消耗10%~40%的能量,而大腿截肢要多消耗65%~100%的能量,双侧大腿截肢者平均比正常人多消耗110%的能量。

如此巨大的能量消耗,就要求下肢截肢者有比健康者更强壮的体质,因此,必须加强体能训练。

尤其是截肢水平较高、下肢截肢,患者年老体弱、多病、体质较差时,增强体能训练就显得更加重要。

可以进行如下的运动训练,如坐地排球、轮椅篮球、上肢拉力训练、引体向上、水中运动、利用残肢端在垫上站立负重等训练。

要进行躯干和未截肢肢体的肌肉强化训练,增强背肌和腹肌的训练可在腹卧位和仰卧位进行。

还可进行单腿站立训练,既加强了肌力又训练了平衡,方法是开始时让截肢者在平衡杠内面对镜子单腿站立,骨盆保持水平,双手扶杠后到单手扶杠最后双手离杠,逐渐延长单腿站立的时间,最后让患者练习单腿跳。

2.残肢训练
(1)关节活动度训练:尽早开始关节活动度训练是避免关节发生挛缩畸形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每日进行2次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或被动运动。

1)上臂截肢应及早进行肩关节活动训练,防止肩关节挛缩,影响肩关节外展功能。

2)前臂截肢后应加强肩、肘关节活动训练,防止肘关节僵直。

3)大腿截肢,术后早期一定要强调髋关节的内收和后伸运动训练,如不注意,很快便可发生髋关节屈曲外展畸形,短残肢发生畸形的机会更多,畸形更严重,这将影响到假肢的穿戴。

4)小腿截肢,膝关节的屈伸运动训练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膝关节的伸展的运动,一旦发生膝关节屈曲畸形,将严重影响假肢的穿戴,残肢越长,对假肢配戴的影响就越严重。

(2)肌力训练:肌肉力量训练与关节活动度训练同样重要,只有肌力良好
的残肢才能带动和控制假肢。

1)上臂截肢主要训练双肩关节周围肌力。

提高残肢肌力,可让患者分别完成屈曲、伸展、内收、等全力肌肉收缩,每天3次,各方向持续时间3~10秒,每次间隔休息2~3分钟;提高残肢肌肉耐力训练,可利用滑车、重锤进行残肢抗阻力训练,重锤重量参考10RM值,方向与残肢垂直,速度不宜过快,肌肉收缩到极限后维持2~3秒,每天3次,每次间隔休息2~3分钟。

2)前臂截肢为了增强肘关节屈伸能力,主要进行增强肘关节屈伸肌的肌力训练。

同时要训练前臂残留的肌肉力量,方法是利用弹簧或橡皮带练习,弹簧一端固定到脚上,另一端固定在前臂断端,通过用力屈曲肘关节牵拉弹簧的方法增加肌力。

3)大腿截肢主要做髋关节的屈、伸、外展和内收肌肉的抗阻力训练。

4)小腿截肢主要训练股四头肌,可以做抗阻力的伸、屈膝活动训练,同时要训练小腿残留的肌肉,方法是进行幻足的屈伸运动,以避免残肢肌肉萎缩。

(3)增强残肢皮肤强度的训练要做强化残肢端皮肤的训练,特别是负重部分的皮肤,下肢截肢残肢皮肤要进行承重能力的训练和耐磨训练,可在安装假肢之前在垫子上进行站立负重练习,以强化残端皮肤。

具体训练方法:刚开始训练时可以使用治疗泥在残端进行挤压训练,每天10~20次。

也可将残端放在治疗泥上做按压及支撑等动作,逐渐过渡到使用细砂、米粒内挤压、旋转,每次5秒,反复多次练习。

(4)使用助行器的训练由于截肢者使用拐杖行走身体易前屈,对其进行拐杖使用指导时,应特别注意纠正身体的姿势,另外,截肢者为保持平衡,其残肢往往多呈屈曲位,应注意纠正。

(5)站立与步行训练站立训练包括利用残肢端在垫上进行站立负重训练、单腿站立训练,方法是让截肢者在平衡杠内对镜子单腿站立,骨盆保持水平,由双手扶杠后到单手扶杠最后双手离杠,适当延长单腿站立的时间,最后让患者练习单腿跳。

步行训练要充分利用双拐,这样既训练了双拐的使用,又训练了健侧下肢的肌肉力量,对截肢后尽早离床活动和增强全身体能也是非常有利的。

3.心理准备除了身体方面的康复以外,在精神上、心理上也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如:建立永久使用假肢的思想;了解假肢的构造和功能;了解训练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