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美术比较
中西方美术的主要差异(最新精选编写)
中西方美术的主要差异(最新精选编写)
西方美术与中国传统艺术具有许多不同的特色,它们在创作的时候也有很多的差异。
下面就着重介绍几个西方美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主要差异。
首先,技术不同。
在西方美术中,有意识地使用视觉效果,例如利用光线和阴影,强
调立体感,增强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而中国传统艺术倾向于传递深刻的思想,借助精
炼的语言传递深刻的内容,而非以特殊手法追求视觉震撼。
其次,文化背景不同。
西方美术大多是以崭新的思路来表现出当时的文化、历史等信息,也吸引了欧洲艺术家的目光,而中国传统艺术往往以传承古老文化为主,坚持以传统
文化表达思想和感情。
此外,艺术形式也不尽相同。
西方美术更加开放,多样性更强,强调或探索视觉美感,有极强的进步性,使它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而中国传统艺术更加偏重于技巧,仍依据
古典艺术的结构创作,被传统概念所支配。
最后,画面内容不尽相同。
西方美术追求意义的自由转变,突出人的主观需求,它以
自由的灵感来表达并重新打破艺术的保守性;而中国传统艺术受传统艺术观念和文化风格
的限制,更多地强调和表现东方文化和价值观,以蒙蔽传统价值观念为主,追求艺术的完
美性。
总而言之,西方美术和中国传统艺术各具特色,应根据艺术接受者的喜好及欣赏习惯
来选择。
而其中蕴藏着着无限的魅力,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
中西方美术作品的鉴赏的比较有什么
中西方美术作品的比较中西方人的宇宙观、世界观、哲学背景和对世界的审美方式不同,导致了传统中西绘画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
中国绘画历来是含道应物、澄怀味像,讲究精神对过程的体味,对生活真谛的追求、对心境意絮的表现。
西方绘画则讲究焦点透视、光影、明暗、色调等,对真、善、美的追求。
这两大传统绘画体系不仅成了世界美术的两大支柱,也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从中西绘画中对空间、时间、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进一步阐释中西艺术家在对待客观世界的不同认识和哲学思想。
通过比较可使学生加深理解中外绘画作品的艺术特征。
1.时间的比较。
我们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而从古至今,中西艺术家们也一直在探索着绘画中的时间表现,同时也形成了各自的时间表达方式。
法国立体派画家杜尚在1912年画的《正在下楼梯的裸体女子》,很像一张重叠曝光的照片,画面充满了动作,而没有静止状态中的形象。
画家的目的是通过这种特殊的手段,表现在一段时间内一个裸体女子下楼梯的连贯动作,克服时间对绘画的局限。
中国山水画中,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采用的手卷式构图,在克服时间对绘画的局限上,是非常成功的。
《清明上河图》在结构上有序曲、高潮(虹桥部分)、尾声,形成鲜明的情感节奏,突破时空的局限,在同一时间里展现不同环境。
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在克服时间的局限上,西方艺术家往往强调瞬间的因素,在表现上选择富有暗示性的动作的一瞬间,需要观者的想象;中国艺术家则往往采取横幅手卷形式,表现连续性的故事情节或场面,引发观者的回忆。
2.线条的比较。
对中西绘画中的线条,可以将中国画中的线条提炼出来,与西方绘画素描、速写中的线条加以比较。
总的来说:中国画基本上用线条、墨块组成,中国历代画家们十分重视用笔、用线,因此,中国画也可以是线的艺术。
西方绘画中的线条是依附于形体的,没有上升为一个具有独立价值的审美范畴,就如《罗丹艺术论》中提到:“由于线条的显然的来龙去脉,你们才能够深入空间而获得物体的深度。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中西方艺术在题材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古代中西美术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题材在两个文化中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观念的差异。
一、宗教题材宗教题材是中西方古代美术中常见的一个题材。
在中西方的宗教艺术中,人们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对宗教信仰的敬仰和崇拜。
在基督教艺术中,对耶稣、圣母玛利亚和圣徒的描绘是最常见的。
这些作品通常运用明亮的色彩和细腻的线条表现神圣的形象。
而在中国古代的佛教艺术中,佛陀、菩萨和罗汉等形象被描绘成庄严肃穆的样子,通常用金色来装饰。
中西方艺术在宗教题材上的表现方式存在很大差异,这反映了两个文化对于宗教的不同理解和美学观念的差异。
二、历史题材历史题材是中西方古代美术中也经常出现的一个题材。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题材作品中,经常描绘了战争、政治事件和历史人物等。
这些作品通常注重表达对历史事件的颂扬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艺术家们运用绘画技巧和艺术手法来展示历史的辉煌和英雄的形象。
而在西方古代的历史题材作品中,常常描绘了圣经故事、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历史事件等。
这些作品运用绘画技巧和立体雕塑来讲述历史故事和传达历史的意义。
无论是中式的历史题材作品还是西式的历史题材作品,都呈现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视和热爱。
三、风景题材风景题材是中西方古代美术中都存在的一个题材。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强调中庸之道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中,山水构图和墨色的运用是重要的技巧。
西方古代的风景画,更注重对具体场景的描绘和细节的呈现。
西方古代的风景画通常用色彩鲜艳的油画来表达,细腻的色彩和精细的画笔技巧使画作看起来栩栩如生。
四、人物题材人物题材是中西方古代美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题材。
中国古代的人物画通常描绘宫廷美女、文人雅士和历史人物等。
在人物画中,中国古代的画家注重刻画人物的神态和气质,通过简练的线条和空间的掌控来表达人物的特质。
而西方古代的人物画则更注重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和精确表达。
中西方美术比较的总结
以下是对此次研究中对中西方美术比较的总结1.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西方绘画主要讲究形的要求。
2.作画方法,中国画讲究"默写”即获取素材之后回房作画,西方讲究写生.3.观察方法,中国画讲究在游玩中无意中获取素材,而西方讲究刻意的取景。
4。
构图,中国画讲究留白,而西方绘画出现留白则视为画面不完整.5。
透视,中国画为散点透视,西方绘画为焦点透视。
6.诗书画印的利用,中国画里诗书画印为一体,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绘画没有此论. 7。
西方美术以注重实际,光影效果要求严格为主,形似神不似创意抽象留出想想空间为辅;中国美术以中国画为代表,注重意境,注重人的情感,神似形不似。
以画家的意志为转移。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
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在透视上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绘画风格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同时整个社会所形成的文化底蕴也同时反哺给了绘画。
举例来说,从建筑上来说,人文,天气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艺都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是巴洛克风格,每个地方都有些细微的变化.西方人文在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波澜起伏,海纳百川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功不在风格多少,而在于这一风气带动了人们的思想,不段的创新;反观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迫使人们在一定框架中,不对君王,只对青山绿水,千年时间造就了中国画的辉煌,但也限制了中国绘画新时代的发展。
当然在明清两代发展起来的工笔绘画,在一定意义上也偏重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工笔建筑要稍少一些).绘画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毛笔,纸张,绘画颜料可谓独树一帜,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当然整个当时西方社会的工艺水平也是很高的。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1.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3. 观察方法不同: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一、人物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中国画使用“三远法”。
中西方美术比较精品PPT课件
二、“天人合一”与“神人合一”
❖ 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巨大差异就是“天人 合一”和“神人合一”的差异。
❖ 中国由审美走向人际,回到生活;西方由审 美走向宗教,皈依上帝。
❖ 中国灵肉兼顾,情、理交融;西方尊崇灵魂, 鄙视肉体
❖ 中国与自然同在,重视此在;西方向上帝赎 罪,企求来世
❖ 中国中庸平衡;西方纵欲禁欲
❖ 在古希腊罗马至文艺复兴时期,画中有戏,以戏剧 性的情节、动作作为画面内在的构架,是艺术上的 普遍现象。
凡事都是多棱镜,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 同的结 果。若 能把一 些事看 淡了, 就会有 个好心 境,若 把很多 事看开 了,就 会有个 好心情 。让聚 散离合 犹如月 缺月圆 那样寻 常,
凡事都是多棱镜,不同的角度会
❖ 西方近代美学开创的时候,德国的莱辛在《拉奥孔》 中提出“诗画分界”说,他指出,绘画凭借线条和 色彩描绘那些同时并列于空间的物体,因此绘画不 适于处理事物的运动、变化与情节,诗通过语言和 声音叙述持续于时间的动作,所以诗不适于充分地、 逼真地描写静止的物体。
❖ 法国启蒙学者狄德罗曾说诗人富于想象的人,善于 感受的人,雕刻家和画家只能表现自然界的事物, 诗能表现“可能是”,画只能表现“就是”。西方 美学是戏剧美学,早期文学样式主要是戏剧和史诗, 以后是小说,长于叙事,不长于抒情。西文戏、画 两方面的特点,使西方绘画产生以戏入画的美学特 点。
❖ 沉睡的维纳斯 ❖ 自由引导人民 ❖ 不相称的婚姻
五、诗书画印、画中有诗和“诗画分 界”、以戏入画
❖ 中国画诗、书、画、印有机结合,天衣无缝,相 映成趣共同创造完整的艺术形象。中国画上能有 题识,主要基于中国画笔墨线条的抽象的、超实 象的形式结构,与中国书法、印章灵犀一点脉脉 相通,在画面中显得十分和谐。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方美术题材有很多不同之处,下面将从题材的差异、表现手法的不同和艺术
特色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题材差异
中西方美术在题材方面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在古代中国,以人物、风景、花鸟等自然
景物为主要表现对象,多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为题材,这些题材既有其特定的实际意义,又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意蕴。
而在西方美术中,虽然也有关注自然和人物,但更多
地关注肉体、情感、信仰和精神上的表达,例如宗教题材、肖像画、静物画等。
二、表现手法不同
中西方美术在表现手法上存在较大区别。
中国古代绘画崇尚写实,重视笔墨的表现,
尤其注重状物的表现。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色彩的运用和线条的描绘,追求光影效果和
说服力。
在构图上,中国古代绘画偏向静态,追求象征和意蕴的表达,而西方绘画则更倾
向于动态,追求空间感和物体的立体感。
三、艺术特色不同
中西方美术在艺术特色上也存在许多不同。
中国古代美术深受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
影响,追求的是“神韵合一”的境界,注重审美的精神内涵,倾向于以“神”为主,形神
兼备。
而西方美术则更注重外在的视觉效果,重视真实感和表现力,强调“形”上的表现。
总之,中西方美术的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彼此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不同。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差异都给我们
带来了不同的美学享受和思考,也为世界的文化交流和艺术交流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可能性。
中西绘画美学特征比较
中西绘画美学特征比较
一、表现方式的差异
中西绘画美学的最大差异在于其表现方式的不同。
西方绘画追求真实的描绘,注重细节的表达,追求事物的立体感和逼真感。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中常见的线性透视法,通过线条的透视关系使画面具有深度,并且着重描绘细微的细节。
相反,中方绘画则注重意境的表达,更加关注对象的气韵和精神。
中式绘画经常采用写意的形式,强调形神兼备,以少而不精,留白为美。
通过用笔的轻重和用色的运用,表达情感和思想,追求墨韵的和谐美。
二、意境与主题的差异
三、审美观念的差异
中西绘画美学的审美观念也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更加强调人文和个人的尊严,追求个体的充分发展和自由。
在西方绘画中,艺术家有更大的创作自由,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西方绘画追求的是个人主义和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
相对而言,中方绘画的审美观念更加注重整体的和谐和平衡。
中方绘画更加注重社会的稳定和个体对社会的奉献。
中式绘画追求的是整体的和谐美和统一的审美标准。
总结起来,中西绘画美学在表现方式、意境与主题以及审美观念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物象的真实描绘和个体情感的表达,而中方绘画更注重意境的表达和社会整体的和谐。
这些差异源于两种文化的不同历史和价值观念,并且在绘画艺术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表现。
人文主义视角下中西美术比较
人文主义视角下中西美术比较中西美术的比较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而人文主义从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出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主体性。
在人文主义的视角下,对比中西美术,不仅可以理解两者间的异同,还可以发现其中的指导意义。
首先,中西美术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
西方美术强调透视法、光影、色彩的运用,追求写实和细致的艺术表现;而中华传统美术则更注重笔墨的韵味、韵律与意蕴,多以写意的方式表现出宇宙山水、花鸟虫鱼的自然之美。
其次,中西美术的题材和表达方式也有不同。
西方美术普遍关注人的个体经验和情感,追求对人物心理的描摹和深刻表现;中华传统美术则更注重表现整个自然环境,强调与自然融合的审美观念,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此外,中西美术的审美价值观也呈现出差异。
西方美术注重个体的独特性和个人创作的自由性,追求艺术家个体的独创性与想象力;中华传统美术则更注重整体的协调性和秩序感,强调传统的规范和文化的延续。
然而,中西美术在人文主义的视角下也存在共通之处。
无论是西方美术还是中华传统美术,都关注人的尊严和个体的发展。
西方美术中的人物画和肖像,以及中华传统美术中的人物仕女画和山水画,都体现了艺术家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同时,中西美术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追求,对艺术的追求和创作活动所展示的都是艺术家对人类理想的追求。
总之,中西美术在表现形式、题材和审美价值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人文主义的视角下,我们可以看到中西美术都关注和表达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主体性。
通过对比和理解,我们可以得出启示,即在创作和欣赏艺术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人的尊严和个体的情感,追求协调与和谐,传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相结合,从而实现人文主义在艺术中的价值转化和生命的升华。
中西美术比较
中西美术比拟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是两大绘画体系,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画,一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
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创造,但由于东西方生活环境、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哲学观念的差异,使得二者在艺术创造和表现形式上形成了鲜明对照。
1·技法:空间西洋画运用焦点透视营造空间,用明暗法造型,讲究立体感。
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营造空间,用线描造型,讲究平面装饰性。
中西绘画表现时空关系的一个重要差异,中国绘画通过引导观者的视线有洞而表达的,是故事的诗情美感,西方绘画通过在空间形式中融入时间因素而再现的,则是事件的事实过程。
例如五代的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在同样的主题内容中更清晰的展示了这种差异"夜宴〞的构造语言是画面经营位置与观看的时间流程相和谐;"晚餐〞则是故事的典型瞬间与环境的空间构成相统一,一个是让空间服从时间的逻辑,主要人物的形象在一个画面中屡次出现,一个是让时间服从空间的设计,用典型瞬间凝练故事的演变过程。
中国注重留白,西洋画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大自然的真实境界。
西洋画中也有虚实变化,但一般靠明暗层次的表现来处理,亮处、有形处实,无形处、阴影处虚。
中国画有形也可以虚,无形也可以实。
无形可实的空白是中国画独特的构成手段。
2·光影中国画的造型语言是笔墨,西洋画的造型语言是光影色彩,是笔触。
中国画根本上是由线条和大块墨团、细碎墨点组成。
而墨团和墨点只不过是线的扩大和缩小。
所以中国画是线的艺术。
它的形式美感,是线条〔包括墨点、墨团〕交织而产生的音乐节奏的美感,即所谓"笔情墨趣〞。
西洋画尤其油画是由光影明暗色调组成,西洋画的形式美感,是由光色产生的韵律。
西洋画的空间构造、形象塑造是借光影色彩和笔触表现,它渊源于古希腊,希腊雕刻给人一种真实的、浑圆立体、可以触摸的感觉,在阳光下呈现出有节奏的明暗和光影。
戈雅:"在自然中那里找得到线呢?我所看见的只有一些暗的体和亮的体,由远而近的面和由近而远的面,我的眼睛从来看不到线,也看不到细部。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中西方美术在古代历史上都有着丰富的题材,虽然有很多的相似点,但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宗教、历史、神话、人物等方面比较中西方美术的题材。
一、宗教题材中西方美术的宗教题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在中国古代美术中,佛教题材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佛教艺术以造像为主,主要表现佛陀及其弟子的形象,以及佛法的故事和佛教的信仰。
佛教造像形态虽是千姿百态,但主要以菩萨、观音、罗汉等形象为主,以及四天王、持世仙人、魔王等形象。
佛教绘画则主要以宗教故事和经典为背景,表现人物形象的唯美和超凡的精神境界。
而在西方美术中,基督教题材占据了主导地位。
西方基督教艺术的核心是对耶稣基督的崇拜和信仰。
基督教绘画主要表现耶稣基督的生平故事,特别是关于他的受难和复活的主题,如《最后的晚餐》、《圣母子》等。
基督教绘画还呈现了一系列圣徒的形象,如圣彼得、圣保罗等,以及一些基督教的象征和场景,如十字架等。
二、历史题材历史题材是中西方美术中共同的题材之一,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事件。
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壁画、绘画和装饰品等。
历史题材主要表现了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如《九韶图》、《清明上河图》等。
这些作品往往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和真实感,使人感受到古代风俗和社会风貌。
三、神话题材神话题材是中西方美术中的重要题材,在古代美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中国神话题材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绘画和雕塑,以及丝绸、玉器等艺术品。
中国神话题材主要表现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神仙的形象,如《女娲补天》、《白蛇传》等。
这些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神秘感,使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神奇和神秘。
而西方人物题材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绘画、雕塑和摄影等。
人物题材主要表现了西方社会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如贵族、平民、农民等。
这些作品往往具有精湛的技巧和细腻的情感,使人感受到西方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古代中西方美术的题材比较上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
80年代中后期的油画作品出现
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俗。中国油画出 现了空前的多样化的局面。新尚谊的 《瞿秋白》《塔吉克新娘》杨飞云的 《北方姑娘》 等等一批代表性画家及 其作品。
杨 飞 云 《 北 方 姑 娘 》
《塔吉克新娘》
《瞿秋白》
战洪宽作品
岭上雪
江南小镇
家乡雪
中 国 军 人
东方人是线性的唯美思维方式,西方 是三维空间的立体思维方式。不能说 这个说法对还是错,至少在绘画上有 这个趋势。据说,当年郎士宁给乾隆皇 帝画了一张肖像,乾隆皇帝说,“你画 的很象,但是不美!” 这一句话就概括 出了中西方美术风格的特点 。
差异总括
一.中西方美术最主要差异在于透视, 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 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 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民国中后期绘画
1927年,国Biblioteka 政府在南京成立。同一 年,吴昌硕在上海去世,齐白石则在 北京完成了他的“衰年变法”,中国 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时的代表 为:齐白石和北京的画家群;黄宾虹 和江南画家群;徐悲鸿及其传派
齐白石山水、花鸟、人物皆能,写意、
工笔兼善,尤以画花鸟虾蟹闻名。作画主 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书法及篆刻成 就亦很高。
未来派的重要性是激进的主张和无政府主
义的口号所具有的感染力和煸动性。 代表画家:塞弗里尼
《呐喊》 蒙克
表现派
达达主义
是一种无政府主义 的艺术运动,它试 图通过废除传统的 文化和美学形式发 现真正的现实。通 过反美学的作品和 抗议活动表达对资 产阶级价值观和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绝 望。 特点:荒谬,玩世 不恭,强调直觉、 反习惯性思维逻辑)
清代末年民国早期
上海形成了在"扬州八怪"之后中国近代 绘画史上最后一个画派--上海画派。画 派的代表人物首推任伯年和吴昌硕。
(完整版)中西绘画艺术比较
(揭示出事物发展普遍性和必然性规律)
春秋战国哲学家老子: “ 天人合一”、“大象无形神本质。)
中、西绘画相同之处
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的 创造,必然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绘 画的发展上最初都为人物画,题材多为宗教服 务。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与西方的风景画、静 物画发展过程开始都作背景、陪衬,而后逐渐 发展成独立的画科。中西画在内容与形式的关 系上都有由注重内容到注重形式的趋向。中国 绘画早期也重视对自然和实景的描绘。
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
《踏歌图》马远(南宋)
《花卉图卷》徐渭 (明)
《孟蜀宫伎》唐寅(明)
《有舞者的风景》1648年 克洛德·洛兰(法国)
《有鱼肉和柠檬的静物》1772年
《筛麦妇》1854年 库贝尔(法国)
我们在欣赏这些绘画作品时,会发现这 些中、西绘画作品画面上有一个明显的不 同,这个不同是什么?
人文绘画
西风潇潇下木叶,江山青山愁万叠。 常年悠悠乐竿线,蓑笠几番风雨歇。
《竹石图》郑板桥(清)
《 渔父图》吴镇 (元)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而且中国古代画家都有自己的哲学归宿,历来强调“画者,文之极也”,题 跋能表达或深化了绘画的意境,表现画家的哲学美学观念,隐现出对自然,对人类的哲人之思。
科学绘画
中国画画面上经常出现诗文题跋,而西画没有题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花卉图卷》徐渭 (明)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赵孟頫
《有鱼肉和柠檬的静物》1772年
中国画上的这些题跋还有什么内涵 和作用?
中西美术差异
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更为丰富、广阔的绘画艺术世界,浩瀚的中外绘画艺术作品会源源不断地向你走来。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作品在你的脑子里,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而有些作品却在你的脑子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一幅幅强烈打动你的、动人心弦的画面并不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倘若一闭上眼睛,那具有特殊美感的画面就会向你逼近,仿佛就是你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你深深地陶醉在里面。
当然,这种魅力与美感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代替的。
有些作品刚刚看过为何却忘得一干二静?有些却总使人回味无穷?究其原因,这些都与绘画作品的不同画种、不同内容、不同画面、不同色彩、不同表现手法等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
一、中西绘画艺术画面容量的差异画面构成,是绘画艺术诸元素中的最重要的元素,是整幅绘画的灵魂,具有最强烈的感染力。
但一个画面感人的力度与强度却是各有不同的。
画面所蕴含能量的大小,也就是画面所能蕴含的艺术信息的多少,决定着一副作品的艺术魅力的强弱,同时也显示出画家处理画面的功力和能力。
(一)暗示原理——运动和情节的瞬间性暗示原理就是以少量的线索,通过心理的联想或对整体的知觉趋向获得知觉整体的原代写论文理。
它多用于对人和物体之“运动”以及“情节”的再现中。
选取孕育最丰富,并能够暗示情节全过程的动作、运动瞬间,表现运动的过程和情节的发展,从而扩大时间、空间及情节的表现范围,是西方绘画的重要美学特征,也是西方画家扩大绘画作品画面容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正是西方绘画的这一美学特征,使其作品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可读性和文学性,充分挖掘出了绘画的叙事功能,大大增强了绘画的表现能力。
性格表情的瞬间性,也是西方画家所追求的一个方面。
虽然有些肖像画缺乏一般创作中的故事情节,但其内涵和容量也是极其丰富又耐人寻味的。
伦勃朗晚年的《笑的自画像》就是画家通过捕捉自我一瞬间的辛酸的、惨淡的,好像是在哀哭,又似乎冷笑的表情,来揭示画家所遭受的贫困、灾难,被欺凌蹂躏的痛苦和哭诉无门的悲愤和忧伤。
中西方美术差异2000字
中西方美术差异中西方美术差异中西方美术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美术,它们有着不同的历史、风格和技术。
中国美术以其独特的传统和文化为基础,以及技术上的精湛,一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术形式之一。
西方美术则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和技术为基础,一直是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美术形式之一。
中国美术以其独特的传统和文化为基础,以及技术上的精湛,一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术形式之一。
中国美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它以其独特的传统和文化为基础,以及技术上的精湛,一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术形式之一。
中国美术的风格以简洁、精细、精致的线条和色彩为特点,以及对自然的描绘,把自然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中国美术的技术也是非常精湛的,它以精细的线条和色彩,以及对自然的描绘,把自然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西方美术则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和技术为基础,一直是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美术形式之一。
西方美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它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和技术为基础,一直是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美术形式之一。
西方美术的风格以其对空间的把握、对色彩的运用、对光线的把握以及对形状的把握为特点,以及对人物的描绘,把人物的精神和情感描绘得栩栩如生。
西方美术的技术也是非常精湛的,它以其对空间的把握、对色彩的运用、对光线的把握以及对形状的把握为特点,以及对人物的描绘,把人物的精神和情感描绘得栩栩如生。
中西方美术的差异在于它们的历史、风格和技术。
中国美术以其独特的传统和文化为基础,以及技术上的精湛,一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术形式之一。
西方美术则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和技术为基础,一直是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美术形式之一。
中国美术以简洁、精细、精致的线条和色彩为特点,以及对自然的描绘,把自然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美术欣赏教学中中西方绘画差异的比较
美术欣赏教学中中西方绘画差异的比较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会经常涉及到中国画、西画的欣赏,将中西绘画进行比较欣赏,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中西方绘画有哪些不同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审美观念的差异。
中西方审美文化的差异性造就了审美观念的不同。
西方审美重在写实,中国审美则重在写意。
中国绘画以中国的水墨画为代表,水墨画以写意为主旨,作画者不以实物的形象为局限,用笔大胆,不拒形式,不苛求光感以及画面色彩搭配。
西方绘画审美强调比例、黄金分割,认为比例的协调是一种美的体现,如列奥納多.达.芬奇最为重视比例,其画作中运用到的黄金分割不胜枚举。
而中国绘画则按照画纸或书卷的大小来进行布局创作的。
西方绘画还看重一笔一划、精雕细琢,追求对事物描绘得无微不至。
中国绘画则挥笔随性,有时寥寥几笔就能对所画之物做一个概括,意味深长。
由此可以看出,审美理想是特定民族在特定历史阶段中形成的审美追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物质文明生活及意识形态在审美领域的最高结晶。
中西方绘画更重要的是审美观念的区别:东方的审美则重的是神秘主体的心理体验,倾向于内向的感性,而西方审美则重的是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属性,偏向于外向的理性;东方人绘画擅长感性直觉思维并以道德为标准,西方人则擅长理性逻辑思维并以科学为标准。
正是这样,东西方绘画审美才有了根本的差异。
2.表现手法的差异。
在塑造物象时,中国画首重的艺术语言是笔墨,西画则注重光色变化;传统中国强调用笔用墨,用线条和墨色变化塑造物象、渲染意境,表达画家的思想情趣,西洋古典绘画则是从画家的视角出发,精研物象的光色变幻之美,并在此前提下,表达画家的思想感受。
如在鉴赏《中国古代花鸟画》一课中,我设疑激趣提出问题:西方画家笔下的“禽鸟”与中国花鸟画中的“禽鸟”有何异同?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收集相关的作品及文字资料,通过小组自主、合作、交流的方法将资料进行筛选,教师给予指导,小组得出结论后制作成演示文稿。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古代中西美术在题材上存在着一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本文将通过比较中西方古代美术的题材,来研究其间的异同之处。
一、宗教题材中西方古代美术中,宗教题材是一个重要的题材。
在中国,佛教、道教和儒教三大宗教都是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主题。
佛教美术的表现方式主要是通过佛教故事或者佛家典籍中的人物、场景进行表现。
而道教美术则注重描绘道教神仙和神话传说。
儒教美术则以文人雅士的生活为主要表现题材。
在西方,基督教是宗教美术的主要题材。
教堂的壁画、祭坛画和大型绘画作品中,经常描绘基督、圣母玛利亚、圣徒等宗教人物以及宗教场景,例如耶稣受难、末世审判等。
二、肖像题材肖像是古代中西美术的另一个重要题材。
在中国,肖像画起源于汉代以来的墓室彩画中,主要描绘了贵族、官员、文人、女性、儿童的肖像画。
而在西方,肖像画也是艺术史上的一大主题。
从中世纪的堂皇肖像到文艺复兴的写实肖像、巴洛克时期的艺术肖像,各个时期均有着不同特色的表现方式。
三、历史题材历史题材在中西方古代美术中也有出色的表现。
中国历史题材绘画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宫廷生活为主题。
代表作品有明朝画家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清代画家翁方纲的《清明上河图》。
而在西方,历史题材主要是描绘政治、军事、宗教和文化事件,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创世纪》和法国革命时期的《奔马》。
四、风景题材风景描绘是中西方古代美术的重要题材之一。
中国画以山水、花鸟、园林等风景为主要描绘对象。
而在西方,则以风光、海滩和城镇等场景为主要描绘对象。
例如威尼斯风景画家提香的《圣马可广场》,以及荷兰画家描绘的水边风景。
总之,中西方古代美术在题材上都有着相似性和差异性。
这些古代美术题材表现出了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对于当代人来说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中西方绘画美学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观点和审美观念。
虽然它们都是表达艺术的一种形式,但它们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各不相同,这导致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一、构图、比例和透视
在构图上,中西方绘画美学有明显的不同。
西方绘画普遍采用透视法,并且注重画面的空间感。
与此相对,中式绘画主要关注于画面的整体氛围和意境的表达,重视画面的韵律和平衡度。
中央对称的布局在中式绘画的表达中也更为常见。
二、色彩运用
在色彩运用上,中式绘画追求的是静态色彩,强调色彩的协调与和谐,尤其注重色调的浓淡和渐进。
而西方绘画则注重色彩的变化和变幻,追求画面的动感和情感表达,比如在画草地和天空时会使用丰富的颜色。
三、表现手法
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更加自由,表达更为入微,注重绘画的实际效果。
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传递出不同的意境。
而中式绘画则通常采用单纯的线描和水彩等材料,强调的是对意境的表达,画面中的形象通常是比较简洁和抽象的。
此外,中式绘画也更注重于对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表达,体现了较强的山水情怀和生命境界。
四、审美标准
中西方美术观念的源头和根基不同,中式绘画注重的是修身养性,追求的是内在的美感和精神的提升,而西方画家则注重的是自我表达,对于现实的关注程度更高,更加注重作品的真实性和表现力。
因此,两者之间的审美标准差别也很大。
总的来说,中西方绘画美学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文化精髓和审美意识。
只有通过深度学习和研究,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它们的内涵和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龙凤纹织金锦佛衣披肩
元朝的这件非常典型 的蒙古长袍有平的横 穿衣领、狭窄的袖子 和腰部和丝绸栓丝带。
元 代 顾 姑 冠
玫瑰华饰长袍
元代刺绣夹衫
元 代 织 金 锦 半 袖
元代绘画之社会背景
(一)元代政治经济概况 元代(1279年-1368年)是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央政府的封建王朝, 由于元初蒙古贵族废除科举制度,又将百姓非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 等,南人地位最低,从而造成江南文人“学而优则仕”美梦的破产。为了吐 露胸中的不平,文人以画寄托思想成为风尚,给元代绘画带来了以文人画为 主流的重要转折。同时,元代南北一统,疆域扩大,各民族间的美术交流日 益频繁,涌现出一批酷爱中原传统书画的少数民族美术家。 (二)元代的文化风尚 元代时我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期,也是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时 期。从1271年成吉思汗的子孙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到1368年明朝建立,元代 不过百年时间,然而彪悍,质朴的草原文化(游牧文化)与成熟,丰富的中 原文化(农耕文化)的碰撞,具有独特的魅力,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增添 了许多新鲜内容。在元文化体制中,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并存,即行汉法, 又有“国俗”(蒙古法),蒙汉二元性是元文化的基本特征。元代文化在此 基础上产生的《水浒传》也因而成为说不尽的话题。 (三)文人画的高峰
儒家文化的社会地 位进一步提高。孔 子在元代被封为 “大成至圣先师文 宣王”,使其美誉 达到无以复加的程 度。元代在蒙古史 上首次专门设立 “儒户”阶层,保 护知识分子,“愿 充生徒者,与面一 身杂役”。元代的 书院达到400余所, 州县学校的数量最 高时达到24400余 所。
历史发展的必然
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个城市兴起的,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 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 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分界。
同时期的中国是宋朝灭亡,元朝建立的朝代交替时代。元代在继承前 代文化的基础上,由于国际文化的大交流,它大统一为文化发达提供 保障。经济发展为文人安心从事文化活动提供条件。“兼容并包”的 相对自由、宽松的学术空气促成了元代文化的繁荣与进步。元文化成 了我国封建文化继汉唐以来的第三个文化高峰。
圣母的婚礼
拉菲尔
1504 ~1508 年他居留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 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同时他对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均认真领悟,博采众 长,特别倾心学习达· 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 使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风格日趋成熟,从而迅速取得了和达· 芬奇、米开朗 琪罗鼎足而立的巨大成就。
王鹏 赵云龙 李智慧 张硕 贾 静静 孙杰
要求: 1. 纵向比较。选取中西方设计史有代表性的设计文化进行分析比 较。 2. 横向比较。沿中西方设计发展的历史及脉络进行设计文化比较。
阐明其发展的必然性,历史意义及价值取向。
我们小组选取的中西方代表性的设计文化是: 时间:13世纪。 地点:中国是封建时期的元代。欧洲意大利个城市; 兴起时期:元文化成了我国封建文化继汉唐以来的第三个文化高峰;文艺复 兴时期。
富春山居图 元 黄公望
元代壁画主要有宗教壁画、墓室壁画与宫室宅第壁画。存世作品水平最高、 数量最多的是宗教壁画。最有代表性的元代道教壁画是山西芮ruì 城的全真教永 乐宫壁画。佛教壁画遗存多数存在敦煌莫高窟和榆林窟,寺庙壁画重要的有山 西稷山兴化寺的《七佛图》,以及洪洞县广胜下寺等处的部分遗存。山西洪洞 明应王庙(水神庙)的壁画中的民俗性题材内容特别引人注意。永乐宫壁画中 以三清殿的壁画规模最大、绘制最精,代表了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成就。元代 的敦煌画风亦有所变化,造型多有密宗之风。第465窟是较为典型的密宗洞窟, 画法基本为单线平涂,略施渲染,形象神秘怪异,色彩鲜明强烈,体现着喇嘛 教壁画的艺术特色。此外元代依然流行在宫殿、衙署、宅第绘制壁画的风气。 元代文人画虽属花坛主流,但民间画工画也不寂寞,尤其是元廷宽容的宗 教政策,促进释、道、伊斯兰教绘画的发展,其中山西芮城道教永乐宫壁画最 为著名。 泰定二年(1325年)完成的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壁画,总面积 420余平方米,画了近300位天神在朝见元始天尊时的情景,构图宏阔,场面雄 伟。其中8个主像皆作冕旒帝王装,雍容大度,配以仙曹、玉女、香官、使者、 力士、五岳、四渎等神像,分三至四层安排;奇踪异状,是舍如堵,坐立翘企, 浑然一体;人物作重彩勾填,细部采用填金沥粉加以突出,线描飘逸自然,动 挫有致。全图红绿相间,富丽高华,而一切众灵莫不风神俊爽,挂壁行云,情 采奕奕,充满仙气。
[元] 高 克 恭 云 横 秀 岭 图
元代中晚期活动于江南的黄公望(1269年-1354年)、王蒙(?-1385年)、倪瓒 (1301年-1374年)、吴镇(1280年-1354年),因皆在笔墨技法上成就显著,画山 水以寄托清高避世的情感,对文人山水画典范的形成作出贡献,而在画史上被称作 “元四家”。 黄公望出身小吏,所作山水以疏体见长,用笔简远,若不经意,平淡天真之 趣溢于画卷,流露清高隐逸的思想。他的《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长630厘 米,村舍隐约,渔舟出没,林峦森秀,笔墨苍简,颇得富春江两岸烟波浩渺、坡峦 清润的情趣,被誉为“画中《兰亭序》”。
拉斐尔
米开朗琪罗
达芬奇
拉斐尔艺术特点
他是一位非常善于吸收别人长处的画家 他把写实的弗洛伦萨和抒情的安布里 呀俩大画派柔和在一起。其次一点就是拉斐尔宗教画中明显存在着异教精神。 拉斐尔画了一系列的圣母像。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 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 想。其中最有 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 (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 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 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 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 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 无缺的作品 。
元初,统治者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有利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 措施,遂使传统的工艺美术也得以复兴和发展。元朝尊西藏佛教为国教,梵 像的传入及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吸收,均给元代工艺美术带来殊变或折射。
统治者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和精神享乐的需要,将战争中掳掠来的欧 洲、阿拉伯地区及西夏、金、南宋的各行工匠组织起庞大的为皇家服务的官 办手工业。生产出了大量高级手工艺品和消费品,反映了元代工艺美术的发 达。
元代景德镇成功烧制出青花瓷器。青花着色 力强,呈色稳定,风格幽靓典雅,素净秀丽。
元青花的成功烧制标志着瓷器幽素瓷转为彩
瓷的新时代的到来;元青花为我国陶瓷艺术 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青花鬼谷下山图大罐(元代)
釉里红瓷器是元代景德镇新烧成的一个 品种,他是在白色瓷胎上以含铜颜料进 行绘画,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烧成,但高 温铜红釉对窑室气温要求比较严格,鲜 红色最为难得。
逃亡埃及
犹大之物
圣母子
拉菲尔
拉斐尔(1483~1520) Raphael 意大利画家。 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 ,1520年4月 6 日卒于罗马 。原名拉法埃洛· 圣乔奥 。自幼 随父(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 又转入佩鲁吉诺门下,1500年出师。 拉斐尔 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画的 《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 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 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 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 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元代未愈百年,然在中国绘画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时的绘画脱离 了宫廷气氛,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文人画多取材山水,花鸟,借 以抒发“灵性”和个人抱负。画家标举士气,崇尚品藻,讲究笔墨情趣, 脱略形似,情调神韵,并开启重视诗,书修养的文人条件。
红衣罗汉图 元 赵孟頫`
元初以赵孟頫、钱选、高克恭(回族)等为代表的士大夫画家,提倡复古,回 归唐和北宋的传统,主张以书法笔意入画,因此开出重气韵、轻格律,注重主 观抒情的元画风气。元代中晚期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家及朱德润等 画家,弘扬文人画风气,以寄兴托志的写意画为旨,推动画坛的发展,反映消 极避世思想的隐逸山水,和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梅、兰、竹、菊、松、石 等题材,广为流行。文人山水画的典范风格至此形成。
多元交融——元代
元代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史学等文化领域,既有承上启下的特点, 又有许多创造性;而元代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文化发展上又充 分体现了多元性。 元代工艺美术
中国元代是以蒙古族游牧主贵族为主,代表蒙、汉及其他少数民族大地主 和上层贵族利益的政权。其文化特征从总体上看,仍是融合蒙古族等游牧 民族文化和汉民族传统文化及其他外来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总体,是整个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三清殿内《朝元图》主像之一的金母,温 柔娴雅,高贵富丽
三清殿《 朝元图》三十二帝君之一的扶桑大帝, 庄严肃穆,形神兼备。
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文化,所以它有鲜明的反封 建、反宗教的特色。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纲领,以人为本, 反对中世纪以神文本,所以人文主义也叫人本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基本特征,概括地讲有以下几点:一是张开眼睛看 人和张开眼睛看世界。艺术的首要任务是描写人和描写人物存在的世界, 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肖像画和风景画。二是宗教题材的世俗化倾向,尽管 还离不开宗教题材,但是艺术家们常常照着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来刻画圣 母、耶稣和其他一些宗教传说中的人物。文艺复兴时期的的人物形象大 多都是欢乐和愉快的情绪。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除了与当时的文学、 哲学的联系外,还与自然科学有着密切联系。当时有很多美术家也是科 学家。四是建筑、雕刻和绘画开始各自独立发展,不再像过去那样大多 衣服于建筑。五是美术家的队伍发生了变化。艺术逐渐重僧侣中解放出 来转移到专业工匠手中,从而使美术家的队伍扩大,也出现了各种风格 和流派。六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对后来的艺术影响很大,它有着划时 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