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酶体研究进展
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和D调控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 溶酶体 ;组织蛋 白酶 B ;组织蛋 白酶 D;凋亡 ;炎症
中图分类号 :R 3 2 9 . 2 8 文献标识码 :B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4 6 5 9 . 2 0 1 4 . 0 1 . 0 1 2 6
r 『 G u a n g d o n gM 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Z h a n j i a n g5 2 4 0 0 1 , C h i n a ;
T h e A il f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G u a n g d o n g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Z h a n j i a n g 5 2 4 0 0 1 , C h i n a ;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L I U We i j i n g , L I U日M
【 A b s t r a c t 】 C a t h e p s i n i s a me mb e r o f t h e l y s o s o ma l p r o t e o l y t i c e n z y me f a mi l y , w h i c h i s a b u n d a n t i n l i v i n g c e l l s a n d p l a y s a n
・
1 2 6・
临春医 学工 农2 0 1 4 年1 月 第2 1 卷第 1 期
・
综述 ・
溶酶体组织蛋 白酶 B和 D调控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郑媛 媛 ,刘 伟敬 ,刘 华锋
与溶酶体功能相关的基因
与溶酶体功能相关的基因1.引言1.1 概述溶酶体是细胞内部的一种细胞器,它在维持细胞内稳定环境以及参与各种细胞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溶酶体功能的正常发挥离不开一系列与其功能相关的基因的调控和表达。
这些基因包括编码溶酶体膜蛋白、酶和转运蛋白等多个关键基因。
它们在维持溶酶体的酸碱度、内部酶活性以及负责各种物质的转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溶酶体功能相关的基因多样且复杂,其中的编码蛋白在细胞内定位于溶酶体膜或溶酶体内部,并参与溶酶体的功能调控。
这些基因的突变或异常表达可能导致溶酶体功能异常,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例如,突变的溶酶体酸性酶基因会导致糖蛋白累积症、脑白质联合变性等细胞代谢异常疾病。
此外,一些溶酶体转运蛋白基因的异常表达也与多种遗传性疾病密切相关。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与溶酶体功能相关的基因被鉴定和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对这些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望揭示维持细胞内稳态的分子机制,进而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目标。
综上所述,与溶酶体功能相关的基因在维持细胞内稳态和参与细胞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这些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溶酶体的功能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可能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总体结构和各个章节内容的概述。
通过清晰地呈现文章的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跟随文章的思路。
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引入本文的主题和研究背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的概述。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与溶酶体功能相关的基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涉及与溶酶体功能相关的基因的相关要点。
在第一个要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某些与溶酶体功能密切相关的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具体而言,我们将对这些基因的表达调控、蛋白质互作和信号传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浅谈高尔基体与溶酶体的研究进展
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浅谈高尔基体与溶酶体的研究进展浅谈高尔基体与溶酶体的研究进展内容摘要: 随着科学的突飞猛进,人们对于细胞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逐渐形成了一致的概念,对于各种细胞器的功能也有的一定的了解,而对于认知较晚、结构复杂、形状多样的细胞器——高尔基体的功能,至今还有许多争议。
而溶酶体是动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 其存在的完整性与动物生理病理均密切相关。
溶酶体是真核细胞中为单层膜所包围的细胞质结构,内部pH 4~5,含丰富的水解酶,具有细胞内的消化功能。
新形成的初级溶酶体经过与多种其他结构反复融合,形成具有多种形态的有膜小泡,并对包裹在其中的分子进行消化。
因此,溶酶体具有溶解或消化的功能,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本文对高尔基体以及溶酶体的研究进展,即已经得到人们的一致认可的观点、研究成果等做了介绍。
关键词:细胞高尔基体功能溶酶体细胞器生命活动前言: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于细胞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认为细胞是个小小的生命,细胞中构造不同的细胞器时时刻刻进行着精确而复杂的一系列生化活动。
对于结构精致、功能专一特化的细胞器,如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细胞膜、核膜的主要功能,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概念。
而对于高尔基体及溶酶体的功能,也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
真核细胞的高尔基体是分泌途径中最重要的细胞器,它既控制细胞内新蛋白质和脂类合成后的修饰、分选和运翰到目的位里等重要过程,又参与细胞外物质进入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过程。
溶酶体( Lysosome) 于20 世纪50 年代被发现,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发现其在动物大多数门中存在。
植物的液泡也可被认为是一种溶酶体。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也具有与高等动物十分相似的溶酶体,其功能是作为细胞内的消化管道。
只有原核生物没有溶酶体。
典型的细胞中含有约数百个溶酶体, 直径介于几百纳米至几个微米之间, 在不同的细胞类型中, 其数量和形态有很大差异, 即使在同一种细胞中, 其大小、形态也不尽相同( 异质性细胞器)。
溶酶体贮积症的研究进展
v le n ,r t u o n o h l n ov me t n y r p ea i.T e e a e e e a to s f r L D h r p s c a ov me t ei l e d t e i i v le n a d h d o s f tl c l a s h r r s v r l meh d o S t ea y u h s
综
述
溶酶体贮积症 的研究进展
让 文 亮 , 守平 季
军事 医学 科 学 院 野 战 输 血研 究所 , 京 10 5 北 0 80 [ 要 ] 溶 酶 体 贮 积 症是 一种 罕 见 的遗 传缺 陷疾 病 , 摘 溶酶 体 内未 酶 解 的大 分 子 累 积 , 终 导致 细 胞 功 能障 碍 和 临 床 最 异 常 情 况 。 许 多 溶 酶体 底 物 在 细胞 结构 和 功 能上 都 有 关 键 的作 用 , 此 溶 酶体 功 能 失 常 的影 响 非 常 广 泛, 神 经 受 因 如 累、 间质 受 累 、 网状 内皮 组 织 受 累及 胎 儿 水 肿 。治疗 方 法 主 要 有 骨 髓移 植 、 酶替 代 疗 法 、 物 减 少 治疗 、 因 治疗 和 分 底 基 子 伴 侣 治疗 。 利 用 转 基 因及 其 他 一 些前 沿 技 术 , 有 可 能彻 底 根 除 这 些长 期 困扰 人 类 的溶 酶 体 贮 积 症 。 将
b n ma r w t n p a tt n e z me e lc me t t e a y u sr t e u t n t e a y g n t ea y n h p r n oe ro r s ln ai , n y r pa e n h r p ,s b t e r d ci h r p , e e h r p a d c a e o e a o a o
溶酶体研究进展
溶酶体的研究进展摘要:溶酶体是动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 其存在的完整性与动物生理病理均密切相关。
溶酶体是真核细胞中为单层膜所包围的细胞质结构,内部pH 4~5,含丰富的水解酶,具有细胞内的消化功能。
新形成的初级溶酶体经过与多种其他结构反复融合,形成具有多种形态的有膜小泡,并对包裹在其中的分子进行消化。
因此,溶酶体具有溶解或消化的功能,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关键词:溶酶体; 细胞器; 生命活动一、前言溶酶体( Lysosome) 于20 世纪50 年代被发现,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 发现其在动物大多数门中存在。
植物的液泡也可被认为是一种溶酶体。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也具有与高等动物十分相似的溶酶体,其功能是作为细胞内的消化管道。
只有原核生物没有溶酶体。
典型的细胞中含有约数百个溶酶体, 直径介于几百纳米至几个微米之间, 在不同的细胞类型中, 其数量和形态有很大差异, 即使在同一种细胞中, 其大小、形态也不尽相同( 异质性细胞器) 。
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可分离出较高纯度的溶酶体, 通过对酸性磷酸酶的组织化学染色, 可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 目前还可以利用免疫亲和抗体或荧光染料进行原位观察。
二、溶酶体的结构与功能溶酶体最外层为单层脂膜,7 ~10 nm 厚,其磷脂成分与质膜接近,而与其他细胞器膜组成不同,这可能是由于质膜与溶酶体膜融合的结果。
一般认为,溶酶体膜主要是从高尔基体出芽生成,再与细胞内的吞噬泡融合。
鞘磷脂可通过胆固醇与膜紧密结合稳定溶酶体,可能是其与胆固醇结合影响了膜的流动性,形成了有利于膜稳定的结构。
溶酶体膜与细胞其他膜结构上的不同之处在于溶酶体膜上有V型H+-ATPase,通过水解ATP将质子转运到溶酶体内,以维持其酸性环境;膜上含有多种转运蛋白,可将有待降解的生物大分子转运进溶酶体,并将水解的产物转运出去;膜内表面含有大量糖链,可以防止其被水解酶水解,膜外表面带负电荷,主要为唾液酸,可能与膜融合的识别有关。
溶酶体病综述
溶酶体酶的异常释放引起的两种疾病综述【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多的从细胞生物水平上解释有关疾病,溶酶体酶异常释放会引起某些疾病,本文就溶酶体酶的异常释放引起的两种疾病——矽肺、痛风,从细胞水平,对这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溶酶体溶酶体酶矽肺痛风发病机制【正文】1.矽肺1.1概述硅沉着病又称为矽肺,是尘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最早被认识的职业性肺病,见于有多年硅尘吸入史的患者。
患者因长期吸入大量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石英)粉尘导致永久性肺组织瘢痕形成。
严重时影响呼吸功能,丧失劳动力。
可分为速发型和晚发型。
矽肺多在从事接触二氧化硅粉尘的矿工、工人、工种兵和农民(参加铁路建设、乡镇工业接触粉尘的工种)中发生。
接触石英粉尘是否会发病取决于多种因素,长期处于高二氧化硅的环境易感矽肺,此外,还可因在短期内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即使脱离接触后,也可能若干年后出现晚发性矽肺。
接触粉尘快者不到1年,慢者可在10多年后发生矽肺。
矽肺(silicosis)是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1]。
矽结节形成是肺部纤维化最简单的形式,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国内外学者在探索其发病机理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1.2矽肺发病机制石英是如何引起肺纤维化的,学者们曾提出过多种假说,如机械刺激学说,化学中毒学说和硅酸聚合学说;近年又提出可表面活性学说和免疫学说,但都难以圆满的解释发病过程,现概括如下:(1)石英颗粒表面的羟基活性基团与肺泡巨噬细胞、多核白细胞等构成氢键,产生氢的交换和电子传递,使细胞膜流动性降低,通透性增高、进而破裂。
(2)石英在粉碎过程中,硅氧键断裂产生硅载自由基,于空气中的O2, CO2、水或液体中水反应生成自由基和过氧化氢。
参与生物膜过氧化反应,引起膜损伤。
(3)石英损害巨噬细胞膜,导致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和Ca+-ATP酶失活,线粒体和内织网Ca+-ATP酶失活,钙离子由细胞器释放入胞浆,细胞外的钙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内,形成“钙超载”,导致细胞死亡、破裂。
纳米载体逃逸溶酶体机制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纳米载体逃逸溶酶体机制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孙茂蕾;徐晓薇;顾中一;刘杰;高雪彬;孟许亚;孙宏晨【摘要】纳米载体传递药物或核酸进入细胞,要穿透细胞膜,逃逸溶酶体并进入细胞核,其中逃逸溶酶体是纳米载体发挥作用的关键步骤.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根据纳米载体逃逸溶酶体的机制,利用大分子对现有纳米载体进行修饰或合成新型纳米载体.本文作者就纳米载体进入细胞的屏障、逃逸溶酶体机制及根据逃逸机制对其进行修饰调控3个方面做进行分析和综述.【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43)004【总页数】4页(P845-848)【关键词】纳米载体;细胞屏障;逃逸溶酶体;修饰调控【作者】孙茂蕾;徐晓薇;顾中一;刘杰;高雪彬;孟许亚;孙宏晨【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病理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病理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病理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病理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病理科,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08载体能够有效地传递药物或核酸到达靶细胞,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疾病治疗的成功率,其中纳米载体是一种纳米级微观范畴的药物或核酸控释体系,具有许多优点,例如能够克服难以穿过的生物屏障、提高生物相容性和延长循环时间等。
而纳米载体的转运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逃逸溶酶体(lysosome)的能力,即纳米载体进入细胞后,经膜泡包被并传递进入溶酶体,成功逃离至细胞质,保护其负载物避免被溶酶体内的多种消化酶降解。
全面认识纳米载体逃逸溶酶体的机制,对于提高纳米载体的转运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我国关于具有逃逸溶酶体功能的纳米载体已有相关研究,但尚无关于其逃逸机制的综述类报道。
不同的纳米载体可被不同的细胞屏障限制。
细胞生物学中的溶酶体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细胞生物学中的溶酶体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其中一个重要的细胞器是溶酶体。
溶酶体是各种细胞中的一种小泡状细胞器,它在维持细胞内环境平衡、废弃物的降解以及防御外界病原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对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一、溶酶体的结构及其与其他细胞器的关系溶酶体主要由膜限定的囊泡组成,其内含有多种不同的水解酶和蛋白酶等。
在细胞内,溶酶体与其他细胞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1. 溶酶体与内质网:内质网是细胞质内一个分布广泛的膜系统,与溶酶体之间通过膜融合和膜蛋白的转运等方式相互交换物质和信息。
2. 溶酶体与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是细胞内的一个平突起的膜系统,它与溶酶体之间通过小泡的融合和膜蛋白的转运等方式相互联系。
3. 溶酶体与线粒体:溶酶体在线粒体的功能维持和垃圾清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两者之间通过膜融合和酶的直接传递等方式相互联系。
上述结构关系的研究为溶酶体的功能和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溶酶体的功能1. 废物降解:溶酶体是细胞内垃圾处理站,在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异常或蛋白质降解产物等废弃物被吞噬进入溶酶体,并在其中被水解酶和蛋白酶等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再进一步由细胞运输出去。
2. 感染防御:当细胞受到病原体的侵袭时,溶酶体会合成出一系列的酶,如溶菌酶和胞内溶酶体蛋白等,这些酶能够杀死病原体,并将其分解为无害的物质,保护细胞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3. 调节细胞凋亡:溶酶体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过程,当细胞需要自毁时,溶酶体会释放酶类物质,诱导细胞凋亡。
4. 路标功能:溶酶体通过与其他细胞器的相互作用,发挥了一种“路标”的作用,能够引导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和分配。
三、研究进展近年来,科学家们在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1. 结构分析:利用冷冻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等高分辨率的技术手段,科学家们成功地解析了溶酶体的分子结构,揭示了其复杂的内部结构。
α-L-岩藻糖苷酶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α-L-岩藻糖苷酶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吴曼丹【摘要】α-L-岩藻糖苷酶(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分类名为α-L-岩藻糖苷岩藻糖水解酶(EC3.2.1.51),参与含α-L-岩藻糖的糖脂、糖蛋白、糖苷等糖复合物的水解.AFU广泛分布于人体细胞及体液中,其中以肝肾组织含量较高.AFU在血清或组织中活性的改变与肿瘤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是肝细胞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的诊断、疗效和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The acid α-L-fucosidase( AFU ) is usually found as a soluble component of lysosomes, the systematic name is α-L-fucosidase( EC3.2.1.51 ).It is involved in the hydrolytic degradation of fucose-con-taining molecules.AFU distributes in human tissues and body fluids, especially high concentration is seen in the liver and kidney.Alterations in the activity of AFU in serum or tissue have been observed in cancer.AFU is a significant index for the diagnosis,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and colon adenocarcinoma.【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9【总页数】3页(P1578-1580)【关键词】α-L-岩藻糖苷酶;肿瘤;诊断【作者】吴曼丹【作者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检验科,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R73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是一种溶酶体外切糖苷酶,最早发现于细胞溶酶体中,主要参与含岩藻糖的糖类复合物的水解。
溶酶体贮积症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溶酶体贮积症治疗药物研究进展溶酶体是一种细胞器,其内部含有60多种酸性水解酶,可降解各种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脂质、粘多糖及糖原等。
当溶酶体酶呈现缺陷时,就会导致特定生物大分子不克不及正常降解而在溶酶体中贮积,从而使得溶酶体发生肿胀,细胞变得痴肥变态,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导致一系列疾病,统称为溶酶体贮积症(Lysosomal storage disease, LSD)〔见表1〕。
溶酶体酶缺陷的直接原因是编码酶的基因发生突变,故绝大大都LSD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一组较常见的遗传性代谢疾病。
据统计,LSD在新生儿中的病患率约为万分之5。
目前,大大都LSD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其预后不良,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精神和经济承担。
2003年,有数种LSD治疗药物通过美国食品药品办理局〔FDA〕审批正式上市,人们对这类疾病的兴趣明显增加。
虽然持久以来,大大都大型制药企业都对LSD市场兴趣不大,但实际上开发LSD治疗药物仍有其独特的吸引力,例如:LSD病理学机制目前已经比较明确;某些LSD的治疗可采用较为直接的干预方式〔如酶替代疗法〕;相关新药有可能通过加速审批方式进行审批;如果取得罕见病用药〔orphan drug〕资格,上市新药可得到为期数年的独有发卖期〔美国为7年,欧洲为10年〕;制药公司可以为药品制定一个具有高额利润的溢价价格〔平均每位LSD患者每年药费达17万美元〕。
据专家预测,到2021年,大约有8种LSD有望获得治疗,LSD治疗药物的发卖总值有可能超过19亿美元。
戈谢病:不竭增长的市场戈谢病〔Gaucher’s disease,又称高雪病〕是由于葡萄糖脑苷脂酶〔GCR〕缺乏所致,同时也是第一种应用酶替代疗法进行治疗的疾病。
1991年,Genzyme公司首先推出第一代酶替代治疗药物Ceredase 〔alglucerase,从胎盘中提取的GCR〕。
随后,在1994年和1997年,第二代产物Cerezyme〔imiglucerase,重组GCR〕又别离在美国和欧洲上市。
溶酶体及其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Vol.6 No.1Feb. 2020生物化工Biological Chemical Engineering第 6 卷 第 1 期2020 年 2 月溶酶体及其离子通道研究进展黎倩(浙江工业大学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浙江杭州 310014)摘 要: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器官,富含多种水解酶,可以调节细胞内外生物大分子的降解。
这些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溶酶体上离子通道的调控。
因此,对溶酶体功能及溶酶体上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溶酶体;离子通道;TRPML1;TPC;TMEM175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Progress of Lysosomes and Their Ion ChannelsLi Qian(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Green Pharmaceu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Zhejiang Hangzhou 310014)Abstract: Lysosomes, the digestive organs of cells, are rich in a variety of hydrolases, which can regulate the degradation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inside and outside cells. These functions cannot be achieved without the regulation of ion channels on lysosomes. Based on this, the function of lysosomes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on channels on lysosomes are briefly reviewed.Key words : Lysosomes; Ion channels; TRPML1; TPC; TMEM175溶酶体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一种具单层膜结构的酸性细胞器,内含60多种酸性水解酶。
CD63分子的研究进展
CD63分子的研究进展包晓婧;冯若飞;马忠仁【摘要】CD63也被称为溶酶体相关膜蛋白3(LAMP3),属于四次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广泛表达于许多细胞类型的表面,与细胞的活化、黏附、变异及肿瘤的侵袭、转移等多种生命过程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对CD63分子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越来越多的其他功能.文章就CD63分子的分子结构及功能进行阐述,旨在为该分子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期刊名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36)003【总页数】5页(P22-26)【关键词】CD63分子;四次跨膜蛋白超家族;结构及功能【作者】包晓婧;冯若飞;马忠仁【作者单位】甘肃省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30;甘肃省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30;西北民族大学生物工程与技术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30;西北民族大学生物工程与技术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93CD63为四次跨膜蛋白超家族的一种膜蛋白,其包含4个跨膜域与2个胞外域.广泛表达于活化的嗜碱粒细胞膜表面、血小板、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膜表面.因其在人黑色素瘤等多种肿瘤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故被称为肿瘤转移抑制因子.此外,研究发现,CD63还与血小板的活化、HIV及生殖系统密切相关.四次跨膜蛋白超家族(transmembrane 4 superfamily, TM4SF)是一组分子质量为25~50 kDa的跨膜蛋白质,在多种组织和细胞中广泛表达,至少在哺乳动物28个不同的家族成员、果蝇的37个家族成员和线虫的20个家族成员内均可表达[1,2].TM4SF由4个疏水跨膜结构域构成:即胞外小环(small outer loop,EC1)、胞外大环(larger outer loop,EC2)、胞内小环(small inner loop)和短的胞内尾区(Short cytoplasmic tails)[3].TM4SF成员之间相互关联,与一些家族外蛋白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TM4SF网络,在生命活动中发挥很多重要的功能[4].CD63是第一个被鉴定的tetraspanin成员,最早发现于1988年.发现的CD63为存在于激活的血小板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即血小板糖蛋白40(platelet glycoprotein 40, Pltgp40)[5],作为活化血小板表面的抗体.还发现CD63就是黑色素瘤抗原491(ME491),存在于人早期黑色素瘤细胞[6,7].CD63在很多细胞器上也有表达,包括T细胞行使细胞毒作用时的溶酶体颗粒、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中的 Weibel-Palade 小体、嗜碱和嗜中性粒细胞中的分泌颗粒、巨核细胞以及血小板等.这些细胞器大都处于蛋白水解酶环境,CD63 的功能很可能是保护膜蛋白防止其降解[8].CD63 的膜内羧基端含有定位于溶酶体的信号肽序列 GYEVM,可于溶酶体膜表面表达,若突变信号肽序列,将改变CD63 的定位 [9] .CD63编码基因定位在人的12号染色体上,而在小鼠染色体上却有两个基因座:一是定位在与人类12号染色体具有相关同源性的第10号染色体区域;另一个位点是第18号染色体(命名为CD63-rs,即CD63相关序列).CD63共包含8个外显子,大小为4 000 bp,由238个氨基酸组成.CD63外显子-1的5’侧翼序列具有很多管家基因和生长调节基因启动子的典型特征.该区富含GC,包含三个转录起始位点:转录因子AP-1、Spl和ETF的潜在结合位点.CD63第一个内含子含有一隐藏的启动子,可能是ras应答元件[10~13].CD63为血小板溶酶体完整膜糖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3 ×104,在静止血小板表面仅有极少量表达,而在活化血小板表面可大量表达,为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之一.当血小板被激活时,CD63随活化血小板的“脱颗粒”发生易位,颗粒与血小板质膜融合后,CD63表达在血小板膜表面 [14] 并经过一系列反应促进血栓形成.近年来对于血小板活化功能亢进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CD63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敏感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15].检测这一指标可了解血小板的活化程度[16],进而对疾病及时地做出诊断及疗效判断.余鑫等[17]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患者治疗组CD63均高于对照组,治疗3 d后CD63开始下降,且CD6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治疗7 d后CD63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杨光等[18]在研究中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6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奥扎格雷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CD63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0.01),奥扎格雷治疗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上研究均提示CD63与血小板活化密切相关,可作为血小板的活化标记物.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重要地位已被大家熟知,在固有免疫、获得性免疫和免疫平衡调节等方面的作用也逐渐被认知[19].嗜碱性粒细胞发挥其生物学功能依赖于其活化.研究发现,其活化后表面膜蛋白CD63表达上调[20],继而被作为嗜碱性粒细胞活化标记蛋白.邓真真等[21]发现检测胞膜CD63的表达量可评估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情况.CD63的表达在肺癌发生及发展的各个阶段均不同,与肺癌进展、临床生物学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是评估肺癌等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之一.彭再梅等[22]发现肺癌组织中CD63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X2=14.84,P<0.005);中高分化、I-II期、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 CD63 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和未分化、 III-IV期及有淋巴结转移者(P <0.01~0.05).故可根据CD63的表达量来预测肺癌的发生及发展.近年研究最多且作用肯定的是CD63在黑色素瘤细胞中的表达,CD63的表达与肿瘤细胞运动性相关.研究发现CD63在人黑色素瘤中可能起着肿瘤抑制基因的作用,限制黑色素瘤的侵袭和进展,与其侵袭和转移发生呈负相关,在早期阶段强表达,在进展阶段呈弱或不表达[23,24].近期研究发现CD63及其mRNA在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及卵巢癌也有一定程度的表达,与这些恶性肿瘤进展、转移、侵袭能力及预后密切相关.高水平表达的乳腺癌、肺腺癌及卵巢癌等进展慢、不易发生转移、且侵袭力弱及预后较好,而其来源的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恶性肿瘤组织[25~,27].方媛媛等[28]在CD63与卵巢癌进展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CD63基因在卵巢癌中表达趋势为随期别增加其 mRNA 及蛋白表达逐渐降低,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负相关.CD63对于肿瘤发生相关的其他蛋白运输也具有调节作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I-MMP)可调节胞外基质的循环,从而促进肿瘤的侵润转移.人胚肾细胞过表达CD63后,细胞表面的MTI-MMP表达水平降低.当MTI-MMP与CD63相互作用时,MTI-MMP便结合到CD63的N-端,导致细胞内摄作用.随后在细胞内的溶酶体内发生降解[2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是一种胞质蛋白,可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活性,从而减弱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重建.TIMP-1与整联蛋白β 1在细胞表面相互作用,保持活性构象.通过实验已证明CD63与TIMP-1及整联蛋白β1存在相互作用,可在人类乳腺上皮MCF10A细胞上与TIMP-1及整联蛋白β1共定位.乳腺上皮细胞中,CD63与TIMP-1在细胞表面相互作用,从而促进TIMP-1和整联蛋白β1的结合,抑制细胞凋亡与极化,使细胞生存力增强.ShRNA介导的CD63下调可显著地降低TIMP-1与细胞表面的结合,TIMP-1与整合素的相互作用,TIMP-1介导的整合素的激活,细胞活性信号.综上所述,CD63在TIMP-1在细胞表面结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TIMP-1对于CD63 /整联蛋白β 1复合物的调节控制细胞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的侵润转移[3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成员之一,能导致免疫缺陷疾病艾滋病(AIDS).CD63可能与HIV-1 感染相关.CD63在HIV-1感染的细胞分泌小泡中上调表达,它能选择性地聚集在病毒出芽区域并参与合成新病毒颗粒.受HIV-1感染的巨噬细胞中细胞器高表达CD63 .最近的研究还表明,CD63的抗体可以阻碍HIV-1进入巨噬细胞[31] .因此推测,CD63可能参与HIV-1病毒间相互识别并促进病毒与细胞小泡结合以利于融合和释放.单核巨噬细胞是HIV-1感染后的主要储存库.已证明CD63在HIV-1在单核巨噬细胞的复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Li等[32]发现敲除CD63的巨噬细胞中HIV-1的反转录起始与完成均减少,进而影响HIV-1随后的复制周期,减少早期HIV蛋白Tat及晚期蛋白p24的含量.故CD63与HIV-1在单核巨噬细胞中的反转录过程密切相关.CD63还与细胞表面关联的趋化因子受体CXCR4相关.表达于质膜的CXCR4能够促进HIV-1进入T淋巴细胞,进而使细胞感染HIV.N端缺失的CD63突变体通过阻断CXCR4在胞膜表面的表达而抑制HIV-1进入T淋巴细胞.CD63突变体导致CXCR4错误定位,CXCR4将不在细胞内的质膜上分布,而是将定位于胞内的细胞器上,如高尔基体、晚期核内体和溶酶体等,进而被溶酶体降解,因此抑制HIV-1侵染.试验表明,敲除内源性CD63及CD63过表达后,CXCR4将相应地在细胞表面表达增强与减弱,减弱与增强HIV的感染.这些结果均说明CD63抑制CXCR4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HIV-1的感染.而CD63蛋白N端缺失能够增强此功能[33].虽然CD63在小鼠子宫中的功能和调节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但目前,Ma等首次应用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技术分析了小鼠早期妊娠第五天非着床位点和着床位点子宫的基因表达谱,发现CD63在小鼠子宫的着床位点强表达,暗示其可能在着床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34].在人子宫内膜中,与增生期相比,CD63mRNA 在分泌期急剧下调,且CD63在分泌期的表达受孕酮下调[35].在胚胎着床过程中,CD63 在小鼠子宫中呈动态表达,即CD63蛋白在妊娠第1~6天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呈阳性表达.但在基质细胞表达的量和范围却不同:妊娠第1天,无CD63蛋白的表达;妊娠第2天,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出现微弱阳性表达;以后 CD63蛋白在基质细胞的表达量和表达范围逐渐增强.提示它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对滋养层细胞有限侵袭的调控[36].CD63的糖基化增高能调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I类分子的重新分布,与树突状细胞(DCs)的成熟过程相关[37, 38].同时,CD63介导DCs的抗体进入细胞,将抗体快速定位至细胞内吞路径 [39].CD63在MHC-II类分子介导的抗原提呈作用中有增强CD4+T细胞活化的作用.表达MHC-II类分子的APCs与CD4+T细胞在适应性免疫反应中的相互作用为免疫反应的核心反应,利用转染了 Epstein Barr 病毒的淋巴母细胞系作为表达MHC-II类分子的APCs与CD4+T 细胞的特异性内源性表达抗原.我们发现[40],干扰了淋巴母细胞系的CD63后增加了CD4+T细胞的识别.CD63在特异性IgE介导的肥大细胞的脱颗粒与过敏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Stefan Kraft等[41]发现敲除CD63将导致肥大细胞的脱颗粒的显著下降,进而减少体内的急性过敏反应,从而确定CD63为过敏反应中的重要组分.生理状态下,CD63是血小板及嗜碱性粒细胞的一种分化标志物.病理情况下,可以根据身体的某些相应部位的特异表达异常以及血清中CD63的浓度异常来对疾病作出诊断,并进行判断及预后.目前,几种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嗜碱粒细胞及血小板活化检测试验已被广泛应用于过敏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故CD63在临床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CD63还与病毒感染、肿瘤的浸润与侵袭、免疫及生殖功能等具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有待继续研究,这对于今后的疾病预防与治疗均具有深远的意义.【相关文献】[1] Todres E,Nardi JB,Robertson HM.The tetraspanin superfamily in insects[J]. Insect Mol Bi ol,2000,9(6):581-590.[2] Claas C,Stipp CS,Hemler ME.Evaluation of Prototype transmembrane 4 super family pr otein complex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lipid rafts[J].J Biol Chem,2001,276(11):7974-7984.[3] Stipp CS,Kolesnikova TV,Hemler ME.Functional domains in tetraspanin proteins[J].Tren ds Biochem Sci,2003,28(2):106-112.[4] Boucheix C,Rubinstein E.Tetraspanins[J].Cell Mol Life Sci,2001,58(9):1189-1205.[5] Hildreth JE,Derr D,Azorsa DO.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self-associating Mr 40,000 Platelet glycoprotein[J].Blood,1991,77(l):121-132.[6] Atkinson B,Ernst CS,Ghrist BF,et al.Identification of 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s using fixed tissue screening of antibodies[J].Cancer Res,1984,44(6):2577-2581.[7] Hotta H,Ross AH,Huebner K,et al.Molecular cloning an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ntigen a ssociated with early stages of melanoma tumor progression[J].Cancer Res,1988,48 (11): 2955-2962.[8] 桂朗,王兵,李富花等. 四跨膜蛋白超家族tetraspanins的免疫功能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8, 35(11): 1231-1238.[9] Rous B A, Reaves B J, Ihrke G, et al. Role of adaptor complex AP-3 in targeting wild-type and mutated CD63 to lysosomes[J].Mol Biol Cell, 2002, 13(3): 1071-1082.[10] Metzelaar MJ,Wijngaard PL,Peters PJ,et al.CD63 antigen a novel lysosomal membrane glycoprotein,cloned by screening procedure for intracellular antigens in eukaryotic cells[J ].J Biol Chem,1991,266(5):3239-3245.[11] Hotta H,Miyamoto H,Haral,et al.Genomic structure of the ME491/CD63 antigen gene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5'-flanking regulatory sequences[J].Biochem BioPhys Res Cornnnun,1992,185(l):436-442. [12] Miyamoto H,Honuna M,Hotta H.Molecular cloning of the murine homologue of CD63 /ME491 and detection of its strong expression in the kidney and activated macrophages[J ].Bioehim BioPhys Acta,1994,1217(3):312-316.[13] GWynn B,Eicher EM,Peters LL.Genetic localization of CD63,a member of the transme mbrane 4 superfamily,reveals two distinct loci in the mouse genome[J]. Genomies,1996,35(2):389-391.[14] 周锦龙,吴星恒. 川崎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和CD6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7,47(1):47-50.[15] Balabrica TM, Furie BC, Konstam MA , et al. Thrombus imaging in a Primate model with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an external membrane protein of activated platelets [J]. Proc Nat l Acad Sci USA , 1989, 86:1036.[16] Michelson AD, Barmard MR, Krueger LA, et al. Evaluation of platelet function by flow cytometry [J] . Methods , 2000, 21: 259.[17] 余鑫,余昌俊等. CD62P、CD63、D-二聚体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4):379-381.[18] 杨光, 赵连东等. 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62p和CD63表达的影响及其疗效[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19( 5):371-373.[19] 丛莉,陈小平. 嗜碱粒细胞在介导TH2免疫应答中的作用[J].现代免疫学,2011,31:88-91.[20] Hennersdorf F,Florian S,Jakob A,et al.Identification of CD13,CD107a,and CD164 as no vel basophil-activation markers and dissection of two response patterns in time kineties of IgE-dependent upregulatin[J].Cell Res,2002, 15:325-335.[21] 邓真真. 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表达及其与组胺释放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免疫学,2014,34 (3):247-249.[22] 彭再梅,王惠芳. 肺部良恶性病变组织中 CD63和MAGE- 1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5) :2261-2264.[23] Maecker HT, Todd SC, Levy S. The tetraspanin superfamily:molecular facilitators[J]. FA SEB J, 1997, 11(6): 428-442.[24] Barrio MM, Bravo AI, Ptroela P, et al. A new epitope on human 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 CD63/ME491 expressed by both primary and metastastic melanoma[J] . Hybridoma, 1998,17(9): 355-364.[25] Sauer G, Kurzeder C, Grundmann R, et al. Expression of tetraspanin adaptor proteins below defined threshold values is associated with in vitro invasiverness of mammary carci noma cells[J]. Oncol Rep, 2003, 10(2): 405-410.[26] Kwon MS, Shim SH, Yim SH, et al. CD63 as a biomarker forprediting the clinical outco me in adenocarcioma of lung[J]. Lung Cancer, 2007, 57(1): 46-53.[27] Zhijun X, Shulan Z, Zhuo Z.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rotein and mRNA of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 ME491/CD63 and integrin alpha 5 in ovarian cancer tissues [J] .Eur J Gynaceot Oncol, 2007, 28(3): 179-183.[28] 方媛媛, 夏志军等. D82和CD63及CD9基因与卵巢癌进展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7 ,14 (12 ):930-933.[29] Takino T,Miyamori H,Kawaguchi N,et al.Tetraspanin CD63 Promotes targeing and lyso somal proteolysis of membrane-type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3,304(1):160-166.[30] Ki-Kyung Jung,Xu-Wen Liu,Rosemarie Chirco,et al.Identifieation of CD63 as a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 inase-1 interacting cell surface protein[J].EMBO,2006,25(17): 3934-3942.[31] Ho S H, Martin F, Higginbottom A, et al. Recombinant extracellular domains of tetras panins proteins are potent inhibitors of the infection of macrophages by human immuno deficiency virus type 1[J].J Virol, 2006, 80(13): 6487-6496.[32] Guangyu Li , Natallia Dziuba ,et al.A Post-Entry Role for CD63 in Early HIV-1[J].Replication.Virology,2011,412(2): 315-324.[33] Yoshida T,Kawano Y,Sato K,et al.A CD63 mutant inhibits T-cell tropiec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entry by disrupting CXCR4 trafficking t o the plasma membrane[J].Traffie,2008,9(4):540-558.[34] Ma XH,Hu SJ,NI H,et al.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in mouse uterus at the impl antation site[J].J Biol Chem,2006,281(14):9351-9360.[35] Okada H,Sanezumi M,Nakajima T,et al.Rapid down-regulation of CD63 transcription by progesterone in human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J].M ol Hum ReProd,1999,5(6):554-558.[36] 赵邦霞,谭冬梅等. 肿瘤转移抑制因子CD63 /ME491基因在小鼠子宫内膜表达的动态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10):885-888.[37] Ebgering A, Pieters J. Association of distinct tetraspanins with MHC class II molecules at different subcellular locations in human immature dendritic cells[J]. Int immunol, 2001, 13(2): 127-137.[38] Engering A, Kuhn L, Fluitsma D, et al.Differential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of CD63 molecules during maturation ofhuman dendritic cells. Eur[J].J Bio chem, 2003, 270(11): 2412-2420.[39] Mantegazza A R, Barrio M M, Moutel S, et al. CD63 tetraspaninslows down cell migrat ion and translocates to the endosomal-lysosomal-MIICs route after extracellular stimuli in human.[40] Sven H,Petersen, Elena Odintsova, et al.The role of tetraspanin CD63 in antigen presentation via MHC class II.Eur[J]J. Immunol,2011,41: 2556-2561.[41] Stefan Kraft,Marie-Helene Jouvin,et al.The Tetraspanin CD63 Is Required for Efficient IgE-Mediated Mast Cell Degranulation and Anaphylaxis[J].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2013, 1 91:2871-2878.。
多色荧光共定位 溶酶体探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多色荧光共定位溶酶体探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多色荧光共定位溶酶体探针是一种用于研究细胞内溶酶体的新型技术。
溶酶体是细胞内的一种特殊细胞器,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包括废物降解、蛋白质降解、细胞呼吸和免疫反应等。
溶酶体的功能障碍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深入理解细胞生物学和疾病机制非常重要。
传统的溶酶体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荧光显微镜技术,通过与染色剂的结合来观察溶酶体的形态和分布。
然而,由于溶酶体内存在多种荧光发射波长的成分,传统的单一荧光染色方法往往无法同时观察到不同的荧光信号,限制了对溶酶体的细致观察和研究。
多色荧光共定位溶酶体探针的出现,为解决传统的溶酶体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该探针利用了不同的荧光染料,每一种染料发射的荧光信号具有特定的波长,通过同时标记多种染料,可以实现对不同荧光信号的同时观察和定位,从而揭示溶酶体的复杂结构和功能。
本文主要介绍了多色荧光共定位溶酶体探针的原理和应用。
首先,对多色荧光共定位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
然后,详细介绍了多色荧光共定位溶酶体探针的设计原理和制备方法。
最后,通过实验结果的展示和分析,阐述了该技术在研究溶酶体结构和功能上的潜在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读者对多色荧光共定位溶酶体探针的重视和兴趣,并为进一步研究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和探讨多色荧光共定位溶酶体探针的相关内容: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在该部分中,我们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介绍多色荧光共定位溶酶体探针的研究现状以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同时,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在该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多色荧光共定位的概念和原理。
首先,我们将解释多色荧光共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步骤,以及其在生物标记和细胞成像研究中的应用。
自噬-溶酶体途径与骨骼肌和膈肌萎缩的研究进展
自噬-溶酶体途径与骨骼肌和膈肌萎缩的研究进展邵蕾【摘要】骨骼肌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和能量代谢靶器官.呼吸肌是特殊的骨骼肌,因为它们在生命过程中持续运动.膈肌是最主要的吸气肌,相较外周骨骼肌,其血供更为丰富,抗疲劳能力和氧化代谢能力更强.多种疾病状态下均可出现骨骼肌和膈肌萎缩及功能异常.肌萎缩的主要机制为蛋白分解增加而蛋白合成下降,而病理状态下肌萎缩主要由肌肉蛋白分解增加造成.自噬-溶酶体(autophagy-lysosome,AL)途径在维持骨骼肌质量动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将细胞质中多余或损伤的蛋白和细胞器运输至溶酶体进行降解.适当活性的AL途径能通过清除细胞代谢产物来保持内稳态,在维持骨骼肌质量中起保护作用;而过度激活的AL途径能使蛋白分解状态加重,导致肌萎缩.本文就AL途径在骨骼肌和膈肌萎缩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44)001【总页数】6页(P99-104)【关键词】自噬;溶酶体;骨骼肌;膈肌;肌萎缩【作者】邵蕾【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5骨骼肌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也是能量代谢的重要靶器官。
呼吸肌是特殊的骨骼肌,因其在生命过程中持续活动。
膈肌是最主要的吸气肌,平静呼吸时,膈肌收缩活动产生的潮气量占总潮气量的80%[1]。
由于其持续活动的特性,膈肌慢肌纤维的比例、毛细血管密度和线粒体容积密度均较外周骨骼肌明显增多,相应的,膈肌抗疲劳能力和氧化代谢能力是外周骨骼肌的2~6倍[2]。
多种疾病状态下均可出现骨骼肌和膈肌萎缩和功能异常。
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由于肺过度充气使膈肌长度缩短、膈肌曲度降低及肌纤维走行变为横行等原因造成膈肌收缩功能下降和肌萎缩[3];同时全身炎性反应会导致四肢骨骼肌萎缩,使患者活动耐力下降和死亡率增加[4]。
tfeb溶酶体途径_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tfeb溶酶体途径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TFEB (Transcription Factor EB)溶酶体途径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调控机制,它通过调节溶酶体功能和结构来影响细胞代谢、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溶酶体作为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与废弃物清除中心,对于维持正常的细胞内环境至关重要。
随着对TFEB的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其在溶酶体途径的调控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首先介绍TFEB溶酶体途径的解释说明,其中包括溶酶体功能和结构简介、TFEB调节溶酶体途径的作用机制以及相关研究进展及重要发现;接着概述TFEB溶酶体途径,包括其定义及特点、与细胞代谢、免疫调节等领域的关系以及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之后讨论实现TFEB调控溶酶体途径的方法和技术进展,包括基因表达与siRNA干扰技术、转录层级和转译后修饰对TFEB活性的影响以及药物干预以及新兴治疗策略;最后进行结论的总结回顾,并探讨TFEB溶酶体途径研究的意义和未来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和探讨TFEB溶酶体途径,解释说明其功能机制、与细胞代谢、免疫调节等领域的关系,并综述相关研究进展与重要发现。
同时,我们将探讨实现TFEB调控溶酶体途径的方法和技术进展,并对TFEB溶酶体途径研究的意义和未来展望进行讨论。
通过对该领域的综合阐述,旨在促进对TFEB溶酶体途径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指导和启示。
2. TFEB溶酶体途径解释说明:2.1 溶酶体功能和结构简介:溶酶体是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器,主要由膜包裹的液泡组成。
它在维持细胞内平衡、参与废物降解和合成代谢产物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和蛋白分解酶,通过这些酶的作用,可以将入溶酶体的废物、损坏的蛋白质分子以及对细胞有害或不需要的亚细胞结构进行降解和回收利用。
2.2 TFEB调节溶酶体途径的作用机制:TFEB(transcription factor EB)是一种转录因子,能够调控许多与溶酶体相关的基因表达。
《高尔基体溶酶体》课件
参与细胞的自噬过程 ,清除受损的细胞器 和蛋白质。
参与细胞内的消化过 程,清除外来病原体 和毒素。
03
CATALOGUE
高尔基体与溶酶体的关系
高尔基体向溶酶体的转化
01
02
03
转化过程
高尔基体通过囊泡的形式 将蛋白质和酶等物质转运 至溶酶体,参与溶酶体的 形成和发育。
转化机制
高尔基体的转运囊泡与溶 酶体的膜融合,将内容物 释放到溶酶体中,完成物 质的转化。
THANKS
感谢观看
揭示新的功能
高尔基体和溶酶体在细胞内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分泌、降解 和自噬等。最近的研究揭示了它们在细胞信号转导、细胞生 长和细胞命运决定等方面的新功能。
高尔基体与溶酶体在疾病中的作用
参与肿瘤发生
高尔基体和溶酶体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它们可以通过影响细胞生长、 增殖和凋亡等过程来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溶酶体的定义
01
溶酶体是由单层膜包裹的囊状结 构,是细胞内具有消化功能的细 胞器。
02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 分解衰老的细胞器和外来病一,一般为 圆形或椭球形。
溶酶体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 溶酶体内水解酶的释放。
溶酶体的功能
分解衰老的细胞器和 无用物质,维持细胞 内环境的稳定。
高尔基体与溶酶体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环境保护
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功能在环境 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中具有应用 价值,有助于环境保护和修复。
农业生物技术
通过调控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功能 ,可以提高农作物对逆境的抗性和 产量,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 展。
食品工业
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功能在食品加 工和保藏中具有应用价值,如延长 食品保质期和提高食品品质。
溶酶体功能及其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第 7 卷 第 2 期2021 年 4 月生物化工Biological Chemical EngineeringVol.7 No.2Apr. 2021溶酶体功能及其离子通道研究进展蔡伟杰(浙江工业大学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浙江杭州 310014)摘要:溶酶体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具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富含多种水解酶,可以介导内吞作用引起细胞外颗粒的降解以及自噬引起的细胞内组分的降解,此外还包含50多种膜蛋白。
降解和运输中的缺陷等导致的溶酶体功能失调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溶酶体的功能离不开离子通道的调控。
因此,对溶酶体功能及其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溶酶体;离子通道;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f lysosome function and its ion channelCAI Weijie(Yangtze River Delta green pharmaceutic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jiangHangzhou 310014)Abstract: Lysosomes are organelles with a monolayer membrane structure that are widespread in eukaryotes. rich in a variety of hydrolases, and they mediate extracellular particles caused by endocytosis. And the degradation of intracellular components caused by autophagy. Lysosomes also contain more than 50 membrane proteins. Lysosomal dysfunction caused by degradation, export or transportation defects is related to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The function of lysosomes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regulation of ion channels. Therefor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ysosomal functions and ion channels is briefly reviewed.Keywords: lysosome; ion channel;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溶酶体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酸性细胞器,拥有60多种不同类型水解酶的酸性区室,其pH值在4.6左右,具单层膜,形状多种多样,呈0.025~0.800 μm的泡状结构。
溶酶体生物学研究进展
溶酶体生物学研究进展溶酶体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主要用于细胞外囊泡与囊泡内成分的分解和清除。
溶酶体研究是现代细胞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已经涉及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人们对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多的认识。
本文将会就近年来溶酶体研究进展进行一些介绍和探讨。
一、溶酶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溶酶体是一种膜结构盘状纷乱的囊泡,它由一个或者多个膜包裹而成,内部有大量水解酶,如蛋白酶、核酸酶和脂酶等。
溶酶体在真核细胞中属于内质网中的细胞器,其形态、大小和数量都与细胞种类、细胞功能、细胞发育状态等有关。
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外物质的内吞和降解,并通过废物的排泄来保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此外,溶酶体还参与细胞分泌、造红血球、病毒感染等过程的调控。
二、溶酶体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溶酶体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外界的病原体侵入机体,免疫细胞通过吞噬病原体来消灭它们。
溶酶体膜上的一些信号分子,比如Toll样受体,可以识别病原体的不同颗粒,并从而激活免疫细胞。
然后,通过内吞和降解,溶酶体释放出的相关蛋白,如溶酶体酸水解酶和原胆红素等,可以诱导免疫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和杀菌剂,从而消灭病原体。
三、溶酶体的异常功能和疾病溶酶体在人类的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许多疾病,比如谷氨酰胺总血症、溶血性贫血、沙漠风暴综合症等,都与溶酶体的异常有关。
溶酶体疾病的症状各异,但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失衡、血细胞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受损等。
除此之外,溶酶体中的一些水解酶还与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
四、溶酶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溶酶体在肿瘤治疗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可以对细胞瘤进行特异性的降解和消除,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一些溶酶体水解酶已经被应用于C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和认证,比如利妥昔单抗和达莫珠单抗等。
这些抗体可以选择性地结合到癌细胞上,激活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从而引起癌细胞的凋亡。
溶酶体的研究进展
溶酶体的研究进展
钟啸
【期刊名称】《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年(卷),期】2008(21)9
【摘要】溶酶体(Lysosome)是动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其存在的完整性与动物生理病理均密切相关。
本文对溶酶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溶酶体的完整性与生命活动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827-829)
【关键词】溶酶体;细胞器;生命活动
【作者】钟啸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25
【相关文献】
1.结核分枝杆菌抑制吞噬体-溶酶体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J], 秦菱涔; 杜先智
2.溶酶体及其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J], 黎倩
3.溶酶体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1即TRPML1的研究进展 [J], 胡占东;闫骏
4.溶酶体功能及其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J], 蔡伟杰
5.溶酶体功能及其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J], 蔡伟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酶体的研究进展摘要:溶酶体是动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 其存在的完整性与动物生理病理均密切相关。
溶酶体是真核细胞中为单层膜所包围的细胞质结构,内部pH 4~5,含丰富的水解酶,具有细胞内的消化功能。
新形成的初级溶酶体经过与多种其他结构反复融合,形成具有多种形态的有膜小泡,并对包裹在其中的分子进行消化。
因此,溶酶体具有溶解或消化的功能,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关键词:溶酶体; 细胞器; 生命活动一、前言溶酶体( Lysosome) 于20 世纪50 年代被发现,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 发现其在动物大多数门中存在。
植物的液泡也可被认为是一种溶酶体。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也具有与高等动物十分相似的溶酶体,其功能是作为细胞内的消化管道。
只有原核生物没有溶酶体。
典型的细胞中含有约数百个溶酶体, 直径介于几百纳米至几个微米之间, 在不同的细胞类型中, 其数量和形态有很大差异, 即使在同一种细胞中, 其大小、形态也不尽相同( 异质性细胞器) 。
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可分离出较高纯度的溶酶体, 通过对酸性磷酸酶的组织化学染色, 可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 目前还可以利用免疫亲和抗体或荧光染料进行原位观察。
二、溶酶体的结构与功能溶酶体最外层为单层脂膜,7 ~10 nm 厚,其磷脂成分与质膜接近,而与其他细胞器膜组成不同,这可能是由于质膜与溶酶体膜融合的结果。
一般认为,溶酶体膜主要是从高尔基体出芽生成,再与细胞内的吞噬泡融合。
鞘磷脂可通过胆固醇与膜紧密结合稳定溶酶体,可能是其与胆固醇结合影响了膜的流动性,形成了有利于膜稳定的结构。
溶酶体膜与细胞其他膜结构上的不同之处在于溶酶体膜上有V型H+-ATPase,通过水解ATP将质子转运到溶酶体内,以维持其酸性环境;膜上含有多种转运蛋白,可将有待降解的生物大分子转运进溶酶体,并将水解的产物转运出去;膜内表面含有大量糖链,可以防止其被水解酶水解,膜外表面带负电荷,主要为唾液酸,可能与膜融合的识别有关。
溶酶体内部pH比胞液的pH低大约2个单位,该酸性环境不仅有利于维持其水解酶活性, 还有利于催化酶的水解过程。
碱性物质可以升高溶酶体内的pH,抑制其对蛋白质的降解。
低pH也是多种生物大分子跨溶酶体膜转运的调控因素之一,溶酶体的大多数转运体系都对跨膜pH 梯度敏感。
溶酶体的质子漏出(质子梯度改变)会影响其他离子的通透平衡, 进而影响溶酶体的渗透稳定性。
此外,V型H+-ATPase抑制剂( Bafilomycin A 或Concanamycin A1)可引起凋亡,而F型H+-ATPase抑制剂寡霉素( Oligomycin)则无此作用。
溶酶体内Ca2+含量约为400μmol,比胞液的浓度高很多,升高溶酶体内pH可以使其Ca2+浓度下降,因此溶酶体也被认为是细胞内的钙库。
GPN通过选择性渗透膨胀,使溶酶体通透,细胞内Ca2+浓度上升了近10倍。
该现象是否会对细胞的钙离子信号途径产生影响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溶酶体膜可保证其内部金属离子的富集,这些金属离子如Fe3+产生的自由基可加速溶酶体内物质的降解。
溶酶体内含有约60 种水解酶,大多是糖蛋白。
可溶性的酶多以阴离子复合形式存在, 结合性酶多以水溶性多聚阳离子复合形式结合于带负电的膜上(在溶酶体内低于pH 5 的环境下),并不水解所结合的膜脂分子,但酸性鞘磷脂酶除外。
许多癌细胞的溶酶体酶含量增高可能与侵害组织有关。
在老年有机体的细胞中, 溶酶体酶含量增高, 以去除有缺陷的蛋白质。
溶酶体内的蛋白水解酶(Cathepsin)是研究最为深入的水解酶。
根据其不同水解位点,可分为B、C、H、F、K、L、O、S、V、W、X(半胱氨酸)和D、E(天冬氨酸)及G(丝氨酸)等。
它们均为酸性水解酶,但在中性条件下也具有部分活性。
Cathepsins均以酶原形式合成,可被其他蛋白水解酶活化,或在酸性条件下自水解活化。
活化的Cathepsin B和L在溶酶体中浓度高达1 mmol / L,占其蛋白含量的20%。
这些水解酶不仅参与了溶酶体内部的蛋白水解活动, 其释放到胞液中或分泌到细胞外会引发各种细胞病变,进而对机体产生广泛影响。
传统上认为溶酶体的功能就是消化各种生物大分子,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如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可将吞噬进来的病菌或异源物质隔离并消化。
后来,逐渐发现了溶酶体的其他重要功能。
在动物发育、衰老及组织更新过程中,细胞通过溶酶体发生的自吞噬作用,可将蛋白及细胞器消化。
在胞吞过程中,溶酶体参与了胆固醇的代谢和受体的内化等重要细胞活动。
一些细胞中的溶酶体除了具备典型溶酶体的生物学功能外,还承担着存储、转运和分泌一些生物物质的功能,因而被称为分泌型溶酶体( Secretory lysosome),如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破骨细胞对骨组织的再吸收,自然杀伤细胞向靶细胞分泌蛋白水解酶,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抗原呈递等。
研究还发现,溶酶体参与了受钙离子调控的细胞膜修复。
三、溶酶体完整性与生命活动的相关性溶酶体损伤程度与细胞死亡的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较低程度的损伤可引发细胞凋亡或凋亡样死亡,而严重的损伤可导致细胞坏死。
大量实验证实,不仅直接作用于溶酶体的因素可导致细胞死亡,一些典型的凋亡刺激,如死亡受体TNF和p53介导的凋亡也通过溶酶体发生。
溶酶体的提取物可以水解Bid,后者作用于线粒体,导致细胞色素C释放,并活化Caspase。
敲除小鼠Bid基因后,溶酶体无法使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
溶酶体还参与了自吞噬型细胞死亡(Autophagic cell death):细胞质或细胞器碎片被膜包绕,形成自吞噬体( Autophagosome),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吞噬溶酶体( Autophagolysosome),表现为细胞内形成空泡溶酶体水解酶可将自吞噬体内的大分子水解。
自吞噬作用可以由饥饿触发,以产生细胞生存所必需的营养。
在缺乏营养的情况下,敲除自吞噬基因或抑制自吞噬体的形成或融合会导致细胞死亡,此时抑制溶酶体质子泵也会产生类似结果。
溶酶体完整性异常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作为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溶酶体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最早发现与溶酶体相关的疾病是溶酶体储留病,其特征是内部积留了大量水解底物或产物,原因是溶酶体的一些酶突变或缺失,如神经酰氨酶( Farber disease)、酸性鞘磷脂酶( Niemann-Pick disease)、氨基己糖酯酶( Tay-Sacks disease)缺失的患者脑组织内储留了超过正常100~300倍的神经节苷脂。
溶酶体膜转运蛋白异常也会因无法及时将水解产物运出而导致储留病,如唾液酸转运子和半胱氨酸转运子突变可导致Salla病。
溶酶体失稳不仅使其丧失了正常生理功能,还会导致水解酶的释放。
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内吞作用的加强和溶酶体失稳是老年性痴呆( Alzheimer disease, AD)的早期症状。
AD 中可溶性Aβ蛋白具有神经毒性,其两性结构可以结合在膜上,在AD的病理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Aβ刺激细胞增加溶酶体的数量和体积,神经细胞退变前,溶酶体和酸性水解酶增多,存在大量结构异常的溶酶体。
异常溶酶体可促进细胞内产生非正常的或具有神经毒性的APP片段。
虽然溶酶体降解Aβ被认为可以清除其细胞毒性,但体外实验表明,Aβ在溶酶体内积累会损伤膜,引起内含物的释放,并导致细胞死亡。
它们被神经元摄取后,在溶酶体内积累,引起溶酶体Cathepsin的释放,并导致细胞凋亡和坏死。
在朊病毒(PrP)感染的脑神经细胞中(疯牛病或羊瘙痒病),溶酶体结构异常,并含有异常PrP的形式PrPsc。
PrPsc 的加工过程可能在溶酶体内进行,其积累造成溶酶体的破裂,进而产生严重后果,其释放的水解酶可破坏细胞骨架,进而产生海绵状结构。
同时,溶酶体在肿瘤细胞中起到两种作用:一方面,癌基因的活化可能改变癌细胞溶酶体的功能,尤其是在具有转移性质的肿瘤中,溶酶体经常从核周区域转移到外周区域,其内含物有时会释放到胞外,参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以便于癌细胞转移和侵染。
此外,Hsp70 在多种肿瘤发生时均有较高的表达,Hsp70可以结合在溶酶体膜上,以抵抗各种引起溶酶体失稳的刺激,如抗肿瘤药物、辐射、光敏反应等,最终产生抗凋亡作用;另一方面,很多凋亡刺激可以引起肿瘤细胞的溶酶体膜通透,并释放Cathepsin,加速凋亡的进程。
同时,人们还发现多种致癌物质进入细胞,在与染色质结合前,先储存在溶酶体内。
因此,如何通过控制和利用溶酶体的稳定性来诊断和治疗癌症, 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四、展望对溶酶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目前仍以理论研究为主,一些探索溶酶体相关功能的实验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例如最近发现的溶酶体参与受钙离子调控的细胞膜的修复,其中很多细节问题因为没有实验证据而缺乏说服力。
另外,对于溶酶体结构的完整性与生命活动的相关性的研究也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问题需要验证。
对溶酶体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1.Ridgway ND. Interactions between metabolism and intra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cholesterol and sphingomyelin. Biochim Biophys Acta, 2000, 1484( 2-3) : 129-141.2.Hishita T, Tada-Oikawa S, Tohyama K, et al. Caspase-3 activation by lysosomal enzymes in cytochrome c-independent apoptosis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derived cell line P39. Cancer Res, 2001,61( 7) : 2878-2884.3.Nishihara T, Akifusa S, Koseki T, et al. Specific inhibitors of vacuolartype H( +) -ATPases induce apoptotic cell death.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995, 212( 1) : 255-262.4.Christensen KA, Myers JT, Swanson JA. pH-dependent regulation of lysosomal calcium in macrophages. J Cell Sci, 2002, 115( Pt3) :599-607.5.Antunes F, Cadenas E, Brunk UT. Apoptosis induced by exposure to a low 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 of H2O2 is a consequence of lysosomal rupture. Biochem J, 2001, 356( Pt2) : 54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