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疗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 握: 超声波疗法的概念、生物学效应、对组织器官的影响、
治疗方法、适应症及禁忌症等。
熟 悉: 治疗注意事项、超声波的概念、超声波的作用机制、仪器设
备等。
了 解: 超声波的性质、慎用范围、副作用等。
超声波治疗仪是什么? 为什么选择它治疗病人? 怎么用它治疗病人?
学习内容
二、基本生理效应 三、适应症和禁忌症 四、临床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五、临床使用方法
>20kHz
4.什么是超声波疗法(ultrasonic therapy)?
超声波治疗(ultrasound therapy)是应用频率 在 20kHz以上的机械振动波,即超声波作用于机体 以达到 治疗作用的物理治疗方法。
医用超声根据目的可分为: ① 诊断
② 治疗 ③ 破坏
超声波的产生
压电效应:机械能→电能 晶体 → 压缩或伸长 → 受力面上产生电荷
超声波的声场
声场:即介质受到超声振动能作用的区域, 近场区(平行射束),远场区(射束扩散)
声压:即声能的压力,具有周期性变化 , 稠密区-正压,稀疏区-负压
声强:即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声 能,声波频率愈大,声能愈强
超声波的声场
临床常用的超声治疗剂量为0.1~2.5W/cm2 中等治疗剂量的超声波可在组织中产生的声压约
生物组织成分的影响 肺>骨>肌腱>肾>肝>神经>脂肪>血液>血 清
超声波在各种生物组织中吸收系数与穿透深度
介质 肌肉
吸收系数(cm-1) 0.20~0.25
穿透深度(cm) 4~5
肾脏
0.22
5
肝脏
0.17
6
脂肪
0.13
8
血液
0.02
50
血浆
0.007
140

0.0003
3300
不同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组织的半吸收层厚度
① 不稳定空腔:空泡初生、发育、随后迅速闭合,当它 们迅速闭合破灭时,会产生一种微激波,使局部区域产 生很大的压强和温度。
② 稳定空腔:经过多个超声周期,气泡规律重复地 膨胀 和压缩,具有治疗的益处。
低频率高强度→不稳定空泡 低强度→稳定空泡
2.弥散作用
机制:提高生物膜的通透性,增加弥散作用
01
次声波<16Hz 声音16~20000Hz 超声波>20kHz
• 1.什么是波?
振动的传播
• 2.什么是声波?
物体的机械振动产生的能在介质中传播的一种纵波。声源的机械 振动能引起周围弹性介质的振动,振动沿着介质由近及远地传播, 形成机械波-声波。
• 3.什么是超声波(ultrasound)?
外力
逆压电效应:电能→机械能 晶体 → 压缩或伸长 → 有规律的机械振动
交变电场
医用超声波主要是利用逆压电效应产生,其频率取决于交变电场的 频率
超声波的传播
依赖介质,纵波传播,方向性强 传播速度
①与介质的特性有关,与声波的频率无 关
②同一频率的声波:固体>液体>气体 传播距离
①频率↑→传播↓,频率↓→传播↑
0.00129 0.997 0.835 1.060 1.074 0.995 1.800
0.00043 1.47 1.18 1.59 1.68 1.41 6.18
超声波的吸收与穿透
介质对声波的吸收 固体<液体<气体 半吸收层厚度↑→介质吸收↓→超声波穿透力↑
超声频率的影响 频率↑→吸收↑→穿透↓,频率↓→吸收↓→穿 透↑ 目前常用于物理治疗的超声波频率为800~ 1000kHz,穿透深度约为5cm左右
为3个大气压
超声波的传播
散射与束射 ①频率愈高→束射
反射与折射 声波在界面被反射的程度取决于两种介质的声 阻差
①声阻差愈大,反射程度也愈大
几种介质的声速、密度与声阻
介质 声速(m/s) 密度(g/cm3) 声阻(105rayls)
空气 水
液状石蜡 人体软组织
肌肉 脂肪 骨骼
340 1480 1420 1500 1568 1476 3380
1. 超声波仪器组成:发电机、同轴电缆线、共振线 圈、 转换器、控制面板
时间、强度、总效率周期、频率
2.压电效应
3. 有效发射区(Effective Radiating Area,ERA): 探头表面实际产生 声波的部分,比探头表面积小。 治疗部位最好是ERA的2-3倍面积
4. 波束不均匀比(Beam Nonuiformity Ratio,BNR) :BNR为8比1,平均强度1W/cm2, 尖峰强度可达到 8W/cm2,过高会产生不适 感或骨膜疼痛
用于治疗瘢痕、挛缩等病症
1. 空化作用:
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时产生声压。在正声压区液体受到压力,在 负声压区液体受到张力。当产生的负压超过液体的内聚力时,液体中 出现细小的空腔,即空化现象。空腔可分为不稳定空腔和稳定空腔。
•机制:超声波在行波场中周期性的压力改变——组织液体的压力
改变——形成充满气体或水汽的微小气泡——气泡周围形成细小的 涡流——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Na+,K+,Ca²+及其他离子 与代谢产物进出细胞
频率(MHz)
组织
半吸收层厚度(cm)
0.09
软组织
10
0.8
肌肉
3.6
0.8
脂肪
6.8
0.8
脂肪+肌肉
4.9
2.4
脂肪+肌肉
1.5
2.5
肌肉
0.5
1.超声波的传递:本质上是机械振动波,借助介质粒子交 替压缩与膨胀,形成压力变化传递能量
2.频率:次声波-声波(20至20000Hz)-超声波 临床常用治疗用超声0.75-3MHz
5. 频率与作用深度: ① 1MHz:2-5cm,深层肌肉 ② 3MHz:1-2cm,表浅筋膜、肌腱、骨膜
6. 波型与生理效应: ①脉冲波型:20 %、50 %→非热效应、机械效应 ②连续波:100% →热或非热效应、机械效应
02
超声波的机械性本质产生机械效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发生疏 密交替变化,由此产生强大的声压,在此声压作用下,细胞容积和细胞 运 动发生微细变化,形成对组织、细胞的微细按 摩作用。这种作用可使坚硬 的结缔组织延长、变软。
3.波型: ① 横波:相互垂直,仅固体(骨骼) ② 纵波:方向相同,固体和液体(软组织)
4.速度:1MHz,软组织1540m/s,骨骼4000m/s
5.吸收:骨骼>软骨>肌腱>皮肤>血管>肌肉>神经>脂 肪>水
6.声波阻抗:两种介质声波阻抗差越大,越多能量 被反射,当被反射的能量波遇到新能量波且相位 相同时波能增加,形成驻波/热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