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教学大纲(1-9章)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课程编号:01007930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必修学时∕学分:理论学时58学时实践学时10学时∕4学分开设学期:第五学期开设单位:数学与统计学院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说明一、课程性质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必修课2.课程说明《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应用结合的一门方法论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初步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建立简单的宏观和微观计量经济模型,并能以计算机技术为工具求解模型,分析实际经济现象。
计量经济学的前置课程为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等。
考虑到数学系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未开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统计学等前置课程的实际,本门课程的教学应以理论计量经济学为主要内容,适当配以简单的经济应用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熟练掌握初等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建立简单的宏观和微观计量经济模型;并掌握以计算机技术为工具求解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并用其分析预测实际经济现象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应完成以下任务:1、学生能了解现代经济学的特征,经济数量分析课程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经济数量分析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实际经济工作中的作用;2、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的经典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理解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扩展和新发展的有关概念;3、学生能掌握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现实经济现象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的能力;4、学生能具备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和能力。
三、学时分配表四、教学教法建议主要通过课堂讲授,作业讲评,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以计算机为工具求解案例,同时辅以一定的课外习作及批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一下几个方面:1. 消除对计量经济学的认识误区,充分认识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性。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经济学专业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经济学家在进行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中所必备的工具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实际应用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讲授了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强调理论和实证相结合,力求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今后的经济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证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技能解决经济问题;•培养学生进行经济研究和从事经济工作的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单一回归分析本章介绍了单一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OLS估计、检验和评价等,以及模型拓展和应用。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处理,掌握单一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
第三章多元回归分析本章介绍了多元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OLS估计、检验和评价等,以及模型拓展和应用。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处理,掌握多元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
第四章时间序列分析本章介绍了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时间序列的基本特征、平稳性检验、时间序列模型的构建、参数估计、模型诊断和预测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处理,掌握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
第五章非线性模型本章介绍了非线性模型的基本原理,包括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参数估计、模型选择和预测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处理,掌握非线性模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
课程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小组讨论等。
2.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对前三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对全书知识的掌握程度。
4.实验报告:本课程设置实验环节,学生需完成一次计量经济学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参考教材1.《计量经济学导论》(第五版),吕宏明,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上课班级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
计量经济学
英文名称
Econometrics
教学目的与重点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统计方法分析经济数据、估计经济关系、检验经济理论、评价经济政策的科学。通过本门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因果推断的方法论,初步掌握各种主要计量模型的基本理论、性质、技术及其实现,学会使用统计软件(Stata)处理和分析经济数据,有能力独立阅读实证经济学文献和复制文献结果,有能力定量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和撰写实证经济学论文。
4、赵国庆,应用计量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1.JeffreyMWooldridge,IntroductoryEconometrics:AModernApproach,6thedition,2015.
2.JamesHStockandMarkWWatson,IntroductiontoEconometrics,3rdedition,2010.
3.AColinCameronandPravinKTrivedi,MicroeconometricsUsingStata,revisededition,2010.
二、计量经济学主要内容(将根据教学进度适当调整;星号部分为选讲内容)
周次
授课内容
基本要求
1
导论
1.计量经济学的性质与范围
2.计量经济学方法论
4
总学时
68
成绩评定标准
平时成绩:50分,包括
期中考试30分
作业20分(4次)
期末考试:50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中文
外文
1、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及目的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应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对经济学理论进行测量,研究经济现象及其规律性。
本课程旨在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和测量工具
2.单方程回归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3.非线性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4.时间序列模型及其应用
5.面板数据模型及其应用
6.近期新增方法论和技术的讲解和应用
三、教学目标
1.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2.能够熟练应用单方程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
3.能够根据实际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模型;
4.熟悉计量经济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新兴技术,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四、教学方法
结合案例和实例进行讲解;
通过实证研究和实际数据拟合进行授课;
独立和小组探究,培育科研能力;
使用统计软件进行计量经济学实践。
五、考核方式
出勤、课堂表现、案例分析、论文撰写、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综合考核。
六、教学资源
1.主教材:《计量经济学》;
2.副教材:《计量分析基础》;
3.统计软件:Stata、Eviews等。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量化研究,对毕业论文、研究生导师的选择以及进入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学分:_____学分课程总学时:_____学时授课对象:_____专业学生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性质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的交叉学科,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来定量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为经济决策提供实证依据。
(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经典线性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等问题的处理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并进行模型的估计、检验和应用。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经济学及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要求1、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知识,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概率论、数理统计等。
2、学生应按时完成课程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3、学生应掌握至少一种计量经济学软件,如 EViews、Stata 等,能够运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估计。
四、课程教学内容(一)绪论1、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发展历程2、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步骤和方法3、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分类和应用领域(二)经典线性回归模型1、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2、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3、模型的统计检验,包括拟合优度检验、t 检验和 F 检验4、预测和区间估计(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形式和假设2、模型参数的估计和检验3、多重共线性问题及其处理方法4、变量的选择和逐步回归法(四)异方差1、异方差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异方差的检验方法,如 White 检验、GoldfeldQuandt 检验等3、异方差的修正方法,如加权最小二乘法(五)自相关1、自相关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自相关的检验方法,如 DW 检验、BG 检验等3、自相关的修正方法,如广义差分法(六)虚拟变量1、虚拟变量的概念和设置原则2、包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3、虚拟变量的交互作用(七)滞后变量模型1、滞后变量模型的类型和特点2、分布滞后模型的估计方法3、自回归模型的估计和应用(八)联立方程模型1、联立方程模型的概念和类型2、联立方程模型的识别问题3、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方法,如间接最小二乘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等(九)时间序列分析1、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和单位根检验2、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3、时间序列模型,如 ARMA 模型、ARIMA 模型等(十)计量经济学应用案例分析1、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等宏观经济问题的计量分析2、消费、投资、进出口等微观经济问题的计量分析五、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一、课程基本信息学时:48(含实验10学时)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中文简介: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计量经济学要运用大量的数学方法,特别是许多数理统计方法,但数学在这里只研究的工具,而不是研究的主体。
计量经济学的目的是要把实际经验的内容纳入经济理论,确定表现各种经济关系的参数,从而验证经济理论、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计量经济学有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关于经济关系计量的方法论学科。
而应用计量经济学是运用理论计量经济学提供的工具,研究经济学中某些特定领域的经济数量问题,例如。
生产函数、消费函数、供给函数、劳动就业等,应用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具体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研究它们在数量上的联系及其变动规律性。
本专业学习的计量经济学是应用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随后数十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已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方发达国家,计量经济学早已成为经济类学科的必修课,近年来也开始被列为我国经济类学科的核心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会用到很多数学知识、经济学知识,如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微积分、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等。
计量经济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撰写和分析调研报告、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等奠定方法论基础,并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计量经济学功底。
计量经济学的目的是要把实际经验的内容纳入经济理论,确定表现各种经济关系的参数,从而验证经济理论、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理论教学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计量经济学的主要概念、原理与方法,具有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能够作初步的经济计量分析与经济预测,为进一步学习中级计量经济学和高级计量经济学等后续课程打下一定基础。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经济计量学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经济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计量经济学已成为经济预测和决策,现代经济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二)教学目的计量经济学是由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以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为先修课程。
按照课程内容深度一般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经济学类非统计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定位于初级与中级之间的水平上,以计量经济学的数理统计学基础知识和经典的线性单方程及经典的线性联立方程模型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为主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达到:(1)了解现代经济学的特征,了解计量经济学课程在现代经济学和经济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实际经济工作中的作用;(2)掌握基本的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并对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扩展和新发展有概念性了解;(3)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现实经济现象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实际分析,并能以统计和计量分析软件为工具建立计量模型;(4)具有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授课方式为课堂教学与上机实验;教学方法为多媒体课件教学。
(五)面向专业经济学类(非统计学及数量经济)各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内容注:文中*内容为选讲内容。
第一章导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基本概念与内容体系;掌握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
(二)教学内容本章教学重点难点为: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基本概念与内容体系;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
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计量经济学概述一、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计量经济学的产生2、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二、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1、计量经济学的含义2、计量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三、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1、广义计量经济学和狭义计量经济学2、初、中、高级计量经济学3、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4、经典计量经济学和非经典计量经济学5、微观计量经济学和宏观计量经济学第二节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变量1、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2、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3、滞后变量与前定变量4、控制变量二、计量经济分析中的数据1、时间序列数据(time series data)2、横截面数据(cross-sectional data)3、混合数据(panel data)三、参数估计的方法四、计量经济模型1、计量经济模型的形式及其构成要素2、计量经济模型的特点第三节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一、根据经济理论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二、样本数据的收集三、估计参数四、模型的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2、统计检验3、计量经济学检验4、预测检验五、模型的应用1、结构分析2、经济预测3、政策评价4、经济理论的检验与发展(三)教学方法与形式授课方式为课堂教学;教学方法为多媒体课件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从教务管理系统中查找使用):课程类别:中文名称:计量经济学英文名称:Econometrics授课对象: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学分:2学时:48先修课程:经济数学、统计学建议教材:伍得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参考书目(内容包括编著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1.Brooks, C., 金融计量经济学导论[M].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2. Franses, Philip H., 商业和经济预测中时间序列模型[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3. Mills, Terence C., 金融时间序列的经济计量学模型(第2版) [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 Greene, William H., 经济计量分析[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二、课程教学目标计量经济学是财经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计量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理解计量经济分析的思想,把计量经济学模型和经济学理论、经济现实联系起来,具备一定经验研究的能力。
三、知识点1.经济数据的结构2.简单回归模型3. 普通最小二乘法4. 多元回归分析5. 高斯-马尔科夫假定、定理6. 单个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7. 参数线性组合的假设检验8. 对多个线性约束的检验9. 测度单位对估计量的影响10. 函数形式11. 二值变量12. 异方差性13. 趋势和季节性14. 平稳性和弱相依时间序列15. 高度持久序列16. 序列相关17. 稳健统计量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导论课时:共2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什么是计量经济学有所了解;掌握数据结构的类型;熟悉经验分析的步骤;理解因果关系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概念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计量经济学第二节经验分析的步骤第三节经济数据的结构一.横截面数据二.时间序列数据三.混合横截面数据四.综列数据五.对数据结构的评论第四节计量经济分析中的因果关系和其他条件不变第二章简单回归模型课时:共7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简单回归模型的假定,理解“线性”,熟悉OLS的操作技巧和计量模型的经济解释教学内容:第一节简单回归模型的定义第二节普通最小二乘法的推导关于术语的注解第三节 OLS的操作技巧一.拟合值和残差二.OLS统计的代数性质三.拟合优度第四节测量单位和函数形式一.改变测量单位对OLS统计量的影响二.在简单回归中加入非线性因素三.“线性”回归的含义第五节 OLS估计量的期望值和方差一.OLS的无偏性二.OLS估计量的方差三.误差方差的估计第三章多元回归分析:估计课时:共7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高斯-马尔科夫假定,理解无偏性定理、斜率估计量抽样方差的定理和高斯-马尔科夫定理,熟悉多元回归模型的经济解释教学内容:第一节使用多元回归分析的动因一.含有两个自变量的模型二.含有K个自变量的模型第二节 OLS的操作和解释一.如何得到OLS估计值二.对OLS回归方程的解释三.OLS的拟合值和残差四.拟合优度五.简单回归和多元回归的估计值的影响第三节 OLS估计量的期望值一.在回归模型中包含了无关变量二.遗漏变量的偏误:简单情形第四节 OLS估计量的方差一.OLS方差的成分:多重共线性:OLS估计量的标准误二.估计2第五节OLS的有效性:高斯-马尔科夫定理第四章多元回归分析:推断课时:共8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经典线性模型假定、t检验和F检验,了解置信区间的构建,理解一般线性约束的检验,熟悉如何报告回归结果教学内容:第一节 OLS估计量的抽样分布第二节检验对单个总体参数的假设:t检验一.对单侧对立假设的检验二.双侧对立假设的其他假设三.检验j四.计算t检验的P值第三节置信区间第四节检验关于参数的一个线性组合的假设第五节对多个线性约束的检验:F检验一.对排除性约束的检验二.F统计量的R^2型三.计算F检验的P值四.回归整体显著性的F统计量五.检验一般的线性约束第六节报告回归结果第五章多元回归分析:其他问题课时:共6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调整的R平方、非嵌套模型、交互效应和什么情形下应该对变量进行对数变换,理解预测和残差分析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的测度单位对OLS统计量的影响第二节对函数形式的进一步讨论一.对使用对数函数形式的进一步讨论二.含有二次式的模型三.含有交互作用的模型第三节拟合优度和回归元选择的进一步探讨一.调整R-平方二.利用调整R-平方在两个非嵌套模型中进行选择第四节预测和残差分析一.预测的置信区间二.残差分析第六章含有定性信息的多元回归分析课时:共4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虚拟变量的内涵及其经济解释、熟悉虚拟变量的交互作用项的经济解释教学内容:第一节对定性信息的描述第二节只有一个虚拟变量第三节使用多个虚拟变量第四节涉及虚拟变量的交互作用一.虚拟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二.容许出现不同的斜率三.检验不同组之间回归函数上的差别第七章异方差性课时:共6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理解异方差的后果,熟悉稳健性统计量和异方差检验,了解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教学内容:第一节异方差性对OLS所造成的影响第二节异方差-稳健性推断第三节对异方差的检验第四节加权最小二乘估计一.除一个常数倍数外异方差是已知的二.必须估计异方差函数:可行GLS第八章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课时:共8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时间序列数据的性质、时间序列数据的经典假定及如何处理趋势和季节性,理解平稳性、弱相依、高度持久、I(1)、I(0)、随机游走等概念,了解序列相关和异方差的校正及稳健性统计量。
教学内容:第一节时间序列数据的性质第二节静态模型与有限分布滞后模型一.静态模型二.有限分布滞后模型第三节经典假设下OLS的有限样本性质一.OLS的无偏性二.OLS估计量的方差和高斯-马尔科夫假定三.经典线性模型假定下的推断第四节趋势和季节性一.描述有趋势的时间序列二.在回归分析中使用趋势变量三.对有时间趋势的回归作除趋势变换四.季节性第五节平稳性和弱相依时间序列一.平稳和非平稳时间序列二.弱相依时间序列第六节OLS渐进性质第七节使用高度持久时间序列作回归分析一.高度持久时间序列二.高度持久时间序列的变换三.判断时间序列是否是I(1)第八节时间序列回归中的序列相关和异方差一.有序列相关误差的OLS 性质 二.序列相关的检验和校正 三.差分和序列相关 四.序列相关-稳健推断 五.异方差-稳健统计量 六.异方差的检验 七.自回归条件异方差五、思考题(或练习题)1.生育率对教育年数的简单回归 (i )u 中包含什么样的因素?它们可能与教育水平相关吗?(ii )简单回归分析能揭示教育对生育率在其他条件不变下的影响吗?2.下式为线性消费函数 估计的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MPC)就是beta1-cap ,平均消费倾向(APC)为 。
利用对100个家庭年收入和消费的观测,得到(i) 解释式中的截距,并评价它的符号和大小。
(ii) 当家庭收入为30000时,预测消费为多少? (iii) 以inc 为x 轴,画出估计的MPC 和APC 的图3. 在一项调查大学GPA 于在各种活动中所耗费的时间之关系的研究中,你对一些学生分发了调查问卷。
学生被问到他们每周在学习、睡觉、工作和闲暇这四种活动中各花多少小时。
任何活动都被列为这四种活动之一,所以对学生而言,这四种活动的小时数之和为168。
(i) 在模型GPA=b0+b1study+b2sleep+b3work+b4 leisure +u 中,保持sleep 、work 和leisure 不变而改变study 是否有意义?(ii) 解释为什么这个模型违背了假定MLR.4?(iii) 如何将这个模型重新表述,使得参数具有有用的解释,而又不违背假定MLR.4。
4. 刚从法学院毕业的学生的起薪中位数由下式决定:01kids educ u ββ=++01ˆˆˆcons inc ββ=+01ˆˆˆ//cons inc inc ββ=+2ˆ124.840.853100,0.692consinc n R =-+==Log(salary)=b0+b1LSAT+b2GPA+b3log(libvol)+b4 log(cost)+b5 rank+u ,LSAT 为LSAT 成绩的中位数;GPA 为该年级大学GPA 的中位数;libvol 为法学院图书馆的藏书量;cost 为进入法学院每年的费用;rank 为法学院的排名(rank=1的法学院是最好的)(i) 解释为什么预期b5 小于等于0?(ii) 你预计其他斜率参数的符号如何?理由是什么? (iii) 估计方程如下:log (salary-hat)=8.34+0.0047LSAT+ 0.248GPA+0.095log(libvol)+0.038log(cost) -0.0033rank, n=136, R2 =0.84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预计GPA 中位数相差1分会导致薪水有多大的差别(iv) 解释变量log(libvol)的系数(v) 是否应该进入一个排名更靠前的法学院?从预计起薪来看,排名相差20位的价值有多大?5. 下面哪种因素可能导致通常的OLS 的t 统计量无效(即在原假设下不服从t 分布)? (i )异方差性(ii )模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样本相关系数达到0.95 (iii )遗漏一个重要的解释变量6. 利用密歇根州制造业的数据来估计产品废弃率与企业特征之间的关系。
总体模型为log(scrap)=b0+b1hrsemp+b2log(sales) +b3log(employ)+u ,scrap 为产品废弃率,hrsemp 为平均每个雇员每年受到培训的小时数,sales 为企业年销售额,employ 为企业雇员人数(i) 证明这个总体模型也可以写成log(scrap)=b0+b1hrsemp+b2log(sales/employ) +q3log(employ)+u ,式中q3=b2+b3。
(ii) 估计(i)中模型,得到检验假设:sales/employ 提高1%将伴随以废弃率下降1%2ˆlog()11.740.0420.951log(/)(4.57)(0.019)(0.370)0.041log()(0.205)43,0.310scraphrsemp sales employ employ n R =--+==7. 有关睡眠时间与其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估计如下(i )对于双侧对立假设,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educ 、age 是统计上显著的吗? (ii )从方程中去掉educ 和age ,则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educ 和age 是联合统计显著的吗?8. 能否用残差分析来判断某个电影演员得到相对票房而言过高的收入? 9. 如下模型使得受教育的回报还取决于父母双方受教育程度的总和pareduc :(i)(以小数形式)证明此模型中多受一年教育的回报为你的预期b2的符号是什么?为什么? (ii)所估计的方程是解释交互项的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