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PPT

合集下载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PPT课件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PPT课件
• 世界能源发展趋势
1)在2020年以前仍然以化石资源为主 2)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减少,洁净煤及煤炭液化技术将大发展
团结 效率 责任
世界化石能源储量图
抓建设 争一流 创示范
团结 效率 责任
中国能源结构
抓建设 争一流 创示范
• 煤炭在中国能源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煤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2000年的20亿吨/年;2010年的32.5亿吨/年;2012年 36.2亿吨/年 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比重:65-75% 2012年中国煤炭消费量比上年增长2.5%;原油消费量增长6.0%;天然气消费 量增长10.2%;电力消费量增长5.5%。-统计局
❖ 煤的焦化-最早煤化工,同时副产煤气和焦油 ❖ 煤气化、液化和合成化学品等 ❖ 煤气化、发电、化工的多联产 ❖ 煤气化经甲醇制取烯烃 ❖ 煤制天然气、合成油、乙二醇等
团结 效率 责任
煤气化-龙头
世界能源状况及发展趋势
抓建设 争一流 创示范
• 世界化石能源储量及消费量
1)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矿物资源占64.1% 、石油18.1%、天然气 17.8% 2)2000年消费煤炭32.5亿吨,占28%,石油35亿吨,折标准煤50亿吨,占44%, 天然气2.4万亿M3,折标准煤32亿吨,占28% 3)2010年世界消费煤炭51.71亿吨,占30%,石油40.28亿吨,折标准煤57.54亿 吨,占34%,天然气2.8万亿M3,折标准煤39亿吨,占24% 4)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22.75亿吨标油,折合标煤32.5亿吨,占世界 能源消费总量的20.3%。其中煤炭70.6%,石油17.8%,天然气4%; 5)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36.2亿吨标煤,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2.5倍,美国的3.3倍,同时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我国每消耗1吨标 煤的能源,仅能创造1万4千元人民币的GDP,而全球平均水平是,消耗1吨标煤 创造2万5千元GDP。我国的能源消耗高,但能效极低。

煤制油的现状和进展

煤制油的现状和进展

’ " ( # *’ $ . % 比 欧 " 标 准 高 *’ 倍 %
比 欧 # 标 准 高 &’ 倍 % 属 优 异 的 环 保型清洁燃料$ 山西煤化所进行 !煤变油#的 研 究 已 有 &’ 年 的 历 史 % 千 吨 级 中 试 平 台 在 &’’& 年 1 月 实 现 了 第 一 次试运转% 并合成出第一批粗油 品 % 到 &’’) 年 底 已 累 计 获 得 了 数 十 吨 合 成 粗 油 品 $ &’’) 年 底 又 从 粗 油品中生产出了无色透明的高品 质柴油$ 目前%山西煤化所中试基 地正准备第 ( 次开车% 计划运行 . 个月左右$ 目前世界上可以通过
&’’)
年我国总能源消费量达
** + ,-) 亿 吨 油 当 量 % 其 中 % 煤 炭 占 ., + -. / % 石 油 占 &) # )( / % 天 然 气 占 & # ( / % 水 电 占 ( # %) / % 核 能 占 ’ # -) / $ 我 国 拥 有 较 丰 富 的 煤 炭 资
,( # . / $ 南 非 *1(( 年 起 就 采 用 煤 炭
气化技术和费4托法合成技术%生 产 汽 油 &煤油 &柴 油 &合成 蜡 &氨 &乙 烯 & 丙 烯 &!4 烯 烃 等 石 油 和 化 工 产 品$ 南 非 费4托 合 成 技 术 现 发 展 了 现 代 化 的 56789:; 浆 液 床 反 应 器 $ 萨 索 尔 ’ 5<=:; ( 公 司 现 有 二 套 ! 煤 炭 间接液化#装置%年生产液体烃类 产 品 ,’’ 多 万 吨 ’ 萨 索 尔 堡 )& 万 吨 2 年 & 塞 库 达 .,( 万 吨 2 年 ( % 其 中 合 成 油 品 (’’ 万 吨 % 每 年 耗 煤 %1(’ 万 吨 $ 累 计 的 ,’ 亿 美 元 投 资 早 已 收 回 $ 现 年 产 值 达 %’ 亿 美 元 % 年 实 现 利 润 近 *& 亿 美 元 $

2023年我国煤制油行业现状及前景预测分析

2023年我国煤制油行业现状及前景预测分析
未来环保技术在煤制油行业的应用前景尾气净化技术: 采用先进的尾气净化设备,在煤制油过程中有效去除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降低排放量,达到环保标准,例如采用脱硫、脱硝和高效过滤器等技术手段。
环保要求持续提高对煤制油行业发展的影响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升级: 为了满足环保要求,煤制油企业将不得不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 应用,引入先进的环保设备,推动行业向高效、低耗、低排放的方向升级转型。
加强环境监测
Policy support to support industry development
5
一、1.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煤制油行业受益二、2.煤制油行业受政策支持,持续发展3.市场需求稳步增长的趋势预测2 亿
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煤制油产业链完善
1.煤制油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升产能2.煤制油技术发展:协作提升效率和环保,预计2022年达商业化应用
6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1. 国内能源需求不断增加2. 油价波动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3.环保压力下的清洁能源转型
1. 资源优势转化煤制油技术在低碳转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煤炭资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可以减少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煤制油行业可以调整生产工艺,采用低碳技术,如燃料油清洁化处理、碳捕集和储存技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转型为煤制油行业提供了更多创新机会,推动技术发展,使其在清洁能源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2. 产业转型升级低碳转型对煤制油行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行业应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并发展绿色低碳化生产方式。同时,加强与清洁能源行业的合作,推动煤制油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低碳转型也为煤制油行业带来市场机遇,例如碳市场的发展和碳交易的推广,将为该行业带来新的盈利模式和商机。综上所述,低碳转型为煤制油行业带来了资源优势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行业可以通过采用低碳技术,减少排放量,并与清洁能源产业合作,推动煤制油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实现行业的转型与发展。

煤化工行业的发展与思考PPT资料54页

煤化工行业的发展与思考PPT资料54页

氨合成
甲醇合成 天然气合成
硝酸
合成氨 硝酸铵
尿素
甲醛
甲醇 天然气
醋酸 二甲醚
MTG
MTO/MTP
费托合成
汽油、柴油

燃气轮机

IGCC + 煤化工 = 多联产
一、行业态势与趋势
1.3 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的趋势
(一) 以煤的气化为核心,延伸煤化工产业链。煤炭气化技术的开 发,一是扩大设备生产能力,二是改进设备结构,三是创新气化 工艺,提高脱硫、除尘、净化效率,实现清洁生产工艺。
一、行业态势与趋势
甲醇汽车概况
甲醇是理化性能接近汽柴油的液体燃料,经济性好,动力性 好,易降解,使用方便,辛烷值高,相当于112号汽油。但对人体 的毒性和汽车的腐蚀性等问题尚有疑虑。
M15甲醇汽油:不改造汽车发动机就可直接使用; M85甲醇汽油:需要改动汽车发动机; M100甲醇汽油:用于专门研制的汽车,动力强劲、排放低。
M100甲醇汽车:1.6升甲醇可以替代1升汽 油,燃料费节省近30%,经济性非常突出
一、行业态势与趋势
一、行业态势与趋势
二甲醚汽车概况
二甲醚则具有十六烷值高的特点,非常适用于压燃式发动 机,因此是替代柴油的较好选择。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推出二甲 醚发动机和二甲醚专用汽车。我国的二甲醚汽车目前仅停留在城 市客车及公共汽车的实验样车阶段。
甲醛 醋酸 二甲醚
MTG MTO/MTP
费托合成
汽油、柴油
一、行业态势与趋势
1.2 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的几个重要态势
(二) 车用替代燃料成为开发的重点 包括液化油和煤气化生产甲 醇、二甲醚等新型车用燃料。 ◎液化油:投资巨大、环境成本高、技术不完善——战略储备; ◎醇醚燃料:环保性好,经济性高——较理想的车用替代燃料。

国内外煤制油技术

国内外煤制油技术

市场需求:随着 全球能源需求增 长,煤制油技术 具有广阔的市场
前景
技术挑战:煤制 油技术面临环保、 成本、效率等多
方面的挑战
政策支持:各国 政府对煤制油技 术的政策支持力 度加大,有利于
市场发展
技术创新:随着 技术的不断进步, 煤制油技术的市 场前景将更加广

谢谢
05
20世纪50年代, 中国开始研究煤 制油技术
技术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01
19世纪末,德国科学家发明了 煤制油技术
02
20世纪初,美国、日本等国家 开始研究煤制油技术
03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研究 煤制油技术
04
21世纪初,中国成功研发出煤 制油技术,并实现工业化生产
技术现状
01
环保问题:煤制油技 术会产生大量的二氧 化碳和其他污染物,
需要解决环保问题
03
技术成熟度:煤制油 技术尚不成熟,需要
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04
资源限制:煤制油技 术需要大量的煤炭资 源,需要解决资源限
制问题
05
市场竞争:煤制油技 术面临来自其他替代 能源技术的竞争,需 要提高技术水平和降
低成本以应对竞争
市场前景
国内外煤制油技 术已经取得了显 著的进展
02
目前,国内外煤 制油技术已经实 现了商业化生产
03
煤制油技术已经 成为一种重要的 能源替代技术
04
煤制油技术在环 保、经济、安全 等方面具有优势
2 国内外煤制油技术的对比
技术水平
国内煤制油技术:起步较晚,但 01 发展迅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国外煤制油技术:起步较早,技 02 术水平较高,但成本较高

国内外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一、概述煤制油技术是一种利用煤炭资源生产液体燃料的技术,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石油资源稀缺和能源安全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全球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煤制油技术的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国内外煤制油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国内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1. 技术研发情况目前,国内煤制油技术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究。

煤制油技术路线主要包括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两种,其中间接液化技术以目前为主要研究方向。

在间接液化技术方面,采用Fischer-Tropsch合成技术生产合成油和液体燃料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技术已经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

2. 技术应用情况国内煤制油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一些煤制油项目已经投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能源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煤制油技术的应用为国内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国外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1. 技术研究情况国外煤制油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美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在进行煤制油技术研究。

美国对Fischer-Tropsch合成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系列煤制油项目,为其能源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持。

南非在煤制油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利用Fischer-Tropsch合成技术成功开发了多个煤制油项目,为南非的能源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2. 技术应用情况国外煤制油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煤制油产业体系,为其国家的能源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持。

煤制油技术的应用为国外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石油资源的替代提供了新的选择。

四、国内外煤制油技术发展趋势1. 技术研发方向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煤制油技术的研发方向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研发人员将继续加大对Fischer-Tropsch合成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煤制油技术的产油率和碳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煤制油技术的产业化水平。

煤制油工程课件(08.11.23)

煤制油工程课件(08.11.23)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和谐共赢 塑造精品
煤制油工程技术交流
煤的间接液化技术:先将煤气化,然后合成燃料油和化工原料和产品。 • 煤间接液化工艺流程简图


煤间接液化工艺先把煤全部气化成合成气(氢气和一氧化碳),然 后再在催化剂存在下合成为汽油。约5~7t煤产1t油 。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和谐共赢 塑造精品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和谐共赢 塑造精品
煤制油工程技术交流
3.2 煤炭液化技术
分为煤的直接液化技术和煤的间接液化技术。
煤炭液化技术的定义:将固体的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化工原 料和产品的先进洁净煤技术。
煤的直接液化技术:将固体煤在高温高压下与氢反应,将其降 解和加氢从而转化为液体油类的工艺,又称加氢液化。一般情 况下,一吨无水无灰煤能转化成半吨以上的液化油。煤直接液 化油可生产洁净优质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料。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和谐共赢 塑造精品
煤制油工程技术交流
煤的直接液化工艺流程简图
该工艺是把煤先磨成粉,再和自身产生的液化重油(循环溶剂)配 成煤浆,在高温(450℃)和高压(20~30MPa)下直接加氢,将 煤转化成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1t无水无灰煤可产500~600kg油, 加上制氢用煤,约3~4t原煤产1t成品油。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和谐共赢 塑造精品
煤制油工程技术交流
4、低温甲醇洗 5、费托合成 6、油品加工 7、氨吸收制冷 8、空分装置 9、煤气水分离
三、我公司承担潞安煤制油装置施工情况介绍
1、公司承担主要装置 2、施工进展情况 3、该工程施工重点和难点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和谐共赢 塑造精品
煤制油工程技术交流

煤制油生产技术及其进展

煤制油生产技术及其进展

煤制油生产技术及其发展态势万博煤化工周刊2007-2-271 生产技术现状(1)间接液化法。

煤的间接液化分2步进行,首先将煤气化、净化,获得合成气,然后使合成气发生费-托反应制得液态烃。

典型的气化技术是壳牌公司粉煤气化技术和德士古公司水煤浆气化技术,后者目前已经转让给GE能源公司。

我国经过10多年的研究,目前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水煤浆气化理论体系,并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煤浆气化和粉煤气化技术,但尚未获得大规模应用。

南非是个多煤缺油的国家,煤炭储量高3553.33亿吨,占一次能源的75.6%。

南非自1955年开始采用煤间接液化技术生产汽油、煤油等油品和化工产品。

南非Sasol公司现有2套煤间接液化制油装置,液态烃产能为707万吨/年(萨索尔堡32万吨/年、塞库达675万吨/年),其中合成油品500万吨/年,消耗煤4950万吨/年。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简称山西煤化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开发铁、钴系催化剂煤间接液化技术,完成了2000吨/年工业试验,m(煤)/m(成品油)为5:1。

2001年国家科技部"863"计划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了煤制油重大科技项目。

2年后,承担这一项目的山西煤化所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研制的柴油清澈透明,十六烷值大于75,硫质量分数小于0.5x10-6,比欧V标准高10倍,比欧Ⅳ标准高20倍,属环保型清洁燃料。

据介绍,山西煤化所将在产煤地建设1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制油示范厂,目前正在进行基础设计,预计2010年前投产。

中国合成燃料公司-煤炭化学研究院中试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铁系催化剂,通过浆液床费-托反应制得柴油的选择性高达80%,另外生成少量液化石油气和高质量石脑油。

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至今尚未大规模推广应用,大多处于评估和验证阶段。

壳牌(中国)有限公司、神华集团和宁夏煤业集团于2005年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共同开发洁净煤制油产品。

根据备忘录,3方就壳牌间接液化煤制油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进行为期9个月的可行性研究,内容包括市场分析、经济指标评估、技术解决方案、相关规定审核和确定项目地点。

国内外煤制油技术

国内外煤制油技术
国内外煤制 油技术
汇报人: 时间:2024年X月
●01
第一章 煤制油技术概述
煤制油技术概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煤制油技术是指利用煤作为原料,经过一系列 化学反应制取燃料油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 效利用煤炭资源,为能源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方 向。煤制油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在国内外能 源产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煤制油技术历史
Integration
Integrating foreign advancements into our local projects Adopting best practic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oal-to-oil processes
Market Expansion
●04
第四章 煤制油技术在环境保 护中的作用
煤制油技术与环境保护
减少环境污染
01 通过煤制油技术,可以减少传统燃料燃烧带来的大气污染。
节约资源
02 利用煤制油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煤炭等资源,降低能源消 耗。
减少外部依赖
03 煤制油技术的发展有助于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增强国家能 源安全。
煤制油技术在碳中和中的应用
各国对煤制油技术的环境保护政策层出不穷, 这些政策法规的实施对煤制油技术的发展具有 重要影响。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将促进煤制油技 术的绿色发展。
煤制油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定位
资源利用
煤制油技术有助于更有 效地利用煤炭等资源, 推动资源可持续利用。
能源安全
煤制油技术能提升国 家能源安全,减少对 进口石油的依赖。
煤制油技术未来发展展望
技术升级
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改 良
绿色发展

我国煤制油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煤制油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煤制油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我国煤制油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2015.3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而煤炭的使用引发了严重的坏境的污染问题,如何解决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

再者,随着2014年之前国际石油价格不断突破历史新高(注:2014年下半年原油价格的断崖式下跌给煤制油及其它煤化工行业带来了成本挑战),更加激励了全球范围内替代石油项目的快速发展。

煤炭液化可增加液体燃料的供应能力,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通过液化可将硫等有害元素以灰分脱除,得到洁净的二次能源,对优化终端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煤制油技术术介绍煤制油也被称为煤炭液化,是一种以煤为原料生产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的煤化工技术。

目前全球只有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煤制油技术。

直接液化就是以煤炭为基础原料,加氢直接液化,典型代表是美国碳氢化合物研究(HTI)公司两段催化液化工艺。

间接液化则是通过气化煤炭生成合成气,再用催化剂把合成气合成液态烃类产品,这种技术的典型代表有Sasol工艺、SMDS合成工艺、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浆态床合成技术和兖矿煤制油技术开发等。

1.1 间接液化法煤间接液化是将煤首先经过气化制得合成气(CO+H2),合成气再经催化合成(F-T合成等)转化成有机烃类。

煤间接液化的煤种适应性广,并且间接液化过程的操作条件温和,典型的煤间接液化的合成过程在250℃、15~40个大气压下操作。

此外,有关合成技术还可以用于天然气以及其他含碳有机物的转化,合成产品的质量高,污染小。

煤间接液化合成油技术在国外已实现大规模工业化。

南非基于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建成了年耗煤近4200万吨、生产合成油品约500万吨和200万吨化学品的合成油厂。

在技术方面,南非SASOL公司经历了固定床技术(1950~1980)、循环流化床(1970~1990)、固定流化床(1990~)、浆态床(1993~)4个阶段。

煤制油行业发展前景与机遇展望报告

煤制油行业发展前景与机遇展望报告
环保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煤制油技术将更加注重环 保,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排放,采用清洁生产技 术,实现绿色发展。
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煤制油行业的自 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煤制油市场发展趋势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煤制油产品 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为行业发展提供广 阔的市场空间。
技术进步
近年来,煤制油技术取得了重大 突破,提高了油品的质量和产量 ,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煤制油行 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策支持
许多国家为了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和保障能源安全,出台了一系列 政策鼓励煤制油行业的发展。
煤制油行业挑战
环境保护压力
煤制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废,对环 境造成一定影响。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煤制油企业需要 加大环保投入,降低污染排放。
煤制油行业竞争格局
竞争激烈
煤制油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竞争较 为激烈。
优势企业脱颖而出
兼并与合作
为了提高竞争力,行业内企业可能会 进行兼并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 势互补。
在竞争中,优势企业将逐渐脱颖而出 ,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格局。
03
煤制油行业机遇与挑战
煤制油行业机遇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 长,对石油的需求持续增加。煤 制油作为一种可行的替代能源, 其市场需求也在逐步增长。
技术创新驱动
煤制油企业通过技术创新 ,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 高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方向
未来煤制油技术研发将更 加注重环保、高效、低成 本等方面,以适应市场需 求。
煤制油市场需求
国内市场需求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对煤制油产品的需求 也在不断增加。

煤制油技术概述与展望

煤制油技术概述与展望

煤制油技术概述与展望一、市场需要1.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国能源资源特点是煤炭资源丰富,而石油、天然气相对贫乏。

2.石油进口迅速上升,已对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构成威胁石油是保障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治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3.煤炭液化可增加液体燃料的供应能力,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通过液化可将硫等有害元素以灰分脱除,得到洁净的二次能源,对优化终端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工艺技术发展状况1.间接液化技术间接液化已有70多年历史,1943年F-T合成技术实现工业化,1956年在南非形成了规模化工业生产,是成熟可靠的煤液化技术。

至今,在南非已建成了3个大厂,年耗原煤近5000万吨,生产油品和化学品700多万吨,其中油品近500万吨。

SASOL已成为世界煤化工装置的典范。

荷兰Shell公司的SMDS技术,美国Mobil公司的MTG 合成技术也建有工业化装置,但均以天然气为原料。

国外还有一些先进的合成技术,如丹麦Topsoe公司的Tigas法和美国Mobil公司的STG法等,但都未工业化,也大多是以天然气为原料。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煤炭液化技术研究。

在“十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合成油工程研究中心(现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2000t/a煤炭间接液化工业试验。

2001年ICC-IA 低温催化剂的合成技术完成中试验证。

2007年ICC-II高温催化剂的合成技术进行了中试试验,开发了ICC-I低温( 230-270℃)和ICC-II高温(250-290℃)两大系列铁基催化剂技术和相应的浆态床反应器技术,并分别形成了两个系列合成工艺,即针对低温合成催化的重质馏分合成工艺ICC-HFPT和针对高温合成催化剂的轻质馏分合成工艺ICC-LFPT。

2002年12月,兖矿集团在上海组建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开始开展煤间接液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我国煤制油技术现状和发展(00001)

我国煤制油技术现状和发展(00001)

我国煤制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2)(2010-11-26 10:34:17)转载▼标签:财经4 间接液化的技术关键和发展趋向间接液化的主要关键技术为浆态床等温反应器和催化剂。

4.1 等温反应器反应器有固定床、循环流化床、固定流化床、浆态床等多种技术,目前反应器采用浆态床技术,见图5、图6,主要特点为:温度较低(200~250°C) ,用内锅炉式水冷控温简便、灵活,反应液床层温度控制的波动小(可以在±1°C以内);这种锅炉式的反应器在国内化学工业中有几十年的丰富经验,成熟可靠;在反应器放大时的相似性强,因此放大比较容易;操作压力不高(2.0-2.5 Mpa),床层压降低;从而可以使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H2/CO比低(铁催化剂为1.5-1.7),用水煤气部分变换来调节这个比例;在线添加和转移催化剂,催化剂用量约为固定床的30%,催化剂的消耗也比较低,即可以做到1.0Kg/t油;开停车时间短,运行成本较低,同等条件下较固定床成本低40%;图5费托合成反应器浆态床图6费托合成反应器浆态床4.2催化剂[4]费托合成催化剂是合成油的关键技术,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将近上百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不断,性能在不断提高。

我国在费托催化剂的研究方面,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国内的一些科研机构、大学对这类催化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山西煤化所和大连化物所、兖州集团的研究所、以及国内多所大学都出现了大批成果。

有的单位对这些在研的催化剂进行分代标记,说明这些在研的催化剂在不断进步,性能在不断提高。

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已经研究的催化剂都是可以工业化的,原因是这些在研的催化剂除个别外,大部分是理论研究的结果,它们偏重于转化率、收率方面的研究,对于在长时间大规模工业条件下的运行,没有实践经验,即没有长时间下的强度、抗毒性、抗衰减能力、液固分离能力、再生能力等工业化性能的考验。

国内外煤制油技术

国内外煤制油技术
提高煤制油技术的效率和稳 定性
开发新型煤制油技术,如生 物质制油、天然气制油等
研究煤制油技术的商业化应 用和推广
汇报人:
成本问题:煤制 油技术的成本较 高,需要大量的 资金投入
市场竞争:煤制 油技术面临来自 其他能源技术的 竞争,如天然气、 太阳能等
PART FIVE
技术成熟度:国内技术相对成熟,国外技术在某些方面仍有待提高 成本效益:国内技术成本较低,国外技术在某些方面成本较高 环保性能:国内技术环保性能较好,国外技术在某些方面环保性能有待提高 技术研发能力:国内技术研发能力较强,国外技术在某些方面研发能力有待提高
兖矿集团: 成功研发 出煤间接 液化技术, 实现大规 模工业化 生产
伊泰集团: 成功研发 出煤间接 液化技术, 实现大规 模工业化 生产
华电集团: 成功研发 出煤间接 液化技术, 实现大规 模工业化 生产
国电集团: 成功研发 出煤间接 液化技术, 实现大规 模工业化 生产
技术瓶颈:国 内煤制油技术 尚不成熟,存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煤制油技术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技术。 煤制油技术主要包括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方式。 直接液化是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煤炭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
间接液化是指先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气,然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将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燃料。
技术成熟 度:国内 技术相对 成熟,国 外技术在 某些方面 具有优势
成本控制: 国内成本 控制较好, 国外成本 较高
环保要求: 国内环保 要求严格, 国外环保 要求相对 宽松
政策支持: 国内政策 支持力度 较大,国 外政策支 持力度较 小

科技前沿:煤制油的现状和进展

科技前沿:煤制油的现状和进展

煤制油的现状和进展1.我国煤炭储量、生产和消费现状2022年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亿吨,平均储采比为由2022年204年减小到2022年192年。

储量位居前5位的国家依次是:1美国亿吨(占世界%);2俄罗斯亿吨(占%);3中国亿吨(占%);4印度亿吨(占%);5澳大利亚亿吨(占%)。

见表1。

中国探明储量位居第3位,储采比由2022年82年减小到2022年69年,低于世界平均储采比。

表12022年世界煤炭探明储量前7位国家亿吨2022年世界煤炭总生产量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生产量前5位国家依次是:1中国,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世界%)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世界%):2美国,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24%)减少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3澳大利亚,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4印度,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5南非,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

见表2。

表22022年煤炭生产量前7位国家亿吨油当量世界煤炭消费量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消费量前5位国家依次是:1中国,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世界%)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世界%);2美国,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世界%);3印度,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世界%);4日本,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世界%);5俄罗斯,由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增加到2022年亿吨油当量(占世界%)。

见表3。

表32022年世界煤炭消费量前7位国家亿吨油当量我国总的能源特征是“富煤、少油、有气”。

2022年我国总能源消费量达亿吨油当量,其中,煤炭占%,石油占%,天然气占%,水电占%,核能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煤制油技术发展 现状及趋势
1
1.1 世界能源结构与我国能源概况
能源是一个国家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没有能源就没有工业。 因此,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最先考虑发展的问题。 我国将能源,材料,信息和生物四个领域的科学与技术作为国家优先支 持与发展的方向。 1.1.1 能源的形式(按自然形态划分) 不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一次性能源): a. 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油页岩(油砂)等 核能(一次性能源): a.核裂变 b.核聚变
5. 煤炭再次作为主导能源的可能性:煤化工正悄然提高了身价,人们开 始重新认识其历史地位与作用。
6
最新能源构成信息
2006年中国化石能源资源基础储量构成:
煤96.7%;油1.6%;气1.7%。 2006年中国可再生资源量: 水力6.94亿kwh;风能10亿kwh ;太阳能10.9亿kwh ; 地热能33亿tce;生物质能5亿tce 。 2006年世界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可采储量及构成: 煤炭57.2%;石油21.1%;天然气21.7%。 ——《中国统计年鉴2007》 2006年世界能源消费构成: 石油35.80%;煤炭28.40%;天然气23.70%; 水电6.30%;核能5.80% 。 ——《世界能源统计年评2007》 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构成: 石油18.3%;煤炭69.5%;天然气3.4%;水电、核电、风电8.8% 。 7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煤制油技术分类 (2)直接液化 (3)间接液化 (4)甲醇-MTG (5)煤基多联产及氢能
8
(1)煤制油技术分类
组成 性质 煤 石油 C H (% ) (% ) 60-75 3-4 O (% ) 3-15 0.5-1.6 N (% ) S 发热量 矿物 水分 (%) MJ/kg % % 20.9 41.8 8 13
1.1.4 我国的能源结构 80年代前,煤炭占80%以上。目前仍然以煤炭为主,约占65~70%。 2000年国家统计局统计表明:煤炭67%,石油23%,天然气2.5%,水电 6.9%。从1993年我国已成为石油进口国。石油的开发主要用于生产汽油、 柴油、化工产品和化工原材料(纤维、橡胶、塑料)。 同时,我国目前也正在积极开发其他能源:(1)水力资源(长江三峡 水利枢纽)。(2)核能(大亚湾核能发电站,94年1#机组和2#机组相继并网 发电;秦山核能发电厂)。 (3)天然气(陕西、新疆等地开发)。 所以,从世界到我国来看,能源结构的发展趋势进入了群雄并起,各 自发挥自身优势的阶段。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司 长李寿生说煤炭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仍将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 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 一。我国煤炭探明可采量为7300亿吨,名列世界第一,占世界储量的 45.7%(16000亿吨)。2000年煤炭消费量12.0亿吨,所占能源消费总量 的67.0%。1990年,我国原煤产量10.58亿吨,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35% (35亿吨)是世界上第一产煤和用煤大国。预计2000年我国煤炭产量可 达1400亿吨。 4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也是极不均衡的,64%分布在华北地区。山西省 的煤炭资源约占全国的1/3(5000亿吨);石油主要分布在黑龙江、辽宁、 山东和沿海地区。
我国能源消费特点: (1)以煤炭为主。前面已讲过 (2)人均消费水平低,单位产值能耗高。从下表中可见人均能耗是世界 平均水平的1/2,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近4倍(3.95倍).
可再生能源:
a.水力能
b.太阳能
c.风能
d.地热能
2
1.1.2 能源利用史上的几次重大革命
18世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其实质使用燃煤 产生蒸汽代替了人力和畜力。但是蒸汽机的热效率很低,小于40%. 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为动力的时代: 用燃煤发电或水力发电取代了 蒸汽。 20世纪50~60年代: 以石油、天然气为动力的时代,同时发展了 “石 油化学工业”。
能源利用的每次革命都引起了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一系 列重大变化:
蒸汽——机车; 电力——电动机; 石油——汽车、飞机. 1.1.3 能源结构的变化 直到上世纪初的现代工业发展时期,煤炭一直作为主要能源,约占总 能源消耗量的80%以上。50年代由于在中东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油田,石 油开采量迅速增大,约在60年代中期,石油在总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已 达42%。到8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中,煤炭占总能源的消耗量远低于石 3 油的(即煤炭占26%,石油占50%)。
国别 中国 俄罗斯 德国 美国 人均能耗(kg煤当量) 单位产值能耗(10000J/美元) 600 60 6500 30 6000 15 1200 26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未来的能源问题,除了应大力发展其 他能源外(核能、水力能、太阳能),还要大力加强煤炭的综合利用,提 高煤炭的利用率是极其重要的。煤液化理论是煤炭综合利用技术的基础理 论之一。
液体燃料
10
MTG
干 馏
(2)直接液化
制 氢 煤制备 油煤浆 制 备 加氢液化
5
能源形势分析 1. 百年原油在造就了人类繁荣的同时,也形成了人类对其过分依赖的局 面。目前中国对原油的依存度已达到50%,这样就构成了国家能源的 安全问题。 2. 后石油时代——原油价格飚升——对世界经济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负 面效应——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等。 3. 科学技术在未来能源(太阳能、氢能等)的利用方面显得苍白无力。 4. 选择主导能源的五大要素:①资源量 ②技术水平 ③生产成本 ④投 资能力 ⑤环境容量(CO2排放) 。
0.5-1.0 0.2-3 0.1-1.7 0.5-3
83-87 10-14
很少 脱水

煤的氢碳比约0.7,石油约1.5~1.7; 煤结构以缩合芳香烃为主,石油以脂肪烃为主 煤中含较多杂原子,水分、矿物质较多 煤是固体,石油是粘稠液体
9
(1)煤制油技术分类
直接液化 间接液化

燃料、化工品 燃料、化工品 汽 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