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20)专题研究5利川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专题研究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天门市、神农架林区、宜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的批复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天门市、神农架林区、宜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7.28•【字号】鄂政函〔2020〕76号•【施行日期】2020.07.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天门市、神农架林区、宜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的批复鄂政函〔2020〕76号宜昌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你们《关于审批〈天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的请示》(天门政文〔2020〕24号)、《关于审批神农架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的请示》(神林政文〔2020〕14号)、《转报宜都市关于报批宜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2019年度)的请示》(宜昌政文〔2020〕14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天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
将H49G027086、H49G028084、H49G028085、H49G028086、H49G029077、H49G029082、H49G029085、H49G029086、H49G030077、H49G030080、H49G030081、H49G030082、H49G030083、H49G030084、H49G030086、H49G030087、H49G031077、H49G031078、H49G031080、H49G031081、H49G031082、H49G031083、H49G031084、H49G031085、H49G032074、H49G032075、H49G032076、H49G032077、H49G032078、H49G032079、H49G032080、H49G032081、H49G032082、H49G032083、H49G032084、H49G032085、H49G032086、H49G032087、H49G033076、H49G033078、H49G033079、H49G033080、H49G033081、H49G033082、H49G033083、H49G033084、H49G033085、H49G033086、H49G033087、H49G033088、H49G034076、H49G034077、H49G034078、H49G034079、H49G034081、H49G034082、H49G034083、H49G034084、H49G034085、H49G035078、H49G035079、H49G035081、H49G035082、H49G035083、H49G035084、H49G035086、H49G035087、H49G036081、H49G036082、H49G036083、H49G036084、H49G036085、H49G036086、H49G036087、H49G037082、H49G037083、H49G037084、H49G037085、H49G037086、H49G038084、H49G038085、H49G038087、H49G038088、H49G039087、H49G039088图幅中位于白茅湖棉花原种场、沉湖林业科技示范区、多宝镇、多祥镇、佛子山镇、干驿镇、国营蒋湖农场、荷花垸监狱、横林镇、胡市镇、黄潭镇、蒋场镇、净潭乡、竟陵办事处、九真镇、卢市镇、麻洋镇、马湾镇、彭市镇、石河镇、天门经济开发区、拖市镇、汪场镇、小板镇、杨林办事处、渔薪镇、岳口镇、皂市镇、张港镇合计320.8349公顷的有条件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调整为允许建设区;将H49G028085、H49G028086、H49G029085、H49G029086、H49G029087、H49G030077、H49G030078、H49G030080、H49G030081、H49G030082、H49G030083、H49G030084、H49G030087、H49G031077、H49G031078、H49G031082、H49G031084、H49G032074、H49G032077、H49G032078、H49G032080、H49G032081、H49G032082、H49G032083、H49G032084、H49G032087、H49G033076、H49G033078、H49G033080、H49G033081、H49G033082、H49G033083、H49G033084、H49G033085、H49G033086、H49G033087、H49G034078、H49G034079、H49G034081、H49G034082、H49G034083、H49G034084、H49G034085、H49G034086、H49G035078、H49G035079、H49G035081、H49G035082、H49G035083、H49G035084、H49G035085、H49G035086、H49G035087、H49G036082、H49G036085、H49G036086、H49G037082、H49G037083、H49G037084、H49G037086、H49G038084、H49G038085、H49G038086、H49G038087、H49G038088、H49G039087、H49G039088图幅中位于白茅湖棉花原种场、沉湖林业科技示范区、多宝镇、多祥镇、佛子山镇、干驿镇、国营蒋湖农场、横林镇、胡市镇、黄潭镇、蒋场镇、净潭乡、竟陵办事处、九真镇、卢市镇、麻洋镇、马湾镇、彭市镇、石河镇、天门经济开发区、拖市镇、汪场镇、小板镇、杨林办事处、渔薪镇、岳口镇、皂市镇、张港镇合计320.8349公顷允许建设区调整为有条件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
利川市经济发展的现状
利川市经济发展的现状10051019 谭银摘要:利川市位于湖北省最西部,南邻潇湘、西靠蜀渝、北依三峡,市辖14个乡、镇、办事处、开发区,575个村,68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4万人,有土家族、苗族、侗族、壮族、藏族、畲族、白族、蒙古族、彝族、满族等11个民族。
全市平均海拔1100米,总面积4602平方公里,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利川市着重围绕‚推进三大战略,发展‘三特’经济,打造‘三力’利川‛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城市经济发展引领市域经济发展,以旅游业带动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突出特色农业、新型工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城市建设、交通建设五大重点,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招商引资年‛、‚全民创业年‛、‚民生改善年‛活动,深入实施以‚清江工程‛、‚增收工程‛、‚平安工程‛、‚民生工程‛等为重点的‚十大工程‛,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开创利川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利川市特色经济一、利川经济发展现状1、特色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利川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全力实施“名牌工程”,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增强地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结合市内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对黄连、烟叶、莼菜等一批质量好、知名度高的产品“开小灶”,推动产品提档升级。
今年9月,利川扬明药业公司生产的“清江源”牌黄连,被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这是该市继“云利”牌香烟、“天佛”牌莼菜之后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地方特色产品。
黄连产业生机盎然,全市面积突破了5万亩,可起挖1万亩,收入可接近1亿元。
这些产品眼下在市场上非常“吃香”,有的已经出口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一批精品名牌脱颖而出,激活了该市各大产业的大发展。
今年,该市烟叶面积达到8万多亩,农民五成以上的收入靠烟叶。
2011年,州烟草公司下达利川市烟叶生产任务为种植面积9.35万亩、收购烟叶23.2万担。
利川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20)第一、二部分
项目名称:利川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委托单位:利川市人民政府承担单位: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81092院长:李玉堂教授项目负责人:龙元教授博士生导师技术负责人:万艳华副教授注册规划师项目组成员:肖铭副教授博士刘兰君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胡娟城市规划师博士研究生朱海波城市规划师博士研究生罗丹助理规划师硕士研究生陈涛助理规划师硕士研究生卢彧助理规划师硕士研究生杜锦助理规划师硕士研究生协编单位:利川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利川市规划设计院利川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参加编制人员名单:孙福民局长刘志德副局长杜兴华副局长凌秀伦书记冯智华总工程师规划设计院院长向海峰规划局办公室主任牟彦军规划局城乡规划科科长冉长清规划局规划管理科科长向峰规划局监察科科长龚安安规划局科员第一部分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第一节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2)第二节市域人口与城镇化发展 (3)第三节市域城镇体系结构方案 (4)第四节市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目标与要求 (5)第五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与要求 (6)第六节市域旅游发展战略 (8)第七节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10)第八节市域空间管制原则 (10)第三章中心城区规划 (11)第一节中心城区城市职能、性质、规模与发展目标 (11)第二节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与建设用地范围 (12)第三节中心城区空间管制区划 (12)第四节中心城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13)第五节中心城区重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14)第六节中心城区综合防灾体系规划原则与建设方针 (17)第四章附则 (2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利川市域城镇以及中心城区的建设与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城乡与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创建宜居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特编制《利川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2009- 2020)》(以下称本规划)。
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20)划
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综合报告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二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4)第一章城镇发展进程与现状特征 (4)一、概况 (4)二、城镇发展进程 (5)三、设市城市综合评价 (6)四、城镇现状特征 (8)第二章城镇发展基本条件 (15)一、社会经济 (15)二、资源条件 (17)三、生态环境 (19)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20)一、战略依据 (20)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21)三、城镇发展战略 (22)四、城镇发展方针 (24)第四章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26)一、总体结构 (26)二、城镇发展轴 (27)三、城镇密集地区 (27)第五章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28)一、城镇人口规模 (28)二、建设用地规模 (30)第六章城镇体系功能定位 (31)一、省域中心城市 (31)二、区域性中心城市 (32)三、地区性中心城市 (33)四、县(市)域中心城市 (34)五、重点镇 (34)六、一般镇 (36)第七章城镇支撑体系 (36)一、基础设施 (36)二、社会设施 (43)三、生态环境保护 (44)四、安全保障设施 (47)第八章规划实施 (50)一、开发建设管制 (50)二、区域发展协调 (58)三、政策建议 (59)附录一: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61)附录二: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主持单位、主编单位 (62)附录三: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工作组 (63)后记 (64)前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和建设部《关于加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的通知》(建规(1998)108号)的精神,“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编制工作于2001年初全面展开,在湖北省建设厅的直接领导和主持下,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承担了具体的编制工作。
本规划的基本宗旨是全面贯彻和实施《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所确立的城镇化战略,提出符合湖北实际、显示湖北特色、具有时代特征的城镇体系构架,以带动和支撑湖北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努力使湖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中西部的前列,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关于利川市如何利用区位优势确立产业定位
关于利川市如何利用区位优势确立产业定位本文就利川需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利川的区位优势分析,结合利川实际情况,提出利川未来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路。
标签:区位优势;产业定位;资源近年来,利川市将武陵山试验区建设作为推动利川加快发展的切入点,借助“鄂西圈”、“武陵山试验区”建设政策优势,及成渝经济带建设的机遇,通过对接交通、区域合作、旅游开发等方式,积极探索能够推进利川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模式。
一、利川市的基本情况及区位优势分析1.地理环境优势。
利川的气候为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山水相依,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一个最适宜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
2.自然资源优势。
境内年平均降水总量60亿立方米左右,可开发量17.13万千瓦,现已开发的总装机容量6.6万千瓦。
3.交通纽带优势。
利川的交通纽带作用体现在是连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世界遗产三国文化之旅”、“长江三峡之旅”三大旅游板块和长江经济带以及武陵山试验区的重要战略节点。
4.民族文化优势。
历史文化积渊流长,民族风情醉美浓郁,传统习俗丰富多彩,利川灯歌、利川小曲、“肉连响”号称“利川三绝”,进入了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旅游资源优势。
利川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产业开发价值。
二、推进武陵山试验区利川区域发展的几点思路1.利川在武陵山试验区建设中的机遇与因难(1)有利条件——政策叠加机遇。
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大转移、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等一批重大政策,湖北省实施“616”对口支援工程等举措,将为试验区建设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
——借助区位优势,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利川是湖北的西大门,是进川出渝的咽喉要道,随着恩施州武陵山试验区建设的启动,境内交通条件改善优势,利川与重庆、成都、武汉以及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有利于利川借助区位优势、政策支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利川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利川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年)利川市人民政府二○○九年八月利川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年)组织单位:利川市国土资源局承担单位: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编制领导小组组长:刘定学副组长:吴兴灿金星红成员:肖传武林科峰王代轩周华向贤忠赵龙刘敏赵明谷周志刚胡家鳌向金理冉文清张剑裴胡启成编制工作项目组组长:金星红副组长:张剑裴张朝阳技术负责:钱兆年成员:张品燕全成元花家清熊玉友张进臣陈林报告编写:陈林陈咏梅张兰吴雄万传杰陈珉蒋国武送审日期:2009年8月利川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年)(文本)利川市人民政府二○○九年八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 (2)第一节自然经济社会概况 (2)第二节矿产资源特点 (3)第三节首轮规划的实施评估 (4)第四节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矿产勘查现状 (5)第五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6)第六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6)第七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7)第八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经济背景 (8)第九节主要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与保证程度分析及资源潜力分析 (10)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15)第一节指导思想 (15)第二节基本原则 (15)第三节规划目标 (17)第四章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22)第一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方向 (22)第二节矿产资源勘查调查评价与勘查布局 (23)第三节探矿权设置、投放及现有探矿权处置方案 (26)第四节勘查准入条件 (27)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29)第一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及总量控制 (29)第二节矿业利用区域布局 (31)第三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 (35)第四节矿产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 (41)第五节开采准入条件 (44)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47)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评估 (47)第二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分区 (47)第三节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 (49)第四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 (50)第五节现有和闭坑矿山的地质环境保护 (50)第七章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及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与监测 (51)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3)第一节法制保障机制 (53)第二节行政保障机制 (53)第三节经济保障机制 (55)第四节社会保障机制 (57)第五节科技创新机制与人才保障机制 (58)第六节建立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机制 (58)第七节规划实施的重大工程手段 (59)第八节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矿产资源忧患意识 (59)第九章附则 (59)附表附表1—1 利川市矿产资源储量总表附表1—2 利川市上表矿区资源储量表附表1—3 利川市未上表矿区(矿点)资源储量表附表2 利川市矿区(矿点)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附表3 利川市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4 利川市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5 利川市探矿权现状表附表6 利川市矿产采矿权现状表附表7 利川市矿产矿业权总数规划指标表附表8 利川市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预测表附表9 利川市矿业经济区规划表附表10 利川市主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分区规划表附表11 利川市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表附表12 利川市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区块规划表附表13 利川市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表附表14 利川市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区块规划表附表15 利川市矿区(床)最低开采规模及服务年限规划表附表16 利川市主要矿产“三率‘规划指标表附表17 利川市采矿权调整方案规划表附表18 利川市矿山数控制指标分解表附表19 利川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规划表附表20 利川市风景名胜区一览表附表21 利川市自然保护区一览表附表22 利川市文物古迹保护区一览表附表23 利川市地质公园一览表附图图号图名比例尺1 利川市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图 1:10万2 利川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 1:10万3 利川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 1:10万4 利川市矿产资源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 1:10万第一章总则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迈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迈向现代化的新阶段。
利川市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
利川市“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一、利川市“十一五”期间人口发展主要成绩和经验二、制约利川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人口现状三、利川市“十二五”人口发展计划目标四、利川市“十二五”人口发展主要任务五、利川市“十二五“人口发展保障措施“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正确把握人口变动及其发展规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我市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利川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部署,特制定本规划。
一、利川市“十一五”期间人口发展主要成绩和经验“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一中心任务,着力在计划生育基层基础、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执法执纪、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计划生育群众工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有力地推进了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低生育水平继续稳定,出生人口素质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市人口出生率年均为12.16‰,总和生育率年均为1.69,在更替水平之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7.5‰,计划生育率达到95%以上。
出生人口素质稳步提高,免费婚检率年均为56%,并呈逐年上升态势。
优生检测率明显上升,出生缺陷一级干预率达65%,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服务率达到92%以上。
(二)坚持固本强基,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巩固。
“十一五”时期,特别是2008、2009年把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做为规范年和达标年来抓,进一步把工作重心放在村级。
制定了《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建设方案》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考核评估方案》,设立了村级基础建设奖项,加强了村级活动室、服务室、人口学校、计生协会和中心户的规范化建设、管理,全面开展无政策外生育先进村创建活动。
各乡镇进一步明确了村支两委、村级人口计生专干、村民小组长和计生协会的人口计生工作职责,加强了基层管理与服务网络建设,推动了基层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
2020年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作者:***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时间:2020.12.13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修改)纲要文本规划组织单位:宜昌市人民政府规划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10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乡统筹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第一节发展目标与策略 (2)第二节城镇化战略与城镇人口规模 (3)第三节市域资源与环境保护 (4)第四节市域城镇结构与经济区划 (5)第五节市域公共服务设施 (8)第六节市域综合交通 (9)第七节市域旅游 (11)第八节市域水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市域电力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规模 (12)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职能 (12)第二节发展规模 (12)第四章规划区规划 (14)第五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7)第一节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与空间结构 (17)第二节居住用地布局 (18)第三节生产性用地布局 (18)第六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21)第一节路网结构 (21)第二节公共交通 (23)第三节公共停车场 (25)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 (26)第八章中心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30)第一节绿地系统 (30)第二节景观系统 (31)第九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规划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利川市政府工作报告
利川市政府工作报告利川,县级市,隶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利川市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可以帮到您。
利川市政府工作报告篇1 过去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提振精神,抢抓机遇,砥砺奋进,全市经济社会步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崭新时期。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争先晋位,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坚持走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之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与2010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由54.5亿元增长到100.3亿元,年均增长9.6%;财政总收入由8.85亿元增长到16亿元,年均增长12.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4.03亿元增长到9.74亿元,年均增长1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亿元增长到39.8亿元,年均增长14.7%;固定资产投资由39.5亿元增长到103.5亿元,年均增长2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070元增长到2230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195元增长到7871元,年均分别增长12.9%、14.8%。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优化结构,转型发展再迈新步伐。
全面落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以五大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0.9:27.3:41.8。
产业建设全面提速。
各类特色产业基地达到146万亩,其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0万亩。
齐岳山6个风电场和杨东河、毛滩河等6个水电站建成投产,新增装机40万千瓦。
新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腾龙洞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谋道镇成功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累计接待游客319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6亿元。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7万户,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创建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2家。
永州市城镇体系总体规划20012020.doc
永州市城镇体系总体规划(2001-202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市域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全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推进合理有序的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使城镇发展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按照国家、湖南省规划主管部门的要求,特制订《永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2001-2020 )》。
以下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宏观指导和调控永州市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市城镇化与城镇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和政策。
市域内各县城镇体系规划必须与本规划相协调。
本规划指导全市各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编制本规划的基本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 .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3 .《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4 .《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5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第四条本规划的范围为永州市行政区域范围。
包括芝山、冷水滩两区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江华、江永、宁远、新田、蓝山九县,总面积 2.24 万平方公里。
第五条本规划期限为 2001-2020 年,其中:近期 2001-2005 年;中期 2006-2010 年;远期 2011-2020 年。
第六条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字条文。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镇体系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七条本规划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永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城镇发展战略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八条永州市城镇发展的总目标是:将永州市建设成为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良、经济繁荣、人民富裕、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名副其实的“锦绣潇湘”。
第九条经济与产业发展目标1 .调整产业结构。
浅谈山水格局下的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拓扑分析——以利川市为例
浅谈山水格局下的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拓扑分析——以利川市为例陈鑫;张斌【摘要】该文采用以GIS为平台的空间句法(Space Syntax)分析方法,对利川市在1986年、1999年、2009年三个时间段的城市空间形态与其周围自然山水格局所构成的图底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空间句法参数,总结发展规律.【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0(028)009【总页数】3页(P94-96)【关键词】城市形态;空间句法;山水格局;利川市【作者】陈鑫;张斌【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430070;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31 山水格局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自古以来,人们在城市选址及建设中都非常重视城市与城市周边的山水格局,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口的增加,城市在不断扩张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城市发展与周边自然山水地貌相互影响的问题,而物质层面上的接触与碰撞必然导致精神层面上对城市景观审美的不同感知。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山水格局下的城市发展进程就存在两方面结果:一是城市发展与自然山水环境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城市建设即成为自然山水景观的有益补充,自然山水环境又反过来影响城市风貌,对城市景观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与完善作用,两者和谐发展,提升了城市景观的美学价值,也提高了城市品位,优化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反之,如果城市发展脱离了周围自然山水的大环境,置良好的自然山水景观于不顾,甚至对城市的山水格局进行不利的改造与破坏,将对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品质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2 城市空间形态形态(morphology)一词在不列颠百科全书(Britannica)中的定义为“生物学中研究动植物组织结构的一个分支;有机体或其任何部分的组织结构(a branch of biology that deals with the form and structure of animals and plants;the form and structure of an organism or any of its parts)”。
湖北利川大旅游发展战略与策划思路
国色天香神秘净土—-湖北利川大旅游发展战略与策划思路(草案)利川市“龙腾计划”我们穿越千百年的历史迷雾,研究民族文化;我们探索城市发展理论与模式,远见未来,展现新时代城市的恢宏气度,城市、经济、自然等和谐、均衡、鲜明之美,寄托出文明的进步和人类美好的憧憬!城市背景21世纪被称为城市世纪我们将城市的发展史设计为“历史城市→平台城市→投资城市→国际能量城市”这样一个过程.21世纪第一个十年,依托城市化进程,城市(特别是大量的二、三级城市)迈入了“城市平台”时代。
城市发展新的背景。
21世纪的城市化是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大规模展开的,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两大主流趋势不断趋于相互交织与融合,不断增强各国间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的联系,使全球网络化日渐显现;城市日益融入到了全球的概念框架之中,成为全球网络化的重要节点,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城市间各种要素流动的迅速增加使得全球各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导致了多级、多层次的世界城市网络体系的形成。
在此背景下,城市都能够在全球网络中找到、实现自己的战略与价值地位。
城市发展新的动力机制.按照传统观点,强调走“城市积累”之路(也就是,通过利用这个城市所拥有的本土化资源,将其重新创造为﹁个知识丰富并拥有不同文化流向的新型城市),是把城市发展与城市竞争力联系在一起,视城市竞争力的提高为促进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然而,由于全球化通过越来越广泛的联系,拓展了城市空间流量的范围,信息化则通过加快各种要素流动的速度与效率,增大(扩大)了城市空间流量的容量,从而城市发展日益与提高国际化程度联系在一起,强调走“城市流动”之路-—让城市及资源流动起来,一个城市只有在世界范围的流动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前言与背景:—-发现利川一、聚变的前夜—-利川,蓄势待发(一)、发现之旅,夷水丽川利川市位于中国湖北省最西部,南邻潇湘、西靠蜀渝、北依三峡,是中国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 - 1 -第二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 - 1 -第三章人口与用地规模 .................................................................................................................... - 2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 2 -第一节“三区”划定. (2)第二节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发展战略 (3)第三节城镇空间、等级与职能结构 (3)第四节产业布局 (4)第五节旅游发展 (5)第六节生态建设 (6)第七节综合交通 (8)第八节重大市政设施 (10)第九节环境保护 (12)第五章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 - 14 -第一节城乡统筹策略 (14)第二节重点建设地区空间结构和“四区”划定 (15)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布局 .............................................................................................................. - 16 -第一节空间结构与发展策略 (16)第二节各城区定位及重点发展方向 (17)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 - 18 -第一节公共中心体系 (18)第二节行政办公用地 (18)第三节商业金融业用地 (19)第四节文化娱乐用地 (19)第五节体育用地 (20)第六节医疗卫生用地 (21)第七节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21)第八节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22)第八章中心城区住房保障与居住用地规划 .................................................................................. - 22 -第一节保障性住房 . (22)第九章中心城区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 - 23 -第十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及水系规划 .......................................................................................... - 25 -第一节绿地系统 .. (25)第二节水系 (26)第十一章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 ...................................................................................................... - 27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老城保护与更新 .................................................................................................. - 28 -第一节历史地区保护 (29)第二节文物古迹保护 (30)第十三章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 ...................................................................................................... - 31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 - 31 -第一节目标与战略 . (31)第二节城市对外交通 (32)第三节城市道路系统 (33)第四节公共交通系统 (34)第五节静态交通设施 (35)第六节步行交通 (35)第七节旅游交通 (36)第八节交通管理 (36)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 - 36 -第一节供水工程 .. (36)第二节排水工程 (37)第三节供电工程 (37)第四节通信和邮政设施 (38)第五节供热工程 (38)第六节燃气工程 (39)第七节环境卫生设施 (39)第十六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 - 40 -第一节城市应急保障体系 . (40)第二节防震减灾 (40)第三节防洪(潮)排涝 (41)第五节气象灾害防御 (42)第十七章中心城区分期建设规划 ...................................................................................................... - 42 -第一节近期建设规划 (42)第二节远景规划 (43)第一章总则第1条项目背景为适应城市发展新要求,落实国家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强化大连市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大理州城镇体系规划纲要sj
大理州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3-2020)(征求意见稿)大理州人民政府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年11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6)第三章大理州人口与城市化发展战略 (11)第四章大理州城镇体系规划 (13)第五章大理都市圈空间组织规划 (22)第六章大理州空间发展规划 (18)第七章大理州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25)第八章大理州基础设施规划 (29)第九章大理州社会基础设施规划 (34)第十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40)第十一章大理州旅游发展规划 (42)第十二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48)第十三章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5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1、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积极稳妥的实施城镇化战略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差异很大,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进城镇化,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2、云南省生产力发展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滇西地区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体系不完整的问题较为突出,中心城市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加快滇西中心城市——大理的建设是完善云南省城镇体系、调整生产力区域布局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3、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大理州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就,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要加强规划工作,尤其是要加紧编制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二条规划目的1、落实云南省城市工作会议和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战略,合理利用、优化资源配置,处理和协调大理州域城镇发展中的矛盾,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2、从区域的角度深入研究大理城市发展与东南亚经济区、滇西经济区的依存度与相互关系,研究大理在与东南亚合作开发战略中的地位和功能。
利川市民族中医院整体搬迁(一期)建设项目环评第二次公示
利川市民族中医院整体搬迁(一期)建设项目环评第二次公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文件的要求,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委托四川省国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担“利川市民族中医院整体搬迁(一期)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现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第二次公示,向公众公开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初步结果,并征求公众对该项目在环境影响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向公众公告如下内容: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项目名称:利川市民族中医院整体搬迁(一期)建设项目建设地点:利川市都亭街道办事处大塘村七组(利川市职校东侧,南环大道西段)项目概要:利川市民族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拟分三期建设,本项目为一期工程,一期工程建成后医院暂不搬迁继续运行。
一期规划用地面积64901.0㎡,建筑占地面积12753.48㎡,总建筑面积89596.56㎡(地上73025.37㎡,地下16571.19㎡),设计床位1000张。
包括一期住院楼、门诊医技楼、感染病房楼、制剂供应楼、放疗中心、高压氧舱、氧气站、营养食堂、锅炉房、污水处理站、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等的建设,并配套建设给排水、强弱电、消防、室外道路及场地、绿化等公用辅助工程。
一期总投资29216.06万元,建设工期预计30个月。
二、?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及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一)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在采取施工场界设置围挡、洒水降尘、及时清运施工弃渣等措施后,其影响可大大降低,且随着施工的结束而结束。
2、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包括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
施工废水产生量较小,属间断产生,经沉淀处理后可用于施工或场地降尘洒水,对环境影响小;项目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对环境影响小。
3、声环境影响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噪声,工程施工噪声影响对象主要为地块西侧利川职校师生和地块西北、北侧5m外大塘村居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研究五利川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专题研究目录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1 研究范围 (1)1.1.2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3 研究意义 (2)1.2 研究框架 (3)2. 中心城区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 (3)2.1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3)2.2 中心城区空间形态演变的历程 (4)2.2.1 1989年以前:城市雏形期 (4)2.2.2 1989~2000年:城市雏形期向轴线生长期过渡 (5)2.2.3 2000~2008年:轴线生长与轴间填充并存期 (5)2.3 中心城区空间形态演变的趋势 (6)3. 中心城区现状空间解读 (7)3.1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现状 (7)3.2 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的制约因素 (8)3.2.1 地形条件限制大,空间破碎度高 (8)3.2.2 增量土地不足,土地集约化程度低 (8)3.3 中心城区空间发展阶段的判定——快速扩张阶段 (9)3.3.1现状空间形态 (9)3.3.2城市建设状况 (9)3.3.3用地规模估算 (9)3.3.4小结 (9)4.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模式选择的相关理论支撑 (10)4.1 增长极理论 (10)4.1.1增长极形成的条件 (10)4.1.2增长极与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构建 (10)4.2 “组团——跃迁”模式理论 (11)4.2.1 “组团——跃迁”模式理论的内涵 (11)4.2.2 “组团——跃迁”模式理论与中心城区的空间扩展 (11)4.3 生态城市理论 (11)4.3.1 生态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11)4.3.2 生态城市理论与中心城区的空间扩展 (13)4.4 精明增长理论 (14)4.4.1 精明增长理论的背景 (14)4.4.2 精明增长的核心内涵与主要原则 (15)4.4.3 精明增长的实现途径 (16)4.4.4 精明增长与中心城区的完善 (16)5. 中心城区空间拓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16)5.1 中心城区空间扩展的正作用力 (17)5.1.1 周边核心城市的扩散力 (17)5.1.2 经济的快速增长 (17)5.1.3 城镇化的推进 (18)5.1.4 产业结构的调整 (19)5.1.5 旧城更新 (19)5.1.6 新区开发 (20)5.1.7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20)5.1.8 居民生活的需求 (21)5.2中心城区空间扩展的负作用力 (21)5.2.1 自然地形的限制 (21)5.2.2 门槛规律的要求 (22)5.3 小结 (23)6. 中心城区空间拓展模式的选择 (24)6.1 山地城市空间拓展模式 (24)6.1.1 紧凑圈层式 (24)6.1.2 轴向伸展式 (25)6.1.3 集约内涵式 (26)6.1.4 多核跳跃式 (27)6.2 中心城区空间拓展模式选择的结果——“组团—跃迁” (28)7. 中心城区空间拓展方向的选择 (29)7.1 市域城市经济联系度分析 (29)7.1.1市域各城镇交通联系度分析 (29)7.1.2 市域经济布局分析 (31)7.2 中心城区空间拓展方向分析 (34)7.2.1空间拓展规律 (34)7.2.2空间拓展方向的确定 (34)7.3 中心城区空间拓展新区的确定 (35)7.3.1 新区的选择 (35)7.3.2 新区用地条件分析 (35)7.3.3 新区自身的发展要求 (36)7.3.4 新区的确定 (36)8. 中心城区“一主一组团”空间结构解析 (37)8.1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37)8.2 主城区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 (37)8.2.1空间结构 (37)8.2.2用地布局 (37)8.2.3 各片区职能分工 (38)8.3 凉雾组团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 (39)8.3.1空间结构 (39)8.3.2用地布局 (39)9. 中心城区“组团—跃迁”式空间结构的支撑策略 (40)9.1 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 (40)9.1.1 主城—组团间公路的建设 (40)9.1.2 主干路网的建设 (40)9.2 生态绿地系统的构建 (41)9.2.1 基质 (41)9.2.2 廊道 (42)9.2.3 斑块 (42)9.3 空间管制规划的实施 (42)9.3.1 空间分区、分类管制 (42)9.3.2 综合管制措施 (43)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范围本研究涉及以下两层次范围。
(1)现状中心城区现状中心城区包括都亭、凉雾两个街道办事处的行政辖区范围。
(2)规划中心城区本次总体规划修改由于中心城区空间拓展的需要,拟将凉雾乡集镇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即规划中心城区将包括都亭、东城两个街道办事处以及凉雾乡集镇的规划建设用地及近郊地区。
1.1.2 研究背景与目的(1)宏观背景①国家对于西部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及优惠政策对利川市空间拓展的影响利川市所处的区位及发展现状决定了它能享受国家施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中部崛起战略对于相关地区的优惠政策,以及国家对于“老少边穷”地区的优惠政策。
这一系列优惠政策将推动利川市经济快速发展,从而促使其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发生变化。
从1999年编制上版总规到现在,利川市的发展形势、条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利川市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等三项重要指标增幅在近几年连续保持恩施州第一。
近5年来,利川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步伐大大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中心城区基本具备了建设中等城市的条件。
在国家宏观战略及优惠政策的推动下,利川市经济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促进空间规模增长、促使利川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发生较大变化。
②“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对利川市空间拓展的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建设目标要求利川市在空间拓展过程中应秉持节约资源、协调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系统发展的理念。
利川市是山区城市,地理条件的限制决定了利川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在空间拓展中应尽可能节约土地资源;此外,利川市的自然环境是其最有优势与潜力的条件,在空间拓展中应注重协调城市自然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
(2)微观背景①利川境内铁路及公路的修建目前,利川市的对外交通仅有公路一种方式,缺乏“铁、公、机、水”等多种方式的立体交通网络。
但是,随着“十一五”期间隶属国家重点工程的宜万铁路、利涪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沪渝西高速公路、利万高速公路、陕西安康—张家界旅游大通道的逐步开工建设,以及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投资203亿元开建渝沪快速铁路重庆到湖北利川段”项目的立项,重庆忠州—武汉天然气输气管道等国家重点工程的相继开工,长期困扰利川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将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一旦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渝利铁路顺利建成,并与周边的恩施机场和万州五桥机场连接,利川市作为地区间主要连接枢纽的作用将立刻凸现出来,其潜在的交通优势将变为现实。
两路的建设也将对利川市中心城区的空间拓展产生积极影响,形成新的城市发展轴与决定城市空间拓展方向。
②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利川市“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利川市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通达性良好、设施完备、环境宜人的城市空间的构建。
③利川市“工业兴市”战略的提出《利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工业兴市”的战略目标,这为一向以农业经济为主要经济发展模式的利川市指明了产业转型的发展方向,为其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与战略保证。
而“工业兴市”战略与利川市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之间如何均衡,则是一个挑战。
“工业兴市”战略与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两种力量同时作用,将对利川市中心城区的空间形态产生重大影响。
1.1.3 研究意义城市空间结构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城市复杂的功能组织方式的空间反映。
不同类型的城市由于发展轨迹的不同,会呈现不同的空间增长形态,并反映出各有差异的空间结构。
利川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山地型相叠合的城市,其空间结构的发展具有其特殊性;本研究意图通过对其空间要素的分析、空间动力发展的研究,推测其空间发展的趋势,为中心城区的规划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1.2 研究框架图1-2-1 研究框架2. 中心城区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2.1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从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
(1)城市雏形期在城市发展的初期,由于社会、经济活动规模小,城市一般都局限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形成紧凑的团状或点状的城市形态。
(2)城市轴线生长期城市作为地域中心,当其规模不断扩大时,在空间上表现为向外扩展;而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沿交通线向外形成伸展轴,但轴与轴之间含有大量的未开发用地,城市空间形态呈星状。
(3)城市轴间填充期当城市空间伸展轴的发展速度减缓后,城市扩展便主要集中于内部空间的调整和轴间空地的填充;此时,城市形态由星状向团块状发展。
(4)城市蔓延期当城市团块逐步充实后,团块边缘的城市近郊土地随之被大量蚕食,城市进入圈层式蔓延的过程。
(5)重新进入指状生长或跳跃式扩展当城市蔓延的效益低下引起大量的城市问题时,城市结构形式随之逐渐发生变化,多级城市中心渐渐形成,伸展轴的发展继续得到有力支撑,甚至出现沿伸展轴呈跳跃式发展的现象。
2.2 中心城区空间形态演变的历程2.2.1 1989年以前:城市雏形期图2-2-1 1989年利川城市建成区形态利川位于湖北省与重庆市的交界处,地理环境独特。
利川城区地质、地貌复杂,加上区域、交通及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城市形成和发展初期,由于社会、经济活动规模小,利川城区聚集在一个较小的区域,主体位于清江北岸地势比较平坦的台地上,其空间拓展主要是依托老城向四周蔓延,发展速度缓慢。
根据1989年利川城区影像图分析,建成区面积仅为396.80hm2。
1989年以前,利川的城市空间发展以集聚为主,大量人口、经济元素和社会功能向城市聚集,城市生活服务设施、娱乐设施、医疗教育设施等公共设施向老城区集中,并获得相对较高的集聚效益。
其中,城区的对外交通道路是城市延伸发展的动力因素,一些无序的城市建设活动依靠穿越城区的318国道和利宣、汉渝省道进行蔓延,使城区向西南、东、东南及南4个方向形成触角,触角两侧较狭窄的区域基本以居住用地为主,并未形成成规模开发。
在城市建成区未超越基本地形限制之前,利川市城区空间结构基本上是集中紧凑式,空间形态呈现集中团块状。
2.2.2 1989~2000年:城市雏形期向轴线生长期过渡图2-2-2 2000年利川城市建成区形态根据2000年利川城区影响图分析,建成区面积为450.87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