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尿酮体定性试验

合集下载

酮体的检出实验报告

酮体的检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酮体的定义及生理作用。

2. 学习酮体的检出方法。

3. 熟悉实验操作流程,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

酮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对人体并无危害,但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会导致血液中酮体含量升高,引起酸中毒。

本实验采用化学法检测酮体,利用乙酰乙酸与亚硝基铁氰化钠(NFC)反应生成紫色复合物的原理进行检测。

三、实验材料1. 试剂:亚硝基铁氰化钠、硫酸铜、盐酸、氢氧化钠、乙酰乙酸标准品、实验样品。

2. 仪器:试管、试管架、滴管、量筒、酒精灯、电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制作(1)分别取乙酰乙酸标准品0.1mg、0.2mg、0.3mg、0.4mg、0.5mg,用无水乙醇溶解,配制成0.01mg/ml的标准溶液。

(2)取5ml比色管,依次加入0.2ml硫酸铜溶液、0.2ml氢氧化钠溶液、0.2ml盐酸溶液,用无水乙醇定容至5ml。

(3)取标准溶液0.1ml、0.2ml、0.3ml、0.4ml、0.5ml,分别加入比色管中,用无水乙醇定容至5ml。

(4)在540nm波长下,以空白溶液为参比,测定吸光度值,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检测(1)取实验样品0.1ml,按照步骤1的方法,加入试剂进行反应。

(2)在540nm波长下,以空白溶液为参比,测定吸光度值。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酮体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制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得出回归方程:Y=0.018X-0.0013,R²=0.9985。

2. 样品检测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实验样品中酮体的含量为X mg/L。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化学法检测酮体,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试剂的准确配制和溶液的准确移取,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标准曲线的制作是实验的关键环节,要确保标准溶液的浓度准确,以便准确计算样品中酮体的含量。

酮体性状实验报告

酮体性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酮体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酮体的生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3. 分析酮体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

二、实验原理酮体是由肝脏合成的三种化合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的统称。

肝脏不能直接利用酮体,而酮体在肝外组织(如心脏、骨骼肌)中可转变为乙酰辅酶A,进而被氧化利用。

酮体的生成过程主要发生在肝细胞的线粒体中,以脂肪酸氧化产生的乙酰CoA为原料,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肝匀浆- 乙酰CoA- 线粒体提取物- 试剂:HMG-CoA合酶、β-羟丁酸脱氢酶、丙酮酶等- 仪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培养箱等2. 实验试剂:- 酮体测定试剂盒- 脂肪酸- 丙酮- 乙酰乙酸- β-羟基丁酸- 标准曲线试剂四、实验方法1. 酮体生成实验(1)取肝匀浆,加入乙酰CoA和线粒体提取物,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

(2)收集反应液,测定酮体含量。

2. 酮体性质实验(1)分别取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进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2)测定酮体与标准曲线试剂的吸收峰,计算酮体浓度。

3. 酮体生理作用实验(1)将心脏和骨骼肌组织分别加入酮体,观察其生理作用。

(2)比较加入酮体前后组织形态学变化和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酮体生成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适宜条件下,乙酰CoA和线粒体提取物反应后,酮体含量显著增加。

2. 酮体性质实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显示,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的吸收峰分别在210nm、320nm和275nm处。

3. 酮体生理作用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加入酮体后,心脏和骨骼肌组织的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形态学变化不明显。

六、结论1. 酮体是由肝脏合成的,主要成分为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

2. 酮体的生成过程主要发生在肝细胞的线粒体中,以脂肪酸氧化产生的乙酰CoA为原料。

3. 酮体在肝外组织中可转变为乙酰辅酶A,进而被氧化利用。

4. 酮体在心脏和骨骼肌组织中具有生理作用,可调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但对组织形态学变化影响较小。

尿的定性实验报告(3篇)

尿的定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定性实验,检测尿液中的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比重等,以了解尿液的基本生理状态和可能存在的病理情况。

二、实验原理尿液是由肾脏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形成的,其成分可以反映肾脏的功能状态和体内代谢情况。

本实验通过化学试剂与尿液中的特定成分发生反应,观察颜色变化、沉淀形成等现象,以定性检测尿液中的主要成分。

三、实验材料1. 尿标本:新鲜晨尿,约50ml。

2. 实验试剂:- 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

- 斐林试剂: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

- 醋酸锌试剂:用于检测尿液中的酮体。

- 邵氏试剂: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胆红素和尿胆原。

- 尿比重试剂:用于检测尿液的比重。

3. 仪器:试管、试管架、酒精灯、滴管、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蛋白质定性检测- 将尿液样本加入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 结果分析:出现紫色反应,说明尿液中含有蛋白质。

2. 葡萄糖定性检测- 将尿液样本加入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

- 结果分析: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3. 酮体定性检测- 将尿液样本加入试管中,加入醋酸锌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 结果分析:出现绿色或蓝色反应,说明尿液中含有酮体。

4. 胆红素和尿胆原定性检测- 将尿液样本加入试管中,加入邵氏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 结果分析:出现绿色或棕色反应,说明尿液中含有胆红素或尿胆原。

5. 尿液比重检测- 使用尿比重试剂,按照说明书操作,测定尿液比重。

- 结果分析:尿液比重在正常范围内(1.005-1.030),说明尿液浓度正常。

五、实验结果1. 蛋白质定性检测:出现紫色反应,说明尿液中含有蛋白质。

2. 葡萄糖定性检测: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3. 酮体定性检测:出现绿色反应,说明尿液中含有酮体。

4. 胆红素和尿胆原定性检测:出现棕色反应,说明尿液中含有尿胆原。

5. 尿液比重检测:尿液比重为1.020,说明尿液浓度正常。

酮体生成试验实验报告

酮体生成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酮体的生成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2. 掌握酮体生成试验的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酮体生成的现象,验证实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酮体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脂肪酸代谢产物,主要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化合物。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产生酮体,而外周组织(如心脏、骨骼肌等)利用酮体作为能量来源。

当机体处于饥饿、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或某些病理状态时,酮体生成增加,以满足能量需求。

本实验采用丁酸作为底物,通过肝匀浆与丁酸反应,模拟肝脏生成酮体的过程。

实验中,利用苏丹红染料对酮体进行定性检测,观察酮体生成的现象。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新鲜猪肝、丁酸、苏丹红染料、生理盐水、磷酸缓冲盐溶液(pH 7.4)、蒸馏水、玻璃棒、试管、烧杯、显微镜、显微镜载玻片、显微镜盖玻片、显微镜目镜、显微镜物镜等。

2. 仪器: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移液器、电子天平、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肝匀浆:取新鲜猪肝,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去除脂肪和结缔组织。

将猪肝切成小块,称取一定量的肝组织,加入适量的磷酸缓冲盐溶液,用玻璃棒研磨成匀浆。

将匀浆离心,取上清液作为肝匀浆。

2. 模拟酮体生成:取一定量的肝匀浆,加入适量的丁酸,在恒温水浴锅中保温一段时间,模拟肝脏生成酮体的过程。

3. 酮体检测:取适量的肝匀浆与丁酸反应液,加入苏丹红染料,观察酮体生成的现象。

4. 结果观察与记录:在显微镜下观察肝匀浆与丁酸反应液中的酮体生成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肝匀浆与丁酸反应液中出现红色颗粒,表明酮体生成。

2.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肝匀浆与丁酸反应过程中,酮体生成。

这与酮体生成的生理过程相符,验证了实验原理。

六、实验讨论1. 酮体生成对机体有何生理意义?酮体生成是机体在能量供应不足时的代偿机制。

在饥饿、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或某些病理状态下,酮体生成增加,为心脏、骨骼肌等外周组织提供能量来源,维持生命活动。

实验一尿酮体定性试验

实验一尿酮体定性试验

注意事项
1.反应温度 2.判断结果 3.KET成分
谢谢!
器材试剂
亚硝基铁氰化钠0.5g,无水碳酸 钠10.0g,硫酸铵10.0g,试剂均需分 析纯(AR)级,一起研磨混匀。密闭 存于棕色磨口瓶内,防止受潮。
标本要求新鲜尿液。来自操作步骤(酮体粉法)结果判断:
阴性(-):5min内无紫色出现。 弱阳性(十):逐渐呈现淡紫色。 阳性(2十):立即呈现淡紫色而后转为深紫色。 强阳性(3十~4十):立即出现深紫色。
实验目的
目前尿酮体(ketone bodies,KET) 测定方法有酮体粉(改良Rothera)法、 郎格(Lange)法和干化学试带法等。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改良Rothera法尿酮 体定性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注意 事项。
实验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Na2Fe(CN)5]∙2H2O
与尿中的酮体(丙酮、乙酰乙酸)起反应,生成 紫红色化合物。根据紫红色出现的快慢和颜 色深浅判断尿中酮体的含量。

教案36尿酮、尿双胆、尿HCG检查(精)

教案36尿酮、尿双胆、尿HCG检查(精)

3.尿胆红素阳性的临床意义 三. 尿胆原定性检查 1. 测定方法及评价 2. 参考值 3. 质量控制 四. 尿 HCG 检查 1.测定方法:胶乳凝集抑制试验,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放射免疫等。 2. 质量控制 3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 授课时数 教学内容及组织 一. 尿中酮体定性检查 1.酮体组成:乙酰乙酸、β 羟丁酸和丙酮。 2.测定方法及评价、参考值、质量控制 3.临床意义 二. 尿液胆红素定性检查 1.胆红素尿定义与参考值 2. 测定方法及评价 测定方法 Harrison 法 原理 胆红素与氯化钡形成钡盐沉淀吸附胆红素, 滴加酸性三氯化铁试剂, 使胆红素氧化为胆 绿素显绿色。 在强酸性介质中,与 2,4-二氯苯胺重氮盐 干化学试带法 起偶氮联反应而呈紫红色。 敏感度不高但操作简便、快 速及半定量的作用 准确性高 评价 掌握尿酮、尿双胆、尿 HCG 测定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 尿酮体、尿双胆、尿 HCG 测定的原理、试剂、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各项目实验原理及临床意义 讲授、多媒体教学、自学 1 学时

尿十项实验报告

尿十项实验报告

尿十项实验报告尿液干化学分析(尿十项)目的要求:1、了解尿十项测定项目的实验原理;2、掌握尿十项测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和原理:1、尿蛋白定性试验原理:尿液中蛋白质在一定的pH范围内与试带上的溴甲酚蓝、四溴酚蓝二酯结合,蛋白质离子吸引带相反电荷的指示剂,形成复合物,发生显色反应,蛋白质浓度越大,变色程度就越大,蛋白质含量的多少与颜色深浅的变化成正比。

2、尿糖定性试验原理:尿中葡萄糖在试纸上的葡萄糖氧化酶催化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内酯和过氧化氢,试纸中的过氧化物酶又催化过氧化氢使色素原(邻甲苯胺、碘化钾)氧化而显色,根据颜色深浅判断葡萄糖含量,此法称葡萄糖氧化酶法。

3、胆红素反应原理:在酸性条件下,重氢盐作用于胆红素的中央,使其断开并与重氮盐偶合形成2分子的偶氮胆红素,从而产生颜色变化。

4、尿胆原的反应原理:尿胆原分析试纸的反应原理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尿胆原在酸性条件下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醛化反应(尿胆原与醛缩合生成红色的缩醛化合物,即常见的欧氏试剂)。

另一种是重氮盐法,即尿胆原在酸性条件下,与重氮盐偶联生成紫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5、酮体反应原理:尿酮体包括乙酰醋酸、丙酮、β-羟丁酸,后者虽不属于酮类,但经常与前两者伴随出现,因而统称为酮体。

反应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尿中的乙酰醋酸、丙桐与硝普钠反应,生成紫红色的复合物。

这种测试方法对乙酰醋酸的敏感度为5-10mg/dl,对丙酮的敏感度为40~70mg/dl,并且不与β-羟丁酸反应。

6、尿比重SG反应原理:尿液比重试纸的反应原理是离子交换法,聚电解质——甲基乙烯基醚和顺丁烯二酸的共聚体是弱酸性(一COOH基)离子交换体,而尿液中以盐的形式存在的电解质(M+X-),在尿液中离解释放出M+阳离子(以Na+为主),与离子交换体中的氢离子置换释放出H+离子,而H+离子使pH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产生颜色变化。

(颜色由绿到黄的变化)7、尿液潜血反应原理:尿液潜血分析试纸的反应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的假过氧化物酶活性催化分解过氧化物,产生新生态的氧,氧化指示剂,使指示剂显色,从显色的强度可以得知尿液中血的浓度。

尿酮体定性实验报告(3篇)

尿酮体定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尿酮体定性试验,检测受试者尿液中是否存在酮体,并了解酮体的产生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尿酮体定性试验是基于酮体与特定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特征性颜色变化来检测酮体的存在。

酮体包括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它们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

正常情况下,机体产生少量酮体,一般不超过1.0毫克/分升,尿液中测不到酮体。

当体内胰岛素不足或缺乏糖分(如饥饿、糖尿病等)时,脂肪分解增加,酮体产生增多,超过组织利用速度,可出现酮血症,继而发生酮尿。

三、实验材料1. 受试者尿液样本:新鲜尿液5ml2. 亚硝基铁氰化钠:约250mg3. 冰乙酸:约0.5ml4. 试管:若干5. 滴管:若干6. 酮体定性试剂:包括亚硝基铁氰化钠和冰乙酸四、实验方法1. 取新鲜尿液样本5ml,置于试管中。

2. 加入亚硝基铁氰化钠约250mg。

3. 加入冰乙酸约0.5ml。

4. 充分振荡混合,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尿液样本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和冰乙酸反应后,出现紫色环状沉淀,表明尿液样本中存在酮体。

六、结果分析1. 酮体定性试验结果为阳性,说明受试者尿液中存在酮体。

2. 酮体的产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a. 饥饿:体内糖分不足,脂肪分解增加,产生酮体。

b. 糖尿病:胰岛素不足,糖分利用障碍,脂肪分解增加,产生酮体。

c. 营养不良:长期缺乏营养,糖分不足,脂肪分解增加,产生酮体。

d. 妊娠:妊娠期间,孕妇可能因妊娠反应而剧烈呕吐,导致糖分摄入不足,脂肪分解增加,产生酮体。

e. 慢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肺炎、伤寒、败血症、结核等发热期,严重腹泻、呕吐、饥饿、剧烈运动后等,均可出现酮尿。

七、结论本实验通过尿酮体定性试验,成功检测出受试者尿液中存在酮体。

结合受试者病史和临床表现,可初步判断酮体的产生可能与饥饿、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建议受试者进一步检查血糖、血脂等指标,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尿酮体定性检测

尿酮体定性检测

尿液酮体测定(干法学法)1. 实验原理在碱性条件下,亚硝基铁氰化钠可与尿液中的乙酰乙酸、丙酮起反应,试剂模块发生由黄色到紫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酮体的含量成正比。

2. 标本采集2.1 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以清晨第一次尿为宜,急诊患者可随时留取。

2.2 标本种类:新鲜尿液2.3 标本要求:采集患者尿液标本时,盛尿液的容器必须清洁干燥,要求留取中段尿。

3. 标本储存:从排出到检测应在2小时内完成,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应置4℃下冷藏保存,但冷藏时间最长不得超过6小时。

4. 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白带,精液,粪便,经血污染的标本拒收。

6. 试剂6.1 试剂名称MT-R11尿11项分析试纸6.2 试剂厂家长春瑞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6.3 包装规格:100Test/kit6.4 试剂盒组成:试纸条:100条6.5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试剂盒贮存于2-30℃条件下,可使用至试剂盒所标示有效期。

7. 仪器设备7.1 仪器名称:迈特尿液分析仪7.2 仪器厂家:长春迈特医疗仪器有限公司7.3 仪器型号:MT-3007.4 仪器校准程序:在主屏幕下按下“MENU”键,选择“质控测试”,按“ENTER”键确认,进入质控测试界面。

可选择“校准条测试”和“质控液测试”两个选项。

7.4.1 选择“校准条测试”,将校准条放在仪器工作台面检条区内,按下“ENTER”键,推进器将纸条推至测试区,屏幕显示“系统正在测试校准条…”测试结束后,如果通过校准,测量结果为“Calibration OK”。

校准通过,尿液分析仪可正常使用;校准未通过,仪器运行异常,及时与供应商或厂家联系。

如果校准条有污渍或损坏,不能继续使用,及时与供应商或厂家联系。

校准周期为每周一次。

7.4.2 选择“质控液测试”,将粘有尿液分析质控液的试纸条放在仪器工作台面检条区内,按下“ENTER”键,推进器将纸条推至测试区,屏幕显示“系统正在测试质控液…”测试结束后输出测试结果。

试戴法测尿酮体的原理是

试戴法测尿酮体的原理是

试戴法测尿酮体的原理是
使用试戴法测尿酮体的原理步骤如下:
一、准备试剂
准备含有硝普钠和丙酮的试剂溶液。

硝普钠可以和丙酸盐反应产生丙酮,用于检测尿液中的酮体。

二、取适量尿液
使用试管或小容器取适量新鲜尿液样本,一般2-3毫升。

样本要新鲜,避免受空气氧化影响。

三、加入试剂溶液
向尿液样本中加入少量试剂溶液,混合均匀。

一般几滴试剂溶液即可。

四、振摇溶解
振摇试管混合溶液,使样本充分与试剂反应。

反应时间约1分钟。

五、等待层析
待溶液静止后,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变化。

正常情况下上层出现紫红色。

六、结果判断
若上层无色或颜色轻微,说明尿液中无酮体或酮体含量正常。

若上层呈现明显的紫红色,则表示尿液样本中酮体含量升高。

七、结果记录
将观察到的尿液层析颜色变化记录下来。

进行定量分析可准确determine尿酮体的具体含量。

八、理论原理
丙酮与硝普钠反应生成色泽稳定的紫红色复合物,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尿液中的酮体含量高低。

综上所述,这就是使用试戴法测定尿酮体的基本流程和原理解析,是一种简便的尿酮体定性或半定量分析方法。

尿酮体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乳糜尿定性检查课件

尿酮体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乳糜尿定性检查课件
亚铁血红素
H2O2 ───→ O(氧化)
邻甲苯胺─→邻甲偶氮苯(蓝色)
(色素原)
【操作】(详见实验课本 P101 )
1.滴加尿液:先滴1滴在滤纸上 2.烘干滤纸:烘干后痕迹处继续滴1滴尿液,反复3~4次 3.加试剂:邻联甲苯胺冰醋酸溶液2~3滴,再滴3%过氧化氢
2~3滴
4.观察结果:立即观察颜色变化
易热性触酶
3. 烘干滤纸: 应少量多次并保证标本量足够 4.保证试剂有效 5.控制试剂剂量
实验五 尿肌红蛋白邻联甲苯胺法定性检查
【原理】
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一样,分子中含血红素基因, 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能用联苯胺和邻联甲苯胺与 过氧化氢反应检出.
肌红蛋白能溶于80%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中而血红 蛋白则不能,因而可鉴别.
完成; 4.存在大量非结晶尿酸盐时,可能出现橙色反应影
响结果判断,离心除去。
实验二 尿胆红素Harrison法定性检查
(哈里森)
【原理】
酸性条件 ↓
胆红素+氯化钡→沉淀+三价铁→胆青素/胆绿素/胆黄素
(蓝绿色/绿色或黄绿色)
【操作】(详见实验课本 P97 )
1.加尿液: 加尿液5ml 2.吸附胆红素: 加2.5ml氯化钡溶液于尿中→
假阳性 较多肌酐、肌酸,高色素尿, 酞、苯丙酮、左旋多巴代谢物
假阴性 ①标本收集和保存不当; ②亚硝基铁氰化钠对温度、热度或光线很 灵敏; ③试带受潮失活。
【注意事项】
1.试剂配制要准确,易受潮,应密闭、干燥保存; 2.乙酰乙酸不稳定,丙酮易挥发,使用新鲜尿液; 3.控制反应温度,实验室温度过低时在30℃水浴箱中
【结果判断】
①不变色,加温后无反应 ②10min后呈微红色 ③10min后呈樱红色 ④立即呈深红色

检验技师考点:尿酮体检查

检验技师考点:尿酮体检查

检验技师考点:尿酮体检查
检验技师考点:尿酮体检查
尿酮体检查:检测尿酮体的膜块中主要含有亚硝基铁氰(qíng)化钠,或与尿液中的乙酰乙酸、丙酮主生紫色反应。

其对乙酰乙酸的.敏感性为50-100mg/L对丙酮则为400-700mg/L,不与β-羟丁酸起反应。

在使用中就注意:①由于尿酮体中的丙酮和乙酰乙酸都具有挥发性,酰乙酸更易受热妥解成丙酮;尿液被细菌污染后,酮体消失,因此尿液必须新鲜,及时送检,以免因酮体的挥发或分解出现假阴性结果或结果偏低;
②干学法与酮体粉法灵敏度存在差异:酮体粉法对乙酰乙酸与丙酮的敏感性分别为80mg/L和100mg/L.不如试带法敏感,故同一病理标本两面种方法可能出现结果的差异,分析结果时应特别注意;
③不同病因引起的酮症,酮体的成分不同,即使一病人不同病程也可有差异,例如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病命名中,主要酮体成分β羟丁酸,很少或缺乏乙酰乙酸,此时测得结果可导致对总酮体量估计不足。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缓解之后,β-羟丁酸转变为乙酰乙酸,反而使乙酰乙酸含量比初始急性期增高,易对病情估计过重。

因此检验人员必须注意病程发展,与临床医生共同分析实验结果。

尿液的检验的实验报告

尿液的检验的实验报告

尿液的检验的实验报告尿液的检验的实验报告尿液的检验是一项常见的临床实验,通过对尿液中各种成分的检测,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展情况。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尿液的常规检验方法和结果解读。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尿液样本、显微镜、尿液分析仪器等。

2. 实验方法:首先,收集被试者的尿液样本,并确保样本的新鲜度。

然后,将尿液样本进行离心,以分离尿液中的固体成分。

接下来,使用显微镜观察尿液沉淀物的形态和数量。

最后,使用尿液分析仪器对尿液样本进行化学成分的检测。

实验结果:1. 尿液的外观和颜色:正常尿液应该呈现清澈透明的状态,颜色为淡黄色。

如果尿液呈现混浊、浑浊或其他异常颜色,可能表示存在尿路感染、结石等问题。

2. 尿液的pH值:正常尿液的pH值在4.6-8.0之间,呈弱酸性或弱碱性。

pH值的异常可能与饮食、药物或疾病有关。

3. 尿液的比重:正常尿液的比重在1.005-1.030之间,比水重。

比重的异常可能与肾功能、水分摄入量等有关。

4. 尿液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很低,通常不超过30毫克/升。

如果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存在肾脏疾病、尿路感染等问题。

5. 尿液的葡萄糖: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出现葡萄糖。

如果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表示存在糖尿病等问题。

6. 尿液的酮体: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存在酮体。

如果尿液中出现酮体,可能表示存在糖尿病、饥饿、高脂血症等问题。

7. 尿液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应该很少。

如果尿液中出现异常的红细胞或白细胞数量,可能表示存在尿路感染、肾脏疾病等问题。

实验讨论:通过对尿液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展情况。

例如,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异常增高可能提示肾脏疾病的存在,而尿液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可能表示尿路感染的发生。

此外,尿液的检验还可以为医生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信息,辅助诊断和治疗。

实验九尿比重 PH 尿糖定性测定与尿酮体

实验九尿比重 PH 尿糖定性测定与尿酮体
实验九 尿比重、PH、尿糖定性 测定与尿酮体
临床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研室 2011.11.7
(1)尿比密
操作
斜持比重筒,取新鲜尿液 垂直比重 筒 轻置比重计 读取与尿液凹面相
切刻度 测定尿温度
(2)PH值 PH试纸法
(3)尿蛋白定性试验
加热醋酸法
取大试管1支,用试管夹夹作管底部 加尿液至试管2/3处 察结果
加热尿液上1/3至

煮沸 加5%乙酸2~3滴,再煮沸
注意:先加尿液,再加试剂
(4)尿糖定性试验 班氏葡萄糖定性试验
取中号试管1支,用试管夹夹住管口部 11加入班氏试剂20滴(约1ml) 加热 至沸 加入被检尿液2滴(0.1ml)摇 匀 加热至沸1~2min 冷却 结果判 断 注意:先加试剂,再加尿液
(5)尿酮体试验
酮体粉法
玻片上加1小勺酮体粉,滴加尿液于酮
体粉上(完全浸润),结果观察。
加自己的尿液
加病理的尿液
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全部于公共台面完成; 四人为一组,观察不同程度病理标本
的病理现象,避免重复试验,节约标 本。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中酮体定性检查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中酮体定性检查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中酮体定性检查分析邵海华【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尿液酮体检查方法比较。

方法对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中酮体定性检查的方法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9例阳性。

结论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而后者尿酮体一般不增高,但应注意糖尿病酮症者。

%Objective Comparing with diferent ways in DKA of ketones detection in urine.Methods Analyzing 20 samples of ketones in the urine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 with regarding to the qualitative detection method.Results19 samples are positive, while. Conclusion The ketones are showed as positive in DKA. However, it wouldn’t be increased basicaly, but the patients with diabetic ketoacidosi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and cared.【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4(000)018【总页数】2页(P119-120)【关键词】尿中酮体定性检查;测定方法;评价;临床意义【作者】邵海华【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酮体由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组成。

在生理状态下,游离脂肪酸在肝细胞线粒体中经β氧化形成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结合后经三羧酸循环氧化产生能量与二氧化碳及水。

当肾功能正常时,尿酮体呈强阳性[1]。

肾功能严重不全者,由于肾循环障碍,肾小球滤过减少,而肾糖阈及酮阈升高,可出现尿糖与酮体减少,甚至消失,因此,诊断时必须注意以血酮检查为主。

13尿酮体定性试验

13尿酮体定性试验

尿酮体定性试验1 检验目的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生成的。

是乙酰乙酸、β一羟丁酸及丙酮酸的总称。

2 检测原理采用试带法,检测过程是含甘氨酸、碱缓冲剂、亚硝基铁氰化钠。

在碱性条件下,后者与尿乙酰乙酸、丙酮起紫色反应。

3 标本3.1 收集患者清晨新鲜尿液10ml。

3.2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到临床检验科体液检验室。

3.3 不能及时测定的标本如保存应密闭冷藏或冷冻,检测时先将标本恢复至室温后再操作。

4 设备和试剂罗氏公司的Miditron JuniorⅡ尿液分析仪(主机号:1302-014)及专用试带。

5 校准步骤5.1 Miditron JuniorⅡ尿液分析仪每1月对仪器进行校准一次。

5.2 仪器校准的操作步骤,详见Miditron JuniorⅡ尿液分析仪仪器登记文件。

6 操作步骤6.1 样本的准备:将编好号的样品放在仪器相应的标本位置。

6.2 试剂的检查:仪器开机后,检查各种试剂的位置、体积、批号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测定。

6.3 操作方法:测定样本项目必须在仪器校准通过的情况下进行,其操作过程操作步骤详见Miditron JuniorⅡ尿液分析仪仪器登记文件。

7 质量控制每天操作过程中应使用自配的尿液质控液至少做一次质量控制。

请参见Miditron JuniorⅡ尿液分析仪仪器登记文件。

8 干扰因素8.1 假阳性:尿中含较多量肌酐、肌酸,高色素尿,尿中含酞、苯丙酮、左旋多巴代谢物等。

8.2 假阴性:最主要原因是标本收集和保存不当;其次,亚硝基铁氰化钠对湿度、热度或光线很灵敏,或试带受潮失活。

9 计算Miditron JuniorⅡ尿液分析系统会自动地计算出结果。

10 生物参考值区间10.1 定性:阴性10.2 定量:酮体(以丙酮计)170~420mg/L;乙酰乙酸≤20mg/L。

11 实验室解释在正常情况下,血酮和尿酮存在一定的定量关系。

当血酮达到80mg/L时,尿酮可达1+;当血酮达到130mg/L时,尿酮可达到3+;而相对于血酮,尿酮体检测更加简便、快速。

尿酮体定性检测试剂盒(Lange法)

尿酮体定性检测试剂盒(Lange法)

北京雷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3、 当含有大量非晶形尿酸盐时,则产生黄色至褐色环。 4、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含酮体的尿液中加亚硝基铁氰化钠在碱性溶液作用下生成紫色环加入微量lange酸化液可防止假阳性
北京雷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尿酮体定性检测试剂盒(Lange 法)
简介:
含酮体的尿液中加亚硝基铁氰化钠,在碱性溶液作用下,生成紫色环,加入微量 Lange 酸化液可防止假阳性。
Leagene 尿酮体定性检测试剂盒(Lange 法)采用朗格(Lange)法进行检测,主要用于定 性检测人、动物尿液中 酮体含量。该试剂 盒仅用于科研领 域,不宜用于临 床诊断或其他用 途。
结果判断:
定性
反应情况
阴性 可疑
+ 2+ 3~4+
5min 后无紫色环 只出现淡紫色环 逐渐出现淡紫色环 较快出现淡紫色环 立即出现淡紫色环
相当含量(mg/L)
乙酰乙酸
丙酮


50200~400Fra bibliotek100
1000
200~400
2500~5000
1000~3000
8000~10000
注意事项:
1、 尿液酮体浓度高时,紫色明显;尿液酮体浓度低时,红色明显。 2、 Lange 氨液易挥发,应注意密闭保存,否则显色不佳。
组成:
名称 试剂(A): 亚硝基铁氰化钠 试剂(B): Lange 酸化液 试剂(C): Lange 氨液 使用说明书
编号
TC045 9 50T
Storage
10g
RT 避光
20ml
RT
3× 30ml R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1.反应温度 2.判断结果 3.KET成分
谢谢!
实验一 尿酮体定性试验
实验目的
目前尿酮体(ketone bodies,KET) 测定方法有酮体粉(改良Rothera)法、 郎格(Lange)法和干化学试带法等。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改良Rothera法尿酮 体定性的原理、方法起反应,生成 紫红色化合物。根据紫红色出现的快慢和颜 色深浅判断尿中酮体的含量。
在碱性条件下,[Na2Fe(CN)5]∙2H2O
器材试剂
亚硝基铁氰化钠0.5g,无水碳酸 钠10.0g,硫酸铵10.0g,试剂均需分 析纯(AR)级,一起研磨混匀。密闭 存于棕色磨口瓶内,防止受潮。
标本要求
新鲜尿液。
操作步骤(酮体粉法)
结果判断:
阴性(-):5min内无紫色出现。 弱阳性(十):逐渐呈现淡紫色。 阳性(2十):立即呈现淡紫色而后转为深紫色。 强阳性(3十~4十):立即出现深紫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