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猜想与归纳
高中数学-角谷猜想
简介考拉兹猜想,又称为3n+1猜想、角谷猜想、哈塞猜想、乌拉姆猜想或叙拉古猜想,是由日本数学家角谷静夫发现,是指对於每一个正整数,如果它是奇数,则对它乘3再加1,如果它是偶数,则对它除以2,如此循环,最终都能够得到1。
取一个数字如n = 6,根据上述公式,得出6→3→10→5→16→8→4→2→1。
(步骤中最大的数是16,共有7个步骤)如n = 11,根据上述公式,得出11→34→17→52→26→13→40→20→10→5→16→8→4→2→1。
(步骤中最大的数是52,共有13个步骤)如n = 27,根据上述公式,得出 :27→82→41→124→62→31→94→47→142→71→214→107→322→161→484→242→121→364→182→91→274→137→412→206→103→310→155→466→233→700→350→175→526→263→790→395→1186→593→1780→890→445→1336→668→334→167→502→251→754→377→1132→566→283→850→425→1276→638→319→958→479→1438→719→2158→1079→3238→1619→4858→2429→7288→3644→1822→911→2734→1367→4102→2051→6154→3077→9232→4616→2308→1154→577→1732→866→433→1300→650→325→976→488→244→122→61→184→92→46→23→70→35→106→53→160→80→40→20→10→5→16→8→4→2→1。
(步骤中最大的数是9232,共有111个步骤)考拉兹猜想称,任何正整数,经过上述计算步骤後,最终都会得到 1。
注意:与角谷猜想相反的是蝴蝶效应,初始值极小误差,会造成巨大的不同;而3x+1恰恰相反,无论多么大的误差,都是会自行的恢复。
高中数学课堂应将猜想进行到底
高中数学课堂应将猜想进行到底作者:刘于标来源:《考试周刊》2014年第09期摘要:猜想是高中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思维能力,它是对学生直觉推断和理性思考能力的直接反映。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有方向性地进行判断与猜想,是帮助高中生进行数学有效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猜想课题引入问题解决小结拓展猜想,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根据数学特点让学生在有限资料中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得出具有数学意义的结论,并对结论的正确与否进行验证。
猜想,是高中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思维能力,是对学生直觉推断和理性思考能力的直接反映。
可以说,学会有方向性地进行猜想,学生就找到了一条进入数学有效学习的“捷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猜想被学生演绎为毫无根据的猜测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这使得猜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偏离正确轨道,也使得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得到抑制。
应如何把握学科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猜想方法,培养他们的猜想意识,让积极的猜想成为高中生进行数学再创造、再发现的良好开端,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让猜想从课题引入中开始猜想既一种数学思维活动,又是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还是学生主动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连接的准备,更是激发学生探究心理的“催化剂”。
通过课题引入,学生开始猜想,在学习伊始就让学生处于一种“探究模式”,不但有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还能够帮助学生进入“高效学习”的最佳状态[1]。
如在教学“对数函数”时,由于对数函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引入课题可以通过现实例子,引发学生猜想,让他们在具体的实例中提炼出抽象的数学概念。
首先让学生观看“马王堆千年女尸辛追之谜”的幻灯片,在背景材料中提出“考苦学家面对如此完好的尸体对其年份应该如何鉴定”这一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当考苦学者的角色,运用数学知识对这一问题进行大胆猜想[2]。
“千年美丽女尸”的出现引起学生的莫大兴趣,而判断女尸的年龄更让他们激动不已。
22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二册--4.4数学归纳法
4.4*数学归纳法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要求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中的一些简单命题.1.逻辑推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命题;2.数学运算——能利用数列的公式进行计算.自主学习·必备知识教材研习教材原句一般地,证明一个与①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n=n0(n0∈N∗)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以“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为条件,推出“当②n=k+1时命题也成立”.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记P(n)是一个关于正整数n的命题,我们可以把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形式改写如下:条件:(1)P(n0)为真;(2)若P(k)(k∈N∗,k≥k0)为真,则P(k+1)也为真.结论:P(n)为真.自主思考1.正整数n0一定是1吗?答案:提示不一定.n0可以是1,也可以是2或3等其他正整数.名师点睛1.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适用范围数学归纳法是科学的证明方法,利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一些关于正整数n的命题.2.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基本思想数学归纳法是完全归纳法的一种,是一种归纳—演绎的推理方法.数学归纳法的理论依据是“自然数归纳原理”:设A(n)表示关于自然数n的一个命题,如果满足条件:(i)A(1)正确;(ii)假设A(k)成立,推断A(k+1)也成立,那么A(n)对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其中(i)是验证,是证明的基础;(ii)是假设A(k)成立,通过演绎推理,推证出A(k+1)也正确.即先验证使结论有意义的最小的正整数n0,如果当n=n0时,命题成立,再假设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根据这个假设,如能推出当n=k+1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就可以递推出对所有不小于n0的正整数n0+1,n0+2,…,命题都成立.3.再强调一点: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后,必须要下结论,其格式为:根据(1)(2)可知命题对任意n∈N∗都成立.所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概括起来就是“两个步骤,一个结论”.互动探究·关键能力探究点一数学归纳法的概念自测自评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n−2)π,第一步应该证明( )A.当n=1时命题成立B.当n=2时命题成立C.当n=3时命题成立D.当n=4时命题成立答案:C解析:边数最少的凸n边形是三角形,所以第一步应该证明当n=3时,三角形的内角和为π.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2n−1)=n2(n∈N∗)成立.那么,“当n=1时,命题成立”是“当n∈N∗时,命题成立”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当n=1时,命题成立”不一定能推出“当n∈N∗时,命题成立”,“当n∈N∗时,命题成立”可以推出“当n=1时,命题成立”,所以“当n=1时,命题成立”是“当n∈N∗时,命题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1)n(2n−1)=(−1)n n(n∈N∗)成立.假设当n= k时等式成立,那么证明当n=k+1时等式也成立,该等式为( )A.−1+3−5+⋯+(−1)k(2k−1)=(−1)k kB.−1+3−5+⋯+(−1)k+1(2k−1)=(−1)k+1(k+1)C.−1+3−5+⋯+(−1)k+1(2k+1)=(−1)k(k+1)D.−1+3−5+⋯+(−1)k+1(2k+1)=(−1)k+1(k+1)答案:D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对于一切正整数n,等式12−22+32−42+⋯+(−1)n−1n2=(−1)n−1n(n+1)成立”.2第一步证明当n=1时, 成立;第二步证明从“假设n=k时等式成立”到“n= k+1时等式也成立”时,等式两边应同时加上.;; (−1)k(k+1)2答案:12=(−1)0×1×22成立”.解析:第一步证明“当n=1时,12=(−1)0×1×22第二步证明“假设n=k(k∈N∗)时等式12−22+32−42+⋯+(−1)k−1k2=(−1)k−1⋅k(k+1)成立,2则当n=k+1时,等式12−22+32+⋯+(−1)k−1⋅k2+(−1)k(k+1)2=(−1)k(k+1)(k+2)2也成立”,所以假设成立的等式两边应同时加上(−1)k(k+1)2.解题感悟理解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特点与方法步骤1.数学归纳法主要用于研究与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但并不是所有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都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时,n0是命题成立的第一个正整数,并不一定所有的第一个允许值n0都是1.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步骤,一个结论”.探究点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等式精讲精练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4+6+⋯+2n=n2+n(n∈N∗).答案:证明(1)当n=1时,左边=2,右边=2,等式成立.(2)假设当n=k(k是任意正整数)时,等式成立,即2+4+6+⋯+2k=k2+k,则当n=k+1时,2+4+6+⋯+2k+2(k+1)=k2+k+2(k+1)=(k+1)2+(k+ 1),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根据(1)(2)可知,等式2+4+6+⋯+2n=n2+n对任意n∈N∗都成立.变式下面关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4+6+⋯+2n=n2+n+1(n∈N∗)”的过程是否正确?说明理由.答案:证明假设n=k时等式2+4+6+⋯+2k=k2+k+1成立,那么当n=k+1时,2+4+6+⋯+2k+2(k+1)=k2+k+1+2(k+1)=(k+1)2+(k+1)+1.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所以2+4+6+⋯+2n=n2+n+1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解析:不正确.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特别是第一步,往往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却是不可忽视的步骤.当n=1时,左边=2,右边=3,左边≠右边,事实上,等式对任何正整数n都不成立,即对一切正整数n,总有2+4+6+⋯+2n=n2+n<n2+n+1.解题感悟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的注意事项1.第一步是证明的基础,只有证明对第一个正整数n0等式成立,第二步证明才有意义.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步骤中,证明的难点和重心是第二步,即“假设n =k 时命题成立,证明n =k +1 时命题也成立”.3.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注意事项:递推基础不可少,归纳假设要用到,结论写明莫忘掉. 迁移应用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4+8+⋯+2n =2n+1−2(n ∈N ∗) . 答案:(1)当n =1 时,左边=2,右边=2,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k 是任意正整数)时,等式成立,即2+4+8+⋯+2k =2k+1−2 , 则当n =k +1 时,2+4+8+⋯+2k +2k+1=2k+1−2+2k+1=2⋅2k+1−2=2(k+1)+1−2 ,所以当n =k +1 时,等式也成立.根据(1)(2)可知,等式2+4+8+⋯+2n =2n+1−2 对任意n ∈N ∗ 都成立.探究点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不等式精讲精练例已知数列{a n } 的前n 项和为S n , 若a n =√n(n +1)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n+1)2<S n <(n+1)22.答案:先证明S n <(n+1)22:(1)当n =1 时,S 1=a 1=√2<(1+1)22=2, 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k ∈N ∗) 时, S k <(k+1)22成立,则当n =k +1 时,S k+1=S k +√(k +1)(k +2)<(k+1)22+√(k +1)(k +2)<(k+1)22+(k+1)+(k+2)2=(k+2)22.所以当n =k +1 时,S k+1<[(k+1)+1]22也成立.由(1)和(2)可知,原不等式对一切n ∈N ∗ 均成立. 同理,可以证明n(n+1)2<S n ,所以n(n+1)2<S n <(n+1)22.解题感悟关于证明不等式的放缩技巧1.本题在由n =k 到n =k +1 的推证过程中应用了“放缩”的技巧,使问题简单化,这是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时常用的方法之一.2.常见的不等式的放缩技巧:n<√n(n+1)<n+1;1 (n+1)2<1n(n+1)<1n2.迁移应用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1+1n+2+⋯.+13n>56(n≥2,n∈N∗).答案:(1)当n=2时,左边=13+14+15+16>56,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k(k≥2,k∈N∗)时不等式成立,即1k+1+1k+2+⋯+13k>56,则当n=k+1时,1 (k+1)+1+1(k+1)+2+⋯.+13k+13k+1+13k+2+13(k+1)=1k+1+1k+2+⋯+13k+(13k+1+13k+2+13k+3−1k+1)>56+(13k+1+13k+2+13k+3−1k+1)>56+(3×13k+3−1k+1)=56,所以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由(1)和(2)可知,原不等式对一切n≥2,n∈N∗均成立.探究点四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精讲精练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n+1+122n−1能被133整除(n∈N∗).答案:①当n=1时,11n+1+122n−1=112+12=133能被133整除,所以n=1时结论成立.②假设当n=k(k∈N∗)时,11k+1+122k−1能被133整除,那么当n=k+1时,11k+2+122k+1=11k+1×11+122k−1×122=11k+1×11+122k−1×11−122k−1×11+122k−1×122=11×(11k+1+122k−1)+133×122k−1.由归纳假设可知11×(11k+1+122k−1)+133×122k−1能被133整除,即11k+2+122k+1能被133整除,所以n=k+1时结论也成立.综上,由①②得,n∈N∗时11n+1+122n−1能被133整除.解题感悟证明整除问题的方法技巧——“凑项”证明整除问题的关键是“凑项”,即采用增项、减项、拆项和因式分解等手段,将n=k+1时的式子凑出n=k时的式子,从而通过归纳假设使问题获证.迁移应用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42n+1+3n+2能被13整除,其中n∈N∗.答案:①当n=1时,42×1+1+31+2=91能被13整除.②假设当n=k时,42k+1+3k+2能被13整除,则当n=k+1时,42(k+1)+1+3k+3=42k+1⋅42+3k+2⋅3+42k+1⋅3−42k+1⋅3=42k+1⋅13+3⋅(42k+1+ 3k+2),∵42k+1⋅13能被13整除,42k+1+3k+2能被13整除,∴当n=k+1时结论也成立.由①②得n∈N∗时,42n+1+3n+2能被13整除.评价检测·素养提升课堂检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4+⋯.+12n−1−12n=1n+1+1n+2+⋯+12n”时,由n=k的假设证明n=k+1时,如果从等式左边证明右边,则必须证得右边为( )A.1k+1+⋯+12k+12k+1B.1k+1+⋯+12k+12k+1+12k+2C.1k+2+⋯+12k+12k+1D.1k+2+⋯+12k+1+12k+2答案:D解析:由所证明的等式,当n=k+1时,右边=1(k+1)+1+⋯+12(k+1)−1+12(k+1)=1k+2+⋯.+12k+1+12k+2,故选D.2.对于不等式√n2+n≤n+1(n∈N∗),某同学的证明过程如下:(1)当n=1时,√12+1≤1+1,不等式成立.(2)假设n=k(k∈N∗)时,不等式成立,即√k2+k≤k+1,则当n=k+1时,√(k+1)2+(k+1)=√k2+3k+2<√(k2+3k+2)+(k+2)=√(k+2)2=(k+1)+1,所以当n=k+1时,不等式成立.下列关于证明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全都正确B.n=1验证不正确C.归纳假设不正确D.从n=k到n=k+1的推理不正确答案:D解析:当n=1时,对不等式的验证正确,归纳假设也正确,但从n=k到n=k+1的推理过程中没有使用归纳假设,而是通过不等式的放缩法直接证明,不符合数学归纳法的证题要求.故选D.3.(2021山东枣庄高二检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n+2)⋅(n+3)…(n+n)=2n×1×3×5×….×(2n−1)(n∈N∗)的过程中,当n从k到k+1时,等式左边应增乘的式子是( )A.2k+1B.(2k+1)(2k+2)C.(2k+1)(2k+2)k+1D.2k+2k+1答案:C4.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3+⋯+(n+3)=(n+3)(n+4)2(n∈N∗)时,第一步验证n=1时,左边式子为.答案:1+2+3+4解析:当n=1时,n+3=4,故左边应为1+2+3+4.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N∗时,11×3+13×5+⋯+1(2n−1)(2n+1)=n2n+1.答案:①当n=1时,左边=11×3,右边=12×1+1=13,左边=右边,所以等式成立.②假设n=k(k∈N∗)时,等式成立,即有11×3+13×5+⋯+1(2k−1)(2k+1)=k2k+1,则当n=k+1时,1 1×3+13×5+⋯+1(2k−1)(2k+1)+1(2k+1)(2k+3)=k2k+1+1(2k+1)(2k+3)=k(2k+3)+1(2k+1)(2k+3)=2k2+3k+1(2k+1)(2k+3)=k+12k+3=k+12(k+1)+1.所以n=k+1时,等式也成立.由①②可知,对一切n∈N∗等式都成立.素养演练数学运算与逻辑推理——归纳、猜想与证明1.(2020全国课标Ⅲ,17,12分)设数列{a n}满足a1=3,a n+1=3a n−4n. (1)计算a2,a3,猜想{a n}的通项公式并加以证明;(2)求数列{2n a n}的前n项和S n .答案:(1)由a1=3,a n+1=3a n−4n得a2=3a1−4=9−4=5,a3=3a2−8=15−8= 7,由数列{a n}的前三项可猜想数列{a n}是以3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即a n=2n+1. 证明如下:当n=1时,a1=3成立;假设n=k时,a k=2k+1成立,那么n=k+1时,a k+1=3a k−4k=3(2k+1)−4k=2k+3=2(k+1)+1,即当n= k+1时也成立.则对任意的n∈N∗,都有a n=2n+1成立.(2)由(1)可知,a n⋅2n=(2n+1)⋅2n,则S n=3×2+5×22+7×23+⋯+(2n−1)⋅2n−1+(2n+1)⋅2n,①2S n=3×22+5×23+7×24+⋯+(2n−1)⋅2n+(2n+1)⋅2n+1,②由①−②得−S n=6+2×(22+23+⋯+2n)−(2n+1)⋅2n+1=6+2×22×(1−2n−1)1−2−(2n+1)⋅2n+1=(1−2n)⋅2n+1−2,即S n=(2n−1)⋅2n+1+2.素养探究:归纳—猜想—证明的思想方法:数学归纳法作为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常常体现在“归纳—猜想—证明”这一基本推理证明的思想方法中.一方面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已有的与自然数有关的结论;另一方面,要能用不完全归纳法去发现某些结论、规律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其正确性,形成“归纳—猜想—证明”的思想方法,这是发生发展新结论更重要的方法途径.迁移应用1.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其中a n=S nn(2n−1),且a1=13.(1)求a2,a3;(2)猜想数列{a n}的通项公式,并证明.答案:(1)由题意得a2=S22×(2×2−1)=a1+a26,又a1=13,解得a2=115,类似地求得a3=135.(2)由a1=11×3,a2=13×5,a3=15×7,…,猜想a n=1(2n−1)(2n+1).证明:①当n=1时,由(1)可知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a k=1(2k−1)(2k+1),那么当n=k+1时,由题设a n=S nn(2n−1),得a k=S kk(2k−1),a k+1=S k+1(k+1)(2k+1),所以S k=k(2k−1)a k=k(2k−1)(2k−1)(2k+1)=k2k+1,S k+1=(k+1)(2k+1)a k+1,a k+1=S k+1−S k=(k+1)(2k+1)a k+1−k2k+1,因此,k(2k+3)a k+1=k2k+1,所以a k+1=1(2k+1)(2k+3)=1[2(k+1)−1][2(k+1)+1],即当n=k+1时等式成立.由①②可知等式对任何n∈N∗都成立,即a n=1(2n−1)(2n+1).课时评价作业基础达标练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a2+⋯+a n+1=1−a n+21−a(n∈N∗,a≠1),在验证n=1时,式子左边为( )A.1B.1+a+a2C.1+aD.1+a+a2+a3答案:B2.观察等式:1=12,2+3+4=32,3+4+5+6+7=52,4+5+6+7+8+9+10= 72,……,则第n个式子是( )A.n+(n+1)+(n+2)+⋯+(2n−1)=n2B.n+(n+1)+(n+2)+⋯+(2n−1)=(2n−1)2C.n+(n+1)+(n+2)+⋯+(3n−2)=(2n−1)2D.n+(n+1)+(n+2)+⋯+(3n−1)=(2n−1)2答案:C3.(2020浙江绍兴高二检测)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12+13+⋯.+12n−1<f(n)(n≥2,n∈N∗)的过程中,由n=k变到n=k+1时,式子左边增加了( ) A.1项B.k项C.2k−1项D.2k项答案:D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2≤2n(n为自然数且n≥4)时,第一步应( )A.证明当n=0时,n2<2nB.证明当n=5时,n2<2nC.证明当n =4 时,n 2=2n ,当n =5时,n 2<2nD.证明当n =5 时,n 2<2n ,当n =6时,n 2<2n 答案:C5.(多选)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 边形的对角线为12n(n −3) 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步检验第一个值n 0 等于1 B.第一步检验第一个值n 0 等于3C.第二步假设凸k 边形的对角线为12k(k −3) 条,证明凸k +1 边形的对角线为12k(k −2)(k ≥3) 条D.第二步假设凸k 边形的对角线为12k(k −3) 条,证明凸k +1 边形的对角线为12(k +1)(k −2)(k ≥3) 条 答案:B ; D6.(2020湖南长沙明德中学高二检测)已知f(n)=(2n +7)⋅3n +9 ,若存在自然数m ,使得对任意n ∈N ∗ ,都能使m 整除f(n) ,则m 的最大值为( ) A.30B.26 C.36D.6 答案:C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i 3n i=1<2n−1n(n ≥2,n ∈N) 时,第一步应验证的不等式为 . 答案:1+123<328.(2020河南南阳高二月考)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N ∗ 时,1+2+22+23+⋯+25n−1 是31的倍数”时,当n =1 时,原式为 ,从n =k 到n =k +1 时需增添的项是 . 答案:1+2+22+23+24 ;; 25k +25k+1+25k+2+25k+3+25k+49.已知平面上有n(n ∈N ∗,n ≥3) 个点,其中任何三点都不共线,过这些点中任意两点作直线,设这样的直线共有f(n) 条,则f(5)= ,f(n +1)=f(n)+ . 答案:10; n解析:由题意得当n =k 时,有f(k) 条直线.当n =k +1 时,增加的第k +1 个点与原k 个点共连成k 条直线,即增加k 条直线,所以f(k +1)=f(k)+k ,即f(n +1)=f(n)+n , 又f(2)=1 ,所以f(3)=3,f(4)=6,f(5)=10 .10.如图,第n 个图形是由正n +2 边形“扩展”而来(n =1,2,3,…) ,则第n −2(n ≥3,n ∈N ∗) 个图形中共有 个顶点.答案:n(n +1)解析:当n =1 时,顶点共有3+3×3=3×4=12(个), n =2 时,顶点共有4+4×4=4×5=20(个), n =3 时,顶点共有5+5×5=5×6=30(个), n =4 时,顶点共有6+6×6=6×7=42(个),故第n 个图形共有顶点(n +2)+(n +2)(n +2)=(n +2)(n +3) 个, 所以第n −2 个图形共有顶点n(n +1) 个.素养提升练11.设f(x) 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且f(x) 满足:当f(k)≥k 2 成立时,总可推出f(k +1)≥(k +1)2 成立.那么,下列命题恒成立的是( ) A.若f(3)≥9 成立,则当k ≥1 时,均有f(k)≥k 2 成立 B.若f(5)≥25 成立,则当k ≤5 时,均有f(k)≥k 2 成立 C.若f(7)<49 成立,则当k ≥8 时,均有f(k)>k 2 成立 D.若f(4)=25 成立,则当k ≥4 时,均有f(k)≥k 2 成立 答案:D解析:对于选项A,若f(3)≥9 ,则当k ≥3 时,均有f(k)≥k 2 成立,故选项A 不符合题意. 对于选项B,要求逆推到比5小的正整数,与题设不符,故选项B 不符合题意. 对于选项C,没有说明f(8)≥82 ,故选项C 不符合题意.对于选项D,f(4)=25≥42 ,由题设的递推关系,可知结论成立,故选D. 1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 −12n +1>nn+1对任意的n ≥k(n,k ∈N ∗) 都成立,则k 的最小值为( ) A.1B.2C.3D.4 答案:C解析:当n =1 时,左边=2−12+1=13,右边=11+1=12,13<12,不等式不成立;当n =2 时,左边=22−122+1=35, 右边=22+1=23,35<23, 不等式不成立; 当n =3 时,左边=23−123+1=79, 右边=33+1=34=68,79>68, 不等式成立. 若对任意n ≥k(n,k ∈N ∗) 都成立,则k 的最小值为3.13.(2020四川宜宾宜宾珙县中学高二月考)若数列{a n } 满足a 1=1 ,a n+1 =2a n +1 (n =1,2,3,…),则a 5= ,归纳猜想a n = . 答案:31; 2n −1解析:因为a n+1=2a n +1(n =1,2,3,…),且a 1=1 .所以a 2=2×1+1=3,a 3=2×3+1=7,a 4=2×7+1=15,a 5=2×15+1=31 . 猜想a n =2n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 =1 时,显然猜想成立;②假设n =k 时,a k =2k −1, 则a k+1=2a k +1=2×(2k −1)+1=2k+1−1, 故n =k +1 时,猜想也成立.综上,对所有正整数n ,都有a n =2n −1 .1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3+(n +1)3+(n +2)3 能被9整除(n ∈N ∗) . 答案:①当n =1 时,13+23+33=36 能被9整除,所以结论成立; ②假设当n =k(k ∈N ∗) 时,结论成立, 即k 3+(k +1)3+(k +2)3 能被9整除, 则当n =k +1 时,(k +1)3+(k +2)3+(k +3)3=[k 3+(k +1)3+(k +2)3]+[(k +3)3−k 3] =[k 3+(k +1)3+(k +2)3]+9k 2+27k +27 =[k 3+(k +1)3+(k +2)3]+9(k 2+3k +3).因为k 3+(k +1)3+(k +2)3 能被9整除,9(k 2+3k+3) 也能被9整除,所以(k +1)3+(k +2)3+(k +3)3 也能被9整除,即n =k +1 时,结论也成立. 由①②知,命题对任何n ∈N ∗ 都成立.15.是否存在常数a 、b 、c, 使得等式1×22+2×32+3×42+⋯+ n(n +1)2=n(n+1)12(an 2+bn +c) 对任何n ∈N ∗ 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假设存在常数a 、b 、c 使题中式子对任何n ∈N ∗ 都成立,则当n =1,2,3 时该式也成立,则{1×22=16(a +b +c),1×22+2×32=12(4a +2b +c),1×22+2×32+3×42=9a +3b +c,解方程组,得a =3,b =11,c =10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1×22+2×32+3×42+⋯+n(n +1)2=n(n+1)12⋅(3n 2+11n +10) 对任何n ∈N ∗ 都成立.①当n =1 时,等式显然成立.②假设n=k时,等式成立.即1×22+2×32+3×42+⋯+k(k+1)2=k(k+1)12(3k2+11k+10),那么当n=k+1时,1×22+2×32+3×42+⋯+k(k+1)2+(k+1)(k+2)2=k(k+1)12(3k2+11k+10)+(k+1)(k+2)2=k+112[k(3k2+11k+10)+12(k+2)2]=(k+1)(k+2)12(3k2+17k+24)=(k+1)[(k+1)+1]12[3(k+1)2+11(k+1)+10].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综上所述,存在常数a=3,b=11,c=10,使得等式1×22+2×32+3×42+⋯+n(n+1)2=n(n+1)12(an2+bn+c)对任何n∈N∗都成立.创新拓展练16.已知数列{a n}满足a1=1,a2=2,a n+2=(1+cos2nπ2)a n+sin2nπ2,n=1,2,3,….(1)求a3,a4以及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设b n=a2n−1a2n ,S n=b1+b2+⋯+b n.证明:当n≥6时,|S n−2|<1n.解析:命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三角函数、不等式以及数学归纳法等知识,考查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素养.答题要领(1)先求出a3,a4,再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证明数列的奇数项为等差数列,偶数项为等比数列,并求通项公式.(2)先利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再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不等式. 答案:(1)因为a1=1,a2=2,所以a3=(1+cos2π2)a1+sin2π2=a1+1=2,a4=(1+cos2π)a2+sin2π=2a2=4.一般地,当n=2k−1(k∈N∗)时,a2k+1=[1+cos2(2k−1)π2]a2k−1+sin2(2k−1)π2=a2k−1+1,即a2k+1−a2k−1=1.所以数列{a2k−1}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因此a2k−1=k.当n=2 k(k∈N∗)时,a2k+2=(1+cos22kπ2)a2k+sin22kπ2=2a2k,即a2k+2a2k=2.所以数列{a2 k}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因此a2 k=2k故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2)由(1)知,b n=a2n−1a2n =n2n,所以S n=12+222+323+⋯+n2n,①1 2S n=122+223+324+⋯+n2n+1,②①-②得,12S n=12+122+123+⋯+12n−n2n+1=12[1−(12)n]1−12−n2n+1=1−12n−n2n+1,所以S n=2−12n−1−n2n=2−n+22n.故要证明当n≥6时,|S n−2|<1n 成立,只需证明当n≥6时,n(n+2)2n<1成立.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i)当n=6时,6×(6+2)26=4864=34<1成立;(ii)假设当n=k(k≥6)时不等式成立,即k(k+2)2k<1. 则当n=k+1时,(k+1)(k+3)2k+1=k(k+2)2k×(k+1)(k+3)2k(k+2)<(k+1)(k+3)(k+2)⋅2k<1.由(i)(ii)得当n≥6时,n(n+2)2n<1.即当n≥6时,|S n−2|<1n.方法感悟解答数列综合问题的方法技巧:1.根据条件求出数列的前几项,呈现数列的项的规律,如果数列的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别由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构成,那么数列的通项公式要通过奇偶讨论表示为分段函数的形式.2.如果要证明的不等式与正整数有关,通常运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注意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三个步骤.。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能通过“归纳—猜想—证明”解决一些数学问题.1.数学归纳法公理对于某些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N*)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想一想:(1)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n0的初始值是否一定为1?提示不一定,如证明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第一个值n0=3.(2)为什么可以先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再证n=k+1时命题也成立就可说明命题成立?提示“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成立,”其本质是证明一个递推关系,有了这种向后传递的关系,就能从一个起点不断发展,以至无穷.如果没有它,即使前面验证了命题对许多正整数n都成立,也不能保证命题对后面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3.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要把n=k时的命题当作条件,在证n=k+1命题成立时须用上假设.要注意当n=k+1时,等式两边的式子与n=k时等式两边的式子的联系,弄清楚增加了哪些项,减少了哪些项,问题就会顺利解决.想一想: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有何关系?提示使用数学归纳法时,两个步骤缺一不可,步骤(1)是递推的基础,步骤(2)是递推的依据.名师点睛1.运用数学归纳法的注意点数学归纳法的步骤(1)是命题论证的基础,步骤(2)是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能否递推下去的保证,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如果缺少步骤(2),无法对n取n0后的数时的结论是否正确作出判断;如果缺少步骤(1)这个基础,假设就失去了成立的前提,步骤(2)就没有意义了.(1)验证是基础数,并不一定所有的第一个允许值n0都是1.(2)递推乃关键“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这一归纳假设起着已知的作用,“n=k+1时命题成立”则是求证的目标.在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归纳假设,再根据有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数学结论推证出n=k+1时命题成立.可见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关键在于第二步.说明:(1)数学归纳法是直接证明的一种重要方法,应用十分广泛.一般来说,与正整数有关的恒等式、不等式、数的整除性、数列的通项及前n项和等问题,都可以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归纳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般规律,但是其正确性需要通过证明来验证.一般情况下,有关正整数的归纳、猜想问题,都需要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猜想,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是否正确.2.归纳→猜想→证明(1)归纳、猜想和证明是人们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常用方法,在数学中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2)在归纳、猜想阶段体现的是一般与特殊的相互转化关系.(3)在数学归纳法证明阶段体现的是有限和无限的转化,是一种极限的思想.知识点一正确判断命题从n=k到n=k+1项的变化【例1】已知f(n)=1+12+13+…+1n(n∈N*),证明不等式f(2n)>n2时,f(2k+1)比f(2k)多的项数是________.在书写f(k+1)时,一定要把包含f(k)的式子写出来,尤其是f(k+1)中的最后一项.除此之外,多了哪些项,少了哪些项都要分析清楚.变式迁移1 设f(n)=1+12+13+…+13n-1(n∈N*),那么f(n+1)-f(n)等于________.知识点二 证明与自然数n 有关的等式 【例2】 已知n ∈N *,证明:1-12+13-14+…+12n -1-12n =1n +1+1n +2+…+12n .变式迁移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2,n ∈N *时,211111111149162n n n+⎛⎫⎛⎫⎛⎫⎛⎫----= ⎪⎪⎪⎪⎝⎭⎝⎭⎝⎭⎝⎭.知识点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问题【例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132+142+…+1n 2<1-1n (n ≥2,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时常要用到放缩法,即在归纳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放大或缩小等技巧变换出要证明的目标不等式.变式迁移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一切大于1的自然数n ,不等式11111+1+1+1+357212n ⎛⎫⎛⎫⎛⎫⎛⎫> ⎪⎪⎪ ⎪-⎝⎭⎝⎭⎝⎭⎝⎭成立.知识点四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例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f(n)=(2n+7)·3n+9(n∈N*)能被36整除.变式迁移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62n-1+1(n∈N*)能被7整除.知识点五归纳—猜想—证明【例5】在数列{a n},{b n}中,a1=2,b1=4,且a n,b n,a n+1成等差数列,b n,a n+1,b n+1成等比数列{n∈N+}.(1)求a2,a3,a4及b2,b3,b4,由此猜测{a n},{b n}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2)证明:1a1+b1+1a2+b2+…+1a n+b n<512.变式迁移5已知数列11×4,14×7,17×10,…,1(3n-2)(3n+1),…,计算S1,S2,S3,S4,根据计算结果,猜想S n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第1课时数学归纳法【课标要求】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核心扫描】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的两个步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对数学归纳法的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题中出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是高考的热点.自学导引1.数学归纳法公理对于某些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N*)时命题成立.*想一想:(1)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n 0的初始值是否一定为1?提示 不一定,如证明n 边形的内角和为(n -2)·180°,第一个值n 0=3.(2)为什么可以先假设n =k (k ≥n 0,k ∈N +)时命题成立?再证n =k +1时命题也成立就可说明命题成立? 提示 “假设n =k (k ≥n 0,k ∈N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 =k +1时命题成立,”其本质是证明一个递推关系,有了这种向后传递的关系,就能从一个起点不断发展,以至无穷.如果没有它,即使前面验证了命题对许多正整数n 都成立,也不能保证命题对后面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名师点睛运用数学归纳法的注意点数学归纳法的步骤(1)是命题论证的基础,步骤(2)是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能否递推下去的保证,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如果缺少步骤(2),无法对n 取n 0后的数时的结论是否正确作出判断;如果缺少步骤(1)这个基础,假设就失去了成立的前提,步骤(2)就没有意义了.(1)验证是基础一般情况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时,第一个允许值是命题成立的第一个正整数,并不一定所有的第一个允许值n 0都是1.(2)递推乃关键“假设n =k (k ≥n 0,k ∈N *)时命题成立”这一归纳假设起着已知的作用,“n =k +1时命题成立”则是求证的目标.在证明“n =k +1时命题也成立”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归纳假设,再根据有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数学结论推证出n =k +1时命题成立.可见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关键在于第二步.说明:(1)数学归纳法是直接证明的一种重要方法,应用十分广泛.一般来说,与正整数有关的恒等式、不等式、数的整除性、数列的通项及前n 项和等问题,都可以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归纳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般规律,但是其正确性需要通过证明来验证.一般情况下,有关正整数的归纳、猜想问题,都需要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猜想,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是否正确.题型一 正确判断命题从n =k 到n =k +1项的变化【例1】 已知f (n )=1+12+13+…+1n (n ∈N *),证明不等式f (2n )>n 2时,f (2k +1)比f (2k )多的项数是________.[思路探索] 仔细观察命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命题由n =k 到n =k +1的变化趋势. 解析 观察f (n )的表达式可知,右端分母是连续的正整数,f (2k )=1+12+13+…+12k ,而f (2k +1)=1+12+13+…+12k +12k +1+12k +2+…+12k +2k .因此f (2k +1)比f (2k )多了2k 项. 答案 2k 项在书写f (k +1)时,一定要把包含f (k )的式子写出来,尤其是f (k +1)中的最后一项.除此之外,多了哪些项,少了哪些项都要分析清楚.【变式1】 设f (n )=1+12+13+…+13n -1(n ∈N *),那么f (n +1)-f (n )等于________.解析 ∵f (n )=1+12+13+…+13n -1,∴f (n +1)=1+12+13+…+13n -1+13n +13n +1+13n +2,∴f (n +1)-f (n )=13n +13n +1+13n +2.答案13n +13n +1+13n +2题型二 证明与自然数n 有关的等式【例2】 已知n ∈N *,证明:1-12+13-14+…+12n -1-12n =1n +1+1n +2+…+12n .[思路探索]证明 (1)当n =1时,左边=1-12=12,右边=12,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1,且k ∈N *)时等式成立,即: 1-12+13-14+…+12k -1-12k =1k +1+1k +2+…+12k .则当n =k +1时,左边=1-12+13-14+…+12k -1-12k +12(k +1)-1=1k +1+1k +2+…+12k +12k +1-12(k +1)=1k +2+1k +3+…+12k +12k +1+⎣⎡⎦⎤1k +1-12(k +1)=1(k +1)+1+1(k +1)+2+…+1(k +1)+k+12(k +1)=右边;所以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 由(1)(2)知对一切n ∈N *等式都成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时,两个步骤缺一不可,且书写必须规范;(2)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要把n =k 时的命题当作条件,在证n =k +1命题成立时须用上假设.要注意当n =k +1时,等式两边的式子与n =k 时等式两边的式子的联系,弄清楚增加了哪些项,减少了哪些项,问题就会顺利解决.【变式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2,n ∈N *时,⎝⎛⎭⎫1-14⎝⎛⎭⎫1-19⎝⎛⎭⎫1-116…·⎝⎛⎭⎫1-1n 2 =n +12n. 证明 (1)当n =2时,左边=1-14=34,右边=2+12×2=34,∴n =2时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n ≥2,n ∈N *)时等式成立, 即⎝⎛⎭⎫1-14⎝⎛⎭⎫1-19⎝⎛⎭⎫1-116…⎝⎛⎭⎫1-1k 2=k +12k , 那么当n =k +1时,⎝⎛⎭⎫1-14⎝⎛⎭⎫1-19⎝⎛⎭⎫1-116…⎝⎛⎭⎫1-1k 2⎣⎡⎦⎤1-1(k +1)2=k +12k ·⎣⎡⎦⎤1-1(k +1)2=(k +1)2-12k (k +1)=k +22(k +1)=(k +1)+12(k +1).∴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根据(1)和(2)知,对任意n ≥2,n ∈N *,等式都成立.题型三 证明与数列有关的问题【例3】 某数列的第一项为1,并且对所有的自然数n ≥2,数列的前n 项之积为n 2. (1)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五项;(2)写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加以证明. 审题指导 据条件写出前五项→猜测出通项公式→[规范解答] (1)已知a 1=1,由题意得a 1·a 2=22, ∴a 2=22,∵a 1·a 2·a 3=32,∴a 3=3222. 同理可得a 4=4232,a 5=5242. 因此这个数列的前五项为1,4,94,169,2516.(4分) (2)观察这个数列的前五项,猜测数列的通项公式应为:a n =⎩⎪⎨⎪⎧ 1 (n =1),n 2(n -1)2 (n ≥2),(6分)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2时,a n =n 2(n -1)2. ①当n =2时,a 2=22(2-1)2=22, 所以等式成立.(8分)②假设当n =k (k ≥2,k ∈N +)时,结论成立,即a k =k 2(k -1)2, 则当n =k +1时,∵a 1·a 2·…·a k -1=(k -1)2,∴a 1·a 2·…·a k +1=(k +1)2.∴a k +1=(k +1)2(a 1·a 2·…·a k -1)·a k=(k +1)2(k -1)2·(k -1)2[(k +1)-1]2=(k +1)2[(k +1)-1]2, 所以当n =k +1时,结论也成立.(11分)根据①②可知,当n ≥2时,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 n =n 2(n -1)2,∴a n =⎩⎪⎨⎪⎧ 1 (n =1),n 2(n -1)2 (n ≥2).(12分)【题后反思】 (1)数列{a n }既不是等差数列,又不是等比数列,要求其通项公式,只能根据给出的递推式和初始值,分别计算出前几项,然后归纳猜想出通项公式a n ,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2)数学归纳法是重要的证明方法,常与其他知识结合,尤其是数学中的归纳,猜想并证明或与数列中的不等式问题相结合综合考查,证明中要灵活应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充分考虑“假设”这一步的应用,不考虑假设而进行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变式3】 数列{a n }满足:a 1=16,前n 项和S n =n (n +1)2a n ,(1)写出a 2,a 3,a 4;(2)猜出a n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解 (1)令n =2,得S 2=2×(2+1)2a 2, 即a 1+a 2=3a 2,解得a 2=112. 令n =3,得S 3=3×(3+1)2a 3, 即a 1+a 2+a 3=6a 3,解得a 3=120. 令n =4,得S 4=4×(4+1)2a 4, 即a 1+a 2+a 3+a 4=10a 4,解得a 4=130. (2)由(1)的结果猜想a n =1(n +1)(n +2),下面用数学归纳法给予证明: ①当n =1时,a 1=16=1(1+1)(2+1),结论成立. ②假设当n =k (k ∈N *)时,结论成立,即a k =1(k +1)(k +2), 则当n =k +1时,S k =k ·(k +1)2a k ,① S k +1=(k +1)(k +2)2a k +1,② ②与①相减得a k +1=(k +1)(k +2)2a k +1-k ·(k +1)2a k , 整理得a k +1=k +1k +3a k =k +1k +3·1(k +1)(k +2)=1(k +2)(k +3)=1[(k +1)+1][(k +1)+2], 即当n =k +1时结论也成立.由①、②知对于n ∈N +,上述结论都成立.误区警示 未应用归纳假设而导致错误【示例】 证明:12+122+123+…+12n -1+12n =1-12n (n ∈N *) [错解] (1)当n =1时,左边=12,右边=1-12=12,等式成立. (2)假设当n =k (k ∈N *,且k ≥1)时,等式成立,即12+122+123+…+12k -1+12k =1-12k , 那么当n =k +1时,左边=12+122+123+…+12k -1+12k +12k +1=12⎣⎡⎦⎤1-⎝⎛⎭⎫12k +11-12=1-12k +1. 这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意n ∈N *都成立.从形式上看,会认为以上的证明是正确的,过程是完整的,但实际上以上的证明却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在第(2)步,它是直接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出了当n =k +1时式子12+122+123+…+12k -1+12k +12k +1的和,而没有利用“归纳假设”,这是在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极易犯的一种错误,要引以为戒,一定要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正解] (1)当n =1时,左边=12,右边=1-12=12,等式成立. (2)假设当n =k (k ∈N *,且k ≥1)时,等式成立,有12+122+123+…+12k -1+12k =1-12k . 那么当n =k +1时,左边=12+122+123+…+12k -1+12k +12k +1=1-12k +12k +1=1-2-12k +1=1-12k +1=右边. 这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何n ∈N *都成立.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步骤及注意事项:①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其中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递推的依据;②两个步骤中关键是第二步,即当n =k +1时命题为什么成立.在证n =k +1命题时成立时,必须利用归纳假设当n =k 时成立这一条件,再根据有关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推证出当n =k +1时成立.切忌直接代入,否则当n =k +1时成立也是假设了,命题并没有得到证明.题型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例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 边形的对角线有12n (n -3)条. [思路探索] 可先弄清凸n 边形多增加一条边时对角线的变化情况,再归纳出变化规律,然后求解.证明 ①当n =3时,12n (n -3)=0,这就说明三角形没有对角线,故结论正确. ②假设当n =k (k ≥3,k ∈N +)时结论正确,即凸k 边形的对角线有12k (k -3)条, 则当n =k +1时,凸(k +1)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f (k )=12k (k -3)(k ≥4), 当n =k +1时,凸(k +1)边形是在k 边形基础上增加了一边,增加了一个顶点,设为A k +1,增加的对角线是顶点A k +1与不相邻顶点的连线再加上原k 边形一边A 1A k ,共增加了对角线的条数为k -2+1=k -1.∴f (k +1)=12k (k -3)+k -1 =12(k 2-k -2)=12(k +1)(k -2) =12(k +1)[(k +1)-3] 故当n =k +1时命题成立.由(1)(2)知,对任意n ≥4,n ∈N *,命题成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关键在于分析由n =k 到n =k +1的变化情况,即分点(或顶点)增加了多少,直线的条数(或划分区域)增加了几部分等,或先用f (k +1)-f (k )得出结果,再结合图形给予严谨的说明,几何问题的证明:一要注意数形结合;二要注意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变式3】 平面内有n (n ∈N *,n ≥2)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求证交点的个数f (n )=n (n -1)2. 证明 (1)当n =2时,两条直线的交点只有一个,又f (2)=12×2×(2-1)=1, ∴当n =2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n =k (k ∈N *,k ≥2)时命题成立,即平面内满足题设的任何k 条直线的交点个数f (k )=12k (k -1), 那么,当n =k +1时,任取一条直线l ,除l 以外其他k 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为f (k )=12k (k -1), l 与其他k 条直线交点个数为k ,从而k +1条直线共有f (k )+k 个交点,即f (k +1)=f (k )+k =12k (k -1)+k =12k (k -1+2)=12k (k +1) =12(k +1)[(k +1)-1], ∴当n =k +1时,命题成立.由(1),(2)可知,对任意n ∈N *(n ≥2)命题都成立.题型四 归纳—猜想—证明【例4】 在数列{a n },{b n }中,a 1=2,b 1=4,且a n ,b n ,a n +1成等差数列,b n ,a n +1,b n +1成等比数列{n ∈N +}.(1)求a 2,a 3,a 4及b 2,b 3,b 4,由此猜测{a n },{b n }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2)证明:1a 1+b 1+1a 2+b 2+…+1a n +b n <512. 审题指导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 n },{b n }的前几项,由此猜测{a n },{b n }的通项公式.然后根据递推关系式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2)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规范解答] (1)由条件得2b n =a n +a n +1,a 2n +1=b n b n +1.由此可以得a 2=6,b 2=9,a 3=12,b 3=16,a 4=20,b 4=25.猜测a n =n (n +1),b n =(n +1)2.(4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1时,由上可得结论成立.②假设当n =k (k ∈N *)时,结论成立.即a k =k (k +1),b k =(k +1)2,那么当n =k +1时,a k +1=2b k -a k =2(k +1)2-k (k +1)=(k +1)(k +2),b k +1=a 2k +1b k=(k +2)2, 所以当n =k +1时,结论也成立.由①②,可知a n =n (n +1),b n =(n +1)2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8分)(2)证明 1a 1+b 1=16<512. n ≥2时,由(1)知a n +b n =(n +1)(2n +1)>2(n +1)n .故1a 1+b 1+1a 2+b 2+…+1a n +b n<16+12⎣⎡⎦⎤12×3+13×4+…+1n (n +1) =16+12⎝⎛⎭⎫12-13+13-14+…+1n -1n +1 =16+12⎝⎛⎭⎫12-1n +1<16+14=512. 综上,原不等式成立.(12分)【题后反思】 探索性命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此种问题未给出问题的结论,往往需要由特殊情况入手,归纳、猜想、探索出结论,然后再对探索出的结论进行证明,而证明往往用到数学归纳法.这类题型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它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好的训练作用.【变式4】 已知数列11×4,14×7,17×10,…,1(3n -2)(3n +1),…,计算S 1,S 2,S 3,S 4,根据计算结果,猜想S n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解 S 1=11×4=14;S 2=14+14×7=27; S 3=27+17×10=310;S 4=310+110×13=413.可以看到,上面表示四个结果的分数中,分子与项数n 一致,分母可用项数n 表示为3n +1.于是可以猜想S n =n 3n +1(n ∈N *). 下面我们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猜想.(1)当n =1时,左边=S 1=14,右边=n 3n +1=13×1+1=14, 猜想成立.(2)假设当n =k (k ∈N *)时猜想成立,即11×4+14×7+17×10+…+1(3k -2)(3k +1)=k 3k +1,那么, 11×4+14×7+17×10+…+1(3k -2)(3k +1)+1[3(k +1)-2][3(k +1)+1]=k 3k +1+1(3k +1)(3k +4)=3k 2+4k +1(3k +1)(3k +4)=(3k +1)(k +1)(3k +1)(3k +4)=k +13(k +1)+1, 所以,当n =k +1时猜想也成立.根据(1)和(2),可知猜想对任何n ∈N *都成立.误区警示 未使用归纳假设而出错【示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2+n <n +1(n ∈N *).[错解] (1)n =1时显然命题成立.(2)假设n =k (k ∈N *)时,有k 2+k <k +1,则当n =k +1时, 左边=(k +1)2+k +1=k 2+3k +2<k 2+4k +4=(k +1)+1.∴当n =k +1时,命题成立,根据(1)(2)对n ∈N *原不等式成立.以上证明过程中,第(2)步未用归纳假设,不用归纳假设的证法不是数学归纳法,故以上解法是错误的.[正解] (1)当n =1时,显然命题成立.(2)假设n =k (k ∈N *)时,原不等式成立. 即k 2+k <k +1,∴k 2+k <(k +1)2.则当n =k +1时, 左边=(k +1)2+(k +1)=k 2+3k +2 =k 2+k +2k +2<(k +1)2+2k +2 =k 2+4k +3<k 2+4k +4=k +2=(k +1)+1. ∴(k +1)2+k +1<(k +1)+1,故当n =k +1时,原不等式成立.由(1)(2)知,原不等式对n ∈N *成立. 即n 2+n <n +1.数学归纳法一般被用于证明某些与正整数n (n 取无限多个值)有关的数学命题,但是,并不是所有与正整数n 有关的数学命题都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例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n n (n ∈N *)的单调性就难以实现.一般说,从n =k 时的情形过渡到n =k +1时的情形,如果问题中存在可利用的递推关系,则数学归纳法有用武之地,否则使用数学归纳法就有困难.。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湘教版)配套课件第1章-1.4数学归纳法
二步要明确证明目标,即要证明一个新命题:如果 = 时, ①式正确的,那么 = + 1时①式也是正确的.
高中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湖南教育版
证明:(1)当 = 时,左边= 1 ,右边= 1 +0 × = 1 ,①式成立.
=
+2
2(+1)
=
+1
1− 9 (1-16)…(1-2)= 2 .
(+1)+1
.
2(+1)
∴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和(2)知,对任意n≥2,n∈N*,等式都成立.
高中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湖南教育版
课堂小结
1.知识清单:
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2. 易错提示:
利用数学归纳法时,一定验证第一项成立.在用第项推证第 + 1项时,一定要用上第项成立的
2 −1
猜想an= −1 .下面证明猜想正确:
2
(1)当n=1时,由上面的计算可知猜想成立.
2 −1
(2)假设当n=k时猜想成立,则有ak= 2−1 ,
1
1
当n=k+1时,Sk+ak+1=2(k+1)-ak+1,∴ak+1=2[2(k+1)-Sk]=k+1-2
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那么当n=k+1时,
1
1
1
1
1
1-2 + 3 − 4+…+2−1 − 2 +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4章4.4数学归纳法课件苏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解析】①当 n=1 时,左边=1,右边=1×22 2=1,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 n=kk∈N*,k≥1
时等式成立,即 13+23+33+…+k3=[ k(k 1)]2 . 2
那么当 n=k+1 时,13+23+33+…+k3+(k+1)3=[ k(k 1)]2 +(k+1)3 2
=(k+1)2·k42+k+1
=11× 11k+1+122k-1 +133×122k-1. 由归纳假设可知 11× 11k+1+122k-1 +133×122k-1 能被 133 整除,即11k+2 +
122k+1 能被 133 整除.所以 n=k+1 时结论也成立, 综上,由①②得,11n+1 +122n-1能被 133 整除.
C.3k1+1
D.3k1+3
【解析】选 B.当 n=k(k∈N*)时,所假设的不等式为 1 k+1
+1 k+2
+…+31k
5 ≥6
,
当 n=k+1 时,要证明的不等式为 1 k+2
+1 k+3
+……+31k
+1 3k+1
+1 3k+2
+
1 3k+3
5 ≥6
,
故需添加的项为 1 3k+1
+1 3k+2
(n∈N*) .
【解析】①当 n=1 时,11n+1 +122n-1=112+12=133 能被 133 整除,所以 n=1 时结 论成立,
②假设当 n=k(k∈N*) 时,11k+1 +122k-1 能被 133 整除,
那么当 n=k+1 时,
11k+2 +122k+1 =11k+1 ×11+122k-1 ×122 =11k+1 ×11+122k-1 ×11-122k-1 ×11+122k-1 ×122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 第4章 §4 4数学归纳法
证明 (1)当 n=1 时,左边=1-12=12,右边=12,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k≥1,k∈N*)时,命题成立, 即 1-12+13-14+…+2k-1 1-21k=k+1 1+k+1 2+…+21k, 那么当n=k+1时, 左边=1-12+13-14+…+2k-1 1-21k+2k+1 1-2k+1 2 =k+1 1+k+1 2+…+21k+2k+1 1-2k+1 2
2.数学归纳法的证明形式 记P(n)是一个关于正整数n的命题.我们可以把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形式 改写如下: 条件:(1) P(n0) 为真;(2)若 P(k) 为真,则 P(k+1)也为真. 结论: P(n) 为真. 3. 数学归纳法中的两个步骤 在数学归纳法的两步中,第一步验证(或证明)了当 n=n0 时结论成立, 即命题 P(n0)为真 ;第二步是证明一种 递推 关系,实际上是要证明一 个新命题: 若P(k)为真,则P(k+1)也为真 .只要将这两步交替使用,就 有 P(n0) 真,P(n0+1) 真…… P(k) 真, P(k+1) 真……,从而完成证明.
12345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为正奇数时,xn+yn能被x+y整除”的第二步是 A.假设n=2k+1时正确,再推n=2k+3正确
√B.假设n=2k-1时正确,再推n=2k+1正确
C.假设n=k时正确,再推n=k+1正确 D.假设n≤k(k≥1),再推n=k+2时正确(以上k∈N*)
解析 因为n为正奇数,根据数学归纳法证题步骤,第二步应先假设第k 个正奇数也成立,本题即假设n=2k-1正确,再推第(k+1)个正奇数即n =2k+1正确.
高中数学高三第六章不等式数学归纳法(教案)
高三一轮复习 6.7 数学归纳法【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并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2。
教学难点:学会对知识进行整理达到系统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策略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法、师生互动法【教学过程】叫做数学归纳法.2.数学归纳法的框图表示1.必知关系;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只适用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证明方法,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递推的“依据",两个步骤缺一不可.2.必清误区;运用数学归纳法应注意以下两点:(1)第一步验证n=n0时,n0不一定为1,要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起始值.(2)第二步中,归纳假设起着“已知条件”的作用,在证明n =k+1时,命题也成立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到它,否则就不是拨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兴教师引导学生及时总结,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强理解记忆,提高解题技能。
k+1·错误!=错误!,要证当n=k+1时结论成立,只需证错误!≥错误!,即证错误!≥k+1k+2,由基本不等式得错误!=错误!≥错误!成立,故错误!≥错误!成立,所以,当n=k+1时,结论成立.由①②可知,n∈N*时,不等式错误!·错误!·……·错误!〉错误!成立.跟踪训练:1。
已知数列{a n},a n≥0,a1=0,a错误!+a n+1-1=a错误!。
求证:当n∈N*时,a n<a n+1.【证明】(1)当n=1时,因为a2是方程a错误!+a2-1=0的正根,所以a1〈a2。
(2)假设当n=k(k∈N*)时,。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教材分析
数学归纳法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三册(选修)第二章极限的第一节.数学归纳法在讨论涉及正整数无限性的问题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看:
1.中学数学中的许多重要结论,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二项式定理等都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由归纳猜想得出一些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有关知识.
2.运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许多数学命题(不等式、数列、等式、整除),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又可以使他们受到推理论证的训练.
3.数学归纳法在进一步学习数学时要经常用到,因此掌握这种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在已经学习了不完全归纳法的基础上,介绍了数学归纳法,它是一种用于关于正整数命题的直接证法。
教材通过剖析生活实例中蕴含的思维过程揭示数学思想方法,即借助“多米诺骨牌”的设计思想,揭示数学归纳法依据的两个条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2《数学归纳法》PPT课件
典例分析
例4 设为正实数,为大于1的正整数,若数列, + , ( + ) , … ,
+ − , … 的前项和为 ,试比较 与的大小,并用数学归纳
法证明你的结论.
>
证明: (1)当 =2时, 不等式显然成立.
∗
(2)假设当 = ( ∈ 且>1时,不等式成立,即 >
的推理,证明n取所有正整数
都成立?
情景引入
我们先从多米诺骨牌游戏说起.码放
骨牌时,要保证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若
前一块骨牌倒下,则一定导致后块骨牌倒
下.这样,只要推倒第1块骨牌,就可导致
第2块骨牌倒下;而第2块骨牌倒下,就可
导致第3块骨牌倒下;…….总之,不论有
多少块骨牌,都能全部倒下.
探究新知
思考1:在这个游戏中,能使所有多米诺骨牌全部倒下的条件是什么?
高中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RJ
RJA
4.4*数学归纳法
情景引入
我是
一毛
我是
二毛
我是
三毛
我不是
四毛!我
猜:
是小明!
四毛!
我是
谁?
不完全归纳: 从一类对象中的部分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推出
这类对象全体都具有这种性质的归纳推理方法
探究新知
问题1:口袋中有4个吃的东西,如何证明它们都是糖?
把研究对象一一都考察到,而推出结论的归纳法.
n=k+1
推出“当__________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
数n都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
思考: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n0的初始值是否一定为1?
高中数学讲义: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一、基础知识:1、数学归纳法适用的范围:关于正整数n 的命题(例如数列,不等式,整除问题等),则可以考虑使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2、第一数学归纳法:通过假设n k =成立,再结合其它条件去证1n k =+成立即可。
证明的步骤如下:(1)归纳验证:验证0n n =(0n 是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时,命题成立(2)归纳假设:假设()0,n k k n n N =³Î成立,证明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3)归纳结论:得到结论:0,n n n N ³Î时,命题均成立3、第一归纳法要注意的地方:(1)数学归纳法所证命题不一定从1n =开始成立,可从任意一个正整数0n 开始,此时归纳验证从0n n =开始(2)归纳假设中,要注意0k n ³,保证递推的连续性(3)归纳假设中的n k =,命题成立,是证明1n k =+命题成立的重要条件。
在证明的过程中要注意寻找1n k =+与n k =的联系4、第二数学归纳法:在第一数学归纳法中有一个细节,就是在假设n k =命题成立时,可用的条件只有n k =,而不能默认其它n k £的时依然成立。
第二数学归纳法是对第一归纳法的补充,将归纳假设扩充为假设n k £,命题均成立,然后证明1n k =+命题成立。
可使用的条件要比第一归纳法多,证明的步骤如下:(1)归纳验证:验证0n n =(0n 是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时,命题成立(2)归纳假设:假设()0,n k k n n N £³Î成立,证明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3)归纳结论:得到结论:0,n n n N ³Î时,命题均成立二、典型例题例1: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12a =,公比3q =,设n S 是它的前n 项和,求证:131n n S n S n++£思路:根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化简所证不等式:321n n ³+,n k =时,不等式为321k k ³+;当1n k =+时,所证不等式为1323k k +³+,可明显看到n k =与1n k =+中,两个不等式的联系,从而想到利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证明:()11311n nn a q S q -==--,所证不等式为:1313131n n n n+-+£-()()()1313131n n n n +\-£+-1133331n n n n n n n ++Û×-£×+--321n n Û³+,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验证:1n =时,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2)假设()1,n k k k N =³Î时,不等式成立,则1n k =+时,()()133332163211k k k k k +=׳+=+>++所以1n k =+时,不等式成立n N *\"Î,均有131n n S n S n++£小炼有话说: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关键的地方在于寻找所证1n k =+与条件n k =之间的联系,一旦找到联系,则数学归纳法即可使用例2(2015,和平模拟):已知数列{}n a 满足0n a >,其前n 项和1n S >,且()()112,6n n n S a a n N *=++Î(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设21log 1n n b a æö=+ç÷èø,并记n T 为数列{}n b 的前n 项和,求证:233log ,2n n a T n N *+æö>Îç÷èø解:(1)2632n n n S a a =++①()21116322,n n n S a a n n N *---=++³Î②①-②可得:()222211116333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Þ+=-0n a >Q 所以两边同除以1n n a a -+可得:13n n a a --={}n a \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131n a a n \=+-,在2632n n n S a a =++中令1n =可得:211116321S a a a =++Þ=(舍)或12a =31n a n \=-(2)思路:利用(1)可求出n b 和n T ,从而简化不等式可得:33633225312n n n +æö×××>ç÷-èøL ,若直接证明则需要进行放缩,难度较大。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归纳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归纳总结大全1高中数学解题技巧特值检验法对于具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特殊化,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不真这一原理,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极端性原则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使因果关系变得更加明显,从而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
极端性多数应用在求极值、取值范围、解析几何上面,很多计算步骤繁琐、计算量大的题,一但采用极端性去分析,那么就能瞬间解决问题。
剔除法利用已知条件和选择支所提供的信息,从四个选项中剔除掉三个错误的答案,从而达到正确选择的目的。
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为定值,或者有数值范围时,取特殊点代入验证即可排除。
2高一数学解题技巧学会画图画图是一个翻译的过程,把解题时的抽象思维,变成了形象思维,从而降低了解题难度。
有些题目,只要分析图一画出来,其中的关系就变得一目了然。
尤其是对于几何题,包括解析几何题,若不会画图,有时简直是无从下手。
因此,牢记各种题型的基本作图方法,牢记各种函数的图像和意义及演变过程和条件,对于提高解题速度非常重要。
先易后难,逐步增加习题的难度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
简单的问题解多了,从而使概念清晰了,对公式、定理以及解题步骤熟悉了,解题时就会形成跳跃性思维,解题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
我们在学习时,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先去解那些看似简单,却很重要的习题,以不断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
随着速度和能力的提高,再逐渐增加难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限时答题,先提速后纠正错误很多同学做题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平时做作业习惯了拖延时间,导致形成了一个不太好的解题习惯。
所以,提高解题速度就要先解决“拖延症”。
比较有效的方式是限时答题,例如在做数学作业时,给自己限时,先不管正确率,首先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学作业,然后再去纠正错误。
这个过程对提高书写速度和思考效率都有较好的作用。
你习惯了一个较快的思考和书写后,解题速度自然就会提高,及改正了拖延的毛病,也提高了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猜想与归纳
“数学归纳”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思想,通过归纳将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发掘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同样它也是建立在类比、联想的基础之上的。
说到数学归纳不得不提到数学归纳法,一个美妙的思想方法。
在这一讲中都有涉及。
1、下面看一组字母,告诉我他们是如何分类的。
A M T U V W Y
B C D E K
N S Z
H I O X
F G J L P Q R
仔细观察(从对称的角度着手),有结果了吗?
看看下面一组数列:
1、1、
2、
3、5、8、13、21…有没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斐波那契数列。
现在考虑一下几个问题:
1、他对加减法封闭吗?对乘法呢?
2、它的公式是什么?
3、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的极限是什么?
一个平面可以吧空间最多分成2部分,两个平面最多分成4部分,那三个、四个、n 个呢?
不妨从点可以把线分成几部分着手,在扩展到线可以把平面分成几部分。
下面列出一个表格。
分割元素个数 平面到空间 直线到平面 点到线
0 1 1 1
1 2 2 2
2 4 4 3
3 8 7 4
4 1
5 11 5
5 ? ? 6
.
.
n ? ? n+1
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呢?2+2=4,4+4=8,8+7=15,4+3=7,应该发现了吧!
在边长为16米的正方形的草坪上安装水龙头使整个
草坪都能喷到水,假设每个水龙头的喷洒范围都是6米
的圆面。
那么至少要安装这种水龙头多少个?( )
(A )3 (B) 4 (C) 5 (D) 6
这同样是一道高考题,答案是B ,说实话,这道题目要是硬要去算的话是比较麻烦的,靠猜想与归纳解决是个不错的选择。
再看一道猜出来答案的题,同样是到高考题。
13、四个好朋友在一次聚会上,他们各自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了形状不同,内空高度相等,杯口半径相等的圆形杯口(如图所示)。
盛满酒后,他们约定:各自先饮杯中酒的一半。
设剩余的酒高度从左到右依次为、、、
(A)>>( B)>>
(C)>>(D)>>
说实话话,要是去算得话,你会发现你无从下手,但奇怪的是80%的人都可以做出这道题。
你也一定可以,想想看!答案是A
2、观察如下的表(每一列代表一个数列),请用数学公式表示它们的规律,并证明你的结论。
(1) 1 2 3 4 5 6 7 8 9……
1 3 5 7 9……
1 4 9 16 25……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4 5 7 8 10……
1 3 7 1
2 19 27 37……
1 7 19 37……
1 8 27 64……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5 6 7 8 9 10 11 13……
1 3 6 11 17 33 43 54 67……
1 3 15 17 33 43 67……
1 15 65 175……
1 16 81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