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四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三、社会角色
1.1社会互动的涵义:
1.11社会行为及其类型
社会行为:指向他人,并以他人的符合自己预想的反应为目的的行为。
A、韦伯四类行为论:
目的理性行为:
价值理性行为:
情感行为:
传统行为:
B、帕森斯:社会行动结构论,认为作为社会单元的社会行动含五要素:行动者、目的、手段、规范和条件。
1.12社会互动的涵义:
定义:社会互动又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指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作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定义分析:7层意思
社会互动是最基本的社会过程,整个行动着的社会就是由一系列的社会互动组成的。社会互动与物理意义动作的区别:概言之,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们注入了意义的行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1.2、社会互动的类型
1.21 互动维度:向度、深度、广度、频度
1.22 不同行动主体之间的社会互动
A、人际互动特点:⑴互动发生于个人之间;⑵互动是直接、面对面的;⑶互动双方都明白各自的角色、其手段和目标是明确的;⑷双方行动和反应是及时的;⑸互动具有感情色彩。
B、群体互动: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互动个体不以个人身份、而是以群体代表身份出现如工作单位之间、国家之间。
1.22不同性质的社会互动
A、合作: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目的而互相配合的互动方式。。
B、竞争:不同个人或群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互动方式。
C、冲突: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为了获得珍视的目标而采取斗争、压制破坏以致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
D、强制:
E、顺从与顺应:
1.23集体行为:
定义:无规则、情境性特殊社会互动,如时尚、骚动.此概念由(美)帕克提出。指“在集体共同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化冲动。”
特征:
A、群体性;
B、非组织性;
C、突发性。
理论假设:
典型行为: 恐慌. 谣言. 流行
1.3、社会互动的意义
1.31、促进对自我的认识。
个体社会化是在互动中完成的,互动对促进个性形成、发展中的自我认识中有重要作用。
•米德的观点:
•弗洛尹德观点:自我、本我和超我
1.32、满足行动者的需求。
人的社会性、个体的非自足性决定个体必须与他人共同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就需要社会互动。
1.33、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
齐美尔:
吉登斯:社会结构形成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具有行动和结构的二重特征,社会系统的结构特征对于它们反复组织起来的实践来说,既是后者的中介,又是它的结果。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2.1、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2.11社会交往
概念: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所有方式,这些交往是人从事共同活动的过程。相互作用含:生产活动、产品交换、思想沟通、交流,及民族、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沟通,甚至战争。其含义特别宽泛。
2.12意义:
其一,交往是个体生存需要;
其二,交往是人自我显现的方式;
其三、交往建构着社会。
2.1、符号互动论
2.11概念: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流派。主要研究互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其发展过程可简要概括为:
布魯黙:芝加哥派
米德――托马斯和库利
(基础)库恩:衣阿华学派
米德:开创者。主要观点:
A、符号是社会生活基础;
B、符号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如语言、文字、动作、物品甚至场景等;
C、符号具有象征意义。语言符号与社会情境的符号意义;
D、关于情境,情境指人们在行动之前所面对的情况或场景。
托马斯:人们在行动前有一审视和考虑阶段,即对所面对的情景作出解释,赋予意义,此为情景定义。且认为情景定义会影响他的直接行为。情景定义强调行动的主观影响因素。
库利: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其观点主要:
1、社会生活的有机观:认为必须放弃个人或社会孰为第一性的问题,应该考查个人如何存在于对群体中及群体如何存在于个人中的问题;
2、镜中我;
3、首属(初级)群体,是社会之发源地,特征是亲密、面对面的互动、温情和合作,在此群体中,人的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是共同发展的,随之产生“主我-宾我感”与“我们感”。最重要的首属群体有家庭、游戏群体和邻里。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镜中我”来源有二说,一指莎士比亚戏剧中一台词;二说白雪公主神话。
库利1927年提出,认为自我是社会产物,须通过别人来确认我们对自己的判断和认识。有三段:1、观察我们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2、领悟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判断;
3、基于他人的反应、理解,评价自己的行为。镜中我是在初级群体中发展的。镜中我不是我们实际的样子,也不是别人对我们的真实看法与评价,而是我们对别人如何看待与评价我的解释和理解。
意义:镜中我在每个人的发展经历中都存在,有时还起重大影响。费孝通晚年写过<我看人看我>,与镜中我相类似的研究还有:标签主义、自我实现的预言(墨顿)
•米德符号互动社会化理论
米德:符号互动论早期的主要代表。经典著作<心、自我与社会>(1934)。人类互动的实质是符号的互动。其理论精华处在于强调自我如何借助符号的产生的过程,这是一过程,实为自我不断涉入与宾我、他人及普遍化他人的对话的过程。
米德注重社会化中人们如何通过使用象征符号与他人进行交往进而学会参与社会生活的。
象征符号论详尽阐述人们之间通过动作、手势、面部表情,尤其语言等符号发生的交往,人类的沟通有主要依赖对他人象征性动作和语言的解释,如伸出一只手表达的意义随情境变化多种含义:1、我手中没武器,对你是安全的;2、让我们握手言和;3、你能勝出点地方吗;4、给我五个。
•米德的主我、宾我、重要他人和概念化他人。
米德认为人有两面。主我是自我中不含符号的直接经验,如感到饿、痛苦、压抑和快活;宾我是自我的社会方面,是受他人的行为态度道德规则和组织制度制约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