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常态下延安红色
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中国*延安翟长斌
关键词:红色旅游延安新常态产业发展思考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独特优势。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突出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了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促进延安红色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在革命战争年代,党中央、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了十三个春秋,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领导和指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立了新中国的政权组织雏形,也造就了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的特殊地位。
随着近年来陕北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陕北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重新回到人们视线之中。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
延安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广泛分布的深厚疏松的黄土
- 1 -
和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地处西部交通要道,北承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南接八百里秦川,是陕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包茂高速、210国道、神延铁路贯通南北,随着青兰高速的开通,系列高铁运行、神延铁路复线的建成,延安机场的迁建,依托延安为陕北中心城市,依靠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联合陕南关中、甘肃等地跨省打造新的西北金融圈,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有国家直接投资和红色老区补贴的优势,以及丰富的能源优势,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和配套服务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经济基础。
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优势。
5000多年前人文初祖辕黄帝带领部落族人就生活在黄土高原腹地,后葬于黄陵县桥山,而黄帝手植柏历经5000多年,让全球华夏儿女体味到“叶落归根”的深刻内涵;在延川县拥有黄河上又一壮丽景观--国家“蛇曲地质公园”,相传伏羲氏创造八卦图形就是受到这里黄河s大转弯的启发;在宜川县还留下了大禹治水“壶口始”的遗迹——黄河壶口瀑布,这里已成为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
黄帝、黄河,这两个独具意象的黄色符号,构成了延安独具魅力的古文化发祥地。
始祖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文明可追溯至炎黄时代,而延安的黄河,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孕育了浩瀚深遂的民族文化,留下了壮丽的人文景观——壶口瀑布,是黄河文明发源地,是原始民族文化研究的活化石。
三是传统的黄土高原文化优势。
延安的古文化遗址历史悠久,具有时代的代表性。
并以此说明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黄土高原文化绵延至今,拥有众多的陕北自然、人文景
- 2 -
观以及历史文化。
延安所在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大、最集中、地貌最典型的地理单元,拥有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黄河乾坤湾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三大地质奇观;拥有“四山”国家森林公园、劳山国家森林公园、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处国家森林公园。
因黄土特殊的地质地貌上形成的生态资源,使得该地区日照足、温差大、农作生长周期长,形成具有黄土高原特色的农副产业。
生活在这片地域的人们,也因此保留了传统的农耕方式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丰富的黄土文化,以安塞腰鼓、宜川胸鼓、洛川蹩鼓等为代表的延安“五鼓”艺术、陕北剪纸、陕北民歌、陕北农民画、毛麻绣等民间艺术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分布广泛,文化特质浓郁,观赏性、震撼性和收藏性极强,是黄土风情文化的典型代表。
民歌、腰鼓、剪纸、说书、唢呐等民间文化艺术形态,成了黄土高原文化和陕北人的精神之源。
四是红色旅游文化优势。
在红色文化方面,延安是历史名城、民族圣地、革命圣地、民主圣地,这里是全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革命遗址群,红色文化资源随处可见。
全市共有文化遗址9622处,其中革命文化旧址450多处,民间艺术100余种,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9种,省级保护13种。
成为延安红色文化产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
特别是延安作为革命圣地更是赋予一些特殊的“红色农业”生态背景。
革命时期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不仅为边区军民提供物质资源,并形成著名的南泥湾精神。
这里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农垦事业的诞生地,南泥湾精神的传承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在那样
- 3 -
艰苦的条件下,“延安精神”作为一种信仰支撑着当时的军民走出困境。
五是陕北特色的农业和饮食文化优势。
陕北黄土高原区依靠其特有的农作物和风俗文化,保存了完整的区域乡村饮食文化。
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有独具特色的自然性、保健性农家饮食,形成了多种特色风味食品,已经成为农家乐及农家饮食旅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由于特殊的地缘地貌,黄土上季节更替,形成壮美的高原作物景观,可以借鉴和学习外国的农业观光产业。
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延安从事乡村旅游的专业村达66个,乡村旅游经营户2600余户,直接从业人员达2.8万人,年接待游客320万人次,综合经济综合收入5亿元,乡村旅游已成为延安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
二、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作为我国开放最早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拥有红色革命历史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经济和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发展的态势喜人,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旅游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
延安市2004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尽管旅游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但由于受发展空间、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制约,仍然存在很多缺位或不到位现象。
在餐饮住宿方面,目前能够代表陕北饮食文化特色的餐饮场所比较少,星级宾馆比较少,与游客来延的需求不相适应。
在交通方面,还没有形成很好的旅游交通网络,旅游景区周边停车场数量少,没有高标准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
- 4 -
既影响了延安旅游的整体形象,也给旅行商和游客带来了许多不便。
虽然近年来延安市旅游企业发展迅速,但旅游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旅游企业竞争实力差异性明显,整体上旅游业市场化程度偏低,难以支撑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是旅游产品单一,产业链条短小。
多年以来,红色旅游主要以革命遗址类旅游资源为主,旅游形式以湖光山色和部分人文景观为主,革命遗址、旧址、纪念馆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综合功能不强,忽视陕北自身具有的民俗文化资源。
这种传统观光旅游模式不仅经济效益低,而且成本回收慢,游客的回头率也日益减少。
旅游者浏览时缺少参与性的体验活动,在景点的停留时间短。
有些景点虽然开展了一些参与性活动,但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化装拍照、观光节目等浅层次上,缺乏对革命精神、军事文化、战争艺术的深层挖掘。
事实证明,这无法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游客的多种旅游需要。
三是缺乏强大的媒体支撑,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旅游媒体是连接旅游客源市场和旅游资源、产品的桥梁、纽带,是旅游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中介。
通常是指旅游宣传推进、导游讲解等,它在旅游业三大基本要素中虽然处于服务和从属的地位,但它又是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是十分重要的。
近年来,延安市旅游局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联系强势媒体,不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但与旅游业发达地区相比,与旅游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相比,在宣传手段,宣传的密度、广度和深度都还
- 5 -
很不够,尤其是缺少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客源市场长期的有针对性的宣传,缺少能给游客留下的深刻印象、产生持久轰动效应的宣传手段。
四是教育培训力度不够,旅游人才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近几年延安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但一些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旅游业务管理和培训力度不够,行业行为不规范,导致服务意识差、旅游形象差。
特别是围绕旅游业服务的高层管理人才、综合素质较高的导游人才、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和策划人才、餐馆服务业中的实用技术人才缺乏,影响了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新常态下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就是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接待要钱”向“市场挣钱”转变,从“教育参观”向“复合市场”转变,从“门票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
通过“三个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实施观念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等手段,力争将延安建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景区。
一是要强化红色旅游发展理念,确立长远发展布局。
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型主题的旅游,它既具有传统旅游的风格,又具有现代旅游的特质,是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特色产业。
因此,延安红色旅游要在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的原则下树立“大旅游、大发展”的意识。
依托延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紧邻西安国际旅游大都市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发展带,加快形成“一心、四片、五大板块”的发展空间布局。
“一心”:
- 6 -
以延安中心城区为主,以各县区为辅的红色旅游中心片区。
“四片”:即以黄陵为主,黄龙、洛川为辅的黄帝文化旅游片区;以宜川黄河壶口瀑布为主,延川黄河乾坤湾为辅的黄河文化旅游片区;以安塞为主,以延川、宜川等为辅的黄土风情文化旅游片区;以黄龙山为主,黄陵、富县子午岭为辅的绿色生态旅游片区。
“五大板块”:即延安中心城区红色旅游板块、黄帝历史文化旅游板块、黄河自然遗产旅游板块、黄土风情文化旅游板块和自然绿色生态旅游板块。
紧紧围绕“红色”主题,全面整合当地红色旅游资源、构建“红色旅游”体系,不断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并逐步辐射到其他“红色旅游”区(点),制定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政策,确立今后发展红色旅游的目标和任务,积极打造红色旅游整体形象。
二是要持续推进旅游环境大整治,加快旅游设施建设。
牢固树立旅游环境就是人居环境、城市环境、发展环境的理念。
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完善信息传递及通报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跟踪督查,全方位推进各项整治工作的落实。
要以打造红色品牌为目标,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当地多元化的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投资。
按照“重特色、建精品、有看点、有卖点”的要求,全面加快全市确定的26个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多类型、高质量的精品旅游景区景点,着力构筑起红色圣地游、自然观光游、历史文化游、休闲度假游等各具特色、互为补充、交相辉映、融合串联的多业态旅游体系。
强力推进“十大景区”建设,以及中国革命文艺家博物
- 7 -
院、延安博物馆、陕甘宁边区革命英烈纪念馆、延安北京知青文化展览馆、石油博物馆、城市规划馆等红色博物馆群等项目建设。
同步推进旧址景区外围环境改造、内部品质提升、5A级旅游景区捆绑创建等工作,努力把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是要搞好旅游宣传营销,打造延安红色旅游新形象。
深入搞好宣传促销,走品牌化道路。
精心打造“民族圣地,红色延安”的主题形象。
在继续巩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重点客源地的营销工作的同时,可采取现场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多种手段进一步做好延安客源市场分析,根据不同市场消费特点、不同目标群体的价值取向,选择有针对性的产品和营销方式。
进一步优化区域合作,完善高层互访、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客源互送、互动联络的长效机制。
充分利用客源地主流媒体,抓住重要活动、重大节日、特殊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营销,营造浓厚的红色旅游氛围。
精心策划和组织红色主题系列活动,增加红色资源的影响力感染力。
结合延安老城改造和新区开发,规划建设革命圣地的红色旅游标志标识,将城市主要街区、广场的灯饰设计成红色的五角星,将市、县区机关单位公用的电话彩铃统一设置为宣传延安旅游的语音口号,在全市长途客运车、出租车、公交车上都统一印制延安旅游形象主题口号或LOGO标识,所有旅游场所都有延安城市的红色元素或“延安旅游欢迎您”的字样,并对来延游客开通免费短信温馨提示服务,让游客真正感觉进入了“红城”。
并通过网站宣传、领导元首旅游论坛、开展大型红色旅游文化活动,引
- 8 -
进更多影响大的节会、演出、体育赛事,进一步开拓和挖掘国内外市场。
四是着力打造精品线路和产品,引领红色旅游转型升级。
要按照“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境外市场”的思路,充分发挥我市同时具有革命圣地、民族圣地两大世界知名品牌和黄河壶口瀑布、乾坤湾天下独有两大自然奇观的资源优势,紧邻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城市、国际旅游大都市——西安的区位优势,主动加强与西安以及周边省市合作,加快旅游一体化建设,建立起覆盖各地政府、涉旅部门、企业等多个层次的信息互通、客源互送、互惠互利旅游合作机制和服务网络,研究推出一批新的精品旅游线路,实现各地旅游产品捆绑销售,强强联合,逐步构筑起以延安市区游为内环线、各县区游为小环线、省内及周边省份游为大环线、覆盖全国及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各地游为外环线的多极化、多层次、多类型大旅游框架和格局。
抓好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策划工作,策划面向社会各界,不同档次和规模的系列培训旅游产品,拉动淡季旅游市场。
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考察、论证,打造覆盖全市各重点县区,集红色文化、黄河文化、黄帝文化、西夏文化、匈奴文化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旅游精品线路,不断延伸产业,创新业态,培育新兴产业体系,在增强服务、产业转型中提升红色旅游的体验和文化内涵。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努力形成行政管理、企业经营、行业服务相配套的旅游人才体系。
加快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企业经营人才、旅游创意策划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和旅游服务技能人才的培
- 9 -
养和引进,充分发挥人才在旅游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完善旅游行业的职业准入制度,推行持证上岗、规范管理。
加强导游员、讲解员、宾馆饭店服务员、乘务员等旅游行业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使他们熟悉相关旅游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给予游客全方位的物质和精神享受。
努力改善旅游信息服务环境,打造高效便捷的旅游信息中心、导游服务中心、旅游车辆服务中心、旅游投诉中心、旅游票务中心等信息化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信息服务。
- 10 -
新常态下延安红色
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5年第一批县级干部培训结业论文)
延安市旅游局翟长斌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