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准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做人的正确准则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

每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都渴望着成功,而且很多有志之士为了心中的梦想,付出了很多,然而得到的却很少,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你不能说他们不够努力,不够勤劳,可为什么偏偏落得个一事无成的结局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

从表面上看,做人做事似乎很简单,有谁不会呢?其实不然,比如说你当一名教师,你的主观愿望是当好教师,但事实上却不受学生欢迎;你去做生意,你的主观愿望是赚大钱,可偏偏就赔了本。抛开这些表层现象,去发掘问题的症结,你就会发现做人做事的确是一门很难掌握的学问。人生在世,做人是第一大事。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关系到一个人立身处世,生存发展,事业成败,家庭幸福,更关系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大事.做人难,做个好人更难!因为做好人有准则,要有道德水准的约束,需要大度开明.大气谦和。

人生在这个社会上,并不是孤立的。一个人,是群体中的一员,不可能离开群体独自生存。个人与群体,群体与个人,是相互依存的。群体是个人的生活的导师与保障,个人是群体构成要素与动力。为了群体就是为了自己,为害群体也是为害了自己。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是唇齿相依,唇全而齿暖,唇亡而齿寒。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努力工作,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完善。而一个进步且日趋完善的社会,又能为一个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促使其进步。相反,社会上有一个人堕落,这个社会也会随着有一分堕落。而社会的堕落严重一分,也会使个人多一分堕落的理由。因此,个人的行为,随时影响着社会。做人不能没有准则。没有了做人的准则,也就没有了衡量对与错的尺度。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那么,就很容易走入歧途。因为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时时事事都要受到社会公认的法律和道德等准则的约束,不断完善人生的起点,把握适度,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在不断进步中快乐自己,奉献社会。

生立于世间,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目标,它是决定人生命运的关键所在。那么做人的标准又如何确定呢?其实每个人从立事开始,在各自的内心世界都有一个做人的标准,不过这个标准在早期不够准确和明晰,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周围环境和社会潮流的影响,做人的标准产生了变化。

自周文王始,我中华以礼治国,故我中华有“礼仪之邦”之美誉。“礼”在我看来应该与“法”有相同地位,通过制度之“制”将两者结合,故我曾写《礼制法》一文。在我国的“礼”不同于西方的礼节,我中华之“礼”是我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国古代最高的政治思想,是我国人民最高的精神境界。民之为民因为礼,礼可使邻里和睦,家庭温馨。君之为君因为礼,礼可使社稷稳定,君臣融洽。虽然这看似是空谈,但是这也是先人的美好心愿,与其胡乱批判,不如我们尽我们的能力去完成先人的心愿。为什么我们能在最危难的时候团结起来,没有什么力量可以亡我中华,我想这和我们社会里“礼”的无处不在和渗透到我们内心最深处是密不可分的。在21世纪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礼”的影子,那就是汶川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大爱精神,正是积淀在我们骨子里的“礼”的精神所致。

而今我们社会中问题不断,传统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冲击,例如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拾金不昧。为什么这些理念受到冲击,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把“礼”这个核心做好,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和拾金不昧都是在“礼”这个核心的附属品,是“礼”的具体细节。热心人扶起摔倒的老人却被老人告上法庭,热心的村民捡到钱返还失主却被失主告上法庭,这些导致人们捡到老人摔倒不敢去扶,见到遗失的财物不敢拾起,这些社会现象背后,我想最本质的因素是我们没有以“礼”为核心,其次的原因才是制度的不合理,最次的原因才是社会道德沦丧。没有中华道德的核心“礼”做支持,社会的道德沦丧是一种必然。虽然我们现在非常现代化,到处高楼大厦,连我们自己民族的服装都没有了,到处穿的是现代化的西服,我们的交通方式现代化,我们的生活的方式也现代化,但是我们的骨子里留着炎黄子孙的血,我们的文化是伏羲所创八卦的延续,在社会制度的背后我们应该思考文化的因素,如何让一种适合我们的文化建立,就必须让“礼”这基础的基础拥有他应有的地位。

我们虽然把做人作为最高的教育和行为准则,但是我们如今所说的做人不过是得过且过、明哲保身的方法罢了。为什么我们如今的做人会是这个样子,因为我们失去“礼”这个核心,核心失去了外壳也必然会失去本质。对于“礼”有延续的有两个国家,一是韩国,二是日本,韩国之“礼”不过是继承了礼节和少部分“礼”的内涵,所以现在的韩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因为他们对“礼”没有坚持。而日本,却是将“礼”由内而外的继承了,我们对日本因为狭隘而偏见,我

们认为日本是墙头草,其实在文化上日本将西方和东方的都学了,而且是学的精华,明治维新虽然日本看似全盘西化,其实潜在的是日本对传统的继承,而这传统正是来自先前对东方也就是中国的学习,至今日本仍有每年的年度汉字的评比,每年还有对《论语》全新的解释,管中窥豹我们依稀可见日本对“礼”本质的继承。而“礼”的实化是礼节,日本的礼节繁琐也是众所周知的。

“礼”是做人的准则和做事的方法,这是“礼”作为一切中华道德核心的一种必然,并不需要解释和说明。明礼者可从心而为,依照标准形式,不拘于外界的约束,从孔子的话是“随心所欲”。不知礼者可因礼节准找到做事的方法,最终达到外圆内方的地步。

忠诚,是我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基本道德范畴,也是衡量人品的基本准则。在民众眼里,人偏离了忠诚,就没有资格谈道德、情操、气节、教养。见风使舵、见异思迁、见利忘义之人,民间视为小人,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唾弃。所以,忠诚历来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本准则。无论是夫妻、朋友之间,还是员工与公司之间,都应该讲忠诚。夫妻讲忠诚,方能和睦相处、白头偕老;朋友讲忠诚,方能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地久天长;员工与公司之间讲忠诚,才能荣辱与共,事业有成。

一个人需要有忠诚的品格,一个组织需要有忠诚的成员,一个国家需要有千千万万忠诚的民众。忠诚是一种能力,而且与其他的能力相比,忠诚是核心,是统帅。缺乏忠诚,其他的能力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

有一本书书名是《忠诚胜于能力》,书中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个夏日,森林里一棵大树的一根树枝被闪电劈下来,然后被山洪卷入一条大河。在大河下游的平原地带,树枝抓住水草,好不容易才爬上了河滩。恰好一个农夫路过,他把树枝扛回了家。“我将得到重用,说不定会把我做成华丽的家具”,树枝大喜过望。然而,农夫却把它扛进了厨房,准备做柴火。看着灶塘里熊熊燃烧的大火,树枝慌了。忙说:“留下我吧!你把我烧了,煮不熟一锅粥。你把我留下,你就可以得到更多更多。”“你是什么意思?”农夫问。“我知道一片很大的森林,你如果把我做成斧柄,再配上斧头,我将带你找到森林并帮你砍伐。”此时,树枝已不敢奢望被做成华丽的家具。“那好吧!”农夫答应道。树枝于是成了圆滑斧柄,与斧头称兄道弟,而且直接与农夫的手相握,深得农夫赏识。它与斧头、农夫一道,来到它生长过的森林。它最了解树木,因此斧头砍中的总是树的要害,它最清楚森林,因此,每一棵树都没有逃过被砍伐的灾祸。就这样,一片森林遭到了无情的毁灭。

这个寓言为我们形象地诠释了“忠诚”的含义,并提醒我们,失去忠诚的人是多么的可怕。一个只有忠诚而无能力的人,是无用之人;一个只有能力而无忠诚的人,是可怕之人。只有忠诚于事业和组织,而且又有才能的人,才会得到重用,才能为公司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