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 组织行为学第五版 第06章 学习型组织
组织行为学考试(习题卷4)
组织行为学考试(习题卷4)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51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且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A)复杂的B)网络的C)有机的D)合作的答案:C解析:无。
2.[单选题]一般的组织不宜采用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A)直线制B)职能制C)事业部制D)矩阵制答案:B解析:3.[单选题]东方常见的组织文化测量维度不包括哪种特质( )。
A)具有团队协作的倾向B)个人独立C)阶层意识,认为等级的存在理所当然D)人际关系具有互补性答案:B解析:4.[单选题]( )问题是个体与组织交互作用的典型问题。
A)组织社会化B)组织承诺C)组织认同D)组织公民行为答案:A解析:5.[单选题]社会化过程不包括A)原有状态阶段B)调整阶段C)碰撞阶段D)适应阶段答案:D解析:C)自主型D)自我型答案:A解析:7.[单选题]下列组织类型中,不属于按照运用权力和权威的程度进行分类的是()A)功利性组织B)规范性组织C)强制性组织D)政治性组织答案:D解析:略8.[单选题]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A)马克斯.韦伯B)泰勒C)法约尔D)斯托克答案:A解析:9.[单选题]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 )A)对发展的需要B)对享受的需要C)对精神的需要D)对权力的需要答案:D解析:10.[单选题]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的。
A)波特B)劳勒C)斯金纳D)洛克答案:C解析:11.[单选题]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解释和( )自己与他人行为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A)了解B)推断C)总结D)观察答案:B解析:12.[单选题]X理论和Y理论的提出者是A)海德B)麦格雷戈解析:13.[单选题]学习型组织的边界建立在___关系的基础之上。
组织行为学复习笔记--张德版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要点----张德版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一是在组织内部的组织行为,即怎样的组织行为才能更好的、更有效的组织管理;二是对组织外部的组织行为,即怎样的组织行为才能使组织在社会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概括起来,及组织中的个体、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
组织:含义:是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使命,一些人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构成的有机整体。
组织具有什么功能?答:1、能够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许多需要。
2、能够形成比单独个人力量简单相加的强大得多的整体力量,完成单个人完成不好的任务。
3、组织能够更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良好组织所具有的特点:1、通个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把组织成员紧紧凝聚在一起。
2、通过科学的分工和有效的协调来合法完成任务,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管理和人的管理有何区别?答:组织管理包括对物(组织财产)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但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对人的管理是组织管理的核心。
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通常而言,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三个方面。
技术技能是指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战士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如工程师。
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能力。
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尤其重要。
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工事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科学现代化:组织行为学对管理科学现代化的影响:1、从忽视人的作用变为重视人的作用。
2、管理由以事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
3、由注重“纪律”变为注重人的“行为”的研究。
4、由“监督”管理发展为“激励”管理。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已达到组织既定目标。
第二章: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一:需要与行为问题:男女之间为什么会有相互表达爱慕的行为?这些行为为什么又因人、因时代不同而有所不同?答:1、生物本能论:行为是个体的生物本能,2、环境决定论:强调行为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
组织行为学重点知识张德
#组织的含义: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条件;1 人组成的集合2 成员通过实现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凝聚3 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实现目标组织和环境:环境:人、财、物、气候、市场、技术、文化、政策、经济。
不同组织对其依赖程度不同;组织和环境二者相互作用。
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组织和管理关系1 任何组织度需要管理2 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3 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4 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组织管理中人的因素:1 管理职能中人的因素:因人成事2 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技术、概念、人际3 管理角色中人的因素: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4 成功管理要重视人的因素:管理应对人事。
#组织行为1 个体:价值观、知觉、归因、态度、个性、意志、情感2群体:特征、行为、凝聚力、团队3组织:结构、效率、文化、领导、变革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含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的演进与发展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人际关系、“社会人”理论、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现代管理理论: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权变理论、文化管理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全球化。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眏。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眏。
社会知觉的分类:对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一知觉者主观因素(兴趣爱好.需要动机.知识经验.个性特征)二知觉对象的特征(人们会对对象特征进行整合组织,包括接近率.相似率.闭锁率.连续率。
知觉对象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强度高低运动状态)三直觉的情景因素(适应.对比.敏感化.感受性降低)社会知觉的若干效应(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对比效应. 与我相似效应.严格宽大与平均效应.定型效应)归因理论;1 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素关系2 社会推论问题3 行为的期望与预测判断个体行为的原因: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人格的特征:1整体性和层次性2 独特性和一致性3 稳定性和可变性生物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特点对个性的影响就是生物制约性气质(自然属性)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张德 组织行为学第五版 第06章 学习型组织
• (2)组织获取新的知识后可以在不同的组 织层次内实现分类处理和交流,直接用于 组织生产和其他活动,组织学习各项机制 保证了这种对知识的利用活动有序进行。 这一持续的过程可以被认定为组织学习。
• (3)知识通过组织学习和知识链流程,可 以得以存储,当存储的知识越来越多,便 慢慢地形成了组织知识库。
15
16
•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途径 (一)培养学习型员工的途径 学习型员工的重要特点即是自主性,包含: (1)自我管理是自己对自己进行管理,是面
向管理主体的。 (2)自主学习是指员工自我分析、自我实践、
自我监督、自我激励的学习。
17
(二)造就学习型领导的途径 学习型组织的建构必须有学习型领导
层次,增强横向联系。 (2)无边界。无边界指组织成员的活动将超
越根据职能部分划分的“法定边界”。
7
• (3)精简。精简是学习型组织高效率与高 效益的前提。
• (4)有弹性。弹性即为组织柔性,体现为 组织对瞬息万变的内外部环境的应对适应 能力。
8
(四)组织管理特征
• (1)系统管理。系统管理要求整体思考。
快速和高质量的认识和知识来解决各种组
织问题。
32
33
14
第二节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障 碍与途径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障碍
(一)个体层面障碍
• 构建学习型组织关键在于培养学习型员工。 员工根深蒂固的观念和态度是影响学习型 组织建设的最大障碍。
(二)组织层面障碍
• 构建学习型组织核心在于系统思考,即将 组织看作整体。组织层面的失误是构建学 习型组织的主要障碍。
3
• (4)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是组织全 体成员深度分享的共同目标、价值观和使 命感。共同愿景可以激发人们真正的信念、 行动意愿和投入参与,而不只是服从。
组织行为学(第五版) 张德 案例分析参考意见 (2)[4页]
何去何从?组织和员工的心理联系案例分析参考意见我们目前所教授的组织行为学知识,基本上都是在传统的层级组织下,对获得的科学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目前正在受到挑战。
本案例的目的是启发学员们的思考,激发讨论。
对于那些有工作经验的学员来说,他们可以结合切身体会,讨论他们面对的职业困惑,以及展望未来的职业前景。
讨论可以基于本案例给出的三个思考题进行。
以下给出参考分析意见。
1.组织和员工的心理联系在发生哪些变化?心理联系发生的变化的驱动力是人们对自主和创造力的追求。
层级型组织压制人们的这一自然变化趋势。
人们渴望自主,不希望依赖于组织,不喜欢受制于组织和他人的那种感受。
这给组织管理带来了挑战,管理者如果抱着传统的权力思想不变,可能会陷入越来越难管的恶性循环。
组织管理最高的境界,是自我管理,高度自治。
易经上说,群龙无首,大吉。
这和我们通常的观念相悖,很多听到群龙无首,下意识就感到是不好的。
其实,这里面主要的区别是群体的构成,如果群羊无首,那肯定是凶。
如果群体中的每个人都能成为独当一面的龙,无首是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是吉不是凶。
人们为什么会担心无首?因为习惯了确定性,习惯了把用来应对确定性的层级制视为理所应当的东西。
而随着不确定性甚至模糊性成为时代的特征,层级制是否有效,需要打上一个问号,我们甚至需要思考层级制会不会阻碍一些企业的发展。
我们已经看到,在互联网时代中,传统企业在层级制结构中固化的思维和习惯,变成转型的深层阻力。
为了让开阔大家的思路,教师可以让大家通过网络查阅一些正在实施新型组织管理模式的企业实例。
本书推荐的案例是美国Zappos公司。
Zappos是美国一家很有特色的网上鞋店。
创始人谢家华是一位华裔,目前已经被Amazon收购,属于Amazon旗下企业文化相对独立的品牌。
谢家华的经营理念是:我们是一家服务公司,只是碰巧卖鞋子。
2014 年底,Zappos 实施了无领导管理方式(Holacracy) ,也称合弄制,即取消传统职位头衔,员工不对领导汇报。
第六章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企业管理专家小斯隆在担任美国通用汽车 公司副总经理时,研究设计出了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人称“斯隆模型”。 主张分权的事业部制,其基本管理原则是“集中政策,分散经营”
6.2.5 组织结构设计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示意图
6.2.5 组织结构设计
3)矩阵型组织结构设计 这种矩阵型结构是一种组织类型叠加在另一种类型的组织结构之上, 从而构成了对员工个人的两套指挥系统,它特别适用于各类技术人员密 集的大规模的特殊工程项目,有利于把组织的各项活动分隔成在人才与 资源分配上彼此竞争的项目。绩效方面均能获得较好的平衡。尽管矩阵 组织头绪繁多、运行复杂,在领导关系上具有双重性,往往会发生一些 矛盾,但在目前的企业管理中相当流行
6.2 组织设计 6.2.1组织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组织设计就是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是把任务、责任、权 力和利益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活动。
6.2.1组织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它具体应包括以下要点: (1)组织设计是管理者在一定组织中建立最有效相互关系的一种合理化的、 有意识的过程。 (2)这个过程既包括对组织外部要素的协调,又包括对组织内部要素的协调。 (3)组织设计的结果是形成组织结构。 (4)组织结构的内容包括工作职务的专门化、部门的划分,以及直线指挥系 统与职能参谋系统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工作任务组合;建立职权、指挥系统、 控制幅度和集权分权等人与人相互影响的机制;开发最有效的协商手段等。
6.2.3 组织设计的基本要素
1)组织的专业化、劳动分工和部门化
2)职权与责任 ⑴职权 在传统的观念中,一个合法的中心职权能赋予某个上级以指挥别人的权利, 并使下级人员有服从其上级命令的义务。职权就是以其正式职位和对奖惩的 控制为基础的、要求下级服从的权利,它是非人化的。 ⑵责任 责任是一个下属人员执行其职责和按照既定政策行使职权的义务,它与职权、 职责相联系。
组织行为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绪论单元测试1.马克思主义理论表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这是每个人的权利。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开发每个人的潜能 D:生产劳动答案:B2.诞生于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研究,后来被移植到组织行为研究中的研究方法是()。
A:访谈法 B:案例研究法 C:问卷调查法 D:实验研究法答案:D3.()是连接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变量,常常解释为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作用机制,也就是自变量通过该变量而对因变量产生作用。
A:中介变量 B:调节变量 C:连续变量 D:中间变量答案:A4.古典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亨利·法约尔() A:错 B:对答案:B5.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企业中的人和群体行为的科学() A:对 B:错答案:B第一章测试1.对于同一场考试,某位同学的考试成绩很好,我们通常会认为这是由于具有天赋或足够努力等个人因素所决定的。
这属于对应推断理论的() A:社会期望 B:选择自由性 C:非共同性效应 D:区别性答案:C2.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能力和任务难度是() A:不稳定的、不稳定的 B:内因、外因 C:可控的、可控的 D:外因、内因答案:B3.隐含偏爱模型的决策过程遵循如下步骤() A:界定问题所在;开始寻求标准和备选方案;确定偏爱的方案;挑选备选方案;建立决策标准和权重;选择隐含偏爱方案 B:识别问题;确定偏爱的方案;确定选择性备选方案;确定证实性备选方案;建立决策标准和权重;选择隐含偏爱方案 C:界定间题所在;确定决策标准;给各项标准分配权重;开发所有的可行性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择最佳方案 D:界定问题所在;开始寻求标准和备选方案;挑选备选方案答案:B4.自我知觉指的是对物质自我的知觉、对社会自我的知觉、对人际自我的知觉。
() A:对 B:错答案:B5.甲、乙两位管理者都认为公平是管理员工的基本准则,这表明二人在价值观的强度属性方面基本一致。
() A:错 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兴趣对人们的工作态度、钻研程度、创造精神的影响很大,往往与()密切相连。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补充作业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补充作业参考答案一、判断改错题(先判断对错,对错误的要加以改正)6.1组织只是群体的总称,它不是管理的一种职能。
答:错,组织既是群体的总称,也是管理的一种职能。
6.2组织结构是要将组织的个体和群体以分散的方式去完成工作任务。
答:错,组织结构是将组织的个体和群体结合起来去完成工作任务。
6.3组织机构是否设置合理是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答:对。
6.4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答:对。
6.5敏感性训练是通过结构小组的相互作用改变行为的方法。
答:错,改为:敏感性训练是通过无结构小组的相互作用改变行为的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6.1.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C )A、3——30人B、30——1000人C、1000——45000人D、45000人以上6.2.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A)A、社会功能B、成员受益程度C、对成员的控制程度D、成员人数6.3. 要帮助领导者对组织的一切“变化”做出有效管理的设计理论是( D )。
A 分化—整合组织结构B 项目组织设计C 距阵式组织设计D 自由型组织结构6.4. 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A)A、人际关系B、协作关系C、共同目标D、信息沟通6.5. “熵”能测量环境的什么特性? ( B )A 稳定性B 有序性C 复杂性D 不确定性6.6. 我们平常所说的企业精神实质上是一种( A)。
A 价值观念B 职业道德C 组织信念D 组织情感6.7. 一个造纸厂的商业环境最能反应组织环境的哪一特性?( A)A 稳定性B 有序性C 复杂性D 不确定性6.8.不能用现成的规范和程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而需要专业管理人员对环境有深入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知识。
这类环境是( D )。
A 简单—静态环境B 复杂—静态环境C 简单—动态环境D 复杂—动态环境6.9.艾桑尼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C )A、社会功能B、成员受益程度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D、成员人数6.10. 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是:( D )。
组织行为学(张德部分)
行 为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 组织行为学 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 学。 组织行为学定义的三层含义: 组织行为学的 研究对象是 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 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 的目标。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组织行为学的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组织行为学的独立却是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其标志是霍桑研究。
第七节 意志与行为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一、意志的内涵 意志就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克服各种困难, 意志 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对行为的影响 意志品质可归纳为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控性。
第八节 情感与行为
一、情感的内涵 情感 人类社会中产生的人对一定事物的态度体验,人们通过知觉、 思维等反映客观事物,这是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伴随着认识过程, 人们还会产生喜、怒、哀、惧、爱、恶等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情 感。 二、情感的形态
一、态度的内涵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 倾向。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情感和意向。 二、态度的测量 主要有三种方法:调查、专业测量和整理资料,采取相应的管理措 施。 三、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1、态度影响认知与判断。 2、态度影响行为结果。 3、态度影响忍耐力。 4、态度影响相容性。 5、态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三、激励机制 (一)激励的概念 激励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激励 (二)激励的三种模式 1、模式一 刺激(内外诱因) 个体需要 反馈 2、模式二 需要(愿望、动机、动力) 反馈 行为 目标 动机 行为 目标
组织行为学 重点知识 张德
#组织的含义: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条件;1人组成的集合2成员通过实现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凝聚3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实现目标组织和环境:环境:人、财、物、气候、市场、技术、文化、政策、经济。
不同组织对其依赖程度不同;组织和环境二者相互作用。
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组织和管理关系1任何组织度需要管理2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3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4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组织管理中人的因素:1管理职能中人的因素:因人成事2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技术、概念、人际3管理角色中人的因素: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4成功管理要重视人的因素:管理应对人事。
#组织行为1个体:价值观、知觉、归因、态度、个性、意志、情感2群体:特征、行为、凝聚力、团队3组织:结构、效率、文化、领导、变革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含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的演进与发展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人际关系、“社会人”理论、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现代管理理论: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权变理论、文化管理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全球化。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眏。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眏。
社会知觉的分类:对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一知觉者主观因素(兴趣爱好.需要动机.知识经验.个性特征)二知觉对象的特征(人们会对对象特征进行整合组织,包括接近率.相似率.闭锁率.连续率。
知觉对象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强度高低运动状态)三直觉的情景因素(适应.对比.敏感化.感受性降低)社会知觉的若干效应(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对比效应.与我相似效应.严格宽大与平均效应.定型效应)归因理论;1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素关系2社会推论问题3行为的期望与预测判断个体行为的原因: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人格的特征:1整体性和层次性2独特性和一致性3稳定性和可变性生物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特点对个性的影响就是生物制约性气质(自然属性)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组织行为学(第五版)第06章学习型组织
9
三、Web 2.0时代的学习型组织 Web 2.0时代,学习型组织与信息技术有着密
切关系,互为支持。信息技术为学习型组织建设 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增加了信息和知识共享的效 率;学习型组织的环境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 了空间,使其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价值。实践中, 学习型组织广泛采用的技术有:
15
16
•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途径 (一)培养学习型员工的途径 学习型员工的重要特点即是自主性,包含: (1)自我管理是自己对自己进行管理,是面
向管理主体的。 (2)自主学习是指员工自我分析、自我实践、
自我监督、自我激励的学习。
17
(二)造就学习型领导的途径 学习型组织的建构必须有学习型领导
• 这个流程的顺利实现必须要借助不同形式 的组织学习。
25
• 学习型组织蕴含学习型文化、柔性、扁平、 弹性的组织结构,有利于激励的人力资源 管理机制等内在要求,这些无疑会成为实 现知识管理目标的必要辅助手段。
知识管理活动在组织内的顺利实践需要依 托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各项规章制度。
22
(三)学习型组织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影响企业绩效的主要因素是共同愿景、
组织机能、对环境的适应性及组织的学习 力
23
(1)组织学习力的提升 (2)创造有效的组织机能。 (3)建立共同愿景。 (4)增强对环境的适应性。
24
(一)学习型组织是实现组织知识管理最有 效的组织形式
• 有效的知识管理是通过对组织知识进行科 学的管理促进知识在组织内的流动、共享、 更新、转移和创新。
13
组织行为学(第五版)张德PPT全套课件
27
2.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
• 权变理论:管理对象和环境变化多端,简 单化的、普遍适用的方案并不存在,按照 对象和情景具体情况,选择对策。
• 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寻找关键性变量,探 讨变量之间因果关系,规律性。
• 科学的工作分析 • 通过心理测验、行为研究来改进雇 员
的甄选、培训、激励 • 丽莲·吉尔布雷斯对工人心理研究。
21
5.人群关系到组织行为
• 霍桑实验:1924--27,照明;27--32继电器装配工
人小组试验,访谈,接线班接线工作室试验
• 梅奥“人群关系理论”:工人是“社会 人”,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要求;非正式组 织活动机制;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
• 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 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 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 程
• 管理的效果:组织效率,组织效能 • 组织效能:“做正确的事” • 组织效率:“正确地做事”
8
5. 管理中的人事因素
•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控制,激励, 领导
• 管理技能----技术、人际、概念 用专业领域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任 务能力;处理人事关系(理解、激励 共事)的技能; 综观全局、洞察环境 影响之复杂性-------关联性关键
序装配机器;建立详尽的生产统计记录;按
机床、部门进行成本利润核算;培训工人
与管理人员;按成果支付工人工资;工人福
利由工人管理,等等。
17
2.工业革命时期行为研究
•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公理制;自由,民主,
平等.
• 欧文(1871—1858) “人际关系之父”改善
组织行为学(张德) 知识重点
技术技能:用专业领域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任务能力; 人际技能:处理人事关系(理解、激励共事)有关的能力; 概念技能:综观全局、洞察环境影响之复杂性-------关联性关键的能力。 3. 管理角色中人的因素 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论—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扮演了 10 种角色可以组合成三个方面: 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 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 传播者, 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 混乱驾御者, 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 4.管理者的成功中人的因素: 费雷德·卢森斯和他的合作者通过对 450 多位管理者的研究发现,成功的管理者(根据在组织内部晋升速度来 衡量)与有效的管理者(根据他们绩效的数量和质量及其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所关注的工作重点大 相径庭: 社交联络对成功管理者的贡献最大,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最小。对于有效的管理者而言,沟通的贡献最大而社 交的贡献最小。 以上研究结果说明了人的因素在管理中及其重要,管理者要做好工作,取得成就,就必须培养管理和应对人事 因素的能力。 在管理上,通常用来表述这一研究领域的术语就是“组织行为” ,这一领域的研究也称“为组织行为学” 。 二. 组织行为 (一)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 行为最原始的含义是指生命有机体的运动和活动。从组织的意义讨论行为的含义是把组织也看成是一个动态的、 富有生命力的有机体。 组织行为的定义可以描述为:在组织内部,个人和群体所产生的行为,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其中也包括组织自身的运行状态。 由于组织活动的复杂性,所以对组织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就必须分层次进行。一般我们的研究是分三个层次 进行: 组织行为三层次 个体 :个体差异:传记特点;人格,能力,学习 ;工作价值观、态度,状态、意志和情感;个体心理过 程:知觉,归因 群体 :团队管理;个人和群体决策行为;组织中的沟通行为;领导行为;冲突处理和谈判行为; 组织:组织变革、发展、学习,组织技术、工作和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压力;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上述对组织行为的研究, 使我们了解了组织行为的含义, 也是我们对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可以说组织行为学就是对上述内容进行研究的学科,所以,我们对上述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后,就有了组织行为学 的概念。 (二)组织行为学定义 组织行为学就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 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 第一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第二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第三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和 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努力实现组织既定目标。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相关学科 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人的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从个体的角度对人的行为作出微观的解释和说明。 社会学: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系统,个体在其中充当某种角色。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相互交叉融合的学科,它不但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规律,同时 也详细地对人的交往行为作出为什么和怎样发生的合理解释。 人类学:人类学通过研究社会来认识人及其活动。它通过对文化和环境的研究阐明了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人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文化的形成对人的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使我们了解了不同国家和不同组织内人们的
组织行为学资料张德组织行为学张德
【组织行为学资料张德】组织行为学张德1、人性假设中的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答:“经济人”假设(1)一般人的天性是厌恶工作,一有可能就逃避工作。
管理部门必须抵制人的这种逃避工作的天性。
(2)因为人的特性是厌恶工作,必须对大多数人实行强制,监控指挥和用惩罚作威胁,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作出适当的努力。
(3)一般人宁愿受指挥,一心逃避责任,相对来说没有进取心,要求安全高于一切。
“社会人”假设(1)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
(2)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而士气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
(3)在群体中除“正式组织”外,还有“非正式组织”。
后一种组织有某种特殊的规范,影响到群体成员的行动。
(4)提出了新型领导的必要性。
领导者在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的同时,还必须了解不合乎逻辑的行为,要善于倾听员工的意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2、需要及其特点?答:需要就是人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
指向性、多样性、层次性、潜在性、可变性、社会制约性。
3、马斯洛需要的五个层次?答:1.生理的需要,指衣食住饥渴等方面的生理机能需要。
2.安全的需要,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得到一定满足后,就自然会有安全的需要。
3.社会的需要,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相应满足后,就会产生社会需要。
4.尊重的需要,尊重需要可分为自尊需要和他尊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们希望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当的工作,使潜在能力充分发挥,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
4、成就需要的基本内容?答:人的需要分成三种:成就需要、友情需要和权力需要。
成就需要论的基本要点:第一、具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把个人的成就看得比金钱重要。
第二、具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人对企业和国家都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人们需要用实验来发现高度成就需要的人并对他们进行分析。
第四、高成就需要的人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
5、正确对待挫折和受挫折的人?1、提高人们对挫折性质的认识,增强挫折容忍力2、对受挫折者的攻击行为要有容忍的态度3、改变情景4、采取精神发泄的方法6、群体的分类?如何对待非正式群体?答:1、按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组织行为学——张德主编
组织行为学——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一、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含义:(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行为的规律性,但不是研究人的一般行为规律,而是集中研究在各种工作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2)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等一切与人的行为有关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成果,来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
(3)组织行为学不是孤立地,而是系统地研究一个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
(4)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掌握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还要在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准确地预测人的行为发展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引导人的行为,控制人的行为。
2.能力能力指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它是对个体现在所能做的事情的一种评估。
一个人的总体能力可以分为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两大类。
3.学习学习指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
学习是无法直接观察的,可以看到的是行为的改变。
学习的特征:学习包含了变化——这种变化应该是相对持久的;变化一定是行为上,态度和观念的变化不算;学习必须包含某种类型的经验。
4.行为塑造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指导个体的学习,塑造个体的行为,这一过程被称为行为塑造。
行为塑造有四种方法: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忽视。
5.组织行为学校正典型的组织行为学校正方案是一个包括五个步骤的问题解决模型:识别关键行为、开发基线数据、确定行为结果、开发并实施干预策略、评估绩效改善状况。
6.价值观1.价值观代表了人们最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更可取。
其内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1)价值观决定了事物或行为对于个人是否有意义及重要程度如何。
(2)价值观具有个体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会有所不同。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绪论什么是组织:本书要研究的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运用态度、知识、技能和其他要素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边界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组织、军事组织等。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学习组织行为学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地认识和了解组织中人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对于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帮助。
2随着实践的深入和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
3. 学习组织行为学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组织中人的认识水平,为进一步推动认识的进步奠定基础。
4. 学习组织行为学有利于强化我们的民族自信和理论自信,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第一章什么是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特定事物所持有的较为持久且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
态度abc一般来说,态度的三种成分是相互协调一致的。
认知成分为情感成分奠定了基础,情感又会决定行为倾向人格:在组织行为学中,将人格(personality)定义为与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
它不是一个纯自然的范畴,而是个体遗传与后天环境交互作用所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什么是自我服务偏见:当人们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总是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身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等外部环境因素基本归因错误: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表现时,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如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内部特质与态度等个人因素的影响。
对应推断理论的主要内容:从一个人的外部行为可以推断出他对应的动机、人格、态度等内在品质海德的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海德认为,人们会像科学家一样对周围的事件进行分析、理解和推断,并且有预测和控制环境的基本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人们会根据各种相关的外部信息或线索来推断事件发生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控制环境的目的。
情绪劳动:个体通过对自身情绪的管理以创造出一种公众能够觉察的面部和身体表现第二章什么是动机:动机(motive)的原意是引起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群件技术。群件是支持协同工作和知 识管理的计算机软件。使用群件的根本目 的在于促进群体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 并通过进一步挖掘资源实现知识管理,从 而达到充分提高群体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 的。
(2)BBS(Bulletin Board Service公告牌 服务)。BBS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 用户都可以再上面书写,可发布信息或提 出看法。
16
•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途径 (一)培养学习型员工的途径 学习型员工的重要特点即是自主性,包含: (1)自我管理是自己对自己进行管理,是面
向管理主体的。 (2)自主学习是指员工自我分析、自我实践、
自我监督、自我激励的学习。
17
(二)造就学习型领导的途径 学习型组织的建构必须有学习型领导
快速和高质量的认识和知识来解决各种组
织问题。
32
33
者的推动和引导。领导者应积极提升学习 能力,成长为学习型领导。
18
(三)构建学习型团队的途径 团队是组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构建学习型团队要培育沟通文化。 (2)构建学习型团队要促进成员间知识分享。 (3)构建学习型团队要鼓励成员不断创新。
(四)创建崇尚学习的企业文化的途径
19
组织可以从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 次创建学习文化。
(1)物质层面由产品、设施、服务等物质形 态的东西构成学习文化的表层部分。
(2)制度层包括规章制度和舆论。 (3)精神层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处于
学习文化系统的核心地位。
20
第三节 学习型组织与组织管理
一、学习型组织与组织绩效 (一)学习与绩效的关系
21
(二)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绩效特征 (1)全面的绩效测量。 (2)个体绩效相互促进 (3)绩效测量促进组织进步 (4)绩效反馈速度
• 这个流程的顺利实现必须要借助不同形式 的组织学习。
25
• 学习型组织蕴含学习型文化、柔性、扁平、 弹性的组织结构,有利于激励的人力资源 管理机制等内在要求,这些无疑会成为实 现知识管理目标的必要辅助手段。
知识管理活动在组织内的顺利实践需要依 托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各项规章制度。
由此可见,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学习型组 织是实现知识流动的最有效的组织环境和 制度保障。
• 在各元素相互促进、转化、交互的过程中, 知识实现了有效流动,进而促进组织转型, 成为一种新的组织形态。
28
• 此外,学习型组织的特征之一表现为员工 之间的共同学习,通过知识共享能更好、 更全面地发挥知识的作用。
29
(三)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的结合机理
• (1)组织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必然 而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为了有 效适应并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组织必须积 极应对这些变化并进行全面、深入、客观 的分析,这个工程是问题分析的过程。
13
一方面,这些资源可以为成千上万的学习者 同时使用,没有任何限制;
另一方面,所有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将自己的资源加入到网络资源库总,供大 家共享。E-learning培训充分利用优秀的信 息技术,将知识的传递变得更为有效,让 所有员工都有学习的机会,充分享受知识 增长的乐趣。员工通过E-learning促使个体 成长,能力提升,必将成为学习型组织发 展的根本动力。
31
• (4)学习型组织的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链 并不是单向流程。对新知识的适应、检验、 更新会产生新知识,再通过知识管理和组 织学习的反复循环实现组织知识库量的增 加,最终实现质的变化,即形成更新后的 新的组织知识库。
(5)完整的组织知识管理链能保证组织知识
库,方便组织成员学习、运用,通过激活
和共享及时扩散到组织成员中,用全面、
4
5
二、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一)组织文化特征 (1)组织具有共同的愿景。共同愿景是学习
型组织的重要特征。
(2)开放共享的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具有 知识共享和互动的文化氛围。
6
(二)人本特征 成员持续学习。善于不断学习是学习型
组织的本质特征。 (三)组织结构特征 (1)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是指减少管理
• (2)自主管理。学习型组织实行自主管理 根据需要选择组成团队、确立目标,在组 织运作中感知问题,并分析原因,制定相 应措施,自我评价实施效果。
9
三、Web 2.0时代的学习型组织 Web 2.0时代,学习型组织与信息技术有着密
切关系,互为支持。信息技术为学习型组织建设 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增加了信息和知识共享的效 率;学习型组织的环境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 了空间,使其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价值。实践中, 学习型组织广泛采用的技术有:
3
• (4)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是组织全 体成员深度分享的共同目标、价值观和使 命感。共同愿景可以激发人们真正的信念、 行动意愿和投入参与,而不只是服从。
• (5)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是组织学 习的必要条件。团队的真正学习,不仅能 做出非同寻常的成绩,而且每个人都能比 在其他情况下更迅速地成长。
14
第二节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障 碍与途径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障碍
(一)个体层面障碍
• 构建学习型组织关键在于培养学习型员工。 员工根深蒂固的观念和态度是影响学习型 组织建设的最大障碍。
(二)组织层面障碍
• 构建学习型组织核心在于系统思考,即将 组织看作整体。组织层面的失误是构建学 习型组织的主要障碍。
22
(三)学习型组织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影响企业绩效的主要因素是共同愿景、
组织机能、对环境的适应性及组织的学习 力
23
(1)组织学习力的提升 (2)创造有效的组织机能。 (3)建立共同愿景。 (4)增强对环境的适应性。
24
(一)学习型组织是实现组织知识管理最有 效的组织形式
• 有效的知识管理是通过对组织知识进行科 学的管理促进知识在组织内的流动、共享、 更新、转移和创新。
30
• (2)组织获取新的知识后可以在不同的组 织层次内实现分类处理和交流,直接用于 组织生产和其他活动,组织学习各项机制 保证了这种对知识的利用活动有序进行。 这一持续的过程可以被认定为组织学习。
• (3)知识通过组织学习和知识链流程,可 以得以存储,当存储的知识越来越多,便 慢慢地形成了组织知识库。
层次,增强横向联系。 (2)无边界。无边界指组织成员的活动将超
越根据职能部分划分的“法定边界”。
7
• (3)精简。精简是学习型组织高效率与高 效益的前提。
• (4)有弹性。弹性即为组织柔性,体现为 组织对瞬息万变的内外部环境的应对适应 能力。
8
(四)组织管理特征
• (1)系统管理。系统管理要求整体思考。
第六章 学习型组织
1 1
第一节 学习型组织
一、学习型组织的涵义
彼得·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
• (1)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是学 习型组织的核心。商业活动由一系列相互 关联的行动组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常 需要很多年才完全展现出来。系统思考让 各类系统模式更清晰,有助于人们掌握问 题的深层次原因,真正改善企业管理。 22
11
• (3)企业信息门户(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是一个组织的信息 门户,它使组织能够释放存储在组织内外 部的各种信息,使组织员工、客户和合作 伙伴能够从单一的渠道访问其所需的个人 化信息。
12
• (4)在线学习(E-learning),就是在教 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生通过PC上网,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档 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 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 集成的资源库。最重要的是这些学习资源 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
• (2)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是学 习型组织的重要基石或精神基础。自我超 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厘清并加深个人的真 正愿望,集中精力,实现心灵深处的渴望。
• (3)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是决定 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根深 蒂固的假设或归纳。这项修炼提倡“富有学 习性”的交流沟通,鼓励人们在有效表达自 己思想的同时,也开放自己的思想,以接
26
(二)组织知识管理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关 键和核心
• 在一定程度上,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促进知 识创新。
• 知识积累、应用和创新的能力,是组织获 取持续优势的源泉,也是知识管理强调的 重点内容。
27
• 知识管理的能力包含组织为支持知识管理 所应提供的硬件设施的基础能力,还包括 知识链流程管理能力,这个流程是一个包 含上述诸要素和环节的综合复杂系统,其 中的各个环节彼此联系、共同促进,各知 识要素也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