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整理)
高考成语古诗词哲理作文素材兼哲学原理学习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唯物主义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物质确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望梅止渴;心灵手巧。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4、一念之差——意识的反作用,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人的学问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6、先入为主。
——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学问结构的影响。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8、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9、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认为物质确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10、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1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人的主观意识会随着客观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1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有志者,事竟成。
满招损,谦受益。
人定胜天。
事在人为。
心灵手巧。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人们视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唯心主义画饼充饥;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相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相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需以站在正确立场视察事物。
按图索骥:违反一切从实际动身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确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画蛇添足——人们应照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随意地加以歪曲。
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动身。
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主观确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整理)
古诗词及文言警句所含哲学原理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如果仔细的加以分析,其中蕴含的寓意深远悠长.现就中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使同学们在欣赏优美诗词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哲学原理.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C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2、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主要说明(D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3、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C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4、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上草"的"枯荣"表明(B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生命运动是最高级的运动开始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C )A、事物的联系是条件的B、物质是不长久的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D、规律是客观的6、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
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B )A语不惊人死不休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C出奇制胜D写出好文章7、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从哲学上看是(C)A客观实际B诗人大脑的产物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D诗人的主观想象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古诗中常见的哲理总结
古诗中常见的哲理总结
古诗中常见的哲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忧患意识:古诗中常常表达出对人生苦痛和忧虑的思考,强调人生不易和生命的脆弱性。
这一哲理在《庐山谣》中的“大
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出人生短暂,人皆有一
死的观念。
2. 思考人生:古诗中常出现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
例如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描绘出大自然的广阔和全部,同时也暗示人生有限,人应当珍惜时光。
3. 处世之道:在古诗中常常出现哲理指导人们过好日子,处理人际关系。
这反映出作者对处世之道有独特的见解和经验,例如在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叏得溪中
白石冷,无人相伴自吟诗。
”这句描述出了一个人独处,寂寥
冷清,但悠然自得的状态。
4. 爱国情怀:古诗中往往融入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表达出对国土河山的眷恋和对祖国的忠诚。
例如在杜甫的《登高》中,“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自豪和对祖国的热爱。
这些是古诗中常见的一些哲理总结,每首古诗都有其独特的哲思,深入探讨古诗中的哲理可以发现更多的人生智慧。
古诗词体现的哲学道理
古诗词体现的哲学道理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就像我上次参加跑步比赛,我不小心摔倒了,看着其他小伙伴们一个个超过我,心里可难受了,就像那沉舟和病树一样。
可我的好朋友小明跑回来,拉着我说:“别灰心呀,下次还有机会呢!”这时候我就明白了,旧的事物总会被新的事物取代,就像那沉舟旁边有新的船驶过,病树前面有新的树木生长。
失败了也没关系,总有新的机会在等着我呢!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有一次我们全家去爬山,我站在山脚下,觉得那山好高好陡啊,看起来好难爬。
爸爸说:“从不同的角度看,山的样子是不一样的哦。
”然后我们爬到半山腰,我再看山,感觉就没那么陡了。
等我们爬到山顶,从山顶往下看,那景色美极了,山看起来又是另外一种模样了。
这就跟看人一样呀,不能只从一个角度去看,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就像那山一样,从不同的地方看就有不同的样子呢。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过年的时候,我特别不舍得旧的一年过去,感觉还有好多事没做呢。
可是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来的时候,我看到外面的鞭炮噼里啪啦响,大家都喜气洋洋的。
就像黑暗中突然有了希望的曙光,新的东西总是在旧的东西还没完全消失的时候就开始生长了。
这就像我在学习上,有时候觉得自己之前没学好,但是只要我从现在开始努力,就像新的一天代替旧的一天一样,新的知识就能慢慢进入我的脑袋啦。
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一回我看到邻居爷爷家的小池塘,水特别清澈,还有小鱼在里面游来游去。
我就问爷爷:“这水怎么这么清呀?”爷爷笑着说:“因为有活水不断流进来呀。
”我就想到我们学习知识也是这样呀。
我和同桌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他总是能说出一些我想不到的点子。
他就像那源头的活水,让我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
如果总是自己一个人闷头学,就像一潭死水,时间长了就不行了。
5.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在做手工的时候,看了好多制作教程,觉得自己肯定能做得很好。
体现哲学道理的古诗词
体现哲学道理的古诗词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可以用来诵读的哲学古代诗句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体现哲学道理的古诗词的相关资料,供大家欣赏学习!体现哲学道理的古诗词【精选篇】1.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2. 兴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
3.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4.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5.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6. 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7.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8.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9.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10.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11.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12.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13.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1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15.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16.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1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18.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19.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20.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体现哲学道理的古诗词【热门篇】1. 听其言而观其行。
2.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5.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6.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7.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8.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9.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0.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解读: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主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解读:花落燕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
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解读: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解读:混乱和有序,胆怯和勇敢,弱小和强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乱和治、怯和勇、弱和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解读:要想治好心头之病,必须用治心病的药;要想把铃铛解掉,还要请来拴铃铛的人。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该名句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6.贤士徇名,贪夫死利解读:道德高尚的人为名节而牺牲,贪婪的人为私利而亡。
哲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整理)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整理)古诗词和文言警句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这些诗词中蕴含的寓意深远悠长,值得我们仔细分析。
在中小学的课本中,这些古诗词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可以帮助同学们在欣赏优美诗词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哲学原理。
___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告诉我们,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
___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主要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___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中的"枯荣"表明,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___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一句经典的遣词造句。
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___的《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中的"绿"字从哲学上看是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___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包含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___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___的诗句:"蝉噪___,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19、___曾经写道:“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中心,抓住关键。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需要分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重点解决主要问题,以达到最终目标。
选项D正确。
20、清代___曾经写道:“___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古诗词中的哲学概念(整理)
古诗词中的哲学概念(整理)古诗词中的哲学概念(整理)
古代中国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概念。
以下是一些在古诗词中常见的哲学概念的整理:
1. 心灵与自然的关系:
古代中国文人通过古诗词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和与自然融合的愿望。
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使用自然象征来揭示人类心灵的奥秘。
2. 人与人的关系:
古诗词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情感、友谊、爱情和社会问题等。
通过描绘人与人之间的纠葛和相互交流,古诗词探讨了人性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3. 人生哲学:
古代文人在古诗词中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
他们关注人的存在、生老病死等问题,并试图寻找生活的真谛和幸福的来源。
4. 时空观念:
古诗词中常常体现了对时间和空间的把握。
诗人用诗歌语言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生活瞬息的感受,也通过对不同空间的描绘展示了对世界的认知和思考。
5. 人类与宇宙的关系:
古诗词中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宇宙万物及人类在宇宙中的微小和无常的思考。
他们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探索宇宙奥秘来表达对人类命运和宇宙规律的思考。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哲学概念在古诗词中的体现,古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承载了古代文化的精髓和哲学的智慧。
通过欣赏和研究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古诗词对应的哲学原理
古诗词对应的哲学原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部分◆“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按图索骥”的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是从主观出发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表现,其错误在于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属唯心主义。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意思是说,宇宙万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承认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第二部分唯物辩证法部分◆“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
”这表明了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这段话说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体现,要求我们要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事物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古诗词中蕴含的哲学
古诗词中蕴含的哲学古代的诗词作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感悟,还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
这些古诗词中所体现的哲学观念在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1. 自然哲学古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凝练了他们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他们把自然的变化、规律和万物的生命力糅合在诗句之中,反映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自然界的壮丽与恢宏;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描述的月光美景,寄托了对大自然的怀抱。
2. 人生哲学古人对人生的思考与体悟也贯穿于诗词作品中。
他们通过描绘人生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方面来展现人生的真谛。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了人生短暂、珍惜时光的观点;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则传达了人生无常、自然规律的哲理。
3. 情感哲学古诗词中丰富的情感也体现了作者对爱情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通过抒发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等情感,古人用简练的语言折射出人性的复杂性。
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传递了诗人思念之情;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追求真挚爱情的追求与坚持。
古诗词中蕴含的哲学思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世界、人生、情感的独到见解,也启发了我们对于哲学的思索。
通过欣赏和研究古诗词,我们可以窥探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找到人生中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王之涣. (唐). 登鹳雀楼.- 杜牧. (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杜甫. (唐). 登高.- 白居易. (唐). 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白. (唐). 静夜思.- 苏轼. (宋). 江城子·密州出猎.。
公考常识 古诗词反映的哲学原理 重点考点
【常识】“88句古诗词反映的哲学原理”考点汇总1.规律(客观事物)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②田树歆静而国不止,③万物兴衰皆自然;④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⑤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⑥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⑦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显沧乘;⑧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4.世间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仅仅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①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5.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①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③青山遮不住,毕竞东流去;④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⑤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⑥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⑦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6.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7.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不依赖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①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②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③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起蛙声一片。
8.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显优目标①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②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①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②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10.一切新事物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篇。
高中政治:古诗词蕴含的哲学原理深度剖析
高中政治:古诗词蕴含的哲学原理深度剖析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解读: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主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读:花落燕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
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解读: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读: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干林木欣欣向荣。
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哲理分析:原意借“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滴、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
不过,他同时用“千帆过“万木春”来表达他对天下间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面深感欣慰。
沉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可以引申为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现多指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读: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哲理分析:这首诗描写的是雪景,并不是写真的梨花开的情景,因此强调的并不是想象中反映的是不是客观事物,而是强调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整理)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整理)古诗词及文言警句所含哲学原理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如果仔细的加以分析,其中蕴含的寓意深远悠长.现就中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使同学们在欣赏优美诗词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哲学原理.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C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2、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主要说明(D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3、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C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4、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上草"的"枯荣"表明(B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生命运动是最高级的运动开始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C )A、事物的联系是条件的B、物质是不长久的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D、规律是客观的6、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
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B )A语不惊人死不休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C出奇制胜D写出好文章7、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从哲学上看是(C)A客观实际B诗人大脑的产物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D诗人的主观想象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关于哲学原理的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古诗词中蕴含的哲学原理: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代李白《将进酒》这首诗表达了人生应该尽情享受当下的快乐,不要让金樽空着,也不要放弃自己的才华和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使命,应该珍惜并发挥自己的能力,即使失去一切,也可以重新开始。
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清代纳兰性德《木兰花慢·人生若只如初见》这首词表达了人生中有很多变化和无常,如果能够保持初见时的美好和纯净,那么很多悲伤和痛苦就可以避免。
同时也表达了人生中有很多无法预料的变化,需要接受并适应这种变化。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代苏轼《题西林壁》这首诗表达了人们看问题时需要全面和客观,不能只看到问题的一面,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同时,也表达了人们需要超越自身的局限和主观感受,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首诗表达了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表现和发挥。
这也是一种哲学原理,即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战国时期《孟子·告子下》这首诗表达了要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必须经历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磨练和考验。
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这也是一种哲学原理,即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古诗词 哲学原理(一)
古诗词哲学原理(一)古诗词哲学原理概述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不少古诗词蕴含着深邃的哲学内涵,善于挖掘其中的哲学原理,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古代文化的认识理解,更有助于人们去思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良知识和人生价值良知是人们天生具备的道德天性,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
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写道:“子规啼啼,而我何时眠。
目眢不敢高,崦嵫满目前。
海霞曜微月,宵云吐秋烟。
千里无鸡鹜,乱山如梁甫。
此身非我有,与父母为咎。
”他表达出了对道德良知的尊重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生命和不朽人类对生命和不朽的追求,也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他感慨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预知性,但也在这不可预测的生命中寻找希望和美好。
由诗词领悟哲理古诗词语言高妙,深具哲学意蕴。
读者可以从中汲取许多启示,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们可以通过精读古诗词,从中汲取哲学意义,更好地领悟生命的真谛,逐渐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忧患与人生古诗词也在许多地方描绘了忧患与人生的关系,表现出了古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唐代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他在表述自己的人生感受时,反思出忧患相伴的生命价值。
禅意与唯美禅意与唯美是古诗词中的两个重要主题。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他通过对大自然之美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禅意境界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结语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文献,涵盖着许多关于人生和生命的哲学思考。
通过精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领悟更深刻的人生哲学道理,让自己逐渐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古诗词不仅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更是一面镜子,通过深入学习和探索,我们将对人生和社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古文言语体现的哲学原理
唐宋经典诗句哲理赏析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启示是,人的认识应该不断的深化和向前推移,这样才能保持“清如许”,永不过时。
2.“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新生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它的成长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努力促进旧事物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这首名句的寓意为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4.“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
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又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该句寓示人们,只有量变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平时要注意量的积累。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该句出自唐李白《行路难》,其意为: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和曲折,不能灰心丧气。
“长风破浪会有时”寓示的就是这个道理。
6.“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本质和现象是不可分的,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总是本质的表现,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通过对“月晕”和“础润”的分析,认识到大气运行的规律性,从而预见到天要刮风和下雨。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
人的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深化。
该句强调了实践的观点。
8.“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该句折射出一种高尚的人生价值取向。
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不同的价值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有很需要影响,该名句反映了守边卫国的将士们那种视死如归的价值观谚语俗语中的哲学智慧1.依葫芦画瓢错误在于:①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②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高考常见政治古诗词包含的哲理题目解法归纳
高考常见政治古诗词包含的哲理题目解法归纳古诗词哲理赏析一、唯物论部分1.题木居士(唐韩愈)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此诗中“火透波穿”是指这块木头经过水与火的洗礼,“不计春”: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春秋,是一块老木头。
接下来这句讲,它的根像佛头佛面,躯干呢像佛身,讲他是佛的化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偶然题作是佛的化身,便引来无数求福的人。
这首诗包含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原理。
世上本无鬼神,上帝、鬼神观念只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反映而已。
2.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3.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两首诗说明,世界如此之大,风雨阴晴,花开花落,因时因地而已,因此,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谒山(唐李商隐)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5.日出入行(唐李白)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两首诗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时光的流逝,事物的变化,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事物的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而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6.泛舟(宋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此诗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亦含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读书功夫到家,则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7.龟虽寿(魏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此诗气势恢宏,说明人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哲学原理在诗词名句中的体现
哲学原理名言/成语/诗词总结1、人们的意识不都是一样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立场是制约意识的因素之一: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青年学生应学习历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4、物质意识辨证关系:唯物主义:(1 )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一荀况(2)形寸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一一范缜[南北朝](3 )天下惟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气者,理之所依也。
——王夫之[明]唯心主义:掩耳盗铃:比喻欺骗不了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心外无物。
一一王守仁[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一一贝克莱[英]5、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富润屋,德润身。
——《礼记》6、要正确估量对待自己:吾日三省吾身。
目标切近者成,目标虚幻者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普遍联系的观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春江水暖鸭先知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一一况反例:孤立的观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8、因果联系:无风不起浪时势造英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9、要提高实践活活动的自觉性、预见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
10、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11、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画龙点睛:比喻绘画、作文在紧要之处加上一笔,使其灵活而有神。
12、离开整体部分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脱离了人体的手,不再是手。
13、要树立全局观念: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反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1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容。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及文言警句所含哲学原理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如果仔细的加以分析,其中蕴含的寓意深远悠长.现就中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使同学们在欣赏优美诗词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哲学原理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C )A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 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C 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D 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2、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这首诗主要说明(D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3、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C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4、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上草"的"枯荣"表明(B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生命运动是最高级的运动开始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5、"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C )A、事物的联系是条件的B、物质是不长久的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D、规律是客观的6、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
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 ,从哲学上看,就是要(B )A 语不惊人死不休B 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C 出奇制胜D 写出好文章7、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从哲学上看是(C)A 客观实际B 诗人大脑的产物C 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D 诗人的主观想象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D)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9、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一诗句告诉我们(C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10、王维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C )⑴矛盾和事物不可分⑵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⑶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⑷任何两事物都是矛盾关系A、⑴⑵⑶⑷B、⑴⑵⑶C、⑴⑵⑷D、⑵⑶⑷11、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C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D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12、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A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书是知识的源泉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D、要爱护环境13、"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A )哲理A 、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看B 、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14、上句诗体现了认识论的( c )哲理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6、苏轼的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此事古难全 "蕴含 哲理是( B )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⑶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前途,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A 、⑴⑵B 、⑶⑷C 、⑴⑵⑶⑷D 、⑴⑶⑷c 、联系 的形式是多样的D 、事物联系可以主观臆造A 、客观事物变化导致认识的变化B 、人与万物相区别的特点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 、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 、认识与 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是直接相通的15、毛泽东诗曰: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c )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C 、事物运动 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⑵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⑶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存在 ⑷任何事物都有自身优点和缺点 A 、⑴⑵B 、⑴⑶C 、⑵⑶D 、 ⑵⑷ 17、刘禹锡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D ) A 、事物是运动变化的B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C 、事物之间都 是相互联系的D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18、杜甫的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芳林新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 后波。
"从诗中抽象和概括出的哲理是( B ) 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⑵运动是绝对的,静⑷发19、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D )A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B 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C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D 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A、⑴⑵⑶B、⑴⑵C、⑴D、⑴⑶20、清代赵翼有诗曰:"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欲风骚数百年。
"该诗启发我们(A )A 、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B、李杜诗篇有脍炙人口之感C、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阶段D 、李杜的诗已经过时、唯物论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2、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郑燮)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哲理】对待知识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弄虚作假,体现了唯物主义精神。
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哲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必须从实际页眉内容出发,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哲理】说明人们既要承认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要发挥热闹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鼓励人们应当有所作为。
6、“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
”哲理】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7、昨夜江边春水生,猛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动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哲理】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8、冬青树上挂凌宵,岁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哲理】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二、辩证法1、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
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2、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3、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3)用两,两者既5、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
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
春花瘁复荣。
秋草黄已碧。
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
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6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哲理】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
8、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
9、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许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她们各有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实这种特殊的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欲上时。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般(共性、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存在于个别(个性、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
11、骅骝日千里,亦在御功者。
向无造父能,乃与凡马同。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12 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
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
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
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哲理】这首诗通过小小蚂蚁造成的巨大危害,说明了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饿变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告诫人们切莫轻视小的变化,以至酿成大祸。
13、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哲理】从哲学角度来说,小松的成长也可比喻为新事物成长的过程。
一切新事物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14、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