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教案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大学物理教案-第4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动的时刻)。
反映 t=0 时刻的振动状态(x0、v0)。
x0 Acos0
v0 Asin0 x
m
A
0=0
o
A
X0 = A
o x
-A x
t T
0 = /2
m
A
o X0 = 0
m
-A
o
X0 = -A
o x
-A x
A
o x
-A
t T
0 = Tt
4、振幅和初位相由初始条件决定
由
x0 Acos0
v0 Asin 0
A A12 A22 2 A1A2 cos2 1 ,
tan A1 sin 1 A2 sin 2 。 A1 cos1 A2 cos2
3. 两种特殊情况
(1)若两分振动同相 2 1 2k ,则 A A1 A2 , 两分振动相互加强, 如 A1=
A2 ,则 A = 2A1
(2)若两分振动反相,2 1 2k 1 , 则 A | A1 A2 | ,两分振动相互减弱,
波动是振动的传播过程。 机械波----机械振动的传播 波动 电磁波----电磁场的传播 粒子波----与微观粒子对应的波动 虽然各种波的本质不同,但都具有一些相似的规律。
一、 弹簧振子的振动 m
o X0 = 0
§4.1
m
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
二、谐振动方程 f=-kx
a f k x
x
mm
令 k 2 则有 m
教学内容
备注
1
大学物理学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教案
第 4 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前言 1. 振动是一种重要的运动形式 2. 振动有各种不同的形式 机械振动:位移 x 随 t 变化;电磁振动;微观振动 广义振动:任一物理量(如位移、电流等)在某一数值附近反复变化。 3. 振动分类
物理教案:机械振动与波动
物理教案:机械振动与波动一、引言在物理学中,机械振动与波动是两个核心概念。
机械振动描述了物体围绕平衡位置作周期性的来回运动,而波动则涉及物质传递能量的起伏波动。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机械振动和波动的基本原理、特征以及相关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重要的物理现象。
二、机械振动1. 弹簧振子弹簧振子是机械振动的一个典型实例。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弹簧振动的特点。
首先,我们带领学生了解弹簧的特性,包括弹簧系数和其与质量的关系。
其次,通过改变振幅、频率等参数,观察弹簧振子的变化规律。
最后,引导学生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振子的振动特性,以及弹簧振子的应用场景。
2. 转子振动转子振动是另一个常见的机械振动现象。
通过介绍转子振动的原理和特征,学生能够掌握转子振动的基本知识。
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转子振动实验装置,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通过测量转子的转速、振幅等参数,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振动的特征和相关原理。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振幅、频率与转速之间的关系的探究,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转子振动的规律。
三、波动1. 机械波的传播机械波指的是通过物质颗粒间的振动传递能量的波动。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机械波的传播特征。
我们可以通过示波器等仪器,观察并记录波峰、波谷、波长、振幅等参数。
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演示,展示波的传播过程中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等,用以加深学生对机械波传播的理解。
2. 声波的特性声波是一种机械波的特例,是一种能够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传播的波动。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声波的特性。
例如,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共振现象,以及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声波的传播规律和特征。
四、应用实例1. 用机械振动探测地震地震是一种自然界中的机械振动现象。
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地震传感器的原理和使用。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震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学生能够了解地震波的传播和地震测定的基本原理。
大学物理机械波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 掌握机械波的类型、波动方程和波动参数;3. 理解波的能量、能量密度和能量传播;4. 能运用机械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 波动方程和波动参数;3. 波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教学难点:1. 波动方程的推导和应用;2. 波的能量和能量密度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波、声波等,引导学生了解波的概念;2. 引出机械波的定义,即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由近及远地传播形成的波。
二、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1. 介绍机械波的产生条件:介质振源、弹性介质;2. 讲解机械波的传播特点:各质点围绕平衡位置做简谐振动,质点不随波前进;3. 介绍机械波的分类:横波(固态介质中传播)和纵波(固液气中传播)。
三、波动方程和波动参数1. 介绍波动方程:y = Asin(ωt ± kx),其中A为振幅,ω为角频率,k为波数,t为时间,x为位移;2. 讲解波动参数:波长λ、波速v、周期T,它们之间的关系为v = λ/T = ω/k;3. 通过实例讲解波动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四、波的能量和能量密度1. 介绍波的能量:波在传播过程中携带的能量;2. 讲解波的能量密度:单位体积内的波能量;3. 通过实例讲解波的能量和能量密度的计算。
五、课堂练习1. 根据波动方程,计算波的振幅、角频率、波数、波长、波速和周期;2. 根据波的传播条件,判断波的传播方向;3. 计算波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六、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机械波的产生、传播、波动方程和波的能量;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波的现象,提高对机械波的认识。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机械波的产生、传播和波动方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2. 在讲解波动方程和波的能量时,要注意推导过程的严谨性和逻辑性;3. 在课堂练习中,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西南交大)5_1
k , 2m
2m T = 2π k
r v0 o k
x
t =0
以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向下为正 以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
确定初始条件:以物块和平板共同运动时刻为 确定初始条件:以物块和平板共同运动时刻为t = 0
mgh = mv 2 / 2
有: m 2 gh = 2mv 0
mg x0 = − <0 k
第13页 共23页 页 页
大学物理
单摆: 单摆:无伸长的轻线下悬挂质点作无阻尼摆动
O
θ
建立如图自然坐标 受力分析如图 n N 切向运动方程
l
τ
m
mg
dθ − mgl sinθ = ml dt 2
2 2
Fτ = maτ = mlβ
d 2θ g + sin θ = 0 2 dt l
第14页 共23页 页 页
设ϕ = ω t + ϕ0
则相位差 ∆ϕ = ϕ 2 − ϕ1
ϕ 初相: 描述t 初相: 0 描述 = 0时刻运动状态,由初始条件确定。 时刻运动状态, 时刻运动状态 由初始条件确定。
由 t = 0时 时
x0 = A cos ϕ 0 v0 = − Aω sin ϕ 0
或 x0 cos ϕ 0 = A − v0 sin ϕ 0 = Aω
大学物理
A
ω
ω ϕ0O
r A(ωt +ϕ ) 0
M x
T=2π/ ω ωt+ϕ 0
P
r A 在Ox 上的投影 r A 端点速度在Ox 上的投影 r A 端点加速度在Ox 上的投影
x =Acos(ωt+ϕ 0) v =- ω Asin(ωt+ϕ 0) a =- ω 2Acos(ωt+ϕ 0)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教案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第一部分机械振动1机械振动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运动。
表达式为:F=-kx,是判断一个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的充分必要条件。
注(1)简谐运动的位移必须是指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也就是说,在研究简谐运动时所说的位移的起点都必须在平衡位置处。
(2)回复力是一种效果力,是振动物体在沿振动方向上所受的合力。
(3)“平衡位置”不等于“平衡状态”。
平衡位置是指回复力为零的位置,物体在该位置所受的合外力不一定为零。
(如单摆摆到最低点时,沿振动方向的合力为零,但在指向悬点方向上的合力却不等于零,所以并不处于平衡状态。
)(4)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位移x、回复力F、加速度a、速度v这四个矢量的相互关系。
(1)F x,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2)a F,方向与F方向相同。
(3)a x,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4):当v、a同向时v一定增大;当v、a反向时,v一定减小。
2.表达式,其中A是振幅,是t=0时的相位,即初相位或初相。
3.简谐运动的图象表示振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函数表达式为,图象如图1。
(2)从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函数表达式,图象如图2。
简谐运动的过程特点1.变化特点:抓住两条线第一,从中间到两边(平衡位置到最大位移):,,,动能,势能,机械能E不变。
第二,从两边到中间(最大位移到平衡位置):,动能,势能,机械能E不变。
.从图象中可以知道(1)任一个时刻质点的位移(2)振幅A (3)周期T (4)速度方向(5)加速度:注:(1)简谐运动的图象不是振动质点的轨迹。
(2)简谐运动的周期性体现在振动图象上是曲线的重复性。
简谐运动的图象任一时刻图线上过该点切线的斜率数值代表该时刻振子的速度大小,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斜率为正时表示速度沿x正向,斜率为负时表示速度沿x负向。
1:一质点做简谐振动,其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由可知() A.质点振动频率是4Hz B.t=2s时,质点的加速度最大C.质点的振幅为2cm D.t=3s时,质点所受合外力最大答案:BC2、一质点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
大学物理教案机械波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机械波的定义、形成条件、传播特点。
- 掌握机械波的分类、波速、波长、频率等基本概念。
- 理解机械波的干涉、衍射现象,并能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1. 机械波的定义、形成条件、传播特点。
2. 机械波的分类、波速、波长、频率等基本概念。
3. 机械波的干涉、衍射现象。
教学难点: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原理。
2. 干涉和衍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机械波演示器、波源、示波器、光栅、单缝、双缝等。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波现象,如水波、声波等,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特点。
2. 提问:什么是机械波?机械波有哪些特点?二、讲授新课1. 机械波的定义、形成条件、传播特点:- 机械波是指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波。
- 形成条件:机械振动和介质。
- 传播特点:沿介质传播,具有波动性、传播性、反射性、折射性等。
2. 机械波的分类、波速、波长、频率等基本概念:- 机械波可分为横波和纵波。
- 波速: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 波长: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
- 频率:单位时间内波通过某一点的次数。
3. 机械波的干涉、衍射现象:- 干涉:两列或多列相干波相遇时,产生的加强或减弱现象。
- 衍射: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孔径时,发生偏离直线路径传播的现象。
三、实验演示1. 机械波演示器演示机械波的传播过程。
2. 通过示波器观察波源产生的机械波。
3. 光栅、单缝、双缝等实验演示干涉和衍射现象。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问:如何应用机械波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教案
机械振动教学目标:1.掌握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和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掌握两种典型的简谐运动模型——弹簧振子和单摆。
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了解受迫振动、共振及常见的应用2.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并会利用简谐运动图象求振动的振幅、周期及任意时刻的位移。
3.会利用振动图象确定振动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加速度、位移及回复力的方向。
教学重点:简谐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教学难点: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振动图象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简谐运动的基本概念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运动。
表达式为:F= -kx(1)简谐运动的位移必须是指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也就是说,在研究简谐运动时所说的位移的起点都必须在平衡位置处。
(2)回复力是一种效果力。
是振动物体在沿振动方向上所受的合力。
(3)“平衡位置”不等于“平衡状态”。
平衡位置是指回复力为零的位置,物体在该位置所受的合外力不一定为零。
(如单摆摆到最低点时,沿振动方向的合力为零,但在指向悬点方向上的合力却不等于零,所以并不处于平衡状态)(4)F=-kx是判断一个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的充分必要条件。
凡是简谐运动沿振动方向的合力必须满足该条件;反之,只要沿振动方向的合力满足该条件,那么该振动一定是简谐运动。
2.几个重要的物理量间的关系要熟练掌握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位移x、回复力F、加速度a、速度v这四个矢量的相互关系。
(1)由定义知:F∝x,方向相反。
(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a,方向相同。
(3)由以上两条可知:a∝x,方向相反。
(4)v 和x 、F 、a 之间的关系最复杂:当v 、a 同向(即 v 、 F 同向,也就是v 、x 反向)时v 一定增大;当v 、a 反向(即 v 、 F 反向,也就是v 、x 同向)时,v 一定减小。
3.从总体上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振动的最大特点是往复性或者说是周期性。
振动和波大学物理_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振动和波动的概念,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
2. 掌握波的基本性质,包括波速、波长、频率、相位等。
3. 理解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掌握波动方程的应用。
4. 通过实验,加深对振动和波动理论的理解。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简谐振动1. 振动的概念和分类2. 简谐振动的定义和特征3. 简谐振动的描述:振幅、周期、频率、相位4. 简谐振动的合成:叠加原理、相位差5. 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二、机械波1. 波的定义和分类2. 波的基本性质:波速、波长、频率、相位3.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4. 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5. 波的能量和动量第二课时一、波的干涉1. 干涉现象的观察和解释2. 干涉条件:相干波、相位差3. 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4. 波的叠加原理二、波的衍射1. 衍射现象的观察和解释2. 衍射条件:障碍物大小与波长的关系3. 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4. 波的衍射公式三、实验:弦振动和驻波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弦振动和驻波现象,加深对振动和波动理论的理解。
2. 实验原理:利用音叉产生振动,通过调整音叉位置,形成驻波。
3. 实验步骤:a. 将音叉固定在实验台上,调整音叉位置,观察弦振动和驻波现象。
b. 记录不同位置的波腹和波节位置,计算波长和波速。
c.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振动和波动理论。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振动和波动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规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3. 实验法:通过弦振动和驻波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验证理论。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考察学生对振动和波动基本概念、性质和规律的理解。
2. 作业:布置与振动和波动相关的习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物理教材2. 教学课件3. 实验器材:音叉、弦、实验台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振动和波动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光学、量子力学等课程打下基础。
大学物理学-机械波教案
1])(2[0x -t u Acos y ϕλπ+=.二、波函数的物理意义1、 如果x = x 0为给定值,)()(00ϕωω+=ux -t Acos t y)(00ϕλπω+=x2-t Acos .这就是波线上x 0处质点在任意时刻t 离开自己平衡位置的位移。
即x 0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它在t = 0时的位相为002ϕλπϕ+-='x ,表示x 0处质点的振动比原点的振动始终落后一个位相λπϕϕ002x -=-'。
2、如果t = t 0为给定值,])([)(00ϕω+=ux-t Acos x y 只是x 的函数,表示t = t 0时刻各质点离开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分布情况,称为t 0时刻的波形方程。
3、如果t ,x 都在变化,则 t 时刻波动方程])([ω)(0ux-t Acos t x,y ϕ+=; t+t ∆时刻波动方程])([ω)(0ux-t t Acos t t x,y ϕ+∆+=∆+。
画出t 和t+t ∆时刻的波形,便可形象地看出波形向前传播的图象。
波形向前传播的速度等于波速u 。
由于波形向前传播,x 处质点在不同时刻t 和t+Δt 的位移是不同的。
但从上面的t 时刻波形和t+Δt 时刻波形可以看出:(2) 如图所示例4:如图,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正方向传播,波长为λ,若p 1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t 2(Acos y 1φνπ+=,则P 2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与P 1点处质点振动状态相同的那些点的位置是 。
解:(1) 由图知P 2点的振动落后于P 1,⎥⎦⎤⎢⎣⎡+⎪⎭⎫⎝⎛+=φνπu L L -t 2Acos y 212⎥⎦⎤⎢⎣⎡+⎪⎭⎫⎝⎛+=φλνπ21L L -t 2Acos(2) λk L x 1±=+ (k=1,2,…) ∴ 1L -k x λ±=§6.3 波的能量一、 波的能量和能量密度以平面简谐弹性纵波在细长棒中传播为例。
机械振动机械波教案
机械振动机械波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了解机械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能够描述机械振动的特征参数和振动方程;4.能够描述机械波的传播特点和波动方程;5.能够解决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机械振动的特征参数和振动方程;2.机械波的传播特点和波动方程。
三、教学难点1.机械波的传播特点和波动方程。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并以日常生活中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例子来引入。
2.机械振动(20分钟)2.1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展示一些具有振动特征的物体(如钟摆、弹簧等),引导学生了解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2机械振动的特征参数和振动方程介绍机械振动的特征参数,如周期、频率、角频率、振幅等。
并通过示例讲解机械振动的振动方程。
3.机械波(20分钟)3.1机械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展示一些具有波动特征的物质(如水波、声波等),引导学生了解机械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2机械波的传播特点和波动方程介绍机械波的传播特点,如波速、频率、波长等。
并通过示例讲解机械波的波动方程。
4.练习与巩固(2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解决一些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与应用(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并请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展示。
6.总结与展望(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资源1.PPT课件;2.实验设备:钟摆、弹簧、水槽等;3.小组讨论资料。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个人解答问题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对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主题二 第四节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教学设计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震动和机械波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2. 掌握简谐震动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方法。
3. 了解波的传播规律,包括波的叠加、干涉、衍射等现象。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简谐震动和波的传播规律。
2. 教学难点:波的叠加、干涉、衍射等现象的实验操作和诠释。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
2. 准备实验器械,包括水波发生器、激光笔等。
3. 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并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4. 安排实验时间,确保器械充足且安全。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 回顾初中物理中的震动和波动相关知识,用生动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提出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什么是机械震动?什么是机械波?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有哪些基本特征?(二)新课讲授1. 机械震动:通过实验展示弹簧振子的震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机械震动的定义和特征。
再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震动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机械波:通过水波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机械波的定义和特征。
再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
(三)互动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机械震动引起的?哪些现象是机械波形成的?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证据。
2.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四)小结1. 总结机械震动和机械波的基本观点和特征。
2. 强调机械震动和机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观察、思考,发现更多的物理现象。
(五)作业安置1. 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一些有关机械震动和机械波的实际应用案例,并分享给全班同砚。
2. 思考:在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波动理论来诠释的?请举例说明。
(六)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机械振动机械波教案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机械振动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掌握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规律;(3)了解机械波的衍射、折射和反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特点;(2)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机械波的传播过程;(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精神;(3)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机械振动(1)振动的概念及基本特征;(2)简谐振动的特点及分类;(3)周期振动与非周期振动的区别。
2.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1)波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机械波的形成原理;(3)机械波的传播规律。
3. 机械波的衍射、折射和反射(1)衍射现象的产生及特点;(2)折射现象的产生及规律;(3)反射现象的产生及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振动的基本特征;(2)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规律;(3)机械波的衍射、折射和反射现象。
2. 教学难点:(1)机械波的传播过程中能量的传递;(2)机械波的衍射、折射和反射的数学计算;(3)复杂机械波形的分析。
四、教学措施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图像和现象;2. 利用实验设备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特点;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机械波的传播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4. 设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规律;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现象;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机械波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发现并理解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应用。
六、机械波的能量与功率1. 机械波能量的传递理解机械波传递能量的方式学习波的能量密度和能量传递的定量分析2. 机械波的功率掌握功率的概念及其在机械波中的应用学习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功率与波传播速度、振幅的关系七、机械波的干涉1. 干涉现象的产生解释两个或多个波源产生的波相遇时的干涉现象学习干涉条件的判定和干涉图样的特点2. 干涉图样的分析掌握干涉图样的数学描述方法学习如何通过干涉图样测量波长和其他物理量八、多普勒效应1. 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解释多普勒效应的产生机制学习多普勒效应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形式2.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探索多普勒效应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学习如何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速度测量和频率分析九、机械波的传播介质1. 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理解介质对机械波传播的影响学习不同介质中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特性2. 机械波的衰减掌握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的原因学习如何定量描述机械波的衰减规律十、机械波的实际应用1. 机械波在工程中的应用探索机械波在建筑、声学等领域的应用学习如何利用机械波解决实际工程问题2. 机械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机械波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利用机械波改善生活质量回顾整个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成果展望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新的研究方向每个章节的教案应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学习评估和教学反思等部分,以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物理教案:机械振动与波动
物理教案:机械振动与波动机械振动与波动引言机械振动与波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许多实际应用和现象的解释。
本教案将介绍机械振动与波动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并结合实例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机械振动1. 振动的基本概念- 振动是物体围绕平衡位置做往复运动的现象。
- 振幅、周期、频率是描述振动性质的重要参数。
2. 单摆- 单摆是一个简单的振动系统,由质点和可以绕着固定点旋转的轻绳组成。
- 单摆的周期公式为T = 2π√(L/g),其中L为摆长,g为重力加速度。
3. 弹簧振子- 弹簧振子是由弹簧和质点组成的系统,在弹力作用下产生往复运动。
- 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为T = 2π√(m/k),其中m为质点质量,k为弹簧刚度系数。
4. 阻尼振动- 阻尼振动是在摩擦或其他耗散力作用下进行的振动。
- 阻尼振动可以分为欠阻尼、过阻尼和临界阻尼三种情况。
二、机械波动1. 波动的基本概念- 波是物质或能量在空间中传播的方式。
- 机械波需要介质传递,而电磁波则不依赖介质。
2. 机械波的类型- 横波:介质颗粒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 纵波:介质颗粒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振动。
3. 波长、频率和速度- 波长是相邻两个振动最大值之间的距离,用λ表示。
- 频率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点的波峰或波谷个数,用f表示。
- 速度等于波长乘以频率,即v = λf。
4. 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一种机械纵波单色波单色暴发夹层单色夹层单色籍绝经籍儿童噪声卡片亮片暗绿色振动,需要通过介质传递。
-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三、实例分析1. 手摇弹簧振子- 实验装置:一个手摇装置和一个悬挂弹簧振子。
- 操作步骤:通过手摇装置给弹簧带来一个初速度,观察振子的运动。
- 结果分析:初速度越大,周期越小;弹簧刚度越大,周期越小;重力加速度越大,周期越小。
2. 压电效应- 实验装置:一个压电晶体和一个接收器。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相结合的综合应用(教案)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相结合的综合应⽤(教案)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相结合的综合应⽤【教学⽬标】1、通过对⽐简谐运动与简谐波,掌握简谐运动与简谐波的特征及描述⽅法。
2、知道简谐运动与简谐波相结合的综合题的题型,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法。
【教学过程】⼀、核⼼知识1、研究对象:简谐运动、简谐波2、简谐运动与简谐波的对⽐学⽣活动:学⽣先讨论课前独⽴填写的学案中的下表中红⾊内容(2分钟),然后⼆、命题探究学⽣活动:①学⽣先⼩组讨论学案上按要求完成的内容(每⼀类问题2分钟),然后展⽰要难点问题,提请全班讨论解决。
②第三类题型讨论完后,总结合归纳解题基本⽅法。
⽼师活动:①⽼师对重点突破共同难点问题,突破⽅法是通过提前预设的PPT进⾏分析。
②对学⽣归纳的解题⽅法进⾏提炼和深化。
③强调解题规范。
1、已知波的传播和波上质点振动的部分信息,分析问题【例1】(2016年全国Ⅲ卷,34(1))(5分)由波源S 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左、右传播。
波源振动的频率为20 Hz ,波速为16 m/s 。
已知介质中P 、Q 两质点位于波源S 的两侧,且P 、Q 和S 的平衡位置在⼀条直线上,P 、Q 的平衡位置到S 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m 、 m ,P 、Q 开始震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P 、Q 两质点运动的⽅向始终相同 B .P 、Q 两质点运动的⽅向始终相反C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 、Q 两点也正好通过平衡位置D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 在波峰E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 在波峰【答案】BDE 【考点】波的图像,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解析】根据题意信息可得1s 0.05s 20T ==,16m/s v =,故波长为0.8m vT λ==,找P 点关于S 点的对称点P ',根据对称性可知P '和P 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P '、Q 两点相距15.814.630.80.82x λλ??=-=,为半波长的整数倍,所以两点为反相点,故P '、Q 两点振动⽅向始终相反,即P 、Q 两点振动⽅向始终相反,A 错误B 正确;P点距离S 点3194x λ=,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P 点在波峰,同理Q点距离S 点1184x λ'=,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时,Q 点在波峰,DE 正确。
大学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周期和非周期振动
简谐振动 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
简谐振动
合成 分解
复杂振动
谐振子 作简谐振动的物体.
§4-1 简谐振动
一 简谐振动的特征方程 1 弹簧振子
l0 k
A
平衡位置
m x0 F0
x
oA
Fm
ox
x
Fk xmaxA co ts ()
令 2 k
m
a2x
积分常数,根据初始条件确定
(1)把物体从平衡位置向右拉到 x0.05m处停
下后再释放,求简谐运动方程; (2)求物体从初位置运动到第一次经过
A
处时的
速度;
2
(3)如果物体在 x0.05m处时速度不等于零,
而是具有向右的初速度 v00.30ms,1求其运动方程.
x/m
o0.05
例4-7 一质量为 0.01kg 的物体作简谐运动,其振
1 振幅
A xmax
2 周期、频率
xAcots()
x xt图
A
o
Tt
T
A
2
A co (ts [T)]
周期 T 2π
注意 弹簧振子周期
频率
1
T 2π
圆频率 2π 2π
T
T 2π m k
周期和频率仅与振动系 统本身的物理性质有关
简谐运动中,x和 v
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 关系.
x
A
o
v v
T
xt曲线
t时刻两分振动的旋转矢量之间的夹角为:
(2 1 ) t (2 1 ) 与时间有关
频率较大而频率之差很小的两个同方向简谐运动的 合成,其合振动的振幅时而加强时而减弱的现象叫拍.
《物理教案机械振动与波的传播》
《物理教案机械振动与波的传播》物理教案:机械振动与波的传播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理解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掌握机械振动的基本参数和表示方法;3.理解波的概念和传播特征;4.掌握波的基本参数和表示方法;6.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引入:引导学生对机械振动进行思考,提问其知道的机械振动现象。
(2)讲解:简要介绍机械振动的定义和产生机械振动的三个条件。
(3)实验展示:进行实验,如在弹簧的一端悬挂物体,弹簧自由振动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与总结。
(4)讲解: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机械振动的特征和基本参数。
2.机械振动的基本参数和表示方法(1)讲解:具体介绍机械振动的周期、频率、振幅、相位等基本参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机械振动的参数计算和图示表示。
(3)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考查学生对机械振动的基本参数的理解和运用。
3.波的概念和传播特征(1)引入:通过展示水面波、声波等波的现象,引发学生对波的思考。
(2)讲解:简要介绍波的定义和分类,重点讲解机械波的传播特点。
(3)实验展示:进行实验,如在水面上敲击产生水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与总结。
(4)讲解: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波的传播特征和基本参数。
4.波的基本参数和表示方法(1)讲解:具体介绍波的波长、频率、波速等基本参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波的参数计算和图示表示。
(3)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考查学生对波的基本参数的理解和运用。
(2)实例对比:通过实例对比机械振动和波的特征和传播方式。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于呈现相关内容和实验展示。
2.实验器材:用于进行实验展示。
3.计算器:辅助学生进行参数计算。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评价方式: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机械波·教案教学目标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机械波·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2)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波动传播过程的特征;(3)了解机械波的种类极其传播特征;(4)掌握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包括波长、频率、波速)。
2.要重视观察演示实验,对波的产生条件及形成过程有全面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课本的插图。
3.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要重视引导和自觉培养正确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2.难点是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
三、教具1.演示绳波的形成的长绳;2.横波、纵波演示仪;3.描述波的形成过程的挂图。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学习过的机械振动是描述单个质点的运动形式,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由大量质点构成的弹性媒质的整体的一种运动形式——机械波。
(二)教学过程设计1.机械波的产生条件例子——水波:向平静的水面投一小石子或用小树枝不断地点水,会看到水面上一圈圈起伏不平的波纹逐渐向四周传播出去,形成水波。
演示——绳波: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上下抖动,就会看到凸凹相间的波向绳的另一端传播出去,形成绳波。
以上两种波都可以叫做机械波。
(1)机械波的概念: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机械波(2)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
振源——产生机械振动的物质,如在绳波中的手的不停抖动就是振源。
介质——传播振动的媒质,如绳子、水。
2.机械波的形成过程(1)介质模型:把介质看成由无数个质点弹性连接而成,可以想象为(图1所示)(2)机械波的形成过程:由于相邻质点的力的作用,当介质中某一质点发生振动时,就会带动周围的质点振动起来,从而使振动向远处传播。
例如:图2表示绳上一列波的形成过程。
图中1到18各小点代表绳上的一排质点,质点间有弹力联系着。
图中的第一行表示在开始时刻(t=0)各质点的位置,这时所有质点都处在平衡位置。
其中第一个质点受到外力作用将开始在垂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设振动周期为T,则第二行表示经过T/4时各质点的位置,这时质点1已达到最大位移,正开始向下运动;质点2的振动较质点1落后一些,仍向上运动;质点3更落后一些,此时振动刚传到了质点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掌握简谐振动的定义、表达方式、简谐振动的合成方法;了解自由、阻尼、强迫等各类简谐振动的特点和规律。
2.掌握振动和波的关系、波的相干条件、叠加原理、驻波的形成条件、驻波的振幅、相位和能量的空间分布,半波损失。
3.学会建立波动方程。
教学难点 多自由体系的小振动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振动是指物体或系统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
(例子:物体位置、电流强度、电压、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等)。
物体或系统质点数是无穷的,自由度数也是无穷的,因此存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需要用偏微分方程描述 (如果一个微分方程中出现多元函数的偏导数,或未知函数与几个变量有关,而且未知函数对应几个变量的导数,那么这种微分方程就是偏微分方程。
例如弦包含很多的质点,不能用质点力学的定律研究,但是可以将其细分成若干个极小的小段,每小段可以抽象成一个质点,用微分的方法研究质点的位移,其是这点所在的位置和时间变量的函数,根据张力,就可以建立起弦振动的偏微分方程) 。
一、简谐振动(单自由度体系无阻尼自由小振动)虽然多质点的振动要用偏微分方程描述,但是我们可以简化或只考虑细分成的每一小段,那么就成为单质点单自由度(只需一个坐标变量)的振动。
222222222,,0cos():0i i t F k kF kx a x m m m d x d x a x a x dt dtx A t Ae e i ,令特征方程特征根:ϕωωωωωϕλωλω=-==-==-=∴+==+=+==±A (振幅)、ϕ(初相位)都是积分常数,k 为倔强系数。
在微分方程中所出现的未知函数的导数的最高阶数称为这个方程的阶。
形如()()dx P t x Q x dt +=的方程为线性方程,其特点是它关于未知函数x 及其导数dxdt都是一次的。
若()0Q x =,则()0dxP t x dt+=称为齐次的线性方程。
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12121212121,212cos sin t ttt x c e c e x c c t e i x e c t c t λλλαλλλλλαβββ≠=+==+=±=+由cos()sin()x A t v A t ωϕωωϕ=+⇒=-+按周期定义,()()cos()cos sin()sin A t A t T A t A t T ωϕωϕωωϕωωϕ+=++⎡⎤⎣⎦-+=-++⎡⎤⎣⎦,同时满足以上两方程的T 的最小值应为2,所以2T,于是1,2T,称为圆频率或角频率。
不像A 、ϕ,由初始条件决定,由固有参量k 和m 决定,与初始条件无关,故称为振子的固有频率。
简谐振动的状态的物理量位置和速度随时间变化,但只要()t ωϕ+相同,振动的状态就相同,所以()t ωϕ+是决定振动状态的物理量,称为位相。
是位相的变化速率,单位是弧度/秒。
由于复数平面上任一点对应一个矢量,还可以用一个旋转矢量来描述简谐振动。
在相空间中,简谐振动由一条椭圆曲线所描述:位移和动量 cos(),sin()x A t p mv m A t ωϕωωϕ=+==-+满足椭圆方程22221()x p A m A ω+= 举例:单摆的摆动弹簧振子和单摆都是在弹性力或准弹性力作用下作简谐振动的保守系统,称为谐振子。
由于弹性力是保守力,简谐振动中机械能是守恒的,于是22222222211cos (),sin()221sin (),2212p k p k E kx kA t p m A t p k E m A t m mE E E kA ωϕωωϕωωϕω==+=-+==+==+=振动的合成与分解①同方向、同频率的两简谐振动的合成(矢量法)312123123i i i i tx x x x Ae A e A e e ϕϕϕω⎡⎤=++=++⎣⎦I.212,0,1,2,k k 则12AA A ,即当两分振动的相位差为的偶数倍时,合振动的振幅为两分振动振幅之和。
II.2121,0,1,2,k k 则12AA A ,即当两分振动的相位差为的奇数倍时,合振动的振幅为两分振动振幅之差。
III.21为一般值,则1212A A A A A 。
②同方向、不同频率的两简谐振动的合成(三角函数法)—参见拍③振动方向垂直的两谐振动的合成(三角法、计算机法)212121121212212112222222211221221212211cos cos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cos cos cossin sincoscos cos sin sin cos cos 2cos cossin sin sin cos cos si xt t A y t t A x y t A A x y xyt A A A A x t A 2121212122121122222222112212212122222121221212n sin sin sin sin cos cos sinsin sinsinsin sin cos sin cos cos 2sin sincos sin 2cos()sin t y t t A x y t A A x y xyt A A A A x y xyA A A A若频率比为简单整数比,则合成曲线是稳定的封闭的,运动也具有周期性,其轨迹称为李萨如图形。
I.若210,则21A yx A II. 若2211,A yx A III. 若22212212,12x y yA AIV. 若222122123,12x y y A A二、单自由度体系的小振动单自由度指只需要一个坐标就可以确定系统的位置。
1. 自由振动势能()V q 在平衡位置0q q =附近展开得2200021()()()()2q q dV d V V q V q q q q q dq dq ⎛⎫⎛⎫=+-+-+⎪ ⎪⎝⎭⎝⎭1122112212cos(),cos()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xA tyA txyt t t t A A第一项为常数,可取为势能的零点。
因在稳定平衡位置势能取驻值(导数为0的点称为函数的驻点,在驻点取得的函数值为驻值,而极值点0x 是指函数在邻域()00,x x δδ-+)内,()0f x 是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第2项中的一阶导数为零。
记2212qd V k dq ⎛⎫= ⎪⎝⎭0x q q =-得 212V kx = 考虑到对稳定约束0t ∂=∂r,根据i i i q q t ααα∂∂=+∂∂∑r r r ,可得动能2222011221211(),()22i i i ii i i i i i i i i i i T m q m q q m q q t q q q t m t T a q q mx m a q ααβαααβαααβα⎛⎫⎛⎫⎛⎫∂∂∂∂∂∂=+=⋅+⋅ ⎪ ⎪ ⎪ ⎪∂∂∂∂∂∂⎝⎭⎝⎭⎝⎭∂⎛⎫+ ⎪∂⎝⎭=≈=∑∑∑∑∑∑∑其中r r r r r r r 于是拉氏函数221122L T V mx kx =-=-。
代入拉氏方程得 200mx kx x x ω+=+=或其中ω=()cos x A t ωφ=+。
A 为振幅,φ为初相位。
附注:拉格朗日方程,,22222222211111(1,2,,)111()()()222i i i i i i i i i N N N N N i i i i m x m y Y m z Z i N T m x y z m x y z m x y z ==X ====++++++=++∑ (1-1)(1-2)如果讨论是“保守力系”(指力学系统中的力所作之功,仅与起末位置有关,而与具体路径无关。
具有此性质的力场,一定可以引入一位置函数(,,)V x y z ,而此力所作之功为x y z F dx F dy F dz dV ++=-,按功与路径无关的性质,dV 应为一全微分V V VdV dx dy dz x y z∂∂∂=++∂∂∂,两式比较得,,i i i i i i V V V Y Z x y z ∂∂∂X =-=-=-∂∂∂,由此得到()()i i i ii i d m x d x d T m m x ⎛⎫∂=== ⎪(1-6)于是,由(1-1)得0,0,0i i i ii i d T V d T V d T Vdt x x dt y y dt z z ⎛⎫⎛⎫⎛⎫∂∂∂∂∂∂+=+=+= ⎪ ⎪ ⎪∂∂∂∂∂∂⎝⎭⎝⎭⎝⎭ 引入拉格朗日函数111111(,,,,,,,,,,,,,)N N N N N N L L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T V ==-,可将(1-6)式写成 (1-7)将方程(1-7)的直角坐标,,x y z 换成广义坐标,即得描述具有s 个自由度系统的拉氏方程。
0(1,2,,)i id L Li s dt q q ⎛⎫∂∂-= = ⎪∂∂⎝⎭2. 阻尼振动当速度不大时,阻力与速度的一次方成正比,方向相反,即-b R =x运动方程变为m +k b x x =-x ,即20+βωx x +x = (1-8)其中b m β=,令t x Ae λ=,代入(1-8),得220+λβλω=+,解出'2i βλω-±=,其中'ωω≈=(因为阻尼系数β通常很小)。
于是()'2cos t x Ae t βωφ-=+(1-9)当存在阻尼时,解是随时间减小的。
3. 受迫振动若系统除存在阻尼外,还有固有性外力(策动力),()cos F t F t Ω=,则运动方程变为cos +b k F t Ωx x +x =即 2cos +f t βωΩx x +x =(1-10)其中Ff m=,式(1-10)的通解可写成一个特解与相应的齐次方程的通解(1-9)之和。
后者随时间衰减,逐渐趋向于零。
其特解试探形式为()cos x A t ψ=Ω+代入(1-10)得()()2222cos sin sin cos 0A fωψβψωψβψ⎡⎤-Ω-Ω=⎣⎦-Ω+Ω=可解得0(1,2,,)i id L Li N dt x x ⎛⎫∂∂-= = ⎪∂∂⎝⎭()()()()()()()()()()()()()()()()()()2224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cos -sin --cos -sin -cos -2-sin sin -cos sin -sin sin --cos sin ---ffA ωψβψωωψβψωψωββψβψωψψωψβψβωωψβψωβωωβ=⎡⎤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2222-1**222242-1-122222--cos sin 0-1,-1---cos cos -sin 0sin ---tan -i jij ij A f A A A is A M transpose AA f f A A A f f ωβψψβωωβωψψωβψψβωββψω+⎛⎫ΩΩ⎛⎫⎛⎫= ⎪ ⎪ ⎪ ⎪ΩΩ⎝⎭⎝⎭⎝⎭==⎛⎫⎛⎫ΩΩΩ⎛⎫⎛⎫⎛⎫=⇒=Ω+Ω ⎪⎪ ⎪ ⎪ ⎪ ⎪ ⎪ΩΩΩ⎝⎭⎝⎭⎝⎭⎝⎭⎝⎭Ω∴=Ω()()222arctan-f βψωΩ=Ω⇒当Ωω=时,发生共振,振幅为f A β=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