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技术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46b209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a.png)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一、输血前准备工作1.1输血准备前的检查工作1.1.1确认输血医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1.3确认输血设备完好、齐全。
1.1.4核对输血者的身份、血型,与输血医嘱和血液制品匹配。
1.1.5与输血者沟通,告知输血的目的、风险及可能的不良反应。
1.1.6检查输血者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记录在病历上。
1.1.8配置输血设备,包括输血管、输血装置、抽血装置等。
1.2输血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2.1通过消毒洗手,戴上手套、面罩和帽子,进行换装。
1.2.2准备输血所需的消毒液、药物和输液器材。
1.2.3按要求使用消毒液对输液器、输血管接头等进行消毒,保持无菌状态。
1.2.4准备输血所需的电子秤,用于测量血液制品的净重。
1.2.5对输血者的皮肤进行局部消毒,确保无菌合理。
1.2.6准备输血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急救设备和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1.2.7建立输血者的输血卡,并进行记录。
二、输血操作过程2.1输血操作顺序2.1.1打开输血液体包装,将血袋悬挂在输血架上,连接输血管以及输血装置。
2.1.3进行清底负压法抽取适量空气,保持血液管路通畅。
2.1.4利用血液程控泵等装置,进行血液制品的输入,注意输血速率和滴数。
2.1.5定期观察输血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记录在输血卡上。
2.1.6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输血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确保输血过程稳定。
2.1.7输血结束后,及时停止输血,拆除输血装置和输血管,做好消毒处理。
2.2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2.1输血速度应适宜,不宜过快,以免引起输血反应。
2.2.2严密观察输血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输血30分钟内。
2.2.3注意观察输血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
2.2.4不得将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使用,以免引起输血反应。
2.2.5注意观察输血者的皮肤黏膜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如出现应立即停止输血并予以处理。
2.2.6输血者在输血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迅速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dd58c3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a.png)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输血技术是医学科学领域最重要的一项技术,也是一项有潜在风险的技术。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指在输血过程中,为确保输血安全,确保血液安全,确保输血效果的有效性,以及确保输血过程的有效性,开发的一系列标准化的技术规范。
一、输血前准备
1、输血前应进行血液检查,确定血液的种类、血液性质及血液成分;
2、确定输血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输血剂量;
3、检查输血器具,确保输血器具清洁;
4、检查输血液,确保输血液符合质量标准;
二、输血过程
1、输血前应放置输血器具,接管输血针,穿刺患者的血管;
2、输血过程中应进行定期监测,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3、输血后应进行血液检查,确定输血剂量及输血效果;
4、输血结束后应及时清洗、消毒输血器具,并确保输血器具的清洁及安全性;
三、输血后处理
1、输血后应及时观察输血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2、输血后应及时向患者介绍输血后的护理方法,以确保患者的健康;
3、输血后应定期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
4、输血后应定期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查,确保患者的血液安全。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强调,在进行输血时,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技术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保证输血质量,以达到输血的有效性。
输血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技术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c02c12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0.png)
输血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输血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对于救治病人、改善病人健康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操作规程,以规范输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以下是输血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的内容。
一、输血前准备1. 确定输血指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保输血是必要和适宜的。
2. 召集输血人员:医护人员、实验室人员和输血人员等参与输血的相关人员要提前召集,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3. 进行血型鉴定:医护人员要从输血人员身上获取足够的血样,并进行血型鉴定,确保输血者和献血者的血型相符合。
4. 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将输血人员的血样与所需血型的供血者试验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检测出是否存在配血不符的情况。
5. 检测血液指标:对输血人员进行一系列血液指标的检测,如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等,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二、输血操作步骤1. 确定输血途径: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医生要确定输血的途径,可以是静脉输血或者动脉输血。
2. 输血器材准备:准备好输血所需的器材,如输血管、输血袋、输血针等,并确保其在使用前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无菌处理。
3. 输血前验血型:在输血操作前,再次对输血者的血型进行验证,确保输血者的血型和供血者的血型相同,避免因输血型不符而引发的不良反应。
4. 开始输血:医护人员要按照操作规范,将输血袋与输血针连接好,将针头插入输血者的静脉或动脉,将血液缓慢地注入输血者的体内。
5. 监测输血过程: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输血者的反应情况,特别注意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感染和输血不良反应等,并及时报告医生。
6. 完成输血:当输血袋中的血液全部输入输血者体内后,医护人员要及时关闭输血管路,并将输血针拔出,处理好相关器材。
三、输血后处理1. 输血结束观察:结束输血后,医护人员要继续观察输血者的情况,特别关注是否出现输血反应等,以及血液循环、呼吸等生命体征的恢复情况。
2. 病情评估和记录:对输血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记录,并将结果报告给相应的医生。
临床输血技术指南
![临床输血技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4ea1f1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4.png)
临床输血技术指南临床如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内科血红蛋白v60g∕L或血细胞比容<0.2时可考虑输注,ICU病人Hb<9O~ IOOg∕L,Hct <27%~3O%可输注对严重冠心病和肺疾患患者,如出现供氧不足的情况Hct 可突破30%O外科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注;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一、输注红细胞: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V60g∕L或红细胞压积VS 2时可考虑输注。
1、浓缩红细胞适用:①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②各种慢性贫血;③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④小儿、老年人输血。
2、红细胞悬液400ml或200ml全血离心后除去血浆,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后制成。
3、洗涤红细胞40OmI或200Inl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4次,最后加15OnlI生理盐水悬浮。
白细胞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90%, RBC回收率>70%规格:由40Oml或20Oml全血制备。
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①对血奖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④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
4、冰冻红细胞去除血浆的红细胞加甘油保护剂,在-80°C保存,保存期10年,解冻后洗涤去甘油,加入IOOnII无菌生理盐水或红细胞添加剂或原血浆。
白细胞去除率>98%;血浆去除>99%; RBC回收>80%;残余甘油量Vl 虬洗除了枸椽酸盐或磷酸盐、K+、NL等。
解冻后4±2℃保存24小时,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①同WRC;②稀有血型患者输血;③新生儿溶血病换血;④自身输血。
二、输注血小板: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45d2f03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7.png)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概述临床输血操作是一项关乎人命健康的重要医疗操作,正确的操作技术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对于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帮助医疗人员正确进行输血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安全。
一、输血前准备1.严格执行输血操作流程在进行输血操作前,要先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保患者的身份与输血申请单上的信息一致。
同时,确保输血申请单上有明确的输血指征和输血血型等内容。
在核对完毕后,医务人员应按照严格的操作流程进行后续操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检查输血血制品在开始输血前,需要仔细检查输血血制品的有效期、包装完整性以及血型和配血信息是否与患者一致。
并进行质量评估,确保输血血制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确认患者的适宜性在开始输血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适宜性评估。
包括评估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呼吸功能、心肺功能和输血所需的血液容量等。
只有在评估结果显示患者适宜进行输血操作时,才能继续进行后续操作。
二、输血操作1.选择合适的输血器材在进行输血操作时,医务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输血器材。
包括输血输液器、输血管道和输血接头等。
这些器材必须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正确穿刺静脉输血操作的第一步是正确穿刺静脉。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并采用正确的穿刺技术进行操作。
操作时,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确保穿刺部位的清洁和无菌。
3.开启输血血制品当穿刺静脉后,医务人员应按照操作流程,正确开启输血血制品。
在开启之前,要先进行血制品核对,确保输血血制品与患者一致。
然后按照规定的顺序将血制品连接到输血管道上,并调节输血速度和压力,确保输血的稳定和安全。
4.观察患者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
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5.记录和报告在输血操作完成后,医务人员要及时记录输血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输血开始时间、输血血制品的批次和剂量、输血过程中出现的反应等。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520791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6.png)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一、前言
输血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对于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但是,输血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规程旨在规范输血技术操作,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操作要求
1. 输血前,医护人员需确认患者的身份和输血单信息,确保患者的血型和配血信息准确无误。
2. 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时监测患者的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输血时,应注意传染病的防控,确保输血器材的洁净和消毒。
三、操作流程
1. 患者的身份确认:医护人员在输血前需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检查输血单上的相关信息,确保配血信息和患者的血型相符。
2. 输血器材准备:医护人员需准备好所需的输血器材,包括输血管、采血针、输液器等。
3. 输血操作:医护人员须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输血,确保输血速度和血液温度的适宜。
四、注意事项
1. 输血器材的使用需符合卫生标准,采血针和输血管使用后应严格消毒并适时更换。
2. 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如果出现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3. 输血后,需严格按照规定的处置方式处理输血器材。
五、总结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是保障患者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定期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也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保障。
输血技术士报考条件
![输血技术士报考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bf6f5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8.png)
输血技术士报考条件
根据中国卫生部颁布的《输血技术专业技术人员等级资格管理办法》,报考输血技术士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且所学专业属于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检验医学及相关专业;
2. 持有相关专业的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
3. 至少具有两年与输血技术相关的工作经历;
4. 无犯罪记录;
5. 具备适应输血技术工作的身体条件和职业健康要求;
6. 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输血技术士职业资格考试。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报考条件可能会根据地区和培训机构的要求略有不同,应当咨询当地卫生部门或相关机构了解具体要求。
静脉输血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
![静脉输血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174d2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6d.png)
静脉输血技术及操作规程静脉输血技术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人体内的方法,其目的是:①补充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回升血压,促进循环。
②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促进携氧功能。
③增加血红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减少组织渗出和水肿。
④供给各种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有助于止血。
⑤补充各种抗体,增加机体抵抗力。
⑥促进骨髓系统造血功能。
【操作评估】1. 评估医嘱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到床旁,当面核对患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或急诊号、血型和诊断,查对输血卡、交叉配备单,血型、交叉配备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输血剂量。
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2. 评估患者(1)全身情况:患者目前病情、治疗、用药情况,意识状态等。
(2)局部情况:评估血管及皮肤组织情况,皮肤有无瘢痕、感染等,静脉是否显露、有无炎症,肢体的活动情况等。
(3)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合作程度,有无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
( 4)健康知识:了解患者对静脉输血的认识及接纳程度。
3. 环境评估与准备环境要求清洁、安静、舒适,光线充足,符合输血要求。
4. 操作者自身评估评估操作者对静脉输血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着装整洁,熟悉患者病情。
5. 用物准备与评估(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准备用物:注射盘内放无菌持物钳、无菌持物缸、一次性输血管1套、等渗无菌盐水、同型血液、交叉合血化验单、网套、止血带、治疗巾、小枕、弯盘2个、皮肤消毒剂、棉签、胶布、启子、砂轮、剪刀、输液卡、输液架、无菌手套,,必要时备夹板和绷带,便盆。
(2)取血时准确核对:凭取血单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三查(查血液的有效期,查血液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对患者姓名、床号、性别和年龄特征、病历号或病室门急诊号、血型、诊断、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在交叉配备试验单上签名。
输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输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2b9a20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2.png)
输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1. 引言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在很多紧急情况下能够拯救生命。
为了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需要对输血技术进行评分。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输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以供医务人员参考和使用。
2. 评分标准2.1. 动脉穿刺操作- 0分:操作不规范,未使用无菌技术,引起并发症。
- 1分:操作基本规范,使用无菌技术,但存在一些纰漏。
- 2分:操作规范,无菌技术完全符合要求,操作手法熟练。
2.2. 血型鉴定和配血操作- 0分:血型鉴定或配血操作发生错误,导致输血不配套,引起严重后果。
- 1分:血型鉴定和配血操作基本正确,但存在一些小的问题。
- 2分:血型鉴定和配血操作完全正确,无任何错误。
2.3. 输血前准备工作- 0分:准备工作不完善,未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清点。
- 1分:准备工作基本完善,但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
- 2分:准备工作完善,检查和清点无误。
2.4. 输血器材选择和准备- 0分:使用的器材选择不适当,没有准备好必要的器材。
- 1分:器材选择基本合理,但存在一些缺乏的情况。
- 2分:器材选择合理,准备充分。
2.5. 输血速度控制- 0分:输血速度过快或过慢,引发不良反应或无效输血。
- 1分:输血速度基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存在一些偏差。
- 2分:输血速度完全符合规定要求,无任何偏差。
2.6. 输血过程监测- 0分:未进行输血过程监测,无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1分:部分监测指标有记录,但存在遗漏或不准确的情况。
- 2分:所有监测指标有完整和准确的记录。
2.7. 输血后处理- 0分:输血后处理不规范,未进行必要的观察和记录。
- 1分:输血后处理基本规范,但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 2分:输血后处理规范,观察和记录完善。
3. 结论本文档制定了一套输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涵盖了动脉穿刺操作、血型鉴定和配血操作、输血前准备工作、输血器材选择和准备、输血速度控制、输血过程监测、输血后处理等方面的评分指标。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309697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0.png)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一、准备工作1.确认患者的输血指征,并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身份,确认与医嘱上的信息一致。
3.检查输血装置、输血袋的完整性和有效期,并进行密封解封检查。
4.检查输血所需的输血器材是否齐全,如输血管、输血针等。
5.进行洗手,并佩戴御寒衣、帽子、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二、预先处理1.根据医嘱和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成分,如全血、红细胞悬浮液、血小板等。
2.根据患者的血型和所需的输血成分血型要求,进行配血和交叉配血。
三、操作过程2.将输血袋放在输血架上,根据需要调整输血架的高度,以确保输血管的重力流动。
3.用消毒酒精棉球擦拭患者的皮肤,找到合适的静脉穿刺点。
4.用消毒棉球擦拭输血管采血口和输血装置的插口,以确保无菌。
5.用无菌的输血针穿刺患者的静脉,确保血液畅通。
6.将输血管与输血装置连接,并将输血管的另一端插入患者的静脉。
7.调整输血速度和滴速,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和需要,控制输血速度。
8.在输血过程中,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体温等,以及观察输血部位是否有渗血或水肿。
四、注意事项1.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全程陪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2.输血时应遵循严格的输血血型安全原则,确保输血成分和患者血型相符。
3.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保持清洁,避免污染输血器材和输血袋。
4.输血前后,医务人员应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输血过程中,发现患者有过敏反应、输血反应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6.输血完成后,将输血袋和输血器材妥善处理,如分类回收、焚烧等,确保环境的清洁卫生。
五、操作结束1.输血结束后,自行处理或上交废弃的输血器材和输血袋。
2.调整患者的卧位,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3.记录输血的时间、输血血型、输血量和患者的反应等相关信息。
4.教育患者和家属对输血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知情告知。
输血技术规范
![输血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00c3e9ef7ec4afe05a1df9e.png)
输血技术规范术中输血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遵循“循证原则”,积极实施成分输血,缺什么、输什么,适当欠量输血。
1.浓缩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气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血红蛋白浓度>100g/L,一般不考虑输血;血红蛋白浓度<70g/L ,应考虑输;血红蛋白浓度在70~100g/L 之间,应根据继续失血的情况、手术进行的程度、患儿基本身体状况、心肺代偿功能以及循环动力学状态,综合考虑是否给予血液或血液制品。
2.血小板2.1适应证:①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0 ×109/L ,伴有严重出血者;②血小板计数不低,但功能异常所至严重出血者;③大量输血所致的血小板稀释性减少(血小板计数低于5.0 ×109/L 伴有严重出血者)。
要求ABO 血型相合,一次足量输注。
2.2输注血小板的种类2.2.1浓缩血小板采集:我国目前规定手工法由200ml 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为1 个单位,不含保存液的容量为25~30ml ,需要加入保存液者容量为50~70ml,所含血小板数应≥2.4 ×1100,红细胞混入量≤1.0 ×91。
0机采的血小板1 个单位(袋)为1 个治疗量,所含血小板数≥2.5 ×1110个,相当于10 个单位手工采血小板。
机采的血小板纯度高,外观半透明,橙黄色,混入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极少。
保存:在22±2℃振荡条件下可保存24 小时,4℃保存有害。
特制的血小板保存袋在22±2℃振荡条件下可保存5 天。
剂量及用法:剂量视病情而定,用输血器输注。
一般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输入血小板数1.0 ×1011个可使输注后1 小时的外周血小板数增高约1.0 ×109/L 。
儿童每10kg 体重要输手工法制备的血小板2 个单位;【注意事项】①输注前要轻摇血袋,混匀;②因故未及时输用要在室温下放置,不能放冰箱;③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以便迅速达到止血;④要求ABO 同型输注;⑤Rh 阴性患者要输注Rh 阴性血小板;⑥如患者有脾肿大、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检验地带网等非免疫因素存在,输注剂量要适当加大。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ae156e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66.png)
输血【2 】技巧操作规范一. 肯定输血后, 由有天资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查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纪.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请求:一人一次一管.二.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以防影响血型交叉实验成果.三.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两边进行逐项查对.四.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两边交代查对:(一)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纪.住院号. 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聚反响;(二)查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有用期;(三)检讨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两边查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五.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申请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纪.住院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聚反响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包括 Rh 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用期;检讨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六.输血时:(一)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辨认患者的办法再次查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纪. 住院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及交叉配血实验成果.严厉履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用期.质量.输血装配是否无缺;“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实验成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实验成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二)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查对无误后,开端进行输注.(三)严厉履行无菌技巧操作,应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四)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激烈震动. 血液内不得参加药物.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打针用心理盐水冲洗管道,持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打针用心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五)输血时应先慢后快,依据病情和年纪调剂输注速度,并周密不雅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响,消失平常情形应实时处理:1.减慢或停滞输血,改换输血器,用心理盐水保持静脉通道.2.立刻通知值班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实时检讨. 治疗和急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载.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响,应立刻停滞输血,用心理盐水保持静脉通 2路,积极合营挽救,并保留残剩的血液及输血器以便查找原因.(六)履行后在医嘱单.护理记载单.输血登记本上双签全名及履行时光,将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填写在输血登记本上.(七)输血完毕后,将血袋用黄色医用垃圾袋包装后由专人收受接管.(八)对有输血反响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响回报单”,并返还血库保存.七.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应用两种辨认患者的办法进行查对,所有患者除均要应用床头卡.“腕带”辨认外,苏醒患者还应应用“凋谢式提问”的辨认办法讯问患者姓名.手术.晕厥.神志不清.无自立才能的重症患者可经由过程讯问家眷进行辨认.八.输血反响的预防(一)血液从血库掏出后,勿激烈震动,以免红细胞大量损坏而引起溶血,库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而引起反响.血液自血库掏出后应在30min 内输入,避免久放致使血液变质或污染.(二)严厉履行查对轨制及无菌技巧操作,血液必须经二人以上查对后方可给患者输入.卖力查对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如血浆变红,血细胞呈暗色, 界线不清,提醒可能有溶血,不能应用.(三)血液内不可随便参加其他药物,如钙剂.酸性及碱性药物和高渗或低渗液体,以防血液凝聚或消融.(四)输注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距离输入打针用心理盐水,避免产生免疫反响.(五)输血时应先慢后快,依据病情及患者的现实情形调节滴速,对患有心.肺.肾疾病的患者或年迈体弱.婴幼儿等患者输入的速度宜慢.(六)输血进程中应增强巡查,周密不雅察有无输血反响.若有发烧.过敏.溶血等反响立刻停滞输血.并保留余血24小时,以备核查.。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c31745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4.png)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输血技术操作规程一、操作准备1.核对输血医嘱操作人员应仔细核对输血医嘱内容,包括患者姓名、血型、输血标本号码、输血品种和数量等信息,确保医嘱的准确性。
2.选择适当输血器材根据医嘱要求和患者特点,选择适当的输血器材,如输血管道、输血针头、输血袋等,确保器材完整无损、无过期。
3.准备输血环境确保输血室整洁、通风良好,并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准备输血架、输血椅、注射用具等。
4.确认患者身份和适应证操作人员应核对患者身份和医嘱内容,确保患者适应输血。
二、取血样及配血1.取血样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取患者的血样,常用的有静脉采血、皮下采血等,并按照规定的方法、时间和要求做好记录,以防止血样污染和质量下降。
2.实验室检验操作人员将血样交由实验室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等必要的试验,确保输血前的血型检查结果准确无误。
3.选择输血血袋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选择与患者血型和抗体相匹配的输血血袋,确保血袋的合适性和安全性。
三、输血操作1.准备输血器材操作人员应在开始输血前,检查输血器材是否齐全、无损和干净,如输血管道、输血针头、输血袋等。
2.核对患者信息操作人员应再次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血型等信息,与血袋上的标签和医嘱核对,确保患者信息正确无误。
3.清洁操作部位输血前,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输血部位进行清洁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血袋和输血管道连接将输血袋与输血管道连接,确保连接牢固、无渗漏。
5.开展试验输血将少量血液按规定方法注入输血管道,以排除管道和血袋中的空气,同时检查输血管道是否通畅、无漏气。
6.开始输血根据医嘱,以适当速度开始输血,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和呼吸等,以及血液反应的迹象,如皮肤红斑、发热等。
7.定期观察输血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反应,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8.输血结束当输血满足医嘱要求或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0ebfa2ed5bbfd0a7856731f.png)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输血技术操作规程护理部2021年1月一、常用的成分血种类1 、悬浮红细胞〔红细胞悬液〕这是一种从全血中尽量移除血浆和抗凝保存液后的高浓缩红细胞,然后参加红细胞添加剂制备成的,红细胞压积可高达0.90.保存期随添加剂成分不同而异,一般为21-35天。
悬浮红细胞制剂浓度高,能提高携氧能力,输注量少,可防止循环超负荷,2、洗涤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是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除去全血中80%以上的白细胞和99%以上的血浆,保存了至少70%的红细胞,在洗涤过程中同时去除了钾、氨、乳酸、抗凝剂和微小凝块等,血小板也随血浆被去除。
主要适用于有输血过敏史、血身免疫性盆血及IgA缺乏等;对已产生白细胞抗体的病人,而又需要输血时,可输洗涤红细胞,以降低同种免疫反响的发生率。
3 、浓缩血小板手工别离血小板,采集新鲜全血后立即别离制备而成,外观淡黄色无明显可见的红细胞,如同混浊的血浆,每200ml全血制备的血小板为一单位,含量2.4×1010个血小板,容量25~30ml.机器单采血小板是用血细胞别离机从单一献血者采集血小板,纯度高,外观半透明,橙黄色,目前主要用机器单采血小板,主要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人。
4 、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是血液采集后6-8小时内别离出来,在-20度以下快速冰冻而成,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保存期为1年;普通冰冻血浆是血液采集8小时以后别离出来,在-20度以下快速冰冻而成,保存期为5年。
其主要是适用于抗休克、止血、解毒、免疫功能低下和肝病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等。
5 、冷沉淀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4℃条件下融化后别离制备出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其容量为20~30m。
主要成分为Ⅷ因子、第XIII因子、纤维蛋白原和血管性血友因子等,在-30℃以下冰箱内贮存有效期1年。
主要用于儿童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患者。
二、输血护理操作规程〔一〕输血前的护理1、充分评估现存病人的病情〔如疾病的诊断、输血史、过敏史、妊娠史、传染病史、有无休克和肝肾衰竭等〕、输血的目的、输注的血液类型等资料,有助于护士在输血前合理安排输注的顺序、速度和时间,预计输血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最新版】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85e20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b.png)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最新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和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血液资源必须得到保护和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售货员应该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二级以上医院应该设立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申请输血应该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应该记录在病历中。
对于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该报告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录在病历中。
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亲友互相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和监护。
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该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技术(副高)
关于ABO血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输血技术(副高)
以下哪种不是区分ABO亚型的方法
输血技术(副高)
下列哪种红细胞上H物质活力最弱
输血技术(副高)
反定型的主要目的在于
输血技术(副高)
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与下列哪项无关
输血技术(副高)
中国人种中,基因频率最高的HNA是
输血技术(副高)
HNA-1抗体、HNA-2a抗体与下列哪种疾病或输血不良反应无关
输血技术(副高)
与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有关的粒细胞抗体不包括
输血技术(副高)
粒细胞抗体不引起下列哪种疾病或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技术(副高)
关于新生儿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与HNA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输血技术(副高)
HLA研究早期常采用检测抗原的分型方法是
输血技术(副高)
ABO血型次侧不合可能导致血小板输注疗效下降的原因是
输血技术(副高)
关于血小板ABO同型输注,理解正确的是
输血技术(副高)
血小板表面通常不包括的抗原是
输血技术(副高)
位于血小板膜糖蛋白CD109上的HPA抗原包括
输血技术(副高)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不适用于
输血技术(副高)
D
A
D
D
均具有免疫原性 B 均具有反应原性 抗原决定簇通常由1~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均是多肽类 均是多糖类 自身抗原 异种抗原 同种抗原 内源性抗原 人工合成抗原 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T细胞 活化T细胞 浆细胞 抗原抗体以共价键不可逆性结合 不受反应介质离子强度影响 不受温度影响 不受孵育时间影响 高度特异性 C
无益于血小板输注无效诊断和处理的是
输血技术(副高)
不常用于血小板血型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是
输血技术(副高)
关于SPRCA方法,不正确的观点是
输血技术(副高)
关于MAIPA方法,不正确的观点是
输血技术(副高)
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及置换术是
输血技术(副高)
需要回输胶体置换液的治疗技术是
输血技术(副高)
理论上完成1个血浆容量的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和置换术可去除血液中病理性成
AB
ABC
ABC
ABCDE
A
D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公开演讲 报刊 广播电视 紧急呼吁 网络 由Rh系统抗E所致新生儿溶血病 由Rh系统抗D所致新生儿溶血病 由ABO系统抗B所致新生儿溶血病 由ABO系统抗A所致新生儿溶血病 以上均不对 面对面招募 信息招募 电话招募 传媒动员 信函招募 为不打击其积极性,愿意献就让他献 血红蛋白合格就可以献 坚决阻止 耐心为他讲解不让他献血的原因 只要酒醒,就可以让献
输血技术(副高)
红细胞在正常人血液循环中的平均寿命大约为
输血技术(副高)
冷沉淀制剂中不含有
输血技术(副高)
预防TA-GVHD发生,输注红细胞制剂宜首选
输血技术(副高)
患者男性,血型为O型,供者血型为A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7天后需要输注血小
输血技术(副高)
冷沉淀在37℃水浴中完全融化后应尽快输注,保存时间不得超过
输血技术(副高)
正常成人血浆容量估计有
输血技术(副高)
下列不是病理性血液成分去除治疗原则的是
输血技术(副高)
血液成分离心分离的原理是根据各成分的
输血技术(副高)
抗凝血采集后离心一般分为
输血技术(副高)
血液有效保存期的制定是根据
输血技术(副高)
关于全血的缺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输血技术(副高)
关于全血描述不正确的是
E
E
A B C D E A B C D E
IgA IgE IgM IgG IgD B型人血清中有抗-A A型人红细胞上有A抗原 AB型人血清中有抗-A、抗-B O型人红细胞上无A和B抗原 AB型人红细胞上有A和B抗原
D
C
A 红细胞与抗-A、抗-Ai、抗-B及抗-A,B的 D 凝集程度 B 红细胞上H物质活性的强弱程度 C 血清中是否存在抗-A[XB1.gif] D 血清中是否存在抗-D E 分泌型人的唾液中A、B和H物质 A A[XB1.gif] B B A[XB1.gif]B C B D O E A[XB2.gif] A 发现新的血型 D B 正定型补充 C 对血型判断无意义 D 鉴别亚型 E 发现意外抗体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试剂的问题 被检红细胞的问题 被检血清的问题 操作规程的问题 技术问题 HNA-1 HNA-2 HNA-3 HNA-4 HNA-5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 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 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骨髓移植后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 D
输血技术(副高)
早期(80年代以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
输血技术(副高)
介导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细胞是
输血技术(副高)
符合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特点的是
输血技术(副高)
不能产生移植物抗肿瘤效应的是
输血技术(副高)
临床输血实验室开展的项目不包括
输血技术(副高)
临床输血实验室属于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输血技术(副高)
预防输血后肝炎的最佳措施是
输血技术(副高)
依据相关规定,承担自体输血采集血液职责的是
输血技术(副高)
节约用血的措施不包括
输血技术(副高)
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除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外还可采用
输血技术(副高)
患者一般情况好,行择期手术,进行贮存式自体输血时Hb水平应高于
输血技术(副高)
输血技术(副高)
采浆区域选择应保证供浆员的数量,因此单采血浆站应设置在
输血技术(副高)
单采血浆站应满足原料血浆年采集量不少于
选项
答案
解释
A B C D E
试验前仪器未校正 测量者感官障碍 受试者个体差异 多人参与标准不统一 以上均不是
ABC
在实际观测过程中,仪器未校正、测量者感官的某种障碍
A 24小时内失血量大于患者的估计血容量 B 3小时内失血量大于患者的1/2估计血容 量 C 失血量达到1000ml以上 D 失血量达到1500ml以上 E 失血量达到2000ml以上 A 心脏负荷加重 B 凝血异常 C 枸橼酸中毒 D 高脂血症 E 低蛋白血症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肠道腺癌患者 白血病患者 骨髓瘤患者 肺炎患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与粒细胞和血浆输注相同的副作用 循环超负荷 感染 同种免疫 血管收缩反应 急性重症肝炎 亚急性重症肝炎 慢性重症肝炎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胃肠炎 肾肿瘤 膀胱炎 肾小球肾炎 肾结核 肾脓肿
输血技术(副高)
输注细菌污染的血液可以引起输血不良反应,最常见的细菌是
输血技术(副高)
大量失血达总血容量的20%可以输注红细胞,为了保证机体的氧供,一般应使血
输血技术(副高)
通过输血传播的疾病不包括
输血技术(副高)
不属于输血适应证的是
输血技术(副高)
属于输血传播疾病的是
输血技术(副高)
关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表述,正确的是
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主要见于
输血技术(副高)
可除外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时的胎儿或新生儿血型为
输血技术(副高)
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可发生在第一胎主要是由于
输血技术(副高)
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通常见于RhD抗原阴性孕妇
输血技术(副高)
倘若母亲出生前已被致敏,在生育第一胎时也可出现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
输血技术(副高)
BSL-2实验室可以缺少的设施是
输血技术(副高)
质量体系文件不包括
输血技术(副高)
血液输注结束后的空余血袋应当按照要求保留的时间是
输血技术(副高)
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在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同时明确了献血工作中
输血技术(副高)
依据相关规定和要求,正确的做法是
输血技术(副高)
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和直辖市,应规划设置一所相应规模的
输血技术(正高)
产妇引起多次流产和死胎的原因是
输血技术(正高)
此种做法属于
输血技术(正高)
作为医生应该
输血技术(副高)
抗献血者血液,其中的红细胞是
输血技术(副高)
产生红细胞抗体的细胞是
输血技术(副高)
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的特点是
输血技术(副高)
能够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
输血技术(副高)
有关血清学分型方法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输血技术(副高)
有关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的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输血技术(副高)
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的NIH计分法中8分表示
输血技术(副高)
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的NIH计分法中1分表示死亡细胞比例为
输血技术(副高)
ABO血型主侧不合可能导致血小板输注疗效下降的原因是
A
C
A B C D E A B C D E
HNA-1a抗体 HNA-1b抗体 HNA-2a抗体 HNA-3a抗体 HNA-4a抗体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相关性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 溶血性输血反应 药物诱导的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
E
D
A 相关的HNA由母体产生 E B HNA为IgG类抗体 C 主要与HNA-1a抗体、HNA-1b抗体和HNA-2a 抗体有关 D 少部分也可检出HNA-3a抗体 E 与HNA-4a抗体无关 A 微量细胞分型法 C B 试管离心法 C 血清学分型法 D 基因分型法 E 微量培养法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需要分型标准血清 需要活性淋巴细胞 常用于指定抗原 只能检测HLA-Ⅰ类抗原 常见方法是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 死细胞明亮折光性强 需要活性淋巴细胞 HLA抗原指定的标准方法 一般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准确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抗血清的质量 阴性 可疑阴性反应 可疑阳性反应 阳性反应 强阳性反应 0%~10% 11%~20% 21%~40% 41%~60% >80%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