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_郑方辉

合集下载

我国各省市居民幸福指数排名

我国各省市居民幸福指数排名

我国各省市居民幸福指数排名曲立敏;王涛;张海彦【摘要】以我国各省市多方面数据指标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以SPSS软件为工具,分析评价了我国各省市幸福指数的排名,为提高我国居民的幸福指数,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高师理科学刊》【年(卷),期】2017(037)002【总页数】5页(P18-22)【关键词】幸福指数;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作者】曲立敏;王涛;张海彦【作者单位】青岛滨海学院文理基础学院,山东青岛266555;青岛滨海学院文理基础学院,山东青岛266555;青岛滨海学院文理基础学院,山东青岛2665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213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目标.黄静[1]分析比较了不同群体的幸福感有无显著差异,给出了人民的幸福感与收入之间并不成简单正相关关系,学历、性别、婚姻和年龄等差异并不会影响幸福的结论.郑方辉[2]通过对个人体验的幸福感测量得到侠义幸福指数,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得到狭义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可由幸福感和满意度2个维度所组成的结论.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罗纳德·英格哈特负责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通过对受访问者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各个国家的幸福指数[3].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所给数据,就全国31个省及直辖市的20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因为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我国各省市居民幸福水平.1.1 主成分分析原理设是样本空间,(),,令在维空间中,找到新的个变量,应用变换得到个相互正交的新变量,可以看出新变量是原始变量的线性函数,而且新变量相互垂直.可以找到个新变量,其中:,个新变量可以解释原始数据大部分方差所包含的信息[4],因此称个新变量为原始变量的主成分.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形组合,且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这就使得主成分比原始变量具有某些更优越的性能[5].1.2 主成分分析中的统计量使方差最大的个相互正交的方向及沿这些方向的方差是一个特征值问题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这些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是特征方程的解[6],其中:为样本相关矩阵.主成分分析的主要统计量见表1.1.3 主成分分析法的步骤主成分分析法的具体步骤为:Step1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Step2 计算样本的相关系数矩阵.经标准化处理后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为.Step3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相应的特征向量,,…,.Step4 选择重要的主成分,并写出主成分表达式.经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得到个主成分,由于个主成分的方差是递减的,包含的信息量也是递减的,所以实际中,根据主成分累计贡献率的大小选取前个主成分.第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第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一般要求累计贡献率达到80%以上,这样才能保证新变量可以解释原始数据大部分方差所包含的信息.Step5 计算主成分得分[7].根据标准化的原始数据,计算主成分得分,即,其中:();为在共性因子上的载荷,它的统计意义为第个变量与第个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表示依赖的份量.结合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8],选取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以上商品市场成交额()、人口密度()、职工平均工资()、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登记失业人数()、人均用水量()、人均生活用电量()、教育事业费支出()、医疗机构数()、客运总量()、民用汽车拥有量()、园林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率()、面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等20个指标.针对31个省及直辖市,利用SPSS软件对20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由于西藏地区地理的特殊性,以及未找到个别指标的相关数据,所以暂不考虑西藏地区.2.1 具体操作步骤(1)读取数据文件.按【分析-降维-因子分析】顺序单击菜单项,打开【因子分析】对话框.(2)将20个变量移到变量框中.(3)进入描述对话框.①在【统计量】中选择【初始解】.②在【相关性矩阵】中选择【系数】、【显著性水平】、【决定因子】、【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③在【提取】对话框中将大于0.7的特征值,默认值为1.④在【旋转】对话框中将【方法】选为最大方差法;在【输出】中选择【旋转后的解】和【载荷图】2个选项.⑤在【得分】对话框中选择【显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⑥在【选项】对话框中选择成列排除个案.注其他选项均为默认值.(4)回到主对话框,点击【确定】,进行主成分分析.2.2 结果解释、分析与结论2.2.1 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结果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KMO取样适切性量数的取值为0.664,表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检验球形度检验中,Sig值为0.000,表明数据来自正态分布总体,适合做进一步分析.2.2.2 解释总方差解释总方差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第1至第7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0.7,且这7个主成分的方差涵盖了原变量全部信息的88.954%,旋转载荷平方和显示的是旋转以后的因子提取结果,与未旋转之前差别不大.2.2.3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各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见表4.由表4可以直接写出各公因子的表达式,即计算出7个因子对应的权重,分别为,,,,,,,则总得分将标准化之后的数据分别带入FAC1_1,FAC2_1,FAC3_1,FAC4_1,FAC5_1,FAC6_1,FAC7_1,中,得到各地区幸福指数综合评价值及排名(见表5).2.2.4 结论广东、江苏、山东等地区幸福指数排名较靠前,可能因为这些省份有较好的经济收入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居民有良好的家庭关系.河南和河北的幸福指数也比较高.上海市幸福指数排名较靠后,可能因为住房和工作压力大以及缺少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而影响幸福指数排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已不是衡量幸福与否的唯一标准,人们更注重生活质量、文化教育、人际关系和环境条件等方面.因此,在新的时期,应努力发展民生经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1] 黄静.构建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方法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2] 郑方辉.幸福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学术研究,2011(6):51-57[3] 罗新阳.解读幸福指数[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1):97-101[4] 杨维忠,张甜,刘荣.SPSS统计分析与行业应用案例详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5] 何亮.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的应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6(5):20-22[6] 卢纹岱,朱红兵.SPSS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7] 杨宇音,赵雅明,曲立敏.因子分析法在大学生综合排名中的应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34(1):9-1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法治政府绩效评价_目标定位与指标体系_郑方辉

法治政府绩效评价_目标定位与指标体系_郑方辉

一、 问题的提出
2015 年 12 月, , 中共中央 、 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 ( 2015 ~ 2020 年) 》 把法治 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 事实上, 自 2002 年党的十六 2004 年, 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之后, 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 , 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 提出用 10 年 左 右 的 时 间 基 本 实 现 建 设 法 治 政 府 目 标 。 2012 年, 党的十八 大进一步明确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 面 落 实,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的 时 间 表 。 2014 年, 十八 作为会议主题 。 同 时, 党和政府的这些重大决定( 文件) , 都强调要充 届四中会议将“依法治国 ” 分发挥考评对法治政府建设的推动作用, 确保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得以实现 。 “以评促建 ” 有组织就有管理与评价, 符合管理的激励原理, 也是我国党政组织管理的法宝 。 因为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 不管评估结果是否令人满意, 管理活动的结果都必须能够进行恰当评 估 。 同时, 考评是手段不是目的, 一切考评活动都服务于特定的目的 。 强化“法 治 政 府 建 设 考 核 评价, 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 的顶层要求涉及到法治政府 、 考核评价 、 政府绩效 、 指标体系等几
③ 。 法治 评 价 是 对 法 治 运 行 状 况 的 测 量 与 判 断, 运行状态及具体表现形式 ” 或 者 说, 运用相关指 ④ 20 世纪 70 年代后, 标对评价过程和结果的检验 。 有关法治评价理念开始将价值分析与规范分
强化主观指标的 功 能, 某种程度上导入政府绩效评价的理念方法。但在西方的语境 析相结合, , 现代政府是法治的产物, 法治 政 府 为“常 态 ” 法 治 评 价 虽 然 涉 及 到 政 府 依 法 行 政, 但大多数 中, 情形下评价对象及范围指向整个国家或特定地区 。 因此, 法治政府建设评价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 法治政府绩效评价更是全新的概念范畴 。 按 法治政府绩效评价是基于结果导向及公 众 满 意 度 导 向, 依 据 既 定 的 指 标 体 系, 对 照我们的理解, 政府法治建设的投入 、 产出及效果进行综合性测量的活 动, 体 现政 府 履行 法 治 职能 的 经 济性、 效 率性 、 有效性与公平性 。 在这里, 政府法治与法治政府存在差异, 前者为政府的主动职能, 后者包 含立法 、 司法与行政的关系, 体现外部环境对政府的要求 。 不过, 从技术层面, 法治政府绩效评价 即以政府绩效评价的理 念 方 法 对 政 府 法 定 职 能 及 实 现 职 能 可视为法治政府评价的延伸和拓展, 法治化进行评价 。 我们以为, 法治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整体 、 政府部门 、 政府支出 、 政府政策绩效 评价构成矩阵结构, 评价体系所包含的组织体系 ( 如评价主体 、 评价对象等 ) 、 技术体系 ( 如评价 周期 、 指标体系等) 、 制度机制等要素, 与政府绩效评价相一致 。

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

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

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内容摘要:对幸福的渴望和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城市居民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对幸福感形成抑制。

本文根据城市居民生活特点,通过分析影响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建立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综合评价方法。

关键词:幸福城市居民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何谓幸福《康熙字典》中关于幸福的解释如下:“生前多做善事为幸,于死后常受人祭祀为福”。

《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幸福词条的解释有:一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二是(生活、境遇)称心如意。

幸福就是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生活满足状况的一种主观反映和心理体验。

《尚书》中有五福之说:“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就是灵魂的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

邢占军博士认为,幸福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生活“满意程度”的主观心理体验,它既与客观生活条件密切相关,又集中体现个人需求和价值取向。

按照诺贝尔奖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的观点,幸福=效用/期望,幸福感类似于满足感,它实际上是现实的生活状态与心理期望状态的一种比较,两者的落差越大,则幸福感越差。

因此,本文把幸福定义为,幸福就是人们实际得到在期望获得中的实现程度,通常实现程度越高越幸福。

如果实际得到结果比期望的还要好,通常会很幸福;实际结果正好是自己期望的,通常会比较幸福;期望的东西没有转化成为现实结果,通常认为不幸福。

幸福指数的研究就是把人们对幸福的感受,通过一套测量体系进行数字化的比较和分析,得出数据和结果,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使用幸福指数,一方面,它可以监控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众的生活满意度。

可以说,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国内外对幸福指数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宏观国民幸福指数研究领域、微观国民幸福指数研究领域和城市幸福指数研究领域。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第一批 立项名单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第一批  立项名单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一批)立项名单2011-11-21 17:16:40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一批)立项名单批准号首席专家课题名称责任单位11&ZD001 罗志军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南京大学11&ZD002 刘迎秋抓住和用好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面向未来的我国大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11&ZD003 范剑勇新型城市化视角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复旦大学11&ZD004 施建军“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创新驱动战略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1&ZD005 马龙龙大国赶超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内外需关系调整研究中国人民大学11&ZD006 邹薇应对“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的综合研究武汉大学11&ZD007 桑百川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主要目标与政策选择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1&ZD008 陈继勇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战略与路径研究武汉大学11&ZD009 张正河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大学11&ZD010 张兵现代农业导向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南京农业大学11&ZD011 徐亚平“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三重目标下我国货币政策优化与预期管理研究安徽大学11&ZD012 罗能生推进我国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协同发展研究湖南大学11&ZD013 郭继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与具体路径研究浙江大学11&ZD014 柳清瑞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研究辽宁大学11&ZD015 杜子芳CPI理论重建及编制方案改进研究中国人民大学11&ZD016 张健华构建我国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研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11&ZD017 王爱俭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研究天津财经大学11&ZD018 孙立坚重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亚洲的视角和中国的选择复旦大学11&ZD019 胡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建构与战略路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11&ZD020 黄卫平国外长期执政政党的制度建设研究深圳大学11&ZD021 江畅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研究湖北大学11&ZD022 陶东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观研究首都师范大学11&ZD023 李凤亮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与战略路径研究深圳大学11&ZD024 张昆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11&ZD025 官建文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应对与效果评估信息平台建设研究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11&ZD026 柴晓明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11&ZD027 孟建国家形象建构与跨文化传播战略研究复旦大学11&ZD028 童星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体制改革研究南京大学11&ZD029 詹成付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推动基层民主发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11&ZD030 王淑芹我国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研究首都师范大学11&ZD031 贾俊玲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法律构建研究北京大学11&ZD032 孙柏瑛基层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中国人民大学11&ZD033 徐晓林国家政治安全视角下的互联网虚拟社会风险治理研究华中科技大学11&ZD034 朱正威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研究西安交通大学11&ZD035 张文宏社会分层流动的和谐互动研究上海大学11&ZD036 江立华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11&ZD037 许庆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与城镇化问题研究上海财经大学11&ZD038 杨云彦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1&ZD039 邓宏乾我国住房保障问题与改革创新研究华中师范大学11&ZD040 成金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和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1&ZD041 卢洪友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程度评估及均等化路径研究武汉大学11&ZD042 宋维明我国西部林业生态建设政策评价与体系完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11&ZD043 田银华基于CGE模型的产业结构调整污染减排效应和政策研究湖南科技大学11&ZD044 张龙平国家利益保护导向的中国环境审计体系创新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1&ZD045 宋旭光中国能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11&ZD046 朱晶粮食安全框架下全球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利用的战略选择研究南京农业大学11&ZD047 温涛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的要素集聚与张略协同研究西南大学11&ZD048 黄少安土地产权、土地流转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研究山东大学11&ZD049 江曼琦基于区域产业链视角的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南开大学11&ZD050 耿明斋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与政策研究河南大学11&ZD051 史丹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体系研究中国社科院财贸所11&ZD052 王志刚供应链视角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创新研究中国人民大学11&ZD053 田玲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安排与实施路径研究武汉大学11&ZD054 高孟潭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现状、成效及对策研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1&ZD055 董皞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广州大学11&ZD056 李和中地方政府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研究武汉大学11&ZD057 郑方辉公众幸福指数导向下的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华南理工大学11&ZD058 郎维伟余梓东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与民族政策的完善创新研究西南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11&ZD059 黄达远边疆热点地区城市民族关系发展态势与对策研究陕西师范大学11&ZD060 戴健权德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统计体系与综合评价实证研究上海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11&ZD061 何德全网络空间的国家安全战略研究国家信息中心11&ZD062 骆克任海外华侨生存安全预警机制研究华侨大学11&ZD063 阎学通我国公共外交研究:战略与策略清华大学。

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

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

【经济与管理研究】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宫春子①(辽东学院会计学院,辽宁丹东 118001)摘 要:经济增长的终极目的是使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但由于过去在评价经济发展时过多的关注G DP 等硬数据,而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重视不够,对人民幸福程度这一软指标关注不够,使得虽然经济增长了,但人们的幸福感不但没有随之增长甚至还有所下降。

因此,研究幸福指标的经济学意义及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决策部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出台以人为本的相关人文关怀政策、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幸福指数;幸福指标;幸福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72(2006)06—0084—04一、问题的提出从1980年到2005年的25年间,我国经济连年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达9.4%,2005年G DP 总额已达18.2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9.9%。

但增长不等于发展,富裕不等于文明进步。

2005年底,一份叫《2005年社会蓝皮书》出版了,其中有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04年底中国居民有精神障碍的患者超过了1600万人,这个数字,说形象点,是有精神障碍的患者超过了北京、上海的常住人口。

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约有39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如果黑色代表不健康、白色代表健康、灰色代表亚健康,用这三种颜色描画中国人,很多人会得到一张“铅灰色”的肖像。

此外,另有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的十年中先升后降,与逐年增长的经济并不同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2004年,我国城乡居民感觉生活幸福的达到77.7%,到2005年,这一比例下降了5个百分点,降到72.7%,而2005年比2004年经济增长了9.9%。

又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在北京发布的国内第一份《中国“工作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此次调查面向全国I T 、医疗、房地产、物流、金融、政府机关等多个行业的在职人士,共有5350位在职人士填写了问卷,问卷列示了十二项影响职场人士工作幸福状况等因素),资料显示:有三分之一的在职人士认为他们的工作量不合理;百分之四十的被调查者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不满意;有近半数的被调查者对自己在单位的发展前途缺乏信心;近40%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薪酬不满;六成多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所在的单位管理制度与流程不合理;还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被调查者表示对自己的直接上级不满意。

社会认同决定教师职业幸福指数

社会认同决定教师职业幸福指数

社会认同决定教师职业幸福指数作者:马晓燕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03期【摘要】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于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认同和尊重。

社会地位的提高,单位领导的关心,学生家长的认可,成为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指数的三个社会因素。

【关键词】社会认同教师职业幸福指数【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城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及职业认同的影响因子分析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6]PLG224)。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197-02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一名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力量。

教师也是一名“社会人”,在社会上也有着与其他行业相同的“生存权”,有着被人尊重的职业满足感。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值太高,不自觉拔高了对教师的评价标准。

教师被崇尚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便沾染了“俗气”,而教师自身也迷失在“为人师表”的过度“规范”中,教师在这种精神压力下,幸福指数当然不高。

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社会上切实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而不是仅仅作为“口号”。

一、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地位的提高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信任。

“社会信任”对教师而言是最大的精神支柱。

在当前物欲横流的世界上,教师仍然保持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社会信任。

但是教师人群庞大,只要教师群中出现个别不遵守师德行为的例子,媒体的枪口就直击整个教师群体,信任危机便会出现,教师俨然成为师德规范和理想期待的“奴仆”,教师何来幸福感?教师的幸福来源于顶天立地的豪气,教育者的奉献和付出不需要感激,但需要承认。

如果人们能够理解教师的苦心,哪怕工作再辛苦教师也会乐在其中,物质贫乏可以用精神的富足来弥补。

因为“生本主义”的推行,教师已成高危职业,教师的任何教育工作都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前提,师德规范中明确规定“教师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因此教育面对众相学子,只能是“春风化雨”式教育,遇到个性较强的学生只能“哄”,哄不过去就束手无策,教育的“无力感”让教师找不到幸福的感觉。

新生代员工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新生代员工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新生代员工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摘要:以80后为主的新生代员工已逐渐成长为各个企业的主力军,其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

论文在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指导下,分析新生代员工幸福指数的影响因素,选择WX企业新生代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构建了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在实证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新生代员工幸福指数的对策,为企业新生代员工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生代员工;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因子分析2012年“中国人力资源发展与管理论坛”举行期间,《2012中国薪酬白皮书》中揭示,“80后”“90后”员工处于“成长的烦恼”期,离职率达30%以上,甚至出现了越年轻离职次数越高的现象。

[1](P24~25)论文将新生代员工界定为“80后”“90后”即在1980年及以后出生,已踏上工作岗位的企业员工。

综合目前相关文献研究,[2-4](P17~21,P81~90)新生代员工在职场的特点有:价值取向多元化、较高的文化水平、敢于自我表达、自我为中心、易情绪化、流动意愿强、抗压力差等。

幸福指数是对个人所处环境的满意程度所带来的幸福感程度的衡量指标,是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构筑起来,幸福指数的研究涉及多个不同领域。

(1)主观幸福感,迪纳(Diener)对于幸福感进行了划分:正面情感、负面情感和对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后来又将主观幸福感分为三个层次四个领域,进而提出了多层次结构模型;[5](P41~49)(2)幸福经济学,伊斯特林在自己的著作《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民的快乐》中提出了“幸福悖论”即他认为财富和快乐不成正比例关系,财富越多不意味着越快乐;(3)心理幸福感,来福(Ryff)为表现个体努力实现潜能的过程,提出包括生活目的、自我接受、积极关系、环境控制等六维度的心理幸福感模型;[6](P99~103)(4)社会幸福感,克耶斯(Keyes)把社会幸福感从整合、认同、贡献、实现以及和谐五个角度出发分成五个维度,把个人和社会进行了联系,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和感受,把对社会的价值、积极态度、归属感作为评价幸福的指标。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摘要:幸福是全人类的共同渴望和永恒的价值追求。

近年来,幸福感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从幸福感是什么、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意义在哪里、如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等三个方面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关键词: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幸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常谈常新的话题。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引发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也带来了对幸福的广泛热议。

“十二五”规划这个富民强国纲领性文件的发表,使人们对幸福的热议再次升温。

一、幸福感是什么?什么是幸福?一万个人会有一万种解释,甚至一万零一种解释。

一个饥肠辘辘的饿汉看到一个馒头,他可能会用手上的宝石来交换。

因为那个馒头比宝石更让他感到幸福。

反过来,你请一个亿万富翁吃山珍海味,反而你请他在乡下吃土家菜他还别有滋味。

所以“幸福”是一个比较主观的词语。

笔者认为幸福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人们对生活经验的感受,当然也是一种生活价值的评价。

简而言之,幸福就是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生活满足状况的一种主观反映和心理体验。

幸福感是对幸福的多少、大小、长短、深浅等的一种评价体系;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是人们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等为基础,对自我存在状态的心理体验,是人们对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满意程度的主观感觉;是人们衡量自己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2011中国人幸福感大调查”由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社旗下《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联合开展。

调查显示,在2011年,超过60%的人感觉到了幸福,近四成人在2011年认为自己不幸福。

应该说,现在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相对有所提高,但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感觉自己不幸福呢?不难看出,一个人是否幸福,大致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在的,即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一方面是内在的,即我们个人的生活态度。

幸福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幸福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幸福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幸福,作为人类追求的核心价值之一,是每个人都渴望实现的目标。

然而,幸福本身是一个抽象而复杂的概念,难以准确衡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幸福,人们逐渐提出了幸福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一、幸福指数的概念与意义幸福指数是用于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地区或一个个体的幸福程度的指标。

通过计算幸福指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们的幸福感受,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改善社会环境,促进幸福的实现。

幸福指数的意义在于,它为政府、研究机构、媒体以及个人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

它能够帮助政府了解公众对政策的满意度,引导媒体报道更关注人民的幸福感受,激励个人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二、幸福指数评价指标的构建构建幸福指数评价指标需要考虑多个维度,包括经济状况、社会福利、环境质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幸福指数评价指标:1. 经济状况: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就业率等。

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幸福的基础,而物质条件的改善能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增强幸福感。

2. 社会福利:包括医疗保障、教育水平、住房状况等。

良好的社会福利体系可以提供基本的保障和服务,保证公民的基本权益,提升幸福指数。

3. 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安全、生态环境等。

一个清洁、美丽的环境会使人们感到愉悦和安心,增加幸福感。

4. 人际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友情、社交网络等。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增强幸福感。

5. 主观感受:包括幸福感、满意度、乐观程度等。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不同,主观感受是评价幸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范围广泛,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公共政策制定:政府可以通过监测幸福指数来了解民众对政策的反馈,进而调整政策的方向和措施,促进民众的幸福感受。

2. 社会发展规划:幸福指数可以作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帮助制定长远的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大学生幸福指数的构建

大学生幸福指数的构建

大学生幸福指数的构建作者:周红霞林浩波来源:《电子世界》2013年第08期【摘要】本文根据大学生的对“幸福”感受的特点,从个人因素、发展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四个维度构建大学生幸福指数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为高校教育改革、学生管理、心理辅导提供了重要参考,还可以为作为对高校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幸福指数;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管理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中国教育发展报告》蓝皮书每年因心理问题而自杀的大学生在110人以上,而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人数则高达21%,[1]这些大学生普遍感觉不幸和绝望。

因此,让大学生感受到“幸福”是实现心理健康、校园稳定的重要手段。

此外,大学生作为大学的主体,既是大学的教育对象,也是服务对象,对大学的考核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校排名、科研成果以及基础设施上等外部质量,更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内部的质量考核。

目前,我国正从“GDP至上”的执政理念,转变为科学发展理念,“幸福指数”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被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与机制中。

对大学而言,“大学生幸福指数”是评价办学质量、管理水平、教学能力高低的重要的综合性指标。

二、幸福感测量方法的概述不同学派对幸福感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不尽相同,研究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经济学层面的幸福指数、心理学层面的幸福指数、社会学层面的幸福指数。

经济学以“理性人”为假设前提,认为当人的物质条件和情感得到满足时,人就会感到幸福,忽略非理性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

美国经济学家大卫·布兰奇劳尔和安德鲁·奥斯瓦尔德在2004年建立了幸福指数模型,该模型通过计算福利、收入、亲情以及与个人相关的特性,反映一个人的幸福指数或主观满意度水平;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幸福是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强调个人的心理感受。

心理学界Ryff 和Essex将幸福感划分为6个部分:自我接纳、与他人的积极关系、自主性、环境可控性、生活目标及个人成长;社会学以“社会人”为前提,强调群众对生活质量的感受,包括政治自由、工作机会、收入水平、文化娱乐等。

幸福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幸福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幸福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幸福感。

幸福指数作为衡量人们幸福感受的指标,引起了广泛的。

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以便更好地测度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也成为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的焦点。

幸福指数是指用来衡量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系列指标的集合,其本质是对幸福感的量化。

而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一套涵盖多个指标的系统,用于全面、客观地评估人们的幸福感受。

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幸福指数是评价指标体系所反映的具体内容,而评价指标体系则是用来度量幸福指数的工具。

影响人们幸福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

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生活方式、气候、健康状况等,而内部因素则涉及个人性格、生活态度、价值观、家庭关系等。

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每个人的幸福感受。

构建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步骤:收集与幸福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出现有研究成果;针对不同人群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幸福的理解和需求;再次,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践需求,确定评价指标并赋予相应的权重;建立数据采集和处理机制,以便对指标体系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

幸福指数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政策制定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幸福指数评估政策实施的效果,为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

在组织管理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幸福指数了解员工的幸福感受,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绩效。

在个人生活实践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幸福指数了解自己的幸福感受,发现不足之处,从而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提升幸福感。

总之幸福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科学地衡量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受,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以下方面:一是深入研究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便更加精准地评估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受;二是不断完善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其科学性和适用性;三是探索将幸福指数融入政策制定、组织管理和个人生活实践的有效途径,发挥其指导实践的作用;四是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幸福指数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

OECD发布幸福指数

OECD发布幸福指数

(国内外统计信息之六)上海市统计局《上海统计信息》编辑部编2011年6月1日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OECD发布“幸福指数”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其34个成员国的“幸福指数”(Your Better Life Index)排名结果。

该指数通过对民众关注的物质条件和生活质量等多个因素的测算,得出衡量民众生活满意度指数,并实现了国家间的比较。

一、OECD“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构成OECD发布的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但不能反映安全、休闲、收入、环境等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众多因素。

为超越传统的GDP指标的局限性,更好地衡量民众福祉和社会进步,OECD推出了可量化的“幸福指数”。

OECD“幸福指数”是由多个指标合成的综合性指标,包括住房、收入、就业、社交、教育、环境、政府治理、健康、生活满意、安全、工作与生活平衡等11个类别,总共20项指标。

其中,住房、收入、就业等方面的指标用于衡量生活的物质条件,其他方面的指标用于衡量生活质量水平。

从指标属性看,客观指标有17项,主观指标有3项;正向指标有14项,逆向指标有6项(见附件)。

二、OECD“幸福指数”排名情况从OECD“幸福指数”综合排名结果看,澳大利亚排名居首位,加拿大排名第2位,北欧国家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等排名前10位,美国排名第7位,英国排名第13位,德国、法国分别排名第16位和第18位,日本、韩国排名相对靠后,分别排名第19位和第26位, 土耳其、墨西哥、智利排名“榜尾”(见表1)。

表1OECD“幸福指数”综合排名情况2从各分类指数的排名情况看:住房方面: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排名前3位,美国、荷兰、西班牙、挪威等排名前10位,英国、法国、德国排名居中,分别排名第14位、第15位和第17位,日本、韩国排名靠后,分别排名第23位和第28位。

收入方面:卢森堡、美国和瑞士排名前3位,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排名前10位,法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分别排名第11位、第14位和第15位,丹麦、新西兰分别排名18位和第25位。

构建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构建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构建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居民幸福感是评价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于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需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

因此,研究构建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对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国民幸福感、增强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构建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方法,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化、合理化的参考方式,提高政府的决策效果,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和期望。

三、研究内容1. 国内外关于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分析,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指标体系,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构建适合我国的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

2. 界定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属性和构成要素,明确各层级指标的功能和定位。

3. 通过资料收集、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可靠性进行评估,并考虑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性。

4. 基于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探讨政府在提高居民幸福感方面的政策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四、研究方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梳理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有关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和构建方法。

2. 结合居民幸福指数的实际需求和本地实际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确定适合本地的指标体系,并评价其可行性和可靠性。

3. 通过数据分析法,对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五、预期成果1. 构建适用于我国的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可行的参考基础。

2. 通过本研究推动政府加强社会民生工作,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做出积极贡献。

3. 结果论文发表在相关学术期刊上,提供经验和参考,推动相关领域学术发展。

幸福指数评价

幸福指数评价

幸福指数评价A幸福感的评价与量化模型摘要本文先构建了评定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我们构建的幸福指数指标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作为第一个层次的是幸福指数,第二个层次是整个幸福指数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子系统,第三个层次是各个子系统所包括的具体指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层次图见图1)。

然后对各个指标进行量化,运用层次分析评价法构造一个递阶层次系统,将复杂性的、难于量化的评价概念简化为有条理的、有序的层次因素结构。

通过对各层次的元素按两两比较的方法判断相对重要性以构成判断矩阵。

再经过运算求得各因素的权向量,从而对末级层次上的因素进行量化评判。

其主要的分析步骤为是建立因素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一致性检验、进行加权平均等,最终得出幸福指数。

通过最终确定评价矩阵对幸福指数的权重矩阵。

接下来我们利用已知的数据来对所建模型进行评价用以验证所建模型的可行性。

在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之后我们再使用事先设定好的评价矩阵各等级的分值来计算出幸福指数。

对问题二,我们运用问题一的数学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得出该人群的幸福指数是77.232,影响幸福的主要因素为:工作强度、难度和与此向相关的收入关系、与人相处融洽程度。

本文的创新之处就是在于将幸福涵义转化为统计学中的幸福量化指标,从诸多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中提炼出主要因素来构建幸福指数指标体系,进而计算比较可信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幸福指数量化指标模糊综合评判评价矩阵加权平均一、问题重述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

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如果说GDP、GNP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百姓幸福指数就可以成为一个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

百姓幸福指数与GDP一样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监控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众的生活满意度。

构建兵团职工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兵团职工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兵团职工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和谐兵团”改善和提高民生水平需要研究兵团职工幸福指数问题, 建立一套全面而科学的“幸福指数”测评体系,并纳入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来减少、消除导致职工不满意或满意度较低的方面,从而促进兵团科学发展和民生改善,真正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

一、幸福感的社会意义第一,幸福指数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重新审视社会发展指标的必然结果。

作为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幸福指数能够成为一种现实的政策目标,有其客观必然性。

首先,它标志着我国社会发展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的突出特征是:社会财富的积累已经使大多数民众摆脱了基本生存需求的制约,民众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成为可能。

从追求生活水平提高到全面提升生活质量,开始成为多数民众的一种客观需求,也开始成为社会宏观决策现实的目标。

其次,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人的发展目标的统一,从一味地追逐单向度的经济发展指标(特别是GDP指标),到开始关注包括幸福指数在内的人文社会环境指标,强调社会个体的内在体验和感受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重新审视以往社会发展指标的必然结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最后,它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决定了党在政策选择上必然把为民众谋幸福、为民众提供尽可能优越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作为所遵循的价值标准。

第二,幸福指数可以一定程度弥补GDP指标的不足,用以衡量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衡量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最为根本的标准是这个社会是否能够很好地满足民众的生存需求、是否能够为民众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是否坚持了社会发展目标上的以人为本。

这是一种高度人性化的指标,从这个标准来看,以往片面强调GDP这类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对于全面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状况是很不充分的,在实践中可能会导致社会政策选择上的舍本求末。

论幸福社会的评价指标与构建方法

论幸福社会的评价指标与构建方法

论幸福社会的评价指标与构建方法幸福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个社会都应该追求的理想状态。

然而,幸福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理解和追求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那么,在构建一个幸福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幸福,并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实现这个目标呢?一、幸福社会的评价指标1. 经济指标经济指标一直是评价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财富分配等。

然而,我们也清楚地知道,仅仅追求经济增长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即使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再发达,但如果缺乏公平公正,贫富差距太大,人们也难以感受到幸福。

2. 社会福利指标社会福利指标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健、教育等。

它们为社会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和服务,可以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平等和自由,从而感受到幸福。

中国在社会福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需要加强政府投入和社会参与,以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平等的福利。

3. 文化教育指标文化教育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幸福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包括文化产业、科学技术、教育等方面的指标。

在文化教育方面,中国依然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文化产业薄弱等,需要全社会来努力推进。

二、构建幸福社会的方法1. 加强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构建幸福社会的基本前提,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 保障人民权益保障人民权益是构建幸福社会的根本任务,包括保障人民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权益。

政府应该加强对于人民权益的保护和维护,使每个人都能在平等的基础上享有自由和权利。

3. 加强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加强是构建幸福社会的重要方向。

在这个方面,政府需要加强对于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并且让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其中。

4. 加强文化教育建设文化教育建设是构建幸福社会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加强对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需要积极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源泉。

我国各省市居民幸福指数排名

我国各省市居民幸福指数排名

作 者简 介 :曲立 敏 ( 1 9 7 9 一) ,女 ,辽 宁新 宾人 ,讲 师 ,硕士 ,从 事 非线 性分 析研 究 .E — m a i l :s a n c h e e r 2 2 2 @1 2 6 . c o i n
第 2期
曲立敏 ,等 :我国各 省市居民幸福 指数排名
1 主成 分分析 的基本 思想及方法
1 . 1 主成 分分 析原 理
设 是样本空间,X i ∈ ( i = 1 ,2 ,…,


X n 1 , 令
2 I
X 1 l

( 1 , 2 ,・
X n m)
收稿 日期 :2 0 1 6 — 1 2 — 1 3
A b s t r a c t : T a k i n g t h e d a t a i n d e x o f C h i n e s e p r o v i n c e s a n d c i t i e s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u s i n g t h e me t h o d o f p r i n c i p a l
2月
文 章编 号 :1 0 0 7 — 9 8 3 1( 2 0 1 7) 0 2 — 0 0 1 8 — 0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 国各省市 居 民幸福指数排 名
曲立敏 ,王涛 ,张海彦
( 青 岛滨海 学 院 文理 基础 学 院 ,山东 青 岛 2 6 6 5 5 5)
摘要 :以我 国各 省 市 多方 面数据 指标 为研 究对 象 ,采 用主 成分 分析 法 ( P C A), v X S P S S 软件 为工 具 ,分析 评价 了我 国各省 市 幸福指 数 的排 名 ,为提 高我 国居 民的 幸福指 数 ,构 建和 谐社 会提 供 理

新生代员工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新生代员工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新生代员工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杨红娟;胡静;匡磊
【期刊名称】《学术探索》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以80后为主的新生代员工已逐渐成长为各个企业的主力军,其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

论文在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指导下,分析新生代员工幸福指数的影响因素,选择WX企业新生代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构建了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在实证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新生代员工幸福指数的对策,为企业新生代员工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借鉴。

【总页数】5页(P84-88)
【作者】杨红娟;胡静;匡磊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昆明65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9
【相关文献】
1.幸福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J], 郑方辉
2.互联网企业新生代员工工作幸福指数与提升策略研究 [J], 李友俊;李飞飞
3.基于AHP模型教师幸福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研究 [J], 陈卫平
4.基于AHP模型居民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研究 [J], 王洁
5.数字经济视域下农户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 杜浦;刘玲;赵宁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建构

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建构

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建构
李杏
【期刊名称】《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
【年(卷),期】2008(0)11
【摘要】和谐城市是未来全球城市共同的发展目标。

构建由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社会保障指数、社会稳定指数、市民幸福指数、城市文明指数、城市更新指数和社区和谐指数等7大一级指标。

【总页数】2页(P144-145)
【关键词】幸福指数;模型构建
【作者】李杏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22.3;B82-05
【相关文献】
1."幸福指数"编制及指标体系建构探析 [J], 俞灵燕;王岚
2.“幸福指数”编制及指标体系建构探析 [J], 俞灵燕;王岚
3.福州市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建构 [J], 林添福
4.福州市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建构 [J], 林添福;
5.浙江省河湖幸福指数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探讨 [J], 张民强;胡敏杰;董良;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2011年全国地方党、人大、政协年会上,幸福指数成为热门话题,如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并要求制定幸福广东的指标体系。

事实上,根植于古典经济学“最大化幸福”原理,国内外对幸福(指数)的研究由来已久,因为被定义为效用的幸福或快乐是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也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但是,如何界定与测量幸福指数,并制定具有科学依据及广泛适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绝非一蹴而就。

置于现实境况,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构建具有普遍性与前瞻性,亦是政府与学界面对的崭新课题。

一、幸福指数与国民幸福总值:概念、文献与逻辑所谓国民幸福指数,简言之,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评价或测量指数。

从方法论的角度,测量幸福(感),或者说构建幸福指数的评价体系首先要界定幸福的内涵。

历史上,西方哲学对幸福的源头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阿里斯底波的“快乐主义幸福观”,视满足欲望为幸福;二是亚里士多德推崇的“完善论幸福观”,将幸福作为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和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

在此基础上,学术界先后形成了心理健康、心理发展和生活质量三种幸福观。

前者基于“个人的幸福在于拥有健康的心理”的假设,中者强调在获得快乐的同时,通过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完美的体验,后者则倾向于对个人需求的满足程度的认知和评价。

对幸福的测量,即评价幸福指数涉及不同学科。

经济学以“理性经济人”为前提,认为幸福等同于最大效用。

大卫·布兰奇劳尔和安德鲁·奥斯瓦尔德建立的幸福模型(2004年)设定了幸福指数(主观满意度水平)是个人实际的效用或福利、实际收入、亲情及与个人相关的特性的函数。

从心理学出发,2011年第6期幸福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郑方辉*本文系2009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374)、2009年度广东省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9007)及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9BZZ02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郑方辉,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界定幸福指数的内涵是构建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

对个人主观体验的幸福感测量得到狭义幸福指数,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模糊层次分析方法,狭义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可由幸福感和满意度两维度所组成。

作为发展目标或考评标准的广义幸福指数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可在各地落实科学发展观考评的指标结构中导入狭义幸福指数,这样做不仅体现概念内涵,满足预设的各项要求,而且技术流程规范,操作方便,并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关键词]狭义幸福指数广义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模糊层次分析法〔中图分类号〕C913;F1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1)06-0051-07Ryff和Essex将主观幸福感划分为自我接纳、与他人的积极关系、自主性、环境可控性、生活目标及个人成长等六个维度。

社会学则认为个体是以群体为中心的“社会人”,因此,应通过个人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来计量幸福,侧重于对客观生活的主观认识。

显然,经济学测量的维度包涵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但可能忽略非理性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心理学量表中的维度仅是人们的最终心理感受结果,但未必能表达社会生活的具体方面对幸福感受的具体影响,社会学的“主观认知评价”强调个体的社会环境及其道德文化宗教等因素,但幸福感毕竟针对个体,是个体的主观反应。

尽管“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

”[1](P81)但将幸福作为衡量标准纳入社会与国家发展规划之中却不过半个世纪的历史。

1972年,不丹国王旺楚克率先提出国民幸福指数的概念,并据此衍生由经济增长、环境保护、文化发展和政府善治等要素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体系”。

新世纪以来,联合国开始公布人类发展指数,把发展内涵从单纯的GDP增长扩展到包括GDP、居民人均寿命、健康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等多维内容,英国、日本、韩国等国亦有类似的做法。

与GDP不同,GNH强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与均衡发展,可视为引导社会发展目标从GDP最大化向幸福最大化转变。

技术层面上,要实现这种转变的前提是对幸福感进行科学测量。

不过,受制于不同视角、理念及复杂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30多年来,对幸福感测量在全球呈现了多样性,至今未能形成统一的模式。

但在各种指标体系中,美国密歇根大学罗纳德·英格哈特(Ronald Inglehart)教授领导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The World Values Survey)公布的指数体系具有较广泛的认同性。

[2](P33)这一体系针对个体对象,采用幸福感与满意度两维问题让被访者直接作出回答。

之后从需求层次的角度,学术界提出了所谓三类指标体系:A类指标涉及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程度,包括生存状况满意度(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等);B类指标针对情感范畴的心态和情绪愉悦程度;C类指标指人际关系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程度。

这些论者虽提出的指标有异,但均将幸福指数定义于主观范畴。

国内的情况则有所不同。

前些年学术界为适应当时的需要亦有零散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核算的视角,以与GDP体系相区隔与对应,实际上即是将幸福指数、国民幸福总值及作为发展目标、考评手段的幸福某地的评价体系模糊化处理,被视为广义上的“幸福指数”。

如程国栋建议从国家层面构建由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与环境保护等要素组成的国民幸福核等体系,[3](P3)邢占军等人亦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并尝试构建理想化的评价指标。

[4](P32)2008年以后,在科学发展观理念的导向下,湖北省率先推出包含健康、经济、家庭、职业、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和环境条件等为二级指标及49项三级指标的幸福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5](P2)广东省公开向社会咨询“建设幸福广东”评价(10个领域层50项客观指标)与“广东群众幸福感测评”(7个领域层35项主观指标)两套指标体系。

从逻辑上看,已有的研究和实践涉及了不同的概念范畴,对概念的各自界定是导致分歧的根本原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既然幸福是可满足自身所需的物品的效用,那么,对幸福感的测量等同于对效用的测量。

历经基数可量、序数可量,再又回到基数可量,黄有光的基数可量“复古”理论为幸福感的测量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6](P77)由于效用是客体对主体的满足,这种满足首先取决于客体自身的属性,进而能不能满足主体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取决于主体的主观感受。

毫无疑问,对于效用(幸福)的测量只能以人为直接对象,从而与国民幸福总值测量及幸福考评等概念形成本质差别。

以此为参照,观察国内有代表性的所谓幸福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将幸福指数视为核算体系,不论其内涵如何,本质上即是国民幸福总值的范畴,或称所谓的“广义幸福指数”、发展指数等,与国民生产总值一样可作为统计体系;二是幸福考评体系,以幸福或幸福指数作为政府及公共政策的目标,从政府绩效的角度,一般是上级政府考评下级政府的体系,包括组织体系和指标体系,可视为基于“幸福指数”的科学发展观之类的评价体系。

由此可见,目前学界与政府所言的“幸福指数”其实各自内涵有别。

笔者以为,幸福指数是个体幸福感评价指数,以人为直接测量对象。

当然,对主观体验的测量亦存在条件,或者说,简单地从心理学的情感体验与社会学的主观评价出发可能会忽略理性客观的社会福利,即使通过理性的经济视角来评价个体的幸福感,亦要求个体的信息对称并理性表达偏好,况且,幸福指数并不等于个体全部幸福感的测量结果。

国民幸福总值是基于幸福指数的核算体系,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范畴;幸福某地则是以幸福总值最大化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同时,幸福指数、国民幸福总值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必须面对三个层面的内涵。

首先,作为追求目标,幸福指数意味着“幸福”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导向,当然包括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

作为社会发展目标,民主、自由、富强、幸福为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法定”目标,但迥然有别地集中于两个关键点:一是国家幸福与国民幸福的关系。

传统的集权体制下,国民幸福从属于国家幸福,在一切所谓“国家幸福”的名义下,国民可以被幸福,或者是先制造不幸福,之后提出去“追求幸福”。

二是幸福与民主、自由、富强的关系。

Sen2000年率先将民主纳入人类发展指数中;2002年,英国政府力图构建与GDP并行的“国民发展指数”(MDP)统计体系,民主、自由为其内置的条件;2006年,胡锦涛亦提出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的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与幸福指数”。

[7]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幸福都是衡量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政府绩效的目标和根基。

其次,作为发展理念,“幸福指数”(严格来说是以幸福指数为导向的国民幸福总值核算体系)是对“GDP主义”的扬弃。

上世纪80年代,以改革开放的名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全社会的“硬道理”。

但在政府及国有产权主导下,所谓“政府主导的GDP至上”不可避免产生三类问题:一是经济增长与经济效益背离,经济总量膨胀以粗放经营为特征,以两极分化为代价;二是政府偏离“守夜人”角色,成为市场主体,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成为腐败寻租的源头;三是漠视环境与资源供给的成本及有限性,或者说假定供给是“无限的”及“无价的”。

由于GDP增长的无限欲望,随着经济规模扩大,资源增量收缩,环境污染存量逼近临界点,以GDP最大化为目标的增长导向难以为继。

“幸福指数”以公众幸福为政府执政目标,可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收入分化以及增长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透支。

当然,“幸福指数”并不意味着经济方式自然转型升级,民生福祉自动缓解,本质上说,其实现取决于政治转型,“我们的时代面临的不是经济方面的挑战,而是制度与政治方面的挑战。

”[8](P125)只是幸福本身亦和GDP一样存在异化的可能。

实证研究表明,国人的现实幸福感与理想幸福感差距悬殊,即使不考虑“被幸福”等因素,要实现幸福最大化,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政府公共服务将面临巨大挑战。

最后,作为考评手段,“幸福指数”是一种导向标准,或者将幸福指数纳入政府绩效评价的体系与机制中。

过去30多年政府绩效评价的导向与标准所产生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人民幸福的关系问题。

始于芝加哥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有关主观感受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一是收入等经济因素似乎对幸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二是对快乐的厌倦,[9]并由此形成了所谓的Easterlin悖论:金钱随着经济的增长将对幸福产生越来越小的影响。

[10]通过对欧美11国上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生活满意度调查,Andrew J.Oswald发现,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仅仅能购得极小部分的额外幸福,[11]P1815-1831)Yongil Jeon和Michael P.Shields对OECD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也支持了Easterlin假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