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测试题
人教版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 第十一章综合测试01试题试卷含答案 答案在前
![人教版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 第十一章综合测试01试题试卷含答案 答案在前](https://img.taocdn.com/s3/m/cadb647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6e.png)
第十一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基础练习一、 1.【答案】D【解析】直线AC 与直线PO 交于点O ,所以平面PCA 与平面PBD 交于点O ,所以必相交于直线PO ,直线AM 在平面PAC 内,点N AM ∈故N ∈面PAC ,故O ,N ,P ,M 四点共面,所以A 错,点D 若与M ,N 共面,则直线BD 在平面PAC 内,与题目矛盾,故B 错,O ,M 为中点,所以OM PA ∥,ON PA P =,故ON OM O =,故C 错,故选D 。
2.【答案】D【解析】连接1B C 交1BC 于点O ,取AC 中点D ,连接OD ,设12AA AB AC BC ====,三棱柱111ABC A B C −为直三棱柱,∴四边形11BCC B 为矩形,O ∴为1B C 中点,1//DO AB ∴且112DO AB ===又1DC 1112OC BC ==,11cos 4DOC ∴∠==−, ∴异面直线1AB 和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1cos 4DOC ∠=, 故选:D 。
3.【答案】C【解析】因为截面PQMN 是正方形,所以PQ MN ∥、QM PN ∥, 则PQ ACD ∥平面、QM BDA ∥平面,所以PQ AC ∥,QM BD ∥,由PQ QM ⊥可得AC BD ⊥,故A 正确; 由PQ AC ∥可得AC PQMN ∥截面,故B 正确;异面直线PM 与BD 所成的角等于PM 与QM 所成的角,故D 正确; 综上C 是错误的, 故选C 。
4.【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三棱锥11D B EF −的体积为1 111112·2213323D EF V S B C ==⨯⨯⨯⨯=为定值,①正确; 11EF D C ∥,111B D C ∠是异面直线11D B 与EF 所成的角为45︒,②正确;若11D B ⊥平面1B EF ,则11D B EF ⊥,而11EF D C ∥故1111D B D C ⊥,而11D B 与11D C 所成角为45︒,③错误;平面1D EF 即为平面11D C CD ,故直线11D B 与平面1D EF 所成的角是为11145C D B ∠=︒,④错误。
管理学原理第十一章测试
![管理学原理第十一章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bde6591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6.png)
第十一章激励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题1、()是指激发人的需要与动机,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A.激励B.需要C.动机D.行为2.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为A. 需要产生行为,行为导致动机B.动机产生需要,需要导致行为C.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D.行为产生动机,动机导致需要3. 需要层次理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一种理论,其首创者是A.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B.大卫•麦克莱兰 C 弗鲁姆 D.马斯洛4.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创的激励理论是A. 需要层次理论B. 归因理论C.期望理论D.双因素理论5.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工作成就、提升、奖金、责任感等因素是A. 保健因素B. 激励因素C.社交因素D.安全因素6. 期望理论的创立者是A.弗鲁姆B. 德鲁克C.彼得•圣吉D.戴明7. 李明是参加工作不久的新员工,他积极肯千,经常超额完成任务,多次得到领导的奖励,他的干劲也越来越大。
李明的领导采用的强化方式是A. 正强化B. 惩罚C. 负强化D.自然消退8. 良好的激励就是要去激发人的A. 意愿B. 动机C.远景D.计划9. 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A. 马斯洛B斯纳金C.赫茨伯格D.弗鲁姆10.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属于保健因素的是A. 成就B.提升C.工资D.责任感11.高级工程师老李在一家研究所工作,该所拥有一流的研究设备,根据双因素理论,你认为下列最能对老李的工作起到激励作用的措施是A.调整设计工作流程,使老李可以完成完整的产品设计而不是总重复做局部的设计B.调整工资水平和福利措施 C.给老李配备性能更为先进的个人电脑D.以上都起不到激励作用12.小王因销售业绩突出,获得了万元年终奖,依据激励的强化理论,这属于A.惩罚B. 自然消退C.正强化D.负强化13.小林参加工作后表现出色,很快就被委以重任,成为项目负责人。
依据双因素理论的观点,这种激励属于激励因素中的A. 工作条件B.工资福利C.监督方式D.提升14.企业取消了对职工加班加点给予奖酬的规定,加班加点的职工逐渐减少。
【精选】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一章《简单电路》测试卷(含答案)
![【精选】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一章《简单电路》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e4f31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1a.png)
【精选】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30分)
1.[2023·攀枝花]目前,制造手机芯片的材料主要为( )
A.导体
B.绝缘体
C.半导体
D.超导体
2.[2023·徐州]如图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折成V字形的铝箔条水平架在针的顶端,就制成了一个简单的验电器。
将待检验的物体靠近铝箔条的一端,发现铝箔条向物体方向偏转,则说明该物体( )
A.带正电荷
B.带负电荷
C.不带电
D.带正电荷或负电荷
3.[2023·青岛期末]如图所示,把铜片、铁片插入半块橙子中,制成一个水果电池,用电压表测量它的电压。
则( )
A.橙子是用电器
B.电压表能提供电压
C.水果电池的电压为0.5 V
D.铜片是水果电池的正极
4.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完全无误的是( )
1/ 9。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c9af38f705cc17552709da.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测试卷(附答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测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2题;共36分)1.如图,O是△ABC的∠ABC,∠ACB的平分线的交点,OD∥AB交BC于D,OE∥AC交BC于E,若△ODE的周长为10厘米,那么BC的长为()A. 8cmB. 9cmC. 11cmD. 10cm2.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A. 三角形的稳定性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 垂线段最短3.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矩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A. 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B. 矩形的稳定性C. 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D. 三角形的稳定性4.如图,国旗上的五角星的五个角的度数是相同的,每一个角的度数都是()A. 30°B. 35°C. 36°D. 42°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同一平面内的两直线不平行就相交B. 三角形的外角一定大于它的内角C.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 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6.在一个边形的个外角中,钝角最多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7.设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b,则a与b的关系是()A. a>bB. a=bC. a<bD. b=a+180°8.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A. 7B. 9C. 9或12D. 129.如图:△ABC的周长为30cm,把△ABC的边AC对折,使顶点C和点A重合,折痕交BC边于点D,交AC边与点E,连接AD,若AE=4cm,则△ABD的周长是()A. 22cmB. 20 cmC. 18cmD. 15cm10.如图,∠1=100°,∠C=70°,则∠A的大小是()A. 10°B. 20°C. 30°D. 80°11.下列各项中,给出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a=2m、b=3m、c=5m-1(m>1)B. 三边之比为5:6:10C. 30cm、8cm、10cmD. a+1、a+3、a+2(a>0)12.若3,m,5为三角形三边,化简:得().A. -10B. -2m+6C. -2m-6D. 2m-10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14.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36°,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15.如图,a∥b,∠1=40°,∠2=80°,则∠3=________ 度.16.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9.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17.一个正多边形,它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内角的,则这个多边形是________ .18.∠A=65º,∠B=75º,将纸片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外,若∠2=20º,则∠1的度数为 ________.三、解答题(共3题;共15分)19.如图,AD为△ABC的中线,(1)作△ABD的中线BE;(2)作△BED的BD边上的高EF;(3)若△ABC的面积为60,BD=10,则点E到BC边的距离为多少?20.如图所示模板,按规定AB,CD的延长线相交成80°的角,因交点不在板上不便测量,工人师傅测得∠BAE=122°,∠DCF=155°,此时AB,CD的延长线相交所成的角是否符合规定为什么2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5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四、作图题(共1题;共7分)22.如图,把△AB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A′B′C′.(1)在图中画出△A′B′C′,并写出点A′、B′、C′的坐标;(2)在y轴上求点P,使得△BCP与△ABC面积相等.五、综合题(共3题;共30分)23.如图,∠MON=90°,点A、B分别在直线OM、ON上,BC是∠ABN的平分线.(1)如图1,若BC所在直线交∠OAB的平分线于点D时,尝试完成①、②两题:①当∠ABO=30°时,∠ADB=________°②当点A、B分别在射线OM、ON上运动时(不与点O重合),试问:随着点A、B的运动,∠ADB的大小会变吗?如果不会,请求出∠ADB的度数;如果会,请求出∠ADB的度数的变化范围;________(2)如图2, 若BC所在直线交∠BAM的平分线于点C时,将△ABC沿EF折叠,使点C落在四边形ABEF内点C′的位置.求∠BEC′+∠AFC′ 的度数.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10,0),B(4,8),C(0,8),连接AB,BC,点P在x 轴上,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运动,同时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A﹣B﹣C向点C运动,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P,M两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AB长;(2)设△PAM的面积为S,当0≤t≤5时,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S取最大值时,点P的位置;(3)t为何值时,△APM为直角三角形?25.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中,∠B=2∠C,AD⊥BC于点D,求证:BC=AB+2BD.小明利用条件AD⊥BC,在CD上截取DH=BD,如图2,连接AH,既构造了等腰△ABH,又得到BH=2BD,从而命题得证。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达标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7156e2964bcf84b8d57b32.png)
第十一章达标测试卷八年级物理•下(HK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C.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D.组成宇宙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2.下列关于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固体分子间距离很小,很难被压缩B.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容易被压缩C.固体、液体分子间作用力大,有一定形状和体积D.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很小,无一定形状和体积3.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条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的;将50 mL水和50 mL酒精注入量筒中,摇晃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100 mL。
基于上述现象所设想的物质微观结构较为合理的是()A.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B.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C.固体和液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之间没有空隙D.固体和液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固体微粒之间有空隙,液体微粒之间没有空隙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B.物质是可以无限制细分的,不管如何细分,其化学性质均不会发生变化C.用人的肉眼和高倍的超级显微镜都能观察到分子的结构D.分子间有时只存在着吸引力,有时只存在着排斥力5.“破镜不能重圆”说明()A.分子间距离太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B.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作用力十分微弱C.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D.分子运动非常缓慢6.当盛油的厚壁钢瓶内压强很大,相当于大气压的1万到2万倍时,虽然瓶壁无裂痕,但瓶内的油依然能从钢瓶内渗出,这是因为()A.金属原子间有空隙B.油分子被压小了C.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金属原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7.如图所示,打火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加压后燃料气体丁烷能被压缩,其原因是加压后()(第7题)A.丁烷分子变小了B.丁烷分子间距离减小了C.丁烷分子分解了D.丁烷分子运动加快了8.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间长了,这些字比刚写上时难擦掉,原因是() A.粉笔与表面凹凸不平的黑板摩擦,使粉紧紧地附着在黑板上B.粉笔与黑板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时间越长,粉笔分子进入黑板里越多、越深C.粉笔灰附着在黑板上变牢固了D.粉笔与黑板间的摩擦力增大9.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呈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
八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第十一章 三角形章节测试卷--人教版(含详解)
![八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第十一章 三角形章节测试卷--人教版(含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c41836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9.png)
第十一章《三角形》章节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4分)1.已知△ABC中,∠A=20°,∠B=70°,那么△ABC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正三角形2.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D是△ABC的高的是( )A.B.C.D.3.要使如图所示的五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再钉上几根木条( )A.1根B.2根C.3根D.4根4.能把一个任意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是( )A.以上都可以B.高C.中线D.角平分线5.长度分别为3,8,x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x的值可以是( )A.4B.5C.6D.116.如图,在△ABC中,∠BAC=90°,AD是△ABC的高,若∠B=20°,则∠DAC=( )A.90°B.20°C.45°D.70°7.如图所示,∠1=∠2=150°,则∠3=( )A.30°B.150°C.120°D.60°8.如图,在△ABC中,AB=2021,AC=2018,AD为中线,则△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 )A.1B.2C.3D.49.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10B.11C.12D.1310.如图,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1+∠2等于( )A.90°B.135°C.270°D.315°11.△ABC的两边是方程组{x+2y=104x+3y=20的解,第三边长为奇数.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有( )A.1个B.2个C.3个D.4个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与∠BCD的平分线的交点E恰好在AD边上,则∠BEC=( )A.∠A+∠D﹣45°B.12(∠A+∠D)+45°C.180°-(∠A+∠D)D.12∠A+12∠D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4分)13.如图,点D,B,C在同一直线上,∠A=60°,∠C=50°,∠D=20°,则∠1= °.14.如图,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外角的平分线,如果∠ABP=20°,∠ACP=50°,则∠A= .15.如图,△ABC中,∠B=40°,∠C=30°,点D为边BC上一点,将△ADC沿直线AD折叠后,点C落到点E处,若DE∥AB,则∠AFD的度数为 .16.如图,D,E,F分别是△ABC的边AB,BC,AC上的中点,连接AE,BF,CD交于点G,AG:GE=2:1,△ABC的面积为6,设△BDG的面积为S1,△CGF的面积为S2,则S1+S2= .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86分)17.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三倍,则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18.如图,∠ABC=∠FEC=∠ADC=90°.(1)在△ABC中,BC边上的高是 ;(2)在△AEC中,AE边上的高是 ;(3)若AB=2.4cm,CD=2cm,AE=3cm,求△AEC的面积及CE的长.19.如图,已知D是△ABC边BC延长线上一点,DF⊥AB于点F,交AC于点E,∠A=35°,∠D=42°,求(1)∠ACD的度数;(2)∠AEF的度数.20.已知一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x,y满足方程组{3x−y=55x+2y=23求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21.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A=90°,∠B和∠C应分别是32°和21°,检验工人量得∠BDC=149°,就判断这个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出零件不合格的理由.22.如图1所示,将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在点O处.(1)∠AOD ∠BOC;(填“>”“<”“=”)(2)若将三角尺按图2的位置摆放,∠AOC和∠BOD在数量上有何关系?说明理由;(3)在图2中,已知∠BOC与∠AOC的度数比为m:n,当a6m b11与a n+1b2n﹣11是同类项时,求∠BOD的度数.23.问题1现有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是△ABC边上两点,若沿直线DE折叠.研究(1):如果折成图①的形状,使A点落在CE上,则∠1与∠A的数量关系是 研究(2):如果折成图②的形状,猜想∠1+∠2和∠A的数量关系是 研究(3):如果折成图③的形状,猜想∠1、∠2和∠A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问题2研究(4):将问题1推广,如图④,将四边形ABCD纸片沿EF折叠,使点A、B落在四边形EFCD的内部时,∠1+∠2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24.△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AE是△ABC的高.(1)如图1,若∠B=40°,∠C=60°,求∠DAE的度数;(2)如图2(∠B<∠C),试说明∠DAE与∠B、∠C的数量关系;(3)拓展:如图3,四边形ABDC中,AE是∠BAC的角平分线,DA是∠BDC的角平分线,猜想:∠DAE与∠B、∠C的数量关系是否改变.说明理由.答案一.选择题1.【解答】解:∵△ABC中,∠A=20°,∠B=70°,∴∠C=180°﹣20°﹣70°=90°,∴△ABC是直角三角形.故选:A.2.【解答】解:由图可得,线段BD是△ABC的高的图是D选项.故选:D.3.【解答】解:过五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角线,有5﹣3=2条对角线,所以至少要钉上2根木条.故选:B.4.【解答】解: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等底同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所以,能把一个任意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是中线.故选:C.5.【解答】解:8﹣3<x<8+3,5<x<11,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6.【解答】解:∵∠BAC=90°,∴∠DAC+∠BAD=90°,∵AD是△ABC的高,∴∠ADB=∠BAD+∠B=90°,∴∠DAC=∠B=20°,故选:B.7.【解答】解:∵∠1=∠2=150°,∴∠ABC=∠BAC=180°﹣150°=30°,∴∠3=∠ABC+∠BAC=60°.故选:D.8.【解答】解:∵AD为中线,∴DB=DC,∴△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AB+AD+BD)﹣(AD+DC+AC)=AB+AD+BD﹣AD﹣DC﹣AC=AB﹣AC=2021﹣2018=3,故选:C.9.【解答】解:由题意可得:180°•(n﹣2)=150°•n,解得n=12.故多边形是12边形.故选:C.10.【解答】解:∵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和为90°∴∠1+∠2=360°﹣(∠A+∠B)=360°﹣90°=270°.故选:C.11.【解答】解:方程组{x+2y=104x+3y=20的解为:{x=2 y=4,∵△ABC的两边是方程组{x+2y=104x+3y=20的解,第三边长为奇数,∴2<第三边长<6,1∴第三边长可以为:3,5.∴这样的三角形有2个.故选:B.12.【解答】解:∵四边形的内角和=360°,∴∠ABC+∠BCD=360°﹣(∠A+∠D),∵∠ABC与∠BCD的平分线的交点E恰好在AD边上,∴2∠EBC=∠ABC,2∠ECB=∠BCD,∴∠EBC+∠ECB=12(∠ABC+∠BCD)=12×[360°−(∠A+∠D)],∴∠BEC=180°﹣(∠EBC+∠ECB)=180°−12×[360°−(∠A+∠D)]=12(∠A+∠D),故选:D.二.填空题13.【解答】解:∵∠A=60°,∠C=50°,∴∠ABC=180°﹣∠A﹣∠C=180°﹣60°﹣50°=70°,∴∠1=∠ABC﹣∠D=50°﹣20°=50°.故答案为:50.14.【解答】解:∵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外角的平分线,∴∠ABC=2∠ABP,∠ACM=2∠ACP,又∵∠ABP=20°,∠ACP=50°,∴∠ABC=2×20°=40°,∠ACM=2×50°=100°,∴∠A=∠ACM﹣∠ABC=60°,故答案为60°.15.【解答】解:∵∠B=40°,∠C=30°,∴∠BAC=110°,由折叠的性质得,∠E=∠C=30°,∠EAD=∠CAD,∵DE∥AB,∴∠BAE=∠E=30°,∴∠CAD=40°,∴∠ADC=180°﹣∠CAD﹣∠C=110°,∴∠AFD=110°﹣40°=70°,故答案为:70°.16.【解答】解:∵D,E,F分别是△ABC的边AB,BC,AC上的中点,∴AD=DB,AF=CF,∴△BDG的面积=△ADG的面积,△CFG的面积=△AGF的面积,∴设△BDG的面积为S1,△CGF的面积为S2,则S1+S2=四边形ADGF的面积,∵△ABC的面积为6,AG:GE=2:1,∴四边形ADGF的面积=23×12×6=2,∴S1+S2=2,故答案为:2三.解答题17.解:设这个多边形为n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根据题意得:(n﹣2)×180°=3×360°,解得:n=8,答:这个多边形是八边形.18.解:(1)在△ABC中,BC边上的高是线段AB;故答案为线段AB;(2)在△AEC中,AE边上的高是线段CD;故答案为线段CD;(3)∵S△AEC=12×AE×CD=12×CE×AB,∴CE=AE⋅CDAB= 2.5(cm).19.解:(1)∵DF⊥AB,∴∠B=90°﹣∠D=48°,∵∠ACD是△ABC的一个外角,∴∠ACD=∠A+∠B=83°;(2)∵DF⊥AB,∴∠AFD=90°,∴∠AEF=90°﹣∠A=55°.20.解:解方程组组{3x−y=55x+2y=23得{x=3 y=4,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4.若腰长为3,底边长为4,由3+3=6>4知,三角形的周长为10.若腰长为4,底边长为3,则三角形的周长为11.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或11.21.解:延长CD交AB于点E,∵∠BEC是△ACE的一个外角,∴∠BEC=∠A+∠C=90°+21°=111°,同理,∠BDC=∠BEC+∠B=111°+32°=143°,而检验工人量得∠BDC=149°,所以零件不合格.22.解:(1)∵∠AOB=∠COD=90°,∴∠AOB+∠BOD=∠COD+∠BOD,即∠AOD=∠BOC.故答案为:=;(2)∵∠AOB=∠COD=90°,∴∠AOC+∠BOD=180°.故∠AOC和∠BOD在数量上的关系为:∠AOC+∠BOD=180°;(3)∵a6m b11与a n+1b2n﹣11是同类项,∴{6m=n+111=2n−11,解得{m=2n=11,∵∠BOC与∠AOC的度数比为m:n,11﹣2=9,∴∠BOC=90°×2=20°,11−2∴∠BOD=90°﹣20°=70°.故∠BOD的度数是70°.23.解:(1)如图1,∠1=2∠A,理由是:由折叠得:∠A=∠DA′A,∵∠1=∠A+∠DA′A,∴∠1=2∠A;故答案为:∠1=2∠A;(2)如图2,猜想:∠1+∠2=2∠A,理由是:由折叠得:∠ADE=∠A′DE,∠AED=∠A′ED,∵∠ADB+∠AEC=360°,∴∠1+∠2=360°﹣∠ADE﹣∠A′DE﹣∠AED﹣∠A′ED=360°﹣2∠ADE﹣2∠AED,∴∠1+∠2=2(180°﹣∠ADE﹣∠AED)=2∠A;故答案为:∠1+∠2=2∠A;(3)如图3,∠2﹣∠1=2∠A,理由是:∵∠2=∠AFE+∠A,∠AFE=∠A′+∠1,∴∠2=∠A′+∠A+∠1,∵∠A=∠A′,∴∠2=2∠A+∠1,∴∠2﹣∠1=2∠A;(4)如图4,由折叠得:∠BMN=∠B′MN,∠ANM=∠A′NM,∵∠DNA+∠BMC=360°,∴∠1+∠2=360°﹣2∠BMN﹣2∠ANM,∵∠BMN+∠ANM=360°﹣∠A﹣∠B,∴∠1+∠2=360°﹣2(360°﹣∠A﹣∠B)=2(∠A+∠B)﹣360°,故答案为:∠1+∠2=2(∠A+∠B)﹣360°.24.解:(1)∵∠B=40°,∠C=60°,∠BAC+∠B+∠C=180°,∴∠BAC=80°,∵AD是∠BAC的角平分线,∠BAC=40°,∴∠CAD=∠BAD=12∵AE是△ABC的高,∴∠AEC=90°,∵∠C=60°,∴∠CAE=90°﹣60°=30°,∴∠DAE=∠CAD﹣∠CAE=10°;(2)∵∠BAC+∠B+∠C=180°,∴∠BAC =180°﹣∠B ﹣∠C ,∵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CAD =∠BAD =12∠BAC ,∵AE 是△ABC 的高,∴∠AEC =90°,∴∠CAE =90°﹣∠C ,∴∠DAE =∠CAD ﹣∠CAE =12∠BAC ﹣(90°﹣∠C )=12(180°﹣∠B ﹣∠C )﹣90°+∠C =12∠C −12∠B ,即∠DAE =12∠C −12∠B ; (3)不变,理由:连接BC 交AD 于F ,过点A 作AM ⊥BC 于M ,过点D 作DN ⊥BC 于N ,∵AE 是∠BAC 的角平分线,AM 是高,∴∠EAM =12(∠ACB ﹣∠ABC ),同理,∠ADN =12(∠BCD ﹣∠CBD ),∵∠AFM =∠DFN ,∠AMF =∠DNF =90°,∴∠MAD =∠ADN ,∴∠DAE =∠EAM+∠MAD =∠EAM+∠ADN =12(∠ACB ﹣∠ABC )+12(∠BCD ﹣∠CBD )=12(∠ACD ﹣∠ABD ).。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题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6c09051c850ad02de804178.png)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1、一体重为500 N的同学在跳绳测试中,1 min跳180次,每次腾空的最大高度平均为4 cm,则他在跳绳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A.60 WB.3.6×103 WC.6×103 WD.3.6×105 W2、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D.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3、甲用50 N的水平力推动一个重100 N的箱子在水平地板上前进1 m,所用时间为1 s;乙匀速举高这个箱子1 m,所用时间为2.4 s.比较甲推箱子、乙举箱子所做的功W甲、W乙和做功的功率P甲、P乙,有A.W甲>W乙,P甲>P乙B.W甲<W乙,P甲<P乙C.W甲>W乙,P甲<P乙D.W甲<W乙,P甲>P乙4、体重相同的甲、乙两同学,同时开始登山,甲同学先到山顶,乙同学后到山顶,则A.甲同学比乙同学做的功多,甲同学比乙同学的功率大B.甲同学比乙同学做的功少,甲同学比乙同学的功率大C.甲同学与乙同学做的功相等,甲同学比乙同学的功率大D.甲同学与乙同学做的功相等,他们的功率也相等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是运动的,就一定有力对它做功B.只要对物体施加力,并且物体运动了一段距离,力一定做了功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做的功就越多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这个力不一定做功6.关于做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做了功B.起重机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一段距离,向上的拉力做了功C.重物竖直下落,重力做了功D.小球在水平面上滚动,重力做了功7.已知甲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乙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现用相同的水平推力,分别使甲、乙两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两次推力做的功分别是W甲和W乙,则A.W甲>W乙B.W甲=W乙C.W甲<W乙D.条件不足,不能比较8.甲、乙两个集装箱的质量相同,用起重机将甲集装箱以1 m/s的速度提升10 m,再将乙集装箱以2 m/s的速度提升相同的高度,那么A.两次做的功一样多B.第一次做的功多C.第二次做的功多D.无法比较其做功的多少9.一位中学生沿教学大楼的楼梯匀速登高了3 m,登楼做的功最接近于A.1500 JB.150 JC.15 JD.1.5 J10、.起重机沿竖直方向匀速吊起重为G的物体,在这一过程中,物体的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D.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不变11、水电站拦河坝处的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的过程中,水的A.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增加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C.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D.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不变12、下列物体中具有弹性势能的是A.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B.钟表里的发条带动齿轮转动C.火箭发射升天D.小孩荡秋千从高处向低处落下1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A.具有的动能一定不变B.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不变C.具有的动能可能增加D.具有的重力势能可能减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1、在下述各种情况下,做功各是多少?(1)手用向上的力F提着质量为m的水桶,在原地不动,手做功为_______;(2)手提一只重为100 N的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5 m,手做功为_______;(3)用20 N的力,将重为50 N 的铁球沿水平方向扔出,球在水平方向滚动了10 m后停下,在铁球滚动的过程中,人对铁球做的功是_______;(4)一物体在20 N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滑动5 m,水平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_______,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_.2、起重机将一个重2×104N的集装箱匀速提高2 m,在这个过程中起重机的拉力做的功是_______ J,若起重机又将集装箱水平移动3 m,这段距离内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 J.3、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石子,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此时石子具有_________能;当石子落到地面时,速度不为零,此时石子具有_________能.4、一辆小汽车与一辆装满货物的大卡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小汽车的动能_______大卡车的动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体积相同的铁球和木球,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铁球静止,木球运动,_______球的重力势能大,_______球的动能大.6、汽车匀速沿斜坡向上行驶,则汽车的_______能不变,_______能增大.自行车下坡时,不蹬脚踏板速度也会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自行车的动能逐渐_______,自行车的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7、质量较大的喜鹊与质量较小的燕子在空中飞行,如果它们的动能相等,那么_______飞得快.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他的动能将_______,重力势能将_______.8、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能影响物体的动能,在这两个因素中,_______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运送救灾物资的飞机在某一水平高度匀速飞行,当它把救灾物资投下时,它的重力势能将_______,动能将_______.9、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过程中,他的动能_____,势能_____,机械能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0、举重运动员在3 s内把1500 N的杠铃匀速举高了2 m,他对杠铃做了_______J的功,他的功率是_______.11、一台起重机的功率为6×103W,它将一重物提升到某一高度,历时5 s,则起重机做功为_______J.12、班级里组织登楼比赛活动,比一比谁登楼的功率最大,为此,在活动中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592c7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a.png)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30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C.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处D.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2.如图在△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交于O,CE为外角∠ACD的平分线,BO的延长线交CE于点E,记∠BAC=∠1,∠BEC=∠2,则以下结论①∠1=2∠2,②∠BOC=3∠2,③∠BOC=90°+∠1,④∠BOC=90°+∠2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④3.如果线段AB=3cm,BC=1cm,那么A,C两点的距离d的长度为()A.4cm B.2cm C.4cm或2cm D.小于或等于4cm,且大于或等于2cm4.如图,三角形ABC中,AB=AC,D,E分别为边AB,AC上的点,DM平分∠BDE,EN平分∠DEC,若∠DMN=110°,则∠DEA=()A.40°B.50°C.60°D.70°5.如图,△ABC中,BD,BE分别是高和角平分线,点F在CA的延长线上,FH⊥BE,交BD于点G,交BC于点H.下列结论:①∠DBE,∠F, ②2∠BEF,∠BAF,∠C,③∠F,∠BAC,∠C,④∠BGH,∠ABE,∠C,其中正确个数是()A.4个B.3个C.2个D.1个6.小明同学在用计算器计算某n边形的内角和时,不小心多输入一个内角,得到和为2016°,则n等于()A.11B.12C.13D.147.如图,直线AB,CD被BC所截,若AB,CD,,1,45°,,2,35°,则∠3,( )A.80°B.70°C.60°D.90°8.如图,△ABC中,角平分线AD、BE、CF相交于点H,过H点作HG⊥AC,垂足为G,那么∠AHE和∠CHG的大小关系为()A.∠AHE>∠CHG B.∠AHE<∠CHG C.∠AHE=∠CHG D.不一定9.若a,b,c是△ABC的三边的长,则化简|a,b,c|,|b,c,a|,|a,b,c|的结果是()A.a,b,c B.,a,3b,c C.a,b,c D.2b,2c10.已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40,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A.6B.7C.8D.9二、填空题(15分)11.如图,已知EF∥GH,A、D为GH上的两点,M、B为EF上的两点,延长AM于点C,AB平分∠DAC,直线DB 平分∠FBC,若∠ACB=100°,则∠DBA的度数为________.12.设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x,y,z,如果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的度数的2倍,那么我们称数对(y,z)(y≤z)是x的和谐数对.例:当x,150°时,对应的和谐数对有一个,它为(10,20);当x,66时,对应的和谐数对有二个,它们为(33,81),(38,76).当对应的和谐数对(y,z)有三个时,此时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13.根据如图所示的已知角的度数,求出其中∠α的度数为______.14.在图中过点P任意画一条直线,最多可以得到____________个三角形.15.如图,点O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若△BOC=118°,则△A的大小是。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7b2963195f312b3069a518.png)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一、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选择题易错题培优(难)1.一根长为L 、横截面积为S 的金属棒,其材料的电阻率为ρ,棒内单位体积自由电子数为n ,电荷量为e 。
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棒内产生电流,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v ,则金属棒内的电场强度大小为A .ρnevB .ρnSevC .ρnLevD .ρnSLev【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流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分别为 I nSev =,L R Sρ= 所以可得,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L U IR nSev nev L Sρρ=== 又因为此时导体内的电场为恒定电场,可得 U E nev Lρ== 故选A2.如图所示,P 为一块均匀的半圆形薄电阻合金片,先将它按图甲方式接在电极A 、B 之间,测出电阻为R ,然后再将它按图乙方式接在C 、D 之间,这时P 的电阻为( )A .RB .2RC .4RD .4R【答案】D【解析】【详解】 将半圆形合金片从中间(图中虚线所示)割开,分成完全相同的两块,设每块电阻力R 0,则图中甲连接方式相当于两个电阻并联,图乙连接相当于两个电阻串联。
则02AB R R R ==,024CD R R R == 选项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3.1916年,斯泰瓦和托尔曼发现,不带电闭合金属圆线圈绕通过圆心且垂直于线圈平面的轴转动,在转速变化时,线圈中会有电流通过。
这一现象可解释为:当线圈转速变化时,由于惯性,自由电子与线圈有相对运动。
取金属线圈为参照物,正离子晶格相对静止,由于惯性影响,可等效为自由电子受到一个沿线圈切线方向的“力”F1,但正离子晶格对自由电子的作用力F2 不允许自由电子无限制地增大速度,F1和F2 会达到平衡,其效果是自由电子相对金属线圈有定向运动。
已知F1与线圈角速度的变化率α成正比,F2 与自由电子相对正离子晶格的速度成正比。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4c69a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0.png)
第十一章三角形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 )A.不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C.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D.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2.如图1,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图1A.6 B.7 C.8 D.93.如图2,AD⊥BC于点D,GC⊥BC于点C,CF⊥AB于点F,下列关于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图2A.△AGC中,CF是AG边上的高B.△GBC中,CF是BG边上的高C.△ABC中,GC是BC边上的高D.△GBC中,GC是BC边上的高4.如图3,小明做了一个长方形框架,发现很容易变形,请你帮他选择一个最好的加固方案( )图3图45.如图5,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BE,CD相交于点F,∠ABC=42°,∠A=60°,则∠BFC的度数为( )图5A.118° B.119° C.120° D.121°6.如图6是六边形ABCDEF,则该图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是( )图6A.6 B.9 C.12 D.187.如图7,考古学家发现在地下A处有一座古墓,古墓上方是煤气管道,为了不影响管道,准备在B,C处开工挖出“V”字型通道.如果∠DBA=130°,∠ECA=135°,那么∠A的度数是( )图7A.75° B.80° C.85° D.90°8.如图8,在△ABC中,BC边不动,点A竖直向上运动,∠A越来越小,∠B,∠C越来越大.若∠A减小x°,∠B增加y°,∠C增加z°,则x,y,z之间的关系是( )图8A.x=y+z B.x=y-zC.x=z-y D.x+y+z=1809.如图9,已知长方形ABCD,一条直线将该长方形ABCD分割成两个多边形(含三角形).若这两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分别为M和N,则M+N不可能是( )图9A.360° B.540° C.720° D.630°10.某木材市场上木棒规格与对应价格如下表:规格 1 m 2 m 3 m 4 m 5 m 6 m价格(元/根)101520253035小明的爷爷要做一个三角形的木架养鱼用,现有两根长度分别为3 m和5 m的木棒,还需要到该木材市场上购买一根木棒.则小明的爷爷至少带的钱数应为( )A.10元 B.15元 C.20元 D.25元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题号12345678910总分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3和6,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12.如图10,AD是△ABC的中线,已知△ABD的周长为25 cm,AB比AC长6 cm,则△ACD的周长为________cm.图1013.如图1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AC,BC分别经过正九边形的两个顶点,则图中∠1+∠2的度数是________.1114.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记作△ABC,其中∠B=90°.按如图12方式剪去它的一个角(虚线部分),在剩下的四边形ADEC中,若∠1=165°,则∠2的度数为________.图1215.有一程序,如果机器人在平地上按如图13所示的步骤行走,那么机器人回到A点处行走的路程是________.图1316.如图14所示,在△ABC中,∠B=∠C,FD⊥BC,DE⊥AB,D,E分别为垂足.若∠AFD=158°,则∠EDF=________°.图14三、解答题(共52分)17.(6分)如图15,佳佳和音音住在同一小区(A点),每天一块去学校(B点)上学.一天,佳佳要先去文具店(C点)买练习本再去学校,音音要先去书店(D点)买书再去学校.这天两人从家到学校谁走的路远?为什么?图1518.(6分)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比为11∶2.(1)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2)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19.(6分)如图16,在△ABC中,BD是∠ABC的平分线,CE是AB边上的高,且∠ACB =60°,∠ADB=97°,求∠A和∠ACE的度数.图1620.(6分)如图17,用钉子把木棒AB,BC和CD分别在端点B,C处连接起来,AB,CD 可以转动,用橡皮筋把AD连接起来,设橡皮筋AD的长是x cm.(1)若AB=5 cm,CD=3 cm,BC=11 cm,求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在(1)的条件下要围成一个四边形,你能求出橡皮筋长x的取值范围吗?图1721.(6分)如图18,它是一个大型模板,设计要求BA与CD相交成20°角,DA与CB 相交成40°角,现测得∠A=145°,∠B=75°,∠C=85°,∠D=55°,就断定这块模板是合格的,这是为什么?图1822.(7分)已知△ABC的周长是20,三边分别为a,b,c.(1)若b是最大边,求b的取值范围;(2)若△ABC是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b是最大边,c是最小边,且b=3c,a,b,c 均为整数,求△ABC的三边长.23.(7分)如图19,在△ABC中,点E在AC上,∠AEB=∠ABC.(1)如图①,作∠BAC的平分线AD,分别交CB,BE于点D,F.求证:∠EFD=∠ADC;(2)如图②,作△ABC的外角∠BAG的平分线AD,交CB的延长线于点D,反向延长AD 交BE的延长线于点F,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为什么?图1924.(8分)已知:如图20,在四边形ABCD中,∠D=90°,∠ABC=∠BCD,点E在直线BC上,点F在直线CD上,且∠AEB=∠CEF.(1)如图20①,若AE平分∠BAD,求证:EF⊥AE;(2)如图20②,若AE平分四边形ABCD的外角,其余条件不变,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图20答案1.D 2.C 3.C . 4.B . 5.C 6.B . 7.C 8.A . 9.D 10.C 11.15 12.19 13.190° 14.105° . 15.30米 16.68 .17.解:佳佳从家到学校走的路远. 理由:佳佳从家到学校走的路是AC +CD +BD ,音音从家到学校走的路是AD +BD.∵在△ACD 中,AC +CD >AD ,∴AC +CD +BD >AD +BD ,即佳佳从家到学校走的路远.18.解:(1)360°×112=1980°.即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980°.(2)设该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n-2)×180°=1980°,解得n=13.即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13.19.解:∵∠ADB=∠DBC+∠ACB,∴∠DBC=∠ADB-∠ACB=97°-60°=37°.∵BD是∠ABC的平分线,∴∠ABC=74°,∴∠A=180°-∠ABC-∠ACB=46°.∵CE是AB边上的高,∴∠AEC=90°,∴∠ACE=90°-∠A=44°.20.解:(1)x的最大值是5+3+11=19,最小值是11-3-5=3.(2)由(1)得橡皮筋长x的取值范围为3<x<19.21.解:如图,延长DA,CB相交于点F,延长BA,CD相交于点E.∵∠C+∠ADC=85°+55°=140°,∴∠F=180°-140°=40°.∵∠C+∠ABC=85°+75°=160°,∴∠E=180°-160°=20°.符合设计要求,故这块模板是合格的.22.解:(1)依题意有b≥a,b≥c.∵a +c >b ,∴a +b +c ≤3b 且a +b +c >2b ,则2b <20≤3b ,解得203≤b <10. (2)∵203≤b <10,b 为整数, ∴b =7,8,9.∵b =3c ,且c 为整数,∴b =9,c =3,∴a =20-b -c =8.故△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8,b =9,c =3.23.解:(1)证明:∵AD 平分∠BAC ,∴∠BAD =∠DAC.∵∠EFD =∠DAC +∠AEB ,∠ADC =∠ABC +∠BAD ,且∠AEB =∠ABC ,∴∠EFD =∠ADC.(2)∠EFD =∠ADC 仍然成立.理由:∵AD 平分∠BAG ,∴∠BAD =∠GAD.∵∠FAE =∠GAD ,∴∠FAE =∠BAD.∵∠EFD =∠AEB -∠FAE ,∠ADC =∠ABC -∠BAD ,且∠AEB =∠ABC ,∴∠EFD =∠ADC.24.解:(1)证明:∵∠BAE =180°-∠ABC -∠AEB ,∠EFC =180°-∠BCD -∠CEF ,且∠ABC =∠BCD ,∠AEB =∠CEF ,∴∠BAE =∠EFC.∵AE 平分∠BAD ,∴∠BAE=∠DAE,∴∠EFC=∠DAE.∵∠EFC+∠EFD=180°,∴∠DAE+∠EFD=180°,∴∠AEF+∠D=360°-(∠DAE+∠EFD)=180°.∵∠D=90°,∴∠AEF=90°,∴EF⊥AE.(2)EF⊥AE仍成立.理由如下:如图.∵∠1=∠ABC-∠AEB,∠F=∠BCD-∠CEF,且∠ABC=∠BCD,∠AEB=∠CEF,∴∠1=∠F.∵AE平分四边形ABCD的外角,∴∠1=∠2,∴∠F=∠2.∵∠2+∠EAD=180°,∴∠F+∠EAD=180°,∴∠AEF+∠D=360°-(∠F+∠EAD)=180°.∵∠D=90°,∴∠AEF=90°,∴EF⊥AE.。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章节测试第十一章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章节测试第十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9348953f240c844768eaee1f.png)
第十一章如何做教育行动研究一、单项选择题1.只有两个标目的统计表称为A.简单表B.分组表C.二项表D.四项表【解析】: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各种统计表的区别。
按形式不同与内容不同的分类标志,统计表可分为不同的类型:(1)简单表,是指只列出调查名称、地点、时序或统计指标名称的统计表;(2)分组表,是指只有一个标目的统计表(3)复合表,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目的统计表,有两个标目的表称为二项表,有三个标目的统计表称为三项表,如此类推。
2.适用于只有两列变量,且属于等级变量性质、具有线性关系的资料的相关分析是A.斯皮尔曼等级相关B.肯德尔等级相关C.四分相关D.皮尔逊相关【解析】:A二、多项选择题3.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图按形状可分为A.条形图B.圆形图C.线形图D.直方图E.散点图【解析】:ABCDE4.统计表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报告和教育管理部门整理数据时普遍采用的方法,其构造包括A.标题B.标目C.统计指标D.表注E.图注【解析】:ABC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统计表的基本结构。
统计表包括的各项目有:(1)序号(2)名称,又称标题;(3)标目,即分类的项目;(4)数字,又称统计指标;(5)表注,包括数据来源、附记等。
E项图注属于统计图的构成。
5.下列属于常用的统计表的类型的是A.简单表B.直方表C.线形表D.分组表E.复合表【解析】:ADE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统计表的类型。
常用的统计表的类型有:(1)简单表,是只列出调查名称、地点、时序或统计指标名称的统计表;(2)分组表,是只有一个标目的统计表;(3)复合表,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目的统计表。
6.下列属于统计图的构成的是A.图题B.图目C.图号D.图形E.表注【解析】:ABC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各种统计图的基本结构。
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除直角坐标外还有角度坐标(如圆形图)、地理坐标(如地形图)等。
统计图一般包括图号及图题、图目、图形、图注等项目。
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共5套)
![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共5套)](https://img.taocdn.com/s3/m/2f6591d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1.png)
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共5套)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一)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一、选择题1.以下列每组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2.3.6.B。
2.4.6C。
2.2.4.D。
6、6、62.如图, 图中∠1的大小等于()A。
40°。
B。
50°。
C。
60°。
D。
70°3.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40°, 则它的边数是() A。
7.B。
8.C。
9.D。
104.如图, △ABC中, ∠A=46°, ∠C=74°, BD平分∠XXX于点D, 那么∠XXX的度数是()A。
76°。
B。
81°。
C。
92°。
D。
104°5.用五根木棒钉成如下四个图形, 具有稳定性的有()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6.如图, 点A, B, C, D, E, F是平面上的6个点, 则∠A+∠B +∠C+∠D+∠E+∠F的度数是()A。
180°。
B。
360°。
C。
540°。
D。
720°二、填空题7.已知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6, 第三边的长为奇数, 则第三边的长为9.8.若n边形内角和为900°, 则边数n为10.9.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 则∠α的度数为30°。
10.如图, 在△ABC中, ∠ACB=90°, ∠A=20°。
若将XXX沿CD所在直线折叠, 使点B落在AC边上的点E处, 则∠XXX的度数是70°。
11.如图, 在△ABC中, E、D.F分别是AD.BF、CE的中点。
若△DEF的面积是1cm², 则S△ABC=3cm²。
12.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β是另一个内角α的时, 我们称此三角形为“希望三角形”, 其中角α称为“希望角”。
如果一个“希望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为54°, 那么这个“希望三角形”的“希望角”的度数为27°。
高中物理必修第3册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第3册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edc4f9fe4733687f21aaad.png)
高中物理必修第3册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选择题易错题培优(难)1.一根长为L 、横截面积为S 的金属棒,其材料的电阻率为ρ,棒内单位体积自由电子数为n ,电荷量为e 。
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棒内产生电流,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v ,则金属棒内的电场强度大小为A .ρnevB .ρnSevC .ρnLevD .ρnSLev【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流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分别为I nSev =,L R Sρ= 所以可得,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LU IR nSev nev L Sρρ=== 又因为此时导体内的电场为恒定电场,可得UE nev Lρ== 故选A2.小灯泡的电流I 随所加电压U 变化如图所示,P 为图线上一点,PN 为图线的切线,PQ 为U 轴的垂线,PM 为I 轴的垂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B .对应P 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 =12U IC .在电路中灯泡L 两端的电压为U 1时,跟灯泡串联的电阻R 两端的电压为I 1RD .对应P 点,小灯泡的功率为图中矩形PQOM 所围的面积 【答案】C 【解析】 【详解】A .I -U 图象的割线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电压增大时割线斜率减小,电阻增大,选项A 正确;B .由图象知P 点对应的电压为U 1,电流为I 2,因此小灯泡的电阻为:R =12U I 选项B 正确;C .在电路中灯泡L 两端的电压为U 1时,跟灯泡串联的电阻R 两端的电压为I 2R ,选项C 错误;D .I -U 图象中矩形PQOM 所围的面积UI 表示对应P 点小灯泡的实际功率,选项D 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
3.如右上图所示,某一导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其长、宽、高之比为a ∶b ∶c=5∶3∶2.在此长方体的上下、左右四个面上分别通过导线引出四个接线柱1、2、3、4.在1、2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U ,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 1;在3、4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U ,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 2,则I 1∶I 2为( )A .9∶25B .25∶9C .25∶4D .4∶25【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电阻定律R=ρL S 得,当在1、2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 时,R 1=ρc ab,在在3、4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R 2=ρa bc ,所以2122R c R a =425,根据欧姆定律I=UR得,电流之比为25:4,C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电阻定律、欧姆定律.4.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表A 的量程为0.6A ,表盘均匀划分为30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0.02A ;R 1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阻值的一半;R 2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2倍.若用电流表A 的表盘刻度表示流过接线柱1的电流值,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4AB .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2AC .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6AD .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1A【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当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R 1与电流表并联,由于R 1=,可知流过R 1的电流为流过电流表电流的2倍,所以1、2接线柱间的电流为通过电流表电流的3倍,所以每一小格是原来的3倍,即为0.06 A ,所以A 、B 错误;当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电流表与R 1并联,然后再与R 2串联,串联电阻对电流无影响,与1、2接入电路的效果一样,所以每一小格表示0.06 A ,C 正确,D 错误.5.如图是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当使用a 、b 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0 V ,当使用a 、c 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00 V .已知电流表的内阻R g 为500 Ω,满偏电流I g 为1 mA ,则电阻R 1、R 2的值( )A .9500Ω;90000ΩB .90000Ω;9500ΩC .9500Ω;9000ΩD .9000Ω;9500Ω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图示电路图可知110V ()g g I R R +=, 1210()0V g g I R R R ++=,代入数据解得19500ΩR =,290000ΩR = A. 9500Ω;90000Ω与分析相符,符合题意 B. 90000Ω;9500Ω与分析不符,不符合题意 C. 9500Ω;9000Ω与分析不符,不符合题意 D. 9000Ω;9500Ω与分析不符,不符合题意6.如图所示的电路,将两个相同的电流表分别改装成A 1(0-3A)和A 2(0-0.6A)的电流表,把两个电流表并联接入电路中测量电流强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2的指针还没半偏时,A1的指针已经半偏B.A1的指针还没半偏时,A2的指针已经半偏C.A1的读数为1A时,A2的读数为0.6AD.A1的读数为1A时,干路的电流I为1.2A【答案】D【解析】AB:电流表是由电流计并联一个电阻改装而成,两电流表并联,两电流计两端电压相等,两电流计相同,则流过两电流计的电流相等,所以A1的指针半偏时,A2的指针也半偏.故AB两项均错误.CD:两电流计改装电流表量程之比为5:1,两电流表的内阻之比为1:5;两电表并联,通过两电流表的电流之比为5:1,当A1的读数为1A时,A2的读数为0.2A,干路中电流为1.2A.故C项错误,D项正确.7.下图所示为多用电表的原理图,表头内阻为g R,调零电阻为R,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接表内电池正极的是红表笔B.电阻的“∞”刻度一般在刻度盘的右端C.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档测量某电阻时,发现指针偏转太小,应改选较大的倍率档D.测量电阻时,应该先进行欧姆调零,再选倍率档,最后接入电阻进行测量【答案】C【解析】【详解】A.接表内电池负极的是红表笔,故A错误;B. 欧姆表零刻度线在刻度盘的最右侧,故B错误;C. 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档测量某电阻时,发现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说明电阻很大,要换用较大倍率挡,故C正确;D. 测量电阻时,应该先选倍率档,再进行欧姆调零,最后接入电阻进行测量,故D错误。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a3180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3.png)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1.如图,三角形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第1题第2题2.如图,下列关于△ABC的外角的说法正确的是()A∠HBA是△ABC的外角 B.∠HBG是△ABC的外角C.∠DCE是△ABC的外角D.∠GBA是△ABC的外角3.下列各组数可能是一个三角形的边长的是()A.1,2,4B.4,5,9C.4,6,8D.5,5,114.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的线段是()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B.三角形的中线C.三角形的高D.不存在5.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4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7B.8C.9D.106.若过多边形的每个顶点都可以引m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A. mB.m+3C.m+2D. 2m7.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C于点D,若∠BAC=1280,∠C=360,则∠DAE 的度数是()A.10°B.12°C.15°D.18°第7题第8题8.如图,若∠A=27°,∠B=45°,∠C=38°,则∠DFE等于()A.120°B.115°C.110°D.105°9.如图,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5,BC=3,△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A.2B.3 C .6 D.不能确定第9题第10题10.如图所示,在△ABC中,∠1=∠2,G为AD的中点,延长BG交AC于E,且F为AB上一点,CF⊥AD于H,下列判断正确的有()①AD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E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③CH为△ACD的边AD上的高A.0个B.1个C.2个D.3个二、填空题(本題共5小题,每小题3分,计15分)1.如图,木工师傅在院子的木板上钉了一个加固板,从数学角度看这样做的道理是 。
(完整版)第十一章 键、销及其连接的测试题(附答案)
![(完整版)第十一章 键、销及其连接的测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27be6af705cc175427098e.png)
第十一章键、销及其连接的测试题姓名分数一、选择题1、切向键联接的斜度是做在 C 上的。
A.轮毂键槽底面 B.轴的键槽底面C.一对键的接触面 D.键的侧面2、平键标记:键B16×70 GB1096-79,B表示 C 平键,16×70表示 F 。
A.圆头 B.单圆头 C.方头 D.键宽×轴径E.键高×轴径 F.键宽×键长 G.键高×键长3、采用两个平键联接时,一般设在相隔 D ;采用两个切向键时,两键应相隔 C 。
A.0° B.90° C.120°—135° D.180°4、普通平键联接的主要用途是使轴与轮毂之间 D 。
A.沿轴向固定并传递轴向力 B.沿轴向可作相对滑动并具有导向作用C.安装与拆卸方便 D.沿周向固定并传递转矩5、能构成紧连接的两种键是 C 。
A. 楔键和半圆键B. 半圆键和切向键C. 楔键和切向键D. 平键和楔键6、设计键连接时,键的截面尺寸b×h通常根据 C 由标准中选择。
A. 传递转矩的大小B. 传递功率的大小C. 轴的直径D. 轴的长度7、花键连接的主要缺点是 B 。
A. 应力集中B. 成本高C. 对中性与导向性差D. 对轴削弱8、在键的连接中工作面是上、下两个面的是()A.普通平键B.锲键C.半圆键(B)9、一普通平键的标记为:键12×80GB1096-2003此键的类型为()A.圆头普通平键B.方头普通键C.半圆头普通平键(A)10、普通平键按键的形状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其中A型普通平键端部形状为()A.圆头B.方头C.半圆头(A)11、在普通平键中应用最广的是()A.A型B.B型C.C型(A)12、对中性好、常用于轴端为锥形表面连接中的键是()A.普通平键B.半圆键C.切向键(B)13、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装拆方便和标准化等特点的连接是()A.胶接B.焊接C.键连接(C)14、平键连接中、键的上表面与轮毂键槽底面应()A.紧密配合B.留有一定间隙C.过渡配合(B)15、在键的连接中、多齿承载、承载能力高且齿浅、对轴的强度削弱小的键连接是()A.普通平键B.花键C.切向键(B)16、平键连接配合常采用()A.基轴制B.基孔制C.视实际情况而定(A)17、销连接的主要作用是()A.定位B.装配时的辅助零件C.安全装置(A)18、若将平键加长、可用作()A.滑键B.切向键C.导向平键(C)19、楔键连接中,键侧与键槽有一定的()。
第十一章 单元测试题(一)
![第十一章 单元测试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a92ca17d01f69e3143329432.png)
第十一章 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物体做阻尼运动时,它的( )A .周期越来越小B .位移越来越小C .振幅越来越小D .机械能越来越小2.用空心铁球内部装满水做摆球,若球正下方有一小孔,水不断从孔中流出,从球内装满水到水流完为止的过程中,其振动周期的大小是( )A.不变B.变大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3.竖直方向悬挂的弹簧振子,周期T =2s ,从最低点位置向上运动时刻开始计时,在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象如图1所示,关于这个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25s 时,振子的加速度为正,速度为正B .t =1.7s 时,振子的加速度为负,速度为负C .t =1.0s 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D .t =1.5s 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4.如图2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在弹簧的正上方有一个物块。
物块从高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O ,将弹簧压缩,当弹簧被压缩了x 0时,物块的速度变为零。
从物块与弹簧接触开始,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随下降的位移x 变化的图象可能是图3中的()图35.单摆小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关于小球受到的回复力及合外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回复力为零,合外力不为零,合外力方向指向悬点B .回复力不为零,方向沿轨迹的切线C .合外力不为零,方向沿轨迹的切线D .回复力为零,合外力也为零6.若单摆的摆长不变,摆球的质量由20g 增加为40g ,摆球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角度由4°减为2°,则单摆振动的( )图2 图1A .频率不变,振幅不变B .频率不变,振幅改变C .频率改变,振幅不变D .频率改变,振幅改变7.一个单摆挂在电梯内,发现单摆的周期增大为原来的2倍,可见电梯在做加速运动,加速度a 为( )A.方向向上,大小为g/2B.方向向上,大小为3g/4C.方向向下,大小为g/4D.方向向下,大小为3g/48.如图4所示,两个弹簧振子悬挂在同一支架上,已知甲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为8Hz ,乙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为72Hz ,当支架受到竖直方向且频率为9Hz 的驱动力作用做受迫振动时,两个弹簧振子的振动情况是( )A .甲的振幅较大,且振动频率为8HzB .甲的振幅较大,且振动频率为9HzC .乙的振幅较大,且振动频率为9HzD .乙的振幅较大,且振动频率为72Hz二、填空题9.心电图仪(如图5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 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和机械能》检测卷
班级姓名分数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足球在草坪上沿水平方向向前滚动,重力对足球做了功
B.石块从高处下落,重力对石块做了功
C.举重运动员把杠铃在空中停留3s,人对杠铃做了功
D.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推力对铅球做了功
2.用水平力F拉着重10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左运动5m,物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为20N,则()
A、重力做功500J
B、拉力大小为100N
C、拉力大小为120N
D、拉力做功100J
3.铅球运动员用300N 的力将5kg的铅球推出,铅球在空中飞行了10m,则运动员对铅球做的功为(g 取10N/kg)( ).
A.3000J B.500J C.3500J D.无法计算
4.如图所示,m A>m B>m C,三个物体在同样大小的力F的作用下,都沿着力F的方向移动距离s,比较F对三个物体所做的功,正确的是()
A.三次做功一样多
B.对A做的功多
C.对B做的功多
D.对C做的功多
5.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几分钟内就能把所需的砖送到楼顶,如果人直接用滑轮组来提升则需要几个小时,其原因是()
A.起重机的功率大,做功多 B.起重机的做的功多,做功快
C.起重机的功率大,做功快 D.起重机的用时少,做功多。
6.在粗略测量小明同学引体向上运动的功率时,下列物理量不需要测量的是( ).A.小明的质量 B.单杠的高度
C.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 D.做引体向上的时间
7.汽车爬坡时,驾驶员的操作是:加大油门,同时将变速器换成低速档。
加大油门是使发动机发挥最大功率,换用低速档是为了减速。
那么,在爬坡时,减少汽车的速度是为了()
A、保证安全
B、获取更大的动力
C、省油
D、增大惯性
8.小明在社区做卫生时,用推车将200N的垃圾运到垃圾箱的过程中,刚好在水平大理石和粗糙水泥地面上匀速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没做功 C.两段路面上做功一样多
B.在粗糙水泥地面上摩擦力大,做功较多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9.下列四种器材,其中利用形变产生弹性势能做功的是()
A、弹簧测力计
B、机械手表
C、衣服夹子
D、沙发床
10.一架飞机在执行救灾任务时,在空中的一定高度匀速飞行,并向地面投放救灾物资,对
飞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变大,势能变小
B、势能变大,动能变小
C、飞机的机械能变小
D、飞机的机械能变大
11. 如图是高速公路避险车道示意图。
当高速行驶的汽车
出现刹车失灵时,可通过进入避险车道快速降低车速直至停止。
避险车道的作用是降低汽车因高速行驶而具有的哪种能量带来的危害( )。
A.动能B.势能C.内能D.电能
12.下列过程中,属于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滚摆下降的过程B.用力拉长弹弓橡皮条的过程
C.弹簧枪将“子弹”射出去的过程 D.跳水运动员将跳板踏弯的过程
13.如图,同一木块沿AB、AC、AD三个光滑的斜面(高度相同)滑下的过程中,滑至斜面底端时()
A、沿AB滑下的木块速度较快,动能大
B、沿AC滑下的木块速度快,动能大
C、沿AD滑下的木块速度快,动能大
D三个斜面滑下的速度相同,动能相等
14. 玩“过山车”是一项非常惊险刺激的娱乐活动。
如图所示,过山车时而从轨道的最低点D上升到最高点A,时而从最高点A飞驰而下。
过山车在运动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机械能小于B点机械能
B.D点动能最大,A点势能最大
C.D点动能最大,A点机械能最大
D.A点势能最大,机械能最大
15. 为探究能量转化,小明将小铁块绑在橡皮筋中部,并让橡皮筋穿入铁罐,两端分别固定在罐盖和罐底上,实验装置做好后让它从不太陡的斜面上滚下,发现橡皮筋被铁块卷紧了,接着铁罐居然能从斜面底部自动滚上去!能“自动滚回去”的过程中主要能量转化是()A.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C.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
16.重500N的物体,在10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10m,撤去外力继续前进3m,在这个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是 J,拉力做功是。
17.甲乙两同学进行爬杆比赛,爬到了杆顶(杆长相同)时,甲用了10秒,乙用了9秒,若甲乙二人的体重之比是5:6,则甲乙二人爬山到了杆顶所做的功之比是,两人的平均功率之比是。
18.某市学业水平体育测试立定跳远项目中,体重为500N的某同学从最高点落到了地面的过程中,重心下降的最大距离为0.3m,用时0.5S,则此过程重力做功 J,重力做功的功率为 w。
19.以同样速度行驶的大卡车和小轿车,的动能大,故在同样道路上,不同车型限速是不同的,大卡车的最大行驶速度应比小轿车要(填“大”或“小”)20.如图所示表示撑杆跳高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
撑杆起跳、越横杆。
从运动员撑杆起跳到越横杆的过程中,
能量变化的情况是:运动员的重力势能__________,
杆的弹性势能__________。
21.如图所示,小球从左端最高点A摆至最低点B的过程中,
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 能。
在整个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
小球的机械能总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右边
的最高点C比A点高度_________。
(填“高”“低”“相同”)
22.人造卫星从远地点运行到近地点时,是能转化成能,机械能总
量。
(填“变大”“变小”“不变”)
23.在水平地面上铺一张纸,将表面涂黑的皮球从不同的高度处自由落下,在纸上留下较大黑斑的是从处下落的(填“高”“低”),说明重力势能大小与有关。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
24.如图所示,在“研究物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A、B、C三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h A、h B、h C高处滚下(m A=m B<m C,h A=h C>h B)推动纸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填“小球”或“纸盒”)的动能大小,实验中通过观察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
(2)实验中物体的速度是指小球从斜面静止滚下与纸盒碰撞时,__________(填“碰前小球”“碰后小球”“碰前纸盒”“碰后纸盒”)的速度,它是通过_____ (填“高度”“质量”)来改变的。
(3)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应该选择______________两图来进行实验。
(4)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5)小王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纸盒、小球最终都停下来了,所以它们的机械能最终都消失了。
你认为小王的观点是的(填“正确”或“错误”),理由
是。
25.如图所示,单摆在竖直平面内左右摆动,滚摆在竖直平面内上下往复运动。
请回答:
(1)这两个实验可以说明的同一个物理问题
是:;
(2)在单摆左右摆动和滚摆上下往复运动
的过程中,你将会看到它们上升的高度
逐渐降低。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是:。
四、计算题
26.有一汽车的质量是3t,在水平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牵引力为2000N,汽车车轮与地面总着地面积是300c㎡,求:
(1)求汽车对地面的压强;
(2)求汽车所受的摩擦力;
(3)求车的功率是多少.
27.中考“1分钟跳绳”测试中,体重为500N的小明同学跳了160次,每次跳起高度约为9cm,(1)求小明跳起一次做的功
(2)求小明1分钟内平均做功的功率
(3)同班的小强同学跳了120次,同学小丽认为:测试中,成绩好的小明做功一定多,她的观点对吗?说说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