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案湘教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气温和降水》优教学案(第1课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气温和降水》优教学案(第1课时)

《气温和降水》优教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2.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世界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气温1.气温与生活:(1)气温的概念:大气的温度。

(2)气温的单位:摄氏度,记作___。

(3)气温的观测:观测仪器主要是放在百叶箱里的_______、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等;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一般每天在北京时间____、_____、20时、2时各进行一次。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①从纬度位置看:_____________气温逐渐降低。

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_____和_____气温不同,夏季_____气温高,冬季_____气温高。

③从海拔方面看:地势越高,气温_____。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__________。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结合“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

(2)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有什么差异?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3)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哪里气温高?7月哪里气温高?【达标检测】下表是某气象站观测到当地某天不同时间的气温,读后完成2~3题。

时间8时14时20时2时气温(℃)10 18 15 61.该地日平均气温是()A.12.25 ℃B.13 ℃C.11.25 ℃D.13.25 ℃2.该地气温日较差()A.等于12.25 ℃B.等于12 ℃C.小于12 ℃D.大于12 ℃3.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两极向赤道递减B.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C.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寒冷D.海拔每升高1 0 0米,气温约下降0.6℃4.世界气温分布大势:从低纬度地区到高纬度地区气温逐渐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C.洋流因素 D.地形因素5.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温线是反映某地气温变化的曲线B.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表示气温变化小C.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并不一定相等D.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6.根据下图判断,甲、乙、丙三地的年平均气温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拓展阅读】体感温度体感温度是指人体感觉到的环境温度高低,主要考虑风、湿度、日照、衣服颜色对百叶箱所测气温的修正。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分布规律以及它们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基本知识,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特点,提高对气候现象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可能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理解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概念,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对气温和降水现象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气候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及其单位。

2.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案例材料:收集与气温和降水相关的案例材料。

3.分组讨论材料:为学生提供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4.板书设计: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板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这一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单位以及分布规律。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并结合案例材料,探讨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03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案】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

03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案】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

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气温世界气温的分布设计说明等值线图的阅读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前面的章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因此,本节课设置“温故知新”环节,调动学生的旧知,迁移协助理解核心概念、读图方法。

借助“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引导学生分别描述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征,进而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学习目标1.知道气候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区域认知)2.说出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地理实践力)3.说出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

(地理实践力)4.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重点难点重点:1.等温线分布图的阅读。

2.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难点: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读图法、问题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间、、、。

③阅读教材第87页图5-8“百叶箱与某天4次气温观测记录”是。

学生:(1)空气摄氏度(2)①温度计②2时8时14时20时③9.5℃教师:思考当地气温在一天中、一年中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判断一个地方的冷热程度,我们通常依据平均气温。

气温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很大。

(1)气温日变化人们最关注的是一天之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新疆今日最高气温是22℃,大约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是8℃,大约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是14℃。

气温日较差大,所以新疆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景象。

(2)气温年变化观测时间(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气温(℃) -1-6 0 5 12 18 20 17 15 95 -3上表是新疆某地12个月的气温数据,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气温的年较差是30℃。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公开课表格式教案附教学反思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公开课表格式教案附教学反思

课题:气平和降水(第一课时)种类:校公然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气温的测定方法2、认识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散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域散布的规律。

3、能依据气温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读出气温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阅读气温散布图,能够说出生界年均匀气温的散布规律。

增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经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提升学生的着手操作能力。

利用图表剖析地理问题, 训练形象思想与抽象思想相联合的学习方法。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气温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教课重点:学会阅读世界均匀气温散布图教课难点:经过阅读世界年均匀气温散布图,能够说出生界年均匀气温的散布规律学情剖析:关于等高线这一类抽象观点,有的学生一直理解不了,这关于理解等温线、的观点较难,学生的逻辑剖析能力较差,读图剖析时不可以要求太高。

课前准备:上本节课前将学生疏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状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中间。

天气状况阴晴状况风力大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时间第一天次日教课方法:读图剖析、启迪式发现法教课、讲练联合、分组议论教课器具:多媒体课件、直尺讲堂种类:综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活动企图教课过程复习前一节课复习发问: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点?什么是天气?知识,加深学生印象天气的主要特点?辨识常有天气符号。

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取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学生活动学生回想回答创建情境,引入而后新课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学生积极讲话,是风力,阴天、晴日,仍是气温?活跃讲堂此刻天气渐渐转凉了,变冷了,我很想知道什么时候气温降到很低了,要穿上大衣了,你们想不想知道课件展现不一样呀?所以,今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的景观图片,指引学生察看图片,说出致使图片中景观差异的原因。

初中湘教版七上地理 :4.2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案)

初中湘教版七上地理  :4.2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案)

初中地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方法、测定方法(2)知道日均温和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并能举一反三,了解月均温和年均温(3)了解等温线的含义,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气温的相关知识,体会气温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教学重点】(1)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算方法。

(2)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能总结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教学难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教学方法】读图、启发、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哈尔滨冰雕、吐鲁番火焰山、海南岛椰风海韵,提问:你能说这些地区有什么特点吗?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学生回答)明确:哈尔滨是寒冷的气候;吐鲁番是炎热干燥的气候;海南岛是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

这些不同的景观是由于不同的气候条件而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二、新课学习展示图片: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影响最大的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一)气温提问:什么是气温?用什么来表示?(学生回答)明确: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ºC)来表示。

提问:1.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几次?分别在哪个时间段测量?(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补充: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3~4次,分别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和20时。

展示图片:提问:怎样计算日平均气温?(学生回答并计算)明确:该将一天中4次测得的气温累加起来,除以4,得到的值就是日平均气温。

(5+8+15+12)/4=10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思考: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呢?(学生回答)明确:一天中观测气温的平均值,得到日平均气温;一个月内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得到月平均气温;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得到年平均气温。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气温世界气温的分布【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3.根据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1.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1.等温线图的判读。

2.根据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最热月和最冷月气温分布及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归纳法、演示法等。

【教具准备】温度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哈尔滨遇到高温天气:看视频,哈尔滨遇到极端高温天气。

根据视频内容,说一说,本次高温天气是如何形成的?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2.我国部分地区大范围降温:2024年3月13日夜间至15日,新疆中北部有雨雪天气;15日夜间至17日,内蒙古中东部、吉林、黑龙江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到暴雪。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交通运输带来了不利影响。

想一想,低温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影响?3.“我在北半球瑟瑟发抖,你在南半球大汗淋漓”,近来地球两头冰火两重天的模式,让遭受极端天气肆虐的民众叫苦不迭。

撒哈拉沙漠飘起了大雪,“炸弹气旋”冰封美国,同时,澳大利亚多地出现极端高温,悉尼气温创79年来最高……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世界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讲授新课】一、气温第一个板块——议一议: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一)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那么,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说一说你的看法。

(二)课件展示气温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个板块:读一读,测一测——气温的测定。

(一)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出示气温计,观察上面的单位,学会读数。

(二)说明:测量气温时,要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

观察百叶箱的构造,百叶箱外表是白色,有利于反射太阳光。

如果没有百叶箱,要把温度计放在哪里测量?第三个板块:算一算——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一)读87页活动,解决以下问题:1.一天中的日平均气温通常要测量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出示课件,观察气温日变化曲线,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2.读出课本87页图中温度计的读数,并计算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一时教学案湘教版教学目标:、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及气温的变化。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2、“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方案1: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如热带雨林地区、热带沙漠地区、南极地区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气候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

)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方案2:当我们到不同的地方旅游时就会发现;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景色和不同的生活习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气候是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

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这节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测定与日变化、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60图文资料及P62“活动”,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是气温?如何表示?(2)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3)分别读出图4—7中4次观测气温数值(4)一天当中的平均气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个性化修改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你知道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时间吗?【教师精讲点拨】在生活当中大家都认为中午12点气温最高、晚上12点气温最低,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中午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13点左右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地面再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出在在14时左右,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第二天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4.2《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4.2《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教案

《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进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气温气温:简单介绍气温的相关概念和表示方法。

展示一组图片:同一时间南北方的景色差异。

让学生体会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气温的测定:一天中的气温在不断变化。

气温的测量在百叶箱中进行。

通过某地一天的气温变化图,观察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什么时间?日均气温的计算:师:一天中的平均气温通过2、8、14、20时4个时间的测量值计算平均值得到。

请同学们计算该地区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

提问: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怎么计算?1.气温等值线图的认识认识等温线是温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思考:等温线的疏密与温差大小的关系?师: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2.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活动一】(1)请同学们找一下年平均气温大于20摄氏度的地区,以及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接着再找一下我们的年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2)想一想,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总结规律:1.自低纬向高纬递减。

师:等温线根本与纬线平行时,说明温度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

【活动二】请大家找出北半球10℃等温线,观察这条等温线明显弯曲的地方,并思考原因?总结规律二:在同纬度范围内,海拔高处气温较四周低。

【活动三】请大家将20℃等温线找出,观察这条等温线最明显的弯曲在哪里,想想他们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总结规律三:同纬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

过渡:那么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到底谁高谁低呢?师:在气温等值线图中,除了年平均气温分布外,最常用的就是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活动四】请大家分别观察1月份、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比拟图中同纬度地区的A、B两点的气温情况?A代表陆地,B代表海洋。

补充规律三: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1月、7月最热的地方不是赤道,而是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

你本节课主要学习气候两大根本要素中的气温。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气温和降水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气温和降水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气温和降水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
2、了解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读出气温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通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利用图表分析地理问题,训练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气温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学情分析:
对于等高线这一类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始终理解不了,这对于理解等温线、的概念较难,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

课前准备:上本节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情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情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当中。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3. 气温分布图的阅读与分析。
4. 降水的概念、形式及测量方法。
5.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6. 降水分布图的阅读与分析。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并能够阅读和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气温和降水的分析方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合作学习法,教学故事、案例、视频等。
-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温和降水的知识点,掌握分析方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1.3 实验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气温和降水的实验,如制作气温计、模拟降水过程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气温和降水知识的理解。
2. 教学手段:
2.1 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动态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频率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通过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提出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来评估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测试题目应涵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案湘教版教学目标:、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及气温的变化。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2、“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1: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如热带雨林地区、热带沙漠地区、南极地区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气候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

)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方案2:当我们到不同的地方旅游时就会发现;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景色和不同的生活习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气候是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

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测定与日变化、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60 图文资料及P6“2 活动”,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是气温?如何表示?(2)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3)分别读出图4—7 中4 次观测气温数值(4)一天当中的平均气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5)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个性化修改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你知道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时间吗?【教师精讲点拨】在生活当中大家都认为中午12 点气温最高、晚上12 点气温最低,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中午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13点左右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地面再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出在在14 时左右,14 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第二天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气温的测定方法以及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方式,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定方法及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2.掌握等温线的概念及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弄清各地区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量方法,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难点: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突破措施:讲授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天气:指某个地方距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它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它们也是与我们生活接触频繁,影响较大的两种生活信息。

二、讲授新课(1)气温:空气的温度(2)气温的测定:均温的测定:日均温:把一天中2、8、14、20时测得的气温相加再除以4;月均温:把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均温相加再除以这个月的天数;年均温:把一年12个月的月均温相加再除以12。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减去最低月平均气温。

日最高(低)气温出现时间:14(2)时左右【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72页“气温的测定”【陈述】通过测量,我们可以知道某一地方的气温状况,那么,如果把世界各地的气温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的气温状况了。

一般都是使用一种“气温等值线分布图”【活动探究一】阅读课本72页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一:读图,找出年平均气温大于20摄氏度的地区,以及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周;(学生A答)问题二:请同学们观察南北半球的等温线相同吗?(学生B答)问题三:读图后,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2分钟)【注意】引导学生读图时,应强调读图的方法:看图例注意观察颜色的差别,等温线的注明温度,某一地点的平均气温要看他属于那种颜色或是位于哪两条等温线之间。

七年级地理湘教版《气温和降水》教案

七年级地理湘教版《气温和降水》教案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案科目:七年级地理湘教版课型:新知探索课教师:田晓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方式,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2、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定方法及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3、了解等温线的含义,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重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气温的相关知识,体会气温的意义及其与生活的关系二、教学重点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量方法,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三、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四、学情分析由于阅读气温分布图时,需要掌握等温线这一抽象概念,而有的同学始终较难理解,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因此,在读图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时也不要要求过高。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天气:指某个地方距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它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它们也是与我们生活接触频繁,影响较大的两种生活信息。

【板书】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讲授新课及板书】1)气温:空气的温度2)气温的测定:①均温的测定:日均温:把一天中2、8、14、20时测得的气温相加再除以4;月均温:把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均温相加再除以这个月的天数;年均温:把一年12个月的月均温相加再除以12。

②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③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减去最低月平均气温。

④日最高(低)气温出现时间:14(2)时左右【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72页“气温的测定”【板书】世界气温的分布【陈述】通过测量,我们可以知道某一地方的气温状况,那么,如果把世界各地的气温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的气温状况了。

七年级地理上册 气温和降水教案1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气温和降水教案1 湘教版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节的内容较多,分4课时讲授,第一课时讲气温和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第二课时讲主要降水类型和降水量的测定,第三课时讲世界降水的分布,第四课时讲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通过读图、析图,学生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将地图中蕴含的地理信息挖掘出来,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2.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3.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4.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5.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式、分层次教学。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天气和气候,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板书读教材P.60的两幅景观图片,让学生感受不同气温下自然景观的不同。

板书 1.概念讲述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度。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4.2《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教学脚本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4.2《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教学脚本

《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脚本〔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观澜第二的李晔桃老师。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重点是: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难点为: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世界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同学们,学习地理需要我们体会生活,认真观察生活。

早上出门,大家都会关注今天的天气情况。

我们先看一则天气预报。

看完后请说说天气预报中主要预报了什么内容呢?好看完了。

同学们,天气预报中主要播报了什么内容呀?嗯,主要是明天的高温情况和降水情况。

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气温和降水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影响深刻,也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

那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根本要素:气温。

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比方冬季,我们在南方和北方会见到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色。

同一时间,北方下雪,南方鲜花盛开。

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我们知道,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一天中,气温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而我们观测的气温是指在离地面1.5米高处的百叶箱里的温度表或者温度计上读取的温度。

再看一下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虽然气温不断变化,但是用于记录的气温的观测每天一般要进行4次,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和20时记录测量气温。

计算这4次测量气温的平均值就是日平均气温。

图中显示的是某地一天中的气温观测值。

我们来简单计算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

这一天2时气温:大约为4摄氏度;8时气温大约为7摄氏度;14时气温15摄氏度,20时气温约为12摄氏度。

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就是这四个气温观测值的平均值,也就是9.5摄氏度。

知道了日平均气温,我们就可以计算得到月均气温和年均气温了。

大家想一下,月均气温和年均气温怎么计算呢?非常棒!将一个月的日均气温加起来的和除以该月的总天数,就得到了月均气温;将月均气温加起来除以12,就得到了年均气温。

湘教版七年级上教案第四章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湘教版七年级上教案第四章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2.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3.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4.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复习提问: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辨认、绘制常见天气符号。

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讲授新课:一.气温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度。

符号——℃。

二.测定气温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学生自己阅读书72页活动了解测定气温的方法,注意事项。

提问,总结,强调一天当中四次测量读数时间。

(利用知识的迁移)启发:通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等。

累计起来又可以计算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

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

强调几个最常用数值:一年当中的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气温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和帮助
组代表发言
组织学生结合本节内容,谈谈心得与收获。
倾听,学习分析疑难 问题的方法。
利用各种方法识记。
做练习以巩固所学知 识。
根据答案,进行自测。
板书设 计
教学 反思
气温: 概念、表示方法、观测方法。 气温分布规律
松紧适度的课堂节奏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
畅所欲言,与大家分 享收获的喜悦。
2
பைடு நூலகம்
组织各小组代表发言
精讲点拨
针对学生展示中的疑难问题讲解
熟悉学习目标,以便 在学习中有的放失。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以 培养学生任务型阅读 的习惯。
1
强化识记 当堂检测 反馈纠正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强化识记主要知识点 组织学生达标检测题
生生互动,培养学生 的合作交流能力。
组织学生结合答案,自查自纠,必要时教师给以指导
教具 学具 教学挂图
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
导入:上节课我们对天气和气候 有了一定的了
解,今天我们将学习气温和降水
学生活动
回忆,思考回答 倾听,激起对新知识 的探索
展示目标
组织学生口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激情互动 激情展示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 什么是气温? 2、 气温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测定的? 组织各小组交流自主学习结果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
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
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兴趣
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 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及气温的变化。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2、“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1: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如热带雨林地区、热带沙漠地区、南极地区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气候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例外造成的。

)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方案2:当我们到例外的地方旅游时就会发现;例外的
地区有着例外的自然景色和例外的生活习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气候是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最严重因素之一。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

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
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测定与日变化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60图文资料及P62“活动”,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气温?如何表示?
(2)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
(3)分别读出图4—7中4次观测气温数值
(4)一天当中的平均气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5)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2、小组交流:
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个性化修改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你知道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时间吗?
【教师精讲点拨】在生活当中大家都认为中午12点气
温最高、晚上12点气温最低,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中午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13点左右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地面再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出在在14时左右,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第二天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探究结论】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学习任务(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P61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
(1)回顾等高线的知识,据次推出什么是等温线?(2)哪一块大陆最炎夏?哪一块大陆最凉爽?除南极洲外凉爽区域最大的洲是哪一个?
(3)我们学校所在地的年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4)观察北半球、南半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5)观察北半球的20℃等温线的弯曲情况,等温线的形状是笔直的吗?那么两个最明明的弯曲在哪里?这说明了什么?
(6)从左向右描出北半球的10℃等温线,查阅世界地形图观察在亚洲陆地上出现强大拐弯的地方是什么地形
区?
(7)从图中可看出: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笔直,这是为什么?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教师精讲点拨】我们要知道各个地方年平均气温的分布,需要借助于等温线。

观察图4-6我们发现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凹凸深受纬度因素的影响;从图中我们还看出等温线并不与纬线完全一致,特别是在海陆交界处,等温线有明明的弯曲,说明气温也受海陆分布影响;亚洲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明明地低于同纬度其它地区。

【探究结论】
个性化修改
(1)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2)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相同
学习任务(三)气温的年变化
、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P62“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P63“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哪个地方气温高?7月哪个地方气温高?为什么?
(2)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它反映了一个地方气温年变化的幅度。

算一算: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多少度?
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份哪里气温高?1月份呢?你能简单地说明其原因吗?
【教师精讲点拨】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例外,海洋受热慢,散热也慢;陆地受热快,散热也快。

【探究结论】夏季北半球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则比海洋低。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我们大凡是1月放寒假,7月放暑假,而家住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小朋友他们几月份放寒假?
四、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运用以图析文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如气温的的分布规律必须借助于地图总结出来,通过读图、析图,将图上反映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提高自己分析归纳能力;另外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相关知识
与生活密切相关,联系实际平日里要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能力训练P75
—、基本巩固1、2、3、7、8
二、综合运用:1、4、5、10
个性化修改
六、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测定
天气预报及常用天气符号
气温
日变化
年变化
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大凡、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