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成绩的客观评价-最新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学成绩的客观评价
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一般从思想品德、能力水
平、出勤情况、履行职责、教学工作量、教学成绩等方面进行,
除了出勤、教学工作量、教学成绩能定量评出等级外,其他方面
很难区分好坏,只能进行定性评价。教学成绩的评价尤其重要,
其它工作的目的是促成教学成绩的提高,教学成绩是其它工作的集中表现形式。如何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客观、合理、科学地评
价教师的教学成绩,成为学校管理者探讨的重要课题和必须解决
的难题。教师的教学成绩包括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解决能力的增强程度、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浓厚、积极性是否高昂、差生转化率的高低、学生考试成绩是否提高等因素,除可以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教师教学成绩进行定量评价
外,学生的其它能力发展不易测评,一般只能对教师教学成绩进行定性评价,存在人为因素,在学校教学管理中没有很强的说服力,因此,学生考试成绩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主要依据。但
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成绩具有一定
的非必然性,用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好解决的问题。如何使学生考试成绩更能反映教师的教学
成绩,一是在命题上下功夫,二是在评价上求客观。
传统教学成绩的评价,大多是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优
秀、及格和不及格的绝对标准,如规定考试分数达到80分及以
上为优秀,达到60分及以上为及格,低于60分为不及格。用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成绩。在通常情况下,“好”班的学生考试成绩总比“差”班的好,教“差”班的教师的教学成绩总不如“好”班。所谓的“提高率”也就是看平均
分、优秀率、及格率(以下简称“三率”)是否有提高,试卷容
易了“三率”就高,表面上看就进步了,试卷难了,“三率”就低,表面上看就后退了。这种绝对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是在评
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的,每个团体都可用此标准进行评价,参照标准是在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之前确定的,既忽视了各班学生的基础,又忽视了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对不同学科的任课教师也无法区分教学成绩的优劣,评价结果只能说明评价对象的达标
程度。由于不同班级间学生整体能力水平存在差异,且考试试卷的难易程度不同,使得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成绩评价没有发挥其应
有的作用,对教师教学成绩的评价很难令人满意,这种不科学、
不合理、不公平的评价办法,导致教“差”班的教师总是没有好
的教学成绩,造成人人争取教“好”班,个个不愿教“差”班,
不仅严重挫伤了部分教师特别是担任所谓“差”班教学工作的
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且大大增加了学校安排工作的难度。
本文介绍的评价教师教学成绩的办法,与试卷的难易程度无关,与学生能力水平差异的关系不大,与传统的评价方法相比会更加客观。下面,谈谈笔者对教师教学成绩评价的作法。
一、评价思路
采用相对评价法,以被评价对象的群体平均水平作为基准,
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了解教师之间的差异,能较准确确定教师个体教学成绩的优劣。
为避免各班学生文化素质不均衡导致评价不公,教师教学成绩除了与同学科、同年级的其它教师比较外,还要与同班级的不同学
科的教师进行比较,后者的比较是相同学生的成绩,更有说服力,更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评价对象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等学科的任课教师。
三、评价概念及计算公式
A.高分率。把各年级学生数的30%作为高分人数(比例可根
据教学目标确定,下同)。各学科的高分分数线分别根据高分人
数按各学科学生的考试成绩降序排列确定。若出现拟定的高分人数不会恰好等于规定的人数,高一分少了m人,低一分多了n人,则按低一分的分数确定高分分数线,并把刚好在高分分数线上的(m+n)人按比例折算成m人,即线上学生每人所占的高分人数为:m/(m+n)人。高分率、高分比率根据下式计算:
高分率=高分人数÷与考学生数
高分比率=高分率
公式中的30%为年级的高分率。
B.达标率。把各年级学生数的70%作为达标人数。各学科的
达标分数线确定法与高分分数线的确定法相同。达标率、达标比率根据下式计算:
达标率=达标人数÷与考学生数
达标比率=达标率
公式中的70%为年级的达标率。
C.均分比率。
均分比率=教师个体平均分÷年级全体平均分
D.比值和=高分比率+达标比率+均分比率
E.科分。即与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比较所得的分数。
把同年级同学科的所有任课教师的比值和进行比较,比值和为年级最后一名的科分定为1分,倒数第二名的定为2分,倒数第三名的定为3分,依此类推。
F.班分。即与同班级、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比较所得的分数。把同班级不同学科的任课教师在同班的比值和进行比较,比值和为班级最后一名的班分定为1分,倒数第二名的定为2分,倒数第三名的定为3分,依此类推。任教班级多于一个班的任课
教师,班分取所有任教班级的平均值。
G.教学分。即学校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时,教学成绩所得的分数。
教学分=教学成绩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占的权重分
×60%+教学成绩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占的权重分×40%÷(同年级同学科任课教师数+同年级参评学科数—2)×(科分+
班分—2)。
上式是使教学成绩最好的教师教学分得满分,教学成绩最差的教师得及格分。
H.提高率=(本次考试所得的教学分—上次考试所得的教学分)÷上次考试所得的教学分×100%。
对于接班不超过一个学年的教师,若该班原任课教师的教学分低于年级的平均教学分时,可按照下式计算其应得教学分,目的是使“差”班有人教,以便学校安排工作。
应得教学分=本次教学分×(100%+提高率)。
若根据此公式计算的应得教学分高于同年级的最高教学分,
则以同年级最高教学分作为应得教学分。
以上所有项目的计算均按期初注册的学生数,每班剔除两个最低分(含缺考、辍学)的学生进行统计。由于教学分计算较复杂,不易操作,为减轻统计工作量,必须编写计算机程序由计算
机进行统计。
这种相对评价具有以下特性:
1.比较性。有比较才有鉴别。这种评价方法减小了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的差异造成的评价误差,把同班级的不同学科的教学成绩进行比较,解决了不同学科教师无法比较的一大难题。
任课教师只要一看高分率、达标率、均分比率立即知道所教的班级考试成绩有没有达到年级的平均水平、学生考试成绩是比上次考好还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