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使至塞上》优秀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使至塞上》。

2. 分析并欣赏王维的诗意画境。

3. 了解唐代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使至塞上》的诗意画境。

2. 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分析。

2. 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唐代诗歌,讨论其主题和风格。

2. 提问:《使至塞上》是谁的作品,其主题和风格有何特点?Step 2: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王维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

2. 讲解《使至塞上》的诗意画境,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Step 3: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2. 每组选出一代表进行分享。

Step 4:诗歌创作(10分钟)1. 引导学生以《使至塞上》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边塞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大家共同欣赏和讨论。

三、课后作业1. 背诵《使至塞上》。

2. 写一篇关于边塞诗的小论文,分析其背景和特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王维的《使至塞上》,使学生了解了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诗歌创作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背诵情况、小论文质量等。

3. 创作展示:诗歌创作创意、表达能力等。

六、教学拓展Step 1:对比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找出其他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品。

2. 与《使至塞上》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其异同。

Step 2:欣赏影视作品(15分钟)1. 播放与边塞诗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

2. 引导学生关注影视作品中的边塞风光和情感表达。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王维的《使至塞上》,了解了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

2. 理解古诗《使至塞上》的创作背景、作者情感和诗意表达。

3. 分析古诗《使至塞上》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使至塞上》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2. 分析古诗《使至塞上》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使至塞上》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2. 分析古诗《使至塞上》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古诗《使至塞上》的全文、创作背景、意象分析等内容。

2. 学生准备古诗《使至塞上》的文本。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古诗《使至塞上》的全文,引导学生朗读并注意字的正确发音和停顿。

二、作者背景介绍(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三、诗意解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使至塞上》的意境和作者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四、意象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使至塞上》中的意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五、韵律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使至塞上》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形式美。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古诗《使至塞上》的意境、作者情感、意象和韵律特点。

二、修辞手法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使至塞上》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创作练习(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创作练习,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发挥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诗歌作品。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使至塞上》的意境、作者情感、意象和韵律特点等关键点。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精选6篇)使至塞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品味诗歌的语言;2、理解并结合诗人的写诗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模式:1+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为了开拓疆土,唐朝政府不断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发生战争,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怀着建功立业的目的来到边塞,用他们的笔记录下了边塞奇异的风光和战争的场景。

他们写的这一类诗,文学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作者王维。

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师:了解作者;通读诗歌注意字音字形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生:介绍作者王维的生平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

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两人一组相互抽背注释中的字词意思,并结合注释相互翻译全2、抽点四名同学逐联翻译诗句,对不正确的加以纠正。

3、学生基本能概括出诗人“出使边塞”这一点,由此询问“诗人出使边塞是否自愿?”引出诗人写作背景的介绍。

生:(我)轻车简从,将去慰问将士护疆守边,奉命出使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似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地界,又似那云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沙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壮丽、浑圆。

行程迢迢,终于到达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问才知都护竟在(离此还很远的)燕然!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让我们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活动3【讲授】合作探究1、结合写作背景找出首联中哪个字写出了诗人出塞时的心情?2、颔联中诗人借“征蓬”、“归雁”比作什么?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3、你能不能用几个词语描述一下颈联中这幅边塞风光图?此时诗人的心境与前两联一样吗?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美5、请同学们把颈联的美画出来每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前展示刚才幻灯片中的问题活动4【讲授】展示提升作者的心境发生了变化,由排挤的抑郁到慷慨悲壮之情体现英雄本色“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

《使至塞上》教学教案

《使至塞上》教学教案

《使至塞上》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并掌握生字词的含义。

(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欣赏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使至塞上》。

(2)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3)准备生字词卡片和PPT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使至塞上》。

(2)收集有关古诗的资料,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课堂初始,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引导学生回顾古诗的基本知识,为学习《使至塞上》做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使至塞上》,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结合个人感悟,分享对诗文的欣赏心得。

5.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与诗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使至塞上》。

2. 运用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创作一首小诗。

3. 深入了解王维的其他诗作,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使至塞上》的诗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2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次联作者开始描写所见之景。“征蓬”是被风吹起远飞的蓬草,“归雁”是回归北方的大雁。 枯草随风飘飏,天暖鸿雁北归,说明这是初春时节。两句一天上、一地下,以汉塞胡天相对,展 现了一个辽阔的空间,诗人的旅程放置到这样一个背景下显得愈加辽远。这里请注意,两句从字 面上看是写景,而实际上寓有象征意义。在古诗中,“蓬” 和“雁”是和行旅密切联系的两个意 象,蓬转常象征人的行踪飘泊不定,雁归则常暗示着季节并反衬人的不归。它们在这首诗里同样 含有上述意味,不仅描绘出一个空阔苍茫的背景,也映衬出 “单车”的孤独和寂寞。
使至塞上
shizhisaishang

壹 品读诗歌

贰 知人论世

壹 品读诗歌 表现了诗人孤寂情绪与深切感受
品读诗歌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守护在边关的战士,路经的属国已经过了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又像那北归的大雁一样,正在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看见有孤烟直上,黄河边上的落日浑圆。 行程迢迢,到达萧关的时候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说文解字
使 【释义】 出使
至 【释义】 到
单 车 【释义】 一辆车
问 边 征 蓬 【释义】 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
【释义】 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兵。
归雁
【释义】
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 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 天 【释义】 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 方地方。
说文解字
大漠
【释义】
孤 烟 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使至塞上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情境;(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4)领悟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诗歌进行赏析;(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2)体会诗人对民族大团结和和平繁荣的美好愿景;(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2)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鉴赏;(3)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体会。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2)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的把握;(3)如何将这些哲理和情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情境;(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和作者,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字词句意;(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3)学生结合诗歌内容,思考题目和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指导讲解。

4. 诗歌赏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诗歌进行赏析;(2)学生分享自己的赏析心得,进行互动交流;(3)教师总结诗歌的审美特点和价值意义。

5. 情感体验:(1)学生感受诗人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2)学生体会诗人对民族大团结和和平繁荣的美好愿景;(3)教师引导学生将诗歌所传达的思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关于语文《使至塞上》教案范文

关于语文《使至塞上》教案范文

关于语文《使至塞上》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王维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塞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与背诵。

(2)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王维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文意境和情感的领会。

(2)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使至塞上》,提问学生对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对诗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

(2)示范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语气和节奏。

5. 练习与反馈:(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展示,给予评价和反馈。

四、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使至塞上》。

2. 结合诗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边塞风光的短文。

3. 深入了解王维的诗歌创作特点,下一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优点和不足。

2. 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关注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断改进教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使至塞上 教学设计(教案)

使至塞上  教学设计(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使至塞上》全文,了解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领悟到诗人对壮丽边塞风光和边疆将士的赞美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使至塞上》,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进行古文翻译练习。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老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析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2 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3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

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4.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课文和古文翻译的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课堂测试: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古文阅读能力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周:学习课文《使至塞上》,了解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5.2 第二周: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3 第三周:进行古文翻译练习,背诵课文,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5.4 第四周:组织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课堂测试。

5.5 第五周:总结学习成果,进行复习和巩固。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使至塞上》全文。

6.2 参考资料:关于王维的生平介绍、古文翻译参考书籍、相关图片和音乐素材。

6.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白板、教学卡片等。

7.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边塞风光的图片或播放音乐,引起学生对边塞的兴趣,引入课文《使至塞上》。

7.2 学习课文:按照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解析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人的情感。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字词辨析和理解。

(2)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分析。

难点:(1)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如何把握诗歌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维及《使至塞上》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文注释,自行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典故和比喻。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2)分享个人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四、作业布置:(1)背诵《使至塞上》。

(2)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边疆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3. 对比教学:与其他描写边疆的诗作进行对比,突出《使至塞上》的特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7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可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正确解释全诗大意,并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大漠落日的图片,并引出诗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学生结合图片和此句思考: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是激昂的,雄壮的,沉郁的,惆怅的还是其它?2、补充本诗的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工大唐属国。

唐玄宗任命王维以检查御史身份奉使凉州(今甘肃武威),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本诗是作于出塞途中。

引导语:结合上述背景,王维的心情并不激昂豪迈,甚至是有一些悲苦和无奈的。

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这首诗。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释全文大意,并画出诗中表示地名和官职的词。

2、教师PPT出示属国、居延、萧关、燕然的位置。

3、请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读出情感。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1、教师指名一个学生读,其余学生思考: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作者要去哪?请结合具体文本回答。

(时间:春天—归雁入胡天;地点:车上—单车欲问边;目的地:属国—属国过居延。

)2、作者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追问:这些景物的作用一样么?(不一样。

征蓬、归雁:用于自喻;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用于描写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

)3、分小组讨论:全诗中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悲苦无奈的情感?(首联:单车,轻车简从,形单影只,孤单之感;“车”欲问边,而不是人欲问,展示了出塞并非本愿的无奈;颔联:征蓬,蓬草本是深恋着土地,不随意移动,然而茎叶绷断只能被迫地随风而走,自喻身不由己;归雁,从南边归来的燕子本应归去中土,却出现在胡天,自喻离群失伴,孤单而行,并且雁也是可以自由地回归中土,而自己却不能自由地回归,也体现了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感;颈联:孤烟,狼烟也只是势单力孤,落日虽壮美,却也近黄昏。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使至塞上》王维教案

《使至塞上》王维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使至塞上》王维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文的基本内容。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王维的意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边塞生活的艰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难点:诗文背景的理解。

诗中深层次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词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b. 简介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

b.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诗文中的生字词。

3. 课堂讲解a. 讲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b.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4. 小组讨论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5.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展示对诗文的背诵。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a. 检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

b.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 深入学习a. 分析诗文的结构,讲解诗文背景。

b. 解读诗中深层次含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拓展a.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b. 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文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4.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对诗文的背诵和展示。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使至塞上》。

2. 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生字词的含义。

(3)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王维的诗歌魅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提高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理解。

2. 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2.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3. 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使至塞上》,提问:“使至塞上”是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和句子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意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等。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歌所描绘的自然景色。

(2)让学生谈谈对诗歌情感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使至塞上》。

2. 结合诗歌内容,创作一幅描绘边塞风光的绘画作品。

3. 深入了解王维的其他诗歌作品,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对比分析王维的其他边塞诗作。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语文《使至塞上》教案

语文《使至塞上》教案

语文《使至塞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并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

(3)了解王维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互读、教师范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塞上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朗读。

2.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三、教学难点:1. 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王维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朗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

(2)教师范读诗歌。

(3)学生互读、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3. 讲解字词:(1)讲解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

(2)学生朗读并运用字词。

4. 品味意境:(1)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歌的美感。

5. 解读情感:(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6. 拓展延伸:(1)介绍相似的塞上风光诗歌。

(2)学生自主阅读、欣赏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使至塞上》。

2. 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作文,可以是抒发情感,也可以是介绍塞上风光。

3. 收集其他诗人的塞上风光诗歌,进行欣赏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歌为例,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的习惯。

4.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欣赏不同诗人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引入新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使至塞上》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8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文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诗人对壮美边疆的赞美之情,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所描绘的世界。

2. 互动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知育情,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1)播放草原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边疆的壮美。

(2)简介诗人王维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0分钟)(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5分钟)(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0分钟)(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人的情感。

(2)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意象和情感。

6.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使至塞上》。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王维《使至塞上》教案适用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使至塞上》的诗意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王维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使至塞上》的诗意和主题。

2. 王维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歌的背景知识和历史背景。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王维及其作品《使至塞上》。

2. 诗歌朗读(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使至塞上》,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诗歌解析(15分钟)教师对《使至塞上》进行逐句解析,解释生僻词语,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4. 讨论与思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一些与《使至塞上》相关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自主学习。

三、作业布置1. 背诵《使至塞上》。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对诗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诗歌主题的思考。

3. 收集其他王维的诗歌作品,了解其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反馈,评价学生对《使至塞上》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王维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认识。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情况进行评价,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一些与边塞风光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诗中的景象。

2. 情景模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体验诗中的情感。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诗中的某一主题或意象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创意写作:教师引导学生以诗中的某一景象或情感为灵感,进行创意写作,如写作一首以边塞为主题的现代诗。

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3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使至塞上》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它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现象,形象而又含蓄地书写纷繁复杂的思想感情。

我们要如何透过诗歌中精炼含蓄的语言来准确把握它的蕴含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之中,品味恢宏壮观的唐边塞诗——《使至塞上》。

二、资料助读。

(课件展示)1.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初、盛唐时期多为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本诗为开元年间作者亲历所作。

2.简介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

他的诗以描绘山水图景和歌咏田园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

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称“千古壮观"。

三、初读诗歌,讨论重点字词含义,扫清文字障碍。

1.配乐范读,给予学生规范指导: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选择意境雄浑情感开阔的古曲作为背景音乐,教师范读。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sh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yān)2.学生自由读,注重个体差异。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同学大声诵读,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以六人为一小组,学生在组内诵读时,可互相指导借鉴,并与前面所学两首唐诗对比异同,感受边塞诗的特点。

3.全班配乐齐读,要求: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写作背景,让学生在读的时候注意要求,并尝试在读中体悟本首诗歌的思想感情。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大败吐蕃的战功,查访军情,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诗就是在出塞途中所作。

王维《使至塞上》的教案

王维《使至塞上》的教案

【篇一】王维《使至塞上》的教案使至塞上教案《使至塞上》教案冯济聪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流畅地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诗歌。

2、体会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蕃夷部落不断入侵,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见闻写成了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成了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学生自读这首诗注意字的读音单车(dān)候骑(jì)..三、学生了解作者及诗作背景王维,字摩法,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人称“诗佛”。

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开元25年(737年)春,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是被排挤出朝庭)。

《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四、学生再读这首诗思考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的,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明确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五、研读赏析1、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明确诗人经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单车过居延”,山高路远,像“征蓬”,又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在叙事写景中传达着难言的情感。

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萧关,见到了侦察兵,可将官还在前线。

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而诗歌却戛然而止。

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诗人传神刻画了奇特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使至塞上》。

(2)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3)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王维的爱国情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背诵并理解《使至塞上》的内容。

2. 分析王维的诗歌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欣赏王维的诗歌美学价值。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王维的生平简介、《使至塞上》的原文、译文、相关图片等。

2. 准备《使至塞上》的朗读音频。

3. 准备合作探讨的问题和答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PPT,介绍王维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王维及其作品《使至塞上》。

2. 朗读诗歌播放《使至塞上》的朗读音频,学生跟读。

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美感。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鼓励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意境、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教师提供合作探讨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问题示例:1. 《使至塞上》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寓意?2. 王维的诗歌创作风格有哪些特点?在《使至塞上》中是如何体现的?3. 请分析《使至塞上》的韵律和节奏,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感悟。

5. 分享成果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探讨成果。

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6. 欣赏与拓展展示其他王维的诗作,让学生欣赏并拓展对王维诗歌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使至塞上》。

2. 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赏析文章,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首王维的其他诗作,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其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课题:《使至塞上》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使至塞上》是八年级上册最后一单元的最后一课《诗四首》之一,本单元是古诗文单元,要求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及语言特色。

本课是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边塞诗,在叙事写景中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思想感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技巧精妙。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而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能按照老师要求做好课前预习,理解能力也较强,学习自主性也强,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能与教师密切配合。

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品味诗歌的语言;
2、理解并结合诗人的写诗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2分钟)
播放《红楼梦》香菱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视频片段(17:20-18:25),询问“香菱学诗,此时学的是哪首诗?”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使至塞上》;再以“香菱认为此诗好却说不出好在哪儿,那么我们就来帮她找找看它好在哪儿”引入本课的学习。

二、读一读(5分钟)
1.全班齐读本诗,纠正字音、断句(节奏);(PPT展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抽点两名学生根据自己对本诗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带有感情,读后加以点评;
3.全班齐背本诗。

三、走进诗人(3分钟)
王维,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PPT展示)
四、译一译(10分钟)
1.两人一组相互抽背注释中的字词意思,并结合注释相互翻译全诗;
2.抽点四名同学逐联翻译诗句,对不正确的加以纠正。

预设:(我)轻车简从,将去慰问将士护疆守边,奉命出使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似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地界,又似那云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沙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壮丽、浑圆。

行程迢迢,终于到达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问才知都护竟在(离此还很远的)燕然!
五、写作背景(3分钟)
1.抽点一名同学概括全诗内容;
2.学生基本能概括出诗人“出使边塞”这一点,由此询问“诗人出使边塞是否自愿?”引出诗人写作背景的介绍。

PPT展示: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使崔希逸,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本诗即写此次出使所见的边塞风光。

六、品一品(15分钟)
1.首联:叙事(PPT展示)
提问:叙述了什么事?(以简练的笔墨叙述了自己要经过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边境慰问将士这件事情。


2.颔联:叙事写景中传达内心情感(PPT展示)
设问:叙事写景,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景?
预设:叙的依然是去边境慰问将士这件事,写的是蓬草飘飞、大雁北归的景。

设问:这一联用了什么写法?传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预设:比喻、衬托(反衬):以“蓬(蓬草)”、“雁”自比,“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以“归雁”
反衬,北归的大雁是回到家乡,适得其所;而自己与归雁同一方向却是远离家乡,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

正面比喻、反面衬托,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
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3.颈联:写景抒情(PPT展示)
(1)(PPT展示红楼梦中香菱对这句诗的赏析)香菱说王维的这首诗好,好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而具体怎么好,她又说不出,只觉得“直”与“圆”这两个字看起来或无理或俗气,却又不可替代,用得极好。

要我说,这句诗好,好就好在它炼字之精妙,就这两个字看似无理俗气却将孤烟与落日描写得非常形象;包括“孤”字也是,茫茫大漠上,就这么一缕烽烟直直升起,更加渲染了大漠的荒凉气氛,也更加烘托了诗人的苦闷心情。

(2)这句诗好,除了炼字上的好,还好在苏轼评价王维所言,说他的“诗中有画”,这两句就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个特点,这两句诗简直就像是给我们画了一幅边塞风景画。

接下来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看王维是怎样让他的诗中有画的:
①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美,进入塞外,近处有一缕烽烟直升入天,远处有茫茫大漠绵延无边;天空有落日,地面有长河,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就像是一幅抽象的简笔画;
②它有画一样的线条美,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简笔画被勾勒成为了一幅素描图;
③它有画一样的色彩美,大漠上黄沙漫漫,天空中升起白色烽烟,落日带着橘红色的光辉,长河里闪烁着白色的水光,黄的、白的、红的,涂上颜色,这时候它又变成了一幅色彩丰富的水彩画(或油画),仿佛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就在眼前。

这两句诗好,好在炼字精妙,好在“诗中有画”,于是它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4.尾联:叙事抒情(PPT展示)
这一联我说它是叙事抒情,叙事,很明显是他碰上一个骑兵说都护在燕然的事,那么抒情呢?这里他没有直接表明他抒的是什么情,而是叙述这件事来暗指他的行程似乎还要延长,他本非自愿出塞,如今行程要延长,那么他想抒发什么样的情感,你们就自己去体会吧!
七、总结(2分钟)(PPT展示)
《使至塞上》,叙述了诗人奉命出使慰问边境战士一事,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进入塞外后,所看到的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在叙事写景中传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

八、作业:完成导学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