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井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

合集下载

油井动态分析简析

油井动态分析简析
20
E17井生产动态分析
整理课件
从图中可以看出 E17井流压缓升,流温上 升,电流由15A降至14A, 从生产报表查得泵出口涨 了2MPA。产液量和产气 量均下降。该井管柱类型 为普通合采管柱,在20℃ 条件下,地面原油密度为 0.850g/cm3;在50℃条 件下,地面原油粘度8.55 MPa.s;胶质沥青质含量 6.55%; 含 蜡 量25.22%; 凝 固 点 30℃ ; 含 硫 量 0.09%。初步判断为油管 结蜡或堵塞。提频至 45HZ , 大 排 量 冲 洗 后 , 恢复正常。
月度选值
与上月选值对比
对比标准
产能变化原因分类
可对比井分类
不可对比井分类
产能下降 产能稳定 产能上升
原因分类
原因分类
汇总
汇总
措施井 措施分类
汇总
新井
非对比井 原因分类
汇总
区块单元对比汇总
提出单井措施意见
整理课件
11
单井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含 水 对 比 分 析
月度选值
与上月选值对比
对比标准
变化原因分类
油井动态分析培训
培训人:
目录
一、动态分析的目的和作用
二、动态分析方法、资料和内容 三、单井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四、BZ34-1N油气田基本概况 五、BZ34-1N台单井的动态分析
整理课件
2
动态分析的目的和作用
油、水井是注水开发油藏的基本单元。注水开发油田,注水井和 采油井不断地进行注水和采油,这就使得油层中的油、气、水始终处 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中,这些变化又不断地通过油水井的日常生产和录 取到的各项数据反映出来。这样,把不同范围内油、水井的动态变化 情况综合起来,就可以反映出井组、区块乃至整个油藏生产状况的变 化。通过这些动态变化的分析与归纳,可以掌握开发过程中油、气、 水运动的规律及特点。

油水井动态分析课件

油水井动态分析课件
一是注采比不合理,合理的注采比应介于1-1.2, 注采比过大会造成高渗透层吸水过大,高渗透层注入水 水窜使油井水淹。应多层分注井或单注井,应制定调整 水量措施,保持合理的注采比;
二是,注水方式不合理,多层注水井受各层物性 差异不同应采用分层注水方式进行注水,若对层间差 异大井仍采用合注方式就是注水方式不合理,注水井 层间、平面吸水差异都可造成油井水淹。应采取分注 措施控制高渗透层注水,加强低渗透层注水。
于注采平衡情况和层间差异的调整程度。一个方向特别是主要来水 方向超平衡注水必然造成油井含水上升;一个或多个层高压、高含 水,必然干扰其他层的出油,使全井产量下降。
含水率的划分:
1、无水期开采阶段:含水率≤2%
2、低含水开采阶段:含水率2%~20%
3、中含水开采阶段:含水率20~60% 4、高含水开采阶段:含水率60~
二、油水井生产动态分析
三)动态分析的分类 1、单井动态分析
按开发单元 的大小分类
2、井组动态分析 3、区块动态分析 4、油田动态分析
二、油水井生产动态分析
(二)井组动态分析
井组——以注水井为中心,与周围相关油井所构成的 油田开发基本单元。
井组动态分析——是在单井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 油水井相应资料对注水井及对应油井进行生产能力、注 水能力、注采比、压力变化、油水井连通状况、注水见 效状况等进行分析,找出变化原因制定下步调整挖潜措 施。
(1)水源分析。油井中的水一般包括两类,即地层水和 注入水
a 油层有底水时,可能是油水边界上升或水锥造成 b 离边水近时,可能使边水推进或者是边水舌进造成。这 种情况通常在边水比较活跃或油田靠弹性驱动开采的情 况下出现。 c 水层窜通:夹层水或上下高压水层,由于套管外或地层 原因引起的水层和油层窜通 d 注水开发油田,可能是注入水推至该井。 e 油井距边水、注入水都比较近时,总矿化度长期稳定不 变的是边水,总矿化度逐渐降低的是注入水。 f 油井投产即见水,可能是误射水层,也可能是油层本身 含水(如同层水或是主要水淹层)。

油水井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

油水井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

油水井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第一节油水井动态分析一、油、水井动态分析的目的油水井动态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油、水井在生产过程中注水,产液(油)、含水和压力等情况的变化,经过对比分析,发现问题,找岀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通过不断的注采调整,保证油、水井在产油、注水、含水和压力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生产,从而合理地开发油藏。

单井分析将地下、井筒、地面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地下分析与生产管理相结合,循着先地面、再井筒、后地下的分析程序逐步深入地搞好分析;油、水井分析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通过分析,提出经过优选的措施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油井产能,达到少投入、多产出,提高经济效益的H的。

二、采油井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及分析方法地下的原油通过釆油井采出地面,要通过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即油流在一定压力差的驱动下,经过油层岩石的孔隙,从油井井底周围的油层流向井底的油层渗流阶段和油流从井底通过井筒流向井口的举升阶段,而后再输送到集油站。

所以,油井生产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主要表现在油层、井筒.地面三个阶段的动态变化,单井动态分析亦应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地面管理状况的分析油井地面管理状况的分析主要包括热洗、清蜡制度及合理套压的选择等。

1、热洗、清蜡制度其总的要求是保证油流畅通,自喷井无蜡阻、抽油机井示功图和电泵井电流卡片无结蜡显示。

在此前提下,使清蜡热洗次数达到最少(即为热洗、清蜡周期合理)。

2、合理套压的控制合理总的来讲,也影响着泵效的大小。

套压高低直接影响着动液面的高低,的套圧应是:能使动液面满足于泵的抽汲能力达到较高水平时的套压值(或范圉)。

套压太高,迫使油套环形空间中的动液面下降,当动液面下降到深井泵吸入口时,气体窜入深井泵内,发生气侵现象,使泵效降低,油井减产,严重时发生气锁现象。

发生这种情况时,应当适当地放掉部分套管气,使套压降低,动液面上升,阻止气体窜入泵内。

对于一口抽油机井来讲,该不该放套管气,首先取决于套管气是否影响深井泵工作。

单井动态分析

单井动态分析
地下存入一定量的体积。 (5)、油层压力系数:
测压井数、平均静压(MPa)、平均流动压力(MPa)、生产压差(MPa)、总压 差(MPa)。
(6)、其他综合数据:
采液指数(t/Mpa·d), 采油指数(t/Mpa·d), 水驱指数:(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累积产油量, 存水率:(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累积注水量, 采油速度(%)、采出程度(%), 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
(5) 注入水水质化验资料: 注入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开发效果,动态分析要对这些资料收
集整理,用于分析吸水能力的变化。
19
4.井况资料 随着油田的开发,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套管损坏的井逐渐
增多,给油田稳产和井下作业带来难度。所以,必须了解井 下状况了解,通过动态分析做出相应的措施。 主要有: 1. 生产试井资料 2. 开发井测井资料 3. 密闭取心井资料 4. 油水井测试调整资料
21
Q2Kh(Pe Pw) J P lnRe
Rw
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八个方面: ——目的:长期高产稳产。
1、地层的压力变化
目的——压力稳定。
原始地层压力——不同时间点的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
力。
各井地层压力的大小取决于驱动方式和开采速度。
注水开发油田
油井主要是在水压驱动下生产,井组注采比的大小直接影 响着地层压力的变化。
12
(二).油水井措施资料 1.单井措施资料
对单井措施中的施工资料和效果资料同时整理,一般大修井及改造 油层措施要建立单井卡片。 (1)采油井措施 采油井的措施主要包括: 1) 压裂:内容有单井射开砂岩厚度(m)、总有效厚度(m)、 压裂层位砂岩厚度(m)、有效厚度(m)、压裂层位渗透率 (μm2)、压裂方式、压裂前、后全井生产数据等。 2) 堵水:它是油田开发一向经常性的措施,是调整层间矛盾及平 面矛盾的好方法。堵水资料主要记录堵水方式、堵水层段及相应的 砂岩厚度(m)、有效厚度(m)、堵水前后生产数据等,也可将 邻井的动态资料变化资料同时整理。

【精品】油水井动态分析指导书

【精品】油水井动态分析指导书

油水井动态分析指导书孤东采油三矿2003年1月油水井动态分析指导书编写:高维衣参加:陈红玲汪延富李君丽张萍审核:陈清奎周伟东孤东采油三矿2003年1月前言为落实《采油矿产量运行模式》中全员参与开发的方向,实践用心经营岗位工作的工作理念,提高职工油水井分析技能,充分调动大家挖潜上产的积极性,特编写了本指导书。

群众性油水井分析活动,是油田开发管理的有效管理方法。

目前主要开发管理者是采油矿、采油队技术人员,存在管理视野面窄、局限性弊端,群众性油水井分析活动喊在嘴上,落实少,效果差。

实施油藏管理、全员参与开发,才能最有效挖掘油藏潜力,提高最终采收率。

编写此书,希望通过此书,能提高技术员、职工的油水井分析能力。

为采油矿的原油生产任务的完成献计献策。

本书共分六章十七节,第一章系统的讲解了油水井动态分析基础知识,从储油层的主要特性、原油的性质及油田水的化学成分、油田的储量、注水开发过程的三大矛盾,可以了解动态分析所要用到的基础资料;第二章说明了油田开发所常用的指标;第三章讲解了油水井动态分析必需的图表和曲线,各种图表的绘制和应用;第四章重点讲解了油水井动态分析程序,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到对比分析,最后存在问题及下步解决措施;第五章列举了具体制定上产措施规范;第六章提出了达标的标准。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矿领导的精心指导和各队技术员的大力支持,使本书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书中若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修正。

目录第一章油水井动态分析基础知识第一节储油层的主要特性第二节原油的性质及油田水的化学成分第三节油田的储量第二章有关指标的计算第一节产量方面指标第二节管理方面指标第三章油水井动态分析所必需的图表和曲线第一节井位图的绘制和应用第二节连通图的绘制和应用第三节单层平面图的绘制和应用第四节构造图的绘制和应用第五节井组注采曲线的绘制和应用第四章油水井动态分析程序第一节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第二节对比与分析第三节存在问题及措施第五章具体制定上产措施规范第一节准备工作第二节确定油井产量影响因素第三节制定上产挖潜措施第四节挖掘停产、停注井方案的制定第六章油水井动态分析达标标准第一章油水井动态分析基础知识第一节储油层的主要特性石油在较高的压力和温度下,以流体状态存在于岩石的孔隙之中,分布于一定的面积之内。

油水井动态分析探讨PPT课件

油水井动态分析探讨PPT课件

98.6 200 44/650 3.0/6 68 7.5 88.9 76 57/710 3.0/6
理论 排量
沉没 度
泵效
能量 变化
工作 制度
产液 变化
产油 变化
含水 变化
35.48 548 1.607 波动
B
39.42
545 1.826 波动
上调
增加
增加
逐渐 下降
C
66.42 -11 0.527 66.42 -115 0.391 下降 不变 下降 下降 下降
C井 将冲程调为2.5m生产(常规措施)。
21
22
地面条件 油
指压 示套 曲压 线水

产吸 液水 剖剖 面面
井筒条件
泵 深 工 作 制 度 功 图
日 产 油 含 水 泵 径
油 压 套 压 日 产 液


沉 没 度
常 用



连 通 图
射 孔 情 况
渗 透 率
孔 隙 度
有 效 厚 度
砂 层 厚 度
98.4 200 44/650 3.0/6 72 7.3 89.9 97 57/710 3.0/6 31 10.8 65.2 793 泵效:由52.7%下降到39.1%
98.5 196 44/650 3.0/6 73 7.8 89.3 105 57/710 3.0/6 27 9.2 65.9 831 沉没度:液面低于泵的吸入口, 98.6 200 44/650 3.0/6 68 7.5 88.9 76 57/710 3.0/6 26 9.1 65 825 无沉没度
结果:过早水淹 能量不能充分发挥
证实材料:泵效、17 液面、含水

油水井管理及动态分析.

油水井管理及动态分析.

提出调整管理措 施
分析油井酸化、压裂、堵水、调层、补孔、调参、放差生产 后的产量、含水变化情况,是否需要对注水井进行调水;分析注 水井增注、调剖、调层后的吸水情况;分析油、水井措施后的增 产、增注效果;分析影响措施效果的原因,并提出今后的措施意 见。
5、分析井内技术状况
分析油井出砂、结盐、结膏、结蜡规律,提出油井掺水、热 洗、加药降粘、清蜡等工作管理制度;分析井下落物,管外串槽, 套管变形,分注、分采(堵水)井封隔器密封情况,并提出处理 意见。
注水、边水 含水上升 套漏或窜槽 工程调整
下 降
液量下降
井筒因素
地层堵塞
能量不足
二、单井动态分析
油井日常管理中的分析
油 井 液 量
油 井 油 量
含 掺 水 水 量
Cl含 砂
加 泵 泵 冲 冲 药 径 深 程 次 量 含 盐 根据油井供液情况 含 蜡
分析工作制度是否 合理,能否调整
动 液 面
示 静 功 液 图 面
500 气油比 (m3/t) 300
产量下降
随油嘴增大,产油、产气 迅速下降,含水快速上升。
含水上升
XXX321因地层压力下降,含水上升,水平段积液严重使日产 油量明显下降,对全油田原油生产任务的完成产生较大影响。
100 2000.06 2001.02 2001.10 2002.06 2003.02 2003.10 2004.06 2005.02 2005.10 2006.06 2007.02 2007.10 2008.06 2009.02
受官 922-7 层间及平面矛盾影响吗, 该井组含水升,产量降,因此需调剖治 理层间矛盾。
官922-7注入井组水驱速度表 与注水 初见示踪 初见浓 水驱速度 井 剂 井 号 天数 度 距离 日期 (m/d) (Bq/L) (m) 官9222012.5.2 128 40 134.7 3.2 3 0 官9222012.7.3 254 112 83.3 2.27 8 1 官922157 2012.8.4 116 70.3 1.35 6 官922230 4 注水井官922-7于2012年4月10日注入7居里 备 注3 H示踪剂

油水井动态分析资料.

油水井动态分析资料.

油井含水上升原因
水洗井 导致的 含水上 升
边底水
油藏含 水上升
层间干扰
管外窜
槽,水 层窜通
砂埋油藏
封隔器失 效或底部 封堵措施 失效
5、气油比变化分析 气油比反映每采出1t原油所消耗的气量,一个油藏所含油、气数量有一定的比 例,这是原始油气比;油井投产后,当地层压力和流压都高于饱和压力时,产 油量和生产气油比都比较稳定;随着压力的下降,气油比逐渐上升,当地层压 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气油比就会很快上升。气油比高,地层能量消耗就大,原 油脱气严重,粘度增高,原油流动性能变差,降低油井的产量。 此外,油层和井筒工作状况也影响气油比的升降变化。如油层或井筒结蜡,或 井下砂堵等,改变了油流通道,使油的阻力增加,产油量下降,气油比上升。
工艺因素
回压上升 油嘴堵塞 井筒内结蜡 套压与动液面不匹配 泵效降低
管线结蜡、沉砂、管线变形、阀门误 控制等。 检查油嘴,清除保温套前后杂物(砂、蜡 或其它杂物)更换合格(防堵)油嘴。
分析示功图图形及载荷(电流)变化情 况判断是否结蜡。
因套压高,动液面在泵进液孔附近, 使泵的充满度低,油井产液量下降。
1、产油量变化 首先要对采油井的日产油量指标进行分析,通过阶段对比分析,得出该井产油 量的变化趋势(上升、稳定、下降)。 2、液量、含水变化 产油量变化直接的因素是液量、含水率的变化,产液量越高,且含水率越低, 则产油量越高。通过对比确定导致产油量下降的直接因素是液量下降或含水上 升,随后最重要的是对这两个因素进行变化原因剖析,同时对其它动态指标进 行分析。 3、液量上升原因分析 原因分为两类:一是井筒、泵况等工艺因素变化,二是地质因素变化;
单井动态分析所需的资料
动态分析所需资料

油水井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

油水井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

油水井动态分析(地质部分)一、油水井动态分析基础知识1、地质油藏基础知识(1)油田地质基本知识包括地质构造、储层特性、流体性质、油藏驱动类型、储量等基本概念和应用,具体可参考石油工人技术等级培训教材。

(2)油田开发基本知识包括开发方式、注水方法、配产配注、试井、注水开发三大矛盾等基本概念和应用。

(3)油水井资料录取标准①油井的油压、套压、流压、静压、产量、气油比、含水、分层产量和分层压力录取标准;②水井的注水量、油压、套压、泵压、分层注水量、洗井录取标准;③油水井地层压力、生产测井、聚合物浓度监测、示踪剂检测、水质化验等资料录取方法和应用。

2、有关指标的计算包括日产液量、日产油量、油气比、综合含水率、日注水量、注采比、采油速度、采出程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含水上升率、油(水)井资料全准率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具体意义。

3、配套图表绘制与应用常用的图表有:构造井位图、油水井连通图、单层平面图、开发现状图、油井生产数据表、注水井生产数据表、动态监测及分析化验数据表、水质分析化验数据表、单井开采曲线、井组注采曲线。

二、油水井动态分析思路方法1、油水井动态分析思路油水井动态分析的原则是立足于单井、着眼于注采井组,围绕注水开发存在的三大矛盾,明确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开发对策。

油水井动态分析的程序是先收集资料,并将其整理填入表格,绘制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变化原因,最后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调整措施。

2、油水井动态分析方法(1)资料的收集和整理①静态资料所处油藏的地质特征、油井的生产层位和水井的注水层位②动态资料油井动态资料:产能资料,包括油井的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和日产水量,这些资料可以直接反映油井的生产能力。

压力资料,现在一般用动液面和静液面表示,它们可以反映油层内的驱油能量。

水淹状况资料,指油井所产原油的含水率和分层的含水率,它可直接反映剩余油的分布及储量动用状况。

原油和水的物性资料,是指原油的相对密度和粘度、油田水的氯离子、总矿化度和水型。

动态分析概述

动态分析概述

动态分析所需的基础资料 (一)、油井产状所需基础资料 基础井史资料 (1)、井号——如果这口井的井号经改动,要列举过去曾经用过的不同井号。 (2)、开采层位及投产期——对于多油层井,要求了解本井过去曾经采用过 的层位和目前正在开采的层位。 (3)、开采层位深度及海拔高度。 (4)、完井方法及记录。 2、开采层的性质及参数资料 (1)、开采层岩石性质——指岩石性质及特征。 (2)、开采层厚度——开采层的砂岩厚度及有效厚度。 (3)、油层有效孔隙度——说明测量方法。 (4)、油层渗透率——说明为那些渗透率(空气的或有效的)和测定方法。 (5)、油层原始饱和度——说明测定方法。 (6)、必要的附图——本井油层部分电测图,岩心分析剖面图等。
指示曲线 吸水剖面 产液剖面 C/O测井 含油面积 供油面积 供油半径 油水边界 折算供给半径 井组控制面积 可采储量 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 储量丰度 单储系数 连通性 连通储量 水驱控制程度 水驱动用程度 注采比 含水上升 上升速度 采油速度 采液速度 采出程度 亏空 采收率 不均质性 单层特进系数 平面特进系数 驱动类型 开发方式 油砂体 递减率 自然递减 综合递减 综合含水 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速度、存水率 驱动指数
油藏动态分析根据开发阶段不同,分析重点不同: 1、开发初期和上产阶段:分析比较油田地质特征, 进一步落实油田边界和地质储量;投入开发后的 油层能量变化,产量注水能力是否满足需要;注 采系统是否适应等 2、稳产阶段:确定储量和采收率,研究开发规律, 编制各阶段、各层系的开发调整方案;预测未来 开发指标等 3、递减阶段:主要分析产量递减规律、预测今后 产量含水变化及可采储量,提出控制递减的措施。
注水井要录取四个方面资料 吸水能力资料:包括注水井的日注水量、分层日注水,量。它直接反映注水井 全井和分层的吸水能力和实际注水量。 压力资料:包括注水井的地层压力、井底注入压力、井口油管压力、套管压力、 供水管线压力。它直接反映了注水井从供水到井底的压力消耗过程、井 底的实际注水压力,以及地下注水线上的驱油能量。 水质资料:包括注入和洗井的供水水质、井口水质、井底水质。水质一般包括 含铁、含氧、含油、含悬浮物等项目。用它反映注入水质的好坏和洗井 筒达到的清洁程度。 井下作业资料:包括作业名称、内容、主要措施的基本参数、完井的管柱结构 等。如分层配注水包括分层段、封隔器位置、每个层段用水嘴等;又如 酸化有酸化深度、层位、挤酸时的压力、排量、酸的配方、完井管柱等。 原始资料的录取要求齐全准确,齐全就是按照上面所列项目录取,而且要定期 录取,以便对比分析,具体间隔时间各油田根据需要而定。准确有两层 意思,一是所取资料真正反映油井、油层情况;二是所取资料要达到一 定的精度

油水井生产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

油水井生产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

➢(2)含水标准:
➢含水每三天化验一次。含水允许波动范围:常采井 含水波动范围±2%,热采井含水波动范围±5%,超 过波动范围应加密取样,直至稳定; ➢油井发现见水,应连续化验,直至确定见水性质; ➢油井产出液若有游离水,要求每5天做氯离子一个 ,含水突然变化要求每2天做氯离子一个,直至确定 含水变化原因; ➢(新井、措施井、检泵井在开抽后每天取样化验含 水,直至稳定。
油水井生产动态分析内容及 方法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提纲
一、动态分析目的及程序 二、油田开发应录取的资料及其标准 三、动态分析所需资料的收集整理 四、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 五、2010年油田开发工作的主要思路
感的经济指标。指产出的油量与注入 蒸汽量之比,单位吨/吨或不带单位。 油汽比一般要求大于0.3,经济极限油 汽比为0.15。
油汽比=
周期注汽量(吨) 周期产油量(吨)
采注比
指采出液量与注入蒸汽量之比, 采注比要求大于1.0
油汽比=
周期产液量(吨) 周期注汽量(吨)
回采水率
指采出水量与注入蒸汽量之比的百分数。回采水 率低,地下存水多,影响热采吞吐开发效果:(1) 存水过多将减缓地层压降,增大以后周期的注汽压力 ,易压破地层形成汽窜通道;(2)降低了热效率, 注入的热焓很大一部分要用来加热近井地带的存水; (3)近井地带含水饱和度增加,油相渗透率降低
3、开采曲线的整理
单井采油、注水曲线的绘制
G
日产液
2
2
日产油
0
5
含水
2
动液

油水井动态分析方法与步骤(ppt 47页)

油水井动态分析方法与步骤(ppt 47页)
油水井动 态分析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石油工程系
陈国强
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提高
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 概述 • 第二部分 动态有关指标分析、计算 • 第三部分 动态分析方法、步骤 • 第四部分 单井动态分析及实例 • 第五部分 井组动态分析及实例
第一部分 概 述
• 油田投入开发后,油层中的流体在压力的作用下流 动和重新分布,并处于不停地变化之中。影响流动 状态的因素有:地质条件、流体性质、人为因素等。 动态变化体现在: 储量、压力、驱油能量、油气水分 布状况、流体性质变化等方面。油层里的各种动态 通过同一口井不同时间,同一地区不同井上的生产 变化(即生产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表现出来。
• 从内容上分为:生产动态分析和油藏动态分析。
• 动态分析是指通过大量的油水井第一性资料,认识 油层中油气水运动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提出相应 措施,深入挖潜,确保油田高产稳产的工作。
• 油田动态分析的实质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是指我们生产中收集到的各项资料数 据的变化,本质则是引起这些资料数据变 化的原因。
解: P=((1992+2010)/20.1= -1.12(Mpa)
为保稳产、防地层内脱气,地层压力保持在原始压力附近; 流压只要不低于饱和压力过多造成气体影响太大,则越低 越好;水井流压应不高于油层中部破裂压力,既不致于损 坏套管,又能保证合理的注采比。
线关系,产量倒数与时间倒数直线关系。 • 二、压力指标
1、原始地层压力 从第一批探井中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用于衡量油田 驱动能力的大小。
2、总压差 是为了对比消耗与补充二者之间的平衡状况,反映地 下亏盈。
依靠天然能量时=原始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 注水开发时=目前地层压力-原始地层压力

油水井动态分析—李令

油水井动态分析—李令

18
油水井动态分析
井号
日期 2007-12-22 2007-12-24 2008-1-1
运行电 流A 32 31 29
油压 MPa 2.8 2.8 2.6
套压 MPa 1.2 1.2 1.1
产液量 m3/d 99.0 98.5 74.8
产油量 m3/d 55.9 55.1 37.4
产气量 Sm3/d 286.4 435.8 343.0
16.2
15.0 15.5 12.2
915.5
1054.9 1054.3 1129.3
114.8
115.8 117.7 123.9
87.6
88.5 88.4 91
2013-3-19
C24井 2013-3-23 2013-3-28 2013-4-1 2013-4-5 2013-4-10 2013-4-15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时间
C09井产液量和含水率变化曲线
油水井动态分析
含水率 %
产液量 含水率
16
产液量 m3/d
150.0 160.0 170.0
6月4日 6月9日 6月13日 6月18日 6月23日 6月27日 7月2日 7月7日 7月11日 7月16日 7月20日 7月25日 7月30日 8月3日 8月19日 8月24日 8月29日 9月2日 9月7日 9月11日 9月16日 9月21日 9月26日 9月30日
12
油水井动态分析
找出油井生产变化后,需要对这些原因进
行初步的分析,主要考虑近期该油井是否进行
了作业,对应注水井的注入量是否有调整。
先分析出最具可能性的原因,然后收集相
关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直至得出结论。

油水井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

油水井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

油水井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第一节油水井动态分析一、油、水井动态分析的目的油水井动态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油、水井在生产过程中注水,产液(油)、含水和压力等情况的变化,经过对比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通过不断的注采调整,保证油、水井在产油、注水、含水和压力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生产,从而合理地开发油藏。

单井分析将地下、井筒、地面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地下分析与生产管理相结合,循着先地面、再井筒、后地下的分析程序逐步深入地搞好分析;油、水井分析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通过分析,提出经过优选的措施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油井产能,达到少投入、多产出,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采油井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及分析方法地下的原油通过采油井采出地面,要通过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即油流在一定压力差的驱动下,经过油层岩石的孔隙,从油井井底周围的油层流向井底的油层渗流阶段和油流从井底通过井筒流向井口的举升阶段,而后再输送到集油站。

所以,油井生产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主要表现在油层、井筒、地面三个阶段的动态变化,单井动态分析亦应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地面管理状况的分析油井地面管理状况的分析主要包括热洗、清蜡制度及合理套压的选择等。

1、热洗、清蜡制度其总的要求是保证油流畅通,自喷井无蜡阻、抽油机井示功图和电泵井电流卡片无结蜡显示。

在此前提下,使清蜡热洗次数达到最少(即为热洗、清蜡周期合理)。

2、合理套压的控制合理总的来讲,也影响着泵效的大小。

套压高低直接影响着动液面的高低,的套压应是:能使动液面满足于泵的抽汲能力达到较高水平时的套压值(或范围)。

套压太高,迫使油套环形空间中的动液面下降,当动液面下降到深井泵吸入口时,气体窜入深井泵内,发生气侵现象,使泵效降低,油井减产,严重时发生气锁现象。

发生这种情况时,应当适当地放掉部分套管气,使套压降低,动液面上升,阻止气体窜入泵内。

对于一口抽油机井来讲,该不该放套管气,首先取决于套管气是否影响深井泵工作。

油水井单井动态分析

油水井单井动态分析

实注 m3/d
80 79 80 80 80 80 79 82 81 80
备注
分油析井基: 本数据表
井别 井号
层位
渗透
率 μm2
砂层
厚度 m
采油 1# 东三41 1.0 2.4

东三56 2.4 5.8
注水
1# 22##
东三41 东3#三56
1.2 2.2
3.0 6.0
井 3# 东三41 0.8 1.8 东三56 2.0 3.8
14 13.0 12.8
14 12.9 12.8
14 12.9 12.7
东三41
配注 m3/d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实注 m3/d
39 39 40 41 40 40 40 41 40 39
东三56
配注 m3/d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备注
3# 井 注 水 数 据 表
注水 日期
2000.12 2001.1
2 3 4 5 6 7 8 9
注入压力
泵压 MPa
油压 MPa
套压 MPa
14 12.9 12.7
14 13.0 12.7
14 13.1 12.7
14 13.0 12.8
14 13.0 12.7
14 12.9 12.6
14 13.0 12.5
14 11.9 12.1
14 11.7 12.0 14 11.7 12.0 14 11.8 12.1 14 11.7 11.9 14 11.8 12.0 14 11.8 12.1 14 11.8 12.1 14 11.8 12.0 14 11.8 1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水井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第一节油水井动态分析一、油、水井动态分析的目的油水井动态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油、水井在生产过程中注水,产液(油)、含水和压力等情况的变化,经过对比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通过不断的注采调整,保证油、水井在产油、注水、含水和压力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生产,从而合理地开发油藏。

单井分析将地下、井筒、地面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地下分析与生产管理相结合,循着先地面、再井筒、后地下的分析程序逐步深入地搞好分析;油、水井分析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通过分析,提出经过优选的措施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油井产能,达到少投入、多产出,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采油井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及分析方法地下的原油通过采油井采出地面,要通过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即油流在一定压力差的驱动下,经过油层岩石的孔隙,从油井井底周围的油层流向井底的油层渗流阶段和油流从井底通过井筒流向井口的举升阶段,而后再输送到集油站。

所以,油井生产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主要表现在油层、井筒、地面三个阶段的动态变化,单井动态分析亦应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地面管理状况的分析油井地面管理状况的分析主要包括热洗、清蜡制度及合理套压的选择等。

1、热洗、清蜡制度其总的要求是保证油流畅通,自喷井无蜡阻、抽油机井示功图和电泵井电流卡片无结蜡显示。

在此前提下,使清蜡热洗次数达到最少(即为热洗、清蜡周期合理)。

2、合理套压的控制套压高低直接影响着动液面的高低,也影响着泵效的大小。

总的来讲,合理的套压应是:能使动液面满足于泵的抽汲能力达到较高水平时的套压值(或范围)。

套压太高,迫使油套环形空间中的动液面下降,当动液面下降到深井泵吸入口时,气体窜入深井泵内,发生气侵现象,使泵效降低,油井减产,严重时发生气锁现象。

发生这种情况时,应当适当地放掉部分套管气,使套压降低,动液面上升,阻止气体窜入泵内。

对于一口抽油机井来讲,该不该放套管气,首先取决于套管气是否影响深井泵工作。

在放套管气时,应注意平稳操作,缓慢降压,避免套压下降太快,造成油井激动出砂,放套管气后,有些抽油井即能见到增产效果,有些井可能会暂时减产,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气大而产能低的井;对于这种井应谨慎采取放套管气措施,对于需要经常放套管气的抽油井,在套管闸门处装定压放气阀,当套管压力超过规定压力时,定压放气阀自动打开,反之关闭,使套管压力稳定地保持在合理数值上;套管气应放入集油管线中,防止污染空气。

(二)油井井筒动态变化的分析1、自喷井井筒动态变化自喷井井筒动态变化,归纳起来可有如下类型:(1)油层堵塞引起的井筒动态变化井底附近油层受泥浆等损害,或者油层出砂造成砂埋油层,致使井底附近油流受阻,不能正常流入井筒,结果产量下降。

井口表现为油压、套压下降,有时气油比也会上升。

出现这种情况后,应及时进行下列工作:①探测砂面和井底捞取砂样,分析是否油层胶结疏松,生产压差过大,造成油层出砂。

②如果是新投产井,应了解和检查钻井时钻井液性能。

如相对密度、失水量等;钻井油层时油层浸泡时间;钻井液漏失情况等。

③如果为老生产井,应检查作业质量,所用压井液性质,以及其它形成油层损害的因素。

如老井油层部分结蜡、结胶、结盐、结垢造成炮眼或油层渗透面堵塞等。

④如油井自喷能力减弱,生产中出现油管压力下降,产量下降,含水下降,套压上升,甚至出现停喷现象,则是井底积水所致。

通过以上情况的调查分析,找出形成堵塞的原因,然后对症采取冲砂、排出积水,清除油层堵塞或者进行系统试井,选择合理油嘴生产等。

(2)油管存在问题引起的井筒动态变化①清蜡不及时、不彻底引起油管结蜡,或者某些含水井产生水化物。

外在表现是油压下降,产量下降,套压上升,流压上升。

②当井底供液能力较差时,油管管径选用过大,则出现油流在油管中流速过缓,造成气体滑脱而使气油比升高。

这种情况,对气体能量利用是不合理的,应选择合适直径的油管。

出现上述情况,经动态分析清楚后,应及时采取清蜡或更换油管等措施。

(3)油嘴不合适引起的井筒动态变化①油嘴偏大或生产过程中被刺大,会引起气油比升高或含水上升过快,产量下降,油层压力下降严重时会造成油层出砂等问题。

表现在井口的油、套升高。

油层出砂、含水上升,将导致油压下降,套压稳定或下降。

②油嘴偏小携带水的能力变差,导致井底积水,则油、套压下降,产量下降,含水下降。

③检查油嘴时,由于操作不当,也能引起井筒内发生变化。

如油嘴装得不严、油嘴被冲掉,则出油声音极不正常,油、套压下降,产量上升;采油树双翼放喷的时间过长,会出现油、套压下降,产量间歇或下降。

(4)其它情况引起的井筒动态变化①油层供液能力不足,油井间歇生产。

其变化情况是:当出油时油压下降,出气时油压上升(此时,将耳朵贴在采油树的油嘴套位置,可以非常清晰的听到油气间喷的声音)。

②井下封隔器失效造成层间窜通。

油井表现为产量、压力波动大,油、套压迅速下降(含水层窜入)或上升(高气油比层窜流),油井产量明显下降。

③地面输油管线不畅通,会引起油井的油、套压上升,产量下降。

④套管闸门或套管法兰连接处漏气,会引起套压下降。

⑤在生产过程中,套管外水泥环窜通或油管脱扣错开,都会引起井筒动态变化,井口压力、产量反应异常,应及时分析判断采取处理措施。

2、机采井井筒动态变化这方面要重点分析两个内容:(1)抽油井泵效分析抽油井泵效是实际产液量与原理论排量之比。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泵效的因素比较多。

对机采井单井分析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根据单井泵效及其抽汲参数的具体变化来分析其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意见。

一般地讲,影响泵效的主要原因有六方面:①油层供液能力的影响油层供液能力对泵效影响较大,油层发育较好,并与注水井连通好,注水受效情况好,泵效也就高,有的可带喷生产,泵效达100%以上;反之,油层条件不好,注水受效不好,则供液能力低,泵效也低,示功图显示供液不足。

②砂、气、蜡的影响油井出砂:砂子磨损凡尔球,凡尔球座、活塞及衬套等部件导致泵漏失、降低泵效。

固定凡尔或游动凡尔砂卡或油层砂埋也影响泵效。

气体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油层能量低,供液不足,或含气体过多,当泵吸入口处的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进入泵内的将是油气混合物,相对地减少了进入泵内油的体积,使泵效降低。

另外,活塞在下死点时,由于固定凡尔和游动凡尔之间的泵隙中存在着高压油气混合物,当活塞上行时,油气混合物膨胀,固定凡尔就不能立即打开,使泵效降低。

这种情况在双凡尔泵中比在三凡尔管式泵中要严重些。

油井结蜡:由于活塞上行时泵内压力下降,在泵的入口及泵内易结蜡,以致油流阻力增大,凡尔座不严,影响泵效。

③原油粘度的影响原油粘度高,油流阻力大,固定凡尔和游动凡尔不易打开或关闭,抽油杆不易下行,降低泵筒的充满系数,使泵效降低。

④原油中含有腐蚀性物质时,腐蚀泵的部件,使泵漏失,从而降低泵效。

⑤设备因素泵的材质和工艺质量差,下泵作业质量差,衬套与活塞间隙选择不当或凡尔球与凡尔座不严等,都会使泵效降低。

⑥工作方式的影响深井泵采油,在油层供液充足的情况下,泵径、冲程、冲次三个参数决定了抽油井理论排量的高低,调配好三者关系,可以少耗电,多采油。

如果调配不当,则会降低泵效。

如参数过大,则理论排量远远大于油层供液能力而造成供不应求,泵效自然也很低。

泵挂过深,使冲程损失过大,也会降低泵效。

当抽油机已选定,并且设备能力足够大时,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应以获得最高的泵效为基本出发点来调整参数。

在保证活塞直径、冲程、冲次的乘积不变时,可任意调整三个参数。

但冲程、冲次、活塞的组合不同时,冲程损失不同。

一般采用小泵径、大冲程、小冲次,可减小气体对泵效的影响。

原油粘度较大时,一般采用大泵径、大冲程、低冲次,对连抽带喷的井则选用高冲次快速抽汲,增强诱喷作用。

对于深井,可下入较大的泵,采用长冲程适当冲数,而对于浅井,可下入较大的泵,采用小冲程快冲数。

(2)动液面(沉没度)分析动液面是指抽油井在正常生产时,油、套管环形空间中的液面深度,而深井泵的沉没度是指深井泵固定凡尔淹没于动液面之下的深度,即泵挂深度与动液面深度的差值。

动液面的变化既可反映出地层能量变化,又可反映出泵工作状况的变化。

所以,分析动液面应与示功图分析结合起来。

①动液面上升一般有三个原因:一是油层压力上升,供液能力增加;二是泵参数偏小;三是泵况变差。

反之,动液面则会下降。

②确定合理的动液面深度合理的动液面深度应以满足油井有较旺盛的生产能力所需沉没度的要求为条件。

当原油进入深井泵前,要克服筛管、起锚、砂锚和凡尔孔等泵下装置的阻力,并且要求深井泵保持一定的排量。

这就要求深井泵要下到液面以下一定的深度,造成一个压头,以克服进泵的阻力和防止原油脱气,使油井能正常生产(压头是指动液面与深井泵下入位置的深度差值而造成的重力)沉没度过小,会降低泵的充满系数;沉没度过大,会增加抽油机的负荷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耗。

根据国内一些油田的经验,对油稠、含水高、产量大的油井,沉没度一般应保持在200—300m左右。

电泵井沉没度一般亦应保持在:200—300m,但要根据油井的具体情况而定。

泵挂太浅,不仅易造成泵抽不够,而且容易产生脱气现象;泵挂太深,即液面太高,说明排量太小,油井未能充分发挥作用,需换大排量泵或调大油嘴。

(三)油井地下动态变化的分析油层条件是油井生产的基本条件。

分析油井地下动态变化,首先要搞清油层的地质状况,主要是:⑴搞清油层的层数、厚度情况;⑵搞清各小层的岩性和渗透性;⑶搞清油层的原油密度和粘度;⑷搞清生产井的油层与其周围相连通的油水井的油层连通发育情况。

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油井地下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八个方面:1、地层的压力变化油藏投入开发前所承受的压力为原始地层压力。

油藏投入开发后,油井关井一段时间后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是地层压力。

非均质多油层的油井测得的静止压力是全井各油层的平均压力。

各井地层压力的大小取决与驱动方式和开采速度。

注水开发油田,油井主要是在水压驱动下生产,井组注采比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地层压力的变化。

当井组注采比小于1,即注入体积小于采出地下体积时,地下产生亏空,能量消耗大于补充,这时地层压力就要下降,供液能力就要降低,此时应该适当提高注水量,以达到注采平衡。

在实际分析中,重点是分析那些地层压力变化较大的井。

在压力资料可靠的前提下,必须从注和采两个方面查找变化的原因。

如注水井的注水情况、油井的工作制度有无变化、油井措施效果、邻井的生产情况有无变化等。

2、流动压力的变化油井流动压力是地层压力在克服油层渗流阻力后到井底的剩余压力,也是油、气、水从井底到井口垂直向管流的始端压力。

因此,流压变化受供液和排液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供液状况主要受注水见效状况影响。

油井注水受效后,地层压力提高,流动压力也随之上升,供液能力提高,反之亦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