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曹禺话剧对比研究 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结构散化,戏剧冲突淡化,追求戏剧的叙事 性与史诗性是老舍“小说化戏剧”体现出来 的其他比较明显的特征。戏剧作为一种综合 性表演艺术,由于需要在有限的时间、规定的 场所进行演出 , 所以选取细小的题材 , 追求戏 剧结构的严谨对一般剧作家来说,是惯常做法。 老舍在他的戏剧中却比较青睐小说式的开放 结构,不拘泥于一人一事为主线的传统戏剧结 构方法 , 不追求完整的故事情节 , 小说家兼戏 剧家的老舍,能够冲破模式化、概念化的桎梏, 将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人的性格对比直接 引入戏剧领域,打破
老舍走上话剧创作道路上的时候 ,已是卓有成 就、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小说作家。1939年春, 在全民抗战的革命热潮中,作为文协负责人的 老舍 , 为解决文协因筹款演戏的燃眉之急 , 在 朋友们的一致推举下 , 开始尝试话剧创作 , 探 索文艺与观众直接见面的可能性。老舍后来 谈到自己写作话剧的初衷时说:“我不懂戏剧, 只按照写小说的办法 , 想了个故事 , 写了一大 片对话。”
曹禺艺术世界里最为灿烂的女性形象就是 “繁漪式”的狂烈反抗型女性。她们热烈追 求自由和爱情,但却苦闷压抑,最终选择以 变形的方式进行猛烈地反抗,不惜付出道义 和生命的代价。她们的代表就是繁漪 ——曹 禺戏剧最复杂、最丰富、最深刻、最典型的 女性形象。
三、曹禺的诗化戏剧
“以诗写剧”是最能体现曹禺话剧创作个性 的特点之一,也是他区别同时代话剧作家的 显著特色,就创作主体而言,曹禺多次宣称他 以“诗”写“剧”。1935年4月,《雷雨》在 东京首演之前,中国留日学生杜宣就有关演 出事宜请教曹禺。曹禺在给他的复信中,第 一次明确提出他写《雷雨》是在写一首诗 的创作观念。“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 诗,这诗不一定是美丽的,但是必须给读诗的 一个不断的新的感觉。”
第三,诗的语言。用诗的语言来创作戏剧也是 曹禺戏剧诗意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半个多 世纪过去了,曹禺剧作之所以至今还能吸引不 同层次、不同信仰,不同世界观的读者和观众, 并能让读者放下书本或观众走出剧场仍然心 情澎湃、激情涌动,恐怕不仅仅是主题和情节 的魅力,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作者如诗的戏剧 语言。
首先,作者以诗人的心态进行戏剧创作。曹禺曾 说 :“ 我是一个不能冷静的人。”曹禺这样描 述他创作《雷雨》时的状态 :“ 我象个比赛前 的运动员 , 那样兴奋 , 从清晨钻进图书馆 , 坐在 杂志室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一直写到夜晚10时 闭馆的时候,才怏怏走出。夏风吹拂柳条刷刷 地抚摸着我的脸 , 酷暑的蝉声聒噪个不停 , 我 一点觉不出,人象沉浸在《雷雨》里。有时写 得太舒畅了 , 又要跑出图书馆 , 爬上不远的土 坡 , 在清凉的绿草上躺着 , 呆望着兰天白云 , 一 回头又张望着暮霭中忽紫忽青忽而粉红的远 山石塔,在迷雾中消失。”
第十一讲 老舍、曹禺话剧对比研究
一、童年经历对于性格的影响 二、笔下女性角色的区别 三、曹禺的诗化戏剧 四、老舍的小说化戏剧
一、童wenku.baidu.com经历
亡母丧父的家庭变故给老舍和曹禺留下了 刻骨铭心的记忆,但两人一贫寒、一富足 的家族特质,导致了他们截然不同的个性 气质。曹禺的个性气质以激情浪漫为主导, 老舍以理智坚强为底色;曹禺孤僻内向, 注目于人性世界,表现出省察人性的深刻 性,老舍爽直豁达,直面社会现实,凸显 出社会批评的真理性。
四、老舍的小说化戏剧
与曹禺诗化戏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舍在他 的话剧创作中也融合了别种文学体裁的特 长,但不是诗而是小说。老舍创造性地把小 说与戏剧这两种最为显要的现代文学文体 结合起来,创立了极具个性特色的“小说化 戏剧”,使成熟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话剧 在特殊的政治时代,没有完全跌入低谷,在文 艺家们普遍迷失自我的红色岁月依旧为中 国甚至世界戏剧观众奉献出独具个性风采 的“小说化戏剧”精品。
曹禺幼年丧母,对模糊如云烟的生母的怀念, 对奶妈的惧怕,是他女性印象的第一层印象。 其后,是宛若启蒙老师的段妈和爱之如母的 姐姐万家瑛,她们的爱是母爱的凸显,其不 幸遭遇又成为曹禺同情女性的酵母。同时, 高大而又暴虐的父亲,又使得曹禺自我暗示 为女性角色,并逐渐演化为对女性苦与痛、 柔与烈、追求与反抗深刻的体察和同情,甚 至是热烈的赞美。
有学者认为老舍的小说化 ( 体 ) 戏剧创作经历了 “不会写戏 , 以小说的方法去述说” ——— “ 强 化 戏 剧 技 巧 , 排 斥 和 否 定 小 说 ” ——— “ 吸收小说的优长 , 完成自己的独特创造”这 样三个不同的阶段,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艰难 过程。
突出人物在戏剧中的核心作用是老舍“小说化戏剧” 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外传统的戏剧一般以情节为中 心 , 而且讲究情节的生动性和传奇性。它们一般是 “因事设人” , 事实操纵着人物 , 老舍则一反传统惯 例 , 改情节中心为人物中心 ,“ 因人设事” , 让人物领 导着事实 , 这在中外戏剧理论发展史上是一个独创。 1962年,老舍在回答青年们提出的“小说怎么写 ?剧 本怎么写?”的问题时,明确指出:“创作主要是创造人。 无论写小说写剧本都如此。得眼睛老看着这个人。 事情不平凡,固然很好;事情差一点,而人站得起来,仍 是好作品。人第一。”后来又强调:“写戏主要是写 人,… …只有写出人,戏才能长久站住脚。”
其次,作者在创作中追求诗意的真实,以理想的 情愫描写现实生活,超越了对具体社会问题的 直接表现和对时代背景的如实描写。曹禺前 期的所有剧作都体现了生活的真实而绝非真 实的生活。他的作品从不以生活表层的反映 为满足,从不滞留在对具体的矛盾现象和社会 问题的直接表现上 , 而是反眼整个社会人生 , 执拗地追问社会问题背后潜伏的人类生活哲 理。
二、笔下女性角色的区别
老舍笔下的女性世界分为传统女性、新潮 女性和悍妇女性三部分。 老舍对传统女性 的赞美和对新潮女性、悍妇型女性的拒斥, 反映出老舍冷静又略显偏颇的女性观。在 他的艺术世界里,对传统文化妇道意识的 认同,伴随着对西方文明中女性解放潮流 的现代性疑虑。这既反映了他思考的深刻 性,也显示了他女性审美的传统性和狭隘 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