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下)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发展心理学(含解析)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发展心理学(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a8dc5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2.png)
第三部分发展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发展的概述一、单选题1.心理发展总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
A.不平衡性B.阶段性C.个体差异性D.定向性2.新学期,陈老师接管了一个新的班级担任班主任,开学后,陈老师立即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情况,并为每个学生制定了学习发展规划,陈老师的做法关注了()。
A.学生发展的顺序性B.学生发展的互补性C.学生发展的普遍性D.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二、多选题1.广义理解心理发展包含()。
A.心理的种系发展B.心理的种族发展C.个体的心理发展D.社会团体的心理发展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A.一生全过程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特征B.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C.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D.研究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3.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涉及哪些方面?()A.遗传和环境的作用B.心理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C.心理发展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关系D.心理发展中的“关键期”问题4.心理发展的特征包括()。
A.阶段性和连续性B.定向性和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5.儿童早期是对个体长期发展影响最深远的阶段。
这种观点包括()。
A.个体早期发展的优劣对毕生心理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B.儿童早期是独特的发展时期C.儿童早期的发展变化既迅速,又显著D.个体发展的早期对负面影响最为敏感6.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
A.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B.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C.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达到成熟的时期不同D.个体心理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时期发展速度不同7.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
A.遗传的作用B.教育的价值C.文化的功能D.人的能动性8.横向研究的主要优点在于()。
A.适用性B.时效性C.可以找到变量间的因果关系D.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9.横向研究的主要缺点在于()。
A.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的过程B.横向设计所关注的年龄效应可能与组群效应相混淆C.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D.难以对大样本进行研究10.纵向研究的缺点有()。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3b94337001f69e3143329490.png)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填空题:1、通过遗传而获得的生理解剖特点就是我们所说的遗传素质,它不能认为是“与生俱来”的东西,2、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它保证了物种的共性,遗传素质的差异也是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生物基础,它让个体在发展中与众不同。
3、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就是我们所谓的年龄特征。
4、洛伦茨有关“印刻”的理论实际展现了心理学研究中对“关键期”问题的早期探讨。
5、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三个显著的心理转折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3岁危机”、“7岁危机”和“少年危机”。
6、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依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7、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有三个重要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强调学习的关键期。
二、判断题:1、只要教育得当,没有正常的遗传素质也会有个体心理的正常发展。
2、生理成熟主要依据有机体的遗传素质随着年龄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不需要经过特别的训练和学习,如身高、体重、走路等。
3、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告诉我们,教育不能过分超前,身心发展的成熟是我们进行恰当教育必须考虑的前提。
4、染色体异常是在遗传过程中,其中一对染色体多了或少了一个染色体,从而产生的遗传性缺陷。
唐氏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先天缺陷,又称为先天愚型、伸舌样白痴。
三、名词解释:1、遗传——父代把自己的生物特性通过基因传递给子代的现象。
2、生理成熟——指随着年龄增长个体生理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自然成长。
四、简答题:1、请简要阐述一下教育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
答:教育是社会环境因素中较为独特的因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引导着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
2)教育制约着个体心理发展的进程。
3)教育是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基本条件。
4)教育的主导作用是以教育的适当性为前提的。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9fa2fd46f1aff00bed51ef2.png)
开学第一周,李老师试图教一年级的学生在 课堂上应该怎样做。他说:“当我提问时, 你应该举起右手,我将会叫你回答。你们能 够像我一样举起右手吗?”二十双手举起来 了,但都是左手。
王老师所教的四年级学生对交家庭作业越来越漫不 经心,为此,她决定在班上确立一条规矩。她对全 班同学说:“本周不交家庭作业的同学将不能参加 周末的野营活动。”碰巧,一位女生的妈妈在那周 生病住院。这位女生因为家中出现此事以及对母亲 生病的担忧,有一份家庭作业没能按时交上。王老 师向全班同学解释说,该女生没交家庭作业是个例 外,因为她妈妈病了。但是全班同学都不同意,他 们说:“规则就是这么定的。她没有交作业,所以 不能参加野营活动。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少年期 青年初期
心理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学习准备问题 关键期问题 终身发展问题
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关于发展的争论:
先天和后天之争 连续和不连续之争 遗传决定论 环境机械决定论 共同决定论 成熟决定论
遗传与环境
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2.心理发展具有程序性 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程序。不仅整个心理的发展有 一定的程序,同时个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程序。例如,个体思维的发展总 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发展到抽 象逻辑思维;记忆总是从无意识记发展到有意识记 ,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情感总是先有喜、 怒、哀、乐等一般的情绪,而后才有道德感、理智 感和美感等。
8
成年晚期
完善感对悲观失望
“人生”、“我的一生 ”
实现自我 没有实现自我
性别差异心理学知识点
![性别差异心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87fbad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a.png)
第一章性别差异心理学导论一、性别差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1、研究内容性(sex)——男性与女性的生物特征(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性别(gender)——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一切非生物方面的差异(第三性征)↓性别差异心理学研究的内容(男女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基本规律、各方面差异、原因)2、产生和发展19世纪后半期英(高尔顿)→德(Stern)《差异心理学》→20世纪五六十年代独立分支→20世纪70年代长足发展→1974美(麦考比、杰克林)《性别差异心理学》诞生发展的两个前提条件: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科学研究方法的出现二、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研究原则: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三、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消除偏见,因性施教)第二章男女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男女心理差异形成的基本动力生物发生论:大脑结构不同、神经机能活动特性不同、感觉器官机能类型不同社会发生论:外界条件(家庭生活、社会环境、文化因素等)、社会学习、成人榜样心理发生论:把男女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作为性别心理发展的实质综合发生论:生物因素是基础,社会因素是外因,通过个体内在的心理系统产生作用二、男女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阶段性和连续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共同性和差异性。
三、影响男女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因素:染色体遗传特性、大脑(内部结构、分泌物、两半球专门化)、性腺激素环境因素:社会分工、家庭环境、大众传媒学校教育:教师态度、教学方式、教师比例、教材中男女形象,等第三章认知过程发展的性别差异一、感知觉发展的性别差异1、感觉视觉——差别不大;触觉——女性更敏感;听觉——女性感受性高,乐感强;嗅觉——女性更敏感;味觉——女性优于男性。
原因复杂,很可能与男性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相对较差有关。
2、错觉女性比男性更易产生错觉(女性更易受到周围背景的影响)3、空间知觉男性更容易辨认方向,更容易在复杂的方位关系中寻找目标(方位知觉),原因与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及环境和教育的作用都有关。
心理学练习题(新)
![心理学练习题(新)](https://img.taocdn.com/s3/m/2691e7295901020207409c5b.png)
《心理学》课程练习题系别:专业:班级:姓名:二○一二年九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概括为()、()。
2.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和()等动态过程。
3.一般而言,人的自觉的、清晰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活动,是以人的()状态为基础并由此相伴随。
4.个性心理表征着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主要包括了()和()两方面。
5.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了人的()、()和( )三方面。
6.心理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原则、()原则、()原则和()原则。
7.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和()两种。
8. 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创立的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二、选择题1.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于1879年创立于()。
A.俄国B.中国C.美国D.德国2.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3.心理现象与其他物质现象一样,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在研究中必须遵循()。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4.()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标志着心理学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经验总结法 D.调查法5.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是()。
A.控制变量B.因变量C.反应变量D.自变量6.强调研究个体意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人本主义心理学7.教师想了解学生对作文的态度,让学生填写了问卷,与部分学生座谈,与个别学生谈话,找到了问题的原因。
他用的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验法D.实验法三、判断题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讨和窥测别人心理究竟在想什么。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565dfba300a6c30d229f20.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选择)(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和后天规律(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规律(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规律(四)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四、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简答)(一)大学生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二)大学生求知欲与识别力之间的矛盾(三)大学生渴望独立和依然依赖的矛盾(四)大学生情绪与理智的矛盾(五)大学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六)大学生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矛盾第二节大学生的认知发展二、大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把握)(一)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二)记忆的敏捷性和准备性迅速增强(三)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第三节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一、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判断对错)(一)大学生情绪情感的两极性(二)大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三)大学生情绪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四)大学生情绪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五)爱情逐渐成为情感体验的重要方面(六)大学生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第三章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二、学习的分类(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学习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强化理论)有效地使用惩罚要注意以下几点:(建议看)①要就事论事,使被罚者认识到行为的错误所在,即要将罚与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受罚者的消极情绪与自己的所作所为联系在一起。
②防止惩罚的程度太轻。
惩罚太轻往往出现在受罚的行为存在着其他强化之时。
③防止惩罚后奖赏。
④不同时间场合、不同教育者之间惩罚要有一致性。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a4a416727d3240c8447ef47.png)
思考: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 教育工作的启发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稳定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措 施。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措施不能成人化和模式 化。 ——适应发展
可变性:教育不应消极适应年龄特征,应积极创造条 件,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 和程度上向更高层次发展。 ——促进发展
社会环境(家庭、学校、社会)
勤奋( 主观努力)
主观因素(个人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
实践活动
(一)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条件
遗传: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特征传递给子代的过程。 遗传素质:子代所获得的生物特征就是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二)环境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条件 1.社会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社会环境决定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三)社会生产方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1)遗传的影响包含外部影响的因素 (2)某些遗传特性带有环境影响的痕迹 (3)遗传与环境的影响是相互选择的
3.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是动 态的
简单的初级心理机能:受遗传、成熟的制约性大 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受环境教育的制约性大
结论:
总的说来,遗传与环境、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 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发展的可能 性与发展的现实性之间的辨证关系。个体的生 物因素规定了发展的潜在可能范围,而个体的 环境教育条件则确定他在此可能范围内的现实 水平。 环境在遗传提供的可能范围内决定个体发展的 现实水平。
基本观点:成熟是学习或训练的基础,只有在成 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或训练,才能有效而成功, 否则是无效的,是浪费的。 (成熟——学习原则)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习题)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bc3edf7650e52ea54189869.png)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A.抑郁质B.黏液质C.多血质D.胆汁质3.少年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B.11、12~14、15岁C.14、15~17、18岁D.3~6、7岁4.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A.单维思维B.多维思维C.思维的木可逆性D.以命题形式进行5.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A.少年期B.青年初期C.青年晚期D.成年期6.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连续性和阶段性7.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认识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9.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B.11、12~14、15岁C.14、15~17、18岁D.3~6、7岁10.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11.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抽象思维B.概括思维C.形象思维D.逻辑思维12.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a0609a169eae009581becf4.png)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名词解释1.最近发展区2.认知风格3.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4.心理发展5.个别差异6.学习困难7.认知发展二、填空题1.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是____和____。
2.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为____。
3.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比两性各自内部的差异更____。
4.总的来讲,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其学业成绩之间有____相关关系,但相关不是很____。
5.人格差异主要包括____和____等方面的差异。
6.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的____和____编制的,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____多次修订,现称____量表。
7.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共有12个分测验。
其中有6个分测验主要测量____方面的能力,另外的6个分测验主要测量____方面的能力。
8.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四个:____、____、____、____。
9.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1.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2.场依存且沉思型认知方式的学生适合选修的学科是( )。
A.物理学B.生物学C.数学D.社会学3.场依存性者喜欢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有意义学习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5.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大多数属于( )。
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沉思型D.冲动型6造成男女学生学业成就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遗传素质不同B.努力程度不同C.社会文化期待不同D.智力差异7.( )不属于特殊儿童。
A.长白头发的学生B.交往障碍儿童C弱智儿童D.学习困难儿童8.认为健全的儿童与特定的环境结合就可以成为任何一种类型的专家是( )。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4f05fb4f8c75fbfc67db243.png)
儿童动作发展表现为由粗到细。
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在此 基础上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例如,4、 5个月的婴儿想要拿面前的玩具时,往往不是用 手,而是用手臂甚至整个身体,更谈不上用手 指去拿玩具了。随着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发育, 加之儿童的自发性练习,动作逐渐分化,儿童 能逐步控制身体各个部位小肌肉的动作。儿童 用手握铅笔自如地一笔一划写字,往往要到6、 7岁才能做到。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的生物特征主 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 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其中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 统的结构和机能的特征。这些遗传的生物特 征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的物质载体是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 色体中的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其中 主要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 DNA )。正是 这种物质决定人的遗传特征。
胎内环境(母亲服药)
某些口服避孕药因含有雌激素,也会伤及 胎儿。麻醉剂、抗菌素等都会对胎儿的发 展产生影响。母亲吸烟、酗酒对胎儿的危 害也类似于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吸烟的孕 妇或连续暴露于充满烟雾环境中的妇女, 早产的发生率、新生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比一般孕妇高。孕妇大量饮酒,会产生胎 儿酒精综合症,表现为婴儿生长迟缓、早 产、智力落后、身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 等。
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两方面:年龄偏小与 年龄偏大。
年龄太小(18岁以下)生育,胎儿体重过轻、神经 缺陷的可能性增加,这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而 年轻母亲分娩困难的概率要高于正常孕妇,也较可 能得并发症,如贫血。35岁以上生育(特别是第一 胎),易出现分娩困难和死胎增多,另外出现唐氏 综合症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母亲教养态度与孩子性格的关系母亲的态度孩子的性格支配消极缺乏主动性依赖顺从干涉幼稚胆小神经质被动娇宠任性幼稚神经质温和拒绝反抗冷漠自高自大不关心攻击情绪不稳定冷酷自立专制反抗情绪不稳定依赖服从民主合作独立温顺社交?24教师管教斱式和学生的性格特征管教方式学生的性格特征民主的情绪稳定积极态度友好有领导能力专制的情绪紧张冷漠或带有攻击性教师在场毕恭毕敬不在场秩序混乱缺乏自制性放任的无团体目标无组织无纪律放任?25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PPT讲义课件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PPT讲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51f77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3.png)
自考辅导《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第01讲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目录一、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二、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三、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四、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五、朱智贤的心理发展理论PART01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1913年,华生发表了著名的论文《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改论文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一)否认遗传的作用①行为的产生是由刺激决定的,刺激来源于客观,而不决定于遗传;②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并不导致技能上的差异;③研究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行为的可控性,而遗传是不可控的。
(二)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华生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①人出生后,生理特点是不同的,但此时每个人都只有一些简单的行为;②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具有决定作用;③后天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华生的儿童教育观(一)教育标准要多样再教育儿童诗,方法应该多样,且要根据不同文化背景有所变化。
(二)不体罚儿童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不应有“体罚”一词。
(三)培养儿童各种习惯儿童的习惯有情绪习惯、发音习惯和身体动作习惯。
(四)幼儿培养目标幼儿的培养目标是:让他们成为快乐、自由、独立、有毅力、诚恳、有创造力、勇敢和自信的人。
(五)科学的性教育①儿童出生后,家长要注意不让孩子的生殖器接受不良的刺激;②要让儿童及青少年懂得性器官及其功能;③克服儿童及青少年的手淫习惯,要用语言进行开导和矫正;④指导男女儿童及青少年直接正常交往;⑤要在学校里,特别是大学里,开设性教育课程。
三、华生论儿童情绪发展华生认为,出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爱。
后来由于环境的作用,经过条件反射,促使怕、怒和爱的情绪不断发展。
(一)关于儿童的怕、怒和爱的研究1.怕,出生婴儿就有惧怕的表现;2.怒,最初的愤怒是一种对自己身体运动受到限制的天生的反应;3.爱,最初的对儿童皮肤的抚摸、抓痒、轻拍,就会使儿童发出微笑,产生愉快地表情和行为,这就是天生的爱。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概述(2)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概述(2)](https://img.taocdn.com/s3/m/becb9c3b3169a4517723a3a0.png)
唉,因为脸上 有小痘痘,同 学们都叫我 “美丽豆”!
教育心理学
②高中生的价值观初步确立
• 对理论问题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热衷于哲学探讨。 • 高中生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 • 在高中生的价值观中,反映其个性色彩。 • 高中生的价值观尚缺乏稳定性
教育心理学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文分解
(1)认知活动的发展特点 ①感知活动的精确性、概括性有了明显的发展; ②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
③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初中二年级是个体 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④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发展
教育心理学
(2)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①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②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
③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 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的开始
教育心理学
(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 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 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 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教育心理学
高中生的生理发育特点 ①身体的迅速变化与成熟:身 体发育增速减慢,体态体型发
生较大变化;
②体内器官的成熟与机能的发 育: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
育基本成熟;
③性生理成熟
教育心理学
(三)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认知活动的发展特点 • 认识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 • 认知活动的直接性明显增强 • 认知与情感、意志和个性因素 协同发展
发展的基本特征 • 不平衡性: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 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 后于生理的发展。 • 动荡性:高中生身心发展的不平 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 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 的不平衡性,造成了高中生心理 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 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7cb209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a.png)
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等方面经历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涉及到生物学、认知、情感以及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之生物学因素个体的生物学发展对其心理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婴儿出生时具备一些天赋的认知能力,如对声音、面部表情等的敏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大脑逐渐成熟,神经系统得到发展,这对于学习、记忆和思考等认知过程至关重要。
个体的生理需求如饥饿、渴望等也会引发情绪的变化,进而影响其情感和行为。
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之认知因素认知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个体的认知能力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婴儿期,个体主要以感知和运动为基础进行认知活动;幼儿期,个体开始逐渐形成概念和符号,能够进行形象思维;学龄期,个体进入具体操作阶段,能够进行逻辑思维;青春期后期及成年期,个体进入形式操作阶段,具备抽象思维和推理的能力。
个体的认知发展受到遗传、生物、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交互影响。
三、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之情感因素情感对于个体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婴儿期,个体对主要照顾者的依恋和情感关系是其心理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逐渐发展出对家庭、朋友等更为复杂的情感关系,并能够理解、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感。
情感的发展影响个体对他人的关怀、慈爱以及道德行为的形成。
四、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之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个体从小就生活在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获得社会经验和知识。
个体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逐渐学会规则、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形成自己的社会认同和角色意识。
社会支持和互动对个体的成长、自尊心和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2972139376baf1ffc4fad58.png)
• (三)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在遗传和成熟的基础上决定了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遗传和成熟的基础上决定了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的基础上决定了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三)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决定)
1、自然环境的作用
胎儿受损(3%):营养不良;滥用药物;酒精;毒品; 吸烟;噪声;粉尘;放射性污染…… 地方病: (请看资料)
• • • •
(一)引导个体心理发展方向 引导个体心理发展方向 制约个体心理发展进程 (二)制约个体心理发展进程 是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基本条件 (三)是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基本条件 是以教育的适当性为前提 前提的 (四)是以教育的适当性为前提的
小故事:(美国)
• 有一对双胞胎兄弟,从小家境贫寒,父亲在 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偷盗被判了刑,由母 亲艰难地抚养着兄弟俩。他们从小学到中学 都在一个班学习,但哥哥勤奋好学,一直读 到博士毕业后有了自已的公司,事业如日中 天;而弟弟中学没有学完,一直游手好闲靠 小偷小摸度日。当记者分别问到这兄弟俩, 为什么他们的发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时,他 们的回答竟如出一辙:“因为我有一个偷盗 因为我有一个偷盗 的父亲”。不过,他们的言外之俗语:“三翻、六坐、八爬”
返回
三、环境与心理发展
了解华生的环境决定论P25
三、环境与心理发展
• (一)环境界定 是个体心理发展必须依赖的外部条件。 是个体心理发展必须依赖的外部条件。 • (二)环境分类
1、自然环境:个体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包括土地、河 自然环境:个体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包括土地、 山川及胎盘 胎盘等 流、山川及胎盘等。 社会环境: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方式所决定的生活条件。 2、社会环境: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方式所决定的生活条件。
返回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21f603976a20029bc642d8c.png)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一、个体心理发展表现出以下的一般规律和特点:1、人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
人的一生就是生理、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相互影响不断生长变化的过程。
2、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而且遵循这某些共同的模式。
例如,身体及其运动机能的发展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发展序列:首尾方向;远近方向;大小方向。
3、个体的心理发展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
4、心理的各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其各自发展到成熟阶段所需的时间以及发展的高峰期所出现的年龄阶段也不尽相同。
5、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二、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1、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教育制约着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
科学的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
2、教育必须以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教学应遵循教学的准备性原则,即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该原则又称为“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原则”。
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以此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
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命名事物。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在前一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
但是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表象,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
儿童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还没有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开始能够凭借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
处于这个阶段的1 / 6儿童已出项了“守恒”的概念,即无论客体的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总量是恒定不表的。
《发展心理学》课程笔记
![《发展心理学》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efa965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9.png)
《发展心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定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关注心理活动的起源、发展、变化和终止,以及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 研究内容:(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研究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心理特点,如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差异。
(2)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探讨心理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等普遍规律。
(3)心理发展的动力与机制:分析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如生物成熟、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作用。
(4)心理发展的测量与评估:研究心理发展水平的测量方法和评估标准,以量化个体心理发展的状况。
二、发展心理学的任务1. 揭示个体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 确定心理发展的基本阶段和转折期。
- 分析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 探讨心理发展的速度与方向。
2. 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3. 分析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 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 个体主观能动性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4. 为教育、心理咨询、人才培养等实践领域提供理论指导:- 指导教育实践,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 为心理咨询提供理论基础,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 为人才培养和选拔提供心理依据。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 丰富和完善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 促进心理学与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 为其他相关学科提供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持。
2. 实践意义:- 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人际交往。
- 指导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 优化学校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fdba667b84ae45c3b358cd1.png)
(二)霍尔的复演理论
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确定在从出生到成 熟。 霍尔采用了生物学上的复演学说来说明儿童心理 的发展。 在霍尔看来,儿童在出生前的胎儿时期复演了动 物的进化过程,如胎儿在一个阶段是有鳃裂的, 这就复演了鱼类。儿童出生以后,心理的发展就 是人类的进化过程的再现。 霍尔的复演理论在当时心理学界引起了较大争议, 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未得到认可,不过他提出 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这为后来的儿童 心理学研究所接受。
埃里克森把忠诚定义为:“不顾价值系统 的必然矛盾,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 能力。” 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压制异性间遗传的 对立性而永远相互奉献”。 埃里克森把智慧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 对待生活和死亡。”
(五)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是瑞士心理学家、日内瓦学派 的主要创始人。他毕生从事儿童心理 学的研究,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 他对儿童的思维或智力进行了规模庞 大的系统研究。皮亚杰主要以生物学、 逻辑学、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来研究 人类的认识,特别是儿童认识的发展 和结构,形成了著名的发生认识论。 其理论主要反映在《儿童的语言与思 维》(1924)、《儿童的判断与推理》 (1924)、《智力心理学》(1950)、 《从儿童到青年逻辑思维的发展》 (1958)、《儿童的心理意象》 (1971)等著作中。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11-16岁 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 问题,其认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3 、影响发展的四个因素
1)成熟 2)练习与经验(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的经验) 3)社会性经验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调节上述 三种因素,具有定向性的特点 (个人理解:结构有平衡的的本性,否则就要崩 溃了)
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86126772d0d233d4b04e6984.png)
▪ C、理直气壮型。一股难以抗拒的正义感, 时而天真,时而刁专,让对方不敢对你太过 干涉。在刚恋爱的时候,散发出一种独到的 美丽,非常吃香。但是,偶尔运用一点以柔 克刚的方式,或许会更好。
▪ D、矛盾情结型。爱情对你而言,爱得深却 又爱得不够专一,整个恋爱网络,仿佛一座 金字塔,偏偏建造金字塔的功业如此艰巨, 因此,你常常头痛不已。
(三)母亲的情绪状态对胎儿的影响
▪ 1、代谢的影响 ▪ 2、通过血液中的化学物质沟通 ▪ (四)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 1、胎教音乐可以使胎动的时间延长 ▪ 2、胎儿出生后能再认胎教音乐
第三章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 第一节 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 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 (一)反射行为 ▪ (二)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 (三)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 ▪ (四)视觉偏爱
▪ 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 智力年龄
▪ (二)研究对象的范围跨度大
▪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 (一)客观性原则 ▪ (二)实践性原则 ▪ (三)矛盾性原则 ▪ (四)教育性原则
▪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类 型
▪ (一)横向研究 ▪ (二)纵向研究 ▪ (三)系列交叉研究
▪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 C、表示你是一个不喜欢被老师注意,也不 喜欢出风头,只是喜欢安安静静想自己事情 的人。你的学习意愿其实也不算低,只是很 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来做自己的事情。
▪ D、你是一个恨不得躲起来,看不见老师, 希望老师也看不见你的人。你不是很讨厌老 师,而是你实在是非常讨厌上课。
搭计程车
▪ 假若你搭计程车,车费九十元,你一百 元给司机,他若没有十元零钱,这时你 会怎么做呢?(那是一个荒郊野外)
▪ 一、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 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渡时期
• • • • 游戏为主——学习为主 口头——书面;形象——抽象 “自我中心”——集体观念 开始步入青春期
返回
多彩的精神世界
• • • • 认知结构趋于完善 情感表现走向深刻 意志力量有所提高 个性特征有所展现
返回
紧要之处的班级教育
• 低年级 低年级——入学教育,形成学生意识 • 中年级 中年级——纠正教育,形成行为习惯 • 高年级 高年级——升学教育,青春期引导
返回
返回 到前运算阶段,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 化。儿童频繁地借助表象符号(语言符号与象征符号) 借助表象符号( 借助表象符号 语言符号与象征符号) 来代替外界事物从事外部活动,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 来代替外界事物 出来,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故这 一阶段又称为表象思维 表象思维阶段。 表象思维 一次皮亚杰带着3岁的女儿去探望朋友,而朋友家也有一 个1岁多的小男孩,正放在婴儿围栏中独自嬉玩,嬉玩过 程中婴儿突然跌倒在地下,紧接着便愤怒而大声地哭叫 起来。当时皮亚杰的女儿惊奇地看到这情景,口中喃喃 有声。三天后在自己的家中,皮亚杰发现3岁的小姑娘似 乎照着那1岁多小男孩的模样,重复地跌倒了几次,但她 没有因跌倒而愤怒啼哭,而是咯咯发笑,以一种愉快的 心境亲身体验着她在三天前所见过的"游戏"的乐趣。皮 亚杰指出,三天前那个小男孩跌倒的动作显然早已经内 化于女儿的头脑中去了。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
(一)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体重 生理特点 (二)内部机能的变化——内脏、肌肉脂肪、 脑与神经 (三)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器官成熟 (一)心理发展整体加速 心理特点 (二)青春期性心理萌动 (三)独立意识增强,渴求成人意识 (四)情感丰富,意志相对脆弱
(一)稳步发展的生长时期
• • • • • • • 代谢旺盛,偏重同化 体格发育,稳中有升 骨骼骨化,肌肉尚弱 脱换牙齿,注意保健 心率减慢,力量增强 大脑成熟,功能分化 生殖器官开始发育
12‘
测学生体质 看孩子健康
• 消息(焦点访谈)世界卫生日(4月7日)前夕, 消息(焦点访谈)世界卫生日( 月 日 前夕, 消息 记者在辽宁省沈阳市部分学校调查发现,近年来, 记者在辽宁省沈阳市部分学校调查发现,近年来,一些学 生的体质有下降趋势。 生的体质有下降趋势。 • 沈阳市教育系统从1979年开始逐步对中小学生进行体质 沈阳市教育系统从 年开始逐步对中小学生进行体质 体能进行监测,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资料显示, 体能进行监测,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资料显示,学生体 质体能状况令人担忧。以立定跳远项目为例, 质体能状况令人担忧。以立定跳远项目为例,高二男生的 成绩从1994年平均 年平均232厘米下降到目前的 厘米下降到目前的222厘米,同龄 厘米, 成绩从 年平均 厘米下降到目前的 厘米 名高二女生的平均值只有166厘米,而十年前则是 厘米, 的20名高二女生的平均值只有 名高二女生的平均值只有 厘米 182厘米。记者与当地教育部门合作,对部分学生进行了 厘米。 厘米 记者与当地教育部门合作, 1000米跑、立定跳远和肺活量等项目的测试,结果显示 米跑、 米跑 立定跳远和肺活量等项目的测试, 学生的体质确实有所下降。 学生的体质确实有所下降。 • 记者还了解到,体重超标的孩子也不在少数, 记者还了解到,体重超标的孩子也不在少数,视力下降 问题也有加重的趋势。 问题也有加重的趋势。 • 据学校介绍, 据学校介绍,为了让孩子们在紧张学习的同时有更多的 体育活动,近年来普遍把课间操时间扩大到了24分钟 分钟, 体育活动,近年来普遍把课间操时间扩大到了 分钟,但 受到升学压力、学生兴趣发生变化等原因影响, 受到升学压力、学生兴趣发生变化等原因影响,有些学校 的体育锻炼活动开展得并不理想。 的体育锻炼活动开展得并不理想。
(二)红灯频亮的健康状况
80 70 60
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 龋齿患病率高 体重失常,体态变形 体检合格率低 自我保健意识薄弱
50 40 30 20 10 0 小学 初中 高中 1993年 1993 年 2003年 2003 年
(三)亟待加强的班级保健
• • • • • 教学卫生——脑、眼、采光、疲劳等 环境卫生——净化、美化 个人卫生——饮、食、起、居 安全教育——提高警惕,防范事故 关注常见病防治——近视、蛔虫、龋齿、 脊柱弯曲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 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 作。
年龄 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 前运算阶段 (2-7 岁) 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 形式运算阶段 (11 岁-)
特征和主要成就 儿童以生来就有的一小部分感觉运动反应开始了生 例如,把热水瓶里的水倒进杯子 里去,倘若我
• 一、概念: 概念: • 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 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 一般的、 一般的 典型的、 本质的心理特征。 本质的
• 二、介绍几个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1、毕生的心理发展理论 2、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 3、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5、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返回
生平简介
皮亚杰 (Jean Piaget,1896~ 1980),瑞士儿童心理学家, 因研究儿童智力和认识发展而 闻名。提出了发生认识论。他 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 识论、逻辑学沟通结合起来, 从而将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 一门实证的实验科学。 支配儿童发展的因素: 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 (相互作用) *
第二节 儿童心两个不同年龄孩子挑选饮料: 两个不同年龄孩子挑选饮料:
一位父亲拿来两瓶可口可乐(这两只可口可乐瓶的大 一位父亲拿来两瓶可口可乐( 小形状一样,里面装的饮料也是等量), ),准备分别给他一 小形状一样,里面装的饮料也是等量),准备分别给他一 岁和一个8岁的孩子 个6岁和一个 岁的孩子,开始两孩子都知道两瓶中的饮料 岁和一个 岁的孩子, 不平衡 是一样多的。 是一样多的。但父亲并没有直接将两瓶可乐饮料分配给孩 原图式无法 而是将其中一瓶倒入了一个大杯中,解决问题 子,而是将其中一瓶倒入了一个大杯中,另一瓶倒入了两 个小杯中,再让两个孩子挑选。 岁孩子先挑 岁孩子先挑, 个小杯中,再让两个孩子挑选。6岁孩子先挑,他首先挑选 了一大杯而放弃两小杯,可是当他拿起大杯看着两个小杯, 了一大杯而放弃两小杯,可是当他拿起大杯看着两个小杯, 似乎犹豫起来,于是放下大杯又来到两小杯前, 似乎犹豫起来,于是放下大杯又来到两小杯前,仍是拿不 定主意,最后还是拿了一大杯,并喃喃地说: 定主意,最后还是拿了一大杯,并喃喃地说:“还是这杯 多一点” 这个6岁的孩子在挑选饮料时表现出了犹豫 岁的孩子在挑选饮料时表现出了犹豫。 多一点”。这个 岁的孩子在挑选饮料时表现出了犹豫。在 6岁孩子来回走动着挑选量较多的饮料时,他那 岁的哥哥 岁孩子来回走动着挑选量较多的饮料时, 岁孩子来回走动着挑选量较多的饮料时 他那8岁的哥哥 却在一旁不耐烦而鄙薄地叫道: 笨蛋, 却在一旁不耐烦而鄙薄地叫道:“笨蛋,两边是一样多 适应 如果你把可乐倒回瓶中, 的”、"如果你把可乐倒回瓶中,你就会知道两边是一样多 如果你把可乐倒回瓶中 的",他甚至还亲自示范将饮料倒回瓶中以显示其正确。 ,他甚至还亲自示范将饮料倒回瓶中以显示其正确。 返回
第四节 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
时代特征
一、宽阔的视野……信息时代 宽阔的视野 信息时代 二、解放的个性……开放时代 解放的个性 开放时代 三、突出的自我……竞争时代 突出的自我 竞争时代 四、经营的头脑……效率时代 经营的头脑 效率时代 五、独生子女的特征……(基本国策) 独生子女的特征 (基本国策)
们实际进行这一倒水的动作,就可以见到在这 活。儿童发展出客体恒常性和开始进行符号思维。 一动作中有一系列外显的,直接诉诸感官的特 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儿童改善了其符 征。然而对于成人和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可 号思维的能力。 以用不着实际去做这个动作,而在头脑里想象 完成这一动作并预见它的结果。这种心理上的 儿童理解了守恒,儿童可以对具体的、实实在在的 倒水过程,就是所谓"内化的动作",是动作能被 物体进行推理。 称之为运算的条件之一。可以看出,运算其实 就是一种由外在动作内化而成的思维,或是说 儿童发展出抽象推理和假设思维的能力。 在思维指导下的动作。 返回
返回
以儿童出现了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的、有逻 辑结构的动作为标志,儿童智 力进入运算阶段,首先是 具体运算阶段。 爱迪丝的头发比苏珊淡些,爱迪丝的头发比莉莎黑些, 问儿童:"三个中谁的头发最黑"。这个问题如是以语言的 形式出现,则具体运算阶段儿童难以正确回答。但如果 拿来三个头发黑白程度不同的布娃,分别命名为爱迪丝、 苏珊和莉莎,按题目的顺序两两拿出来给儿童看,儿童 看过之年,提问者再将布娃娃收藏起来,再让儿童说谁 的头发最黑,他们会毫无困难地指出苏珊的头发最黑。
返回
毕生的心理发展理论
• “如果给他十几个健康的婴儿,他可以将他 如果给他十几个健康的婴儿, 如果给他十几个健康的婴儿 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乞丐, 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乞丐, 无论他们出身及种族是什么。 无论他们出身及种族是什么。” • 心理发展环境决定论:心理学研究应以外 心理发展环境决定论: 部的观察为基础, 部的观察为基础,外部刺激与可观察的反 应之间所建立的良好链接是人类发展的基 础。 • 学习理论的基础 学习理论的基础——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P26 恐惧的形成
三、我国学者的发展阶段划分: 我国学者的发展阶段划分:
朱智贤
乳儿期 婴儿期 学龄前期 学龄初期 6、7—11、12 岁 少年期 11、12—14、15 岁 青年初期 14、15—17、18 岁
0—1岁 1—3岁 3—6、7 岁
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 1、转折期(危险期;危机年龄) • 2、转折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