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2011)》
移动互联网行业研究报告2011
2011年移动互联网行业研究报告2011年2月目录一、行业现状 (5)1、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呈现爆发式增长 (5)(1)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爆发式增加 (5)(2)3G用户规模虽小但呈加速增长趋势 (6)(3)未来5年内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桌面互联网 (6)2、智能手机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7)(1)智能手机渗透率快速提高 (7)(2)iPhone/iPad引爆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市场 (8)(3)以iPhone和iPad为代表的产品将给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带来持续热潮 (9)3、数据流量将持续暴增,逼迫运营商迅速应对 (10)(1)全球数据流量暴增 (10)(2)智能移动终端暴增与移动互联应用兴起已使3G网络不堪重负 (10)4、3G+WLAN互为补充的无线城市战略大势所趋 (12)(1)升级、网优、WIFI等各种应对策略起上阵 (12)(2)国内运营商探索WLAN+3G的“无线城市”建设思路 (14)(3)从全球来看,WiFi已成为最终用户对移动设备的标配需求 (16)5、移动互联进程中对IP地址严重稀缺 (17)(1)IPv4 地址即将耗尽 (17)(2)我国IPv4地址短缺问题形势更为严峻 (18)(3)IP地址不足将制约移动互联网发展 (18)(4)我国已经步入全面推进IPv6商用,培育和完善IPv6产业链的阶段 (19)6、移动应用服务市场爆发前夜,百花齐放 (20)(1)以苹果App Store为代表的移动应用,用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0)(2)App Store应用数量和下载量爆发式增长惊人,产生巨大产业链 (20)(3)3G网络、智能终端、云计算三大新技术基础将使移动互联网应用进入突破期 (21)(4)3G等网络限制将打开手机动漫、视频等应用的天花板 (22)7、运营商投资高位运行中的结构性机会 (22)二、行业趋势: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竞争与融合 (24)1、产业格局:三足鼎立,加速变革 (24)(1)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竞争对手三足鼎立 (24)(2)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将促使电信业变革 (25)(3)三大商业模式改变产业格局 (26)2、产业发展趋势:融合与转型趋势 (26)3、产业竞争趋势:以用户为中心,移动化、数字化与互联化 (29)(1)以用户为中心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29)(2)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趋势 (29)4、产业周期:价值曲线的趋势 (30)(1)价值创造将演绎“基础设施-平台-应用”三者之间不断更新的发展趋势 (30)(2)移动互联网下的用户发展具有很强的“羊群效应”和“长尾理论” (31)四、投资思路 (33)1、无线覆盖及网优:运营商竞争的必争之地 (33)2、智能手机高增长:带动天线、连接器等产业链高景气 (38)3、WLAN+IPV6设备市场高增长:国家战略鼓励,运营商采购拉动 (44)4、移动应用服务:突破临界扩散后,具有综合创新优势的细分市场 (48)五、细分领域及主要企业 (53)1、网优及无线覆盖:三维通信、世纪鼎利 (53)(1)三维通信:“设备+服务”一体化无线覆盖网优厂商 (53)(2)世纪鼎利:“端到端”的无线网络测试分析和网优厂商 (54)2、智能手机:信维通信、顺络电子 (55)(1)信维通信:国际大厂背后的手机天线“隐形冠军” (55)(2)顺络电子:布局丰富的被动元件国内龙头 (56)3、网络设备及服务:星网锐捷、国脉科技 (57)(1)星网锐捷:网络设备第二梯度的领头羊,引领企业网市场 (57)(2)国脉科技:多模式的高端网络技术服务及外包的领先者 (58)4、移动应用:拓维信息、四维图新、科大讯飞 (59)(1)拓维信息:网络设备第二梯度的领头羊,引领企业网市场 (59)(2)四维图新:“汽车+手机”双轮驱动,位置服务的地图老大 (60)(3)科大讯飞:语音云计算的龙头,新服务新价值 (60)六、主要风险 (61)1、运营商及政府投资风险 (61)2、宏观经济风险 (61)3、3G用户发展风险 (61)4、政府政策及法律风险 (62)一、行业现状2010年,被业界普遍认同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元年。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态势及建议
五是对网络基础设施需求日趋迫切。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快速 发展,超高速、大规模的网络基础设施成为支撑其进一步突破的重要 条件和保障。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其移动互 联产业发展的重点举措。美国提出“无线网络创新与基础设施建设计 划”,计划投入 150 亿美元,拟于 2016 年建成覆盖全美 98%人口的高 速无线网络;日本发布“i-Japan 战略 2015”,加快推进超高速宽带建 设,实现“随时随地”安全快速处理信息;英国推出“数字英国”计 划,将大幅提升高速网络覆盖率,促进全民应用。韩国、芬兰、新加
四是企业主体地位愈加凸显。创新已成为改变甚至颠覆移动互联
4
网产业格局的关键因素,迫使移动运营商、终端厂商和互联网企业将 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唯一的生存之道,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格局 不断深化(图 1)。过去的一年里,值得关注的是,苹果公司依托 iOS 系统的出色体验和小尺寸平板电脑的市场填补,迅速打败了诺基亚、 摩托罗拉、三星等传统巨头,成为新的行业领头羊和标准制定者;谷 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进一步强化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地位。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态势及建议
移动互联网产业,是指利用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电子阅读 器、平板电脑、汽车电子产品[GPS/ABS 等]、移动视频/娱乐设备、 无线家电等)通过无线通信(移动通信或无线宽带)方式获取互联网 服务的新兴业态。随着移动终端技术和无线宽带技术的高速发展,大 量基于移动互联的创新不断涌现,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飞速增长,所 蕴藏的巨大市场和应用前景已引起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 度重视。沃达丰(Vodafone)、威瑞森(Verizon)、雅虎、谷歌、摩托 罗拉、诺基亚等行业巨头纷纷开展布局并进军移动互联网领域。我国 于 2010 年将移动互联网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领域予以培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增长势头趋缓。
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
此外,我国家庭电脑上网宽带网民规模为3.92亿,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比例为98.9%,与上一年基本持平。
总结过去五年中国网民增长情况,从2006年互联网普及率升至10.5%开始,网民规模迎来一轮快速增长,平均每年普及率提升约6个百分点,尤其在2008年和2009年,网民年增长量接近9000万。
在2011年,这一增长势头出现减缓迹象。
图1中国网民规模与普及率当前互联网在全民中的普及率不到四成,网民增长还有十分广阔的空间,但是考虑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种种因素,目前我国居民中具备上网条件和技能的人已经基本转化为网民,接下来网民规模增长的难度加大。
年龄方面,过去五年内10-29岁群体互联网使用率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已接近高位,未来在这一人群的提升空间有限;而50岁以上人群的互联网使用率变化幅度很小;30-39岁群体的互联网使用率逐步攀升,目前还有一定增长空间,将成为下一阶段网民增长的主要群体。
学历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目前基本饱和;过去五年内高中学历人群的渗透率增长最为明显,2011年网民比重也已经超过九成,达到90.9%;而在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渗透率增长始终缓慢。
总之,过去五年内助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几类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即将触顶,而其他年龄段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互联网的接受速度很难达到年轻和高学历群体的水平,未来中国整体网民规模的增速会进入平台期。
由此可见,降低互联网接入和使用门槛,鼓励高龄人群、低学历人群等新技术的晚期接受者尝试使用互联网工具,将是下一阶段推动我国网民规模进一步扩大的重要条件。
移动互联网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及其发展趋势【摘要】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诞生了移动互联网。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终端的进步,移动互联网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移动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变化,它的发展趋势也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移动网络;云计算1.移动互联网概述1.1移动互联网的定义对于移动互联网,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在2011年的《移动互联网白皮书》中给出:“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包括3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
”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相比传统互联网,它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因此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产物;同时,对应于移动网络的是移动终端,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和可移动的终端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相对桌面互联网,终端的小型化和移动性以及网络的无缝接入等特性促使用户产生新的应用需求,从而促使个性化的移动应用服务的发展,区别于桌面应用的移动应用服务使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划清了界限,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1.2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由定义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包含3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
同样,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阐述。
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硬件基础。
早期的移动互联网仿照互联网在移动网内建立一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环境,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获取互联网信息和服务。
但是移动网在2g时代速率非常低,用户起初只能访问文本数据,而对于图片,下载时间过长并且流量费用高昂,更勿论观看视频,因此移动互联网络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直到移动网演进到2.5g、2.75g,移动网络的承载能力大幅提升,流量费用也降至人们可承受的范围,供手机访问的wap 网站和服务才开始增多并初具规模。
而随着3g网络的部署,移动网络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达到至少2mbps、384kbps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这样的速度使它能够支持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移动终端产业链分析报告2011
2011年移动终端产业链分析报告2011年7月目录一、智能移动终端是电子行业成长性最确定的领域 (4)1、互联网移动化趋势决定了移动终端的广阔前景 (4)2、3G的发展和移动应用的丰富将推动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 (4)3、智能终端价格下降将进一步带动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6)4、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高增长趋势已经确立 (8)二、电子元器件是移动终端产业链中最先受益且受益最大的环节 (9)1、电子元器件是移动终端产业链的基础 (9)2、电子元器件是移动终端产业链最先受益和受益最大的环节 (11)3、产业转移和升级使得中国成为移动终端爆发的主要受益者 (12)三、处理器芯片:架构授权给国内厂商带来机遇 (16)1、处理器芯片是移动终端的心脏 (16)2、智能移动终端对处理能力高要求带动处理器芯片需求 (16)3、架构授权和本土优势给国内厂商带来机遇 (18)(1)北京君正 (22)四、PCB:移动终端带动HDI和软硬板需求 (23)1、中国PCB市场未来快速增长,超过全球增速 (23)2、中国PCB市场格局分散,未来方向培育细分市场龙头 (24)3、移动终端的兴起将带动HDI等高端基板的需求 (25)(1)超声电子 (27)(2)兴森科技 (28)五、连接器:模具精度和响应速度是关键 (29)1、连接器是构成电路系统必需的基础元件之一 (29)2、智能手机规模的扩大,带动了精密连接器需求的增长 (30)3、连接器未来市场重点在中国,国内连接器企业优势明显 (31)(1)连接器行业进入壁垒高,具有“大者恒大”的特点 (31)①市场壁垒 (31)②规模化生产壁垒 (32)③技术壁垒 (32)(2)长盈精密 (33)(3)立讯精密 (34)六、触摸屏:看好产业链布局全面、有新技术储备的厂商 (35)1、触摸屏是人机交互的一次革命,长期看好其发展空间 (35)2、客户结构变化、产业链一体化和技术变革将影响触摸屏产业中期竞争格局 (36)(1)客户结构 (36)(2)产业链中下游一体化趋势 (38)(3)技术的变革 (39)3、看好产业链布局全面、有AMOLED技术储备的厂商 (41)(1)深天马 (41)(2)莱宝高科 (42)(3)长信科技 (43)(4)欧菲光 (44)七、天线:智能手机多天线趋势和产能转移将造就本土天线王者.. 451、智能手机多天线化趋势将带动手机天线行业的爆发 (45)2、天线产能向中国转移将造就本土天线王者 (46)(1)信维通信 (47)一、智能移动终端是电子行业成长性最确定的领域1、互联网移动化趋势决定了移动终端的广阔前景根据摩根斯坦利的研究,从20 世纪50 年代发明计算技术以来,技术进步是以十年为周期前进的,先后经历了大型机时代、小型机时代、个人电脑时代和桌面互联网时代,目前正在进入第五个发展周期——移动互联网周期的早期阶段。
2011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报告
网站和系统 的拒绝服务攻击事件 。这些情况 表 明我 国面 临的
境外 网络攻击和安全威胁越来越严重。 4 )网上银行面临的钓鱼威胁愈演愈烈 随着 我国网上银行 的蓬勃发 展,广大 网银用户成为黑 客 实施 网络攻击 的主要 目标。2 1 年 初,全 国范 围大面积爆发 01
20 8 7个,较 2 1 0 0年大幅下降 3 . ; C C R 9 % 从 N E T专门面向国 4
2国内网络安全应对措施
1 )相关互联 网主管部 门加大 网络安 全行政监管力度 ,坚
决 打击境 内网络攻击行 为
针对工业控制 系统 安全事 件愈发 频繁的情况 ,工信部 在 21年 9 01 月专 门印发了 《 关于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 理 的通 知》 ,对 重点领域 工业控制 系统信息安全管理 提出了明确 要求。2 1 年底 ,工信部印发了《 01 移动互联 网恶意程序监测 与
例如 2 1 年 针对 浙江某游戏 网站的攻击持 续了数月,综合采 01
随着移动互联网生机勃勃 的发展,黑客也将其 视为攫取经
济 利 益 的 重 要 目 。2 1 年 C E T捕 获 移 动互 联 网 恶 意 程 标 01 NC R
用了 D S请求攻击、U PF O D C Y L O N D L O 、T PS N F O D、H T TP
网页钓鱼事件 13 83件,较 2 1 00年增长 近两倍。 5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事件呈现增长态势
某个产品被黑 客发 现存在 漏洞,将 导致大量 用户和单位的信
息系统面 临威 胁。这种规模 效 应也 吸引黑 客加强 了对软件和 网站 漏洞 的挖掘和攻击活动。
继 2 1 伊 朗布舍 尔核 电站 遭 到 “ t x e”病 毒攻 击 0 0年 Sun t
移动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概述1
移动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平台方案概述1.1.系统建设背景近日,。
.。
无线城市规划的出台促进了.。
无线应用系统快速发展。
因此,作为各种无线应用系统的核心基础—安全管理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无线应用系统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设具有时间紧迫性。
2011年,Comodo,Gucci 和花期银行等国际公司的无线应用都相继发生了一系列安全事故.这些安全事故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市各单位的无线应用系统(特别是政务系统和办公系统)中的数据往往都是需要保密的,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各单位应用系统的离散独立建设和管理,会带来巨大的建设、管理成本,造成资源浪费。
例如,某单位如果不使用独立物理专线,无线应用的性能可能会难以接受;但是,如果建设将为这个单位带来巨额的专线使用费用,且容易出现专线资源的浪费。
综合政府无线城市规划的要求和各单位实际建设无线应用系统遇到的问题,本项目将重点解决我市各种无线应用系统的统一安全管理和网络资源统筹优化问题,其重点目标是在不改变各单位已有无线应用系统结构和物理联网的基础上,建立基于SSL VPN的移动应用安全管理平台,在逻辑和应用层面上将各单位移动应用系统纳入一个安全的使用范围,在移动应用系统各层面和关键节点上提供完善的防护和管理机制,最大限度的保障用户数据安全;同时,提供一个统一的VPN MSC客户端来实现用户的单点登陆管理,简化用户的操作步骤,以及降低各单位离散管理带来的安全隐患。
1.2.项目建设基础分析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出现,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兴事物蓬勃发展,移动平台正式进入大众市场。
当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也会遭遇一些成长的难题,比如安全问题和营收模式等。
不过无论如何,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来临。
根据2011年知名风投公司KPCB(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Byers)发布的《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全球ipad/iphone/ipod累计销售量达到7500万台,而Android系统移动平台更是达到2亿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笔记本和台式机的销量。
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部分主要数据
艾瑞咨询: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部分主要数据2011-12-20 10:59:43 艾瑞咨询电子商务电子支付分析师王维东艾瑞咨询近期推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针对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报告研究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481.4亿元,同比增长149.4%。
以下截取报告观点进行详细解读:(一)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481.4亿元,用户规模达到1.9亿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总额将达到481.4亿元,同比增长149.4%,整体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态势。
艾瑞预计,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在2013年底超过2000亿元。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将达到1.9亿。
艾瑞预计,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将达到4.8亿。
移动网上支付用户规模的增长带动了整个行业用户规模的爆发,另外手机短信支付也在用户群体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
(二)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阶段性特点整体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艾瑞咨询认为,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之所以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态势主要出于以下几点原因:移动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增长。
以移动电商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移动支付市场规模的扩大,整体互联网经济对移动支付的需求巨大;全新技术形式的出现催生新的支付形式。
3G、WIFI、NFC及RFID等通信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以智能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使得相关技术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支付流程也得以更加顺畅和便捷;用户对支付便捷化的需求。
随着用户消费欲望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支付形式多样化、便捷化的需求在迅速提升;移动支付企业的刺激。
第三方支付牌照方法之后,相关监管法规正在逐步落实,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在合规框架内展开新一轮竞争,为了迅速在全新市场中占领先发优势纷纷推出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并期待迅速占领用户市场。
2011-2012年度中国手机市场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个人收集整理,希望你也自动分享
2011-2012年度中国手机市场发展状况研究报告2012-03-15 17:58 作者: 出处: iiMedia Research 阅读:12249次推荐人:kim 我要投稿2012年3月,全球著名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发布了《2011-2012年度中国手机市场发展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16亿部,同比增长16.8%。
预计2012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8.1亿部,到2014年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将超过20亿部。
2009-2014年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及增长率2011年,全球手机市场在智能手机高速增长趋势的带动下,发展形势良好,手机行业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智能手机成为最热门的领域,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市场分析认为,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和3G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智能手机的需求增长势头强劲。
智能手机产品越来越丰富,应用越来越全面,价格平民化等都是推动全球手机市场增长的重要原因。
2011年中国手机市场销售规模分析2011年,中国手机产业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快速发展的衬托下,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智能手机销售市场。
国内品牌手机生产企业也在努力开拓国内市场,国产手机加快走向国际市场,中兴、华为、联想、酷派等等国内品牌纷纷发力,竞争智能手机市场。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手机销售量达2.8亿部,同比增长12%,增长率相比2010年较为下降。
预计2012年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将达到3亿。
到2014年,中国手机市场销售量将超过3.3亿部。
2009-2014年中国手机市场销售规模状况2011年中国手机市场品牌关注情况在中国手机市场品牌关注度方面,2011年诺基亚、三星、苹果位居关注前三甲,分别占33.4%、17.6%和11.2%。
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精选)
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精选)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精选)摘要:移动互联网是当今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中的重要动力,对经济、社会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综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分析其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
第一章:移动互联网的定义及发展历程1. 移动互联网的定义移动互联网是指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实现互联网功能的应用技术和服务。
它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广泛传播和交流。
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开始崭露头角。
2000年代初,智能手机的问世进一步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2010年代,移动互联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逐渐依赖于移动互联网。
第二章: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1. 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更是快速增加。
2. 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社交媒体、在线购物、在线支付、移动医疗等。
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3.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突破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例如5G技术的引入将大大提高移动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将为移动互联网带来更多可能性。
第三章:移动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1. 移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融合移动互联网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上购物和支付。
移动支付、线上营销等新模式掀起了电子商务的新浪潮。
2. 移动互联网创业的热潮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为各种创业项目提供了机遇。
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也孕育了一批新的科技巨头和独角兽企业。
第四章: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1. 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融合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结合,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信息获取途径。
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前言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同年11月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从1998年起,为了使调查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网络应用和互联网安全环境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严谨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为政府部门、企业等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连续发布了28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报告是根据第29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撰写,延续了以往《报告》内容和风格的基础。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下配合,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其中,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腾讯搜索技术研发中心对网页数据获取方面提供了帮助;北京东方网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网志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万网)、北京信诺立兴业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时代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原珠海市时代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中资源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厦门东南融通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原厦门华商盛世网络有限公司)、厦门三五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厦门三五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博睿宏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在域名和网站数据提供方面给予了配合。
中国移动搜索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移动搜索发展现状分析一移动搜索概述(一)移动搜索定义移动搜索是基于移动网络的搜索技术的总称,用户可以通过SMS、WAP、IVR等多种接入方式进行搜索,获取互联网信息、移动增值服务及本地信息等信息服务内容,用户还可以通过选择搜索结果并定制相关移动增值服务。
由于基于SMS文字智能分辨技术和基于SMS与WAP的数据库导航技术的出现,移动搜索市场具有广阔前景。
移动搜索的出现,真正打破了地域、网络和硬件的局限性,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搜索的服务需求。
同时,移动增值服务业务的快速成长为移动搜索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基于手机的移动搜索服务通过自然语句搜索用户关注的信息与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搜索用户的规模。
庞大的手机用户成为移动搜索的潜在用户,该类用户区别于互联网用户的特征对搜索技术的功能实现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移动搜索基于移动网络的特点使得该服务拥有了可实现易操作的收费体系(见表1)。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2)移动搜索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潜在市场规模及潜在用户巨大。
2004年以来,多家移动搜索商开始在国内推出自己的产品,并且逐渐在部分省份进行试点。
截至2011年年底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运营方式和赢利模式。
(二)移动搜索类别介绍1.移动网页搜索如传统互联网搜索引擎一样,手机用户可以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搜索引擎根据这些关键词寻找用户所需资源的站点,然后根据一定的规则反馈给用户包含此关键词信息的所有站点和指向这些站点的链接。
以Google、百度为主要代表的搜索引擎公司已经推出了这样的服务,通过WAP平台进行网页搜索。
这种站点搜索在行业内被认为是一种由互联网搜索引擎直接延伸到手机平台的移动搜索模式,技术上比较成熟,但与此同时,由于和传统互联网搜索没有本质区别,用户的使用热情可能会受到影响。
2.移动垂直搜索垂直搜索是指用户通过多种接入方式提出搜索请求搜索特定类型的内容或服务,例如音乐搜索、图片搜索、本地搜索等。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前 言1997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自1997年至今CNNIC 已成功发布了30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本次报告是第31次报告。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CNNIC 的历次报告则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自1998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形成了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
第31次统计报告延续了以往内容和风格,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接入方式和网络应用等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一如既往地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配合下,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在此,谨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第31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网民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目 录报告摘要.................................................................................................... 4第一章 调查介绍.................................................................................... 6一、调查方法...................................................................................................................................... 6二、报告术语界定.............................................................................................................................. 9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1一、网民规模.................................................................................................................................... 11(一)总体网民规模.................................................................................................................... 11(二)手机网民规模.................................................................................................................... 13(三)分省网民规模.................................................................................................................... 14(四)农村网民规模.................................................................................................................... 16二、网民属性.................................................................................................................................... 17(一)性别结构............................................................................................................................ 17(二)年龄结构............................................................................................................................ 17(三)学历结构............................................................................................................................ 18(四)职业结构............................................................................................................................ 19(五)收入结构............................................................................................................................ 19三、接入方式.................................................................................................................................... 20(一)上网设备............................................................................................................................ 20(二)上网地点............................................................................................................................ 21(三)上网时长............................................................................................................................ 21第三章 互联网基础资源...................................................................... 22一、基础资源概述............................................................................................................................ 22二、IP 地址........................................................................................................................................ 22三、域名............................................................................................................................................ 23四、网站............................................................................................................................................ 25五、网页............................................................................................................................................ 25六、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26第四章 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 28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2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一)信息获取............................................................................................................................ 29(二)商务交易............................................................................................................................ 30(三)交流沟通............................................................................................................................ 34(四)网络娱乐............................................................................................................................ 37二、手机网民应用状况.................................................................................................................... 40第五章 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 47一、中小企业互联网基础条件发展状况........................................................................................ 47(一)计算机普及状况................................................................................................................ 47(二)互联网普及状况................................................................................................................ 47(三)宽带普及状况.................................................................................................................... 49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发展状况................................................................................ 51(一)电子商务普及状况............................................................................................................ 51(二)网络营销使用情况............................................................................................................ 53三、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特点与趋势............................................................................................ 53附录1 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 55附录2 调查支持单位............................................................................. 67附录3 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介绍 (6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4报告摘要一、基础数据◇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2012.7.19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增长速度更加趋于平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网民规模突破5.38亿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
在普及率达到约四成的同时,中国网民增长速度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放缓的趋势,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
当前网民增长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互联网在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下一阶段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将转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以及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
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发展,移动终端设备价格更低廉、接入互联网更方便等特性,为部分落后地区和难转化人群中的互联网推广工作提供了契机。
手机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报告》显示,在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手机上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台式电脑这一传统上网终端的使用率在逐步下滑,中国网民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呈现出全新格局。
当前,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移动上网应用出现创新热潮,手机价格不断走低,对于庞大的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来说,使用手机接入互联网是更为廉价和便捷的方式。
这些因素都降低了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从而促成了普通手机用户向手机上网用户的转化。
手机视频用户规模激增手机微博用户涨幅明显《报告》显示,2012年上半年,通过互联网收看视频的用户增加了约2500万人,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数据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网络视频用户的人均单日访问时长比一季度增加近10分钟,网络视频在用户规模和用户使用深度上均呈现增长趋势。
移动社区行业分析报告2011
2011年移动社区行业分析报告2011年4月目录一、移动社区:沟通无极限 (3)二、移动社区发展趋势 (7)1、移动社区已成为移动互联网基础应用 (7)(1)良好的互动体验 (7)(2)灵活的盈利模式 (9)2、广阔/持续的发展空间 (14)三、投资机会和风险 (16)1、机会 (16)2、风险 (18)一、移动社区:沟通无极限移动社区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传输基础,通过手机、MID/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媒介,实现多人分享沟通的社会性网络系统。
广义的移动社区包括移动端的即时通信(Mobile IM),SNS 和微博等服务形式。
中国的移动社区服务提供商包括互联网厂商(如腾讯、新浪)、运营商(如中移动)和独立移动互联网厂商(如天下、火兔)。
IM,移动社区的基础应用:截至2009 年底,我国IM 用户已经突破2.77 亿人。
其中手机IM 用户占比为33.0%,规模达到9141 万。
庞大的用户规模和良好的扩展性使移动IM 成为移动社区基础平台。
调研数据显示,对IM 服务有付费意愿的用户占到32.7%,移动IM 存在很大盈利空间。
其中IM 平台优势明显的是腾讯QQ 和新崛起的飞信。
SNS,移动社区的主力军:基于六度关系的SNS 正在全球风靡。
预计在2010 年,全球移动SNS 用户数将达到2.2亿,并有望在2014 年达到7.6 亿,届时将占总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的45%。
美国、日本和中国是移动SNS 用户最多的国家。
在美国,1.2 亿人(占40%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在使用移动SNS。
截止2010 年7 月,通过手机访问Facebook的全球用户达1.5 亿。
在日本,Mixi/DENA/GREE 这3 大SNS 网站的用户超过4000 万,其中手机SNS 用户远超PC 用户。
在中国,截止到2009 年底,网络社交用户达到1.24 亿,其中有41%的用户愿意使用移动SNS。
在3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共同作用下,国内的。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
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10
一、网民规模....................................................................................................................................10
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19
一、基础资源概述............................................................................................................................19二、IP地址.......................................................................................................................................19三、域名............................................................................................................................................21四、网站............................................................................................................................................22五、网络国际出口带宽....................................................................................................................22
移动互联网概述
浅析移动互联网行业现状成蕾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09211114班30号09210423摘要:本文简要介绍移动互联网的概念,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背景及现状,并讨论了现阶段移动互联网领域所呈现的新特点,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
最后从整个产业链的几个方面: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终端厂商的角度,对移动互联网行业各领域的发展趋势作出浅层分析。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平台应用用户毋庸置疑,随着智能终端、3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2012年时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一年。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
2012年0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台式电脑用户,达到3.88亿,较2011年底增加了约3270万人,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2.2%。
移动互联网领域由于其巨大的潜在商用价值身为业界所看重,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新热点。
移动互联网通过移动终端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完成多种信息的处理,这一过程中所提供的服务已经超越了一个企业甚至是某个行业能够单独完成的范围,芯片厂商、终端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应用开发商、内容提供商需要在软硬件、业务平台、应用服务、运营等多个方面开展全面的合作。
在这种情况下,产业连中某一环节的核心企业,都在以某种方式,努力地整合产业链的多种资源,协调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团结合作,并缔结为具有一定组织秩序。
规模化效益的产业联盟,形成具备一定竞争力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竞争的核心,将是不同类型产业联盟之间的竞争。
1.移动互联网概念介绍正如1990年微软针对个人电脑推出Windows3.0,以及1995年Netscape Brower针对桌面互联网所做的创新一样,苹果公司在2007年1月9日推出的iPhone拉开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撰写人:马特·默菲(Matt Murphy)玛丽·米克(Mary Meeker)目录前言 (2)报告要点 (2)1.移动平台进入大众市场 (3)2.移动互联网是全球性的 (4)3.社交网络加速向移动网络发展 (5)4.移动网络使用时间增长 (8)5.移动广告-成长迅速,但遭遇成长烦恼 (10)6.移动商务-改变购买行为 (13)7.虚拟物品及应用内商务出现 (14)8.不是所有平台都一样 (16)9.变化加速,新玩家快速出现 (17)10.趋势概述 (19)1)早期阶段 (19)2)2011年及未来 (19)3)未来巨变 (19)前言知名风投公司KPCB(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日前发布了《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该报告通过10大点分析了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传奇风投、KPCB合伙人约翰·杜尔(John Doerr)曾说,―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社交网络创新者正为用户重新想象和重新定义一个网络,这一网络超越文档和网站。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出现,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兴事物蓬勃发展,移动平台正式进入大众市场。
当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也会遭遇一些成长的难题,比如营收模式等。
不过无论如何,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来临。
《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由KPCB合伙人马特·默菲(Matt Murphy)及有―网络女皇‖之称的全球著名互联网分析师玛丽·米克(Mary Meeker)共同撰写。
报告要点1.移动平台进入大众市场2.移动互联网是全球性的3.社交网络加速向移动网络发展4.移动网络使用时间增长5.移动广告-成长迅速,但营收并不令人不满意6.移动商务-改变购买行为7.虚拟物品及应用内商务出现8.不是所有平台都一样9.变化加速,新玩家快速出现10.概述。
1.移动平台进入大众市场1)iPod改变了媒体行业,iPhone进一步助力,iPad的快速增长则令前两者望尘莫及。
iPad vs.iPod vs.iPhone推出后前3季度全球累计出货量2)iTunes的出现改变了媒体行业,但App Store的出现令其失色。
iTunes和App Store推出后前10个季度音乐/视频/电影vs.应用累计下载量3)Android冲击大众市场。
Android前9个季度全球累计出货量4)台式机+笔记本电脑vs.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如图所示,到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出货量将超越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出货量(2005-2013年趋势图)2.移动互联网是全球性的1)截止2009年全球有18亿互联网用户,其中中国,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占比达46%。
2)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3G注册用户年增幅达35%,总数达7.26亿。
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3G注册用户分布、占比及年增幅3.社交网络加速向移动网络发展1)各种服务互相交融。
2)新兴社交媒体出现。
3)社交游戏开发商Zynga带来了伟大的新产品,挖走了―老用户‖。
热门社交游戏FarmVille及CityVille推出后前60天每日活跃用户人数趋势4)实时社交功能刺激移动网络使用量增长,比如分享、地理位置等。
在社交网络向移动网络发展过程中,各种新服务、新功能层出不穷5)KPCB合伙人约翰•杜尔(John Doerr)将这一过程戏称为―SoLoMo‖,也就是社交-本地化-移动。
4.移动网络使用时间增长1)日本社交网络发展趋势显示了移动市场的重要性。
Mixi移动页面浏览量占比快速增长至85%,4.5年前为14%2)智能手机用户60%时间花费在了新活动上,这些新活动包括地图、游戏、社交网络等。
相比之下,传统活动包括打电话等、收发邮件等。
3)未来5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有望增长26倍。
2008年至2015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趋势图4)移动网络趋势正席卷社交网络公司。
5亿Facebook用户中有2亿为移动用户,活跃度比远高于台式机用户。
Twitter用户中有一半为移动用户,40%微博消息来自移动设备。
5.移动广告-成长迅速,但遭遇成长烦恼1)虽然移动广告市场被普遍看好,迄今为止,仍无法从移动广告业务获取持续性营收。
如下图所示,各大媒体时间占比与广告营收占比,很明显互联网媒体广告营收占比仍不及传统媒体。
2)各种有力的新型移动广告格式出现。
3)越来越多品牌试水移动广告。
4)品牌虚拟商品和赞助广告展现影响力。
5)智能手机让看电视具有互动性。
通过手机看电视剧你可以做到:-获取优惠券/交易信息-了解更多产品信息-与朋友分享内容6.移动商务-改变购买行为1)美国电子商务营收占零售总额的5%左右,预计移动电子商务到达这一比例的速度会更快。
2)移动将改变交易方式。
l 基于位置的服务—实现实时的有形零售/服务机会l 透明的价格—即时、本地+在线价格比较l 折扣优惠—深度折扣诱使客户走进本地零售店l 即时满足—OTA(空中传送)即时数字产品+内容交付3)移动的设备+服务催生新的进店购物方式。
eBay总裁兼CEO约翰·多纳霍(John Donahoe)表示,移动购物日益成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2010年第四季度,eBay通过移动渠道销售的商品总值近2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倍。
2011年预计该项营收将达到40亿美元。
7.虚拟物品及应用内商务出现1)美国虚拟商品市场规模为亿美元。
2008年美国虚拟商品营收为5亿美元,此后逐年递增,2011预计为20多亿美元2)盈利途径从付费下载转变到出售虚拟商品,对许多开发者有深远意义KPCB 投资的公司日均营收数据显示,虚拟商品带动营收5倍增长3)从下载支付模式到广告及虚拟商品销售的强势转变2009年12月,在KPCB投资的公司的营收中,64%来自付费下载,30%来自广告,未销售虚拟商品。
到2010年12月,付费下载完全消失,广告营收占到63%,虚拟商品占到35%。
4)对于许多移动/社交应用来说,成功的核心在于游戏元素。
KPCB合伙人Bing Gordon称,加入游戏元素的应用是吸引新一代用户的根本之道。
8.不是所有平台都一样1)Android、苹果手机增长迅猛。
2010年第四季度,Android手机份额达到33%,同比增长615%,苹果手机份额为16%,同比增长86%。
2)Android、iOS应用使用量巨大。
虽然Symbian手机的用户量巨大,但在应用方面,Android和iOS平台的应用使用量要远远高出其它平台,其中Android应用日下载1100万个,iPhone应用日下载1700万个。
3)平台差异对盈利有显著影响,内置收费&应用内交易是关键。
从KPCB 投资的公司数据来看,在iOS平台上,14%左右免费用户会转化为付费用户,远高于其它平台9.变化加速,新玩家快速出现1)全球上市互联网企业过去6年的市值变化。
2004年,全球第一大市值互联网企业为eBay,市值为620亿美元。
到2011年,苹果成为市值最大互联网企业,市值为3270亿美元。
2)新的电脑周期特征。
新的电脑周期的特征为:更强的处理能力+改进用户界面+更小的体积+更低的价格+更多的服务=10倍的设备销量。
1960年,主机销量为100万台,经过小型机、PC、桌面互联网的不断演进,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P3播放器、PDA、车载GPS、移动视频播放器、游戏机等移动设备量是否会达到100亿台以上?3)科技财富创造与毁灭。
在新周期里,新公司往往赢过大公司。
上世纪60年代,IBM等大型主机厂商是新赢家、70年代是惠普等小型机厂商、80年代是苹果等个人电脑厂商、90年代是谷歌等桌面互联网公司,新千年将是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天下。
4)iPhone+Android应用发展,帮助人们告别媒介产品。
现有的许多消费电子设备,如DVD播放器、MP3播放器、录音机等都可用应用替代。
10.趋势概述1)早期阶段无所不在的计算—即时联通/1周7天1天24小时不间断/尽在手中更便宜—设备和数据方案价格下降更快速—网络和设备改进个性化—位置/选择/行为趣味性—社交/休闲/奖励驱动型营销在任何地方访问任何服务—一切尽在云端应用和盈利大爆炸—日进斗金可衡量的从网络到现实活动—为实体店带动客流量实时奖励/奖励某些行为—针对适合的人2)2011年及未来HTML 5 vs.应用下载NFC(近场通信)用于支付/交易/忠诚度奖励移动健康监测/诊断企业快速部署平板电脑引爆点– >发到市场50%的人口将使用智能手机―SoLoMo‖ —社交(Social)/ (本地化)local / (移动)mobile融合―游戏元素‖ —吸引新一代用户的终极方式赋权—亿万人能够通过设备与世界实时联通所产生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3)未来巨变KPCB合伙人John Doerr称,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社交网络创新者正为用户重新想象和重新定义一个网络,这一网络超越文档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