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指标探讨
财政分权改革_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中国奇迹的研究兴趣,他们从各个视角、建立各种理论试图诠释中国持续多年的高增长奇迹。
在种种因素中,中国特有的制度安排成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的一个重点。
而在中国所特有的制度安排中,中国特色的财政分权改革成为了经济学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
那么,中国的财政分权究竟在什么地方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分权改革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呢?这种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异质性又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行为产生了什么样的重要影响呢?它又是通过什么渠道或机制实现或施加这些影响力的呢?本文从财政分权之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财政分权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地方政府间关系以及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等四个方面试图将我国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框架内,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制度动力做出合理的解释。
此项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03BJL0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473036)资助。
此项研究也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京大学经济转型和发展研究中心”子课题“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张璟沈坤荣内容提要本文将我国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试图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制度动力做出合理的解释。
本文认为,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在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经济分权的同时,保留了政治上的中央集权。
这种独特的财政分权制度事实上导致了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的加剧,造成了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变化,形成了地方政府“为GDP增长而竞争”的竞争态势。
这种竞争态势是构成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之一,但同时也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的行为和目标取向的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经济增长张璟,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210093沈坤荣,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210093一、我国财政分权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财政分权是指通过法律等规范化的形式,划分中央政府(或者联邦政府)和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以下的地方各级政府的征税权和支出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赋予中央政府(或者联邦政府)以下的地方各级政府相应的预算管理权限。
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文化多样、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国家中,财政分权成为一个重要话题。
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将一部分财政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让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支出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长水平上,也涉及到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和责任。
首先,财政分权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在传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对于国家经济政策的执行力度相对较小,因为中央政府对于经济发展决策的高度集中控制导致地方政府无法根据本地的经济特点和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
而财政分权可以使地方政府更加自主地制定各自的经济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因为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来优先考虑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例如,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可以通过降低税收、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投资并促进经济增长。
财政分权的实施可以加强地方政府对本地经济的引领作用,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主动发展。
其次,财政分权能够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提高地方财政自给自足能力。
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可以自主制定一定范围内的税收政策,包括税率的调整、税种的设立等。
这样的政策灵活性有助于地方政府调整财政收入结构,依靠本地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来提高财政收入。
与此同时,由于地方政府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支出,他们也会更加积极地寻找经济增长点和资金来源,进而提高财政自给自足的能力。
这种财政收入的增加和财政自给自足的能力的提高,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资源用于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建设。
然而,财政分权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和管理水平不均衡。
在中国这样一个差距较大的国家中,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相对较弱,而且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他们可能在财政收支管理、资金使用和项目选择等方面出现短视、盲目或者不合理的行为。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经济风险增加,甚至对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二维作用机制研究
直以来财政分权研究的 目标主要是资源分配的效率 , 财政 的平衡 性以及宏 观经济 的稳定性 , 经济增长并不是传 统财政分权理论研究 的 目 标。但是从 2 世纪 8 年代起 , 0 O 许多高度集权 的计划经济体制 国家开始 进行市场经济改革 , 中一个重要方 面就 是财政分权改革 , 其 增加地方政 府的财政独立性 , 调动 了地方政府发展经 济的积极性 , 使得 改革后经济 得到快速增长 。 这些 国家的表现使得人们开始关心财政分权 在其 中的重 要作用 , 探讨财政分权是否促 进了经济增长 。
法是一致的。这个过程 即财政分权的资源配置效应 , 财政分权通过资源 在公共部门内部 配置的变化作用 于公共部门的生产效率 , 影响公共部门 的产出 , 进而影响整个社会 的产 出, 作用于经济增长。 这是财政分权对经 济增 长作用 的直接途径 , 是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方 面。 2 . 制度环境效应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 的观 点, 承认政府与私人部门 间存在依存关 系, 改变 了公共部门结构 , 影响到公共部门的行 为 , 私人部 门的行 为也会 随之 变化 , 使社会总产 出受到影响。例如 , 在亚当 ・ 斯密看 来公共部 门应该是私人部 门发展的“ 守夜人”而凯恩斯则 赋予了公共部 , 门直接参与宏观经济调节的角色。总的来说 , 对于公共部 门是私 人部门 发展 的重要制度环境因素 , 是无可置疑的。 因此 , 由于财政分权重新划分
章从 财政职能 角度入手 , 财政分权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分为资源配 将 置效应和制度环境效应, 并分别将其通过财政支 出分权和财政收入分权 来反 映。这样就建立 了财政分权 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二维实证研 究模 型 , 解决了文献 中实证研究模 型理论基础的 两个缺 陷, 并在此基础上 实证研 究了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关键词 :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二维作用机制 实证研 究 中图分类号 : 802 F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4 4 1 (0 8)1o 5 o 10 — 94 2 0 1_ 7 一 2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理论探讨及其启示
、
财政分 权与经济发展 的理论探讨
的竞 争有助于硬化他们 的预算 约束 ,提高经济运 行效率 。另外 , 财政分权有利于政府官员之 间竞争
所 谓 财 政 分 权 ,指 的 是 财 政 收 入 和 财 政 支 出 在 中央 政 府 和 地 方 政 府 之 间 的 权 限 划 分 ,在 中 央 政 府 总 是 强 势 于地 方 政 府 的 情 形 下 ,事 实 上 财 政
素 ( 其是 居 民 / 民 ) 尤 选 的完 全 自由流 动 和政府 对 选 民负责 是两 个最 重 要 的假设 。而 这两 个 假设对 不 发
济效率( ae ,9 5 。人 口流动性 以及地 方政府 H yk 14 ) 之间在提供公共 品方面 的竞争 ,使地 方公众与地
方 政 府 的偏 好 相 吻合 , 民通 过 “ 足 投 票 ” 选 居 以 来
指标 的运用 ,当政府在财政分权体制 下按块块组
织 , 不 是 在 中 央集 权 体 制 下 按 条 条 组 织 的时 候 , 而 指 标 竞 争 为政 府 官 员 提 供 的激 励 机 制 可 能更 有 效 ( 颖一 、 兰 ,97 。另 外 , 钱 罗 19 ) 中央 政 府 赋予 下 级 政
分权指 的就是 中央政府把 收人和支 出的权力划 分
到 地 方 政 府 。赞 同财 政 分 权 制 度 有 利 于 经 济 发 展 的观 点 认 为 ,好 的分 权 制 度 可 以更 好 地 体 现不 同
纳 税 人 的差 异 ,从 而 能够 更 好 地 实 现 纳 税 人 的需
府一些公共 服务职能有助于鼓励下级政府 的实践
因为受到 中央执政理念和官员 治理模式 的约束 而 未必不向下负责” 以, 晰 要弄清中国的财政分权是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治理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治理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摘要】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将一部分财政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这对地方政府的治理和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
财政分权调整了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治能力和责任意识。
财政分权改变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方式,促进了地方财政独立和自主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健性。
财政分权也影响了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和效率,使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保障。
财政分权对地方经济增长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激发了地方政府的创新和发展动力。
财政分权影响了地方政府的监督和问责机制,提升了地方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治理和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以确保财政分权能够发挥最大效益。
【关键词】财政分权、地方政府、治理、经济增长、权力结构、财政管理、公共服务、效率、经济发展、监督、问责机制、法律法规、监督机制、合理设计、积极作用。
1. 引言1.1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治理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将部分财政收入和支出权限下放给地方政府,以实现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分担。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治理和经济增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权力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可以更灵活地制定和执行政策,增强地方政府的自治能力,有利于更加贴近基层、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决策。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管理产生影响。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财政支出调整,更好地满足地方公共服务需求,提高财政资源利用效率。
财政分权也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及效率。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服务,增强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财政分权也会影响地方经济增长和发展。
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更有动力创新、拓展经济增长点,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财政分权也会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问责机制产生影响。
财政分权可以透明地划分责权,增强政府监督和问责效果,推动地方政府更加规范、透明地运行。
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研 究财政 分权对经 济 的影响 , 财政 分权度量 指标选 取非常 重
D a v o o d i 和 Z o u在对 多个 国家进 行分析 时使 用地 级政府 支 出占
了正的显 著的 影响 。 同时 , 高等教 育 、 广播节 目综合 人 口覆盖 率对我 国的 经济增 长也起 到 了显著 的推 进作 用。最后 , 文章
分析 了我 国 东、 中、 西部地 区经 济增 长的差 异性 , 并提 出 旨在 促进 我 国经济增 长的政 策建议 。 关键 词 财政 分权 高等教育 居 民文化 面板 数据 经 济增 长 基金 项 目: 国 家社 科基金 项 目( I 2 C G L 1 0 8 ) ; 上 海 市教 委科 研 创新项 目( 1 3 Z S 0 4 1 ) ; 中央 高校 基本科 研业 务 费专项 资金重 点
一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0 5 9 2 ( 2 0 1 4 ) 0 4 . 1 0 4 . O 3
差异 , 因此 , 他认 为我 国未来 财政 分权应 该选 择合适 的水 平 。各 学者 们在研 究 的过程 中所选 取的指 标各 有差异 , 但是 , 他 们基本
贪 婪的 , 同时 由于辖 区间 的要素流 动 , 导致 当地 政府 对 民众 利益 要 。目前 已有众 多 学者提 出 了财政 分权 的不同度 量指 标 。 其 中, 虽然我 国 的财 政分权 经历 了漫长而又 曲折 的调整 , 但 总 的来 中央政 府支 出之 比进行 度量 。Z h a n g和 Z o u通 过 一省 的财政支 说, 我国 的财政分 权是较 为成 功的 , 特 别是 1 9 9 4 年到 2 0 1 1 年间 , 出 占中央 财政总 支 出来度 量 , 并 且认为这 - L V , 例越 大说 明该省份 我 国的经 济增长 平均 保持 在 1 0 %左右 的水平 。 因此 , 有众 多学者 财政 分权度 就越大 。张 晏 、 龚 六堂【 8 】 在对 我 国 2 8 个 地区 基于 省 纷 纷研 究我 国的财 政分 权对 经济增 长 的影 响。对 我 国财政 分权 级面板数 据 的分 析时采 用 了 4 个度 量指标 , 分别是 预算 内本级政 进行 实证研 究 的主要 有 :T a o Z h a n g和 H e n g . f u Z o u检 验 了我 国 负相 关关 系 。林毅 夫和刘 志强 基于我 国 1 9 7 0年到 1 9 9 3年 的省 府财政 收入 指标 、 预 算 内本级政 府支 出指标 、 扣除净 转移 支付 的 了边际分 成率来 衡量财政 分权程度 , 即省 级政府提 留 了多少财政
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和波动
摘要:现有的文献假定我国的财政分权改革能够像其他国家那样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与现有的经验证据是矛盾的。
并且,现有的研究也没有准确揭示财政分权的多种效果以及作用机制。
本文利用1986 ̄2004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
发现从整个时间跨度来说,财政分权确实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在不同时间区域内其影响有所差异,在1994年前它对经济增长并无促进作用,而1994年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
同时,我们发现财政分权是导致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
在分权的体制下,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也表现出类似的增长效应和波动效应,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加剧了地区差距。
针对这些证据的一个共同解释就是,目前我国的财政分权其实是一种不完整和不规范的分权,如果要在保持分权的增长效应的同时,弱化其波动效应,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那么最关键的就是实行公共财政体制,并在这一新体制下实现合理分权。
关键词:财政分权经济增长经济波动一、引言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巨大。
Tiebout(1956)、Musgrave(1959)以及Oates(1972)等人发展的第一代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已经证明,政府间适度分权有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
而钱颖一和温加斯特(Qian和Weingast,1997)等人发展的第二代财政联邦主义理论进一步指出,财政分权有助于改进不同层级政府的激励,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这些理论都认为,不同的财政分权体制会带来相应的经济绩效,具体作用机制如下:第一,各地方居民的偏好不同,给定信息不对称,如果通过中央统一供给公共品,就无法有效满足居民的异质偏好,而财政分权能够赋予地方政府供给公共品的自主权,允许地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供公共品;第二,财政分权形成了地方的多中心利益格局,地方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展开竞争,竞争导致要素流动,这种用脚投票机制形成了对地方政府的外在压力,从而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减少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第三,地方之间的竞争会促进地方之间的分工和专业化,并激励地方进行制度和技术创新;第四,地方之间的竞争还容易改善当地的公共治理水平。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和区域经济增长
竞争理论 ,他们 的理论为以后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奠定 了坚 实的理 论基 础 。
密 的 《 国富论》 中,但是 政府竞争这一概念
收稿 日期 :2 1 -22 0 11-0 作者简介 : 李 江 (97 ) 男 ,湖南益 阳人 ,博士研究 生,主要从事 中国经济改革 与发展研究 。E m i e1 9 6 . o 17 一 , - a :bn 4 @13 em l
有关经济增长研究已 日 趋成熟 ,使用较多的 经济增长模型为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 函数 ,即
Y= K L A () 1
其中,Y为产值 ,K为物质资本 ,L为人力
资本 ,A表示其他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本文的 研究 目 标在于考察地方政府竞争对地区经济增长 的影响,因而我们将地方政府竞争变量加入到该 模型中,并对其取对数 ,以相应的符号代替各变 量 ,则 得到 以下计 量模 型 :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和 区域经济增长
17 2
新中国成立 以后 ,参照苏联 的经济体系 ,我 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从 17 9 8年开始,我 国 实施了改革开放 的政策 ,积极对外开放 ,引入外 部资源 ,经济实现 了长达 3 Q多年 的快速增 长,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在这个 过程 中,为了缓解中央政府面临的巨大财政压力 ,中 央政 府 开始逐 步下放 权 利 ,给予地方 政府 支配 财
一
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一
果是各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以及配 置权力而展开激烈的竞争 ,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经
、
文献综 述
济依据 。关于地方政府竞争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为
Teot 的 “ i u b 用脚投票”理论和 O t 的税收 as e
分税制后我国财政分权度的衡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分税制后我国财政分权度的衡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摘要】随着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分权度得到了提高,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本文从分税制对财政分权度的影响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两方面展开分析,通过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国际比较得出结论。
在政策建议部分,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财政分权度。
总结回顾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分税制对财政分权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分税制,财政分权度,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国际比较,政策建议,总结回顾,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分税制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划分税收的制度。
通过实行分税制,可以更好地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财政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分税制也能够促进地方政府在税收征管、财政预算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有助于实现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分税制后我国财政分权度的衡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只有充分了解和分析分税制对财政分权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才能更好地指导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本文的重要部分之一。
分税制在我国的实施对财政分权度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影响将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财政的管理和运作,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
深入研究分税制下我国财政分权度的变化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这些研究可以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助于完善财政体制,提升财政管理效率。
透过对财政分权度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级政府在财政管理上的职责和权力,促进地方政府的责任落实和效能提升。
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有助于调整和优化我国财政体制,更好地发挥财政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
我们将概述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然后深入探讨财政政策如何通过影响总需求、总供给、投资、消费等关键经济变量来推动经济增长。
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各种财政政策工具,如政府支出、税收、转移支付等,以及它们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运用策略。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实际效果。
我们将选取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分析其财政政策实践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们还将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相应的经济模型,以量化分析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目标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本文也期望为经济学界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推动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
二、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内生增长理论等多个流派。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在市场机制不完美、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当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这包括增加公共支出、减税等措施,以提高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新古典经济学则强调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认为政府支出和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其是否促进了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如果财政政策能够引导资源有效配置,促进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那么它将有助于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
内生增长理论则进一步分析了财政政策如何通过影响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来推动经济增长。
该理论认为,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影响教育、研发、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的投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实证研究方面,大量文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
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
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推进,财政分权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将一定的财政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能够自主决策和使用一部分财政资源。
本文将探讨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潜在的影响因素与机制。
一、财政分权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1.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财政分权可以激发地方政府提升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通过将一定的财政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掌握本地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引导,实施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政策措施,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财政资源,能够更好地支持本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的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通过财政手段给予相关产业更多的支持与激励,推动经济结构向着更加高效、创新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升地方经济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3. 推动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财政分权能够促使地方政府加强自身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需要更加主动地为企业和市民提供公共服务,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创新。
通过不断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和管理能力,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协调,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市民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二、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机制1. 政策环境因素财政分权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导向。
国家政策对于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的具体程度和方式上进行了约束和引导,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划分也受到政策环境因素的制约。
例如,国家在特定时期可能会采取中央集中控制的财政政策,限制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自主性与灵活性。
2. 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需要不同程度的财政分权来促进和支持。
在经济发展初期,地方政府可能需要更多的财政资源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
浅析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浅析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邹新山摘要: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者研究的热点,所以笔者详细的分析了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最后提出财政分权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影响;促进方式从以往学者对财政分权和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得知,二者的作用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正负相关,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二者之前的关系是双向的,而且其对经济增长也有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存在。
其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财政分权本身的增长机制就存在不确定性,所以下面笔者就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做如下分析。
一、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一)财政分权能够影响到生产者的效率,从而影响到经济增长虽然同样是财政支出,但是如果当地政府能够比中央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更多更好的话,这种财政分权就会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财政分权对于企业也是有影响的,例如在生产活动中的财政分权就会促进企业的资本投入,使得企业能够得到更多的劳动,更新和改造生产技术,这些举措都会促进经济增长,对其产生正面的影响。
(二)人力资本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因素,它能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于人力资本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结论都是认可的,而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却来自持续教育。
中央政府对我国教育的投资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如果当地政府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这份教育事业投入中来,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根据夏杰长等(2005)的研究发现目前地方政府在基础教育投入中已经占到很大比例,这种结果就是中央财政分权的结果导致地方政府有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基本权力,这对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是很关键的,也很好地促进了经济增长。
二、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主要是指对资源分配因素的影响,最终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
根据QianWeingast(1997)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主要是对权力进行下放,然后将重新归类政府的职能和应用进行不同层次的限制和冲击。
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
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摘要】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在地方政府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对地区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国财政分权制度的基本情况,探讨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文章将讨论中国财政分权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地方政府财政分权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联性。
通过研究,可以为未来提供一定的启示,并指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探究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高效地区经济增长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改革和发展、地方政府、关联性、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目的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研究旨在探讨财政分权制度在地方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与影响。
通过对中国财政分权制度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中的权力范围和责任。
对财政分权制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引入的因素,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财政分权制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研究中国财政分权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对于探讨如何优化地方政府财政管理、激发地方政府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讨地方政府财政分权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是当前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元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国家,财政分权制度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机制,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中国是一个拥有广泛区域差异的国家,各省市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深入研究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为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财政分权、分税制与中国经济增长
财政分权 、 分税制 与中国经济增 长
吉林 大 学经 济学 院 范 荣
一
、
文 献 综 述
有 的 学 者选 择 收 入指 标 , 有 的选 择 支 出 指 标 , 还 有 的 学 者 从 收 人 和 支 出
财 政 分 权 已经 被 世 界 上 越 来 越 多 的 国 家 所 采 用 作 为 基 本 的 财 政 制 度, 而且理论上它已经被证明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 是 符 合 经 济 发 展 规 律 的制度 。 但 是, 在 实证 检 验 中 , 却 难 以得 到如 此 一 致 的结 论 , 财 政 分 权 和
中 央 启 动 了 分税 制 改革 ,因 此 可 以 把 分 税 制 改 革 看 成 是 中 央 政 府 的 无
“ 实证研 究 : 在对 财政分权和经济增 长的实证研 究中 , 各个学 者得
出 了迥 然 不 同 的 结 论 。 D a v o o d i a n d Z o u ( 1 9 9 8 ) 对 欠 发 达 地 区进 行 实 证
手分析 . 认 为 财 政 分 权 可 以 改 善 地 方 政 府 和 中 央 政 府 的委 托 代 理 关 系 , 提升地方政府的责任感和提供公共物品的透明度 ( De Me l l o 。 2 0 0 0) : 还
有一些 学者认 为财政 分权后 . 居民可 以“ 以脚 投 票 ” , 促 进 地 方 政 府 竞 争, 从 而 可 以 提 高 地 方 政 府 提 供 的公 共 产 品 的 质 量 , 并 且 使 公 共 产 品 的
研 究 发 现 财 政 分 权 和 经 济 增 长 呈 负 相 关 关 系 。与 传 统 财 政 分权 理 论 大 相径庭 。 T h o nt r o n ( 2 0 0 9 ) 根据 以前 学 者 的研 究 构 建 了度 量 收 入 自主 程 度 的 指 标 。并 且 用 地 方 收 入 占总 收 入 的 比 值 来 表 示 财 政 分 权 的指 标 , 对 1 9个 O E C D国家的成员国 1 9 8 0 — 2 0 0 0年 的样 本 数 据 进 行 了实 证 研 究 ,
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hina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讨论稿系列Working Paper SeriesNo. C2000008 2000-6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1林毅夫刘志强NO.C2000008 2000 年 6 月1 日摘要我们利用了省级数据来估算中国自1980年代开始的财政分权在经济增长上所产生的作用。
我们发现,在控制了同时期其它各项改革措施的影响后,财政分权提高了省级人均GDP 的增长率。
这与财政分权可以提高经济效率的假说一致。
另外,我们还发现农村改革、非国有部门的发展以及资本积累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在过去二十年里迅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我们感谢Hans Bin swa nfer、Jack Hou、李华刚、Suza nne Piriou-Sall、马峻、An war Shah 和邹恒甫对本文初稿所作的有益的评论和建议。
我们的研究得到了世界银行和香港科技大学的支持和赞助。
1998年1月13—18日,在泰国曼谷Royal orohid Sheraton召开了 "第3届环太平洋联合经济组织会议",我们向该会议提交了论文,本文基本上是对该论文的修订稿。
文中所有可能的错误均由作者负责。
1.引言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接近10%的破纪录速度增长。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因素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使家庭成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业改革,在企业管理中引入了物质激励的企业改革,各种价格改革、技术引进、面向国际贸易和外国投资的市场开放以及非国有部门的兴起等等。
在众多的改革措施中,一个重要的但却没有被充分研究的方面就是始于80年代初的财政改革。
本文主要在于探讨财政分权是否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从广义上讲,中国的财政分权与世界其它地方的财政分权没有差别,都指中央政府将财政控制下放给地方政府。
在那些财政分权的拥护者眼中,财政权力和责任向各级地方政府的转移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因为和中央政府相比,各级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具有信息优势(Oates ,1972)。
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
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摘要】中国财政分权制度是指中央政府将部分财政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以实现更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本文从中国财政分权制度的演变、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权力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财政分权制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对财政分权制度下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的探讨,揭示了财政分权制度在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还通过对改革与发展的思考,探讨了财政分权制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启示,展望了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的未来。
通过深入研究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整体经济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地区经济增长、演变、地方政府、财政分权权力、影响、财政自主权、改革与发展、启示、互动关系、实践意义、展望、未来。
1. 引言1.1 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的背景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期。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所有税收和财政收入都由中央政府集中管理和分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加大,集中的财政体制已经开始显现出许多不足之处。
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资源配置的不透明性,导致了许多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的问题。
中国政府开始逐步探讨和实行财政分权制度,以促进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发展活力,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均衡发展。
财政分权制度的建立旨在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和责任意识,激励地方政府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
通过财政分权制度,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调动地方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财政分权制度也可以促进地方政府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地方政府的活力和发展动力,提高地区经济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的背景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地方政府自主性和发展活力的必然选择。
财政分权_地方政府竞争与FDI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综述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FDI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综述□杨帆徐敏丽【内容摘要】财政分权制度下,地方政府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展开引入以FDI为主的竞争。
文章主要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FDI经济增长效应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
【关键词】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FDI;经济增长效应【作者简介】杨帆(1989 ),安徽人;江南大学国贸专业硕士研究生。
徐敏丽(1973 ),山西永济人;江南大学副教授,硕士导师中国的财政改革始于1980年,从“财政包干”到“分税制”的改革使得中国像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实施财政分权制度。
一、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对FDI的竞争(一)财政分权。
财政分权主要讨论如何设计“最优”税率、税种和财政转移。
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是建立在公共产品理论基础上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Tiebout(1956)、Mus-grave(1959)和Oates(1972),他们的核心思想是在人口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向地方政府分权可以解决中央政府信息缺失的问题,地方政府将利用信息上的优势提供满足不同居民偏好公共产品,居民的真实偏好就实际上通过自由迁徙———“用脚投票”的机制来显示。
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是由Qian、weingast和Roaland(1996、1997、1998)提出来的,他们开始把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的激励、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联系起来,突破了财政分权思想建立在公共产品理论上的束缚,使得财政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二)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
财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在行政领域具有一定权利与责任,成为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
但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任命具有绝对权威,这就形成了中国政治上的集中与行政上分权并存。
张璟、沈坤荣(2008)认为中国式财政分权以政治集权、经济分权为特色,因此加剧了地方政府之间以GDP增长指标为首的竞争态势。
正是这种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利益,展开强烈的财政竞争与各种经济资源的竞争。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理论探讨及其启示
提 高 消 费 者 效 率 ;与 中 央 政 府 相 比 , 由 于 地 方 政 府 更 贴 近 当 地 民 众 , 更 具 信 息 优 势 ,因 而 在 提 供
公 共 品 方 面 也 更 具 优 势 ,所 以 分 权 能 提 高 经 济 效 率 ( y k1 4 ) 人 口流 动 性 以及 地 方 政 府 之 间 Ha e ,9 5 。
一
、
财 政 分 权 与 经 济 发 展 的 理 论 探 讨
上 衡 量分 权 对 于 经济 增 长 的影 响变得 困难 。虽然 在 改 革 开 放 之 后 中 国 要 素 的 流 动 性 不 断 加 快 ,但 地 区间 差异 较 大 以及 户 籍制 度 的限 制使 得 要 素流
所 谓 财 政 分 权 , 的 是 财 政 收 入 和 财 政 支 出在 指 中央 政府 和地方 政 府 之 间 的权 限划 分 。在 中央政
动 性 假设 并 不 满 足 。 “ 国 的政 治体 制 和 官员 治 中 理 的特 殊性 使 得 政府 与 地方 民众 的关 系变 得更 加
微 妙 和 复 杂 。看 上去 ,中国 的地 方政 府 更 多 地对 中 央 负 责 ,但 是 因 为 受 到 中 央 执 政 理 念 和 官 员 治 理 模式 的约束 而未 必不 向 下负 责 ” 。①所 以 ,要 弄 清 中 国 的 财 政 分 权 是 否 正 面 影 响 了经 济 增 长 ,绝
分 权有 助 于 使政 府 官 员部 门的 激励 机 制和 经 济效 率 保 持 一 致 。 在 转 型 国 家 中 ( 中 国),地 方 政 府 如 之 间 的 竞 争 有 助 于 硬 化 他 们 的 预 算 约 束 ,提 高 经 济 运 行效 率 。另外 ,财政 分 权 有利 于 政府 官 员之 问竞争 指 标 的运 用 ,当政 府 在 财政 分权 体 制 下按
财政分权背景下的经济增长质量地区差异r——基于系统GMM及门槛效应的检验
财政分权背景下的经济增长质量地区差异r——基于系统GMM及门槛效应的检验林春;孙英杰【摘要】财政分权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选择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和门槛面板模型,对财政分权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一是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会因地区发展的差异性而表现出不同的促进效果;二是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最后,针对上面结论,得出继续强化地区财政分权力度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重要启示.【期刊名称】《财经论丛》【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10页(P33-42)【关键词】财政分权;经济增长质量;地区差异;系统矩估计;门槛效应【作者】林春;孙英杰【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 110036;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0.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方向过渡,而作为发挥国家重要职能的财政分权体系必然会助推这种阶段的过渡,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便备受关注。
国外有关财政分权理论较早可追溯到Tiebout(1956)的“以脚投票”理论,他通过用脚投票模型检验了地方政府根据居民偏好提高供给公共产品的效率,从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1]。
这点与Musgrave(1959)认为地方政府利用居民偏好进行资源合理配置来稳定经济增长的结论[2]和Oates(1972)在分权定理中提出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更有效率的结论不谋而合[3]。
同样,Brennan & Buchanan(1980)论证了收入约束角度下不同级别政府的竞争会提高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以此来促进经济增长[4]。
随着经济发展过程的不断演进,催生以Weingast(1995)、Qian & Weingast(1997)为代表的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他们认为财政分权能够促进经济激励机制和地方政府竞争机制的产生,并以此来推进地方经济的增长[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指标探讨国内学者对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却得出了具有争议性的结论。
经研究发现,指标选择及其处理不统一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在关于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其指标选择主要与财政分权概念有关。
其中,对财政分权度量指标的分析从边际分成率和平均分成率,财政收支比重指标,预算内指标、预算外指标及体制外指标三个方面进行。
财政分权中国经济增长度量指标在Oates等人发展的第一代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和Qian和Weingast等人发展的第二代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对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证研究,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经研究发现,指标选择及其处理不统一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一、文献综述国内学者对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主要得出了四种具有争议性结论:一是认为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为正,从而认可财政联邦主义关于财政分权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适用于中国。
如Ma(1997)、林毅夫和刘志强(2000)以及肖文和周明海(2008)等发现财政分权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二是认为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为负,从而否定了财政联邦主义关于财政分权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如Zhang和Zou(1998)认为,省级财政分权与中国各省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显著为负,这在过渡时期(1985-1989)显得特别明显,周培奇(2011)也得出了相似结论;三是认为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跨时差异和地区差异,但对此仍存在不同的结论。
如张晏和龚六堂(2005)认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是个分界点,之前的财政分权抑制了经济增长,而之后则促进了经济增长,另外,他们还在划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基础上发现了不同地区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差异。
但是,同样基于分段回归,沈坤荣和付文林(2005)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他们发现1994年前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显著关系,而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两者之间却呈现显著地负相关。
周业安和章泉(2008)发现从1986—2004年的整个时间跨度来说,财政分权有利于经济增长,而1994年前财政分权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1994年后它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四是认为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无直接相关关系。
如胡书东(2001)、李文星等(2009)认为一般的财政分权与国民经济绩效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二、对财政分权的度量指标的再思考在关于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其指标选择主要与财政分权概念有关。
下面对相关的指标选择进行简要分析。
(一)边际分成率和平均分成率。
林毅夫和刘志强(2000)使用边际分成率来度量财政分权,其含义是指地方政府从财政收入增加额中所提留的比例,该指标也被成为自有收入的边际增量。
由于改革开放后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处在不断的调整之中,为了反映这一变化,林毅夫和刘志强(2000)对不同时期中央和省之间的财政关系进行了分类,其中,在1985到1987年之间共涉及到四种类型,而在1988到1993年之间则涉及到五种类型。
按照他们的研究,在1985到1987年间有14个省可以从财政收入增量中保留一定的份额归自己支配,在1988年到1993年间还有5个省这样做,其余省份在所有时期获得了100%的边际分成率。
对于财政制度改革前即1985年之前不存在财政分权,林毅夫和刘志强(2000)将其标记为0。
在他们的方法下,我们可以发现,像广东和江苏这样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雄厚的省份竟然与四川、宁夏等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较穷的省份具有同样的财政分权度,这显然很难令人信服。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当使用边际分成率来度量财政分权时,那些将财政收入中的固定比例上交给中央财政的富裕省份和那些从中央获得财政补贴的省份是一样的。
张晏和龚六堂(2005)曾指出了这一点。
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收入划分是按照中央税种、地方税种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种来进行的,这就进一步制约了边际分成率方法的应用。
也承认,边际分成率指标确实不足以反映财政关系的复杂变化。
Ma(1997)使用了平均分成率指标来度量财政分权,其含义是指省级政府在预算收入中保留的平均份额。
但正如林毅夫和刘志强(2000)所指出的,这一方法面临一个内在矛盾,即一些省份在改革开放前就一直对中央财政有净贡献,按按照Ma(1997)的方法,此时就已经存在财政分权,但在统收统支制度下,这些省的支出仍需要中央政府批准。
这样一来,平均分成率就无法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所经历的重大改革,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的新格局。
虽然肖文和周明海(2008)结合使用了这两个指标,但由于这两个指标在度量财政分权程度时分别面临困境,并不会因为合并使用而消失。
因此,他们方法的合理性也是值得商榷的。
(二)财政收支比重指标胡书东(2001)使用了人均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和地方经济建设支出比重来度量财政分权,周业安和章泉(2008)使用了人均各省本级财政支出比重来衡量财政分权,李文星等(2009)采用了各地区财政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比重来度量财政分权,应该说这种基于财政收支比重的指标选择方法沿袭了Oates从财政收支度量财政分权的传统。
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仍然面临潜在的问题,比如我们需要考虑,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转移支付的情况下,地方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是否能够反映财政分权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转移支付在分为有条件转移支付和无条件转移支付时,它们对财政分权的影响是一样的吗?在中国长期以来存在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不对等,尽管分税制改革在某些方面有所调整,但是由于1994年的改革方案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总财政收入的比重,因此,这种不对等的局面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集中了大部分的财政收入,但又通过税收返还、专项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等形式将财政支出转移给地方。
马拴友和于红霞(2003)的研究表明,在1998年到2001年间,税收返还在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其比重高达62.1%,其次是专项转移支付比重为20.1%。
这样一来,非条件性转移支付就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有了相当高的比重。
由于税收返还建立在一定的基数基础上,在制度设计上为了保证地方原有利益,并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采用了“ 存量不动,增量调节” 的办法,并确定各省税收返还额的递增率,系数为各省增值税和消费税增长率的1︰0.3。
这样一来,如果一个省增值税和消费税平均增长率高,其获得的税收返还额也大。
所以对于经济发达省份而言,包含了税收返还的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可以比较好地反映财政分权的情况。
但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省份而言,由于其地方财政收支存在较大缺口,中央的转移支付主要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这样用其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来衡量财政分权则可能拉高其指标数值。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缺乏明确的规范和统一的标准,转移的具体数额往往与地方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和“跑部钱进”的能力密切相关,这样就使得利用财政支出比重来准确衡量财政分权程度面临更多的困境。
另外,由于地方政府之间在进行竞争时往往使用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甚至是简单的通过承诺对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返还来“招商引税”,这样就带来税收在地方政府之间的重新分配,这种重新分配具有零和博弈的性质,一个地方因招商引税导致财政收支比重的增加会高估其财政分权程度,而一个地方因其他地方招商引税而导致财政收支比重的降低也不能反映其实际财政分权程度。
此外,如果考虑到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财政支出比重也不能很好的反映财政分权情况,即使像胡书东(2001)、周业安和章泉(2008)那样采用人均指标,仍然不能避免因为经济规模差异而产生的影响。
正如张晏和龚六堂(2005)举例指出的,四川省的财政支出最高,但这并不反映四川省就比支出较小的广西拥有更多的财政自主权。
同样,上海财政支出高于天津,但上海市的财政自由度并不比天津更多。
(三)预算内指标、预算外指标及体制外指标由于中国财政收支的不规范、不统一,学界通常采用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体制外资金来描述政府实际财政收支的分布。
这样,对财政分权的度量就必须对此进行综合考虑。
因此,很多学者在关于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关注到了这一特殊事实,如张晏和龚六堂(2005)、沈坤荣和付文林(2005)采用了预算内外的财政收支比重指标衡量财政分权,特别的,张晏和龚六堂(2005)还考察了体制外收支对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重要影响。
但是,从1990年代开始,中央于1993年至1995年、1996年和1997年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
这导致了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概念的变化,进而导致难以对相关的统计数据进行统一处理,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导致基层政府财力与事权不匹配程度加剧,结果是地方政府进一步通过多种途径扩大了预算外收支的比重。
从不同角度可能对此作出不同的判断,如从地方实际支配财力的角度,可能得出财政分权程度加大,但如果从预算外收支特别是制度外收支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的角度来看,也可能得出财政分权过度的结论。
三、结语国内学者对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出现了四种主要的争议性结论。
在关于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其指标选择主要与财政分权概念有关。
其中,对财政分权度量指标的分析从边际分成率和平均分成率,财政收支比重指标,预算内指标、预算外指标及体制外指标三个方面进行。
因此,本文认为,度量指标的选择和处理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在实证研究中,我们在选择指标的时候经常会面临的困境是指标要么不符合现实,要么不易于处理。
对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感兴趣的学者不应该理所当然地认为相应的度量方法和指标都是有效的,大量的度量缺陷可能会导致从那些数据中得出不合理的推论。
参考文献:[1]Ma J.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in China[M].England:Macm illan Press,1997.[2]林毅夫,刘志强.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4):5-17.[3]肖文,周明海.财政分权与区域经济增长[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38.[4]Zhang,Tao.,Heng-fu Zou,1998,“Fiscal Decentralization,Public Spending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67,pp.221~40.[5]周培奇.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1999~2008):基于预算权的讨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001):17-23.[6]张晏、龚六堂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5(1):75-108.[7]沈坤荣,付文林.中国的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5,(1):31-39.[8]周业安,章泉.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和波动[J].管理世界,2008,(3):6-15.[9]胡书东.经济发展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国财政制度变迁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39.[10]李文星,艾春荣,徐长生.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再检验[J].浙江社会科学,2009,(11):17-25.[11]马拴友,于红霞.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J].经济研究,2003,(3):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