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情感障碍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双相其它型:躁狂或抑郁发作均不严重;
◆ 环性情绪人格:具有躁狂抑郁双相情绪波动人格特征,其情绪波动幅度轻 6
临床表现
◆ 躁狂状态 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是躁狂状态特征性表现,伴 随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表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 奋,即情绪、内心体验、意志行为之间协调一致,并与周 围环境相协调。严重时可表现出不协调症状,言语凌乱、 行为紊乱,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 另外,根据躁狂抑郁发作的轻重进行分类,是目前临床经常使用的分类。双 相情感障碍包括I型、II型和快速循环型这三大类型。 I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和抑郁循环发作。有50%~60%的病例在躁狂发作前、 后有抑郁发作,单纯(或单相)的躁狂发作很少见。躁狂发作的特征是异常 并持续地情绪高涨、自夸或易激惹。患者的情绪高涨可以被描述成欣快、振 奋,并伴有盲目热情和乐观,这在别人看来是富有感染力的。虽然患者的情 感主要表现为高涨,但也可很快变得易激惹,特别是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 足时更是如此。 PS:躁狂发作明显且严重,又有重性抑郁发作。
◆ 遗传学因素 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
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 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 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 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 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wenku.baidu.com病中可 能成为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 总 体来说,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倾向认为,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均 起重要作用,遗传因素的影响可能较为突出
2
3
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 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
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 量异常;②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向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向障碍 的素质标志;③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 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④多巴胺(DA) 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 ⑤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在血 浆和脑脊液中水平降低;⑥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 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⑦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双相情感障碍
1
概念
◆ 双相障碍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相心境(情感)障碍,指发病以 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 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 时出现。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 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5
疾病分类
◆ 当患者至少有一次躁狂发作或躁狂、抑郁混合发作时,就可以诊断其为I型双 相情感障碍。该型情感障碍经常伴有较严重的抑郁发作,男女患该病的比例 基本相同。
◆ II型双相情感障碍:以反复发作的重度抑郁和轻躁狂为特征。轻躁狂症状与躁 狂症状相似,只是在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社会功能损害水平上未达到躁狂的程 度(如患者的职业能力很少受累)。轻躁狂虽然也有情感高涨和过分自信的 表现,但通常没有精神病性症状、思维奔逸或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激越,患者 也因此不承认自己有病,并尽量将自己的症状描述得很轻和拒绝接受治疗。 当患者的抑郁发作较严重,并伴轻型躁狂发作,则可以诊断其为II型双相情感 障碍。该型双相情感障碍程度较轻,女性患者比男性多。PS:躁狂发作一般较 轻,其抑郁发作明显而严重.
◆ 躁狂状态(Mood disorders)既往称为情感障碍(Afective disorders)是指以 心境或情感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表现为情感高涨、精力旺盛、 言语增多、活动增多,称躁狂状态;情感低落、快感缺乏、精力下降、兴趣减少、 活动减少,称抑郁状态;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
4
疾病分类
◆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法系统(ICD-10),美国分类法 系统(DSM-Ⅳ)。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 关于双向障碍,根据发作时所处的状态分类如下:双相障碍 目前为轻躁狂; 双相障碍 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双相障碍 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 躁狂;双向相障碍 目前为轻抑郁;双向障碍 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 双相障碍 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双相障碍 目前为混合发作;其它待 分类的双相障碍;双相障碍 目前为快速循环发作。环性心境障碍。
◆ 抑郁状态 核心症状 ①情绪低落,心情低沉、郁闷、悲伤、 不开心,对今后感到没有信心,没有希望,甚至悲观绝望, 出现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②兴趣缺乏,患者对什么都没 兴趣,对以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也失去兴趣,整日生活懒 散,行为被动,离群索居。③快感缺失,患者内心没有轻 松愉快的感觉,不能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疲乏无力,精 力下降。 也可伴发焦虑、躯体症状、睡眠紊乱等症状。
◆ 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根据定义,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每年有4 次以上的情感发作,有10%~15%的双相情感障碍为快速循环型。尽管在疾 病分类学和人口统计学上,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类似于其它类型双相情 感障碍,但该型患者的病程似乎更长,其治疗难度也更大,女性患者占 80%~90%。 双相情感障碍是由于脑中化学递质受干扰所致,男性和女性 同样易感,该病还有很强的遗传易感性。精神病学研究显示,该病患者比非 患者的“信号传导”脑细胞多30%,这使得他们更易发生躁狂和抑郁。
◆ 环性情绪人格:具有躁狂抑郁双相情绪波动人格特征,其情绪波动幅度轻 6
临床表现
◆ 躁狂状态 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是躁狂状态特征性表现,伴 随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表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 奋,即情绪、内心体验、意志行为之间协调一致,并与周 围环境相协调。严重时可表现出不协调症状,言语凌乱、 行为紊乱,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 另外,根据躁狂抑郁发作的轻重进行分类,是目前临床经常使用的分类。双 相情感障碍包括I型、II型和快速循环型这三大类型。 I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和抑郁循环发作。有50%~60%的病例在躁狂发作前、 后有抑郁发作,单纯(或单相)的躁狂发作很少见。躁狂发作的特征是异常 并持续地情绪高涨、自夸或易激惹。患者的情绪高涨可以被描述成欣快、振 奋,并伴有盲目热情和乐观,这在别人看来是富有感染力的。虽然患者的情 感主要表现为高涨,但也可很快变得易激惹,特别是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 足时更是如此。 PS:躁狂发作明显且严重,又有重性抑郁发作。
◆ 遗传学因素 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
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 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 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 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 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wenku.baidu.com病中可 能成为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 总 体来说,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倾向认为,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均 起重要作用,遗传因素的影响可能较为突出
2
3
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 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
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 量异常;②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向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向障碍 的素质标志;③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 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④多巴胺(DA) 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 ⑤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在血 浆和脑脊液中水平降低;⑥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 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⑦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双相情感障碍
1
概念
◆ 双相障碍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相心境(情感)障碍,指发病以 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 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 时出现。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 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5
疾病分类
◆ 当患者至少有一次躁狂发作或躁狂、抑郁混合发作时,就可以诊断其为I型双 相情感障碍。该型情感障碍经常伴有较严重的抑郁发作,男女患该病的比例 基本相同。
◆ II型双相情感障碍:以反复发作的重度抑郁和轻躁狂为特征。轻躁狂症状与躁 狂症状相似,只是在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社会功能损害水平上未达到躁狂的程 度(如患者的职业能力很少受累)。轻躁狂虽然也有情感高涨和过分自信的 表现,但通常没有精神病性症状、思维奔逸或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激越,患者 也因此不承认自己有病,并尽量将自己的症状描述得很轻和拒绝接受治疗。 当患者的抑郁发作较严重,并伴轻型躁狂发作,则可以诊断其为II型双相情感 障碍。该型双相情感障碍程度较轻,女性患者比男性多。PS:躁狂发作一般较 轻,其抑郁发作明显而严重.
◆ 躁狂状态(Mood disorders)既往称为情感障碍(Afective disorders)是指以 心境或情感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表现为情感高涨、精力旺盛、 言语增多、活动增多,称躁狂状态;情感低落、快感缺乏、精力下降、兴趣减少、 活动减少,称抑郁状态;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
4
疾病分类
◆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法系统(ICD-10),美国分类法 系统(DSM-Ⅳ)。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 关于双向障碍,根据发作时所处的状态分类如下:双相障碍 目前为轻躁狂; 双相障碍 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双相障碍 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 躁狂;双向相障碍 目前为轻抑郁;双向障碍 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 双相障碍 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双相障碍 目前为混合发作;其它待 分类的双相障碍;双相障碍 目前为快速循环发作。环性心境障碍。
◆ 抑郁状态 核心症状 ①情绪低落,心情低沉、郁闷、悲伤、 不开心,对今后感到没有信心,没有希望,甚至悲观绝望, 出现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②兴趣缺乏,患者对什么都没 兴趣,对以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也失去兴趣,整日生活懒 散,行为被动,离群索居。③快感缺失,患者内心没有轻 松愉快的感觉,不能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疲乏无力,精 力下降。 也可伴发焦虑、躯体症状、睡眠紊乱等症状。
◆ 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根据定义,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每年有4 次以上的情感发作,有10%~15%的双相情感障碍为快速循环型。尽管在疾 病分类学和人口统计学上,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类似于其它类型双相情 感障碍,但该型患者的病程似乎更长,其治疗难度也更大,女性患者占 80%~90%。 双相情感障碍是由于脑中化学递质受干扰所致,男性和女性 同样易感,该病还有很强的遗传易感性。精神病学研究显示,该病患者比非 患者的“信号传导”脑细胞多30%,这使得他们更易发生躁狂和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