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方法转移方案(指南)
分析方法转移
1. 法规要求 2. 各方责任 3. 转移类型 4. 转移要点 5. 实际经验
精选ppt
2
方法转移是一个文件化的过程,用于确定一 个实验室(接收方)有能力使用来源于另一个 实验室(转移方)的分析方法,由此保证接受 方有知识和能力来应用该分析方法,以达到 预期的效果。
美国药典(1224)
精选ppt
42
转移考量
对于多种含量,归类法可能恰当
试验重现性
6个单元(如果在接收方不是常规,并扩展 到放行产品,12个单元)
验收标准:直接
接收方平均值在输送方平均值±5%内
验收标准:统计来源
比较概况(例如,f2),或在Q时间点比较含
精选ppt
43
转移考量
确认在输送方与接收方使用相同擦拭材 料
作为转移方验证团队的一部分,从而可获 得数据来进行重现性评估
使用预先批准 详细方法 所使用样品 预定验收标准的转移或验证方案
精选ppt
22
接收方作为验证团队的一员,参加转移方 的实验室间共同验证
当方法未被完全验证时
法定方法验证提供了指导,以说明哪些参 数适合用于验证测试
接收方实验室的验证数据将包含在方法验 证报告中作为方法转移的证据
设置
用加样样本,水平在3×经过验证的标准 偏差,或质量标准±10%(其中最大者)内
验收标准:直接 所有加样高于质量标准的样本应不合格 加样低于质量标准的样本90%应合格
精选ppt
44
转移考量 确认计算相关的响应因子与药品峰 确认接收方的定量限度 比较色谱图 比较加样实验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试验重现性 在每个现场:2名分析员×3个批次,平行 进行2次(如果与含量分析一道进行,平行 3次)
【FDA指南】分析方法验证
【FDA指南】分析方法验证---中国CDE颁布的《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2015版药典附录XIX A《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ICH Q2《VALIDATION OF ANALYTICALPROCEDURES: TEXT AND METHODOLOGY》;---FDA指南《Analytical Procedures and Methods17 Validation》---FDA指南《Guidelines for Submitting Samplesand Analytical Data for Methods Validation》。
在2015年7月,FDA颁布了指南《Analytical Procedures and Methods Validation for Drugs and Biologics》的终稿文件,这份关键的指南文件,为制药行业的分析方法验证提供了技术指导。
这部指南介绍了很多内容,包括起草背景、法规要求、分析方法的研发、分析方法的内容要求、标准品和试剂的要求、分析方法验证的要求、统计分析和模型、分析方法的生命周期管理、方法确认的内容。
第一部分:分析方法研发的要求在方法研发的早期,应对方法的耐用性进行评估和研究,因为该属性可以帮助申请者决定提交哪个方法去获得批准。
研发早期的分析方法是基于对基础方法学的了解和之前的经验来建立的。
早期程序的实验数据可以用于指导进一步的研发。
如果这些研发数据支持分析方法的验证的话,申请者应该在方法验证部分提交相关的研发数据。
为了全面了解分析方法参数变更的影响,申请者应该采用一个系统的方法进行方法耐用性研究(例如设计一个方法参数实验)。
开始申请者应采用风险评估,然后进行多变量实验。
这样的方法能让申请者了解参数因子对方法性能的影响。
对方法性能评估可以包括分析来自生产工艺中的中控阶段到成品阶段的样品。
从这些方法变化来源的研究中获得的知识可以帮助申请者评估方法的性能。
真实案例解析分析方法的验证、转移和确认
真实案例解析分析⽅法的验证、转移和确认摘要: 分析⽅法验证、转移和确认的⽬的是证明分析⽅法的适⽤性,对保证检测结果的⼀致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
⽅法验证、转移和确认的概念不同,适⽤范围不同,在实际⼯作中存在⼀些模糊概念,⽽分析⽅法验证、转移和确认的⽬的是证明所采⽤的分析⽅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和⽬的,被测样品质量可控,保证得到⼀致、可靠和准确的测定结果,同时也证明检验⼈员有能⼒操作分析⽅法。
⽅法学验证1、⽅法验证、转移和确认相关指导原则法规⽬前国内外和分析⽅法学有关的指导原则和技术⽂件中,⼤部分都是阐述分析⽅法验证的内容,很少有专门阐述分析⽅法转移和确认的⽂件。
美国、欧盟、⽇本、澳⼤利亚、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药品监管机构以及化组织( 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 forStandardization, ISO) 等国际组织都有专门的关于⽅法学验证的指导原则。
其中美国⾷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U.S.Food and DrugAdministration,FDA) 在2000 年和2001布了“⽣物分析⽅法验证指南( guideline onbio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 ”,2012年2 ⽉1 ⽇⽣效,⽤于药代动⼒学和毒代动⼒学研究中⽣物样品定量测定的分析⽅法验证。
ICH 在1995 年和1996 年分别发布了Q2A“分析步骤验证-定义和术语”和Q2B“分析步骤验证-⽅法学”; ISO 17025 于2005 年发布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通⽤要求”第“5.4. 5”章节中对分析⽅法验证提出了⾮常具体的规定和关于⽅法学确认, ISO 17025: 2005 通篇只在“5.4.2”中有⼀⼩段描述: “……在进⾏检测或校准之前,实验室应确认能够正确操作这些标准⽅法。
如果标准⽅法发⽣了变化,应重新进⾏确认”。
最早发布相应技术⽂件专门企业⽽制定的,规定制药企业在制定药品分析⽅法时需要验证哪些参数,⽤于向药品监管机构证明该⽅法可⾏,产品质量可控。
XXX分析方法转移实施方案
XXX分析方法转移实施方案XXX分析方法转移方案————————————————————————————————作者:————————————————————————————————日期:XXXX分析方法转移方案XXXXXX有限公司起草人: ___________ ____ _ 日期: __________ _ 审核人: ___________ ____ _ 日期: __________ _ 批准人: ___________ ____ _ 日期: __________ _ XXXXXXXX有限公司审核人: ___________ ____ _ 日期: __________ _ 批准人: ___________ ____ _ 日期: __________ _目录1.目的 62.文件编号 63.样品 64.分析部门 65.时间 66.检测项目及规格要求77.分析方法描述87.1外观87.2溶解性87.3红外吸收光谱法(IR) 87.4紫外吸收光谱法(UV) 87.5液相质谱(LC-MS) 97.6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97.7含量107.7.1色谱条件107.7.2溶液配制107.7.3进样序列107.7.4系统适用性标准107.7.5含量计算107.8有关物质117.8.1色谱条件117.8.2流动相117.8.3溶液配制117.8.4进样序列127.8.5系统适用性标准127.8.6有关物质计算127.9水分137.9.1水分测试条件137.9.2系统适用性137.9.3样品测试137.10干燥失重137.11熔点147.12炽灼残渣147.13重金属157.14溶剂残留167.14.1色谱条件167.14.2样品及标准溶液制备16 7.14.3进样序列177.14.4计算177.15粒度177.16铜离子含量187.16.1仪器设备187.16.2溶液的配制187.16.3进样序列187.16.4系统适用性标准188.方法转移过程199.总结报告191.目的XXXX有限公司对XXXX分析方法进行确认:性状、鉴别、含量、有关物质、水分、干燥失重、熔点、炽灼残渣、重金属、残留溶剂、粒度以及铜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均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凡例与附录方法进行测定。
WHO第961号技术经验分析报告_附件7_药物生产技术经验转移指南(中英文)
1.2Transferoftechnologyisdefinedas“alogicalprocedurethatcontrolsthetransferofanyprocesstogetherwithitsdocumentationandprofessionalexpertisebetweendevelopmentandmanufactureorbetweenmanufacturesites”.Itisasystematicprocedurethatisfollowedinordertopassthedocumentedknowledgeandexperiencegainedduringdevelopmentandorcommercializationtoanappropriate,responsibleandauthorizedparty.
技术转移包括文件转移和接收单位的重现能力,以使用得转移技术的关键要素得以有效实施,满足参与各方和所有适用法规的要求。
1.3Literaturesearchesrevealedlittleinformationonthesubjectoriginatingfromnationalorregionalregulatorybodies.Guidanceonintracompanytransferswaspreparedby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PharmaceuticalEngineering(ISPE)(1).
?如有需要,应对转出单位和接收单位进行综合技术差异分析,包括技术风险评估和潜在法规差异
?????????adequatelytrainedstaffshouldbeavailableorshouldbetrainedattheRU:
分析方法转移方案(指南)
XXXX分析方法转移方案(指南)转出方:XXXX公司XXXX实验室起草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接收方:XXXX公司XXXX实验室审核人: 日期:批准人:日期:目录1目的 12 文件编号 13 样品及标准品编号 14 转出和接收实验室基本信息 15 计划实施时间确认 26 转移文件确认 27 仪器确认 38 人员确认 49 分析方法检验项目及合格标准 410 分析方法描述 511 对比试验设计 512 可接收标准 613 数据异常及偏差调查 614 总结报告 61目的XXXX公司XXXX实验室向XXXX公司XXXX实验室转移XXXX分析方法,方法包括:性状、鉴别、含量、有关物质、水分、干燥失重、熔点、炽灼残渣、重金属、残留溶剂、溶出度(此处仅为举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文件编号根据公司文件编号规定进行编号3样品及标准品信息4 转出和接收实验室基本信息5 计划实施时间确认6 转移文件确认接收方对转移文件进行确认,确认转出方移交了相应的文件,所需转移文件及检查结果填写表1。
表1 转移文件确认7 仪器确认( 仅举例说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此内容编写)接收方对实验室仪器进行确认,确认接收方实验室仪器性能能够满足方法转移的需要,所需仪器及其检查结果填写表2。
表2 仪器确认8 人员培训确认对接收方实验室参与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能根据转移的检测方法进行准确操作,同时对转移方案有充分的了解,接收方实验室对人员培训情况进行确认,填写表3。
表3 人员培训确认9 分析方法检测项目及合格标准(仅举例说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描述)该分析方法转移的检测项目及其各项目下的规格要求如表4所示:表4 各检测项目及合格标准10 分析方法描述根据转移分析方法SOP ,详细描述各分析方法的依据、原理、操作过程、计算过程及公式。
分析方法描述应该与转出实验室SOP 保持一致。
11 对比试验设计(仅以含量测定进行说明)双方实验室各派出两名实验室人员,分别对同一批或多批次样品按转移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每一批样品每名实验人员各检验三次,计算各实验室内部的中间精密度(n=6)以及平均值,同时比较转出实验室和接收实验室平均值偏差以及两个实验间检测结果的RSD 值。
USP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转移
方法转移的程序
培训阶段 差异分析 准备阶段
确认阶段
Summary
<1225>分析方法验证:分析方法用于非药典物 质或使用替代方法测试药典物质
<1226>分析方法确认:第一次使用USP方法测 定药典物质需进行方法确认
<1224>分析方法转移:将非法定方法从一个实 验室转移至另一个试验室
杂质水平(%) 浓度(ug/mL) 峰面积 %VS standard F值 F值RSD(%)
2.0
20.363 21797
117
9.34E-04
1.0
10.182 10340
111
9.85E-04
0.5
5.091
4890
105
1.04E-03
0.2
2.036
1863
100
1.09E-03 28.9
0.1
---这种方式更费时,更难发现存在于两个不同实 验室、操作人员及仪器间的差异
---不能保证实验室间测试方法的等效性
转移免除
接收方实验室能在不进行跨实验室比较测试的情 况下使用检测方法 何时使用: ---新产品配方与现有产品类似,且接收方已有这
样的分析经验 ---转移的方法与现在已使用的方法相同或类似 ---负责产品开发、验证或日常分析的转移方人员
---培训依据开发的阶段、方法的复杂程度以及对 于相关仪器的经验
---涵盖尽可能多的检验程序相关的技术项目包括 安全事项和方法的注意事项
---对培训和分析员的确认进行记录
方案
---在分析方法转移执行前应讨论、商定并起草精 心设计的方案
WHO 制药生产技术转移指南(2020草案)中英文对照版
WHO guidelines on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in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WHO制药生产技术转移指南Background背景1. Introduction介绍2. Scope范围3. Glossary术语4. Due diligence and gap assessments尽职调查和差距评估5.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组织和管理6. Qualit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risk management质量管理和质量风险管理7. Documentation文件8. Premises厂房9. Equipment and instruments设备和仪器10. Qualification and validation确认与验证11. Product life cycle and project management principles产品生命周期和项目管理原则12. Phases of a technology transfer project技术转移项目阶段Phase I: Project initiation阶段1:项目启动Phase II: Project proposal阶段2:项目计划•Establishing a team•建立团队•Risk assessment•风险评估•Project plan•项目计划•Control strategy•控制策略Phase III: Project transfer阶段3项目转移•Production: transfer (processing, packaging)•生产:转移(工艺、包装)•Starting materials•起始物料•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活性药物成分•Excipients•辅料•Information on process and finished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formation•关于工艺和药物成品的信息•Packaging•包装•Quality control: analytical method transfer•质量控制:分析方法转移•Cleaning•清洁Phase IV: Project review阶段4:项目回顾References参考文献Further reading拓展阅读Abbreviations缩略语Appendix 1. Example of documentation commonly required for the transferof technology附录1. 技术转移通常需要的文件示例Appendix 2. Example of possible experimental designs and acceptancecriteria for analytical testing附录2. 分析测试可能的实验设计和接受标准示例1. Introduction介绍1.1. Production and control procedures, validation and otherrelated activities may be transferred from one site to another site prior toobtaining a marketing authorization. In some cases, this transfer takes placeafter the approval of, for example, a product, by a regulatory authority. Thistransfer can be, for example, from drug discovery to product development; toclinical trials; or to full-scale commercialization and commercial batchmanufacturing; cleaning and validation.在获得上市许可之前,生产和控制程序、验证和其他相关活动可能从一个场所转移到另一个查场所。
分析方法转移方案(指南)
XXXX分析方法转移方案(指南)转出方:XXXX公司XXXX实验室起草人: 日期:审核人: 日期:批准人: 日期:接收方:XXXX公司XXXX实验室审核人: 日期:批准人: 日期:目录1目的 12 文件编号 13 样品及标准品编号 14 转出和接收实验室基本信息 15 计划实施时间确认 26 转移文件确认 27 仪器确认 38 人员确认 49 分析方法检验项目及合格标准 410 分析方法描述 511 对比试验设计 512 可接收标准 613 数据异常及偏差调查 614 总结报告 61目的XXXX公司XXXX实验室向XXXX公司XXXX实验室转移XXXX分析方法,方法包括:性状、鉴别、含量、有关物质、水分、干燥失重、熔点、炽灼残渣、重金属、残留溶剂、溶出度(此处仅为举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文件编号根据公司文件编号规定进行编号3样品及标准品信息4 转出和接收实验室基本信息5 计划实施时间确认6 转移文件确认接收方对转移文件进行确认,确认转出方移交了相应的文件,所需转移文件及检查结果填写表1。
表1 转移文件确认7 仪器确认( 仅举例说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此内容编写)接收方对实验室仪器进行确认,确认接收方实验室仪器性能能够满足方法转移的需要,所需仪器及其检查结果填写表2。
表2 仪器确认8 人员培训确认对接收方实验室参与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能根据转移的检测方法进行准确操作,同时对转移方案有充分的了解,接收方实验室对人员培训情况进行确认,填写表3。
表3 人员培训确认9 分析方法检测项目及合格标准(仅举例说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描述)该分析方法转移的检测项目及其各项目下的规格要求如表4所示:表4 各检测项目及合格标准10 分析方法描述根据转移分析方法SOP,详细描述各分析方法的依据、原理、操作过程、计算过程及公式。
分析方法描述应该与转出实验室SOP保持一致。
11 对比试验设计(仅以含量测定进行说明)双方实验室各派出两名实验室人员,分别对同一批或多批次样品按转移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每一批样品每名实验人员各检验三次,计算各实验室内部的中间精密度(n=6)以及平均值,同时比较转出实验室和接收实验室平均值偏差以及两个实验间检测结果的RSD值。
分析方法转移 PPT课件
3
分析方法转移
• 标的
• 来自其它实验室分析测试方法
• 关系方
• 接收方 • 转移方
文件化过程
• 目的
• 确保接收方具有
• 方法知识
• 有能力
• 达到预期的效果
4
分析方法转移使用条件
• 要点 • 非法定方法 • 在输送方实验室已经验证
• 情况 • 从研发实验室到质量控制实验室 • 从一个现场到另一个现场 • 公司内部 • 不同公司 • 从质量控制实验室到合同实验室
• 验收标准:直接 • 接收方平均值在输送方平均值±5%内
• 验收标准:统计来源 • 比较概况(例如,f2),或在Q时间点比较含量分析 数据
43
清洁验证(表面残留回收率)
• 转移考量 • 确认在输送方与接收方使用相同擦拭材料
• 设置 • 用加样样本,水平在3×经过验证的标准偏差, 或质量标准±10%(其中最大者)内
接受方实验室准备 • 仪器设备状态
• 已采购? • 已验证? • 需要考虑因素: • 如果采购新设备,交货期多长?提前多长时间
准备? • 完成验证间 • 完成设备操作性文件时间 • 必须至少在比较性研究前可以使用
52
实际经验 作为接受方实验室准备 • 分析文件准备 • 根据框架文件来准备本地文件 • 必须至少在比较性研究前批准
37
鉴别 • 转移考量
• 样品制备 • 仪器 • 数据解释 • 试验重现性 • 一次检测通常足够证明等价性
38
含量分析
• 转移考量 • 非专属性含量分析不应该用于稳定性试验 • 对于多种含量,归类法可能更合适
• 试验重现性 • 对于每一个现场:2名分析员×3个批次,每次平 行进行3次(=每个现场18个)
分析方法转移方案
分析方法转移可接受标准
依据方法性能及稳定性和放行历史数据制定分析方法转移的可接受标 准,其应包括在所有场地获得的数据之间的可比性标准。这些标准的 制定可依据平均值和标准规定间的差异来制定,并应考虑变异性,尤 其应包括接受方的中间精密度或含量或含量均匀度检验方法的对比用 的统计学方法。杂质精密度会差些可以用简单的描述方法,溶出可通 过对比溶出曲线使用相似因子F2因子来评估或规定的点获得的数据进 行比较。双方对没有进行的项目或不进行方法转移的项目应说明理由。
分析方法转移步骤总结
阶段 负责方
转移方 接受方
工作内容
负责提供分析方法、对照品、验证报告、 必要的文件和培训 具有相关资质的接受人员;对相关人员进 行培训并对培训进行记录;确保仪器设备 经过校验和确认;确保实验室符合相应法 规;在方案批准前接受方使用转移方的方 法进行检测以便确认方法是否存在问题 良好的的沟通机制,充分沟通方法开发和 验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分析并 进行转移风险评估后制动相关预防措施
分析方法转移报告
分析方法转移成功完成后,接受实验室人员应起草分析方法转移报告, 其中应包括转移的结果及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并应有结论确定接收方 是否可以使用转移的分析方法。转移中任何的偏差或变化均应记录完 整并有调查分析,保证其可追溯性。转出实验室和所有参与的接受实 验室都要审核方法转移报告并由所有相关实验室的审核部门批准。
发起时机
负责方
1.建立质量标 方法建立实验 准时;2.药品 室 生产工艺变更, 制剂组分变更, 原分析方法修 订时 实验室批准该 方法使用前 方法使用实验 室
确认
证明法定方法 适用于被测样 品的质量控制; 证明检测人员 有能力正确操 作法定方法 证明方法接收 实验室能够成 功的操作建立 实验室建立的 经验证的方法
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转移
• USP <1224>:是将非法定方法从一个实验室转移至另 一个实验室,即为分析方法转移。
• 通常不适用于法定方法,但可以参考。 • ChP没有相应有通则或定义、表述和规定。
转移豁免) • 2.分析方法转移方案与讨论 • 四. 分析方法确认 • 五. 分析方法验证、转移/确认的之间关系 • 六. 总结
一 相关概念、定义
• 方法验证(method validation) • 方法转移(method transfer) • 方法确认(method verification) • 检验项目分类(USP) • 类别Ⅰ-用于原料药中主要成分或药物制剂中活性成
分析方法转移( method transfer ) (Transfer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 记录一个实验室(接收方)能够使用由另 一个实验室(转移方,也称作转出方)所 开发检验方法的过程,并确保接收的实验 室知道检验的程序并有能力按规定进行检 验。
方法确认( method verification)
• USP <1225>: USP-NF所收载方法,使用者不需要验证 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需要确认这些方法 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适应性 。
• USP <1225>:简而言之:是相关数据而不是重复验证 过程。
• USP <1226>:确认包括所涉及方法的性能参数,如那 些在本通则中描述的性能参数。
• ICH Q2(R1):是阐明分析方法适用于它所期望的 应用目的。
化学原料药的分析方法验证、转移及确认
化学原料药的分析方法验证、转移及确认化学原料药的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制药的相关步骤,对药品的生产流程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它包括样品对比参照物以及药品的相应试剂。
研究者需要通过一定的仪器和计算公式,对药品的成分和药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通常情况下,分析方法有不同的种类,可以根据化学原料药的成分进行含量测试,也可以对化学原料药的杂质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定量测试和限度测试。
另外还可以测试化学原料药的化学性能,例如,原料药的溶出度测试、效价测试、含量均匀度测试,还可以进行化学原料药的鉴别测试。
二、分析方法验证(一)分析方法验证的相关概念根据《美国药典》中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得知按照已经成立的实验室研究证明方法,可以对化学原料药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进行验证。
ICHQ2中提到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标是测验化学原料药的作用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保证药品能够满足实验需求。
在《工业指南》中,根据定义分析法可以得知,化学原料药的阐述分析适用于化学原料药的使用目的及过程。
这种分析方法需要实验者明确药品的使用目的,从而进行深入分析和验证。
CFDA中提到的分析方法验证的定义是证明化学原料药的操作过程和使用规范,是否能够达到相应的预期结果,从而保证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规范使用药品,保证实验效果。
通常情况下,分析方法验证是根据实际的测验需要,设定一定的测验内容,实验者根据合理的测验方案来验证分析方法是否能够满足药品检测的需求。
在一些情况下,如果化学原料药的合成工艺发生了改变,配料及配方有所调整,需要将分析方法也相应的进行修改,保证方法的可行性,适用于调整后的药品检测。
实验者一定要根据药品的配方情况,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验证。
保证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实验者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证明该分析方法能够起到化学原料药检测的作用。
(二)分析方法验证的项目实验者在应用要点分析方法对实验药品进行分析验证的过程中,应当查询该药品或原料药的相关资料,明确相应的验证项目,从而有针对性的利用实验进行药品性质的测验。
201507fda行业指南:分析方法验证(中英文)(下)
201507 FDA行业指南:分析方法验证(中英文)(下)VII.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MODELS 统计学分析和模型A. Statistics 统计学Statistical analysis of validation data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validation characteristics against predetermined acceptance criteria. All statistical procedures and parameter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should be based on sound principles and appropriate for the intended evaluation. Several statistical methods are useful for assessing valid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example, an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to assess regression analysis 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R squared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or linear regression to measure linearity. Many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for assessing validation characteristics rely on population normality, and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to reject this assumption. There are many techniques, such as histograms, normality tests, and probability plots that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observed distribution. It may be appropriate to transform the data to better fit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or apply distribution-free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when the observed data are not normally distributed. Appropriateliterature or text should be consulted for information on statistical procedures to use when developing new test methods, evaluating existing test methods or evaluating measurement system performance, as well as other general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pretation and treatment of analytical data[18].The data analysis should be assured either by using appropriately validated software or independent verification for correctness.验证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可以用于评估验证的属性是否符合预定的可接受标准。
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转移ppt课件
验证、确认和转移的定义
转移:
<1224>:方法转移是一个文件化的过程,用于确定一个实验室(接 收方)有能力使用来源于另一个实验室(转移方)的分析方法,由 此保证接收方有知识和能力来应用该分析方法,以达到预期的 效果 <1224>将非法定方法从一个实验室转移至另一个实验室,即为分
析方法转移
通常不适用于法定方法,但可以参考
分析方法验证-------常规要求
Example: 1.原料药XXX的新生产工艺已被开发,本方法 是针对原料A色谱纯度测定的HPLC方法, 在供应商相关HPLC方法的基础上开发。本 HPLC方法验证按照ICH Q2B指南进行。
2.为验证原料A中残留溶剂(丙酮,二氯甲烷,甲 醇)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依据ICH 指导原则,制定本方案。
r2=SSexplained/SSX中有关物质测定 目的:检测含量在0.05%—2%的各种杂质 样品:药物X用流动相配制成1mg/mL 对照溶液:药物X用流动相配制成 0.002mg/mL(0.2%)
接受标准:相关性r2≥0.999 Y轴截距≤标准溶液响应值的20%
方法种类
HPLC/GC Spectro.or colorimet
类别I
P P
类别Ⅱ 定量 P,S,LOQ P,LOQ 限度 S,LOD S,LOD
类别Ⅲ
-----
类别Ⅳ
S S
Titration TLC
Gel Electro
P -----
P S,LOQ
S,LOQ
--S,LOD
性能参数----线性
药物X杂质水平的线性原始数据
杂质水平(%)浓度(ug/mL) 2.0 20.363 1.0 10.182 0.5 5.091 0.2 2.036 0.1 1.018 0.08 0.814 0.05 0.509 峰面积 21797 10340 4890 1863 885 633 261
WHO最新指南(对照阅读)
WHO最新指南(对照阅读)12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W H O)于发布《药品生产技术转移指南》(W H O g ui d e l i n e s o n t h e t r a ns f e r of t e c h n o l o g y i np h a r m a c e ut i c a l m an u f ac t u r i n g),提供了药品技术转让期间应考虑的指导原则。
本指南主体部分分为12个章节,内容如下:背景1.简介2.范围3.术语4.尽职调查和差距评估5.组织与管理6.质量管理和质量风险管理7.文件8.设施9.设备和仪器10.确认和验证11.产品生命周期和项目管理原则12.技术转移项目阶段往期推荐(1)药品生产技术转移:概述(2)药品技术转移,40个术语(3)药品技术转移:如何评估组织?(4)药品技术转移:设施设备上有哪些考虑?(5)药品技术转移:确认和验证上有哪些考虑?(5)药品技术转移:项目阶段如何设计?以下是该指南的12章(下)内容:12. 技术转移项目阶段(下)Information on process and finished pharmaceutical product information工艺信息和成品信息Processing, packaging 工艺、包装12.15.Pr o d u c t,p r o c e s s a n d p r o c e d u r e k n o w l e d ge s h o u l d b e a ne s se n t i a l p a r t of t h e t r a n s f e r p r o c e s s f r o m S U t o R U.产品、工艺和程序知识应该是从S U到R U的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16.T h e q u a l i t y t a r g e t p r o d u c t p r o f i l e,c r i t i c a l q u a l i t y a t t r i b u t e s,c r i t i c a l p r o c e ss p a r a m e t e r s,m a t e r i a l a t t r i b u t e s,c o n t r o l s t r a t e g y a nd a n y o t he r i m p a c t i n g e l e m e n t s o n t h e q u a l i t y of t h e p r o d u c t s h o u l d b e a v a i l a b l e.(S e e a l so I C Hg u i d e l i n e s.)质量目标产品概况、关键质量属性、关键工艺参数、物料属性、控制策略、以及对产品质量有任何其它影响的要素,都应可以提供。
2020版药典《分析方法转移指导原则》浅析
2020版药典《分析方法转移指导原则》浅析在国内,由官方提出的、较早的关于方法转移概念和内容介绍的文章是2015年6月29日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官网“学术交流”专栏发布的许明哲等多位老师的文章《分析方法验证、转移和确认概念解析》、《分析方法转移内容介绍》,网址如下。
这些文章对分析方法转移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指导。
此外,在《药品GMP指南·质量控制实验室与物料系统》一书中13.3方法转移中提到了分析方法转移概念、方案、报告等内容;美国药典USP<1224> Transfer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分析方法转移)以及国际制药工程协会(ISPE)发布的Good Practice Guide:Technology Transfer(ISPE技术转移指导原则)也对分析方法转移进行了规定,在进行方法转移时也都可以借鉴和参考。
但无论是《分析方法转移指导原则》(第一次征求意见稿),还是USP<1224>都总结了可能存在的分析方法转移的类型和转移方案的内容等,都不提供统计方法相关信息,也不包含微生物和生物分析方法的转移。
《分析方法转移指导原则》(2020年版第一次征求意见稿)、USP<1224>分析方法转移、《ISPE技术转移指导原则》都没有对方法转移中的具体实验设计、可接受标准等关键信息进行规定,单纯看上述指导原则很难对方法转移进行深刻理解,作者认为可结合已有文献和《药品GMP指南·质量控制实验室与物料系统》一书中的案例进行理解,但过程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仍需要根据具体分析方法及其方法验证情况进行分析。
一、方法转移的有关概念分析方法转移:分析方法转移时一个文件记录和试验确认的过程,目的是证明一个实验室(方法接收实验室)在采用另一个实验室(方法建立实验室)建立并经过验证的非法定分析方法检测样品时,该实验室有能力成功地操作该方法,检测结果与方法建立实验室检测结果一致。
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转移
方法转移的程序
差异分析
Summary
<1225>分析方法验证:分析方法用于非药典物 质或使用替代方法测试药典物质
<1226>分析方法确认:第一次使用USP方法测 定药典物质需进行方法确认
<1224>分析方法转移:将非法定方法从一个实 验室转移至另一个试验室
2.为验证原料A中残留溶剂(丙酮,二氯甲烷,甲 醇)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依据ICH 指导原则,制定本方案。
分析方法验证-------常规要求
验证实施所需的条件应明确提出 Example:液相测定 仪器、设备 试剂 对照品 色谱条件
验证方案
验证方案包括: 使用目的和分析方法描述 涉及的性能参数列表 适当的接受标准 源于法规要求的复核和批准人签名
0.002mg/mL(0.2%)
接受标准:相关性r2≥0.999 Y轴截距≤标准溶液响应值的20%
性能参数----线性
药物X杂质水平的线性原始数据
杂质水平(%)浓度(ug/mL)
2.0
20.363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10.182
0.5
5.091
0.2
2.036
0.1
1.018
0.08
0.814
0.05
0.509
峰面积 21797 10340 4890 1863
USP分析方法的验证、确认和转移
一. 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转移的定义 二. 分析方法验证 三. 分析方法确认 四. 分析方法转移 五. 总结
验证、确认和转移的定义
验证:
USP<1225>:分析方法验证是一个按照已建立的实验室研究来证 明方法的性能参数符合期望的分析应用要求的过程
分析方法转移管理规程
一、目的:规范药品分析方法转移的管理,证明其他实验室研究建立并经过方法验证的非法定分析方法在本实验室条件下的适用性,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方法建立实验室研究建立并经过方法验证的非法定分析方法在本实验室应用前的技术转移,不包含细菌内毒素、微生物限度、无菌检验方法的转移,细菌内毒素、微生物限度、无菌检验方法应由方法接收实验室进行方法验证。
三、相关职责:2.1方法转出方人员职责技术人员:负责方法转移方案的起草;负责方法转移方案实施前的培训;负责方法转移实施过程中技术指导;参与方法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调查;负责方法转移过程中变更提出;审核方法转移总结报告。
QA主管或其他管理人员:负责审核方法转移方案,确保其法规符合性;参与偏差的调查,变更的审核;审核总结报告。
质量管理负责人:批准方法转移方案;批准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变更;批准总结报告。
2.2方法接收方人员职责QC班组长:QC班组长负责审核方法转移方案;安排有经验的人员参与方法转移过程实施;对方法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要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程的程序执行;对方法转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记录;总结方法转移报告。
QC主管:负责审核方法转移方案,并对方案的执行过程进行追踪;负责组织偏差的调查,变更的审核;负责总结报告的审核。
化验室QA:监督各项目按照已制定的方案进行;参与方法转移过程中的偏差调查;对提出的变更进行评估,确认变更的是否成立,跟踪变更实施。
QA主管:负责审核方法转移方案,确保其法规符合性;参与偏差的调查,变更的审核;负责总结报告的审核。
验证专员:审核方法转移方案;审核总结报告;负责证书的发放;负责方法转移方案、记录和报告的整理、存档。
质量管理负责人:批准方法转移方案;批准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变更;批准总结报告。
四、制定依据:《药品GMP指南》(质量控制实验室与物料系统)、《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9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分析方法转移方案(指南)
转出方:XXXX公司XXXX实验室
起草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接收方:XXXX公司XXXX实验室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目录
1目的 1
2 文件编号 1
3 样品及标准品编号 1
4 转出和接收实验室基本信息 1
5 计划实施时间确认 2
6 转移文件确认 2
7 仪器确认 3
8 人员确认 4
9 分析方法检验项目及合格标准 4
10 分析方法描述 5
11 对比试验设计 5
12 可接收标准 6
13 数据异常及偏差调查 6
14 总结报告 6
5 计划实施时间确认
实施内容计划时间
方案编写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
方案审核批准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人员培训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
转移方案实施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
转移报告编写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
转移报告审核批准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
6 转移文件确认
接收方对转移文件进行确认,确认转出方移交了相应的文件,所需转移文件及检查结果填写表1。
表1 转移文件确认
文件名称可接受
标准
检查结果
符合
要求
文件名称/编号文件生效⁄证书日期
分析方法转移方案1、文件版本号为最
新版本且现行版。
2、文件经过审批,
有起草人、审核人、
批准人签字。
并且文
件的生效日期在方
案实施前。
□是□否
分析方法操作SOP □是□否
分析方法验证报告□是□否
标准物质证书1.有具备相关资质
机构颁发的证书
2.自制工作标准品
应由相关机构标化
报告
□是
□否
其它需要转移文件,根据
需要列出□是□否
7 仪器确认( 仅举例说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此内容编写)
接收方对实验室仪器进行确认,确认接收方实验室仪器性能能够满足方法转移的需要,所需仪器及其检查结果填写表2。
表2 仪器确认
序号仪器名称可接受标准确认结果符合要求
1 高效液相色谱
1.仪器检定合格,方案实施时间
在检定有效期截止前
2.仪器精密度、测量范围能满足
方案转移需要名称:
仪器编号:
测量范围:
精度:
检定校验日期:
检定有效期:
检定合格证存放处:
□是
□否
2 可见紫外分光
光度计
名称:
仪器编号:
测量范围:
精度:
检定校验日期:
检定有效期:
检定合格证存放处:
□是
□否
3 气相色谱名称:
仪器编号:
测量范围:
精度:
检定校验日期:
检定有效期:
检定合格证存放处:
□是
□否
4 XXX XXX
8 人员培训确认
对接收方实验室参与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能根据转移的检测方法进行准确操作,同时对转移方案有充分的了解,接收方实验室对人员培训情况进行确认,填写表3。
表3 人员培训确认
确认内容技术要求可接受标准确认结果符合要求
分析方法、转移方案的培训对参与转移方案的相关人
员,进行分析方法及转移方
案的培训,并填写相关培训
记录。
培训主旨清晰,培训记
录完整。
□是□
否
培训在确认工作正式实施
前进行。
培训时间早于确认实
施时间。
□是□
否
参与确认的人员均接受了
分析方法及转移方案的培
训。
参与确认的人员无人
员缺席情况。
□是□
否
参与确认的人员均明确各
自职责。
询问确认人员其职责,
应表述清晰,职责明确。
□是
□否
9 分析方法检测项目及合格标准(仅举例说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描述)
该分析方法转移的检测项目及其各项目下的规格要求如表4所示:
表4 各检测项目及合格标准
检测项目方法合格标准
外观目视白色或类白色固体,无臭、无味
溶解性目视在二氯甲烷中易溶,在甲醇中微溶,在乙腈中略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鉴别
IR 与标准品谱图一致
UV 与标准品谱图一致,λmax=244 nm
LC-MS 与分子量一致(347.819)
HPLC 主峰保留时间与标准品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含量HPLC 99.0~101.0%
有关物质HPLC(等度法) 杂质总和≤1.0%,单一杂质≤0.3% HPLC(梯度法) 杂质总和≤1.0%,单一杂质≤0.3%
水分容量滴定法≤0.1%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10 分析方法描述
根据转移分析方法SOP,详细描述各分析方法的依据、原理、操作过程、计算过程及公式。
分析方法描述应该与转出实验室SOP保持一致。
11 对比试验设计(仅以含量测定进行说明)
双方实验室各派出两名实验室人员,分别对同一批或多批次样品按转移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每一批样品每名实验人员各检验三次,计算各实验室内部的中间精密度(n=6)以及平均值,同时比较转出实验室和接收实验室平均值偏差以及两个实验间检测结果的RSD值。
将试验结果按表5进行总结:
表5 对比试验结果汇总表
检测
项目
转出实验室转入实验室
含量测定
结果1结果2 结果3RSD% 结果1结果2结果3RSD% 人员1人员1
人员2人员2
平均值1 平均值2
平均偏差Δ
RSD%
12 可接收标准
接收标准应根据样品、分析方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订。
下表列出了部分分析方法转移接收标准,仅供基本参考使用。
参考的可接收标准如表6。
其中Δ为平均偏差,RT 为报告阈值,RSD为相对标准偏差值。
13 数据异常及偏差调查
分析方法转移过程中,如出现数据异常或偏差,需及时展开偏差调查,调查的过程和结果需进行记录。
13 总结报告
按分析方法转移方案的要求,逐一完成方案中规定的各项内容,将方法转移过程中的各种图谱、原始记录、分析数据、偏差调查进行汇总,并对结果进行评估,报双方负责人认可后,由转移方实验室完成总结报告,双方对分析方法转移报告审核批准后,分析方法转移结束。
F-SOP-GJ-
7
表6 供参考比对试验结果可接收标准
检验项目
原料药(或辅料)
制剂
外观(目测) 应符合质量标准
应符合标准要求 溶液吸收值 Δ≤0.03或Δ≤标准的50%,选择小的数值 Δ≤标准的50% 熔点
Δ≤2℃或视项目而定
不适用
鉴别(红外、HPLC 、薄层、紫外) 应符合标准规定
杂质(如相关物质、对映体、降解物、溶剂残留)
RT ≤测定值≤0.5%时,Δ≤0.1%
0.5%<测定值≤2% 时,Δ≤0.2% 中间精密度(n=6时) 测定值<0.1%时,RSD ≤40% 0.1%≤测定值≤0.2%时,≤30% 0.2%<测定值≤0.5%时,≤15% 0.5%<测定值≤2%时,≤10%
RT ≤测定值≤0.5%时,Δ≤0.1%
0.5%<测定值≤1% 时,Δ≤0.2% 测定值>1%时,Δ≤0.3 中间精密度(n=6时) 测定值<0.1%时,RSD ≤40% 0.1%≤测定值≤0.2%时,≤30% 0.2%<测定值≤0.5%时,≤20% 0.5%<测定值≤2%时,≤10%
纯度 Δ≤0.3%和⁄或项目另有规定 不适用
溶出度
不适用
Δ≤5%
含量测定(HPLC 、GC )
Δ≤2% RSD (n=6时)≤2% Δ≤2% RSD (n=6)≤2% 含量均匀度(HPLC,UV,片重差异)
不适用
双方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