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石河道初步设计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
4.1流域概况
石河道发源于巩义市西南部山区,流经巩义市新老城区之间,在白沙村入伊洛河,流域面积约76km2,河道全长20km左右,河道平均比降为0.8%,属于黄河流域;流域所处地质从外形看,南高北低,岩石产状一般从西南倾向东北。规划区南山口以上为石山区,山高坡陡,植被不佳,南山口以下为黄土丘陵区。
4.2气象
巩义市属北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6C。流
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83mm,年内75%的降水集中在汛期,因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气候的变率和地区性差异较大,气象性灾害较多,尤其干旱危害严重。一般是冬春干旱,风灾频繁,易遭伏旱,夏末秋初多雨。水资源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很大,可利用水资源不足。
4.3水文计算
由于石河道无实测径流资料,本次设计依据1/10000地形图,按照《河南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1984年10月)对石河道水文进行分析计算。
431设计洪水
1.321设计暴雨
流域内无实测降雨资料,由《河南省暴雨参数图集》(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
1
2005年12月编制出版)查得流域内:
年最大24小时点雨量均值H24小时=,C v=;
年最大6小时点雨量均值H6小时=,C v =;
年最大1小时点雨量均值H小时=,C v=;
年最大10分钟点雨量均值He分钟=,C v=。
按C s =3.5C v,查P皿型曲线得值,用公式H p二K p X H t计算出不同频率、不同历时的设计点雨量。公式中H p为不同频率、不同历时的设计点雨量,H t为相应时段点雨量的均值,K p为相应频率下的模比系数,不同频率设计点雨量见下表2-2。
表2-2 各频率设计点雨量计算表
由万分之一地形图上量算出:河道综合坡降为0.8%,控制流域面积为
76km2,大于50km2,因此,设计面雨量采用设计点雨量乘以点面折减系数
2
计算。
根据流域所在水文分区(皿区),查短历时暴雨时面深(t — F —a )关 系图,求得不同历时暴雨的点面折减系数a 值,乘以设计点雨量即得设计 面雨量。
各时段点面折减系数a a =0.876, a =0.898,物=0.920。 不同频率、不同历时设计面雨量计算结果见下表 2-3。
表2-3 各频率设计面雨量计算表
1.3.
2.3暴雨递减指数
暴雨递减指数采用下式计算:
n ip =1-1.285lg
a H «
n 2p =1-1.285lg 亠
a
H i p
□H
n 3p =1-1.661lg ——
«H H ip ——同一设计频率年1小时点雨量;
24 p
6p
式中H icp
同一设计频率年最大10分钟点雨量;
H6p ---------- 同一设计频率年6小时点雨量;
H24p --------- 同一设计频率年24小时点雨量;
a——暴雨点面折减系数。
暴雨递减指数计算成果列于表2-4。
表2-4 暴雨递减指数计算成果表
产、汇流系数计算
查《河南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流域地表特征所属水文分区为V 区。
(1)平均入渗率确定:依据□分区数值表5,查得平均入渗率尸5〜
8mm/h,本次采用尸5mm/h。
(2)汇流参数m值:通过《图集》中“推理公式汇流参数地区综合〜m关系图”查算的m值,B计算公式如下:
二L
J3 F」4
将流域特征值代入上式,得0=33.9,查0-m关系图,得出:m=2.13。
4.3.2设计洪峰
2.3.3.1设计净雨与洪量
24小时净雨量由洪水图集P+巳一R曲线求得,设计前期雨量P a=l max。
24小时设计洪量W24用下式计算:
W24=1000X R X F
式中R ------- 设计净雨量,单位为mm;
F ----- 流域面积,单位为km2。
设计净雨及洪量计算成果列于表2-5。
表2-5 24小时净雨与洪量计算表
设计雨型
净雨时程分配比例,按《图集》表三及n2、n3查用,见表2-6、2-7, 各设计频率24小时净雨概化时程分配见图2-1 ~5。
第12〜17小时净雨量二R6p X分布系数。
第6〜11及第18〜23小时净雨量二(R24p- R6p)X分布系数。
2.3.3.3设计洪峰流量
采用推理公式计算,计算公式为:
A
S
二0278
mJ 3Q4
式中:Q m 设计洪峰流量;
® —洪峰径流系数;
T——洪峰汇流时间;
F——流域面积,F=76km2;
L——设计断面至分水岭的干流长度L=20km;
J——河道的平均比降,J=o.oo8
S――设计最大1小时雨量平均强度;
n 设计暴雨递减指数;
平均入渗率,尸5mm/小时;
m ----- 汇流参数。
经计算,10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为m3/s, 5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为m3/s, 2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为m3/s, 1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为m3/s, 5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为m3/s。
各频率设计洪峰Q m见表2-8。
表2-8 设计洪峰计算成果表
433成果的选用与合理性分析
本次采用2005年《图集》计算成果与采用84年《图集》计算成果较小,其原因主要为各时段暴雨均值与离差系数均有所降低,而加上近期人文活动对流域内的影响,本阶段采用的计算成果是合理的,也与当地洪水调查情况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