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七都镇总体规划方案(2018-2035)

七都镇总体规划方案(2018-2035)

七都镇总体规划方案(2018-2035)一、区位分析地理位置七都镇位于苏锡常都市圈内,也处于江苏省优化发展区内,毗邻太湖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南端,与浙江省相交。

七都镇距离上海114km,距离苏州市区55km,距离无锡116km,距离嘉兴113km。

对外交通沪渝高速、S230省道和苏震桃公路等重要的对外通道是影响七都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沪渝高速江苏段经过吴江区北厍、黎里镇、古池荡、七都镇、震泽镇,终点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的苏浙两省交界处,与浙江省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相接,江苏段路线全长49.947公里。

S230省道起自宜兴丁蜀镇,止于苏浙交界的苏州市吴江七都镇,为环太湖的重要干线公路,也是苏南地区一条重要的通往浙江的南向通道,吴江境内部分路段与规划中的苏震桃公路共线。

苏震桃一级公路,北接苏州市区友新路,经西南绕城高速公路,跨太湖稍连接松陵、横扇、震泽、桃源等乡镇,南接浙江桐乡(盐官至乌镇一级公路)。

七都镇周边城镇盛泽镇、平望镇和滨湖街道是苏州市规划内的优化提升区域。

二、七都镇的发展潜力七都镇作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长三角城市群、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成员,不仅具备优美的太湖风光,还有亨通光电缆、有色金属、针织纺织、建材家居四大支柱产业,国学大讲堂、江村文化等文化资源,以及太湖国学音乐小镇的旅游项目资源。

同时在交通上,南临沪苏浙高速公路、318国道,西接苏震桃一级公路,中有230省道横贯全镇。

京杭大运河、太浦河在镇郊交叉流过,有效地连结长江三角洲中最富裕的苏、锡、常地区和杭、嘉、湖地区,是整个华东地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三、上位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09-2020)中,七都镇沿湖发展应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以保护太湖及其生态环境为前提适度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展、研发等服务业和特色生态农业,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休闲带,区域会展中心和研发基地。

吴江城市总体规划中,定位为临湖生态经济片区中心。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纺织后整理示范区区域环境评价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吴江盛泽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环评单位:上海大学证书等级:乙;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1801号目录1. 总则 (3)2. 建设项目简况 (3)2.1.项目名称 (3)2.2.项目性质 (4)2.3.项目背景介绍 (4)2.4.环境质量现状 (5)3. 工程分析 (6)3.1.纺织后整理工艺概述 (6)3.2.盛泽镇纺织后整理行业污染源调查 (6)3.3.盛泽镇纺织后整理行业主要污染源排污分析 (7)4. 纺织后整理示范区规划相容性及产业导向分析 (8)4.1.纺织后整理示范区建设规模及功能定位 (8)4.2.纺织后整理示范区产业导向 (8)4.3.区域开发规划与地域总体规划一致性分析 (8)5. 清洁生产 (9)6. 污染集中控制及缓解措施 (10)7. 废气排放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2)8. 纺织后整理示范区环境风险防范与管理 (13)8.1.潜在的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识别 (13)8.2.风险防范措施 (15)9. 结论 (18)9.1.集中建设可行性分析 (19)9.2.选址可行性分析 (19)10. 附图大谢村基地周边情况 (20)1.总则盛泽镇是中国的丝绸之都,享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美誉。

全镇现有工业企业1600余家,其中丝绸纺织企业占90%。

今天,近1500家丝绸纺织工厂汇成一个规模庞大的纺织产业集群,形成一条从缫丝、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装、服饰制成品的丝绸纺织生产链和年产合成纤维100万吨、丝绸纺织品40余亿米的生产能力。

近年来,盛泽镇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作为纺织行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纺织后整理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是纺织后整理行业也带来了环保、安全、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问题。

各级政府也高度重视。

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盛泽镇政府决定对部分纺织后整理企业实行整体搬迁,并进行污染综合整治。

搬迁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按照环保和消防、安全等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同时通过对纺织后整理企业技术装备的更新,企业规模、布局的调整,使纺织后整理后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跨上一个新台阶。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7.16•【字号】苏政复[2008]38号•【施行日期】2008.07.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08〕38号)苏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批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苏府呈〔2007〕263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你市上报的《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吴江市是苏浙沪边界、太湖东岸的新兴城市。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吴江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把吴江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文化昌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江南水乡城市。

三、调整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利用地处苏浙沪边界、毗临太湖的地理优势,以片区为基础整合市域空间,引导人口、产业和基础设施合理布局。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优化镇村布局,稳步推进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

加强对各类空间资源的规划管制与协调,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结构完善的市域城镇体系。

四、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

规划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60万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在78.81平方公里以内;规划到202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80万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在95.54平方公里以内。

保持中心城区“一市双城”结构,其中松陵城区主要向西和向南发展,盛泽城区主要向西和向南发展。

五、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统筹规划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

苏州总体规划

苏州总体规划

苏城总体规划总体规划1.城市性质: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2.发展目标:在规划期内苏州全市域基本实现农业、工业、科技、教育现代化,经济繁荣、文教科技发达、人民生活富裕、道德风尚良好,城镇体系与城市布局合理,职能完善。

苏州中心城城市设施水平达到基本现代化,古城风貌得到进一步保护与发扬,成为与国际经济接轨,高度开放,经济发达,国际上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

3.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2014.7平方公里(包括吴县市的市区、太湖度假区、及东山、西山、镇湖、太湖、渡村、望亭、通安、东渚、光福、胥口、浦庄、横泾、东桥、黄埭、渭塘、湘城、木渎、越溪、藏书、郭巷、车坊、甪直、黄桥、蠡口、陆慕、北桥、太平、阳澄湖28个镇;吴江市的同里、屯村2个镇;昆山市的周庄、锦溪、巴城、正仪、南港5个镇)。

4.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近期为128.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2.0万人。

2005年149.1万,其中吴县市区13.5人。

远期为185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5.0万人。

用地规模:近期为134.4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2平方公里。

2005年为150.2平方公里,其中吴县新区13.5平方公里。

远期为186.9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

5.总体布局:城市布局结构形态采用“组团式”布局,由城市组团,山脉、河湖、大块绿地组成完整的自然空间。

各组团相对独立、集中发展,相互间以干道相串联,形成整体的组团分明、多中心、开敞的布局形态。

6、城市道路网规划道路系统的主骨架是井字形快速路加三环的道路系统。

古城内保持原有路、河格局,严格限制道路拓宽。

古城区我印象中的苏州,除了古色古香的街坊,精巧雅致的园林,还有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韵,而苏州的城市规划也同样令我惊喜。

在古城区,站在六七层的“高楼”上,就可以“一览众‘楼’小”了。

我了解到,古城区的建筑是限高的,最高建筑不能超过24米。

吴江市某年度城市总体规划

吴江市某年度城市总体规划

吴江市2002-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目录附件一对原规划及实施情况的回顾及评价 (11)附件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8)附件三城市自然条件及建设用地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四城市历史沿革..............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五对松陵城区外来人口及用地构成分析报告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六城市现状概况与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七城市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八城市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九城市总体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十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十一城市公共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十二城市工业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十三城市仓储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十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十五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十六城市风景旅游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十七总体城市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十八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十九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二十城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二十一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二十二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吴江城市规划

吴江城市规划

吴江市都市总体规划(2023-2023)来源: 吴江市建设局受人民政府委托, 吴江市建设局于2023年年终开始对《吴江市都市总体规划》组织修编, 目前规划成果已经基本完毕。

为提高规划旳科学性、前瞻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现将都市总体规划旳重要内容进行公告。

请广大市民对该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提议, 为下一步规划成果旳完善提供参照。

第一部分总则一、区域位置吴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苏锡常、杭嘉湖经济圈之间, 东临上海、北靠苏州、西濒太湖、南与浙江嘉兴、湖州接壤。

二、规划年限近期: 2023-2023年远期: 2023-2023年远景: 展望50年第二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发展目旳经济发展目旳: 见表一表一社会发展目旳: 见表二表二生活水平目旳: 见表三表三生态环境目旳: 见表四表四二、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人口规模预测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以构造调整为主线, 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 树立生态观念, 将吴江建设成为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于一体旳园林都市。

人口与都市化水平预测1.市域人口吴江市域总人口分别为: 2023年135万人, 2023年160万人。

2.都市化水平预测吴江都市化水平估计: 2023年为70.4%, 2023年为81.3%三、市域空间构造规划1.市域空间构造: 分为五个相对独立旳片区。

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 包括松陵、同里、菀坪以及平望旳太浦河以北地区。

临沪综合经济区:指汾湖镇, 具有紧临上海旳区位优势, 是吴江全面接轨上海发展旳前沿阵地。

临湖生态经济区: 包括七都和横扇。

盛泽民营经济区: 包括盛泽、铜罗、平望太浦河以南地区。

震泽民营经济区: 包括震泽、桃源。

2. 城镇等级规模构造:估计吴江全市人口2023年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50万人, 临沪综合经济区20万人, 临湖生态经济区7万人, 盛泽民营经济区40万人, 震泽民营经济区13万人, 合计130万人。

详规文本

详规文本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文件吴江市滨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论证稿】院长:邹军总规划师:袁锦富证书号:[建]城规编(081039)项目编号:2006P1016完成时间:2009年12月技术负责姓名职务或职称签名批准高世华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所长曹国华所长高级规划师审核袁锦富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技术校对承担内容姓名签名承担内容姓名签名规划设计刘志超道路交通何忠喜给排水、环保防灾、管综黄咏洲供电、电信燃气杨秀华项目组成员承担内容姓名职务或职称签名项目负责人陈军规划师规划王伟杰规划师规划李琳琳规划师道路交通陈宗军工程师给排水、环保防灾、管综施卫红工程师供邮电、电信、燃气毕波工程师前 言《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于2007年编制完成,提出了吴江要从“临河城市”走向“滨湖城市”转变的发展战略。

随着,东太湖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苏震桃一级公路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以及军垦农场的置换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得滨湖地区的发展条件逐步成熟。

因此,吴江市委、市政府顺应建设“滨湖生态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适时启动了滨湖地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和新城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

《吴江市滨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自2006年7月开始,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经过现场踏勘与调研,从城市整体入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通过长达3年的多方研究、论证,多次听取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各项意见,并吸收同期编制的其他各类相关规划的研究成果,最终形成了本次规划论证成果。

现提交给各位专家,恳请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使本规划能够更好地为未来吴江滨湖新城的规划管理和开发建设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本规划编制过程中,自始自终得到了吴江市委市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相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规划中出现的新名称均为暂定名。

目 录第一部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 (2)第一节用地分类及适建性规定 (2)第二节土地使用规划 (2)第三节地块划分及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8)第四节建筑管理 (9)第三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9)第四章绿地系统及绿线控制规划 (14)第五章水系整治及蓝线控制规划 (17)第六章城市设计引导 (18)第七章市政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20)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0)第二节污水工程规划 (20)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21)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22)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22)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23)第七节环卫设施规划 (24)第八节管线综合规划及黄线控制规划 (25)第八章环境保护规划 (26)第九章综合防灾规划 (27)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27)第二节人防工程规划 (28)第三节消防规划 (28)第四节抗震规划 (29)第十章附则 (30)附表1:吴江市滨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汇总表附表2:规划分地块容量指标控制一览表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贯彻江苏省城乡规划工作要求,深化、落实《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各项目标,合理引导滨湖地区有序、健康发展,保障土地科学、经济、合理的利用,以适应滨湖新城的开发和建设需求,有效指导新城各项建设管理,特编制《吴江市滨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18-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委托单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编制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二O一九年十一月目录1规划概述 (4)1.1规划背景 (4)1.1.1开发区发展历程 (4)1.1.2任务由来 (4)1.2环境保护目标 (5)1.2.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5)1.2.2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7)1.2.3声环境保护目标 (8)1.2.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8)1.3规划主要内容 (9)1.3.1规划范围、期限 (9)1.3.2规划定位和发展目标 (9)1.3.3产业发展规划 (9)1.3.4土地利用规划 (9)1.3.5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4)1.3.6规划与环评的互动 (17)2 区域环境及开发现状 (18)2.1开发现状 (18)2.2环境现状 (19)2.2.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19)2.2.2地表水环境现状 (19)2.2.3地下水现状 (19)2.2.4声环境 (19)2.2.5土壤环境 (19)2.3主要环境问题与制约因素 (20)3规划分析和环境影响预测 (20)3.1规划协调性分析 (20)3.2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27)3.3主要污染源强预测 (29)3.3.1水污染物排放量 (29)3.3.2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32)3.3.3固体废物预测 (32)3.3.4 污染源预测汇总 (32)3.4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35)3.4.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35)3.4.2水环境影响预测 (35)3.4.3地下水影响预测 (35)3.4.4风险预测 (36)4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37)4.1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37)4.1.1选址区位优势 (37)4.1.2空间结构合理性 (38)4.1.3规划规模合理性 (39)4.2优化调整建议 (39)5环境影响减缓对策 (40)6三线一单环境管理 (43)6.1严格生态保护红线 (43)6.2严守环境质量底线 (43)6.3严控资源利用上线 (44)6.4环境准入清单 (44)7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45)7.1土地资源承载力 (45)7.2水资源承载力 (46)7.3水环境承载力 (46)7.4大气环境承载力 (47)8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48)8.1清洁生产分析 (48)8.1.1入区企业清洁生产现状及要求 (48)8.1.2清洁生产建议 (49)8.2循环经济分析 (50)8.2.1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50)8.2.2循环经济建设建议 (51)9结论 (52)1规划概述1.1 规划背景1.1.1开发区发展历程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市区东侧和北侧,北临苏州市区,地处长三角核心位置,东接上海,西濒太湖,南邻杭州,北依苏州。

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获奖名单

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获奖名单

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获奖名单(一)城市规划一等奖(共13项)1、北京市限建区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3、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5、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奥林匹克公园市政工程综合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京津冀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8-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0、广州市中心八区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规划导则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11、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规划局12、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北京大学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3、新疆伊宁市南市区保护与更新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等奖(共41项)1、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暨2006年度实施计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北京住房建设规划暨北京“十一五”保障性住房及“两限”商品住房用地布局规划北京市规划委员会3、北京轨道交通及沿线土地优化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四川北路站地区城市设计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北京商务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衡阳市城市规划局衡阳市规划设计院7、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北京2008奥运环境建设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天津意式风貌建筑保护区的保护与整修规划天津市建筑设计院10、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11、重庆市茶园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方案综合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2、杭州城区水系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规划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杭州市河道整治工程指挥部13、汉口原租界风貌区青岛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4、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规划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5、嘉兴市环城河沿线景观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6、宝安总体城市设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深圳市规划局宝安分局17、亦庄新城规划(2005-2020)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研究中心18、中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保护与利用规划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19、苏州高新区狮山片控制性详细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泸沽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1、广州市生态区划政策指引与番禺片区生态廊道控制性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2、安徽大学新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3、重庆1小时经济圈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4、广州白云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5、福建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6、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宁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7、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8、哈尔滨市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9、南京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30、江苏省沿江城市带规划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建设厅城市规划技术咨询中心31、诸暨市域总体规划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32、成都市中心城非城市建设用地城乡统筹规划--成都市“198”地区控制规划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3、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湖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4、天山天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5、天津临空产业区(航空城)总体规划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6、梅州市客家公园(客家博物馆、黄遵宪纪念馆)规划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37、广州从化温泉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体城市设计及道路交通和市政专项规划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38、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9、北京市山区协调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0、北京密云新城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1、南京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深化版)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三等奖(共80项)1、青岛市近海岛屿保护与利用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武广高速铁路广州新客站地区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3、重庆市西永副中心城市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4、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空间规划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山东省海岸带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省建设厅7、重庆市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管制区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红岩魂广场二期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浦东新区城市雕塑规划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10、南京市空间景观特色意图区规划研究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11、《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研究广东省建设厅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2、西藏雅砻河风景名胜区桑耶景区详细规划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3、亳州北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4、浙江省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优化布局研究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5、绩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6、江苏省区域安全供水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17、成都市新都区桂湖-宝光寺片区城市设计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18、武汉新区六湖连通水系网络综合规划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武汉·万科润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南建筑设计院20、江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5-2020)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1、曲阜市明故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曲阜市规划局上海三齐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2、广州南沙开发区大角山海滨公园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23、广州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24、武汉月湖文化艺术区规划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5、杭州西北部生态带用地控制规划研究浙江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26、湖北梁子湖地区跨区域保护与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7、杭州市域综合交通协调发展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28、富阳龙门镇城镇总体规划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9、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30、江湾五角场市级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德国SBA公司上海代表处31、合肥市城市危旧房改造规划--以存量土地挖潜促进城市节约集约用地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2、温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3、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用地控制性规划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4、海口市城市消防规划重庆都会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5、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同市规划管理局36、北京市通州区综合交通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中城通联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37、宁洱县震后恢复重建规划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38、厦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9、安徽省沿淮城市群规划研究(2006-2020)蚌埠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0、中共五大会址周边历史地段综合规划武汉市城市规划咨询服务中心41、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详细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2、厦门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43、武汉铁路客运枢纽三大站区综合规划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4、柳州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45、哈尔滨市松北区城市规划管理单元规划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6、西藏自治区风景名胜体系规划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47、宁波市北仑中片区空间环境特色规划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8、常州城市空间景观规划研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常州市测绘院常州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中心49、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株洲市规划设计院50、绍兴市区、绍兴县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绍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1、无锡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2、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3、温州市规划管理单元总纲及试点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4、深圳水战略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5、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3-2020)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56、长白山保护与开发总体规划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57、余慈地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8、铁岭市凡河新区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景观设计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铁岭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9、隆昌县云顶古寨修建性详细规划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60、湖南城市学院(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61、石家庄市总体城市设计石家庄市规划设计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都市原点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62、上海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3、福州市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4、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65、南水北调北京市水厂布局及新建、改扩建水厂工程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6、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节约型城市建设——安徽省城市规划节能省地对策研究安徽省建设厅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67、开封古城水系二期工程环境景观设计城市建设研究院开封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68、青岛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2006-2020)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69、新疆喀什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70、江北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1、宜昌市中心城区抗震防灾规划宜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2、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二期工程北延伸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73、雅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74、泉州市古城保护整治规划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泉州市城乡规划局75、温州历史名城文化保护规划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6、顺德中心城区道路交通专项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吴宋美加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77、宜昌都市区规划78、济宁市老运河城区段改造详细规划与现状调研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宁市规划咨询中心79、昆明主城东南二环路沿线控制性详细规划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0、黄石市磁湖北岸滨水绿化景观带详细规划黄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表扬奖(共40项)1、深圳市信息管道及机楼“十一五”发展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柳州市箭盘路奇石广场景观规划工程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3、长沙市三角洲地区城市设计湖南阡陌设计有限公司4、泸西县阿庐文化中心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云南汇景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5、南宁市城市雕塑发展规划研究南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6、重庆市武隆县新农村总体规划(2006-2020)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济南市古城片区(CGC)控制性详细规划8、菏泽市古城及周边地区控制性城市设计菏泽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都市原点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9、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肥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10、福州城市历史文化中轴线概念规划设计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1、南京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2006-2020)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12、大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206-2030)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13、湘西地区城镇体系规划湖南省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14、济南市城市供热规划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5、日照市灯塔片区详细规划日照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6、福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7、海口市长流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8、烟台市海岸带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19、南宁市邕江两岸地区建设开发规划之邕江南岸东片区滨水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达思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南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20、海口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1、湛江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湛江市规划局湛江市规划勘测设计院22、国家铁路深圳新客站综合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3、青云映山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4、荆州古城内环景观带规划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5、天津市电力空间布局规划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电力公司26、襄樊市檀溪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襄樊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7、成都市沙河堡客运站片区城市设计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28、川南城镇密集区规划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9、成都市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规划(2005-2020)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0、虹口区凉城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1、厦门市马銮湾核心区城市设计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2、旅顺新区(水师营)城市设计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3、常州市万福路-常澄路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常州市测绘院34、四川大学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研究成都市纵横规划设计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5、哈尔滨市学府路地段城市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6、大兴安岭地区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37、云南省昭通市太平组团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仁豪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38、厦门市岛外地区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2006-2020)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39、菏泽市城市消防规划(2005-2020)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菏泽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0、沈阳市沈河区发展战略规划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村镇建设规划一等奖(共2项)1、海南省三亚市凤凰镇槟榔、鹅仔村联片新农村规划海南雅克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八景镇上保蔡家村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规划与行动计划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等奖(共17项)1、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管家岭村村庄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山西省阳泉市小河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山西佰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3、北京市延庆县八达岭镇旧村改造A区-营城子村一村带三村详细规划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4、北京市村庄体系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村镇建设服务中心6、浙江省乐清市温州大桥工业园区村企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乐清市城乡规划设计院7、山东省青岛即墨市龙泉镇东西蒋戈庄村村庄规划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8、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店乡刘家山村村庄规划武汉华中科技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广东省广州市黄埔村黄埔直街、盘石大街重点地段保护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10、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保护与发展建设规划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11、重庆市永川区青峰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12、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南京大学13、《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及试点规划广东省建设厅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4、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总体规划(2005-2020)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5、广东省增城市新塘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6、河北省武安市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7、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三等奖(共35项)1、安徽省巢湖市无为县二坝镇总体规划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2、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镇域规划(2006-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集镇人民政府3、河北省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研究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4、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总体规划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5、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祝家树莓农业经济区区域规划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泡子镇村镇规划(2005-2020)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7、江苏省金坛市薛埠镇总体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金坛市规划设计院8、江苏省嘉善县西塘镇城镇总体规划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9、山东省淄博市村镇体系规划淄博市规划信息中心10、广东省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2005-2010)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1、北京市顺义区北务镇道口村村庄规划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2、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穆家口村庄规划北京炎黄联合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炎黄方圆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13、山西省晋中市夏门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4、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大沙河镇陈庄村村庄建设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5、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村庄建设规划江苏省村镇建设服务中心丹阳市规划局16、浙江省开化县何田乡禾丰村村庄整治规划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7、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前红特色村建设规划浙江省温岭市规划设计院18、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9、北京市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都市郊区发展研究中心20、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总体规划(2005-2020)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1、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总体规划(2005-2020)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2、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总体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3、云南省姚安县光禄镇总体规划修编楚雄州勘测规划设计院24、上海市金山区金山现代农业园区(廊下镇)总体规划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5、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前山地区新农村发展规划(2006-2020)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26、江苏省东台市溱东镇草舍村村庄建设规划江苏省村镇建设服务中心27、湖南省韶山市韶山村村庄规划湖南省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28、湖南省益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赤江咀示范片建设规划湖南省益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29、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06-2020)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30、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喜洲古镇保护规划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31、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镇吴雄寺村村庄规划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2、北京市历史文化资源整合调研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33、山西省古村镇普查山西省建设厅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系34、安徽省寿县合庙小学教学楼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吴江北厍未来规划

吴江北厍未来规划

吴江北厍未来规划在谋划“十三五”规划发展的关口,必须审慎地思考和抉择发展的理念、战略和布局。

合理的空间布局有利于各种生产力要素和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和整合,有利于减少资源损耗、提升资源利用效益,最大程度地激发生产的活力和动力。

区域空间发展战略会对该区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深入研究优化空间布局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在对吴江的空间布局发展回顾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需求,对吴江区未来空间发展的方向和战略提出建议和构想。

一、吴江空间发展沿革(一)空间发展演变过程。

吴江至梁开平三年(909年)建县,曾于元元贞二年升为州,明洪武元年复为县,清雍正四年分吴江为震泽县和吴江县,到1912年复合为县,1992年撤县设市,2012年撤县设区。

苍海桑田,吴江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变化最大的是近三十年,变化特别大的是近15年。

从人口数量看,1949年吴江总人口为46.8万人,到1985年末增至73.3万人,到2000年末增至85.71万人,到2014年末总人口增长到159.4 万人,是1985年人口的2.18倍,30年人口增加了近1.2倍,外来人口急剧增加。

从全区建成区面积看,1996年全区建成区面积为21.8万亩,2005年增至29.78万亩,到2014年建成区面积已扩大至53.98万亩,是1996年建成区面积的2.48倍,也就是说20年左右建成区面积扩大了近1.5倍。

于此同时,区内经济总量和经济贡献也跨越式增长,1949年吴江工业总产值仅2932.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仅7374万元;到1985年工业总产值提高到19.7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到10.3亿元;到2000年工业总产值增长至413.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至181.20亿元;到2014年工业总产值提升到380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提升到1486.5亿元,分别是1985年的192.2倍和144.3倍。

纵观吴江的发展,密织的河道和京杭大运河成就了吴江古代和近代的繁华,享有“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美誉,便利的航运为古代吴江注入了强大发展动力,也为古代绸都描绘了“风送万机声,晴翻千尺浪”的壮景。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附件:总体规划说明书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城镇概况-----------------------------------------------------------------------01第二章规划背景-----------------------------------------------------------------------06第三章规划依据与总体规划目标--------------------------------------------------08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10第五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12第六章镇域空间管治与自然环境保护规划--------------------------------------14第七章镇域旅游规划-----------------------------------------------------------------15第八章镇域交通规划-----------------------------------------------------------------16第九章城镇用地总体布局-----------------------------------------------------------17第十章城镇居住与公共设施用地规划--------------------------------------------21第十一章城镇道路交通与对外交通规划-------------------------------------------24第十二章城镇绿地与河网水系规划-------------------------------------------------26第十三章城镇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27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8第十五章城镇市政工程设施规划----------------------------------------------------34第十六章城镇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37第十七章城镇综合防灾规划------------------------------------------------------------39第十八章城镇近期建设规划------------------------------------------------------------40第十九章规划实施建议------------------------------------------------------------------42第一章城镇概况1.1现状概况1.1.1基本概况1.1.1.1 地理位置同里镇位于江苏省吴江市东部,东经120°44’,北纬31°09’处。

一文看懂!吴江运东规划全解析丨规划01期

一文看懂!吴江运东规划全解析丨规划01期

⼀⽂看懂!吴江运东规划全解析⼁规划01期房苏州 有⽤的买房建议,买好房、买对房,▏陪你⾛过⼭⾼⽔长⼤家好,我是规划⼥孩花花酱。

此栏⽬为“规划解析”专栏,每周更新。

旨在对苏州各区发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解读,帮助更多买房⼈更直观了解区域未来。

注意:⽂章采⽤的规划图为各区官⽅⽹站最新的公⽰⽂件,后期存在调整变更可能。

规划解析01期:吴江运东规划01吴江经济开发区2019年7⽉5⽇,吴江政府⽹站发布了「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地块动态调整」。

规划范围:东起苏嘉杭⾼速-仪塔路-同津⼤道,西⾄开发区边界,南起云龙⼤道-仁⽜湾路,北⽌苏州绕城⾼速。

规划总⽤地48.37平⽅公⾥功能定位:南部综合性现代科技新城,产业转型升级产城融合⽰范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图源:吴江政府⽹站 2019.7.5 02运东板块定义由于新盘主要集中在运东⼤道两侧,我们将运东板块区域简化⼀下:向东:常台⾼速往西:京杭⼤运河往北:吴淞江往南:东太湖⼤道从南到北最长5.8公⾥,从东到西最长2.6公⾥。

©运东板块定义房苏州制图03运东五⼤⽚区吴江开发区分为个五个⽚区,其中南部为⼯业区⽆住宅规划,其他四个⽚区均有住宅规划。

从总体规划图上看,很显著的变化是:⼯⼚在退出,住宅规划在增加。

西北部混合⽚区运东板块北运东板块南西南部⾼科技⼯业⽚区南部⼯业⽚区运东板块横跨北部混合⽚区+中部新城⽚区。

板块内早期以⼯⼚为主,少量住宅和宿舍构成的居住基本形式。

按照新的未来规划,板块内会新建⼤量住宅,少量学校和商业。

©吴江经开五⼤⽚区运东板块按照南北划分,⼜可以分为运东北和运东南,分界线在⼤窑港。

运东北运东南从区位上看,运东北距离园区更近;运东南处于中央⽚区,未来配套相对较好。

运东北有3个纯新盘+运东南有4个纯新盘,南北遥相呼应。

运东北:翡翠公园+联发棠颂+四季春晓运东南:中房+湖⼼溪岸花园+中旅运河名著+⼤运河府运东纯新盘供应地图,点击图⽚可放⼤©运东纯新盘供©2019年秋松陵城区及开发区⼩学施教区⽰意图图源:吴江政府⽹站 2019.2.26⼁学校之变⽬前板块内仅三所学校,随着运东住宅逐渐增多⼊学压⼒亟待解决。

苏州市最新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市最新城市总体规划
•2
苏州的城市演变过程
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的苏州市位于江苏省 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 湖,北临长江。 苏州最初是春秋吴国的都城。吴国的兴 起始于商末泰伯、仲雍南来的开发,至寿梦时期,开始在 苏州建立临时都城。苏州城的发展特点之一是位于吴文化 中心地带,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其二,苏州城市的城址中 心历经2500年来未曾改变过。其三,苏州城在唐中叶以前 长期以来只是“江东一都会”,随着经济中心南移,很快 便成为了封建王朝府库依仗之地。其四,近代苏州的衰落 有历史原因,也有城市定位的原因。其五,今天苏州发展 非常快,在中国很少有城市既有这么长的历史,又有这么 快的发展速度。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明确了保护的范围。即古城区、7个古镇和11个古村及历史文化环境 。
古城区保护面积为22.63平方公里,包括一城、二线、三片,即古城、山塘线和上塘线,虎 丘片、留园片和寒山片。
传统街区保护:保护范围为5个历史文化街区,它们是平江、拙政园、怡园、阊门和山塘, 总面积为323公顷;38个历史地段总面积为73公顷,主要保护具有文物价值的遗址、古建筑、 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3个传统风貌地区总面积为116公顷,包括盘门地区、 观前地区和十全街地区3处,主要保护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等。。 7个古镇是:甪直、周庄、同里和木渎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东山、金庭(西 山)和光福3个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特色小镇级四苏州主城区北部发展规划四苏州主城区北部发展规划城市北部平相组团发展规划城市北部平相组团发展规划近中期启动平江组团建设后十年北拓建设相城组团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北部平相组团建城市北部平相组团建设设北部平相组团发展战略北部平相组团发展战略近中期结合苏州老火车站的建设启近中期结合苏州老火车站的建设启动平江组团的建设疏解老城人口动平江组团的建设疏解老城人口并控制相城组团用地为城市远期发展并控制相城组团用地为城市远期发展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解读《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昨天,省建设厅组织12位国内著名专家对《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进行了专门论证。

专家们认为《规划》体现了节约资源、集约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要求,符合国家和省有关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规定。

由于《规划》对苏州的现在和未来都具有纲领性的指导作用,因此,现把《规划》作一解读,让读者对《规划》有个基本了解。

中心城区面积599.2平方公里《规划》对苏州城市作了四个层次划分。

即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和古城地区。

其中,市域面积为8488平方公里,包括市区和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和吴江5个县级市。

城市规划区面积为2597平方公里,包括苏州市区(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工业园区和高新区),以及昆山市的巴城、张浦、锦溪、周庄镇;吴江市的松陵镇、同里镇、横扇镇部分地区(仅包括原菀坪镇,下同);常熟市的辛庄镇部分地区(不包括原练塘镇,下同)。

中心城区面积为599.2平方公里,包括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工业园区部分地区(中新合作区、唯亭镇沪宁高速公路以南地区、胜浦镇、娄葑镇新华路以北地区);虎丘区部分地区(枫桥街道、狮山街道、横塘街道、浒关新区、浒墅关镇通浒路以南地区);吴中区部分地区(苏苑街道、龙西街道、长桥街道、郭巷街道和苏嘉杭高速公路以西、苏州绕城高速公路以北地区,越溪街道、木渎镇、(不包括原藏书镇);相城区部分地区(相城经济开发区、元和街道、黄桥街道、太平街道太阳路以南,苏嘉杭高速公路以西地区。

古城地区面积为22.63平方公里。

常熟、昆山、张家港、吴江跃升大城市根据《规划》,到2010年时,全市市域总人口为980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为70%,城镇人口为690万人;2020年时市域总人口为11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0%,城镇人口为880万人。

同时,到2020年时,全市将形成“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四个城市规模等级。

其中特大城市1个,即苏州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360万人;大城市4个,即常熟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和吴江市,城市人口规模都在65万人至70万人左右;中等城市1个,即太仓市,城市人口规模为40万至45万人;小城镇49个。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项目名称: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委托方(甲方):苏州市人民政府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06年9月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联席会议工作组组长:阎立市长副组长:朱建胜副市长王少东秘书长邵建林副秘书长各成员单位: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市政府、吴中、相城、平江、沧浪、金阊区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虎丘区政府、市委研究室、市档案局、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贸易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民政局、市市政公用局、市房产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林局、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市卫生局、市环境保护局、市体育局、市统计局、市旅游局、市园林绿化局、市邮政局、市供电局、市电信局、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市城市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王荣市委书记委员:周干峙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贝聿铭中科院外籍院士吴良镛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齐康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静霞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张泉江苏省建设厅副厅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高级规划师王健平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教授级高工朱自煊清华大学教授阮仪三同济大学教授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杨涛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董事长,教授级高工陈秉钊同济大学教授陆锡明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吴明伟东南大学教授吴楚和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工,教授级高工周一星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北京大学教授唐子来同济大学教授崔功豪南京大学教授(注:王健平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所院主管总工:杨保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所长:涂英时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2003.12~2005.9)尹强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2005.9~2006.8)主管主任工:闵希莹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邓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董珂高级城市规划师胡毅高级城市规划师(2003.12~2006.1)张莉高级城市规划师(2003.12~2005.8)项目参加人:杨一帆城市规划师朱郁郁城市规划师桂晓峰城市规划师李江云高级城市规划师肖礼军城市规划师郝天文高级工程师黄继军高级工程师洪昌富高级工程师黄俊助理城市规划师赵权助理城市规划师参编单位:苏州市规划局参编人员名单:邵建林高级规划师,局长相秉军高级规划师,总规划师张杏林高级规划师,总工室主任顾卫东高级规划师,报建处处长徐克明高级规划师,总工室副主任刘榆高级规划师,总工室副主任科员沈爱华规划师,总工室科员参编单位: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人员名单:李锋高级规划师,院长钮卫东高级规划师,副院长俞娟高级规划师,总规划师虞林洪规划师,规划所所长施进华高级规划师,市政所所长蒋伟耿高级规划师,规划所副所长徐惠珍高级规划师,主任工程师张俭生高级规划师,主任工程师梅晓红规划师孙令国规划师宋辉规划师黄征洋规划师庄建伟助理工程师袁佳助理工程师协编单位及人员:英国卡迪夫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John Punter 教授香港大学地理系、香港大学中国发展国际研究中心林初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和区域发展研究所宁越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段成荣教授中国科学院遥感研究所郭杉教授首都经贸大学人口所周皓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王建副教授苏州市委研究室张旗市委秘书长、主任苏州市政府研究室、苏州市发展研究院潘卫祖主任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节指导思想 (1)第二节规划原则 (1)第三节技术路线 (2)第四节规划依据 (2)第五节规划区划定 (4)第六节规划范围与层次 (5)第二章城市发展条件综合分析 (6)第一节资源承载力分析 (6)第二节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与评价 (8)第三节核心竞争力分析 (10)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策略 (13)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 (13)第二节经济发展目标 (14)第三节社会发展目标 (14)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5)第一节市域综合资源本底判定 (15)第二节市域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17)第三节市域城镇化战略 (18)第四节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20)第五节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20)第六节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和职能结构 (22)第七节市域城镇建设标准 (25)第八节市域产业空间布局 (25)第九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27)第十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29)第十一节市域水系规划 (35)第十二节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37)第十三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40)第十四节市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43)第十五节市域城镇空间管治与协调 (46)第十六节市域与周边城镇空间管治协调建议 (47)第五章规划区城乡统筹 (49)第一节规划区构成及统筹内容 (49)第二节规划区“四区”划定及政策 (50)第三节规划区城乡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及人口分布 (53)第四节规划区城市发展方向与策略 (55)第五节规划区镇发展策略 (57)第六节规划区村庄发展策略 (59)第七节规划区交通规划 (61)第八节规划区水系规划 (63)第九节规划区基础设施规划 (65)第六章城市性质、职能和规模 (68)第一节城市性质 (68)第二节城市职能 (68)第三节城市规模 (68)第七章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 (70)第一节中心城区“四区”划定及政策 (70)第二节规划原则与策略 (70)第三节中心城区城乡划定 (71)第四节城市发展方向 (71)第五节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72)第六节建设用地平衡 (74)第七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 (76)第八节老城区保护与更新 (78)第九节村庄建设要求 (80)第八章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81)第一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81)第二节行政办公用地规划 (82)第三节商业金融用地规划 (82)第四节文化娱乐用地规划 (83)第五节旅游设施用地规划 (85)第六节体育设施用地规划 (85)第七节医疗卫生用地规划 (86)第八节教育科研设施用地规划 (87)第九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88)第一节住房与社区发展目标与原则 (88)第二节居住用地规划 (88)第十章城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93)第一节规划目标与原则 (93)第二节工业用地规划 (94)第三节仓储用地规划 (96)第十一章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97)第十二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00)第一节道路交通发展策略 (100)第二节道路交通规划 (101)第十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05)第一节保护目标与原则 (105)第二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106)第三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111)第十四章城市生态和环境保护规划 (112)第一节城市生态规划 (112)第二节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114)第十五章城市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118)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18)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18)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119)第四节燃气工程规划 (119)第五节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规划 (120)第六节城市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120)第十六章城市公共安全规划 (122)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122)第二节抗震减灾规划 (123)第三节消防规划 (123)第四节人防规划 (125)第十七章分期建设规划 (127)第一节近期建设规划 (127)第二节中期建设规划 (131)第三节远期建设规划 (132)第十八章规划实施 (134)第十九章附则 (135)附件1:苏规总[2003]7号《关于展开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请示》 (137)附件2:建规函[2003]115号《关于同意修编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 (141)附件3:苏建函规[2003]302号《关于同意修编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 (142)附件4:关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4-2020)》咨询会会议纪要 (144)附件5:《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纲要阶段》会议纪要 (150)第一章总则第1条项目提出为适应区域经济地位的提升和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协调目前城市快速发展和不可再生资源保护间的矛盾、适应行政区划调整和规划管理的需要,苏州市人民政府提出对1996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一节功能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3)第二节城市化及城镇发展战略 (8)第三节城市化水平预测 (9)第四节城镇体系发展规划 (9)第五节空间利用规划 (10)第六节空间管治 (11)第七节旅游发展规划 (12)第八节基础设施规划 (14)第九节社会事业协调规划 (18)第十节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9)第十一节近期建设规划 (22)第三章城市性质规模与发展目标 (26)第四章城市发展方向与结构形态 (28)第五章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29)第一节总体布局 (29)第二节居住用地 (29)第三节公共设施用地 (31)第四节工业用地 (34)第五节仓储用地 (37)第六章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8)第一节对外交通 (38)第二节道路交通 (39)第三节城市公共交通 (44)第七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风景旅游规划 (47)第一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47)第二节城市风景旅游规划 (49)第八章总体城市设计 (51)第九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55)第一节给水工程 (55)第二节排水工程 (56)第三节供电工程 (57)第四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59)第五节燃气工程 (59)第六节供热工程 (60)第七节环境卫生 (61)第十章综合防灾规划 (63)第一节防洪规划 (63)第二节消防规划 (64)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65)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66)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67)第十二章城市近郊区规划 (69)第十三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72)第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80)第十五章城市规划的实施措施 (82)第十六章附则 (86)附:《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论证意见第一章总则第1条面对全球经济化、区域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近些年来,吴江市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吴江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的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7、《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年);8、《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9、《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的通知》(苏建规[2002]35号)1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11、《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1—2020)》;12、《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3、《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1、抓住我国已加入WTO的机遇,培育和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外向型经济。

2、充分发挥吴江市位于苏沪接壤及苏锡常与杭嘉湖两地区交汇点的优势,确立依托上海,服务苏州,与杭嘉湖错位发展的思路,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与苏州衔接。

3、本着集约发展的原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开发区进行适当控制,优化城市整体结构。

4、以建设园林城市为目标,发掘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

5、加强区域基础设施整体协调,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化。

6、强化松陵、盛泽的管理体系,协调两者关系,实现城市管理的法制化。

第4条规划重点1、优化市域城镇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确定松陵、盛泽的合理规模,调整用地构成,优化松陵运东区和盛泽城区的规划布局,强调利于经济发展,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环境质量。

3、加强市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明确环境治理目标,强化环境管理措施。

第5条城市规划区吴江市城市规划区分松陵和盛泽两片区。

总面积为339.02平方公里。

1、松陵城区:松陵镇域(不包括南湖村、西湖村和银杏村)及同里镇域(除原屯村镇域、湖南和双庙村)范围,用地面积为221平方公里。

2、盛泽城区:盛泽镇域范围,用地面积为118.02平方公里。

第6条规划用地范围1、松陵城区:北起市界,南至江南大桥,东临苏嘉杭高速公路,西界西环路,总面积为65.46平方公里。

2、盛泽城区:北起胜天村,南至市界,东临苏嘉杭高速公路,西界梅堰路,总面积54.03平方公里。

第7条规划年限1、近期:2001~2005年2、中期:2006~2010年3、远期:2011~2020年4、远景:至本世纪中叶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功能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8条区域功能定位我国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长江三角洲南北翼横向经济联系通道上的重要节点;苏沪高新产业密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向国际市场的强有竞争力地区。

第9条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定位1、与上海:(1)利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加速与上海生产配套加工基地的建设,加强区域生产配套协作。

(2)利用上海重塑金融中心地位通过各种合作方式利用上海的资金市场,为本市建设开辟更广阔的筹资渠道。

(3)利用上海的技术服务,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4)利用上海国际航空港、深水港、信息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的窗口功能,实现资源共享。

(5)凭借江南水乡田园绿色开敞空间,组织上海客源,设计休闲、商务、水乡观光旅游精品线路。

2、与苏锡常都市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产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加强配套协作,利用无锡和苏州技术、市场、人才与外向型经济优势,培育自我创新体系,使吴江优势产业在都市圈内占据一定的先导地位和优势。

3、与苏州:(1)以苏州农业的都市型、外向型、生态型转轨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利用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的高新产业“孵化器”功能,进行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以电子资讯、光缆、电缆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链。

(3)积极争取并参与苏州的商务、金融、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中心,以连锁、分部等多种形式为本地区的生产、生活服务。

(4)协调平望、芦墟、黎里、震泽、盛泽的发展,整合产业优势,共同建设区域性物资市场,协助苏州物流中心的建设。

(5)紧密配合并服从苏州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水”为主题,树立精品意识,突出东太湖运河旅游风光带和水乡古镇两大特色。

4、与浙北:(1)公平竞争,加强合作,引导跨区域产业集团和产业群的形成,培育物质要素市场。

(2)加强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3)通过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组织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加强环境协调。

5、与昆山、太仓发挥特色、错位竞争、寻求合作、协调发展。

第10条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参与竞争战略减少行政管制,消除地区间经济壁垒,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加强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益,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2、多元发展战略以提高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为核心,以调整结构和技术进步为基础,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壮大外资经营主体,提升外向型经济比重,推动资本、技术、贸易的结合,推进外企的本土化进程;同时,重视民营企业发展,通过对民营企业规模化、集团化改造,形成多元发展经济格局。

3、多元融资战略通过现代融资手段调动雄厚的民间资本,变静态存量资本为动态增量资本;推动企业上市,鼓励企业从股市融资;扩大外资数量与范围;通过多元融资,推动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

4、信息化战略率先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

主要措施有: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进生产方式网络化;加快上网工程;加快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

5、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绿色发展”的思想,形成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可持续发展与协调机制。

在降低经济发展政策性壁垒的同时,必须提高技术和环境准入限制,提高产业层次并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基础。

第11条第一产业发展战略及空间布局1、发展战略(1)以需求结构为农产品生产结构的调整导向,提高林、牧、渔产业比重,加速发展淡水养殖业,增加特色水产品的供应。

(2)实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从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转变为集约经营、高产、高效、优质、绿色的现代持续农业生产,加速农业产业化、集团化和逐步外向化的进程。

(3)加快内涵式的发展道路,科技兴农,将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的有效利用结合,发展农业生物技术产业。

2、空间布局(1)以松陵的市级蔬菜基地为依托,大力开展无公害蔬菜、都市型农业的生产。

(2)以松陵镇八坼禽蛋产业区为依托,树立品牌优势;以盛泽、横扇的特种养殖场为依托,大力发展鸽、鹿等特种养殖。

(3)以震泽镇的苏州市级蚕桑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积极开展蚕桑新技术的实验、示范、推广工作。

(4)以桃源万亩苗木基地和震泽优质林果示范区为依托,大力推动苗木产业化经营。

(5)特色水产养殖主要分布在“两东”(市域东北部和东太湖地区)和松陵、平望以及横扇地区。

第12条第二产业发展战略及空间布局1、发展战略(1)壮大丝绸纺织业,企业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多种经营形式对现有分散企业进行改造,实施集团化和国际化战略;全面推行行业科技进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实现替代进口。

(2)重点发展电子元件、电缆、光缆等新兴产业,实现规模经济,并充分利用苏州工业园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形成更多的知识产权,增强创新能力,加速产业国际化进程。

(3)积极发展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等普通制造业,向两头强、中间精的结构模式转变,鼓励其与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促进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2、空间布局(1)以吴江经济开发区为基础和依托,形成吴江高新产业的基地。

(2)以盛泽为主体,联合震泽、平望、芦墟,以丝绸纺织业为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无污染、低污染的服装等行业,并逐步引进与纺织品相配套的高科技行业,丰富产业体系。

(3)普通机械制造业广泛分布于各个小城镇,金家坝的净化夹心板、北厍的铜字制作、七都的民用电线、桃源的包装容器、震泽的活动房等,强化“一镇一品”的特点。

(4)本着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的原则,对工业选址进行严格控制,禁止在村内进行新建、扩建工业项目。

可适时考虑选取基础设施配套较好、服务功能完善的工业小区,对市域内城镇工业小区进行集中。

第13条第三产业发展战略及空间布局1、发展战略(1)重点发展旅游业,在与苏州市旅游业发展协调的基础上,发展“大旅游”,通过组织绿色开敞空间和营造水乡田园风光,组织自然风光、商务、疗养、休闲等旅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