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0c0413d380eb6294dd886c13.png)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实验室规章制度1.实验前要先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原理和操作过程。
2.实验时必须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做到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
3.保持实验室整齐、清洁和安静,不得高声谈话。
4.注意安全,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易燃易爆物品要远离火源操作和放置。
5.节约用水,安全用电,不浪费药品,爱护所有仪器。
凡损坏仪器者应如实向教师报告,并登记,补领。
6.实验过程中废液、废物应倒入指定地方,不准随意乱倒。
7.实验室内的一切物品,未经本室负责教师批准,严禁携带出室外,借物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8.实验完毕,要把仪器用具清洁,将各种仪器药品放回原处,清洁实验台面和地板,方可离开。
目录第一部分实验指导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实验二岩石及矿物的识别 (2)实验三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 (4)实验四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 (6)实验五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7)实验六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 (9)实验七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10)实验八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测定 (12)实验九碳酸氢铵含氮量的测定 (13)实验十施肥量的估算 (14)第二部分实习指导实习一地质地貌与成土岩石采集及识别 (16)实习二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土类识别 (17)实习三植物营养大实验(测土配方施肥及植物营养诊断) (18)附:实验实习报告书写格式 (19)第一部分实验指导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目的意义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及结论是否正确、可靠的先决条件。
为使分析的少量样品能反映一定范围内土壤的真实情况,必须正确采集与处理土样。
本实验介绍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二、目的要求要求学会耕作土壤混合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
三、用具小土铲、米尺、布袋、标签、铅笔、土筛(18号Ø1㎜、60号Ø0.25㎜、100号Ø0.149㎜)、广口瓶、天平(0.1感量)、胶塞(或圆木棍)、白磁盘(或木版)等。
土壤学实验土壤质地的测定步骤
![土壤学实验土壤质地的测定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30a8bc5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e.png)
土壤学实验土壤质地的测定步骤
1.实验准备
(1)实验仪器:比重大瓶、比重级、放水筒、滤纸、无水硫酸铵、烘干箱、汤勺、筛子;
(2)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火焰厌氧剂、蒸馏水、电子天平;
2.实验步骤
(1)测定土壤比重
(①)将土壤样品取适量放入比重大瓶中,并用蒸馏水将其淹没;
(②)把比重大瓶的锥口堵住,将大瓶翻转过来,用放水筒将大瓶中的多余水放出,再用滤纸把粒子等剩余物取出;
(③)将大瓶正置,用比重级把大瓶完全抬离水面,记录大瓶重量,记为m1;
(④)将比重大瓶内的土壤样品滤掉,把土壤积水;
(⑤)将比重大瓶逆转,将另外量好的比重级放入大瓶内,均匀把水放入大瓶内,并记录比重级重量,记为m2;
(⑥)计算土壤比重,比重=(m1-m2)/m2×100%。
(2)测定土壤粒径
(①)用汤勺取适量土壤放入筛子中,将筛子晃动,土壤粒逐渐向下筛落,犹在不同筛孔处截留;
(②)将筛上的土壤粒清洗干净,随后用电子天平称量筛上的土壤粒,得到各筛孔处土壤粒重量,从而算出粒径分布;
(3)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①)将土壤样品称量8g,并用烘干箱烘干。
自然地理学实验教程--土壤学实验
![自然地理学实验教程--土壤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8480ff63bed5b9f3f90f1cf8.png)
土壤学实验与实习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土壤样品的采集是进行土壤理论分析的前提,是确保土壤分析结果是否有效的先决条件。
采样的最基本原理是代表性地块和代表性土壤的选择。
(一)实验目的了解土壤样品采集的意义方法,掌握土壤样品的制备与处理。
(二)实验器材土钻、铁锹、环刀、小平铲、塑料袋(三)实验原理分析目的不同,采集土样的部位也有差别。
最常见的是耕作层多点混合样的采集和剖面柱状混合样的采集。
耕作层多点混合样的采集:为了分析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作层中养分的动态变化和供求状况,采样一般不需挖土坑,只需取耕作层(0‐20cm左右)的样品。
为了正确地反映土壤养分动态和作物长势之间的关系,可根据试验区的面积确定采样点的多少,通常为 5‐20 个点,点的分布可根据地块大小,地形及肥力均匀情况分别采用下法:1.对角取样法:适合于地块小,肥力均匀,地势平坦的田块,采样约 5 点。
2.棋盘取样法:适用于地块大小中等,地势平坦,地形端正,肥力不匀,取样在 10 点以上的田块。
3.蛇形取样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形不太平坦、肥力不均、取样点数较多的田块。
先选取肥力均一的地块,根据地块的大小布置采样点,每点先用锹挖20cm,弃去,然后沿坑纵向取一薄层,多点混合到一起;或者用土钻多点钻取,混匀,用四分法弃去多余部分,留 500‐1000克作分析用。
剖面柱状混合样的采集:为了研究土壤剖面特征时取,可以通过测定剖面各层的理化性质,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也可以作为果树等深根系作物施肥的参考依据。
在选择好挖去剖面的位置后,先挖剖面,规格为 2m×1m×1.5m,观察剖面形态要素后,根据剖面层次,每层从上到下削出一个土样,然后全部取下装入袋中。
有时,同时在剖面上用环刀取原状土样,每层3-4点重复,带回实验室测定其容重、田间持水量及饱和含水量,计算孔隙度,评价其肥力性能。
上述两种样品采集后,必须同时写两个标签,装样袋内外各一个标签,注明地点、层次厚度、天气、时间、采集人等。
土壤试验作业指导书样本
![土壤试验作业指导书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1baec33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0.png)
土壤实验作业指导书土壤实验作业指导书1.0前往现场进行土壤取样。
2.0对土样进行登记、编号、记录。
3.0含水量实验环节:3.1取代表性试样, 粘性土15~20g,砂性土有机质±50g, 放入称量盒内盖上盒盖, 将盒置于烘箱内, 在105~110℃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 粘性土不得少于8h,砂性土不得少于6h。
3.2将称量盒从烘箱中取出, 放入干燥容器内冷却至恒温, 称干土质量(精确至0.01g)。
3.3含水量按下式计算:m0W0=( -1)×100m d3.4含水量应进行两次平行实验, 两次平行测定的差值当含水小于40%时不得大于1%;当含水量等于或大于40%时不得大于2%, 取两次测试值的平均值。
4.0密度实验环节(环刀法):4.1将环刀垂直压入土中, 取出后削去环刀两端余土, 擦净环刀外壁, 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并取余土测定含水量, 取出环刀内土样称重。
4.2试样的湿度按下式计算:m0P0 =v4.3试样的干密度按下式计算:P0P d =1+W15.0击实实验:5.1试样制备: 取代表性土样20kg,风干碾碎后过5mm筛, 将筛下土样拌匀, 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量;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量, 取5个土样, 按不同的含水量加水拌匀, 装入盛土器内润湿一昼夜;相邻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宜为2%。
5.2将击实筒固定在刚性底板上, 装好护筒, 在击实筒内涂一薄层润滑油, 将试样倒入击实箱内, 轻型击实分三层进行, 每层25击;重型击实分五层进行, 每层56击, 每层试样高度宜相等;二交界处的土面应刨毛, 击实后超过击实筒顶端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5.3拆去护筒, 用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土样, 拆除底板, 擦净筒外壁, 称筒和试样的总质量(精确至1g), 算出试样的湿密度。
5.4对不同含水量的试样按上述方法依次进行击实实验。
5.5按下列计算试样的干密度:popd =1+W15.6当试样中粒径大于5mm的土的质量小于或等于试样总质量的30%时, 应对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进行校正。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PDF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PDF](https://img.taocdn.com/s3/m/a16b3679ccbff121dc36832e.png)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PDF1 土壤生态学曹志平胡菊编 2007年10月24日资源环境学院生态系2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1 实验二、土壤中线虫的分离方法及杀死固定--------------------4 实验三、土壤螨类的分离------------------------------------6实验四、氯仿薰蒸浸提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3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有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两种。
直接计数法direct counting method顾名思义就是对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不进行培养而是取一定量的新鲜土壤加一定量的水或土壤浸出液摇匀后即进行镜检得到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单位重量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个数。
间接记数法主要是培养记数法。
鉴于土壤这一特定环境土壤原生动物种类都能形成胞囊以渡过土壤干旱环境。
风干后土壤原生动物形成的胞囊用培养的方法诱导脱开胞囊以推知其种类和数量分布。
在培养过程中一切器皿、培养基均经高压灭菌接种时也应避免尘埃落入以确保培养不受污染。
本实验主要采用Singh1995和Stout1962的“3级10倍”环式稀释法。
仪器、设备和材料烘箱、培养箱、灭菌锅、培养箱、镊子、玻璃环、三角瓶、烧杯等。
方法与步骤 1土样采集土壤原生动物很难直接从土壤、水体中采集要通过室内培养。
土壤原生动物在土壤环境干旱时都能形成胞囊以等待土壤水分来临后再脱胞囊而活动。
所以土壤原生动物的采集实际上是采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培养而取得标本。
由于原生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在一个采样区内需采集10个采样点。
用圆形采样器取土样把土样放入铝盒带回室内。
在培养之前需测定土样含水量。
2 稀释土样 2克风干土样如有条件也可以直接用湿土加18毫升无菌水充分振荡可用超声波仪粉碎土壤使之与水充分混合这时的稀释度为10然后用定量吸管吸取2毫升102的土壤悬浮液加入18毫升无菌水充分摇匀此时稀释度为103。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6a06097e915f804d2a16c11e.png)
《土壤学》实验指导(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资环系目录实验一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实验二土壤吸湿水含量的测定——室内烘干法 (5)实验三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丘林法 (7)实验四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的测定 (10)实验五土壤多种理化性状分析 (11)实验一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样品的采集,是决定分析工作是否可靠的重要环节。
由于耕地土壤、肥料(尤其是有机肥料)、作物的不均一性,很容易造成采样误差,而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即使室内分析结果再准确,也难以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因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则是土壤农化分析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土壤是一个不均匀体,同一地块上这一点和那一点土壤有差异,垂直剖面上不同土层之间也有差异。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气候、地形、母质、土壤中的生物活动、人们的生产活动等等。
对于农业土壤来说,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不同的施肥方式和耕作制度等)造成土壤的局部差异尤为显着。
因此耕地土壤的不均匀性远比未耕种土壤大。
要使分析结果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所采集的土壤样品就必须有代表性、均匀性和典型性。
1、划分采样区为使土壤样品真正具有代表性,采样前首先需要了解全区土壤类型、地型部位、作物布局、耕作施肥、历年产量等情况,然后根据土壤的差异划分若干采样区,每一个采样区的土壤尽可能均匀一致。
在每一个采样区内取一个混合土样。
采样区的面积,视研究目的和要求的精确度而定。
试验区采样,每一个试验小区为一个采样区。
生产田一个采样区面积可为10ha。
2、采样土壤农化分析一般只采耕层(0~20cm)土样。
传统农业采样时,通常采取蛇形线或对角线等距离布置样点,精准农业通常采用网格法采样。
采样点应避开特殊的地点,如粪底盘、地边、沟边等。
采样点数根据采样区的面积而定,一般为15~20个。
采样方法随采样工具而不同。
常用的采样工具有小土铲和土钻。
土壤学实验指导教程(一)
![土壤学实验指导教程(一)](https://img.taocdn.com/s3/m/60099a0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6.png)
土壤学实验指导教程(一)土壤学实验指导实验目的•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掌握常用的土壤分析方法和技术实验材料•土壤样品•清水•水果或蔬菜种子•酸碱试剂(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等)•硝酸钠溶液•碱式石灰•酸性染料溶液•营养液(如氨水、硝酸铵等)实验步骤1.土壤样品采集1.在需要研究的区域随机采集多个土壤样品。
2.将每个样品的表面杂质去除,并用无菌纸袋分装。
2.土壤质地分析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后静置。
3.因土壤中颗粒沉降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观察到土壤颗粒分层现象。
3.土壤酸碱性测定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试管中。
2.加入适量的酸碱试剂,轻轻搅拌。
3.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土壤的酸碱性。
4.土壤养分测定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硝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
3.取出上清液,用滴定法测定其中的硝酸盐含量。
5.土壤pH值测定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酸性染料溶液,搅拌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
3.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利用标准曲线确定土壤的pH值。
6.土壤肥力测定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营养液,混合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
3.根据植物在土壤中的生长情况来评估土壤的肥力。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试剂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每个步骤的操作时间和试剂用量应准确记录。
•实验后要清洗好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土壤质地、酸碱性和养分等指标的测定,可以初步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和肥力情况,为后续的土壤改良和植物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结论土壤学实验是了解土壤性质和肥力的重要手段,实验结果能够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
通过掌握土壤分析方法和技术,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以上就是土壤学实验指导的详细教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实验目的•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掌握常用的土壤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土壤养分和酸碱性,评估土壤肥力实验材料•土壤样品•清水•水果或蔬菜种子•酸碱试剂(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等)•硝酸钠溶液•碱式石灰•酸性染料溶液•营养液(如氨水、硝酸铵等)实验步骤1.土壤样品采集–在需要研究的区域随机采集多个土壤样品。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1bddcfb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70.png)
⼟壤学实验指导⼟壤学实验指导实验室规则1、保持实验室整齐、清洁和安静,不得⾼声谈话。
关闭⼿机。
2、实验前要先预习,明确实验⽬的,了解实验内容、原理和操作过程。
3、实验时必须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对实验中出现的反常现象应进⾏讨论,并⼤胆提出⾃⼰的看法,主动学习并积极思考。
4、注意安全,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易燃易爆物品要远离⽕源操作和放置。
5、节约⽤⽔,安全⽤电,不浪费药品,爱护所有仪器。
凡损坏仪器者应如实向指导教师报告,并登记,补领。
实验过程中废液、废物应倒⼊指定地⽅,严禁随意乱倒。
6、实验室内的⼀切物品,未经本室负责教师批准,严禁携带出室外,借物必须办理登记⼿续。
7、实验完毕,要把仪器⽤具清洁,将各种仪器药品放回原处,清洁实验台⾯和地板。
学⽣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请教师到座位检查,⽅可离开。
⽬录实验⼀主要造岩矿物和成⼟岩⽯的观察鉴定 (3)实验⼆⼟壤样品的采集、处理与保存 (9)实验三⼟壤剖⾯野外观察 (12)实验四⼟壤⽔分的测定 (16)实验五⼟壤颗粒分析及⼿测质地 (17)实验六⼟壤有机质及腐殖质组成测定 (20)实验七⼟壤酸碱度的测定 (23)实验⼋⼟壤⽐重、容重和孔隙度的测定 (25)实验九⼟壤速效养分的测定 (28)实验⼀主要成⼟矿物和岩⽯的识别⼟壤是由母质发育⽽成,母质是岩⽯风化的产物,岩⽯是矿物的集合体,⽽矿物本⾝⼜有它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
学习⼟壤学的⼈,必须先学习岩⽯和矿物,以了解⼟壤母质,为学习⼟壤学打下基础。
本实验是使⽤放⼤镜、条痕板、⼩⼑、硬度计、⼩锤、稀盐酸等物品,对主要的造岩矿物和成⼟岩⽯进⾏⾁眼观察鉴定。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形态矿物形态除表⾯为⼀定⼏何外形的单独体外,还常常聚集成各种形状的集合体,常见的有下列形态。
柱状——由许多细长晶体,组成平⾏排列者,如⾓闪⽯。
板状——形状似板,如透明⽯膏、斜长⽯。
⽚状——可以剥离成极薄的⽚体,如云母。
粒状——⼤⼩略等及具有⼀定规律的晶粒集合在⼀起,如橄揽⽯、黄铁矿。
土壤学实验报告4
![土壤学实验报告4](https://img.taocdn.com/s3/m/33b3f76c168884868762d6c5.png)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土壤学实验 指导老师: 谢晓梅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土壤机械分析(比重计法) 同组学生姓名: 金璐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四、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七、讨论、心得 八、参考文献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土壤颗粒组成状况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意义。
2、掌握土壤质地的分析方法,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来确定样品土壤质地,为之后分析土壤的其它理化性质提供可参考的数据。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实验内容:利用比重计法测出土壤中不同粒级大小的各级的量,进而分析土壤质地。
2、实验原理:①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性质,人为地划分若干等级,称为土壤粒级。
土壤质地分类就是根据土壤中各种颗粒的质量分数组成,把土壤划分为若干类别。
对于土壤质地的分类和划分标准,主要有国际制、美国农业部、卡钦斯基土壤质地分类等,本次试验采用国际制。
②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种大小颗粒的相对含量,可以反映土壤黏结程度,对土壤蓄水、导水、保肥保温等方面有决定性作用。
土壤机械分析就是把土粒按其粒径大小分为若干级,并求出各级的量,从而求出土壤的机械组成。
本实验采用比重法。
③比重法原理(实验土粒≤1mm ):对于粒径大于0.25mm 的土粒用筛一级一级筛分,粒径小于0.25mm 的土粒采用静水沉淀法加以测定分级。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球体微粒在悬液中自由沉降时,直径越大的下降速度越快。
把不同直径的土壤颗粒看做球体,在不同时间,利用比重计测定土壤悬液的比重。
比重计读数就是每升悬液所含土粒重量,再根据斯托克斯定律求出这部分土粒半径。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特种土壤比重计、研钵、橡头玻棒、温度计、带孔搅拌棒、1000mL 沉降筒、洗瓶Na 2C 2O 4溶液(0.25mol/L )实验方法:将粒径较细的土粒充分分散,让其在一定容积的水中自由沉降,在不同时间,利用比重计测定土壤悬液的比重。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new)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new)](https://img.taocdn.com/s3/m/fdcc85080722192e4436f60e.png)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目的意义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可靠性。
土壤是一个不均一体,受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高度、坡度、母质等)和人为因素(耕作、施肥等)影响,土壤养分分布不均匀。
正确的采样方法是保证少量分析样品正确反映一定范围内土壤的真实情况的前提条件。
土壤样品的采集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和代表性的土壤,避免一切主观因素的干扰,根据采样目的及分析项目确定采样方法。
土壤形成与土体发生研究,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土壤物理性质研究,需采原状土样品:农业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研究,则应选择代表性田块,在耕作层多点采取混合样品。
采集到的土样,应当场记好标签,带回室内后要逐袋进行登记,立即进行风干处理。
处理样品的目的是:(1)使分析样品可较长期地保存,以防止微生物作用引起土壤生化性状发生变化;(2)挑去非去部分,使分析结果能代表土壤本身组成;(3)将样品适当磨细和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取的称样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减少称样的误差;(4)将样品磨细,增大土粒的表面积。
使制备待试溶液时分解样品反应能够完全和匀致。
二、仪器设备(1)土样采集使用工具铁锹、小铁铲、小钢卷尺、剖面刀、样品袋(布袋、纸袋或塑料袋)、标签、铅笔。
(2)土样制备使用工具牛皮纸、硬木板、木棒、台称、镊子、玛瑙研钵、广口瓶(或纸袋)、标签、土壤筛(孔径2mm、1mm 和0.25mm)等。
三、实验步骤(一)土壤形成发育与土壤分类研究(土壤剖面样的采取)1.采样点确定在野外首先确定区域地形部位,及具体剖面位置,除在调查范围的草图上注明采集位置外,并在样品袋内写明野外条件:如地形、位置、成土母质、利用情况、研究目的等。
2.剖面采样采样时应在挖好的剖面上划分发生层段分层取样,不得混合,各层采样深度与每个层段深度不一致,采样只选择其中最典型的部分,一般取0~10cm,不取过渡层,过渡层只作野外研究,不作化学分析。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5b0b4d376eeaeaad1f33048.png)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华中农业大学目录实验一土壤质地的测定 (3)比重计速测法 (4)土壤质地测定(吸管法) (8)土壤质地手测法(适用于野外) (9)实验二土壤容重和孔性的测定和计算 (11)实验三土壤团聚体组成的测定 (14)实验四土壤结构形状的观察及微团聚体分析 (17)实验五土壤流限和塑限的测定 (20)实验六岩石及成土母质类型的野外认识 (24)实验七土壤剖面及棕红壤观测实习 (26)实验八土壤水吸力的测定 (31)实验一 土壤质地的测定土壤质地是土壤的重要特性,是影响土壤肥力高低、耕性好坏、生产性能优劣的基本因素之一。
测定质地的方法有简易手测鉴定法、比重计法和吸管法。
本实验介绍比重计法,要求掌握比重计法测定土壤质地的原理,技能和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并确定土壤质地类别的方法。
一、司笃克斯定律在土壤颗粒分析中的应用土壤颗粒分析的吸管法和比重计法是以司笃克斯定律为基础的,根据司笃克斯(Stokes,1845)定律,球体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与球体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与介质的粘滞系数成反比,关系式为: 21229d d V gr η-=V :半径为r 的颗粒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厘米/秒); g :物体自由落体时的重力加速度,为981厘米/秒2; r :沉降颗粒的半径(厘米); dl:沉降颗粒的比重(克/厘米3); d2:介质的比重(克/厘米3); η:介质的粘滞系数(克/厘米.秒)。
这是由于小球在广大粘滞液体中作匀速的缓慢运动时,小球所受阻力(摩擦力):6F r v πη=(π为圆周率),而球体在介质中作自由落体沉降运动时的重力(F)是由本身重量(P)与介质浮力即阿基米德力(FA)之差:Fˊ=P -FA =3331212444()333r gd r gd r g d d πππ-=-当球体在介质中作匀速运动时,球体的重力(F ˊ)等于它所受到的介质粘滞阻力(F),即3124()3r g d d π-=6r v πη3122124()2369r g d d d d V gr r ππηη--==∴又 球体作匀速沉降时S=vt (S -距离,厘米;V-速度,厘米/秒;t 一时间.秒)。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c907e98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9.png)
⼟壤学实验指导⼟壤学实验指导⽬录实验⼀⼟壤机械组成分析和质地鉴定 (2)实验⼆⼟壤有机质的测定 (6)实验三⼟壤有效养分的速测⽅法 (8)实验四⼟壤容重的测定和孔隙度的计算 (17)实验五⼟壤酸碱度的测定 (20)实验六⼟壤剖⾯的观察和记录 (23)实验⼀⼟壤机械组成分析和质地鉴定⼟壤粒径分析过去也称机械分析,是⼟壤科学最古⽼的测定技术之⼀。
⼟壤基质由不同⽐例的、粒径粗细不⼀,形状和组成各异的颗粒(通称⼟粒)组成,⼀般分为砾、砂、粉粒和粘粒4级。
砾是最粗的⼟粒,我国主要农区⼟壤并不多见,只是在⼟⽯区,近河滩的⼭坡⼟壤中才出现砾,以致影响⼟壤的基质特征。
粗砂的⽐表⾯积⼩,表⾯只能吸附少量⽔分⼦(包括⽔汽分⼦),在其表⾯形成极薄的⽔分⼦导。
粗砂粒间的孔隙粗,⼤多超过⽑管孔径,所以它所保持的⽔是在粗砂粒间的接触点,为弯⽉⾯⼒所保持。
在与植物根接触时也能被吸收。
这种情况在砂砾混合或以砾为主时更为明显。
细砂和粗粉粒的矿物组成与砂粒类似,两者的性质相近。
它们已有明显的表⾯吸附分⼦能⼒,颗粒间孔隙的孔径表现为最活跃的⽑管作⽤,⽑管⽔上升迅速,上升⾼度可达2~3。
中、细粉粒的矿物组成仍与砂粒相同,但表⾯积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属粘粒范围的若⼲性质。
表⾯吸附⽔分⼦的⼒和⽑管⼒都较强。
⽑管⽔⽑管⽔上升运动缓慢,上升⾼度可能相当⾼,但需时间很长,速度过慢,实践意义不⼤。
粘粒是⼟壤中最细部分,粘粒矿物是扁平的⽚状或盘状,具有极⼤的⽐表⾯积,粘粒表⾯有负电荷与其邻近的⼟壤⽔中的阳离⼦形成双电层。
巨⼤的表⾯积和表⾯负荷使粘粒有极强的吸附⽔分⼦能⼒,形成与其粒径⽐较相对厚的⽔层或⽔膜。
粘粒间的孔隙极细,粘粒吸附的⽔膜就有可能充满或堵塞这些极细的孔隙。
粘粒孔隙在吸附⽔膜外侧可能还有少许空间借助⽑管作⽤保持少量⽔分,在⽔膜不堵塞孔隙的前提下,孔隙越细⽑管⼒越强。
不⾔⽽喻,粘粒在⼀定含⽔量范围表现极强的粘结性、粘着性和可塑性,⼲缩湿胀的程度极⾼,经湿润后的⼲粘粒容易出现较厚的结⽪,并且形成坚硬的坷垃和⼟块,要极⼤的⼒量才能调⽪敲破打碎,因⽽需要很⾼的耕作技术才能得到较好耕作质量。
环境土壤学实习实验指导书(打印本,绝密,不许外传).docx
![环境土壤学实习实验指导书(打印本,绝密,不许外传).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6ea85e5376baf1ffd4fad01.png)
环境土壤学实验实习指导书(试用本)江长胜赵秀兰胡必琴王定勇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06 年实验室守则1.实验前要先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原理和操作过程。
2.实验吋必须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对实验的内容和安排不合理的地方可提出改进意见。
对实验中宙现的反常现象应进行讨论, 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
3.保持实验室整洁、肃静,不得携带食物进入实验室,不准随意走动和高声喧哗。
不得在实验室接打手机和使用其它右声电子产品。
4.注意安全,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易燃易爆物品要远离火源操作和放置。
5.节约用水,安全用电,不浪费药品,爱护所有仪器。
凡损坏仪器者应如实向教师报告,并登记,补领。
实验过程中废液、废物应倒入指定地方,不准随意乱倒。
6.实验室内的一切物品,未经本室负责教师批准,严禁携带出室外, 借物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7.实验完毕,要把仪器用具洗涤干净,将各种仪器药品放回原处,清洁实验台面和地板。
学生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请教师到座位检查,方可离开。
实验完毕,认真撰写实验实习报告,报告要求字迹清楚,卷面整洁,结果准确。
实验部分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及吸着水的测定 (1)实验二土壤机械组成分析 (7)实验三土壤有机质测定 (13)实验四土壤质地速测法 (17)实验五土壤pH测定 (18)实验六石灰需要量的测定 (20)实验七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和孔隙度的测定 (22)实验八土壤中有效锌、猛、铁和铜的测定 (23)实验九土壤剖面性状观测 (26)实验十环境土壤学综合实验 (31)教学实习部分第一部分实习提纲 (33)第二部分参考资料 (38)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及吸着水的测定—、土壤样品的米集和制备(-)实验目的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是进行土壤研究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关系到实验结果 是否」E 确町靠的先决条件。
如果采样和制备过程中出现问题,即使分析相当准确,也不能反 映土壤的真实情况,所得分析数据不具冇应用价值。
土壤地理学学实验指导资料
![土壤地理学学实验指导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adb24d86294dd88d0d26b39.png)
土壤地理学实验手册目录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含水量测定 (1)实验二土壤颗粒分析 (4)实验三土壤有机质测定 (8)实验四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11)实验五土壤速效养分的测定 (14)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含水量测定土壤样品(简称土样)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
因此必须按正确的方法采集和处理土样,以便获得符合实际的分析结果。
测定土壤水分是为了了解土壤水分状况,以作为土壤水分管理,如确定灌溉定额的依据。
在分析工作中,由于分析结果一般是以烘干土为基础表示的,也需要测定湿土或风干土的水分含量,以便进行分析结果的换算。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分析某一土壤或土层,只能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少部份土壤,这就是土样。
采样的基本要求是使土样具有代表性,即能代表所研究的土壤总体。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有不同的采样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一)土壤剖面样品土壤剖面样品是为研究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发生分类。
应按土壤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剖面,根据土壤发生层次由下而上的采集土样,一般在各层的典型部位采集厚约l0厘米的土壤,但耕作层必须要全层柱状连续采样,每层采一公斤;放入干净的布袋或塑料袋内,袋内外均应附有标签,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剖面号码、土层和深度。
(二)耕作土壤混合样品为了解土壤肥力情况,一般采用混合土样,即在一采样地块上多点采土,混合均匀后取出一部份,以减少土壤差异,提高土样的代表性。
1、采样点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应考虑地形基本一致,近期施肥耕作措施、植物生长表现基本相同。
采样点5—20个,其分布应尽量照顾到土壤的全面情况,不可太集中,应避开路边、地角和堆积过肥料的地方。
2、采样方法:在确定的采样点上,先用小土铲去掉表层3毫米左右的土壤,然后倾斜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壤,将各采样点土样集中一起混合均匀,按需要量装入袋中带回。
(三)土壤物理分析样品测定土壤的某些物理性质。
环境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环境土壤学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0538dd13a76e58fafab003c8.png)
《环境土壤学》实验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安徽科技学院资源环境实验室二〇一〇年二月实验室守则1.实验前要先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原理和操作过程。
2.必须穿实验服进实验室,实验时必须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认真做好记录,对实验的内容和安排不合理的地方可提出改进意见。
对实验中出现的反常现象应进行讨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
3.保持实验室整齐、清洁和安静,不得高声谈话和打闹。
关闭手机。
4.注意安全,实验室内严禁烟火,易燃易爆物品要远离火源操作和放置。
5.节约用水,安全用电,不浪费药品,爱护所有仪器。
凡损坏仪器者应如实向教师报告,并登记,补领。
实验过程中废液、废物应倒入指定地方,不准随意乱倒。
6.实验室内的一切物品,未经许可,严禁携带出室外,借物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7.实验完毕,要清洗仪器,将各种仪器药品放回原处,清洁实验台面和地板。
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请值日生到实验台位检查后,方可离开。
目录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实验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4)实验三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7)实验四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11)实验五土壤有效氮的测定 (14)实验六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16)实验七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18)实验八碳酸氢铵中含氮量的测定 (20)实验九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 (22)实验十灰(草木灰)肥中钾的测定 (24)实验十一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定 (26)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时间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变化。
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实验指导吉艳芝编著2012.9实验室规则1、保持实验室整齐、清洁和安静,不得高声谈话。
2、实验前要先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原理和操作过程。
3、实验时必须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对实验中出现的反常现象应进行讨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动学习并积极思考。
4、注意安全,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易燃易爆物品要远离火源操作和放置。
5、节约用水,安全用电,不浪费药品,爱护所有仪器。
凡损坏仪器者应如实向指导教师报告,并登记,补领。
实验过程中废液、废物应倒入指定地方,严禁随意乱倒。
6、实验室内的一切物品,未经本室负责教师批准,严禁携带出室外,借物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7、实验完毕,要把仪器用具清洁,将各种仪器药品放回原处,清洁实验台面和地板。
学生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请教师到座位检查,方可离开。
7周实验一主要成土矿物和岩石的识别一、实验目的和意义土壤是由母质发育而成,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而矿物本身又有它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
学习土壤学的人,必须先学习岩石和矿物,以了解土壤母质,为学习土壤学打下基础。
二、实验用具放大镜、条痕板、小刀、硬度计、稀盐酸。
三、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一)形态矿物形态除表面为一定几何外形的单独体外,还常常聚集成各种形状的集合体,常见的有下列形态。
柱状——由许多细长晶体,组成平行排列者,如角闪石。
板状——形状似板,如透明石膏、斜长石。
片状——可以剥离成极薄的片体,如云母。
粒状——大小略等及具有一定规律的晶粒集合在一起,如橄揽石、黄铁矿。
块状——结晶或不结晶的矿物,成不定形的块体,如结晶的块状石英,非结晶的蛋白石。
土状——细小均匀的粉末状集合体,如高岭石。
纤维状——晶体细小,纤细平行排列,如石棉。
鲕状——似鱼卵状的园形小颗粒集合体,如赤铁矿。
豆状——集合体成园形或椭圆形大小似豆者。
如赤铁矿。
(二)颜色矿物首先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颜色,矿物的颜色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
一般地说,颜色是光的反射现象。
如孔雀石为绿色,是因孔雀石吸收绿色以外的色光而独将绿色反射所致。
矿物的颜色,根据其发生的物质基础不同,可以有自色、他色和假色。
自色——矿物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中,具有的色素表现出来的颜色,如石英的白色。
他色——矿物因为含有外来的带色素的杂质而产生的颜色,如无色透明的石英(水晶)因锰的混入而被染成紫色,即是他色。
假色——矿物内部裂缝、解理面及表面由于氧化膜的干涉效应而产生的颜色。
(三)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将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擦划,(必须注意矿物硬度小于瓷扳)所留在瓷板上的颜色即为条痕。
条痕对有色矿物有鉴定意义。
(四)光泽矿物表面对入射光线的反射能力称光泽。
按其表现可分为:金属光泽——如黄铁矿半金屑光泽——如赤铁矿非金屑光泽——玻璃光泽:如石英晶面油脂光泽:如石英断口面丝绢光泽:如石棉珍珠光泽:如白云母土状光泽:如高岭石(五)硬度矿物抵抗磨擦或刻划的能力。
决定硬度时,常常用二个矿物相对刻划的方法即得出其相对硬度。
表示硬度的大小,以摩氏硬度计的十种矿物作标准(见表1-1),从滑石到金刚石依次定为十个等级。
表1-1 摩氏硬度计的矿物标准在野外可用指甲(硬度2-2.5)、回形针(3)、玻璃(5)、小刀(5-5.5)、钢锉(6-7)代替标准硬度计。
(六)解理矿物受击后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矿物破裂时呈现有规则的平面称为解理面,按其裂开的难易、解理面之厚薄、大小及平整光滑程度,一般可有下列等级。
极完全解理——解理面极平滑,可以裂开成薄片状,如云母。
完全解理——解理面平滑不易发生断口,往往可沿解理面裂开成小块,其外形仍与原来的晶形相似,如方解石的菱面体小块。
中等解理——在矿物碎块上,既可看到解理面,又可看到断口。
如长石、角闪石。
不完全解理——在矿物的碎块上,很难看到明显的解理面,大部分为断口,如灰磷石。
无解理——矿物碎块中除晶面外,找不到其他光滑的面,如石英。
必须指出,在同一矿物上可以有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几向解理出现。
例如云母具有一向极完全解理;长石、辉石具有二向完全解理;方解石具有三向完全解理等。
(七)断口矿物受击后,产生不规则的破裂面,称为断口。
在解理不发达以及非结晶矿物受击后,容易发生断口。
其形状有:贝壳状(如石英的断口)、参差状(如自然铜)、平坦状(如磁铁矿)等。
同一矿物,解理与断口的性质表现出互为消长的关系,如极完全解理的云母,则不易见到断口。
(八)盐酸反应含有碳酸盐的矿物,加盐酸会放出气泡,其反应式:CaCO3+2HCl——→CaCl2+C02↑+H2O根据与10%的盐酸发生反应时放出气泡的多少,可分四级:低——徐徐的放出细小气泡中——明显起泡高——强烈起泡。
极高——剧烈起泡,呈沸腾状(九)常见矿物识别(见表1-2)表1-2 各种矿物的性质和风化特点5四、主要成土岩石的观察组成地壳的岩石,按其成因不同分为三大类,即:由岩浆冷凝而成者称岩浆岩;由各种沉积物经硬结成岩而成者称沉积岩;由原生岩经高温、高压以及化学性质活泼的物质作用后发生了变质的岩石称变质岩。
三者由于成因不同,以致在各自的组成、结构和构造中都有较大的差异(见表3)。
肉眼鉴定岩石的方法,主要对岩石的颜色、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观察后,才能区别出所属岩类和定出岩石名称。
(一)岩浆岩1.颜色岩石的颜色决定于矿物的颜色,观察岩石的颜色,有助于了解岩石的矿物组成。
如岩石深灰及黑色是含有深色矿物所致。
2.矿物组成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揽石。
3.结构岩浆岩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以及相互组合的关系。
其主要结构有:全晶等粒、隐晶质、斑状、玻璃质(非结晶质)。
(1)全晶等粒结构——岩石中矿物晶粒在肉眼或放大镜下可见,且晶粒大小一致。
如花岗岩。
(2)隐晶质结构——岩石中矿物全为结晶质,但晶粒很小,肉眼或放大镜看不出晶粒。
(3)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小不等,有粗大的晶粒和细小的晶粒或隐晶质甚至玻璃质(非晶质)者称斑状结构。
大晶粒为斑晶,其余的称石基。
如花岗斑岩。
沉积岩主要矿物除石英、长石等外,还含有方解石、白云石、粘土矿物、有机质等。
变质岩的矿物组成除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外,常含变质矿物如石榴石、滑石、蛇纹石、绿泥石、绢云母等。
4.构造岩浆岩构造:指矿物颗粒之间排列方式及填充方式所表现出的整体外貌。
一般有块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等构造。
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的排列完全没有秩序。
为侵入岩的特点,如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均为块状。
流纹状构造——岩石中可以看到岩浆冷凝时遗流下来的纹路,为喷出岩的特征,如流纹岩。
气孔状构造——岩石中具有大小不一的气孔,为喷出岩特征,如气孔构造的玄武岩。
杏仁状构造——喷出岩中的气孔内,为次生矿物所填充,其形状如杏仁,常见的填充物如蛋白石、方解石等.(二)沉积岩1、矿物组成:继承了原岩的一些风化产物(石英、长石、白云母等),又有新生矿物(粘土矿物、高岭石、方解石等)2、结构:沉积岩结构:指岩石的颗粒大小、形状及结晶程度所形成的特征叫结构。
一般沉积岩结构有:碎屑结构(砾、砂、粉砂)、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等。
(1)碎屑结构碎屑物经胶结而成。
胶结物的成份有钙质、铁质、硅质、泥质等。
按碎屑大小来划分有:砾状结构——大于2mm以上的碎屑被胶结而成的岩石,如砾岩。
砂粒结构——碎屑颗粒直径为2—0.1mm者如砂岩。
粉砂结构——碎屑颗粒直径为0.1—0.01mm者如粉砂岩。
(2)泥质结构颗粒很细小,由直径小于0.01mm的泥质组成,彼此紧密结合,成致密状,如页岩、泥岩。
(3)化学结构由化学原因形成,有晶粒状、隐晶状、胶体状(如鲕状、豆状)。
为化学岩所特有如粒状石灰岩。
(4)生物结构由生物遗体或生物碎片组成如生物灰岩。
3、沉积岩构造:指岩石中各物质成份之间的分布状态与排列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外貌。
沉积岩的最大特征是具层理构造,即岩石表现出成层的性质。
层理的面上常常保留有波浪、雨痕、泥裂、化石等地质现象,把它称为层面构造。
(四)构造1、矿物组成:由于变质作用,使原岩的化学成分重新组合,矿物重新结晶,形成一些新矿物;也有一些原有的矿物,重新结晶后仍保留在岩石中。
2、变质岩结构变质岩多半具有结晶质,其结构含义与岩浆岩相似,有等粒状、致密状或斑状等。
在结构命名上,为了区别起见,特加上“变晶”二字,如等粒变晶、斑状变晶、隐晶变晶。
3、变质岩构造变质岩的构造受温度、压力两个变质因素影响较大,主要构造是片理构造,它是由片状或柱状矿物有一定方向排列而成,由于变质程度的深浅,矿物结晶颗粒大小及排列的情况不同,主要有下列几种构造:板状构造——变质较浅,变晶不全,劈开成簿板,片理较厚,如板岩。
千枚状构造——能劈开成簿板,片理面光泽很强,变晶不大,在断面上可以看出是由许多极簿的层所构成,故称千枚,如千枚岩。
片状构造——能劈开成簿片,片理面光泽强烈,矿物晶粒粗大,为显晶变晶。
片麻状构造——片状、柱状、粒状矿物呈平行排列,显现深浅相间的条带状,如片麻岩。
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矿物重结晶后成粒状或隐晶质,一船情况在肉眼下很难看出它的片理构造,而成块状或保持原来层状构造。
如大理岩、石英岩。
五、作业及思考题1、所给矿物标本的识别及鉴定特点。
2、所给岩石标本的识别及鉴定特点。
3、比较鉴别以下矿物和岩石(1)方解石和石英(2)辉石和角闪石(3)赤铁矿和褐铁矿(4)花岗岩和安山岩(5)页岩和板岩(6)石英岩和石英砂岩第10周:实验二、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注意:每2人1组,每组准备2个干净塑料袋(采土用),1张干净的报纸。
在上实验课时带来实验室。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土壤样品(简称土样)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
因此必须按正确的方法采集和处理土样,以便获得符合实际的分析结果。
二、实验用品剖面刀、样品袋、油布(或牛皮纸)、标签、记录本、铅笔三、土壤样品的采集为了研究树木生长发育的土壤条件,在学校中分树种多处采集土壤(采集1种阔叶树和1种针叶树,要记住树种名称),然后进行混合。
通常采取一定深度(随苗木根系深度而定)的土壤或只取耕作层的土壤。
1、选点为了获得平均样,必须采用多个点的混合样品,样品的选择可依地块(小区)的情况不同,集“之”字形横过小区布点(图1-1a),倘若沿对角线或规则的往小区中安排样点往往会遇到肥堆,条状施肥或因样点太少,使所取的图样没有代表性(图1-1b),布点的多少视土地面积和地平坦或起伏状况决定,每亩地上约选取5-10个样点,选取样点时,应避免在非代表性的地方布点。
2、取样每一样点采取数量应大致相等,可用小铲挖取10×10×20cm 的土体,若取来土样则可由上向下铲取一片土壤(图1-2),将各样点所取土壤放在油布上均匀混合,用四分法逐次弃去多余部分,将最后剩余的大约1公斤的平均样品装入样袋中,然后填写标签,整理后带回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