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的繁殖和发育1

合集下载

贝类学第一章:总论111PPT幻灯片

贝类学第一章:总论111PPT幻灯片
➢ Conchology从拉丁文Concha而来,是贝壳。
2、贝类的主要特征和分类(A)
2、贝类的主要特征和分类(A)
• 1、身体柔软不分节或假分节; • 2、通常由头、足、躯干部、贝壳、外套
膜五部分组成;
• 3、除瓣鳃纲外,口腔内有齿舌和颚片; • 4、N系统包括N节,N索和围绕停产的N环; • 5、体腔退缩为围心腔; • 6、间接发育的有担轮,面盘幼虫。
•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 本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要求 学生能掌握贝类的形态构造、生态、生理、发生和 分类等知识,为学习专业课和今后从事水产养殖相 关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 二、学时
– 理论课:30学时;实验:16学时
• 三、教学内容 • 四、实验与考试 •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文献
2
2 瓣鳃纲代表种类的形态解剖(二)
2
3 腹足纲代表种类的形态解剖
2
4 瓣鳃纲古列齿亚纲、翼形亚纲代表种类的观察(30种) 2
综合型 综合型 综合型 综合型
5 瓣鳃纲古异齿亚纲、异齿亚纲代表种类的观察(30种) 2
综合型
6 腹足纲前鳃亚纲代表种类的观察(30种)
2
后鳃亚纲、肺鳃亚纲、多板纲、掘足纲、头足纲代表
贼墨学无止境(中国墨)。 – (五)工艺用途:珍珠装饰品,贝雕工艺。
贝类的经济价值(B)
• (一)有毒和传播疾病。许多贝类食后中
毒是因为其食有毒的双鞭藻。如节香螺、 骨螺、荔枝螺、盘鲍、芋螺口腔内毒腺。 有此淡水、陆生腹足类是人和家畜寄生虫 的中间宿主。如日吸(钉螺)。
• (二)对港湾建筑和交通运输危害。船蛆、
眼睛构造复杂;
• 足部特化8或10条腕及一个

第1节 牡蛎的生物学.

第1节 牡蛎的生物学.

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密 Nhomakorabea牡蛎§2.1.牡蛎的生物学
太平洋牡蛎(长牡蛎):贝壳长型,壳较薄,壳长为壳 高的3倍左右,左右壳不等大,右壳较平,鳞片坚厚, 环生鳞片呈波纹状,排列稀疏,放射肋不明显;左壳
(lower)深陷,鳞片粗大,左壳壳顶固着面小。
§2.1.牡蛎的生物学
肛门 闭壳肌
外套膜
肾脏 鳃 左壳
§2.1.牡蛎的生物学
• 褶牡蛎 贝壳小而薄,三角
形或长条形,右壳平如盖, 壳面具有数层同心环状的鳞 片,壳面多为淡黄色,夹杂 有紫褐色或黑色条纹。左壳 凹陷很深,壳面鳞片层较少, 具粗壮放射肋。壳内面灰白 色,韧带槽狭长。生长快, 一般养殖一周年,壳长6-7 厘米时收获。
§2.1.牡蛎的生物学
(三)对环境条件的适应
1.对温度的适应 牡蛎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 一般低温对于养殖牡蛎几乎不会引起死亡, 过高温度常会导致潮间带牡蛎特别是幼小个 体死亡。太平洋牡蛎、近江牡蛎、褶牡蛎和 密鳞牡蛎为广温性种类,在-3℃~32℃范围 均能存活。太平洋牡蛎生长适温是5℃~ 28℃,大连湾牡蛎生长适温为6℃~25℃;
(二)分布
1.水平分布 褶牡蛎适应能力强,分布从热带 的印度洋至我国亚寒带的北部沿海均有分布, 且多生活在盐度多变的潮间带;近江牡蛎分 布于我国南北,但只栖息于河口附近盐度较 低的内湾;大连湾牡蛎为狭盐狭温性,只分 布于黄渤海远离河口的高盐度海区;密鳞牡 蛎为广温狭盐性。
§2.1.牡蛎的生物学
2.垂直分布 近江牡蛎一般在低潮线附近至水 深7米以内最多;褶牡蛎分布于中、低潮区 及低潮线附近;密鳞牡蛎分布在较深的海区; 大连湾牡蛎和太平洋牡蛎分布水层大致同近 江牡蛎。
• 牡蛎种类繁多,世界性分布,现已发现100多种,

双壳贝类育苗手册1

双壳贝类育苗手册1

1.1.2 注意事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本手册不是一部有关该学科的科学论文,它只是为读者提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技术, 读者可从中了解双壳贝类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在育苗生产中如何进行处理和管理的细 节。大量的事例包含了不同气候带条件下最常见的养殖种类,如太平洋牡蛎,美洲牡 蛎,欧洲平牡蛎,菲律宾蛤子,以及若干种扇贝。热带地区的双壳贝类养殖也包含其 中。这里所介绍的方法对于那些在世界范围内经济价值稍次的种类也同样是适用的。 作者认为,双壳类育苗生产与其说是一门科学,莫如说是一门技艺,因为许多育苗场 在操作和管理中依靠的是熟练的技能和掌握的分寸。就此而言,经验丰富的育苗场管 理人员认为,许多有关生产细节的资料都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磅炸弹”。作者也 还考虑到育苗新手的需要,不仅介绍育苗中不同步骤是如何操作的,同时也介绍有关 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本手册中所论及的内容,无论对严格要求的实验性育苗室,还是 对商业性育苗场都一概适用。
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双壳贝类育苗
实用手册
联合国 粮农组织 渔业技术

贝类复习题(1)

贝类复习题(1)

贝类复习题(1)贝类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足丝:从瓣鳃类足部足丝孔伸出的、以壳基质为主要成分的强韧性硬蛋白纤维束。

瓣鳃纲是利用足丝附着在其它物体上的。

2、不完全壳口:具有前沟或后沟的壳口称为“不完全壳口”完全壳口:草食性的种类壳口大多圆滑,无缺刻或沟,称为“完全壳口”3、嗅检器:嗅检器是外套腔或呼吸腔的感觉器,具有嗅觉的作用。

4、晶杆:晶杆是一个几丁质的棒状物,它的末端伸入到胃腔中,它能依靠幽门盲囊表面的纤毛,以一定的方向做旋转和挺进运动,对事物进行搅拌;另外,晶杆内含有糖原酶,在胃液作用下可以使晶杆溶解并将糖原酶释放出来,能够消化食物。

5、墨囊:乌贼等软体动物体内能分泌黑色汁液地囊状器官,遇到敌害时,即将墨囊内地黑色汁液喷出,使水浑浊借以逃脱。

6、文蛤的“跑流”:文蛤常因水温等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有移动的习性(俗称“跑流”)7、栉孔扇贝的海上过渡与中间育成海上过渡:当幼苗个体达到2毫米时,可装袋向海上过渡,直至将其培养成商品苗(0.5-1厘米)为止。

中间育成:又称贝苗暂养,指将壳高0.5厘米的商品苗育成壳高2厘米左右的幼贝的过程。

8、珍珠:在珍珠层内形成。

是珍珠贝、河蚌等的外套膜分泌物包裹着进入外套膜和贝壳之间的异物而形成的。

9、贝类的滤水量是指?贝类的耗氧量:是指贝类呼吸和非生物氧化所消耗溶解氧的数量。

贝类的耗氧量比一般游泳动物低得多,这就造成贝类能高密度分布和养殖的有利条件。

贝类的呼吸系数:就是动物单位体重(一般以50公斤为单位)在1小时内排出的二氧化碳与消耗氧的比值。

10、缢蛏的“进埕附着”:在人工养殖过程中,螠蛏苗浮游期结束后即开始下沉附着在人工修筑的苗埕上,这一过程叫螠蛏的“进埕附着”。

11、出肉率:是指软体部湿重占鲜贝湿重的百分比。

肥满度:是表示贝类软体部肥瘦程度,它既可以作为衡量贝类性腺成熟度的一个指标,也可以作为衡量贝类生长的指标。

肥满度=软体部干重(g)/贝壳干重(g)12、扇贝的性腺指数:是指性腺的湿重占软体部湿重的百分比。

贝类学试卷1

贝类学试卷1

一、填空题(15分,每空1.5分)1、贝类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卵胎生和幼生三种。

2、双壳纲贝壳壳面结构主要包括铰合部、楯面、壳耳、放射助、小月面、生长线和韧带,内面结构主要包括外套窦、闭壳肌痕和外套痕。

2、双壳类外套膜边缘分为简单型、二孔型、三孔型和四孔型类型。

3、我国牡蛎增养殖的主要种类有太平洋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和密鳞牡蛎(或褐褶牡蛎)四种。

4、头足类的漏斗是由足部特化而来,主要有水管、漏斗基部、漏斗下掣肌构成。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个3分)1、外套膜:是贝类躯干部背侧皮肤的一部分皱褶延伸形成的,由内外两层表皮及其间的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分泌贝壳、呼吸和保护作用。

(必须有)外观像一个袋子,里面装着鳃以及各种内脏器官。

2、颚片:是贝类特有的构造。

颚片通常位于口腔两侧,由外表皮加厚形成,几丁质,边缘锐利,有时具有小齿,用来切断食物。

3、缝合线:螺层之间的界限,有深有浅,螺层数目=缝合线数十1,每一螺层上常生有生长线、突起、纵肋、横肋、棘和各种花纹,有些种类表面还生有壳皮和壳毛。

4、消化盲囊:贝类的肝脏,它是一个大型的几乎对称排列的葡萄状褐色腺体,包围在胃的周围,有时伸入到足内。

在生殖季节,它经常被生殖腺包被。

是主要的消化腺,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蔗糖酶、脂肪酶等,其中的淀粉酶是主要成分。

5、平衡囊:通常位于足部的足神经节附近,为一个囊状构造,里面具有耳石或耳沙;囊壁是由带纤毛的支持细胞和感觉细胞相互排列构成,并共同分泌液体充满整个囊腔。

当贝类运动时,囊里面的耳沙或耳石接触纤毛并刺激脑神经,从而协调运动。

6、原生壳和次生壳:贝类幼虫期由其壳腺分泌的几丁质半透明的壳称为原生壳,以后称为贝壳的壳顶部分;贝类生长时,由其外套膜生壳突起分泌的石灰质的壳称为次生壳。

7、晶杆:为一几丁质的棒状物,其末端突出于胃腔中,它依靠晶杆囊片的纤毛作一定方向的旋转和挺进,以搅拌食物,此外,依靠胃酸的作用,使晶杆溶解,溶解,溶解液中含有糖原酶,可以消化食物。

贝类增养殖——精选推荐

贝类增养殖——精选推荐

第一章绪论贝类增养殖学:是研究经济贝类的生物学原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贝类又称为软体动物。

第一节贝藻套养1、贝类与藻类混养,贝类的代谢产物为藻类提供了有机肥料,藻类光合作用排出的氧气,有利于贝类的呼吸。

2、贝类的生物沉积物对底栖藻类的生长具有刺激作用;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营养盐循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3、贝类可以固碳,为其它生物提供生存场所。

第二节五次海洋海水养殖“五次浪潮”引领蓝色技术革命科技浪潮这5次浪潮发源于山东,成形于山东,迅速从山东沿海推向全国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堪称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又是科学技术惠及人民群众的光辉典范。

正因为有了海水养殖的5次浪潮,我国水产业才实现了“养殖高于捕捞”、“海水超过淡水”的两大历史性突破。

第一次:上世纪60年代,海洋藻类养殖浪潮天然海带只适应冷水生长。

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院士等为代表的山东海洋科技工作者对此进行了人工移植的科学研究。

使我国海带的总产量大幅度提升,迅速成为世界第一。

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现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带生产国,全世界80%的海带由我国生产。

第二次:上世纪80年代,海洋虾类养殖浪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瑞玉院士为代表的海洋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大量关于对虾的调查研究工作。

80年代初,以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赵法箴院士为代表的科研人员突破了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

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主要依靠捕捞天然虾苗养殖的局面。

该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对虾产量世界第一。

第三次:上世纪90年代,海洋贝类养殖浪潮1982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张福绥院士首次从美国大西洋沿岸引进海湾扇贝,并系统研究解决了在中国海域养殖海湾扇贝的一些生物学与生态学问题,突破了产业化生产的一整套工厂化育苗与养成关键技术,掀起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第三次浪潮。

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获199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第一章贝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形态构造

第一章贝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形态构造
贝类形态构造 1—4
(四)瓣鳃纲
2、瓣鳃纲分类 分为三目 (1)列齿目:铰合齿多排成1或2列, 闭壳肌2个,相似。如泥蚶、魁蚶、毛蚶。 (2)异柱目:前闭壳肌小或消失, 铰合齿退化,鳃丝间由纤毛或结缔组织 联系。如贻贝、牡蛎、扇贝、珍珠贝。 (3)真瓣鳃目:铰合齿少或无,闭 壳肌2个,大小相近,鳃丝间以血管相连, 有水管。如文蛤、蛤仔、竹蛏。
贝类形态构造 1—1
(二)、多板纲
身上生有8块板状的贝壳,故称“多板 类”。生活在盐度较高海区,分布广,草食性, 全世界约有600种,如石鳖。
体呈椭圆形,左右对称,口及肛门 位于身体的前后端。
有8块板状贝壳,贝壳不能覆盖整 个背面,在贝壳与外套膜边缘之间裸露 的部分,叫做“环带”。环带的表面有 角质层或生有石灰质的鳞片、骨针或角 质毛等。足肥大。鳃位于足部周围的外 套沟中。

上叫“母性决定”。
贝类形态构造 1—21
(四)腹足纲贝壳
2、腹足纲贝壳各部分名称 整个贝壳可分 螺旋部:是动物内脏盘曲之处,一般分为许多层。 体螺层:是贝壳最后一层,容纳动物头部和足部。 体螺层与螺旋部的大小比例因种而异,有的螺旋部极小, 体螺层极大,例如鲍和宝贝科贝类,有的螺旋部很高,体螺层 很小,例如笋螺和锥螺。 壳顶螺旋部的顶端,是动物最早的胚壳,常被腐蚀磨损. 贝壳每旋转1周称为1个螺层。两螺层间的界线为缝合线. 螺层数目=缝合线的数目+1。 螺层上常有各种花纹、刺和突起。如棘、肋、疣状突等.
例外:有些瓣鳃类如贻贝、牡蛎等,贝壳较尖的一端为 壳顶,它的口接近这个部位,故又把壳顶称为“前端”,相对 的一端称“后端”,前端至后端最大的距离为壳长。靠近鳃的 一方称“腹面”,相对的一方称“背面”,背腹最大的距离为 壳高,左、右两壳间最大的距离为壳宽。

缢蛏的养殖(1)

缢蛏的养殖(1)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的养殖
缢蛏(英文名Razor clam),我国“四大养殖 贝类”之一。福建俗称“蛏子”,浙江称 为“蜻”,山东、河北、辽宁等地方称为 “虫先”。
蛏子肉味鲜美,可以鲜食,也可以加工制成蛏干、 蛏罐头,是沿海群众十分喜爱的一种贝类。 蛏肉性寒凉,味甘、咸,具有滋补、清热、除烦、 止痢功能。壳用于胃病、喉痛治疗等功能。

注:缢蛏幼虫的附着习性 缢蛏的受精卵经3-5天发育后(发育速度 和水温直接相关),浮游幼虫出现棒状 足,在足的基部出现布满灰色色素的圆 形眼点,面盘脱落,纤毛和鞭毛脱落, 幼体下沉变态,分泌透明的足丝附着在 泥砂上。
下沉变态后的幼虫先以微弱的足丝营附 着生活,然后以足钻土穴居。 缢蛏幼虫的附着与潮汐、潮区、潮流、 底质、风浪均有关(具体见书P.317)。
红狼牙鰕虎鱼,俗称赤九、红亮鱼、 红鼻条。常在含泥较多的埕地钻穴营 居,主要危害贝苗。
防治措施:用氰化钠(或氰化钾)、鱼藤、 茶饼和巴豆等药物毒杀。氰化钠每亩用药 150-250克,药液浓度0.2-0.3%;鱼藤, 俗称芦藤,每亩用药500克左右,药液浓度l %;茶饼每亩用药4-8千克,干撒,或用温 水泡24小时,再加水调均匀带渣泼洒;巴豆 加工成丸,毒杀时溶于水后灌注鳗穴,每 500克巴豆可灌70—80个鳗穴。以上几种药 在使用时,还须注意使用时间、埕地底质、 及潮汐情况酌量增减。如早、晚时间用多些, 午间用药少些;含砂多的底质用药多些,反 之用药少些;埕地积水多,用药要多些。
此外,皱红螺偶尔也在埕地出现,摄 食养殖贝类;海兔、海牛和纵带锥螺 占据空间,也会影响养殖贝类的生长。
防治措施: 对于斑玉螺,目前仅靠人工捕捉。退 潮时用手捕捉,或用小竹杆和铁线做 成的“拣螺塔”抓捕(玉螺怕光,多 在夜间或阴天出穴活动,宜在早、晚 在干潮后下埕捕捉,也可用0.2-0.3% 的石炭酸喷洒涂面,迫使其出穴,或 用蟹汁喷于埕面诱其出穴,然后捕 捉)。在冬季玉螺产卵期,可下海拣 拾玉螺卵块。 对于经氏壳蛞蝓,待其6月以后产过卵, 数量大减,再播苗。人工捉,或在苗 场周围拦网阻止壳蛞蝓进入苗场。

5[1].软体动物

5[1].软体动物
(1)头,球形,其顶端为口,外围有5对腕。 两侧具一对发达的眼,眼后下方有嗅觉陷, 为味觉器官。
(2)足,已特化成腕和漏斗。腕10条,背部 正中央为第一对,其中第四对腕特别长,末 端膨大成舌状,称为触腕,可以捕食,能缩
• 漏斗(为特殊的运动器官,同时食物残渣,排 泄物,墨汁,水,性细胞亦由此排出), 闭 锁器, 舌瓣… (3)躯干,呈袋状,内为内脏团。
(4)排泄系统:“肾”一个,位于围心腔前, 直肠右侧,三角形,肾右侧为输尿管,肾孔 开口于肛门左侧稍后处。
(5)神经系统:由神经节和神经连索构成。脑、 足、侧、脏神经节各一对。侧脏神经节间的 神经连索于食管上下左右交叉成“8”字形。 感官发达:皮肤感受器,触角,平衡囊,眼, 嗅检器。 (6)生殖系统:雌雄异体,雄性右侧触角粗大 有交接器 的作用。… 体内受精,卵胎生。
A)口腔内有齿舌,由多列角质细齿组成。 (生活在海边泥滩的蜗牛能用齿舌在蛤的壳 上锉一个洞,然后吃空蛤肉。)
B)咽和食道间有唾液腺,可以湿润食物, 无消化功能。 C)肝脏是田螺的主要消化腺,能分泌糖酶 和蛋白酶。 (2)呼吸器官:栉鳃一个,位于外套腔左侧。 (3)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由 一心室和一心耳构成。开管式循环。血液无
六、瓣鳃纲
全部水生,大部分海产,少数淡水生,极少数为寄
(一)代表动物——无齿蚌又称河蚌
1.生境:生活在淡水水底,半埋在泥沙中,虑 食水中的微小生物和有机质颗粒。背角无齿蚌 和背圆无齿蚌在我国分布广泛。
2.外部形态:两瓣贝壳,左右同形,壳顶突出。 绞合部无齿,依韧带开合。壳内面有肌肉附着 的肌痕。
(1)原始腹足目:鲍,壳可入药(石决明); 笠螺;蝾螺;马蹄螺等。 (2)中腹足目:圆田螺;滨螺;钉螺;沼螺; 玉螺;宝贝;冠螺;水字螺;虎斑宝贝和唐 冠螺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贝类增养殖学考试资料1

贝类增养殖学考试资料1

一、名词解释1、栉孔扇贝的海上过度:稚贝在室内经过10-15天的生长(壳长不超过1mm),然后移到海上继续培育,直到培育成壳高0.5-1cm的商品苗的过程称为海上过渡(一个来月时间)。

2、蚶豆培育:指将刚出库的人工培育稚贝或采捕到的壳长2~3mm大小的稚贝俗称蚶砂,经5—6个月养殖,壳如绿豆,规格为4000~10000粒/千克;或者经约1年养殖,壳长达到1~2cm的过程。

也称中间培育。

3、本鳃:水生贝类用鳃呼吸,鳃是由外套腔内的皮肤扩张形成的,又被称为“本鳃”。

4、蛎苗抑制:就是根据牡蛎营固着生活并经常露空的生态特点,每天使蛎苗露空一定时间,使其处于最低生活限度的状态下,抑制其生长,锻炼牡蛎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培育为优质牡蛎,下海养殖后生长速度快,可缩短养殖周期。

5、单体牡蛎:自然海区的牡蛎是聚群在一起营固着生活的,所谓单体牡蛎,是指牡蛎不固着、单独的个体就能正常生活。

6、壳顶幼虫:直线铰合部开始向背部隆起,改变原来直线形态。

后期幼体壳顶突出明显,足开始长出,成棒状,尚欠伸缩活动能力。

鳃开始出现,但纤毛未摆动,面盘仍很发达。

足丝腺、组神经节和眼点逐渐形成,但此时足丝腺不具备分泌足丝的机能。

7、生物学最小型:生物学最小型是指第一次性腺成熟时的最小个体大小。

8、生长限度:贝类随着生长,个体达到某些限度后就不再继续生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大小和体形,这一限度称为贝类的生长限度。

9、贝类的性成熟年龄:是指性腺初次发育成熟时的年龄。

10、阶段生长型:是指一年生贝类在某阶段内快速生长,其贝壳的生长基本上是在第一年内完成,以后贝壳几乎不再继续生长。

11、出柱率:贝类如扇贝的闭壳肌湿重(或干重)占鲜贝湿重的百分比衡量闭壳肌的肥瘦程度,称为出柱率。

12、赶堆:一个潮水退潮时,把苗埕四周的蛤苗往中央空地集中,称做“赶堆”。

13、生长线:贝类贝壳上的生长线是它生长周期的标志,称年轮。

年轮可以作为鉴别年龄的根据。

14、贝类的露空时间:贝类这离开水后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时间,称为“露空时间”。

贝类的繁殖和发育1资料

贝类的繁殖和发育1资料
虾夷扇贝: 2龄 9-10cm 1.02亿 催产 400-600万 产卵2000万 3龄 10-13cm 1.20亿 催产 600-800万 产卵2500万 栉孔扇贝:2龄 6-7cm 800-1000万 200-300万 3龄 8-9cm1 000-1500万 400-600万 海湾扇贝:5-6cm 200-300万 50-60万 泥蚶 3cm 200-300万 贻贝 6cm 500-1000万 杂色鲍 6-8cm 60-120万
四、繁殖类型
卵生型:极大多数瓣鳃纲贝类及少数原始腹足 纲贝类,在繁殖季节雌雄个体将精卵排放到 海水中,精子和卵子在海水中发育变态形成 一个个体。 幼生型:某些瓣鳃类卵细胞在母体的鳃腔内受 精孵化形成一个个面盘幼虫,然后在海水中 继续发育形成一个个体。如:蚌、密麟牡蛎 卵胎生型:极大多数腹足纲,往往有交尾活动, 母体排出卵块、卵袋,其中有的几个、几十 个受精卵,受精卵在卵袋、卵块乃孵化发育 变态形成个体后在离开。
第六章
贝类的繁殖和发育
第一节
贝类的繁殖
一、性别与性变 二、性成熟年龄与繁殖季节 三、繁殖能力 四、繁殖类型 五、繁殖活动 六、繁殖的适应性 七、贝类繁殖的调查方法 八、性腺发育与生殖周期 九、生殖细胞形态和结构
一、性别与性变

贝类的性别很复杂,有雌雄同体,雌雄异体,也 有性变(性反转)现象。

多数贝类是雌雄异体(如缢蛏、蛤仔、珍珠贝、鲍
二、性成熟年龄与繁殖季节
生物学最小型:具有繁殖能力的最小个体 大部分贝类:1龄 北方部分种类:2-3龄
繁殖季节:是指每年在此季节中环境条件 (水温)最适于其产卵排精
繁殖盛期:贝类在繁殖季节中的产卵高峰, 又叫繁殖汛期。
常见贝类的繁殖季节和繁殖盛期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1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1

斧足
其他软体动物:
扁平 的足
石 鳖
8个呈覆瓦状排列的贝壳
蜗 牛
(腹足)
蜗牛,蜗牛的壳为螺旋形,依靠大而扁平 的足来爬行,足内腺体会分泌黏液,可减少爬 行时足与地面的摩擦力,头部有触角、眼等感 觉器官。
乌贼
硬壳被外套膜包被或完全消失。 有一对发 达的眼,10条腕足用于捕食,可借助漏斗喷 水的反作用力快速运动。遇到敌害时还能喷 出墨囊里的墨汁,掩护逃生。
部分贝类在繁殖时,把精或卵细胞排至出水腔中,依 靠排水孔附近的外套膜和鳃等的作用,使生殖细胞压入 鳃腔中,并在此受精、发育,到能自由活动的幼体时才 离开母体营独立生活,称幼生型 。如:河蚌 河蚌的受精卵自卵裂起,经过受精卵→桑椹期→囊胚 期→原肠期→钩介蚴的胚胎发育过程,形成钩介蚴虫。 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一般需35~50天
不同点:软体动物的贝壳在保护动物同时, 也限制了动物运动能力;昆虫身体和附肢的 外骨骼分节,可使动物运动更灵活,外骨 骼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丧失。
5、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是最多的,想一想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呢? 繁殖能力强; 体表具有保护功能的外骨骼; 身体和附肢分支运动更加灵活; 感觉器官发达; 昆虫的呼吸系统完善,适应陆地生活; 体形较小,对空间和食物需求较小; 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容纳更多个体。
身体是否较硬 较硬 较硬 较硬 较硬 分节 分节 分节 身体是否分节, 分节 体节是否有差别 有差别 有差别 有差别 有差别
有无触角, 触角是否分节
有无翅
有触角 有触角 无触角 有触角 分节 分节 分节
有翅 3对足 分节 有翅 3对足 分节 无翅 4对足 分节 无翅
多对足
有触角 分节
无翅 5对足 分节

1贝类形态结构与分类

1贝类形态结构与分类

2、壳口:在体螺层基部的开口
前沟:壳口前端的缺刻或沟
后沟:壳口前端的缺刻或沟
内唇:壳口靠螺轴的一侧 外唇:与内唇相对的一侧
3、贝壳的测量
壳高:从壳口底部到壳顶的距离 壳宽:壳口的左右两侧最大距离 螺旋部高度:壳口上方至壳顶距离
壳口高度:壳口底部至上部的距离
4.有的贝壳表面光滑,有 的具生长线。有的种类具 有突起、肋、棘和各种花 纹。 厣:腹足类的后端能分泌 出一个角质或石灰质的保 护物,称厣。 大部分种类能盖位壳口, 有的不能,如芋螺、肮螺 亚纲的种类没有厣。

1.6 呼吸器官
软体动物用鳃、外套膜或外套腔形成的肺进 行呼吸。 陆生种类 以肺呼吸。
水生种类用鳃呼吸。
鳃:由外套腔内壁皮肤延伸而成,内 有血管、肌肉和神经。 不同的鳃,在形状、构造和数目上有 所不同。原始种类的鳃左右成对,栉
状,故称栉鳃。有的由栉鳃进化为丝
状或瓣状的鳃。
1.7

排泄器官
腕长短不一通常乌贼目乌贼目俗名俗名鱿鱼鱿鱼墨鱼墨鱼章鱼章鱼狭长呈锥形狭长呈锥形宽短袋状宽短袋状近卵圆形近卵圆形腕数目腕数目1010只只1010只只88只只肉鳍肉鳍退化或中型鳍退化或中型鳍腕吸盘腕吸盘22行有柄触腕穗吸盘触腕穗吸盘44行行数行至数十行数行至数十行角质角质石灰质石灰质退化退化枪乌贼拟乌贼金乌贼无针乌贼耳乌贼说明潮间带的分区和可以开展的养殖贝类类型
2、马蹄螺科Trochidae
贝壳低圆锥形或塔形。壳口呈四角形或 圆形。厣角质,核位于中央。脐孔有或无或 具假脐。齿舌发达,齿式大多为∞.5.1. 5.∞。本科种类多,分布很广。广温性种 类,草食性。
马蹄螺属Trochus
贝壳圆锥形,基部极扁平,壳 口斜马蹄形,外唇薄而简单;内 唇厚,略扭成S形,端部具齿。脐 漏斗状。如大马蹄螺T. niloticus maximus俗称公螺 。壳大而厚。暖海性种,肉供食 用,为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

1-2 泥蚶的养殖

1-2  泥蚶的养殖

消化系统:口仅为一横裂;食道短,只是从口到 胃的简单通道;胃位于内脏团背部,胃壁薄,内 有胃楯,胃侧具晶杆囊,胃被肝胰脏包裹;肠在 足内盘曲,最后以肛门开口于后闭壳肌上部。
呼吸系统:鳃1对(左右各1个),丝鳃型,有丝 间联结。
循环系统:心脏位于背部的围心腔中,由1心室2 心耳组成。血液中具血红素,使血液呈红色。
l毫米以下刚附着的蚶苗,在水中会做 垂直运动,有的能分泌粘液拉成一条 丝将身体悬挂在水中,个别还会漂浮 在水面。
2-5毫米稚贝垂直运动能力很弱,而 水平移动却很活跃,一夜间能爬行数 十厘米。
成蚶极少作水平运动,只在底质中稍 作垂直移动。
摄食和生长
滤食水中的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 单细胞藻类主要是硅藻类,其次是单 细胞绿藻类,这两者是泥蚶生长的重 要营养来源。泥蚶属被动滤食,只对 食料的大小形态有选择。
泥蚶多分布在山 东以南诸地区沿 海,是山东、江 苏、浙江、福建、 广东和台湾等省 的主要养殖对象。 壳表具放射肋18 -20条。
泥蚶,俗称血蚶(血液鲜红)、宁蚶、花蚶、 粒蚶(壳表放射类上具颗粒状结节) 。是中 国的传统养殖贝类之一。
其英文名为Ark shell,日文名为ハィガィ
主要供鲜食,亦有用作腌渍加工。蚶肉含 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氨基酸组成方 面,除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组氨酸 的含量很高(组氨酸对婴幼儿也是必需氨 基酸。注意组氨酸在保鲜过程中易被分解 成组胺,组胺中毒症状:皮肤起红斑,瘙 痒等)。并且牛黄酸、甜菜碱(有甜鲜味) 含量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很高。具 有很好的强身滋补作用,常作为女性和老 弱者的冬季保健食品。并且对酒后的肝脏 解毒非常有效。
在稚贝阶段是用足丝附着在表层泥土中的颗 粒上,因此,蚶苗多发生在半泥半沙的海滩 上,曾观察到壳长5毫米左右的蚶苗仍有用 足丝附着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生殖细胞形态和结构

卵子类型 多数均黄卵,少数间黄卵、多黄卵、端 黄卵
母体排出的卵有两种: 1、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 扇贝、贻贝、帘蛤科 2、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 牡蛎 卵子的大小:栉孔扇贝68-72微米 海湾扇贝:47-52
微米;鲍 180-220微米 如何判断卵子成熟: 1、卵圆形、卵膜完整 2、卵黄颗粒充实 3、在水中能均匀的散开
壳顶中期幼体 特点:壳顶突出铰合部,面盘发达,足皱褶。
壳顶后期幼体(眼点幼体)
特点:1、足成靴状,足的基部出现一对平衡囊
2、消化盲囊几乎包被整个胃
3、在消化盲囊腹面外套膜中间,足的基 部出现一对眼点,眼点有视觉的作用,幼体幼背 光性。
4、外套膜边缘加厚,外套膜内表皮下陷 形成鳃原基
匍匐幼体
一般通常幼小个体雄性个体所占百分比较大,年 龄较老的个体中,雌性占的百分比大。
每年生殖细胞开始也大都是雄性先熟。
关于性变现象的原因
第一,雄性先熟,持有这种论点者认为幼小贝类 性腺最初是两性的,处于可变状态,,因为精子 形成的快,所以第一次成熟时,雄性占优势。当 繁殖季节过后,又恢复到两性状态,第二年出现 雄性或雌性,由营养条件决定。
第二,营养条件与性变。有人发现在营养条件优 良的情况下,雌体所占的百分数较高。反之,在 营养条件不良的情况下,雄体所占的百分数较高。 这些人认为性变是由营养条件来决定的。
关于性变现象的原因
第三,水温与性变。水温升高,雌性占优势;若 水温降低,雄性占优势。
第四,代谢物质与性变。有的认为性别与代谢有 关,如果蛋白质代谢旺盛,雌体占优势,若是醣 元或其它碳水化合物代谢旺盛,雄性占优势。
早期担轮幼虫:胚体成梨型,顶端膨大,细胞加 厚,长有纤毛束,其中央有1-2根鞭毛。胚体背部 细胞加厚且略下陷形成壳腺;胚孔闭合内陷形成 口凹。在静水中喜欢浮游于水表面或明亮区,但 趋光性不明显。
晚期担轮幼虫:胚体左右略变扁平,背部尖,腹 部宽,其顶端变平,四周细胞隆起,壳腺内腺, 将分泌贝壳。幼虫趋光性不明显,对机械作用很 敏感。
)
100%
②肥满度

软体部干重 贝壳干重(
(g) g)
100%
③肥满度 贝壳软内体腔部容干积重((gc)m3)100%
④肥满度

软体部湿重 (g) 壳长 壳高 壳宽(cm)
100%
八、性腺发育与生殖周期
(一)性腺发育分期 性腺分化后从小到大,再到排放
1.增殖期 2.生长期 3.成熟期 4.生殖期(排放期) 5.休止期
种类 栉孔扇贝 虾夷扇贝
雌性 桔红 桔红
雄性 乳白 乳白
海湾扇贝 泥蚶 青蛤 鲍
桔红 桔红 粉红 墨绿
乳白 乳黄 乳白 土黄
二、性成熟年龄与繁殖季节
生物学最小型:具有繁殖能力的最小个体 大部分贝类:1龄 北方部分种类:2-3龄
繁殖季节:是指每年在此季节中环境条件 (水温)最适于其产卵排精
繁殖盛期:贝类在繁殖季节中的产卵高峰, 又叫繁殖汛期。
卵胎生型:极大多数腹足纲,往往有交尾活动, 母体排出卵块、卵袋,其中有的几个、几十 个受精卵,受精卵在卵袋、卵块乃孵化发育 变态形成个体后在离开。
五、繁殖活动
大多数腹足类行体内受精,进行交尾活动。 玉螺、红螺、三角荔枝螺、海兔等受精卵 封藏于奇异的卵囊内受精卵孵化后,幼虫 便脱囊而出。
大多数瓣鳃纲生殖细胞排放在海水中受精。
常见贝类的怀卵量和产卵量
虾夷扇贝:
2龄 9-10cm 1.02亿 催产 400-600万 产卵2000万 3龄 10-13cm 1.20亿 催产 600-800万 产卵2500万
栉孔扇贝:2龄 6-7cm 800-1000万 200-300万
3龄 8-9cm1 000-1500万 400-600万
海湾扇贝:5-6cm 200-300万 50-60万
常见贝类的繁殖季节和繁殖盛期
种类 栉孔扇贝
虾夷扇贝
海湾扇贝 泥蚶
皱纹盘鲍 褶牡蛎 贻贝 文蛤 缢蛏
繁殖季节
山东5月初-6月中 8月中-10月初 辽宁5月中—7月中(16-22ºC)
4月初—5月中 北海道 3月下—4月下 陆澳湾(8-8.5)
山东5月下—6月 9月—10月(20-30) 山东7-9 浙江7-10 福建8-11广东9-12
第三章
贝类的繁殖和发育
第一节 贝类的繁殖
一、性别与性变 二、性成熟年龄与繁殖季节 三、繁殖能力 四、繁殖类型 五、繁殖活动 六、繁殖的适应性 七、贝类繁殖的调查方法 八、性腺发育与生殖周期 九、生殖细胞形态和结构
一、性别与性变
贝类的性别很复杂,有雌雄同体,雌雄异体,也 有性变(性反转)现象。
第四节 贝类的生长
一、生长类型 二、贝类的寿命 三、贝类生长的测定方法 四、影响贝类生长的因素
一、生长类型
终生生长型 指多年生贝类在若干年内连续不断生长,但一般
在1-3龄生长速度较快,3龄以后生长速度减慢;
阶段生长型 指一年生贝类在某一阶段内快速生长,其备课的
生长基本上是在第一年内完成的,以后贝壳几乎 不再继续生长。
面一定部位即开始生出纤毛。此时,胚体便在 卵膜内转动。
原肠胚
贝类的原肠作用是采用外包法和内陷法
实心囊胚:外包法

如:马蹄螺、海兔、鲍等
有腔囊胚:内陷法

如:河蚌、田螺等
多数海产瓣鳃类(牡蛎、贻贝)腹足纲的红螺等 开始为外包法,以后为内陷法,两者结合完成原
肠作用。
三、幼虫发育
担轮幼虫
辽宁7-8月福建3-4月(20-24) 青岛6-10月 浙江6-7月(21-26.6) 辽宁5-6月 山东3-6.10-11月浙江2-3月
山东8-9月 浙江6-9月上旬 辽宁5-6月 浙江10-11月福建9-1月
繁殖盛期
5.20-6.10 (16-20) 4月上-4月下
7月下-8月上
三、繁殖能力
繁殖能力 种类不同,年龄不同,产卵量不同
对贝类养殖而言,要达到增产、高产目的,必须要同时考 虑贝壳与软体的生长两方面。
二、贝类的寿命
贝类的寿命与种类有关,还受到遗传、生理、环境 等因素影响。
贝类生长规律是制定养殖措施的理论根据。
生长就是贝类由于同化作用的结果而使自身体积 和重量在增加。通过外壳与软体两方面的观测可 以判断贝类生长速度。
贝类的生长与软体的生长并不是等速的,有时外壳生长, 而软体并未生长。
例如牡蛎夏、秋主要生长贝壳,冬春主要是软体增长。虽 然外壳与软体的增长不是等速的和同时进行的,但从长远 来看,要获得大的软体,必须要有大壳,即使大壳内不一 定有大的软体。
精子 鞭毛型 判断精子成熟: 1、活泼(跳跃) 2、活动(在原地颤动) 3、不动
如果精子在活动期加几滴氨水即成活泼状态
第二节 个体发育
一、受精过程 二、胚胎发育 三、幼虫发育 四、稚贝 五、影响贝类个体发育的因素
一、受精过程
定义:受精是指雌雄配子相遇,两者质膜相互融合, 随之两个原核互相融合形成一个合子的过程。 受精标志: 1、放出两个极体 2、受精膜举起 贝类是单精入卵的类型,精子过多会出现畸形,但 精子必须达到一定量。
泥蚶
3cm 200-300万
贻贝
6cm 500-1000万
杂色鲍 6-8cm 60-120万
四、繁殖类型
卵生型:极大多数瓣鳃纲贝类及少数原始腹足 纲贝类,在繁殖季节雌雄个体将精卵排放到 海水中,精子和卵子在海水中发育变态形成 一个个体。
幼生型:某些瓣鳃类卵细胞在母体的鳃腔内受 精孵化形成一个个面盘幼虫,然后在海水中 继续发育形成一个个体。如:蚌、密麟牡蛎
面盘幼虫
D型幼虫(直线铰合幼虫) 胚体两侧覆盖2片透明的贝壳,在背部
直线的铰合,有口前纤毛轮形成面盘,形 成前、后闭壳肌,依靠面盘进行浮游生活。
刚形成的D型幼虫消化道没形成,不能 摄食,以卵黄颗粒为营养。形成消化道后 开始摄食。
壳顶初期幼体 特点:足成棒状,壳顶隆起,但没有超过直
线铰合部,胃的四周出现消化盲囊。
在自然海区中,往往由于某一些因子的刺 激,造成了某一种,贝类繁殖的高峰,即 繁殖盛期。
六、繁殖的适应性
第一:尽力避免自体受精 第二:产卵量大 第三:大多数贝类在生物学上的春天和秋
天繁殖。 第四:有活泼的童年—浮游幼虫
七、贝类繁殖的调查方法
根据生殖腺发育所占面积比例或覆盖内脏团程 度来确定繁殖期又叫表面积法
vitellogenic oocytes (thick arrow) - 400X.

2a. Growth stage. 100X. 2b. Detail of the thin follicular wall (large arrow), previtellogenic
oocytes (thin arrow), vitellogenic oocytes (thick arrow) and some mature oocytes (*) 400X.
Figs. Female Gonad Crassostrea rhizophorae: 1a. Early gametogenesis stage -follicles (f) involved by connective
tissue (ct) -100X. 1b. Note the presence of previtellogenic oocytes (thin arrow),
3a. Maturation stage. 100X. 3b. Detail of mature oocytes (*) in lumen, very visible nucleus (n). 400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