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论语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国学论语教案
【篇一:小学国学论语教案】
这新知识告诉别人不就是老师了?师:嗯,有道理。虽然这则《论语》是我们刚刚学的,不过这个同学已经可以“为师矣”了,因为你
已经把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句子做了更充分的诠释。这就叫温故而知新。〔建议〕在教学中,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
对文字本身的理解,“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经典著作
中所蕴含的人文理念才能为学生所吸收,经典著作的教育价值才能
得以体现。了解了意思,再来读读原文。(4)“温故而知新”的确是
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但凡知识渊博的人都有这样的
习惯。毛泽东主席就有这样的习惯,书中“经典链接”里就记载了他
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默读故事)〔建议〕本书每篇后
都有相应短小而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和生硬的说教相比这些浅显的
小故事更易于学生接受。〔链接〕“经典链接”:《毛泽东读书》
(见《论语》第26页)“温故知新”:请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用
“温故而知新”写一句学习感受。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想说些什么?(交流感受)故事后的习题,就是用我们这则《论语》中出现的成
语命名的。下面我们就是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新的理解和运用了。(完成习题,交流)〔建议〕既然教材本身的语言文字就有和本则《论语》教学相关的内容,当然要把握好这一契机,随时引导学生
关注相关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强化学生的认知。(5)如果我们能坚
持这样去对待知识,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一定会受益匪浅的。让
我们来背一背这则《论语》。(集体背诵) 3. 总结延伸(1)我们
已经学了十几则《论语》了,这其中有些是教导我们如何学习的,
有些是指导我们如何做事情的,还有些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你
们能自己总结一下学过的这十几则《论语》分别是属于哪一类的吗?(总结归类)(2)其中哪一则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或者说对
你的帮助最大,为什么呢?(结合实际,交流总结)(3)对于学习、对于生活,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能试着像孔子这样用凝练的一句
话概括出来吗?(自由创编)〔建议〕理解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
一环节中,学生能联系实际,自我提炼,说明他们已不仅仅停留在
学知识的层面,而是具备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学到的知识能被学生
自由运用,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这样经典才能被赋予新的价
值和新的意义。六、教学随感我们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少儿读国
学经典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在被人
们所争论。综观近年来网络及主流媒体对少儿读经典一事的评论,
持批评意见者居多。反对少儿读经典的代表性观点是,历史已经证明,四书五经救不了中国,让孩子们背诵经典完全是在开历史倒车,培养不出现代化人才,万一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百无一用的书生,于私不能养家糊口,于公不能报效国家,只怕悔之晚矣。从一个一
线教师的角度而言,亲身经历让我深深感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相反,他们的智力、他们的眼界在不断地发展,应该说他们的起点更高。可是,他们却不爱学习,不懂得如何
为人处事。而在我们那一部部国学经典中积淀了优秀的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的精髓都蕴含于此:其中有对学生心智的启迪,有对学生
习惯的培养,有对学生审美的熏陶。所以,我觉得国学经典教学有
必要从娃娃抓起,让他们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熟读经典著作,在潜
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文见《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读本》——《论语》(南方日报出版社)第26
页
链接: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读本》
全国第一套由大学教授、教材专家、特级教师、教研员联合打造的
国学读本
全国22位特级教师全程参与打造
名牌小学校本教材指定用书
免费赠送配套《国学教案精选集》
欢迎各位老师选用联系方式:
《国学教案精选集》 16开环保轻型纸印刷(保护视力)《论语》
16开全彩印刷南方日报出版社环保轻型纸印刷(保护视力)
【篇二:小学国学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
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点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法,让学
生理解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仁”
的思想。懂得“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道理, 学会凡事多站在别人的
角度进行“换位”思考, 与人交往中懂得相互之间需要帮助与支持, 从
而为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打下较好的基础。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仁”的思想。
难点: 在生活中怎样做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展开话题
古代的前贤给我们留下了儒家思想及其《论语》。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的创造者。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晚年致力教育,整
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
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
名的有70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
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
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
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
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语录体的特点《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
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
子的言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便是这千万条格言中的一句, 我们在现实生活
中随处可以发现这句话的被人们熟知和推崇的程度。它告诉我们无
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将心比心, 不要把自己厌恶, 自己视为痛苦、灾
祸的东西强加给别人。但是现实生活中真正要做到这一点, 却不是那
么容易做的事情, 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和实践前贤的至理名言。
请大家畅所欲言, 用自己的话表达你对“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理解。二理解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