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图(第二课时) 备课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中图地理七年级上教案第二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第一节疆域和行政行政区划教学要求知识目标: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能力目标:1.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2.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课时安排】2~3课时。
【位置优越】1.引入新课(1)由于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对如何教学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读图要求。
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例如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联系五带划分与北温带范围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联系大洲与大洋位置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进而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
(2)直接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结论:一些纬度较高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或纬度较低的国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属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一些内陆国(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一些岛国(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精品教学课件:1.1 地球和地球仪(课时2)
起始纬度 范围
度数划分
纬度
赤道,0° 0°——90° 以赤道为界,向南、北各至90°
表示方法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 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
变化规律
纬度判断 方法
由赤道向两级增大 北纬向北增大 南纬向南增大
向北增大的是北纬(N), 向南增大的是南纬(S)。
纬线的读法和写法
特别提醒: 写法:30°N,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感谢您的聆听
再见
南寒带 90°S
66.5°N 23.5°N 23.5°S
66.5°S
不同热量带景观图
(3)高中低纬度划分界线 按数值大小分
90°N 高纬度 中纬度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90°S
60°N 30°N 赤道0°
30°S带,高纬度 甲
N
0° 乙:北半球,热带,低纬度
乙
半圆 都相等
南北方向 相交于南北极点
经 度
经度
为区分各条经线而标注的不同的度数。
起始经度 范围
度数划分 表示方法
变化规律
经度
本初子午线,0°
0°——180°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西各180°
0°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 0°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
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两侧增大 东经向东增大 西经向西增大
丙:南半球,南温带,中纬度
丙
S
90°
90°N北极点 66°34′N北极圈
60°N
30°N 23°26′N北回归线 赤道 23°26′S 南回归线
30°S
60°S 66°34′S南极圈 90°S南极点
经 线
经线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相互关系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2课时 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掌握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主要特征以及分布规律。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
2.掌握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主要特征以及分布规律。
3.知道东、西半径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主要特征。
2.理解经度和纬度的含义、划分范围及变化规律。
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地球仪是人们依照地球的外形,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作的地球模型。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认识、利用和研究地球。
你知道地球仪的基本组成吗?其表面分布着哪两种线呢?它们有哪些特征,又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经线和纬线,解答这些问题吧!【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三、经线和纬线1.地轴和极点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观察地球仪,小组讨论并回答:1.什么是地轴和极点?它们有什么特点?生:(可能的答案)地轴:指的是地球仪转动时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就是地轴。
地轴是地球内部假想的自转轴,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极点:指的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
离北极星近的那个交点为北极点,另一端的交点为南极点。
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北端,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端。
(板书)2.纬线和经线(1)纬线的主要特征(问题承上)学生观看图片资料,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观察地球仪,小组讨论并回答:2.什么纬线?3.什么是赤道。
4.纬线是什么形状?5.纬线有多少条?6.不同纬线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1)纬度的主要特征生:(可能的答案)2.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线圈,叫做纬线(圈)。
3.赤道指的是在地球仪上与两极点距离相等的纬线圈,也是最长的纬线(圈)。
4.纬线呈圆形,南、北两极点缩小为两个点状。
5.无数条。
6.相互平行。
(问题承上)7.纬线的长度都相等吗?有什么特点?如果不相等,哪一条最长?8.纬线指示什么方向?不同纬线的排列指示什么方向?生:(可能的答案)7.①纬度数不同的纬线长度都不相等;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最新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教案
最新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案
⑤计算气温的垂直变化(海拔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
⑥修水坝,选坝址,并绘水坝集水区域和库区范围。
一般在河流口处(河流峡谷地区)修坝,具有投资少,蓄水多的优点。
⑦绘小河,判断小河流向。
南___方向;B点在C点的___西北点在C点的__正西____方向。
例2:A点在B点的__西北___方向;
()
A.5厘米 B.10厘米 C.15厘米 D
2.步行做一日往返的野外考察,下列哪种比例尺的地图不适用 A.1:1000 B.1:10 000 C.1:100 000 D
A.热带 B.南温带 C.北寒带 D
二.读图综合题
15.读“等高线地形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甲处地形部位是。
相似。
5BDDDA 6—10ACCBC 11—14 BCCD
1)陡崖(2)300(3)AB
、(1)盆地,理由:中间高,四周低(2)b,等高线稀疏,坡度小(3)图略,理由:开口小,工程量小;盆地地形,能蓄水。
(4)丁处,理由:丁处修建沿等高线,公路坡度缓,安全性高。
(5)A。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1.1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1.1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图第一节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和地球仪课时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经线.纬线.经度.纬度;2.分析经线.纬线各有什么特点;3.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活动.观察等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重点与难点】1.经线.纬线.经度.纬度;2.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动手操作.活动。
【课时安排】3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时事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洪磊7月8日表示,目前已有30多个非洲国家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
如果要了解南海的相关情况,我们要确定其准确位置。
如何确定其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呢我们通常通过地球仪上的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那么经纬网由什么组成(经线和纬线)它们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相关知识吧二.新课学习拓展延伸经纬线的来历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渡海南侵,继而东征,随军地理学家尼尔库斯沿途搜索资料,准备绘制一幅“世界地图”。
他发现沿着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由西向东,无论季节变换与日照长短都很相仿。
于是作出了一个重要贡献第一次在地球上划出了一条纬线。
这条线从直布罗陀海峡起,沿着托鲁斯和喜马拉雅山脉一直到太平洋。
后来,长期担任古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的埃拉托斯,测算出地球的圆周是46250千米,他画了一张有7条经线和6条纬线的世界地图。
(三)纬线和经线视频纬线和纬度1.纬线和经线定义在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代表赤道。
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经线。
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活动观察形状纬线是什么形状,经线和纬线的形状是否一样(圆;半圆)长度各条纬线是否等长,各条经线是否等长(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相等)关系各条纬线之间是什么关系,各条经线之间是什么关系(平行;相交于南北极)2.纬度和经度为了区别各条纬线和经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纬度和经度。
2024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2024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依据;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图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类追求真理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了解我国在地球形状和大小认识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相关资料和图示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得出地球是个球体的结论。
难点: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绘图纸、剪刀、胶水等。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我们今天来做一个游戏,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绘图纸和剪刀,随意剪出各种各样的形状,然后请大家想一想,怎样用你们手中的图形拼出地球的形状?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互相讨论如何拼出地球的形状。
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动手操作,我们发现,任何不规则的图形都无法完整地表现出地球的形状,只有球形才能最贴切地表达出地球的形状。
那么,地球的形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教师提问:人类在古代对地球形状有哪些认识?学生回答:通过对相关资料图片的观察,学生能够回答出“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等说法。
教师讲解:这些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朴素认识,但是它们都是不准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越来越准确。
教师提问: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下,我们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通过卫星照片、雷达扫描等现代科技手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的形态,它是一个类似于球体的形态。
最新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全册教学设计
最新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全册教学设计第一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图第一节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和地球仪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知道地形的真实形状,能举例证明地球是人球体;3.用数字说明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等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接受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方法】活动.资料分析.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
在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亮像明亮的圆盘。
站在地球表面,我们却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积。
我们居住的地球又是什么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我们生活的地球吧二.新课学习活动探索消失的图片准备一张桌子.一把伞和一张图片;两名同学在桌子旁站立。
基中一名同学原地蹲下,负责观察,眼睛保持与桌面同高,另一名同学将图片立在桌面上缓慢后移;有什么现象(始终看到图片的全身)用张开的伞代替桌面再做一次实验。
有什么现象(先看到图片上部,再看到图片中部,再然后是下部)为什么两次实验的现象不一样呢(一次是平面的桌子,一次是曲面的伞)根据上面的实验,结合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顶,再看到船身这一事实,你能推测出什么(大地不是平的,而是曲面的)(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臆断--“盖天说”他们想象大地是平的,天空像一个盖子。
臆断--“新盖天说”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相盖,二者都是圆拱形。
推测--张衡的“浑天说”宇宙像一个鸡蛋,天地都是圆球形的,地就像鸡蛋中的黄,独居其中。
拓展延伸浑天说浑天说是古代汉民族的一种宇宙学说。
由于古代汉族人只能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加以丰富的想象,来构想天体的构造。
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这就是“地有四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
中图版(北京)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章末复习 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教学目的1.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描绘地球的大小。
2.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3.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并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4.知道地图的用处,知道地图的三要素。
学会在地图上判读方向的方法,掌握比例尺的计算和运用,认识常见的图例。
5.初步掌握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6.量算间隔,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7.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8.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二、教学重难点1.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描绘地球的大小。
2.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3.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4.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5.知道地图三要素,学会在地图上判读方向的方法,掌握比例尺的计算和运用,认识常见的图例。
6.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7.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同学们,第一章学完了。
请同学们回忆本单元目录和每一节小标题,进而清楚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展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1.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描绘地球的大小。
2.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3.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并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4.知道地图的用处,知道地图的三要素。
学会在地图上判读方向的方法,掌握比例尺的计算和运用,认识常见的图例。
5.初步掌握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6.量算间隔,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7.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8.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考点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仪师: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从远古时期的“天圆地方〞的想象,然后观测月食等活动,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闭合体。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中图版-中图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会用地球的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表面积来说明地球的大小,并能用语言描述其形状。
认识地球仪及其作用。
2.初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事例或现象与数据等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地理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勇于进取,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1.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的大致过程。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事例或现象与数据等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比较认识地球与地球仪的异同及其原因。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我们每天生活的大地是什么样子的吗?它有多大?你是怎样知道的?我们的前人又是怎样认识大地的?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和图片,分享给全班同学!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地球和地球仪二、新授学生看书本第一章第一节的P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5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可能出现的事例)a.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b.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2. 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3. 什么是地球仪?4. 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
上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
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活动: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 纬线(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2 )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一一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2 •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
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学生观察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图(第二课时)教案 中图版
第一章第四节地图第二课时导入:地球表面有高山,有深谷,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千奇百怪的地表形态叫地形。
展示挂图:提问:陆地的基本地形有哪些?(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学生活动:观察挂图或课本第27页D图,分组讨论、回答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的地表特征。
师生共同归纳: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分布,并沿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形成山脉。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
丘陵——地面有起伏,但海拔较低,坡度又比较和缓的地形高原——地面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广大地区。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的地形。
学生活动:观察挂图或课本第27页D图,分组讨论、回答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生共同归纳:①平原和高原共同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点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共同点是:地面都崎岖不平②山地和丘陵不同点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课堂小结: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布置作业:课内作业:做课本第29页读图活动课外作业:分组归纳平原和盆地、山地和高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设计:一、陆地的基本地形: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二、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分布,并沿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形成山脉。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
丘陵——地面有起伏,但海拔较低,坡度又比较和缓的地形高原——地面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广大地区。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的地形。
三、比较陆地的基本地形①平原和高原共同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点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图》(第2课时)教案
《地图》(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图上的图例;2.能够会用地图查找信息;3.了解地图家族的新成员它们的广泛用途。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资料分析、拓展延伸等方法学习本节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充分认识到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重点与难点】1.地图家庭新成员的广泛用途。
2.利用地图查找信息。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抢答、举例子。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读图A,完成以下活动:1.在图中查找大观园和中国美术馆所在的位置。
(如图)2.判断大观园在中国美术馆的什么方向。
(西南)3.找出从大观园到中国美术馆的最近路线。
(如图)4.算出大观园和中国美术馆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多少千米。
(两地图上距离是9厘米,因此实地距离是7.2千米)二、情景导入地图上有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尺和方向,你能在这幅地图上找到这两个要素吗?(学生指出)那么,这些是什么呢?(对,是图例)这些图例表示什么含义?还有哪些图例?了解了地图三要素,我们就可以在地图上查找我们需要的信息了。
三、新课学习(四)地图的图例1.定义: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什么是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等的数字,都叫注记。
)2.地图上的图例小组活动小组内单独熟悉、小组内互相考抢答:说出下列图例所代表的地理事物(铁路、水电站、洲界、未定国界、长城、国界、山峰、运河、水库)(五)利用地图查找信息1.地图的分类按内容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普通地图综合反映多种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专题地图集中反映一两种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按表示区域分:世界图、大洲力图、半球图、国家图、省图、县图2.查找信息每一幅地图都包含着大量的地理信息,那么,如何利用地图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呢?首先,确定并获取你所需要的地图;其次,认真看地图的图例;最后,具体查找你需要的信息(六)地图家族新成员1.遥感影像地图遥感影像地图航空摄影或卫星遥感影像照片为底图,经过科学制作而成。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_中图版(57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_中图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比如: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学生活动)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课件(共28张PPT)
二、纬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0°的确定: 赤道
度数范围: 0° ~ 90°
长度:
半球而言不相等,但南北半球 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度数的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南北逐渐增大到 南北纬90°
表示字母: 南纬(S)、北纬(N)
南北半球的界线:赤道
想一想
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并结合上图,说明赤道是一条 很重要的纬线。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4课时
回顾旧知
纬线
经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与 平 连接
并与 垂
行的圆圈。
直的半圆,又
称
。
形状
指示方向
长度是否 半球而言:
。
相等 全球而言:纬度相同的
纬线长度
。
线圈的关 除两极外,所有纬线都相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 。
系
互
。
纬度
经度
度数起点 。
线
(0°纬线) 。
(0°经线)
度数值变 化规律
度数表示 方法
由 向南北极点逐渐增 由
向东、向西逐
大到90°(※自南向北数 渐增大到180°(※自西
值逐渐增大为 ,数值 向东数值逐渐增大
逐渐减少则为 。) 为 ,数值逐渐减少
则为 。)
南纬
北纬
。 东经
西经
、
半球划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分界线 是:
。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是:
.。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2课时
课前回顾
1.地球的形状? 2.哪些事实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
新课讲授
一、纬线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纬线和经线地球上的五带)课件中图版
一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地图的判读方法。从题图可知,甲点 的经纬度是20°N,40°E。在地球上,任何相对的一组经线都能组成 一个完整的经线圈,20°W经线所对的经线是160°E经线。东、西半 球的判断方法是西经小于20°,东经小于160°E在东半球,反之位于西 半球;南、北半球的判断方法是,南纬位于南半球,北纬位于北半球。 所以位于西半球、南半球的点只有丙。
一二
人们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分 界线。若某地点经度是西经,数值小于20°,或是东经,数值小于160°, 则该地点位于东半球;若某地点经度是西经,数值大于20°,或是东经, 数值大于160°,则该地点位于西半球。
一二
3.经纬网图上东、西经与南、北纬的判读 (1)有0°纬线和0°经线的:以0°纬线为界,上北纬下南纬;以0°经线 为界,左西经右东经。 (2)无0°纬线和0°经线的:对于纬度来说,由南向北增大的是北纬, 反之为南纬;对于经度来说,由西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 (3)有180°经线的:与0°经线正好相反,180°经线以西为东经,以东 为西经。 (4)在极地俯视图上,若是北极,以0°经线为界,逆时针方向度数逐 渐增大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因是北极,纬度就是北纬。若是南极, 以0°经线为界,顺时针方向度数逐渐增大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因 是南极,纬度就是南纬。
一二
2.经度划分与东、西半球判断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的经线为起始线,称本初子午线。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 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经度共360°,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 东、西经度各为180°,东、西经180°经线为同一条经线,统称180°经 线。
三四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地理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球仪四》教案分析.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地理教案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球仪四》教案分析课题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四)课型新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原理和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在地球仪和地图上利用经纬网来定位的方法和技能。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求知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学会在地图和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来定位教学难点:学会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来定位教学方法:演示说明法、举例法学生学法:观察法、读图法、练习法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内容:展示下列表格,让学生填出。
纬线(圈)经线(圈)形状特征圆圈半圆指示的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的分布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相等标度的范围赤道为0°,南北两极为90°本初子午线为0°度数的变化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经纬度的表示法北纬用N,南纬用S东经用E、西经用W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赤道划分南北两半球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数量特征0°一90°0°一180°讲授新课:一、利用经纬网定位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可能有的学生能考虑到经纬网的知识了,让其举例说明一下,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地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地救援?(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展示挂图:教材图J(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点的经纬度数。
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学生小组互相讨论找,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图(第二课时)备课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上册)
导入:地球表面有高山,有深谷,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千奇百怪的地表形态叫地形。
展示挂图:
提问:陆地的基本地形有哪些?(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学生活动:观察挂图或课本第27页D图,分组讨论、回答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的地表特征。
师生共同归纳:
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分布,并沿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形成山脉。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
丘陵——地面有起伏,但海拔较低,坡度又比较和缓的地形
高原——地面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广大地区。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的地形。
学生活动:观察挂图或课本第27页D图,分组讨论、回答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生共同归纳:
①平原和高原共同点是:地面起伏小
.....;
不同的点是:平原海拔较低
..,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
高.,边缘比较陡峭。
共同点是:地面都崎岖不平
②山地和丘陵
不同点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课堂小结: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做课本第29页读图活动
课外作业:分组归纳平原和盆地、山地和高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设计:
一、陆地的基本地形: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
二、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分布,并沿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形成山脉。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
丘陵——地面有起伏,但海拔较低,坡度又比较和缓的地形
高原——地面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广大地区。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的地形。
三、比较陆地的基本地形
①平原和高原共同点是:地面起伏小
.....;
不同的点是:平原海拔较低
..,
..,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
边缘比较陡峭。
共同点是:地面都崎岖不平
②山地和丘陵
不同点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 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