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题库0204192318

合集下载

武汉大学哲学专业试题及其分类汇总(中国哲学史及哲学基础更新到)

武汉大学哲学专业试题及其分类汇总(中国哲学史及哲学基础更新到)

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哲学专业试卷(1998-2018)目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1998-200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98年)一、名词解释(3×6)1.发展2.主奴辩证法3.客观真理4.价值5.生产方式6.人民群众二、简答题(10×5)1.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2.怎样理解认识是主体思维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简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简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5.简述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对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的揭示。

三、论述题(16×2)1.试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并用这一原理说明当前认真学习和坚持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

2.试述毛泽东的《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99年)一、名词解释(4×5)⑴分质变⑵唯心史观⑶偶然性⑷能动反映论⑸主体二、简答题(8×5)⑴、简述社会意识形态与非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⑵、简述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⑶、为什么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⑷、“实践就是直接经验”这一说法对吗?⑸、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哪些基本思想?三、论述题(20×2,选2)⑴、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说明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⑵、试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根据及其方法论意义。

⑵试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实践观点的论述以及这些观点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00年)一、名词解释(5×4)⑴一元论⑵主体⑶系统⑷人的解放二、简答题(10×5)⑴、简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区别和联系。

⑵、试析否定与扬弃的区别和联系。

⑶、简述真理的客观性与价值性的关系。

⑷、“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变化发展的唯一原因”,这个说法对吗?⑸、简述恩格斯在40年代的书信中,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辨证关系的论述。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四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四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四1、名词解释一念三千正确答案:一念即一念心,三千指三千世界,总括一切法之谓。

智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

”这是说,三千世界即一切现象皆存在于一念心中,这是因(江南博哥)为三千同一性故,皆为同一真如本心之显现,所以说一念三千。

2、名词解释精气正确答案:指一种精灵细微的物质。

《易•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管子•内业》:“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

”还认为精气“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

”后来思想家一般把精气看作是一种构成人的生命和精神的东西。

王充《论衡•论死》:“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

”戴震《原善•绪言下》:“知觉者,其精气之秀也。

”3、名词解释四端正确答案:孟子的用语,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仁、义、理、智四种道德观念的萌芽,是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是孟子说明天赋道德和论证人性本善的根据。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正是由于“四德”是由“四端”发展而来,而“四端”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所以“仁义理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可见,孟子是一个先验道德论者。

4、名词解释大用流行正确答案:1冯友兰用以指理表现为实际事物的过程。

“道体之本然,即是大用之流行。

”又认为,“一切事物,均经成盛衰毁四个阶段。

旧事物如此灭,新事物如此生。

如此生生灭灭,即是大用流行。

大用流行,亦称造化。

”(《新理学》)2.熊十力用以指世间一切精神和物质现象不断变化的过程。

“这种物质现象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说为大用流行。

”宇宙为一切大用之总名,万物即大用所现翕辟、生灭的迹象,“即体即用,即用即体”,故“万物与大用本来不二。

”“宇宙万象,唯依大用流行,而假施设。

故一切物,但有假名,都非实有。

2013年武汉大学84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3年武汉大学84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3年武汉大学84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填空15*2
二、断句标点2*5
第一个是出自荀子比较简单具体的忘了好像是讲性伪之分的
2.先物行先理动之谓前识前识者无缘而忘意度何以论之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鸣于门外弟子曰是黑牛也而白在其题詹何曰然是黑牛也而白在其角使人视之果然黒牛而以布裹其角以詹之术婴众人之心华焉殆矣故曰道之华也尝试释詹之察而使五尺之愚童子视之亦知其黒牛而以布裹其角也故以詹子之察苦心伤神而与五尺之愚童子同功是以曰愚之道也
三、名词解释6选5*10
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四书
内籀
天地之性
克己复礼
《仁学》
四、论述题2*30
1、庄子的道论
2、戴震的分理思想
1 / 1。

(完整word版)武大近十年中国哲学史试题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武大近十年中国哲学史试题汇总,推荐文档

武大近十年中国哲学史试题汇总先秦部分早期☆☆☆☆绝地天通99和实生物——史伯01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倍贰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体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史墨02“物生有两”——史墨03孔子☆☆☆☆☆☆★★★★忠恕之道98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99颜渊问仁02为仁由己02孔子的中庸思想述评04儒家“中和观”简析06和而不同0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08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09孟子☆☆☆☆☆☆★★★9四端00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02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孟子》03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戌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孟子》03浩然之气04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04良知07“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衰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07简论孟子的“尽心知天”说。

07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09老子★★★★★★★★8老子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历史地位98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及其贡献与局限0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00道法自然02玄览04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04反者道之动06 0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0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09庄子★★★★★★6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消遥游》03物无非物无非是。

中国哲学史考研习题汇编

中国哲学史考研习题汇编

中国哲学史考研习题汇编武大近十年中国哲学史试题汇总武汉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中国哲学史一.文献题(12×4=48分)1.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2.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3.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4.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二.简释题(8×8=64分)1.道法自然2.得意忘象3.六家七宗4.一心开二门5.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6.《明夷待访录》7.《新唯识论》8.质测即藏通几三.论述题(19×2=38分)1.二程“天理”思想评述2.象山“本心”思想评述科目名称:哲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2×4=48分)1.矛盾2.认识主体3.为道日损4.冯友兰人生境界5.原子论6.第二性质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性和特点2.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三.论述题1.社会存在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论意义。

2.王阳明的致良知3.康德的感性认识与知性认识的关系。

先秦部分早期☆☆☆☆绝地天通99和实生物——史伯 01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倍贰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体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史墨02“物生有两”——史墨03孔子☆☆☆☆☆☆★★★★忠恕之道98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99颜渊问仁02为仁由己02孔子的中庸思想述评04儒家“中和观”简析06和而不同0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015一2020年湖北武汉大学哲学考研真题

2015一2020年湖北武汉大学哲学考研真题

2015一2020年湖北武汉大学哲学考研真题 2015年湖北武汉大学哲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60分) 1.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 2.认识的基本结构 3.化性起伪 4.四书 5.苏格拉底的思想助产士 6.斯宾诺莎的知识分类和真观念 二、简释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实践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的矛盾以及克服矛盾的途径 2.简述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原理以及方法论意义 2.论老子“道”的思想 3.黑格尔关于宗教哲学的论述 2020年湖北武汉大学哲学考研真题 哲学原典: 一、简答题 1.论述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手稿》关于动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的区别,以及其中的哲学美学思想。

2.“一切存在的东西,包括第一性的存在,以及以任何方式被说成存在的任何东西,其所以存在,都是靠它的统一。

因为,一件东西如果不是一件东西,它会是什么呢?把它的统一去掉,它就不再是我们所说的那个东西了。

”请问,“一切存在的东西....所以存在,都是靠它的统一”的原因是什么? 3.简述康德的善良意志。

二、论述题 1.关于孔子对管仲评价的一段材料。

如何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的矛盾之处? 2.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列宁《哲学笔记》) 3.阅读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下列文字。

所以,美德是牵涉到选择时的一种性格状况,一种适中,就是说,一种相对于我们而言的适中。

它是两种恶行一即由于过度和由于不足而引起的两种恶行一之间的中道。

它之是一种中道,又是由于在主动与被动这两个方面,恶行不是做得不够,就是做得过分。

而美德则既发现又选取了中道。

因此,就其实质和就表述其本质的定义而言,美德是一种中道,而就其为最好的、应当的而言,它是一个极端。

但是并非一切主动和被动都可以有一个中道;因为有些是名称就已经蕴涵着坏的性质,例如怨毒、无耻、妒嫉,而非它们的过度或不足才是坏的。

武汉大学哲学考研哲学真题,哲学基础,哲学原典

武汉大学哲学考研哲学真题,哲学基础,哲学原典

2005年一,名词解释(5×6)1、价值2、英雄史观3、白马非马4、董仲舒的“性三品”5、四因说6、白板说二,简述题(10×6)1、怎么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2、简述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3、简述刘禹锡的天人观4、简述朱熹的“理一分殊”思想5、简要说明笛卡儿“我思故我在”学说的内容并作评价6、简要说明康德二律背反学说的内容并作评价三、论述题(20×3)1、试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说明该原理对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方法论意义2、简论王夫之“理势合一”“即民见天”的社会史观及其当代的启迪意义3、简要论述黑格尔《逻辑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历史地位2006年一、简释题(10×6=60分)1. 唯物主义2.社会基本矛盾3.三表法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5.理念论6.知识就是力量二、简述题(15×2=30分)1.简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三、论述题(20×3=60分)1. 试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并说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 论析孙中山的知行观及其历史影响。

3. 简要论述黑格尔的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联系与区别。

一、简释题(10×6=60分)1.主观唯心主义2.上层建筑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4.“大宇之内,质力相推”5.“火本原说”6.奥卡姆剃刀二、简述题(15×2=30分)1.简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2.简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20×3=60分)1.试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观及其对中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2.试述孟子“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的基本思想,并在两者的比较中说明各自的特点与意义。

3.述评康德认识论的基本内容。

《中国哲学史》题集

《中国哲学史》题集

《中国哲学史》题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以下哪位哲学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子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自哪部经典著作?A. 《论语》B. 《道德经》C. 《孟子》D. 《庄子》3.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普遍的爱与反对战争?A. 荀子B. 墨子C. 孟子D. 庄子4.“知行合一”是哪位明代心学大师的核心思想?A. 朱熹B. 王阳明C. 程颐D. 陆九渊5.“无为而治”是哪一学派的核心政治理念?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6.《周易》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如何?A. 儒家经典之一B. 道家经典之一C. 阴阳家经典之一D. 独立的哲学著作7.下列哪一项不是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A. 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B. 提倡格物致知C. 主张心即理,心外无理D. 强调道德修养和内在精神的培养8.“白马非马”的辩论出自哪位哲学家?A. 公孙龙B. 惠施C. 荀子D. 韩非子9.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春秋》10.“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哲学中主要体现在哪个学派?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________是《道德经》的作者,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国哲学中的“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______。

3.“性善论”是______提出的,他认为人性本善,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可以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4.“__________”是朱熹提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强调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来获得知识和智慧。

5.“__________”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主张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的法则。

6.《__________》是荀子的著作,其中详细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观点。

7.“__________”是董仲舒提出的,认为天和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行为应该顺应天意。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30 分)1. 主张“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思想家是()A. 老子B. 孔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B。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凸显孔子“仁”的思想,强调践行“仁”就在一念之间,关键在于个人主观意愿与行动。

2. 道家“柔弱胜刚强”理念体现的是()A. 以弱示人、伺机而动的策略B. 消极避让的处世态度C. 力量上真的弱于对手D. 轻视刚强力量答案:A。

解析:道家洞察自然、社会规律,深知柔能克刚、弱可胜强,劝人遇强不硬抗,隐忍迂回、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再反击。

3. 孟子“养浩然之气”目的在于()A. 强身健体B. 涵养道德、充盈精神C. 威慑他人D. 修炼法术答案:B。

解析:“浩然之气”是孟子道德修养论的关键,靠日积月累的义举、自省涵养而成,使人胸怀正气、坚守道义,无畏权势、利益诱惑。

4. 庄子反对“人为物役”,提倡()A. 回归自然、逍遥自在B. 大肆掠夺自然资源C. 消灭物质欲望D. 消极怠工答案:A。

解析:庄子批判世人追名逐利,沦为物质、功名利禄的奴隶;倡导摆脱世俗羁绊,顺应自然天性,于天地间悠游,寻内心自由。

5. 荀子主张“性恶论”,补救措施是()A. 隆礼重法B. 放任自流C. 单纯依靠道德感化D. 压制人性答案:A。

解析: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有趋利避害、好逸恶劳等恶端,需借礼仪规范约束行为、法律制度严惩恶行,双管齐下,使人向善。

6. 董仲舒新儒学融合的思想不包括()A. 法家B. 道家C. 墨家D. 阴阳家答案:C。

解析:董仲舒吸纳法家集权、法治理念,道家自然观、辩证思维,阴阳家阴阳五行学说,构建新儒学体系,迎合汉武帝大一统诉求,独未融入墨家思想。

7. 王充《论衡》驳斥“天人感应”,依据是()A. 现实中灾异与人事不符B. 天无意志,不能与人感应C. 迷信之说缺乏实证D. 以上皆是答案:D。

解析:王充以理性、实证眼光考量“天人感应”,指出灾异多为自然现象,与人事无关;天无情感、意志,无法与人互动;谶纬迷信无证可依,荒诞不经。

哲学: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哲学: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哲学: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1、问答题简述老子与庄子道论的异同正确答案:老子首先从抽象的哲学意义把“道”规定为万物的本体。

庄子继承发挥老子思想,以“道”为宇宙的本体。

“道”的特征在于自自然然,毫不造作。

所以它在(江南博哥)一切之上又在一切之中,这正是人所应该崇拜学习的。

一切事物都是生死始终的,都局限在一定具体的时空范围内。

只有这个“道”是超越这一切的。

它无始终,无生死,无喜怒,无爱恶。

它表现为万物的自生自化,它自身也就在这万物之中。

这一点双方一致。

;老子讲“反者,道之动”,“无为”,庄子的“道”论,即庄子的本体论哲学。

庄子讲的“道”并不是自然本体,而是人的本体。

他把人作为本体提到宇宙高度来论说,也就是说,它提出的是人的本体存在与宇宙自然存在的同一性。

在庄子看来,这个人的本体存在,由于摆脱了一切“物役”从而获得了绝对自由,所以它是无限的。

庄子要求人必须仿效自然事物,既无知识又无愿欲、任凭那无目的而又合规律的客观过程运行,庄子认为这样才合乎“道”。

表面上庄老并称,老子讲权术、重理智,确乎不动情感;庄子则道是无情却有情,外表上讲了许多超冷酷的话,实际上却深深地透露出对人生、生命、感情的眷恋和爱护。

这正是庄子的特色之一,他似乎看透了人生和生死,但终于并没有舍弃和否定它。

2、名词解释万法唯识正确答案:亦称一切唯识。

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唯识宗的主要教义之一。

唯识宗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万物,都非独立存在,而是由“识”变现出来。

离心识外,世界上没有任何独立存在的客体。

《成唯识论》卷一:“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

”由识变出见分和相分,亦即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才有宇宙间一切万物。

故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3、名词解释志功正确答案:志即动机,功指效果。

《墨子•鲁问》:“合其志功而观焉”,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结合。

孟子虽辨名利,但也兼重志功:“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

且子食志乎?食功乎?”《孟子•滕文公下》后朱熹与陈亮之争,朱尚志,陈崇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