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醛和酮 糖类(第1课时)常见的醛酮 醛酮的化学性质教案 鲁科版
高二化学第三节 醛和酮 糖类(一)山东科技版知识点分析
高二化学第三节醛和酮糖类(一)山东科技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三节醛和酮糖类(一)教学目的:1. 醛、酮的概念及常见的醛与酮2. 醛酮的系统命名法3. 以乙醛为例,掌握醛的结构及性质二. 重点、难点:醛、酮的化学性质知识分析:(一)常见的醛和酮1. 醛是指烃基与醛基相连的有机物,官能团名称是醛基,结构简式RCHO。
酮是指烃基与羰基相连的有机物,官能团名称是羰基,结构简式RCOR'。
最简单的醛是HCHO,最简单的酮是CH3COCH3。
2. 常见醛、酮的物理性质和用途①甲醛:俗称蚁醛,通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质量分数为35%~40%的水溶液叫福尔马林,主要在工业上用于制造酚醛树脂,脲醛树脂。
②乙醛通常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低(20.8℃),易挥发,易燃烧。
分子式C2H4O,结构简式CH3CHO。
③苯甲醛是一种有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液体,是用于制造染料、香料的重要中间体。
④丙酮是一种有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是56.2℃,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仅是常见的有机溶剂,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二)醛和酮的系统命名法原则:通常是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而以支链为取代基;主链碳原子的编号从靠近羰基一端开始编起。
在醛分子中,醛基总是在碳链的一端,所以按照主链碳原子的数目成为某醛,取代基的位置用阿拉伯数字标在取代基名称的前面即可。
例如:CHO CH H |C CH CH 323 2-甲基丁醛在酮分子中,羰基位于碳链中,命名时必须将羰基的位次用阿拉伯数字表明,放在名称之前,中间用一短线相连。
例如:3323CH )CH (O ||C CH ---的名称为2-己酮(三)醛的同分异构体由于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具有相同的通式CnH 2nO ,所以同碳数的醛和酮是同分异构体。
故醛的同分异构体分碳骨架异构和官能团位置、类型异构。
练习:找出分子式为C 5H 10O 的同分异构体醛:CH 3CH 2CH 2CH 2CHO 、CH 3CH 2CH(CH 3)CHO 、(CH 3)2CHCH 2CHO 、(CH 3)3CCHO 酮:CH 3COCH 2CH 2CH 3、CH 3COCH (CH 3)2、CH 3CH 2COCH 2CH 3(四)醛、酮的化学性质1. 羰基的加成反应: 羰基含不饱和碳原子,可发生加成反应。
鲁科版有机化学基础第2章第3节第1课时 (醛和酮及其化学性质)课件
4.常见的醛和酮 名称 结构__体___
乙醛 _C_H__3_C_H__O_ 液体
气味 溶解性 用途
刺激性 气味
易溶 于水
制酚醛 树脂、脲
醛树脂
刺激性 易溶
气味 于水
名称 结构简式 状态 气味 溶解性
苯甲 醛
___________
_杏__仁___味, 液体 工业上称
2.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1)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制备:取 10% 的 NaOH 2 mL 加入 试管中,滴入 2% 的 CuSO4 溶液 4~6 滴,即得新制氢氧化 铜悬浊液。 (2)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入 0.5 mL 乙醛溶液,在酒精灯 上加热至沸腾,出现砖红色沉淀。 (3)注意事项 ①氢氧化铜悬浊液要现用现配。 ②NaOH 必须过量。 ③直接加热至沸腾。
。
(2)官能团位置异构:因为醛基一定在 1 号位上,所以醛不存 在此类异构。但酮存在官能团位置异构,如 2-戊酮与 3-戊酮 互为同分异构体。 (3)碳骨架异构:分子中碳原子数较多时,醛和酮同其他有机 物 一 样 , 均 存 在 碳 骨 架 异 构 , 如 CH3CH2CH2CHO 和
。
3.醛、酮的区别与联系
(1)上述例题中 C 与 D 互为____________;D 与 E 互为 ____________。 (2)写出比上述例题中 E 少一个碳原子的、与 E 属于同类物质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 CH3CH2CHO 、
、 CH2===CHCH2OH 、
1.醛、酮的命名 (1)系统命名 ①选主链:选含醛基或羰基且最长的碳链做主链。 ②编位号: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③写名称:醛基碳是一号碳,支链以取代基的形式标明位号写 在名称前面。酮分子中的羰基碳必须标明其位号。
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1课时醛和酮教案鲁科版选修5
第1课时醛和酮目标与素养:1.了解常见的醛、酮(存在、结构、物理性质)。
(宏观辨识)2.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和二者的异同。
(微观探析)一、常见的醛、酮1.醛、酮(1)结构特点(2)通式饱和一元脂肪醛的分子通式为C n H2n O(n≥1);饱和一元脂肪酮的分子通式为C n H2n O(n≥3)。
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脂肪醛、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微点拨:书写醛的结构简式时,醛基中C、H、O三原子的排列顺序一定是CHO。
2.醛、酮的命名:醛、酮的命名和醇的命名相似。
请写出下面的两种物质的名称:3.常见的醛和酮二、醛和酮的化学性质1.羰基的加成反应(1)加成原理(2)加成反应①加成试剂有HCN、NH3、醇等。
②典型加成反应:乙醛与HCN :2.氧化反应 (1)催化氧化乙醛催化氧化的方程式:2CH 3CHO +O 2――→催化剂2CH 3COOH 。
(2)被弱氧化剂氧化 ①银镜反应:CH 3CHO +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3NH 3+H 2O 。
②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CH 3CHO +2Cu(OH)2――→△CH 3COOH +Cu 2O↓+2H 2O 。
微点拨:银镜反应口诀:银镜反应很简单,生成醋酸铵,还有一水二银三个氨。
3.还原反应(1)还原产物:加H 2之后得到,产物属于醇类。
(2)与氢气加成的通式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含有羰基的化合物属于酮。
( )(2) 的名称为2甲基1丁醛。
( ) (3)醛、酮都可以发生还原反应。
( ) (4)醛和酮都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 ) (5)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相等。
( )[提示] (1)× (2)× (3)√ (4)× (5)√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醛是甲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醛 B .醛的官能团是—COH C .甲醛和丙酮互为同系物D .饱和一元脂肪醛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 n H 2n O(n ≥1)D [甲醛的结构式为,是氢原子与醛基相连而成的,醛的官能团为“—CHO”并非“—COH”,故A 、B 两项错误;甲醛和丙酮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故甲醛与丙酮不是同系物,C 项错误;饱和一元脂肪醛的分子通式均为C n H 2n O(n ≥1),D 项正确。
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五-2.3-醛和酮-糖类-第1课时醛和酮的化学性质(共23张PPT)
第二章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 第3节 醛和酮 糖类
二、醛、酮的化学性质
身边的化学
为什么有的人喝酒脸红呢? 是不是脸红酒量就大呢?
过多导致脸红
CH3CHO 乙醛
CH3CH2OH 乙醇
酶 CH3COOH
乙酸
CO2 H2O
身边的化学
温故知新:结构决定性质
CH3CH2OH
H HH
OH
催化剂
CH3CHCH3
课堂小结一
醛类具有和乙醛类似的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
燃烧
CO2、H2O
银镜反应
醛
被弱氧化剂氧化
羧酸盐
氧化反应
Cu(OH)2
催化氧化(O2)
还原反应 能使高锰酸钾、溴水褪色
羧酸
课堂小结二
酮类具有和丙酮类似的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
还原反应 加氢还原为相应的醇;
H2C O CH2 O
HH
COO-
C CNC C N C
OH
O HH O
CO NH2 CH2 O NH2 CH2
信息迁移应用
已知:
RC=O +H-CH2CHO H
→ R-CH-CH2-CHO OH
【例】现有一化合物A,是由B、C两物质通过上述反
应生成的。试根据A的结构式写出B、C的结构式。
CH3 H A:CH3-C-CH2-C=O
2、氧化反应 — 银镜反应
实验操作视频
实验操作 分步图示
向(a)中滴加氨水,现象为: 实验现象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变澄清 ,水浴加热一段
时间后,试管内壁出现一层 光亮的银镜
2、氧化反应 — 银镜反应
高中化学_第3节 醛和酮 糖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章第三节醛和酮糖类第一课时《常见的醛酮醛酮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课标分析]:1、认识醛、酮的组成和结构特点;2、了解醛的化学性质及确定醛基的化学方法3、了解醛、酮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教材分析]:醛和酮是含有羰基的两类重要化合物,在官能团的转化和有机合成中占有核心地位,是有机合成的“中转站”,所以掌握醛酮的结构和性质是系统学习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关键,也是后续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础。
所以这节课最终体现醛酮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前面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应用结构分析预测有机物性质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在学习醇的化学性质时对这种研究方法就实际应有过,因此在这部分学习中学生可以更深地理解“根据结构预测性质”的研究方法。
通过比较醛酮性质的差异,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分子中基团的相互影响。
本节教材选取的反应依据两个方面:一与生产、生活相关;二与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有关。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对醛和酮的官能团、部分化学性质及乙醛和和丙酮的分子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必修2的学习过程中初步认识了糖的分类及葡萄糖的分子结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醛和酮在结构上的特点;醛和酮的命名与同分异构现象;2、掌握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
过程与方法: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应用结构推测性质的思想方法研究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醛、酮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对环境及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
[课堂引入]我们都知道新装修的房子不能立即住进去,要开窗通几天风,因为从装修材料中挥发出来的甲醛等有机物是致癌的;在生物实验室很多形像逼真的生物标本是浸泡在甲醛的水溶液(福尔马林)中;学校里,整齐的楼房,洁白的墙壁,粉刷的非常漂亮,这主要是由于涂了一层用丙酮做原料制造的涂料。
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醛和酮糖类和核酸第1课时常见的醛酮醛酮的化学性质课件鲁科版选择性必修3
与水以任 意比互溶
有机溶剂、 有机合成原 料
学思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醛基的结构简式为—COH或—CHO。( × ) (2)含有羰基的为3-甲基丁醛。( × )
(4)甲醛是甲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醛。( × )
(5)甲醛与丙酮互为同系物。( × )
提示: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问题3 分子式为C2H4O和C3H6O的有机物一定是同系物吗?
提示:不一定,分子式为C2H4O的有机物是乙醛,分子式为C3H6O的有机物可 能是丙醛,也可能是丙酮,还可能是环丙醇或烯丙醇。
典例示范 [典例2] 今有相对分子质量为58的几种有机物,试写出符合条件的
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1)若该有机物为烃,则其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C_H__3C_H__2C_H__2C_H__3 __、
;然后将酮基放在合适的位置,一共有如下6个
位置可以安放:C①C②
,但由于①和③位置相同,
④、⑤和⑥位置相同,所以共有3种同分异构体。
2.醛的相关计算
(1)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时,量的关系 如下:
(2)甲醛发生氧化反应时,可理解为
所以,甲醛分子中相当于有2个—CHO,当与足量的银氨溶液或新 制Cu(OH)2悬浊液作用时,可存在如下量的关系:
(2)还原反应 醛、酮能在铂、镍等催化剂的作用下与H2加成,还原产物一般是醇,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RCH2OH
微点拨
(1)醛基能被酸性KMnO4溶液、溴水、氧气、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银氨溶液等氧化剂氧化,但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2)酮羰基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溴水、新制Cu(OH)2悬浊液、银 氨溶液等氧化剂氧化。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醛和酮 糖类_课件1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A.C6H5—CHO B.HCOOC2H5 C.(CH3)2CHOH D.CH2OH(CHOH)4CHO 解析:分子中只要含有醛基就能发生银镜反应,C中物质只含有醇羟基,因此不能发 生银镜反应。 答案:C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1 2 3 4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一二三
(1)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中,氢氧化铜被还原生成Cu2O,1 mol醛基可 消耗2 mol Cu(OH)2。1 mol甲醛可消耗4 mol氢氧化铜:HCHO+4Cu(OH)2 2Cu2O↓+CO2↑+5H2O。
(2)上述反应是在碱性环境中进行的,配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因此碱是过量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3.橙花醛是一种香料,结构简式为:
(CH3)2C CHCH2CH2C(CH3) CHCH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橙花醛不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B.橙花醛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C.1 mol橙花醛最多可以与2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一二三
根据醛和酮的组成通式可知,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的分子式通式相同,那么 它们在碳原子数相同时,相互之间可形成同分异构体。醛和酮之间形成的同分异 构现象称为官能团种类异构,也称为跨类异构。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二、银镜反应的实验探究
活动与探究 1.观察下列实验流程,完成实验报告。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一二三
三、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实验探究
活动与探究 1.乙醛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完成下表:
【教案】鲁科版选择性必修3: 常见的醛、酮 醛、酮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第二章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三节醛和酮糖类和核酸第1课时常见的醛、酮醛、酮的化学性质醛和酮基含有羰基的两类重要化合物,在官能团的转化和有机合成中占有核心>地位。
可以形象地称之为"有机合成的中转站"。
同时,醛和酮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自然界中还存在着大量醛和酮。
如各种各样的糖类物质从结构上看就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制以及水解后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物质。
掌握醛、酮的结构和性质是系统学习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关键,也是后续学习有机合成的基础。
在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所了解后,应要求他们根据结构推卸性质的思想方法研究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教学中可以利用醛和酮的性质的差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作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本节教材充分利用了第1 章的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醛,酮的化学性质表现丰富,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很多。
本节教材在选取具体反应时主要依据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生产、生活相关的醛、酮的性质;二是在有机化合物相互转化中的重要的醛、酮的反应。
1.通过醛基、酮羰基的官能团的不同,知道醛和酮结构的差异和命名,理解醛、酮的物理性质。
进一步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了解甲醛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知道常见醛、酮的物理性质,关注有机化合物安全使用的问题。
体会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3.通过醛基、酮羰基中原子成键情况的分析,理解醛、酮的化学性质与醛基、酮羰基的关系。
掌握醛基的检验方法。
能根据醛、酮的结构预测醛、酮发生的反应。
进一步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醛、酮的化学性质实验用品、课件素材、学案【知识回顾】根据学案回顾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定义,醇催化氧化生成醛或酮的方程式,为新课学习做准备。
【联想质疑】福尔马林是 35%~ 45%的甲醛水溶液,某些动物标本通常被保存在稀释的福尔马林中。
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它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中化学《醛、酮的化学性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鲁科版《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3 节第2 课时醛、酮的化学性质【学习目标】1. 通过分析官能团和化学键的特点,推断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位置,预测其化学性质,体会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 掌握醛的化学性质及确定醛基的化学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3. 了解醛和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有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通过甲醛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课前任务】1. 复习课本第2 章第1 节的有机反应类型;2. 在网上搜素并整理资料,了解甲醛在生活中的用途及其对环境的危害。
【导学流程】阅读课本71-74 页,完成对下列问题的学习。
【探究一】根据乙醛的特殊结构,预测断键位置及能发生的反应类型。
提示:从官能团、化学键的极性、碳原子的饱和程度等角度分析。
根据你的预测,写出下列反应。
(1) 乙醛与HCN 反应(引入官能团)(2) 乙醛与NH3 反应(引入官能团)(3) 乙醛与H2 反应(引入官能团,由类转化为类)_【注】此反应还可以从哪个角度分析反应类型?【探究二】乙醛是否能发生发生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1、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乙醛能被氧化?如何验证乙醛的氧化性强弱?试剂:酸性KMnO4 溶液O2(催化剂)新制Cu(OH) 2 悬浊液(弱氧化性)[Ag(NH3)2]OH 溶液(银氨溶液)(弱氧化性)2、银镜反应(银氨溶液:)观察银镜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记录,分析结论。
实验操作【思考】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3、观察醛与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现象并记录分析结论。
实验操作【思考】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4、哪些物质还能氧化乙醛?5、分析乙醛发生氧化反应中的断键情况,比较丙酮与乙醛的结构,思考酮类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氧化反应?【课后作业】1、从结构上分析甲醛有什么特殊性?试写出甲醛发生银镜反应、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方程式。
2.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但使用不当会有害于人体健康,结合这节课的学习,请在网上搜索资料,写一篇有关如何检测环境中甲醛含量以及如何避免甲醛危害的文章。
高中化学《醛酮及其化学性质》优质教学课件设计
氧化反 应
氧化反 应
1 .区别 1 丙醇和 2 丙醇的方法是 ()
D
A .加金属钠 B
.加银氨溶液
C .在 Cu 存在下与 O2 反应
D .在 Cu 存在下和 O2 反应后的产物中再加银氨溶
液
2. 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
D
关于茉莉醛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氢气还原
醛的氧化反应:①与空气中的 O 2 ② 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强氧化剂
③ 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还原反应 :醛和酮的羰基可以与氢气发Th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一般是醇。
CH3CH2OH
氧化 还原
CH3CHO
氧化
CH3COOH
小结:醛的转化
还原反 应
RCH2OH
O R-C-H
CH3COOH
实验
乙醛与酸 性 高锰酸 钾溶 液或 溴水
银镜反应 乙醛与新制 Cu(OH) 2 悬
浊液
归纳升
华
现 象
溶液褪色
结论
乙醛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溴水氧化
乙醛能 发 Th氧化反 应 ,具有 还 原 性
试管壁上 出现银镜
有砖红色 沉 淀 Th 成 ( Cu2O )
乙醛能被银氨溶液和新制 Cu(OH)2 悬浊液氧化(乙醛能被 弱氧化剂氧化)
HC CCH
HH
H
H
CH3COCH3 +H2
催化 剂
OH CH3CHCH
(三)氧化反
1. 醛的氧应化反应: O
R CH
O
1 )空气中的 O2 能氧化醛
催化剂
2CH3CHO + O2
鲁科版选修5《醛和酮糖类》学案1
鲁科版选修5《醛和酮糖类》学案1第一课时一、常见的醛、酮1、醛:定义;官能团;酮:定义;官能团;2、以下属于醛的有________,以下属于酮的有_________A、CH3CHOB、HCHOC、CH3-C=OD、CH3 -CH2-C-CH3CH3 O3、给下列两种物质命名:(1)(CH3)2CH—CHO(2)CH3—C—CH2—CH2—CH3O4、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的通式为;写出分子式为C5H10O的同分异构体。
其中属于醛的有种,属于酮的有种。
5、阅读课本,填写下表:甲醛乙醛苯甲醛丙酮结构简式状态溶解性应用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乙醛与HCN的加成反应(2) 乙醛与NH3的加成反应(3) 乙醛与CH3OH的加成反应(4)乙醛与氨的反应[课堂检测]1.饱和一元醛分子里含碳的质量是氧的质量的3倍,此醛可能是()A.CH3CH2CHO B.CH3(CH2)3CHO C.CH3CH2CH2CHO D.HCHO2.甲醛、乙醛、丙醛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A.16% B.37% C.48% D.无法计算3.写出分子式为C4H8O同分异构体,并指出哪些是醛?哪些是酮?4.化合物是一种取代有机氯农药DDT的新型杀虫剂,它含有几种官能团( )A.5种 B.4种 C.3种 D.2种5.乙醛蒸气与乙炔蒸气的混合气aL,当其完全燃烧时,消耗相同状况下氧气的体积是A.2a B.2.5a C.3a D.无法计算第二课时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乙醛与氧气:丙醛与氧气:2、将乙醛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现象:;3、在学习过的有机物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哪些?4、醛不但能被氧气氧化,还能被一些弱氧化剂,如、氧化。
5、思考:如何配制银氨溶液?6、总结:银镜实验中有哪些注意事项7、写出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乙醛与氢气(2)丙酮与氢气[课堂检测]1. CH3CH(CH3)CH2OH是某有机物的加氢还原产物,该有机物可能是 ( ) A.乙醛同系物 B.丙醛的同分异构体C.CH2=C(CH3)CH2OH D.CH3CH2COCH32. 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根据已有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它可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C.它可使溴水褪色D.它被催化加氢的最后产物的结构简式是C10H20O3.下列物质中,不能把醛类物质氧化的是A.银氨溶液 B.金属钠C.氧气 D.新制氢氧化铜4.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以氧化成羧酸,又可以还原成醇,该酸和该醇反应可生成分子式为C4H8O2的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有机物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该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C.将该有机物和分子式为C4H8O2的酯组成混合物,只要总质量一定无论怎样调整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完全燃烧时得到二氧化碳的量必定相等D.该有机物是乙酸的同系物。
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案:醛_酮_糖
第三节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乙醛的结构及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了解醛类和甲醛的性质和用途。
3、了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来学习乙醛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验能力,树立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三、教学难点醛的氧化反应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师:前面学习了乙醇的知识,乙醇在加热和Cu做催化剂的条件下,氧化成什么物质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回答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乙醛的结构与性质。
【板书】第二节醛一、乙醛1.乙醛的结构分子式:C2H4O 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HO官能团:—CHO或(醛基)(展示乙醛的分子比例模型)【设问】乙醛的结构简式为什么不能写成CH3COH?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回答】因为在乙醛的分子结构中,不含有羟基。
【板书】2.乙醛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纯净的乙醛溶液,打开瓶盖,观察乙醛溶液的色、态及嗅一下气味。
)【学生活动】观察、闻气味,说出一些物理性质。
如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指导阅读】乙醛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将分子量、沸点、溶解性与丙烷和乙醇进行比较。
密度比水小,沸点20.8℃,易挥发,易燃烧,能和水、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
【过渡】师:从结构上分析可知,乙醛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HO,它对乙醛的化学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试推测乙醛应有哪些化学性质?【板书】3.乙醛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碳氧双键上的加成)【设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乙烯和H2的加成反应是怎样发生的?【学生活动】思考,描述乙烯和氢气加成时,是乙烯结构双键中的一个键断裂,加上两个氢原子。
【追问】当乙醛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时应如何进行呢?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总结出加成反应的规律:C=O中的双键中的一个键打开。
催化剂【板书】CH3CHO + H2→CH3CH2OH师:根据前面所学的有机物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特点可知,乙醛的催化加氢也是它的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醛酮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鲁科版选修
《醛酮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总体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主要是依据鲁科版教材第二章第三节《醛和酮糖类》进行备课的。
由于平时授课用的是人教版,所以前期将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分析方法,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等知识进行了渗透,兼顾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基础进行设计。
醛和酮是含有羰基的两类重要化合物,在官能团的转化和有机合成中占有核心地位,被形象地称为“有机合成的中转站”,所以掌握醛酮的结构和性质是系统学习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关键,也是后续学习有机合成的基础。
所以这节课最终要体现醛酮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前面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应用结构分析预测有机物性质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特别是在学习醇的化学性质时对这种研究方法就实际应用过,因此在这部分学习中学生可以更深地理解“应用结构预测性质”的研究方法。
通过比较醛酮性质的差异,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分子中基团的相互影响。
课题醛酮的化学性质课型新授课授课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醛和酮在结构上的特点。
2、掌握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氧化剂的选择,使学生体会研究物质还原性的方法。
2、通过分析官能团和化学键的特点,推断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位置,预测其化学性质,体会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通过银镜反应、新制氢氧化铜与醛的反应,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3、4、通过交流总结,形成对“醛酮”这两类物质化学性质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甲醛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教学方法设疑、启发、讨论、讲解教具自制PPT课件、实验用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醛和酮的命名、结构和物理性质,今天来研究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室装修越来越豪华,但是这里潜在的危险也是触目惊心的,北京儿童医院曾统计,就诊的城市白血病患儿中,有9成以上的患儿家庭在半年内装修过。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醛和酮 糖类和核酸(1)
+1 Cu2O
CH3COONa
△
CH3CHO + 2 Cu(OH)2 + NaOH CH3COONa + Cu2O ↓ + 3H2O
反应类型:氧化反应 常用于检验醛基
还原反应
催化剂
RCHO + H 2
RCH2OH
O
R C R’ + H 2
RCHOH R’
【总结】 醛的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
H
O
d-
(与 H2 、HCN、氨及氨 的衍生物、醇类等)
醛和酮 糖类和核酸(1)
高二年级 化学
联想 • 质疑
甲醛水溶液—— 福尔马林
丙酮——重要 的有机溶剂
葡萄糖——供给人体能量
O O
一、常见的醛和酮
醛和酮都是分子中含有羰基的化合物。 醛分子:羰基碳原子分别与氢原子和烃基(或氢原子)相连。
官能团是醛基( C H 或 CHO )。 酮分子:与羰基碳原子相连的两个基团均为烃基,烃基可以
相同也可以不同。 官能团是酮羰基( R C R’ )。
醛、酮的命名 命名规则
(1)选取分子中连有醛基或酮羰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按照 主链所含碳原子数称为“某醛”或“某酮” 。
(2)从醛基开始或距离酮羰基最近的一端给主链碳原子编号。 (3)在“某醛”或“某酮”之前加上取代基的位次号和名称。
应用 • 实践
R
C
+
Cd
氧化反应
H (酸性 KMnO4 溶液)
H
( O2,催化剂) (银氨溶液)
(新制氢氧化铜
悬浊液)
酮的化学性质
R
O
加成反应
d-
(与 H2 、HCN、氨及氨的衍 生物、醇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3节醛和酮糖类
第一课时常见的醛、酮醛酮的化学性质(1)
教材分析:
醛和酮是含有羰基的两类重要化合物,在官能团的转化和有机合成中占有核心地位,是有机合成的“中转站”。
学生已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所了解,故要应用结构推测性质的思想方法研究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本节教材选取的反应依据两个方面:一与生产、生活相关;二与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有关。
糖类与生命现象、人类生活相关,而结构与醛、酮相关,故放在本节中介绍,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糖,也加深对羰基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烃、醇的命名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密切联系,并初步建立了分类观。
第二章第1节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学生通过自我构建的有机化学理论预测醇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
常见醛、酮的重要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本节课学习的基本要点,根据醛、酮的结构准确预测其性质是学生的提高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醛、酮在自然界的存在,能列举几种简单的醛、酮,并能写出其结构简式,了解其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醛、酮命名。
3.了解醛、酮的结构特点,比较官能团的相似和不同,能预测醛、酮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研讨,培养比较、分析、演绎等思维能力及参与交流研讨活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醛、酮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增强环境意识,关注有机物的安全使用。
重点难点:
重点:醛、酮在生产、生活的应用;
难点:醛、酮的物理性质及其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训练建构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课堂反思:
本课时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知道常见的醛、酮的用途及其沸点和水溶性的特点,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醛、酮命名。
通过交流研讨、典型例题,培养比较、分析、演绎等思维能力及参与交流研讨活动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有机化学学科方法和学科素养。
通过展示回馈可以看出,根据醛、酮的结构特征说明其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掌握不好,学生还需进一步构建分析有机化合物性质的思维模型。
通过练习环节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目标基本达成,课下还应做适当变式训练,加以巩固,并做好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