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及设计重难点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浅析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浅析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山地城市公园对于城市景观的塑造和影响显然高于平原城市公园,因为它影响的不仅是城市的平面肌理,还影响了城市的立面景观,它是构成城市天际线重要而美丽的一部分。

我国许多山地城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已经有能力改造自然山水环境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但一味地改造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反过来阻碍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城市中环境资源减少、绿地空间狭小等问题。

因此,因地制宜有效利用自然山体环境建设城市公园,改善城市风貌,避免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浪费是山地城市公园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

本文从国内外山地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和文献浅析山地公园规划设计。

1山地城市公园相关概念所谓“山地”,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指陆地表面形成的高耸的地貌形态。

山地具备两个明显的地理学特征:有一定的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而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来说,它是不同于平地概念的具备特殊地理环境特征的园林基地,也就是地形起伏比较大。

而“山地公园”是在规划设计用地范围内基地地形为山地或具有山地的地形特征的公园绿地。

山地城市公园是利用山地的特征和植被所营造的游玩休憩场所,是一种复合生态系统。

山地城市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山地公园在城市中的一种存在,是山地公园与城市公园的结合体。

2国外相关文献(1)斯德霍格雷(Thomas•J•Stohlgren)等一行研究者以一定的技术为研究基础,分析美国洛杉矶国家公园的植物种类,重点分析其多样性景观,且对麋鹿生境和水岸生境的植物种类进行丰富度调查以及分析,统计出不同尺度下物种多样性和不同生境下物种多样性的相关科学数据。

(2)拉福林(DanielC•Laughhn)等一行研究者对美国大峡谷公园的山地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

他们从森林防火、森林结构、可燃物载量以及地形学角度对不同海拔地区的下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适宜较低山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和适宜亚高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

山地景观绿化方案

山地景观绿化方案

山地景观绿化方案在城市化进程中,山地景观绿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仅可以提高空气质量,促进生态平衡,还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旅游的场所。

山地景观绿化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形、气候、土质等因素,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山地景观绿化方案的设计。

一、地形分析山地景观绿化方案设计的第一步是对地形进行分析,并根据地形特点进行绿化设计。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山地的坡度和坡向,坡度越大的地方需要选用植物根系发达的树种,以增加土地的稳定性。

其次是山地的高低差,这往往会影响到土壤水分的供给,因此需要选用适应性强的植物。

山地不同坡向的绿化设计也需要根据阳光的照射程度来进行规划,南向斜坡的绿化需要有适当的遮阳措施,而北向斜坡的绿化需要考虑日照时间的问题。

二、水文地质分析山地绿化设计还需要考虑水文地质因素,例如地下水、地面水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土地的水分条件以及植物的生长,因此需要对地下水位、水源分布等进行详细分析。

若山地地下水位过高,可以通过排水工程降低水位,提高土地的排水性。

在绿化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到雨水的收集利用,例如通过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来收集雨水,提高土地的水分利用效率。

三、植物选择在山地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选择非常关键。

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植物。

一般情况下,山地绿化设计需要选用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的组合,根据植物的共生关系,进行绿化植物的搭配。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观赏效果和生态价值,为游客提供优美的风景同时也展现生态管理的价值。

四、道路与绿地的结合城市化进程中,山地绿化景观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道路和绿地的结合。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在绿地内设置步道、观景台、休憩室等与游客互动的设施,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活动场所。

同时,在绿地与道路的交界处需要注意绿化的过渡设计,以减弱城市化对山地景观的侵蚀。

五、生态管理山地景观绿化方案设计完成后,还需要考虑到实现生态建设的管理工作。

山地建筑设计中的困难与挑战

山地建筑设计中的困难与挑战

山地建筑设计中的困难与挑战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向外扩展,在人口和资金驱动下,大量的建筑项目在山地和地形复杂的地区涌现。

山地建筑设计的困难与挑战也因此日益凸显,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着许多技术方面的限制和难题。

在本文中,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山地建筑设计中的困难与挑战。

一、山地地形的不规则性山地的地形往往是不规则的,即使在一个相对平坦的山坡上,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地形起伏也可能会非常复杂。

山地地形的不规则性会给建筑设计带来很大的挑战。

例如,在选择建筑施工地点时,施工团队需要对山地地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勘测,并选择一些较为平坦的场所进行建筑。

然而,在山地环境中,很难找到完全平坦的区域,因此设计师和施工人员需要对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精心的计划和调整。

二、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在山地建筑设计中,建筑结构的复杂性也是一个挑战。

许多山地建筑需要建立在悬崖和峭壁上,甚至吊在绝壁上,这对建筑的结构设计师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设计师需要选择适合山地环境的建筑材料和灵活的建筑结构方案。

为了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建筑结构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个细节,从而确保建筑的结构能够抵御山地恶劣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影响在山地建筑设计中,环境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由于山地常年面临恶劣的天气和自然灾害,建筑所处的地震带和风暴带也会影响到建筑设计。

此外,风和雪等极端天气会对建筑造成较大的压力和影响。

设计师和施工人员需要选择可承受这些压力和恶劣环境的材料和技术,以确保建筑的稳定和安全。

四、建筑的可持续性在山地建筑设计中,建筑的可持续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建筑师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设计师需要选择适合山地环境的可再生材料,并通过节能技术减少建筑所消耗的能源。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建筑对附近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减少碳排放和生态系统的管理来确保建筑的可持续性。

总结综上所述,在山地建筑设计中,我们需要面对着多种挑战,如不规则的地形、建筑结构的复杂性、不可预测的环境影响和建筑的可持续性等。

山地公园设计要点

山地公园设计要点

山地公园设计要点学习山地公园设计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首先呢,地形处理肯定是个大要点。

山地公园嘛,地形那是相当复杂。

我理解,咱们得根据原有的山地地形来规划道路和功能区。

不能搞那种特别生硬的大平整,把好好的山地特色都给破坏了。

比如说,我看过一个山地公园设计,一进去就是个特别陡的大台阶,完全没有顺着山势来,爬坡爬得累死了,这就是没有把地形处理好的反面例子。

学习这个地形处理的时候我也挺困惑的,那些等高线图啥的看起来可费劲了。

我的小技巧就是拿个小模型,就那种简单用泥巴或者纸捏的模拟山地的模型,这样看起来就直观多了。

再就是植被选择也特别重要,我总结啊,山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在不同高度和朝向都不一样,所以得选择合适的植物。

不能一股脑把平地上那些花草树木都往山上种。

像那种高山坡上就适合种耐旱、耐寒的植物,像松树之类的。

我之前就搞错了,以为只要是漂亮的花就可以种在山上,后来发现有些花在山上根本活不了,就是没考虑山地的特殊环境导致的。

还有水体的设计,对了还有个要点,水体和地形得相配合。

比如说在山洼处做个小湖或者溪流啥的就很自然。

如果在特别高的山脊上弄个大水池就很奇怪是不是?我理解水景除了美观,还得在排水等功能上起到正向作用。

这部分的学习其实挺有趣的,就像小时候玩泥巴搭小城堡,要考虑水怎么流走不会把城堡冲垮一样的道理。

功能区规划也不能忽视呀。

休息区得设在风景好又安全的地方,像山腰那种能看到风景还避风的地方就不错。

游乐区得根据人流量和地形设置安全的游玩场地。

我之前疑惑过怎么平衡保护山地原始地貌和设置功能区这两件事,后来我发现可以通过一些创意设计,比如用空中栈桥连接不同功能区,这样就不用大规模破坏地面来修路之类的了。

我知道我的这些理解可能还有些局限,但这些都是我在学习山地公园设计过程中的真实心得。

要是大家想深入了解,我觉得可以去看看《山地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这本书,里面有更全面的知识讲解和实例分析呢。

而且网络上也有一些山地公园设计的案例视频讲解,边看边学对知识点的理解可深入了,在实际设计中也能少走很多弯路。

公园景观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及技术保证措施

公园景观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及技术保证措施

公园景观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及技术保证措施摘要:公园景观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涉及到场地准备、植被修复、园路铺设、景观照明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重点探讨公园景观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和技术保证措施,以帮助施工团队克服问题,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1. 引言公园景观工程施工是将自然环境与人工建筑相结合的过程,其施工过程一般分为场地准备、绿化工程、园路铺设、景观照明等多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施工团队需要克服一系列的难点,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2. 施工重点难点2.1 场地准备场地准备是公园景观工程施工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土壤改良和场地平整。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场地的土壤质量较差,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土壤改良工作。

同时,场地的特殊地形和地势也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2.2 植被修复在公园景观工程施工中,保留和修复现有植被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然而,由于施工过程中的挖掘和运输活动,一些植被可能会受到破坏。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保护和修复现有植被。

2.3 园路铺设公园景观工程的园路铺设也是一个关键的难点。

园路需要具备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以承载人车流量。

同时,考虑到景观的美观性,园路的设计和铺设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2.4 景观照明景观照明是公园景观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提升夜间的视觉效果和安全性。

然而,景观照明的施工需要合理安排灯具的位置、电源布置和线路敷设,以确保照明效果的质量和持久性。

3. 技术保证措施3.1 场地准备的技术保证措施在场地准备阶段,需要先进行详细的勘察和测试,了解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根据不同的土壤质量,可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添加有机肥料、施加石灰或磷肥等。

此外,利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可以提高场地平整的效果。

3.2 植被修复的技术保证措施在植被修复阶段,需要将现有的植被进行分类和标记,以保证正确处理和保护。

同时,采用合适的种植方法和技术,如穴盖播种法、林业直播法等,以促进植被的生长和恢复。

3.3 园路铺设的技术保证措施在园路铺设中,需要使用高质量的材料,如混凝土、沥青等,以确保园路的强度和耐久性。

城市山地公园改造问题分析及对策

城市山地公园改造问题分析及对策

城市山地公园改造问题分析及对策随着城市现代化節奏的不断推进,城市变得喧嚣,人们开始要逃离城市,人们对城市的景观设计要求越来越高。

山体公园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山地公园景观在快速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出现的发展停滞,公园设施老化、功能布局杂乱、落后于时代等问题越发凸显,而市民由于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比以往更加渴望亲近自然,对公园等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如何使城市山地公园传统的景观风貌重新焕发活力成为主要问题。

标签:山地公园;改造;分析;对策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城市山地公园在我国的分布较为广泛。

山地公园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出现上述的困境外,还面临着原有山地景观破坏严重,山地景观特色丧失等特殊性问题。

当前,我国对城市山地公园的改造在理念及实践上都存在着不足,对山地公园改造的研究更是欠缺,因此,研究城市山地公园的改造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城市山地公园改造过程中注意要点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山地公园起源于美国,在城市兴建公园的伟大构想是由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首先提出的。

城市山地公园作为城市山地公园的一种,具有重要的功能。

1.1保留原有山地公园的生态功能城市山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大的绿色生态部分,是城市中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城市的肺”城市山地公园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积极的、有效的作用。

例如,我市的傅家庄山地公园,园内原有的植物已很丰富,阔叶树以法桐、光叶榉、皂角、银杏、刺槐为主,常绿植物有龙柏、园柏、黑松等,花灌木有丁香、连翘、榆叶梅、木槿、紫薇等,亚乔木有紫叶李、北京桃、垂丝海棠等,大部分植物长势良好。

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方面主要为配合通透、开放的要求,对阻挡视线的植物进行了移植,增加了红枫、黄栌、红栌、复叶槭等300余株彩叶树种及樱花、紫玉兰、西府海棠等650余株,设置了福禄考、景天、金叶绣线菊等模纹花坛1万余平方米,植草3.6万平方米,使整体绿化效果色彩丰富,层次感强,富于变化。

虫享|山地公园设计

虫享|山地公园设计

虫享|山地公园设计学生时代做快题,觉得方案是静置的,设计完成后,如果功能满足、形式新颖,看图纸像欣赏一个雕塑品一样,得意于一气呵成的潇洒,然后东看西看,突然会冒出一个所谓的灵感,立即加入方案中,生怕不够丰富出彩。

现在再做方案,顿悟设计是运动的,审题过后眼前像电影中出现的一个个快闪镜头,碎片化又不失惊奇,不再着急下笔画平面,把所有的问题考虑成熟、空间推敲精准后,再一气呵成的表达出来,绘图时不再反复,力求方案中没有一根多余的线条。

下面以一个近期做的方案为例,更加深刻的分享一个山地公园的设计过程。

任务书题目来源:2015年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重点设计要求如下:1、基地为市区丘陵山地的建成区域,交通便利,风景优美。

南侧为城市干道,其它三面紧邻山体,基地内有水体,面积约1公顷。

2、要求尽可能利用现状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考虑与山体景观的融合。

3、功能合理,环境优先。

4、主题突出,风格明显,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5、需设置东侧与登山小路联通的公园入口。

平面图方案过程从拿到题目到平面完成,整个过程分五个阶段:捕捉灵感、解读场地、草图设计、空间推演、细部完善。

01捕捉灵感读完任务书和现状地形图,不是先画分析图,更不是画平面图,而是从全局角度结合场地周边的环境,概括基地风貌,想像现状场地环境,捕捉有效信息,找到切入点,成为方案的灵感来源。

灵感的来源通常有三种:现场踏勘、案例积累、理论功底。

由于本题是假题真做,没有踏勘过程,只能最大可能的还原基地条件。

第一遍读题后,留下深刻印象的基地元素是:山、水、林。

最先想到的几个场景:林中步道、雨水花园、草坪太阳浴、儿童游乐、咖啡书舍。

这些看似无关联的关键词,在眼前像电影镜头,既有徜徉山水间的享受,又有充满生活气息的愉悦。

或动或静,或开敞或私密,将最渴望的生活场景和需求融于自然中,打破城市局促空间的约束,还原最本质的情感和空间诉求。

所以方案的定位是简约,不是极简,要有内容;不需要刻意的讲属于场地的故事,尺度适宜、风景优美的空间就是故事上演的剧场,每一位使用者就是主人公,他们不是被动的组织做什么,设计保留自我探索的余地,营造丰富的有节奏感的空间序列。

浅论城市山地型水库公园设计

浅论城市山地型水库公园设计

浅论城市山地型水库公园设计摘要尖山湖的建设是充分利用了现有地形地貌特点依势规划,依托尖山湖的优美环境,发挥片区开放型城市绿地休闲公园的核心优势,以“绿色”为主旋律的南北向景观经济带与尖山湖打造形成高科技与原生态的融合体。

本文作者作为本项目负责人讲述在项目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感受,总结梳理在城市山地型水库设计的一些经验及教训,并与同行们探讨。

关键词生态山林地;保护与开发;水库;水质保障由于我国城市居民人口数量的逐年增加,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开敞性公共绿地空间的打造尤其显得重要。

本文以长沙市高新区信息产业园的尖山湖公园为例,探讨在新区如何开发建设城市山地型水库公园。

1 项目概况项目位于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东北部,基地周边为科教研发区、居住区、休闲娱乐区、信息技术产业区和光伏产业区,地块东至家苑路,南至青山路,西至湖湘路,北至千灯路。

公园占地面积800.55亩(533700平方米)。

现状山体坡度较陡,山脚地势平缓,地形变化丰富。

地块内水域面积较大,分布较为集中,植被丰富自然环境优良。

水库原为小Ⅰ型水库用作南侧耕地的灌溉水源,现城市建设开发后,该水库仅作为城市景观型水库和片区雨水调蓄之用。

水库岸线多为自然驳岸,坝体硬质堤坝。

水域内有两座简易桥梁,山脚处有少量民居建筑[1]。

规划沿湖分为入口广场区、健身休闲区、企業会所区、文化创意区、生态休闲区五个大区。

2 规划理念2.1 生态与生长适时适地保留原生态风貌,有机修复现有环境。

将公园生态环境延伸、渗透至城市内部。

2.2 低影响设计尊重现有环境和资源,减少人为手段对现有场地进行重组。

2.3 产城融合以尖山湖优美的景观环境为基础,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来园区安营扎寨,从而带动信息产业园的发展和完善服务配套[2]。

3 规划技术策略3.1 充分尊重现有山水骨架,最大限度地减少开发破坏尖山湖公园在开发前本身就是一处环境十分优越的地方,中心湖面四周围绕环抱几座山体,风景秀丽,只要稍加修饰装扮就可成为一个生态休闲公园。

山地公园平台设计方案

山地公园平台设计方案

山地公园平台设计方案设计思路:山地公园平台设计方案旨在充分利用山地地形,打造一个融自然、休闲、运动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台。

设计参考了现有山地公园平台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地理气候特点和市民需求,采用现代设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山地公园平台。

设计方案及要点:1. 景观设计:平台整体以自然为主题,保留并利用现有山地景观资源,注重景观的多样性与连续性。

在平台上设置丰富而有趣的植被,如花坛、小径、草坪等,以增加人与自然的互动体验。

2. 设施规划:根据山地公园的功能定位,全面规划配套设施,包括休息亭、观景台、儿童游乐区、健身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设施的选材和形状要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使整个平台更加统一和谐。

3. 道路和通道设计:为方便游客进出山地公园,设计合理的道路和通道。

将主要道路设置在平台中央,连接各个景点,周边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4. 照明系统:考虑到公园在夜间的使用情况,设计合理的照明系统,增强夜间景观效果,并为夜间活动提供足够的照明。

5. 水资源利用: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植物灌溉和公园绿化,提高平台的生态环境质量。

6. 环保设计:在材料选择和建设过程中,尽可能选用环保材料,并采取节能措施,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7. 安全措施:为确保游客的安全,设置警示标识和护栏,规划逃生通道,加强安全监控和巡逻。

同时,加强场地管理,定期维护和修缮平台,确保游客的权益和利益。

以上是山地公园平台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山地公园平台将成为一个适合休闲、运动和教育的场所,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户外活动和自然体验的机会。

同时,该设计方案也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和绿色城市作出贡献。

工程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及处理方案山地景观

工程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及处理方案山地景观

工程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及处理方案山地景观1. 引言山地景观工程是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的工程类型,其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点难点问题需要分析和处理。

本文将对山地景观工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2. 分析工程重点难点2.1 温度变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山地地区气候变化多样,日夜温差大。

这种温度变化对工程材料的性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抗冻性等。

因此,在山地景观工程中要特别注意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的合理安排。

2.2 高山地区土壤稳定性问题山地地区的土壤通常较为松软,容易发生滑坡和塌方等地质灾害。

在山地景观工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并制定合理的土壤稳定性措施,如加固土体、采取植被保护等。

2.3 高强度施工工艺山地景观工程通常需要采用一些高强度的施工工艺,如爆破、拆除、挖掘等。

这些工艺对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周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在山地景观工程中应充分考虑安全性和施工效率,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和技术手段。

3. 处理方案3.1 引入温度控制系统为了应对温度变化对工程材料的影响,可以引入温度控制系统,监控和调节施工现场的温度。

同时,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采用耐寒性好、热胀冷缩性能稳定的材料,以减少温度变化对工程的不良影响。

3.2 加强土壤稳定性措施针对山地地区的土壤稳定性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土壤的稳定性,如土体加固、植被保护、排水系统等。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土体的质量和压实度,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3 优化施工工艺和技术手段为了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可以优化施工工艺和技术手段。

例如,使用更先进的爆破技术、挖掘设备等,同时合理安排施工现场,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4. 结论山地景观工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但通过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在实际工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方案,并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城市山地郊野公园景观设计探析

城市山地郊野公园景观设计探析

城市山地郊野公园景观设计探析作者:林世扬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4年第06期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在完成城市建设后对自然山水的需求越发强烈,经常为了达到放松心情的目的亲近自然,寄情于山水。

自然山水景观和人文特征正是山地郊野公园的特质,因此其渐渐成为市民出游的第一选择。

城市山地郊野公园的建设水平能反映一个城市对待自然生态的态度,同时能够将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展现出来。

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连接是当下城市山地郊野公园设计的重中之重。

以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城市健康步道项目为例,简要分析城市山地郊野公园的设计方法,以期为今后其他地区城市山地郊野公园的建设提供助力。

关键词:山地郊野公园;景观步道;自然山水近几年,城市山地郊野公园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同时其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然而,山地郊野公园大多地形复杂多变,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泥土、岩石等裸露率高,部分山体可能因早年间的不合理開采,存在滑坡、泥石流等风险。

同时,部分现代山地郊野公园的设计不结合实际,盲目运用设计理念,存在与山地环境脱节、与城市脱节、与文化脱节的现象。

因此,保持与山地本质紧密相连、与城市紧密连接、与文化紧密契合,是城市山地郊野公园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一、城市山地郊野公园与山地、文化、城市间的关系(一)城市山地郊野公园与山地的关系山地郊野公园作为与自然生态关系最紧密的公园类型之一,其与山地相辅相成的特性是十分明显的。

山地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在很多方面影响着山地郊野公园的设计与发展,如公园在选址、选线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周围山地的地形和地貌特征,要尽可能在不影响山地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建设。

保护山地是山地郊野公园建设的第一要务,需在维持原有地形地貌、保护当地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打造生态旅游、文旅休憩、便民健身等多方位景观功能。

(二)城市山地郊野公园与文化的关系山地郊野公园虽然是以山地景色、生态性为主的公园,但其同样可以作为文化载体来体现城市的文化特征,如在公园的构筑物、小品、植物设计中,均可以通过具象或抽象的符号来体现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城区山体公园景观规划建设分析

城区山体公园景观规划建设分析
41山体空间特点在山体公园中的体现园林与景观设计69万方数据花卉flowers20177公园景观与这几个方面设计有着很大关联根据不同山体空间特点公园规划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不同轮廓山体呈现景象有很大不同要根据实际中山体形状和空间特点进行公园景观设置这样才能保持山体自然风貌同时山地景观视线规划和建设要根据公园中山体不同位置进行规划最好的景观路线是既能欣赏到城市整体丰富景观同时也能避免其他障碍物对视线的遮挡或限制这就要求在进行山体公园规划时要严格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要注重山与山之间山体与城市整体建设之间联系与连接通过对山体轮廓线优化和改进使得山体公园发展符合城市发展风格
. 3 山体 与公 园之 间关 系 景点和古迹 , 使得 人们 在游 园途 中, 既可 以领略 到 自然风 光的美 3 山体是城市规划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自然 环境 因素, 丽, 也 可 以感 受到 古城 独特文化 特点 , 与城市 中心联 系密 切, 该
森林公园将 山、 水、 林、 城 四者 紧密结合在 一起, 景点设置 与城 市 公园规划建设要根据所属 山体 自然轮廓 与地理位置进行合理 配 空间格局遥相呼 应, 整个公 园呈现 一种“ 人在城 中, 城在 山中, 山 置 ,要尽 最大可能保证 山体 自然风貌基础上进 行公园 内部 景观 在 林中咖 景观格局。

提升城市 独特文化软实 力, 展 之 中含有 延安市大部分名胜 古迹,在 一些周 末及节假 日是城市 对城市公 园景观规划 与建设工作 , 现城市文化独特魅 力,给城市居 民提 供一个休闲养生 与放松的 居 民旅游观 光、 避暑休 闲绝佳去 处 , 公园 中森 林品种 繁多 , 风 景 景观亮 丽, 真正实现 了城市 公园的定位 , 公 园中分布着古城著 名 绝佳之地。

公园建筑设计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公园建筑设计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公园建筑设计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1. 引言公园建筑设计作为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等。

本文将对公园建筑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 设计重点2.1 功能性公园建筑的功能性是设计的重点之一。

公园应该提供各种功能区域,如休闲区、儿童游乐区、健身区等。

在设计公园建筑时,应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布局,并确保各功能区域之间的流线性和协调性。

2.2 美观性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其美观性对于人们的心情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设计师需要注重公园建筑的外观设计、景观布置和色彩搭配等方面。

同时,也要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使公园建筑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融合,形成一个和谐美丽的整体。

2.3 可持续性公园建筑设计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材料选择、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等方面,需要采用可再生、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

此外,合理规划公园的绿化面积和植被配置,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减轻城市水logging问题等。

3. 设计难点3.1 土地利用限制公园建筑的设计面临土地利用的限制。

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土地资源有限,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创造多样化的功能和空间,对设计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的最优化方案,以实现更有效的空间规划。

3.2 生态环境保护公园建筑设计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公园内的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是设计的难点之一。

设计应考虑到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同时,要合理安排公园内的水体和绿化区域,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以吸引更多的物种。

3.3 用户需求多样性公园作为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需要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用户群体包含各个年龄段和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群。

设计师需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合理划分功能区域,提供多样的休闲设施和活动场所,以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

4. 应对措施4.1 引入智能化技术对于功能性的需求,可引入智能化技术,提升公园的便利性和效率。

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景观设计摘要:随着城市的扩张,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健康等问题也越来越重视。

人们也期望自己的生活空间,绿化环境能得到提高,这样能够缓解自己的压力。

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具备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实现了人们这一愿望。

笔者针对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展开研究,通过本文的论述,明确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必要性与原则,并以印山公园项目为例,分析该公园的景观设计。

关键词: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景观;设计1.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必要性1.1民俗文化发展需要民间是民俗文化起源的地方,并且民俗的传承也依赖民间,这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祈求平安、向往幸福生活的精神文化现象,与经历过漫长历史的社会因素不同,民俗是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城市由不同的社区组合而成,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的社区周围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公园,为社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运动等场地。

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为民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场所,因此,在山地公园的设计过程中,会融入民俗文化,一方面是为了增添山地公园的文化气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让城市居民能够在民俗文化浓郁的氛围中休闲娱乐。

1.2公共休闲需求随着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多数时间精神处于紧绷的状态,因此,希望在工作之余能有一个休闲的场所。

在城市综合型山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并在其需求的基础上,构建山地公园景观。

采用合适的色彩及线条搭配,给人们提供一个放松、愉悦的空间。

山地公园景观不仅有丰富的山体资源、绿色生态环境、繁茂的植被群落,还有能够休息的公共场所,同时配备了专业的运动设施与场地,为人们舒缓压力、放松心情提供了空间。

1.3全民健身需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无形当中身体健康被透支,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在身体素质综合评估中,合格率在逐年下降,国民体质呈现下滑的趋势。

山地园林景观的特征及设计分析

山地园林景观的特征及设计分析

山地园林景观的特征及设计分析摘要:在利用山地自身属性的情况下,营造山地园林,使山地园林具有大自然环境的基础,从而符合绿化基础设施,在山地园林营造中,应增加适当的想象空间,有利于提升山地园林的旅游价值,通过与大自然相互结合的方式,实现山地园林环境中景观营造的最终策略。

关键词:山地环境;景观;营造策略1我国山地园林的发展历史由于山地发展与园林设计自成一脉,因此,园林设计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园林设计变得非常广泛,良好的山地园林设计,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又能展现人文风景。

由于我国山地园林建设历史悠久,所以在山地园林建设中,具有丰富的山地园林建设经验,能良好地配合山地风貌,实现山地园林独有的特性,通过对山地园林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山地风景的观赏性,同时还能提升周边区域的旅游业经济实现双赢的效果。

2山地园林独有的特征2.1具有独特性山地园林本身具有一定的三维特性,地形高低变化赋予了山地园林独特的风貌,由于山地表面的隆起使地表物质呈现出了不同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的背景轮廓大多也由山体的轮廓线构成,导致植被随着地形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给人们展现出了丰富的视觉效果。

在山地园林景观建设中,大量的植被可以直观地体现山地风景,相较于城市园林景观,山地园林具有纯天然的独特性,城市园林无法比拟。

2.2具有多层次性独特的山地自然地理环境,使山地轮廓线拥有巨大的空间进深,从而形成了层次丰富且赋予变化的城市景观形态,通过各种轮廓线相呼应的方式,有利于构成垂直和水平相融合的三维景观,实现了山地园林边界多层次性。

除此之外,山地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的设计布局需要与流线组织密切结合,制造出丰富多变、步移景异的特色山地景观,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空间,增加人们与大自然的接触能力,这种山地园林建筑形态多元化的方式,也体现出了山地园林的多层次性。

3影响山地园林景观设计的因素3.1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环境气候因素,包括山地的日照、风力、雨水等因素,所以在山地园林建设中,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山地园林的最终设计,阻碍山地园林建设带,因此,在山地园林建设时,要根据山地环境因素进行选择,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适合园林建设,只有环境因素比较好的山地,才有利于山地园林的建设,同时又能带来区域性经济收入,良好的山地园林建设,是体现园林景观的重要指标,而良好的环境因素,是山地园林建设的基础,在山地园林建设中,环境因素的考虑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分析摘要:山体公园具备独特的山体特征,为公园的设计增加了想象的空间,也提高了本地的旅游价值。

山体公园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也是人们休闲、游憩、娱乐的重要场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还会推动当地经济增长,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关键词:山体景观设计;问题探讨;发展策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的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

城市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生存的主要集中地,当今,人们已经从传统的重视经济的发展转变为开始重视绿色生态环境的建设。

山体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建设中一个有生命力的设施给城市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

接下来阐述我国的山体景观设计设计中景观设计项目的中相关问题。

一、山体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1.规划建设过于模式化园林景观的设计讲求的就是个性化,需要深刻的体现出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所富有的历史内涵。

到那时近些年我国的园林设计已经逐渐体现出西方园林设计的特点,已经逐渐失去本土的特点。

在设计的时候往往体现出断章取义或者没有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地形特点。

因此设计出来的作品缺乏深层次的内涵,仅仅停留在设计的表面。

2.山体景观设计建设的意识普遍不高山体景观设计还会受到当地的经济以及设计人设计观念的影响,在我国,仍然还有很多城市没意识到山体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只是一味追求设计的潮流,设计的的景观往往只是具有观赏性,适用功能不强,忽视城市绿地的实用性与生态效益。

因此,很多的城市在园林建设上往往片面的追求眼前暂时的利益,忽略了城市长远的发展。

3.山体景观设计缺乏以人为出发点一般,我们在进行园林设计往往是为了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陶冶人的情操。

因此在山体景观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一些景观设计需要按照人的要求来进行设计,但是需要明白人们的需求往往不仅仅停留在美的享受上,还需要注重园林本身的实际功能。

事实却是:在现代山体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过分追求美的享受,忽略了对人的关怀,例如我国很多大城市中的很多山体景观设计中,本来设计是为了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但是广场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在偌大的广场上,地面主要铺设了草坪,而不是瓷砖,因此大量的娱乐设施只有暴露在露天中。

公园景观工程概述及工程重难点及应对措施

公园景观工程概述及工程重难点及应对措施

公园景观工程概述及工程重难点及应对措施一、概述本文档旨在对公园景观工程进行概述,并针对其中的重难点提出应对措施。

公园景观工程是以改善和提升公园景观环境为目标的工程项目,通过规划、设计和施工,为公众提供一个美丽、宜人的休闲场所。

在公园景观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场地规划、植物选择、景观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

二、工程重难点及应对措施1.场地规划重难点。

场地规划是公园景观工程的基础,需要考虑到场地的大小、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等因素,以及公园的整体风格和主题。

重难点。

场地规划是公园景观工程的基础,需要考虑到场地的大小、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等因素,以及公园的整体风格和主题。

应对措施。

在进行场地规划时,应先进行详细的现场勘察和研究,了解场地的特点和限制。

同时,与设计团队紧密合作,确保场地规划与公园的整体风格和主题相协调。

在规划过程中,还需考虑到公众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确保公园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

应对措施。

在进行场地规划时,应先进行详细的现场勘察和研究,了解场地的特点和限制。

同时,与设计团队紧密合作,确保场地规划与公园的整体风格和主题相协调。

在规划过程中,还需考虑到公众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确保公园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

2.植物选择重难点。

选择适宜的植物是公园景观工程的关键,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条件、景观效果、抗逆能力等因素。

重难点。

选择适宜的植物是公园景观工程的关键,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条件、景观效果、抗逆能力等因素。

应对措施。

在进行植物选择时,应先进行详细的植物调查和研究,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和适应性。

同时,与景观设计师和园艺专家紧密合作,选择适合场地的植物,并考虑到植物的成长空间和环境保护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还需注意植物的养护和管理,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应对措施。

在进行植物选择时,应先进行详细的植物调查和研究,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和适应性。

同时,与景观设计师和园艺专家紧密合作,选择适合场地的植物,并考虑到植物的成长空间和环境保护要求。

山地公园亮化工程方案

山地公园亮化工程方案

山地公园亮化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山地公园已经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热门去处。

然而,目前很多山地公园的亮化工程较为简单,无法满足游客对夜景的需求。

因此,对山地公园进行亮化工程,提升夜间的旅游体验,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项目概况山地公园位于XX省XX市,地势起伏,景色优美,是当地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该公园占地面积约XX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山川、湖泊、森林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由于山地公园的地形复杂,夜间的亮化工程难度较高,需要充分考虑到地形、植被等因素。

同时,为了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亮化工程方案需要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三、项目目标本次山地公园亮化工程的目标是提升夜间旅游体验,打造出具有山地特色的夜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同时,通过亮化工程,展示山地公园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增强游客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最终实现旅游与环保的协调发展。

四、方案设计1. 路灯设计:在山地公园内设置适宜的路灯,确保游客夜间行走安全。

路灯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山地地形,选择适合的灯具。

同时,路灯的布局需要有一定的设计感,能够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2. 景点亮化:山地公园内的重要景点,如山川、湖泊、瀑布等,需要进行亮化工程。

通过灯光的设计和布置,展现出夜间独特的景观。

同时,亮化设计需要考虑到对动植物的影响,避免对生态环境的干扰。

3. 建筑亮化:公园内的建筑物,如旅馆、游客中心等,也需要进行适当的亮化设计。

通过灯光的照射,增加建筑物的夜间美感,提升夜间环境的品质。

4. 观景台亮化:山地公园内的观景台是游客欣赏夜景的重要场所,需要进行精心的亮化设计。

通过灯光的布置,打造出迷人的夜景,吸引游客聚集观赏。

5. 艺术装置亮化:在山地公园内设置一些艺术装置,并进行亮化设计。

通过灯光的照射,展现出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丰富夜间景观。

五、施工流程1. 方案确定:根据山地公园的地形特点和自然环境,确定亮化工程的方案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及设计重难点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城市市政公园的建设也日新月异,各种类型的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的城市中心区周边的山地丘陵逐渐发展成为山地公园,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介绍了山地公园项目的设计过程及设计重难点。

山地公园的设计与平地造园会有很大不同,城市周边近郊的山地多为低山地或丘陵,起伏变化不大,但与平地相比,在空间、气候、生态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环境景观特征。

关键词:市政项目、山地公园、一、城市山地公园含义城市山地公园,是指在城市公园基址范围内,山地占较大比重的公园,是传统园林的分支,以城市中心区周边的山地丘陵为依托,以绿化、生态功能为主的,结合景观、休闲、运动、文化等功能的综合性开放式城市绿地,为周边的居民及全县人民提供一个休闲好去处。

山地公园是城市公园的一种特殊形式,与平地相比,其拥有变幻的地形、丰富的植被,在空间、生态、气候等方面形成鲜明的景观特征,具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游览观赏、休憩娱乐、远足郊游、运动健身、科普教育和防灾避险等功能。

二、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一)设计前期阶段1、项目立项确认并组成设计团队后,需认真研读该项目的合同、设计任务书、相关协议等,明确该项目设计要求及主要内容,并制定相关工作计划。

2、进行第一轮提资,把所需的项目前期的资料列出来,以函件形式发给甲方,要求甲方提供,主要包括以下资料:(1)项目所在区域的最新的城市规划资料(2)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3)项目场地及周边范围的现状地形图(4)项目范围内及周边待建的市政道路、公共建筑、综合管网等的施工图资料。

3、根据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项目的场地情况、投资规模及项目的开发建设计划,了解项目全局概况。

4、深入研究甲方提供的项目资料,理清项目的基地与周边区域的关系,列出存在的疑问及问题。

5、组织主要设计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摸清项目现场的大体情况,拍摄现场照片。

(二)方案设计阶段1、项目设计团队进行概念方案设计,确定主题及主要景点,进行景观空间布局、功能、交通组织及植物配置等各项设计。

2、向甲方汇报概念方案,确定方案主要内容及框架。

3、项目设计团队进行景观方案设计,并编制设计估算表4、向甲方汇报方案,并由甲方组织专家进行设计方案评审,提高方案的可行性5、结合评审专家的意见修改方案,并与甲方沟通调整,确定方案。

(三)初步设计阶段进行第二轮提资,把所需的与项目相关的详细资料列出来,以函件形式发给甲方,要求甲方提供,主要包括以下资料:1、开始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初步设计概算2、提交初步设计成果,与甲方沟通调整后,由甲方组织专家进行初步设计评审3、根据初步设计专家意见修改方案,并与甲方沟通调整,进一步完善图纸。

4、提交初步设计蓝图(四)施工图设计阶段1、进行项目施工图设计,深化图纸,完善设计概算,二者结合调整。

2、提交施工图第一版蓝图及设计概算,由甲方送施工图蓝图至图纸审查单位审核,送设计概算至财局审核。

3、根据图纸审查单位意见修改图纸,与财局核对设计概算,直到施工图与设计概算均通过审批。

4、提交施工图第二版蓝图及设计概算,甲方用该版图纸进行施工招标。

5、甲方组织图纸会审会议,甲方、监理、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参加,由设计单位进行图纸交底,施工单位就图纸就设计概算清单提出疑问,设计单位解答并修改图纸6、提交第三版蓝图,用于项目施工。

(六)施工跟进阶段1、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工程需要,编制设计变更通知单及变更图,使工程设计更加完善。

2、待工程完工后,参加甲方组织的工程竣工验收。

三、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重点(一) 项目综合分析项目综合分析是方案设计阶段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方面,通过项目综合分析,设计人员对甲方提供的以及自行收集到的项目资料进行解读和整理,能把自己对这些资料的理解及想法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甲方及其他阅读方案的专业人员也能通过项目综合分析迅速了解该项目的概况,为进一步解读设计方案提供背景支撑。

(二)设计愿景与原则在项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思考,从场地本身出发,分析优势资源,抓住最基本的特质,将良好的景观资源予以保留和强化,将不佳的景观资源转变为具有特色的风景。

模仿自然的格局和肌理,从自然中找到灵感。

结合功能和景观需求,形成设计方向,确立设计愿景,如:保护生态基底、增加社区活力、完善郊野步道、体现人文价值等。

城市山地公园设计过程中因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规划、生态优先。

在设计中要以山地的保护为前提,应保持维护山地的原生态风貌。

2、保护开发,天然特色。

第一,应最大限度地消除服务设施对自然景观的负效应,突出“野”字,实行保护性开发,减少自然景观的碎裂化,尽最大可能保护好现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充分发挥山地公园在城市生态大环境改善中的积极作用。

第二,应最小限度地建设人工设施,并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尽量具有自然特色。

(三)总体设计1、空间布局与风格城市山地公园介于城市公园和自然风景游览区中间状态,总体构思原则突出空旷、宁静,体现自然景观的古朴美和宁静美。

设计要独具匠心,略加修饰,不留痕迹,天然野趣。

2、道路交通设计山地公园里的道路系统大体包含行车道、登山道、林间生态园路三种。

在进行道路详细设计的过程中,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尽量利用现有的防火通道、护林巡查道以及高压线施工道,修建登山道时,要注意保护植被和山体,减少填挖方。

林间生态园路以丰富的游览路径和完备的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开放原生的自然体验,为不同的游览需求设不同类型的徒步体验,让游客在游赏途中体验景观的多元性。

林间生态园路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1)散步径不同入口根据各自的景观特色,打造不同游览体验的一至两小时散步径,沿线配置休息设施以及活动场地,满足周边市民日常使用。

(2)慢跑径(下转第184页)主要为绿道,分布在公园较为平缓的部分,整体道路较开阔平缓,沿路布置布设坐凳等休憩设施,为市民提供一条穿梭于林间的康体健身小径。

(3)远足径链接整个公园,贯穿了公园中各种自然生境,风景自然野趣,为游人提供一条挑战自我、拥抱自然、融入自然的远足路线,沿线设置休憩节点为远足游人提供必要的驻足休息设施。

此外结合现状芳香植物在远足径沿线营造芳香弥漫的游线,游人在此游线上既能愉悦身心,又能缓解疲劳。

(4)教育径穿越山体内资源较丰富的地段,根据不同游线段现状的植被资源特色,打造不同的特色科普游线,通过小品、介绍牌来普及自然博物知识,增加大众对自然的科普了解。

3、专项设计(1)服务性建筑设计公园内除了修建必要的服务性建筑,如公园综合管理处、公园管理站、管理服务用房、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等,尽量不要修建其他建筑物,使之成为以自然山水景观为特色的山地公园,并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2)景观构筑物设计山地公园中的景观构筑物布局应随形就势,与山地地形共生,追求“小、散、隐”,以保持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不仅可以保持原有的自然环境,营造了多样的空间感受,而且节约了工程造价。

(3)公共设施设计山地公园里常见的公共设施有园椅坐凳、标识系统、应急救援设施、垃圾桶等。

公共设施设计应统一风格,部分可结合当地文化元素设计,注重系统化、人性化。

(4)森林安全设计山地公园普遍面积较大,地势陡峭,植被茂盛,密闭度高且行人稀少,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施救难度较高。

因此,在进行山地公园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做好森林安全设计,包括防灾、监控、通信系统,消防系统设计,防洪系统设计以及人身安全防护设计。

四、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难点(一)、竖向设计山地景观区别于平地景观最明显的特征在于地形起伏赋予的种种独特性。

地形的高差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感受,人们有鸟瞰、俯瞰、远眺等多种视觉变化,视角与视域变化范围也非常大,更能体会到空间转换、景观变化的趣味,有利于全面而丰富的感受山地园林的多层次视觉轮廓。

地形起伏多变在另一方面也为设计增加了难度,边坡、陡坎、挡土墙、台阶、坡道的设计必不可少,土方填挖也是一项很大的工程量。

此外,由于山地陡峭,园路宽度小,在施工过程中,材料运输的成本大大增加,在设计时需加以考虑,避免后期因材料二次运输导致预算超支。

(二)、现有场地改造城市周边的山地很少能保留原生状态,或多或少都有人进入活动,有些会有早期的开发,或由附近居民自行进入形成的一些小路和活动场地,这些小路和活动场地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进行山地公园景观设计的时候,可充分利用这些山路及场地,结合考虑,可减少对现有环境及居民活动的干扰,同时也可以节省人力物力,使得设计更切实可行。

(三、植被改造城市山地公园的原有植被多为原始植被破坏后的此生类型,有一定的绿化效果,但存在着原有植被种类单调、缺乏层次、无季相变化等问题,植物配置上应在尽量保留原有植物的基础上,借鉴地带性植物结构特征和演替规律,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发挥公园的生态效益,降低管理养护成本。

进行植被改造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遵循生态原则,以宏观大局为重,不可大面积破坏原有地形和植被,造成不可恢复的环境破坏2、重视前期分析,运用GPS等技术手段对山地地形进行全面分析,把握高程、坡度坡向等摸清植被种类,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组成合理的植物群落。

3、乡土植物的调查和运用。

山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大多采用本地植物,以降低成本,增加成活量,提高生物多样性。

在引进外来植物时,应研究清楚,控制数量,避免生物入侵。

4、注重植被恢复与边坡绿化。

山地公园地形复杂多变,生态环境脆弱,泥土岩石裸露率高,局部山体可能已被开发,存在山体滑坡的危险,应注重植被恢复与边坡绿化,选择适应性强、耐干旱、根系发达易成活的树种,使植被迅速恢复。

随着山地公园的建设,城市周边的森林资源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森林动物也将得到更好的繁衍,生物的多样性必将得到更好的恢复。

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森林群落的稳定和生态功能的进一步提高。

在保护大自然的同时,向市民提供郊野康乐和户外教育设施,包括远足、漫步、健身、烧烤、家庭旅行、自然科普及健身等、亦可关联周边社区,提升物业价值,也使市民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在自然中寓教于乐,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从而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城市山地公园案例研究,世联地产生态型山地公园植物规划研究,华欣、杨宇萩、罗言云山地公园空间设计,李振军、盘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