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重点总结(微观、宏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言
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火的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

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商品和劳务,可分为土地劳动和资本三大类。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生产可能性曲线、转换线、界线):在技术知识和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即可供社会利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不同的最大组合。

边际转换率递增:资源既定的条件下,随着一种产出的不断递增, 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出是递增的(增加每一单位产出的机会成本是不断递增的)。

帕累托改进: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认为是“坏的”。

帕累托最优(经济效率):无法在不损害其他人经济福利的前提下增进某个人的经济福利。

市场经济的缺陷-------市场失灵、收入分配不平等、宏观经济不稳定
政府的经济职能—(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1)纠正市场失灵\提高效率2)增进平等(税收、转移支付)
3)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政府采取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总产出、就业和物价水平,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名词解释
♥需求:表示某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且有能力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定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和人们对其的需求量是一种反向变动的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供给: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生产并能够生产和销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定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它的供给量之间呈一种正向变动关系,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随着价格下降而下降.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收入弹性: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价格歧视: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

一级价格歧视: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所愿意的最高价格出售
价格歧视条件(1)市场结构必须是垄断的
(2)企业能够确切的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愿望
(3)不同的市场必须是相互分离的
♥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税收归宿:对生产者或消费者真实收入征税的最终的经济影响。

1、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与消费者)该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互替)
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
人口2、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与生产者)商品自身的价格
生产的成本(投入品的价格)
生产的技术水平
相关商品的价格
生产者对未来商情的预期
·······
价格变动的比率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
收入
食物支出
恩格尔系数=
3、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用途的广泛程度
是否是生活必需品
在消费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调节需求(寻找替代品)的时间
4、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
(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2)缺乏弹性的商品
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薄利多销)降低价格,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谷贱伤农、
丰收悖论)
第三章效用论
♥效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得到的满足程度(消费者如何在不同的物品、服务间进行排序)
边际效用: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消费的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一种物品的总效用与其市场价值之间的差额)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消费每一单位这种商品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
♥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消费预算线:在消费者的收入和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够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最大组合。

♥消费者均衡:将消费者无差异曲线(主观选择)和预算线(客观限制)结合考察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购买行为(实现最大效用的消费者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总效用=替代效应(不会改变效用)+收入效应(会改变效用)
(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第四章生产论
♥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实际得到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生产函数: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其他投入不变时,随着某一投入量的增加,新增加的产出越来越少(短期生产)。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递增):厂商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平均成本下降
♥机会成本(择一成本):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生产成本 = 显性成本 + 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会计成本、企业主成本)
(eg:雇佣工人、取得贷款、租用土地)
隐性成本: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按照该要素的机会成本来计算)(eg:自己的资金、土地)
♥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为利润或超额利润
♥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是隐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正常利润
♥短期总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
1.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1
)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 生产均衡点(E 点):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厂商必须选择最优的生 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 (2)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 2.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 (1)规模报酬递增(规模经济):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规模扩大的比例 (2)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规模扩大的比例 (3)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规模扩大的比例 规模报酬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 3.各种成本曲线 4、确定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过程的合理投入区域
劳动 既定成本的条件下,厂商按照E 点的生产要
素组合生产,即劳动投入量为OL1,资本投入量为OK1,此时,厂商获得最大产量。

(厂商也可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最后一单位成本支出所购买的生产要素带来的边际产量都相等) 既定产量条件下,生产者应选择E 点的要素组合,从而实现最小成本。

(厂商也可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花费在每一种要素上的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等) 资

1)生产合理投入区域是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到边际产量为零的阶段 2)1阶段,劳动平均产量始终上升达到最大值;劳动边际产量上升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劳动总产量是增加的,说明生产者只有增加可变因素劳动投入量就可以较大幅度增加劳动总产量。

理性生产者会不断扩大生产进入2阶段。

3)3阶段,劳动平均产量继续下降,边际产量将为负,总产量也下降,这说明劳动投入过多,减少劳动投入为宜。

理性生产者会会减少劳动投入回到2阶段 因此,短期生产合理投入区是2阶段
第五章市场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也被称为纯粹竞争市场,是一种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1)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自由进出市场
2)行业中各企业销售的商品是同质的3)资源完全自由流动4)具有完备的信息
★垄断竞争: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商品;厂商之间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垄断又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有较多的厂商、退出和进入市场比较容易,最接近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的结构特征:
1)垄断竞争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有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2)企业的数量比较多,规模比较小
3)企业进出比较容易.
★寡头垄断: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每一个寡头都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对市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少数的生产者、相互依存(每一寡头的决策不独立)、需求曲线不确定、进入市场很困难
、价格刚性,因此更经常采用非价格竞争——制造产品的差别)---寡头市场均衡具有特殊性
寡头垄断市场的结构特征:
1)企业为数不多
2)产品既可能同质,也可能存在差别.企业之间竞争非常激烈
3)寡头之间相互依存.提供的是非常相近的替代品,具有很大的需求弹性,所以不会单独行动4)企业行为具有不确定性
5)企业进出困难.和寡头垄断存在的原因有关
★完全垄断: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

完全垄断市场结构特征:
1)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企业就是行业
2)该唯一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
3)其他企业进入该行业是不可能的4)企业独自决定价格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价格(P)-------------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
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增加产量可以增加利润
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减少利润可以增加利润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及效率分析
①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生产中,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厂商通过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实现MR=LMC的利润最大化均衡。

②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情况下,长期中的调整表现为两种情况
√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进入和退出一个行业
③所有要素可以充分调整,固定要素也会发生变化,调整时间越长,供给弹性反应越大,价格上升幅度越小。

④竞争的力量趋于把各企业和各行业推向零利润的长期状态,因此,在竞争性行业中,长期均衡是一种没有经济利润的均衡。

★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长期均衡的比较
(1)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
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水平的需求线相当于LAC曲线的最低点,
此时,产品的均衡价格最低=生产的平均成本,生产的均衡产量最高。

(MR=MC=AR=AC=P)
(2)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利润为零,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
需求曲线d相当于LAC曲线的最低点左侧。

产品均衡价格比较高,高于生产的平均成本
产品的均衡产量比较高,企业存在多余生产能力。

(MR=LMC,AR=LAC)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
♥要素需求特点:
1、引致需求:又称派生需求,指厂商对于生产要素的需求,决定消费需求
(消费者购买面包是直接需求,这一直接需求引致面包生产商购买生产要素,比如面粉、生产力等,去生产面包,这些需求称之为引致需求) 2、联合需求(只分析单一要素的需求)
♥边际收益产品MRP :厂商每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货币收益
(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完全竞争条件下:P=MR) 边际产品价值:完全竞争市场中边际收益产品的特殊表现形式,厂商在生产中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品的产值
♥边际投入成本:厂商使用要素的成本,在完全竞争市场为要素的价格,即完全竞争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成本是厂商购买一单位要素所支付的价格
♥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原则:完全竞争厂商不断增加投入,直到投入的边际收益产品与投入要素的价格相等“ MR = MC ”“MRP = w ” 如果:MRP > w 增加要素使用量;MRP < w 减少要素使用量
♥边际生产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追加最后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
♥完全竞争厂商要素使用原则:要素贡献=要素报酬
♥完全竞争厂商要素需求原则:
♥单个工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工资的替代效应:收入的边际效用随着工资率的提高而下降,收入边际效用递减
工资的收入效应: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以闲暇代替劳动,劳动供给量与增加工资率相反的劳动供给反应。

♥洛伦兹曲线:研究国民间的分配问题 ♥基尼系数
A :不平等面积
B :完全不平等面积
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厂商
对要素的需求量下降。

(MRP=MC=W )
(1)在临界点C 以上,提高工资率会减少劳动党供给
量,Y 因为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2)当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由于收入增加,“收入商
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变得越来越廉价;而“闲暇商品”
越来越少,边际效用递增,变得越来越珍贵,于是人们倾向于减少“收入商品”(劳动时间)的消费,增加闲暇商品的消费,以达到消费者均衡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
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
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
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运用: 1对各国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进行比较 2检验政策后果 解释: 1)收入高,G 小 2)收入迅速越快,G 增大(亚洲) 3)收入低,经济停滞,G 非常大(非洲)
B A A G +=
第七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完全竞争市场的前提条件
经济人假设
完全信息(信息确定、信息对称——交易成本为零)
资源自由流动(没有垄断)
没有外部性(私人成本=社会成本)
私人物品(不考虑公共物品的特性)
市场失灵:现实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对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偏离。

垄断造成低效率表现在:纯损、寻租(资源的浪费、社会福利的损失)
弊病:资源浪费、缺乏竞争、成本高、技术进步停滞
bcp*p m:垄断利润、垄断资金
abc:纯损(为维持垄断地位的
纯粹浪费)
bap*p m: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社会生产中,某一经济主体(个人或厂商)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所强加的成本或效益。

1)生产的外部性(资源配置失当)2)消费的外部性
3)外部性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不经济的部门,资源配置过多,产出过大:
私人边际成本< 社会边际成本私人边际利益> 社会边际利益
外部经济的部门,资源配置过少,产出不足:
私人边际成本> 社会边际成本私人边际利益< 社会边际利益
公共品(外部性的特例):政府领域为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用来满足整个社会无差别共同需要。

(非竞用性、非排他性)
*排他性: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使用。

*竞用性:某人已经使用某种商品其他人就不能使用。

信息不对称:一部分消费者或一部分生产者比其他消费者或生产者知道更多信息。

*逆向选择:由于买者和卖者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劣质品充斥市场而优质品退出市场的现象。

(二手车市场、股票买涨不买跌)
*道德风险:泛指在协议达成后,由于信息不对称,协议一方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损害对方利益的情况。

*委托代理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委托人不能有效的控制代理人的行为,使其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意愿行事的情况。

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明确,交易成本很小时,无论把产权赋予谁,市场都有效率。

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对策
1)垄断(不完全竞争)------管制垄断价格、管制垄断产量、反托拉斯法
2)外部性------①企业合并②税收和补贴③明确财产权(科斯定理)
④对产生外部不经济的活动实行禁止⑤对产生负外部性的经济活动进行管制
3)公共物品-----政府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
①政府直接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②政府对公共物品的生产进行参与和调节
4)信息不完全
A.逆向选择:政府管制,建立契约机制或抵押机制;建立产品质量保证制度;建立保证金和相关部门先行赔付的制度。

B.道德风险:主要依靠制度设计
C.委托---代理:企业外部竞争,实行经理年薪制度、奖金制度、利润分享制度
第八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实际GDP :按基期最终产品的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 :按当年价格计算最终产品价值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 的增长由于通货膨胀而快于实际GDP )
国民生产总值GNP :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消费价格指数CPI :不同时期为购买一篮子样本商品所支付的成本的价格指数。

(反映价格水平变动对居民生活费用的实际影响)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投资--储蓄恒等式”
AD=Y=AS “总需求=总供给”或“总支出=总收入”
C+I=Y=C+S I=S(两部门)
C+I+G=Y=C+S+T I+G=S+T 或I=S+(T-G)(三部门)
C+I+G+X=S+T+M I = S+(T-G)+(M-X) (开放)
消费C 投资I 储蓄S 政府购买G 税收T 出口X 进口M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不同方法衡量出的GDP 必定是相等的)
支出法GDP=C+I+G+NX (净出口)
收入法GDP=工资+利息+租金+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资本折旧
生产法 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各产业部门的产出∑-∑=GDP 第九章 消费、投资与乘数模型
1、消费函数&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 储蓄函数:
2、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KI=△Y/△I=1/MPS
乘数原理:总需求增加一个单位,会导致产出水平多倍增长,从而经济迅速扩张
乘数原理的条件:在不考虑货币市场的条件下,就封闭经济而言,经济中必须存在产出负缺口,即必须存在闲置的资源。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或减少1单位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动量。

3、汇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汇率变动与国民收入:本币升值、汇率下浮→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出口商品价格上升→促进进口、抑制出口→总需求下降→国民收入收缩)
*浮动汇率:完全由市场的供求决定。

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的决定。

*管理汇率制:汇率基本上由市场力量决定,但政府会通过买卖货币,改变货币供给来影响汇率
4、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
第十章 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1)充分就业 2)价格稳定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GDP GDP GDP 实际名义紧缩指数=GDP 紧缩指数是衡量价格水平变动的重要指标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
费也会增加,但消费
的增加不及收入的
增加
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而增加的生产是递减的,故储蓄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生产是递减的。

国家干预宏观经济主要有两大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反周期的宏观政策)
(1)财政政策:政府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进行选择,调节经济的总体支出水平,进而影响国民收入
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
直接调节
财政政策工具①政府购买支出(举办公共工程)
②转移支付(失业救济、养老金、贫困人口救济、医疗保障、农产品补贴)
③税收(税率、税种)
财政政策的劣势:①时间: 反应时滞较长。

②内容:减税比增税难,增加支出比缩减支出容易
③结果:不能有效的运作
④政治的影响(国际政治、军事形势、政府定货与垄断集团的利益、减少转移支付与贫民利益、
公共工程与民争利)
⑤“挤出效应”假说:政府支出的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
(2)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货币政策作用机制--间接调节
货币政策作用机制
间接调节
货币政策工具:①再贴现率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向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被动、效果有限、需要其他措施配合)
②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
(准确、灵活、连续性和可预测性,可作为日常操作业务。

“公开市场不公开”)
③变动法定准备金率(作用猛烈,不可频繁变动)
*法定准备金率:在现代银行制度中,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保持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
*货币创造乘数:一笔存款通过商业银行系统对货币供给量所产生的倍数作用
货币政策的优势:联储具有独立性,央行可以通过改变利率、信贷条件、汇率和资产价格来影响支出。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需求管理中可以相互替代
相机抉择,双管齐下:双松、双紧、紧松、松紧
★治理萧条:财政政策比较有效★治理通涨:货币政策比较有效
需求管理政策,指的是主动的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积极的影响总需求的水平
稳定经济周期的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总需求而发挥作用的,即政府克服衰退或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货币杠杆和财政杠杆来影响总需求的增长。

例如,经济正陷于严重的衰退中,政府可以通过提高货币增长率,或增加政府支出,亦或是两者兼用来扩大总需求。

当经济对货币刺激和财政刺激做出反应之后,产出和就业率就会增加,而失业率就会下降。

2、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各级政府在商品与劳务上的总支出,是国内总需求组成部分之一
*转移支付: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政府收入:*税收:财产税、所得税、流转税
*公债:政府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是政府运用信用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
3、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吸收存款(负债业务)、发放贷款和投资(资产业务)、代客结算(中间业务)
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货币发行银行(可以控制货币供给)、银行的银行、国家银行
货币的职能:交易媒介、核算单位、贮藏手段
货币需求(流动偏好):交易需求:用来支付购买或交易商品、服务或其他东西,是收入的增函数
投机需求:当其他资产的利率相对于货币利率提高时,人们会减少货币持有量,是利率
的减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