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古典小说的鉴赏与教学
浅议新课标初中语文课本中古典小说的教学
其 重 要 的 关 系 。 在 环 境 描 写 中 , 会 环 境 是 重 点 , 揭 社 它
示 了 种 种 复 杂 的 社 会 关 系 , 人 物 的 身 份 、 位 、 长 如 地 成 的 历 史 背景 等 。
教学 中解读 人 物我 一 般采 用 下 列几 种方 法 。
1 强 诵 读 , 味 人 物 , 悟人 物 的心 理 和情 感 的细 . 加 品 感 微之 处 , 学 生产 生 心 理和 情感 的共 鸣 。 使 2 摩 细 节 . 识 人 物 的 性格 特 征 及 其 丰 富 性 、 杂 揣 认 复 性 . 会人 性 的 多维 性 。 体 3剖 析 小 说 的 环 境 、 物 肖 像 描 写 和 作 者 的 叙 述 性 . 人
语 言 , 究 任 务性 格 的 社会 性 。 探
素 , 免 教 学 内 容 的 “ 、 、 ” 简 简 单 单 地 进 行 小 说 的 避 繁 难 偏 ,
教 学 活 动 , 而 使 学 生 轻 轻 松 松 地 读 小 说 , 知 识 , 做 从 学 懂 人 , 情 趣 , 事理 , 素养 。 养 明 提 现 阶 段 中学 语 文 教 学 的 主 要 任 务 是 “ 致 力 于 学 生 应 语 文 素 养 的形 成 与发 展 ” 以奠 定 “ 生 全 面 发 展 和 终 身 , 学 发 展 的基 础 ” 在语 文 素 养 中 , 学 素养 的培 养是 学 生 不 。 文 可 或 缺 的一 个 重要 方 面 。 文学 素 养 的培 养 和提 高 , 方 而 一 面 源 于 学 生语 文 综 合 知 识 的积 累 与 运 用 , 一 方 面 是 很 另
高 多 项 能 力 。 日常 教 学 中 , 常 我 是 这 样 进 行 古 典 小 说 在 通
古典名著教学怎样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智取生辰纲》课堂实录及评析
古典名著教学怎样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智取生辰纲》课堂实录及评析〖打印内容〗发布时间:2015-12-13 21:04:40 来源:语文网作者:匿名有奖投稿更多教学资料获取,请加入查字典-名师聚集QQ群422836701查字典--名师聚集评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中心初级中学语文组《水浒》是明代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是一部最优秀的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区别)。
主要思想倾向是官逼民反,历代正统文人都把农民起义看作是“犯上作乱”,而罗贯中却深刻揭露出农民起义是由于官府的沉重压迫。
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
《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那么,对于古代长篇小说中的名片段我们应该如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就此,语文组先由一位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
【课堂实录】一、故事导入,激发探究兴趣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知道吧?生:知道。
师:从何得知?生:电视剧。
生:原著。
师:那老师就来讲一段。
话说张无忌一行人那日从山上下来,迎面碰到一女子,腰佩倚天剑,那女子正是赵敏,于是一行人来到了赵敏的绿柳山庄。
众人步入山庄,只觉布置精巧雅致,水池清澈,池中花不多,清香拂人。
水阁上已设两桌宴席,众人落座,赵敏先干一杯,说:“这是十八年陈酒,各位请喝。
”杨逍等处处小心,细看酒杯酒壶并无异状,便去疑心,放怀饮食。
赵敏豪爽,菜必先尝。
席间,张无忌问:“赵姑娘这剑不知从何而得?”赵敏解下剑放在桌上,说:“我不胜酒力,进去换件衣服,片刻便回,各位慢用。
”也不取剑就离开了,众人等了良久不见赵敏回来,按奈不住,周颠取剑,觉得很轻,拔剑一看,并非金光闪闪削金如泥的倚天剑,乃一柄木剑,是檀香木所制,发出阵阵幽香,周颠还剑入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必修五)第一单元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对象:全日制高级中学三年级学生二、教学目标:1.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
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2.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3.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三、教学重难点:1.林冲性格特征的把握。
2.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环节: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师生互致问候。
二、导入新课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
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而最后被逼上梁山;杨志是因为丢了生辰纲而被迫上了梁山,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上了梁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三、学习新课(一)作品及作者介绍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
代表作《水浒传》。
作品《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水浒传》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
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
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
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
元代出现了大批的水浒戏。
这说明水浒故事是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完善的。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中学语文古代小说的有效教学思路——以《红楼梦》选文《林黛玉进贾府》为例
体, 长篇 小说 以其丰 富 的文化 内涵 、 大的 审美 功能 强
以及 不可 忽视 的教 化功 能为无 数读 者所 喜爱 。如今 长 篇 小 说 中的许 多重 要 章 节 均 被 选 人 中 学 语 文 教
者 对这 个贵 族 家庭略 知一 二 的基础 上 ,作者 展开 了
材 , 为 中学语 文教 育极 其重要 的一部 分 。然而 。 成 古
代 长 篇小 说语 言表述 的 时代性 以及 慢节 奏 的情 节推
对 贾 府这 “ 昌明隆 盛之 邦 。 礼 簪 缨之 族 ” 诗 的具 体 描
写 , 过林 黛玉 的耳 闻 目睹 , 一次 向读 者展 现 了小 通 第 说 中的主要 人 物及人 物活 动 的典 型环境 。教 师 只有 对 节选 小说 在原 文结 构框 架上 的地 位 、作用 做 出准
己对 王 熙凤 的 印象 , 之后 对 照文本 进 一步分 析 。 因为 视 听 的感 官 冲击 往 往要 比文 本 阅读 来得 更 直 接 、 更
深刻, 也能更 好 地 吸引学 生 的眼球 。
读 、 体会 。 ……文 学作 品是 可 以有多种 解 释 的 . 去 这 正 是 发 挥人 想 象力 的地方 , 当鼓 励 学生 作 出多种 应 解释。” 因此 , 新 的历史 条 件 下 , 在 我们 应 以学 生 为 主体 , 尊重 学生 自身 感悟 , 倡导 小说 文本解 读 的多元
、
统观 全 书 , 准定 位 , 精 以导促 读
核 心故 事 , 为琐 碎所 干扰 。 不
二、 立足 文本 , 发兴趣小说 选 文 的教 学 , 当立足 文本 、 观 应 统 全 书、 以导 促 读 , 有如 此 , 能 准 确 把握 选 文 的 价 唯 才
统编版中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第1课时)教学详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通过节选部分的学习,了解《红楼梦》,加深对传统名著的热爱。
4.联系全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对古典小说的赏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注意把握贾府风貌和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
2.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拓展阅读相关章节,深入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4.走近《红楼梦》,加深对经典文学作品的了解与热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自读课文进行预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这部巨著中,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她看似与贾府毫不相干,却又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她用她的视野见证了贾府的兴衰,这个人就是刘姥姥。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着曹雪芹的妙笔,看一看刘姥姥在大观园里上演了一场怎样的好戏。
二、预习检查(下列各题,采用PPT的形式,括号内的内容,待学生回答完毕时,稍后显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潇.湘(xiāo)蓼溆..(liǎoxù)银箸.(zhù)秋爽斋.(zhāi)调.停(tiáo)摄丝戗.金(qiànɡ)漱.盂(shù)麈.尾(zhǔ)撮.起(cuō)砒.霜(pī)铁锨.(xiān)发怔.(zhènɡ)促.狭(cù)筵.席(yán)嬷.嬷(mó)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撮cuō)撮起zuǒ)一撮毛亲qìng)亲家qīn)亲近3.解释下列词语。
(1)一径:径直。
(2)调停:安排处理。
教学反思(3)蓼溆:水边有着许多花草的地方。
文中指大观园中的一个景点。
(4)戗金:漆器工艺之一,在深色漆地上,镂划出纤细的花纹沟槽,槽内涂胶,上粘金箔,呈现金色花纹。
初中语文_群文阅读:《出师表》《隆中对》《诫子书》《三国演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出师表》《隆中对》《诫子书》的群文阅读备课人:大的胸怀。
2.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凡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3、青山常在、江水不变,沧海桑田,但是多少的英雄转瞬即逝,写出对世事沧桑变迁的豁达。
三、三篇文章共同赞美的人物是谁?1.诸葛亮2.在武侯祠写着杜甫的《蜀相》这首诗蜀相作者:杜甫(唐)•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武侯祠处的对联武侯祠对联:牧二州,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阅读相关的诗句,同时知识迁移,回想去过的武侯祠有哪些对联、古诗。
联系《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思考对联中涉及到哪些事件。
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辨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同学们看看对联里讲述了哪些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三、假期我们的研学去过湖北的武侯祠,请大家回忆一下武侯祠的布局。
到处都是赞文,到处都是牌匾,武侯祠写着诸葛亮是忠臣的楷模,是智慧的化身。
四、出示《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五、三篇文章各讲了什么内容?《隆中对》,写到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身在草庐之中,明察千里之外,一番隆中应对,既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也给后世留下一段盛传不衰的历史佳话。
《出师表》,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他率师北上伐魏,在出师前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表文。
对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阅读《诫子书》梳理三篇文章的不同之处。
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三条建议,并回顾了自己当年跟随先主经历的种种,言辞恳切,足见其赤诚之心。
初中语文小说教师怎么讲
初中语文小说教师怎么讲篇一:浅谈初中语文中的小说教学浅谈初中语文中的小说教学《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可见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教学必须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入选教材的小说都在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方面有突出的表现。
在教学中应针对小说作品在塑造人物、演绎情节或营造环境上的艺术表现,引领学生进入小说的艺术世界,激发他们对作品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与共鸣,进而引领学生鉴赏小说的艺术特征。
因此我从四个方面谈谈中学小说教学的技巧:一、梳理故事情节,把握结构特征提起小说,最吸引的就是故事情节。
在小说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故事情节。
这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阶段。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通过通读全文,它的情节为:潘家酒楼吃酒(开端)———护送金家父女(发展)———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高潮)———南门外逃走(结局),这个情节是以地点的转移为基准的。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情节是否合理是小说能否成立的关键。
还要注意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在情节线索上的区别。
中国古典小说讲究故事的有头有尾,力求故事的浑然一体,滴水不漏,而现代小说往往故意打破这个情节框框,作者追求的不是"块状"的故事框架,而是一种流动的状态,情节无所谓首无所谓尾,人物不一定要有结局。
这种结构方式,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比传统的更大。
二、分析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主题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在小说的定义中突出了塑造人物形象,可见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教学的核心。
它所塑造的人物往往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
因而在小说阅读教学时,我们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三方面入手:(1)说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阅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水浒传》古典小说阅读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用白话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之一,它塑造了一百单八将,以反抗封建暴政起义并最终接受招安为主要内容。
自《水浒传》成书以来,它就自带争议,《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经时间沉淀,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与许多古典书籍一样,《水浒传》中有很多值得当代中学生吸收的精华,但是,不可否认,《水浒传》也存在着糟粕,这些糟粕深深地影响着中学生的价值观,不得不引起语文教师重视,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导读课,对《水浒传》消毒,从而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教学目标1.掌握阅读《水浒传》的方法;2.以正确的方式及思维阅读《水浒传》;3.能够辩证地看待《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及事件;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辩证地看待《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及事件,学会用批判性思维阅读《水浒传》。
设计理念及教学过程设计理念特级教师余党绪说:“我给《水浒传》教学的第一定位就是‘消毒’,引导学生认识它在价值观念上的错误。
”所以,导读课目的就是给《水浒传》“消毒”。
这节课由“说说‘水浒’人物”“议议‘水浒’人物”“《水浒传》阅读价值及方式”三部分构成,以“议议‘水浒’人物”为主体,在主体部分,抓住《水浒传》中人物评价的关键词(快意恩仇、天真烂漫、梁山之智、仗义疏财)设计课堂,通过文本分析给《水浒传》“消毒”,引导学生以批判性思维正确看待人物及事件,树立正确的英雄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说说‘水浒’人物”1.由《好汉歌》引出《水浒传》。
2.引导学生“七嘴八舌说水浒人物”。
设计意图:教师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倾听学生对《水浒传》人物的认识。
基于平时对学生阅读情况及认识,学生不会采用批判性的思维辩证地看待人物,他们大多数还停留在“英雄好汉”的认识层面。
学生自由谈“水浒”人物,就是想让学生将真实的想法呈现出来,就好比挖个坑,让学生先跳进去,后面的课堂辩解才会更精彩。
古典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专论平台古典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水浒传》为例□朱彦斌摘要:本文以《水浒传》为例,阐述深入挖掘名著中的文化要素,主要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三大主题遴选教育内容。
以项目为载体,以成果为导向,以任务来驱动。
读前,创设情境,关联古今,融合激趣;读中,问题导学,细读探究,辨析评判;读后,迁移运用,创意实践,传播创新,促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与践行,建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典小说;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源泉。
古典小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载体之一,例如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推荐的长篇古典小说《西游记》《水浒传》等。
古典小说阅读教学却存在“因时代隔阂,学生阅读动力不足”“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轻精神内涵阐释”,“注重思维与鉴赏能力的发展,忽略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等问题,因而不能很好地落实文化素养的培养目标。
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指向文化自信培养的古典小说整本书阅读任务设计策略,以此突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难点,实现学习进阶,促进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以终为始分解实践任务,使整本书阅读任务整体化项目式学习表现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并产生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意义,从而培养高阶思维。
这与新课标提出的理念一致。
我们应用项目式学习理论,将古典小说阅读教学整体化、情景化、深度化,整体规划如下:项目名称相关学科《水浒传》论坛语文、美术时长5周课堂时间7课时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驱动问题实践任务核心概念1.通过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2.了解古典小说艺术特点,鉴赏古典小说写法之妙,培养审美情趣。
3.多角度评说《水浒传》主要人物与小说主题,培养思辨性思维。
4.展示交流,多元评价,在鉴赏与创造中理解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初一名著阅读解读教案
初一名著阅读解读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初一名著的基本情节、人物以及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初一名著的基本情节、人物以及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名著中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介绍名著的作者、背景等信息,引起学生对名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学习名著的基本情节和人物。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让学生掌握名著的基本内容。
3. 分析名著的主题思想。
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名著中所蕴含的主题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名著的深层含义。
4. 阅读名著的片段并进行讨论。
选择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题思想。
5. 作文练习。
布置作文题目,要求学生结合名著内容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6. 总结。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名著的重要性以及阅读名著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手段。
1. 板书。
通过板书展示名著的基本情节、人物以及主题思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2. 多媒体。
通过多媒体展示名著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视觉感受,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 课堂讨论。
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作文练习。
通过作文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较高,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名著中的主题思想也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在学生的作文练习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下节课我将重点对名著的主题思想进行讲解,并加强作文练习,帮助学生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初一品读教案经典文学欣赏
初一品读教案经典文学欣赏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初一学生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2. 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学特点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3. 引导学生深入品读,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思想意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文学作品有所了解,我将从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简介入手。
例如,如果选择《红楼梦》作为本节课的文学作品,我会简要介绍清代的社会背景和曹雪芹的创作经历。
二、学习文学作品(40分钟)在这一环节,我会选择一小段经典的文学片段,以交流的形式与学生共同品读。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语言运用、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例如,若选取《西游记》中的一小段,我会指导学生注意其中的修辞手法、角色性格和故事情节。
通过带领学生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其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三、小组合作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选择想要研读的文学作品,并展开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选择一部文学作品,全体成员共同阅读,并就其中一个特定的方面展开讨论,如作品的主题、语言特色等。
学生可以彼此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感悟文学作品的魅力。
四、展示和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读成果,并在短暂的分享时间内讲述他们对该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课后阅读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文学活动,如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评价方式:1. 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表现;2. 学生小组合作的讨论情况和分享展示;3. 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的书面表达。
总结:通过本次初一品读教案经典文学欣赏,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经典文学作品,并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西游记教学打造多元思维课堂
西游记教学打造多元思维课堂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小说一直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教材。
其中,以《西游记》为代表的四大古典小说更是为亿万读者所喜爱。
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西游记》这一古典名著,打造多元思维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文本解读与情景还原《西游记》是一部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的长篇小说,其中的情节场景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还原,如课堂表演、手工制作、画面展示等。
通过这些形式的还原,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小说中的情节,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整个小说的内容。
二、人物剪影与角色扮演在《西游记》中,有着众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角色。
通过人物剪影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们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这些角色,加深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认识。
例如,可以通过学生分组代表不同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扮演中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增强语文修养。
三、文学分析与写作指导如果想要让学生真正地从《西游记》中学到知识和技能,我们还需要进行文学分析与写作指导。
通过精读小说中的经典片段,分析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让学生在欣赏小说的同时,深入理解语文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启发,引导学生们进行创造性写作练习,让他们在小说启迪下开展文学创作。
四、跨学科融合与多元启示作为一部综合性小说,涉及到了历史、文学、哲学、道德等多个知识领域。
我们可以借助这一优势,打造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多学科融合的背景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历史、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启示学生,引发他们对于生活、情感、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结语:《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智慧和魅力的经典小说,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语文教师提供了开展多元思维课堂的理想素材。
在教学中,通过以上方式打造《西游记》的多元思维课堂,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寓学于乐,探索适宜学生的教学手法,打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应该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追求和目标。
中学语文《水浒传》阅读指导课教案
中学语文《水浒传》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水浒传》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2. 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1. 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其创作背景。
2. 概述《水浒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引入《水浒传》的插图或者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施耐庵和《水浒传》的创作背景。
3. 教师概述《水浒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浒传》中人物形象的认知和理解。
2.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教学内容:1. 分析《水浒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观察人物的行为和言语。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认知和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关注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浒传》中故事情节的认知和理解。
2. 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教学内容:1. 分析《水浒传》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观察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的认知和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情节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文学手法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浒传》中文学手法的认知和理解。
2. 分析小说中的描写手法、对话手法等。
教学内容:1. 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
2. 分析小说中的对话手法和对话风格。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观察小说中的描写手法和对话手法。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学手法的认知和理解。
高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模板(通用5篇)
高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模板(通用5篇)高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红楼梦》教案。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1、如何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如何刻画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看当代小说,总会有一种共同的感觉,那就是作者笔下的美女个个都是如花似玉,真是千人一面。
《红楼梦》涉及人物四百有余,但曹雪芹却能做到各具情态。
今天我们就以王熙凤和林黛玉为例,来感受曹雪芹浓妆淡抹各相宜的人物描写。
二、出示学习目标1、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王熙凤:后人在提到王熙凤时说: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你认为这句话是否有道理?结合文中对王熙凤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首先我们找到描写王熙凤的段落(5、6段)。
描写王熙凤的段落比较集中,都在这两段。
我先找位同学读王熙凤的出场。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出场是刻画人物的起点,是在读者空白的脑海中打下的第一个烙印,所以文学大师历来都十分讲究人物的出场描写。
我们上节课所讲的贾宝玉的出场就采用了预先铺垫、设置悬念的方法。
我们刚刚所读到的王熙凤又是怎样出场的呢?设想:此时尊亲长辈在堂,远客初到,贾府上下个个循规蹈矩。
突然,屋外传来旁若无人的笑声,王熙凤如众星捧月般出场了。
这样的出场方式体现出怎样的人物性格?——张扬。
这属于人物描写中的那种描写?——细节描写。
接下来是什么描写?——外貌。
记得读王熙凤的穿戴时,有同学在下面小声嘀咕:这么多,她怎么穿戴呀?作者为什么要对王熙凤施以浓妆?——突出她的贪婪与俗气。
再往后是对王熙凤肖像的刻画。
应该说,王熙凤是美丽的,因为她的眼是丹凤眼,眉是柳叶眉,可为什么曹雪芹在给她美丽的同时,又说她的眼是三角眼,眉是吊梢眉呢?结合后面那几句话分析一下。
俗话说:三角眼,吊梢眉,不是小偷就是贼。
中学语文古典小说的鉴赏与教学
中学语文古典小说的鉴赏与教学古典小说作为中学语文的重要教材之一,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古典小说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古代文化素养、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就中学语文古典小说的鉴赏与教学展开讨论。
首先,古典小说的鉴赏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古典小说语言优美,情节曲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同时又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
学生通过阅读古典小说,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培养对语言的感知、对形象的想象与表达能力。
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塑造,以及曹雪芹运用意象与象征手法所展现的情感,都能够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思考,并通过读懂文本、把握细节、获取信息,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其次,古典小说的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古代文化素养。
古代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通过古典小说的教学,学生不仅能接触到经典的作品,了解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而且可以拓宽视野,增加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例如在《水浒传》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宋江的形象,了解到古代的忠义精神与家国情怀;在《西游记》中,学生可以通过多次与妖魔的斗争以及对僧圣的敬仰,了解到佛教的宽容包容、解脱自我、遍布一切等思想。
此外,古典小说的教学也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古典小说常常展示出丰富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和复杂的心理描写,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的思考。
学生通过对古典小说中情节的分析和人物的研究,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红楼梦》中的宝黛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各种妖魔鬼怪的斗争,这些内容都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进行古典小说的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比如,可以设立小组讨论、阅读分享、情境模拟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情节中“出生入死”
在情节中“出生入死”作者:汪洋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3年第06期我国古典小说是中小学教材的重要内容。
然而,古典小说的常规教学往往止步于公式化的理性分析,其文本的教学价值没有被充分利用,学生难以获得审美快感。
情节的生动性是我国古典小说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古典小说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味情节,在情节中“出生入死”。
本文以《智取生辰纲》为例对古典小说的教学策略作分析。
一、不可止于公式化的理性分析时下古典小说的常规教学往往止步于公式化的理性分析。
《智取生辰纲》的常规教学一般流程如下:1.文学常识介绍与故事背景介绍。
2.疏通字词。
3.吴用等人的“智”表现在哪?4.杨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环节1、2是教学的铺垫内容,环节3、4是教学的重点。
这样的教学流程清晰简洁,可操作性强。
在教学环节3中,学生一般都能根据课文内容得出吴用等人智用天时(天气炎热),智用地利(黄泥冈和松林的地形),智用人谋(利用对手失和和己方团队的精诚合作)。
在教学环节4中,学生一般也能根据课文内容得出杨志失败的原因是其性格急躁,管理部下简单粗暴(内因),对手计高一筹,天气太热(外因)等。
《智取生辰纲》的常规教学往往止步于环节3和环节4的完成。
笔者以为这样的理性分析是公式化的,极其肤浅的,这样的教学是对文本教学价值的极大浪费。
《智取生辰纲》是表现谋略智慧的小说,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有大量表现这一主题的小说。
常规教学环节3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吴用等人智慧的分析概括是肤浅而公式化的。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所有的谋略智慧都可以概括为谋天时、谋地利、谋人和这三个方面或者是其中的一两个方面。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谋略智慧可以概括为智用天时(大雾弥江),智用地利(借箭后返回南岸顺风而下,敌军追不上),智用对人的判断(利用曹操的多疑和鲁肃的忠厚)。
《火烧赤壁》中周瑜、诸葛亮的智慧可以概括为智用天时(借来东风),智用地利(长江天险利于孙刘联军),智用人谋(智用曹操的自大与己方团队精诚合作)。
初中语文阅读四大名著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四大名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故事情节及相关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学会欣赏古典名著中的精彩片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况,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寓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西游记》的相关资料,如原著、解读书籍等。
学生预习《西游记》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成书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游记》的了解和阅读体会。
二、自主阅读(10分钟)1. 学生选择《西游记》中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自主阅读。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阅读中的疑问。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及其艺术特色。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西游记》的基本情况及作品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撰写《西游记》读后感,字数不限。
2. 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角色,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讨,使学生对《西游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然而,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如在合作探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此外,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适当增加对作品寓意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西游记》。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无以承,何以扬——中学古典文学教学重要性初探
设情境进行教学。
用学生已认知过的事物或未认知过的事物来创设情境,都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也给学生提供想象的机会和创造想象的空间。
如我在讲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的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介绍家乡的景物。
我就挖掘了家乡的自然风光———茅台风景区、盐津河风景区并将其制作成课件,让学生从中体验感悟,将自己看到的、体会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上展示了茅台风景区建筑精美的建筑群,结构坚固、造型优美的茅台大桥,阶梯式的厂房。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唯有这独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才能酿出享誉全球的茅台酒。
有的说:还有精美的广告词,“喝茅台喝出健康来”……同学们对茅台赞不绝口,学生的口语交际凝聚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丰富的教学资源,合理的情境创设,洞开了学生的想象这门。
再说盐津河风景区吧!有的从盐津河水库说起;有的从哪弯弯曲曲的公路说起;有的从盐津河大桥说起;有的从巨型茅台酒瓶说起。
从学生的口语交际中知道了他们对家乡的认识;了解了家乡的景物;流露了对家乡自然风光的喜爱这情。
美好的自然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好教材,恰当的情境展示,增强了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自豪感。
创设情境,还可以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以“美”去激发“爱”,从而实现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目的。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我在讲授这课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融声、光、电为一体创设情境,情境中配以凄凉、同情、悲伤的音乐,再加上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小女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遭受的可怜可悲的境遇,从而加深了对资本主义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的真实了解。
在讲解过程中,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小女孩若是生在现在的中国,她会是什么样?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她会不愁吃不愁穿;有的说:她也会像我们一样上学……我又顺势提问:为什么呢?很多同学都能够回答出: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人平等。
经过这样的情境安排,质疑解疑,同学们不仅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增强了他们执爱祖国、执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中学语文《水浒传》阅读指导课教案
中学语文《水浒传》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古典小说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人物简介。
2. 作品的故事情节及特点。
3. 人物形象分析:宋江、武松、林冲等。
4. 作品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成书背景、人物及故事情节。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4. 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古典小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人物。
2. 讲解作品的故事情节及特点。
3. 分析人物形象:宋江、武松、林冲等,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4.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第三章:教学评价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人物及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观点及分析作品的深度。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进行评价。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拓展六、教学资源1. 教材:《水浒传》原著或改编教材。
2. 参考资料:有关《水浒传》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作品相关图片、视频等。
七、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水浒传》角色扮演,增强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2. 参观水浒传主题展览,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3. 邀请专家讲座,深入剖析《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第五章:教学计划八、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章节共计4课时。
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介绍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人物;第二课时讲解故事情节及特点;第三课时分析人物形象;第四课时组织小组讨论作品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中学语文古典小说教学导入法浅探
作者: 俞连新[1,2]
作者机构: [1]安徽师大文学院04级教育硕士;[2]繁昌县第三中学教师
出版物刊名: 学语文
页码: 55-55页
主题词: 新课导入法;小说教学;古典小说;中学语文;学生思维;教学艺术;导入新课;语文教学
摘要:教师在古典小说的教学课堂中。
学会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抓住学生的心。
在新课的导入上要下一番功夫。
导入新课。
所用的时间不长往往只有几分钟,甚至几秒钟。
可是它对一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常有极大的影响。
如果把一篇课文的教学看作是一出戏剧。
那么导入就是这出戏的序幕。
一个好的导入法会像一株弥散着诱人芬芳的奇葩,令学生心驰神往;会像平静湖面的一粒石子,激发学生思维的涟漪;会像巨大的磁石。
吸引学生的注意。
笔者在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中。
总结如下三种古典小说教学的新课导入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古典小说的鉴赏与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中,古典小说是重要的文本类型之一。
古典小说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对于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文学修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古典小说的鉴赏和教学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古典小说的鉴赏
古典小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广泛地饱读和研究。
在鉴赏古典小说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文化背景
古典小说是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人文特点和价值观念。
在鉴赏古典小说时,我们要学习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风貌、宗教信仰等,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艺术特色
古典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而闻名于世。
如《红楼梦》以其巧妙的结构和细腻的描写而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则以其神话题材和幽默风格受到读者的喜爱。
在鉴赏古典小说时,我们要仔细分析其叙事手法、人物描写、语言表达等艺术要素,从中体会古代文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3. 文学价值
古典小说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价值而被广泛传承和传播。
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活场景和思想观念都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它们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善恶、生活的起伏和社会的变
迁。
在鉴赏古典小说时,我们可以对作者的思想观点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二、古典小说的教学
古典小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古典小说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选材与设置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古典小说选材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来选择。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篇幅适中、情节生动有趣的古典小说,如《聊斋志异》、《水浒传》等。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思想深刻、艺术构思精巧的古典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置适当的教学环节,如导读、朗读、分析讨论、写作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阅读与理解
学生在阅读古典小说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或生僻的词汇。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思。
同时,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评析与写作
学生在阅读古典小说后,可以进行一定的评析和写作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
文本分析、人物评议、情节重构等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提炼文本中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点。
同时,可以进行写作活动,如依据文本创作续篇、改编故事情节等,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古典小说的鉴赏与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文学修养。
古典小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和人生智慧。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要注重古典小说的鉴赏与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