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合集下载

专题01 旋转中的三种全等模型(手拉手、半角、对角互补模型)(解析版)

专题01 旋转中的三种全等模型(手拉手、半角、对角互补模型)(解析版)

专题01 旋转中的三种全等模型(手拉手、半角、对角互补模型)本专题重点分析旋转中的三类全等模型(手拉手、半角、对角互补模型),结合各类模型展示旋转中的变与不变,并结合经典例题和专项训练深度分析基本图形和归纳主要步骤,同时规范了解题步骤,提高数学的综合解题能力。

模型1.手拉手模型【模型解读】将两个三角形(或多边形)绕着公共顶点旋转某一角度后能完全重合,则这两个三角形构成手拉手全等,也叫旋转型全等。

其中:公共顶点A记为“头”,每个三角形另两个顶点逆时针顺序数的第一个顶点记为“左手”,第二个顶点记为“右手”。

手拉模型解题思路:SAS型全等(核心在于导角,即等角加(减)公共角)。

1)双等边三角形型条件:△ABC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C为公共点;连接BE,AD交于点F。

结论:①△ACD≌△BCE;②BE=AD;③∠AFM=∠BCM=60°;④CF平分∠BFD。

2)双等腰直角三角形型条件:△ABC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为公共点;连接BE,AD交于点N。

结论:①△ACD≌△BCE;②BE=AD;③∠ANM=∠BCM=90°;④CN平分∠BND。

3)双等腰三角形型条件:△ABC 和△DCE 均为等腰三角形,C 为公共点;连接BE ,AD 交于点F 。

结论:①△ACD ≌△BCE ;②BE =AD ;③∠ACM =∠BFM ;④CF 平分∠AFD 。

4)双正方形形型条件:△ABCFD 和△CEFG 都是正方形,C 为公共点;连接BG ,ED 交于点N 。

结论:①△△BCG ≌△DCE ;②BG =DE ;③∠BCM =∠DNM=90°;④CN 平分∠BNE 。

例1.(2022·黑龙江·中考真题)ABC V 和ADE V 都是等边三角形.(1)将ADE V 绕点A 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连接BD ,CE 并延长相交于点P (点P 与点A 重合),有PA PB PC +=(或PA PC PB +=)成立;请证明.(2)将ADE V 绕点A 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连接BD ,CE 相交于点P ,连接PA ,猜想线段PA 、PB 、PC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将ADE V 绕点A 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连接BD ,CE 相交于点P ,连接PA ,猜想线段PA 、PB 、PC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图②结论:PB PA PC =+,证明见解析 (3)图③结论:PA PB PC+=【分析】(1)由△ABC 是等边三角形,得AB =AC ,再因为点P 与点A 重合,所以PB =AB ,PC =AC ,PA =0,即可得出结论;(2)在BP 上截取BF CP =,连接AF ,证明BAD CAE V V ≌(SAS ),得ABD ACE Ð=Ð,再证明CAP BAF ≌△△(SAS ),得CAP BAF Ð=Ð,AF AP =,然后证明AFP V 是等边三角形,得PF AP =,即可得出结论;(3)在CP 上截取CF BP =,连接AF ,证明BAD CAE V V ≌(SAS ),得ABD ACE Ð=Ð,再证明BAP CAF ≌△△(SAS ),得出CAF BAP Ð=Ð,AP AF =,然后证明AFP V 是等边三角形,得PF AP =,即可得出结论:PA PB PF CF PC +=+=.(1)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点P 与点A 重合,∴PB =AB ,PC =AC ,PA =0,∴PA PB PC +=或PA PC PB +=;(2)解:图②结论:PB PA PC=+证明:在BP 上截取BF CP =,连接AF ,∵ABC V 和ADE V 都是等边三角形,∴AB AC =,AD AE =,60BAC DAE Ð=Ð=°∴BAC CAD DAE CAD Ð+Ð=Ð+Ð,∴BAD CAE Ð=Ð,∴BAD CAE V V ≌(SAS ),∴ABD ACE Ð=Ð,∵AC =AB ,CP =BF , ∴CAP BAF ≌△△(SAS ),∴CAP BAF Ð=Ð,AF AP =,∴CAP CAF BAF CAF Ð+Ð=Ð+Ð,∴60FAP BAC Ð=Ð=°,∴AFP V 是等边三角形,∴PF AP =,∴PA PC PF BF PB +=+=;(3)解:图③结论:PA PB PC +=,理由:在CP 上截取CF BP =,连接AF ,∵ABC V 和ADE V 都是等边三角形,∴AB AC =,AD AE =,60BAC DAE Ð=Ð=°∴BAC BAE DAE BAE Ð+Ð=Ð+Ð,∴BAD CAE Ð=Ð,∴BAD CAE V V ≌(SAS ),∴ABD ACE Ð=Ð,∵AB =AC ,BP =CF ,∴BAP CAF ≌△△(SAS ),∴CAF BAP Ð=Ð,AP AF =,∴BAF BAP BAF CAF Ð+Ð=Ð+Ð,∴60FAP BAC Ð=Ð=°,∴AFP V 是等边三角形,∴PF AP =,∴PA PB PF CF PC +=+=,即PA PB PC +=.【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例2.(2023·湖南·长沙市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1,在Rt △ABC 中,∠B =90°,AB =BC =4,点D ,E 分别为边AB ,BC 上的中点,且BD =BE .(1)如图2,将△BDE 绕点B 逆时针旋转任意角度α,连接AD ,EC ,则线段EC 与AD 的关系是 ;(2)如图3,DE ∥BC ,连接AE ,判断△EAC 的形状,并求出EC 的长;(3)继续旋转△BDE ,当∠AEC =90°时,请直接写出EC 的长.例3.(2023·黑龙江·虎林市九年级期末)已知Rt △ABC 中,AC =BC ,∠ACB =90°,F 为AB 边的中点,且DF =EF ,∠DFE =90°,D 是BC 上一个动点.如图1,当D 与C 重合时,易证:CD 2+DB 2=2DF 2;(1)当D 不与C 、B 重合时,如图2,CD 、DB 、D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2)当D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CD 、DB 、D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答案】(1)CD 2+DB 2=2DF 2 ;(2)CD 2+DB 2=2DF 2,证明见解析【分析】(1)由已知得222DE DF =,连接CF ,BE ,证明CDF BEF D @D 得CD =BE ,再证明BDE D 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得结论;(2)连接CF ,BE ,证明CDF BEF D @D 得CD =BE ,再证明BDE D 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得结论.【详解】解:(1)CD 2+DB 2=2DF 2证明:∵DF =EF ,∠DFE =90°,∴222DF EF DE += ∴222DE DF = 连接CF ,BE ,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 为斜边AB 的中点∴CF BF =,CF AB ^,即90CFB Ð=° ∴45FCB FBC Ð=Ð=°,90CFD DFB Ð+Ð=°又90DFB EFB Ð+Ð=° ∴CFD EFB Ð=Ð在CFD D 和BFE D 中CF BF CFD BFE DF EF =ìïÐ=Ðíï=î∴CFD D @BFED ∴CD BE =,45EBF FCB Ð=Ð=° ∴454590DBF EBF Ð+Ð=°+°=° ∴222DB BE DE +=∵CD BE =,222DE DF =∴CD 2+DB 2=2DF 2 ;(2)CD 2+DB 2=2DF 2 证明:连接CF 、BE∵CF =BF ,DF =EF 又∵∠DFC +∠CFE =∠EFB +∠CFB=90°∴∠DFC =∠EFB ∴△DFC ≌△EFB ∴CD =BE ,∠DCF =∠EBF =135°∵∠EBD =∠EBF -∠FBD =135°-45°=90° 在Rt △DBE 中,BE 2+DB 2=DE 2∵ DE 2=2DF 2 ∴ CD 2+DB 2=2DF 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例4.(2022·青海·中考真题)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具有公共的顶角的顶点,并把它们的底角顶点连接起来,则形成一组全等的三角形,把具有这个规律的图形称为“手拉手”图形.(1)问题发现:如图1,若ABC V 和ADE V 是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BC ,DE 分别是底边.求证:BD CE =;(2)解决问题:如图2,若ACB △和DCE V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DCE Ð=Ð=°,点A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CM 为DCE V 中DE 边上的高,连接BE ,请判断∠AEB 的度数及线段CM ,AE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图1 图2【答案】(1)见解析 (2)90DCE Ð=°;2AE AD DE BE CM=+=+【分析】(1)先判断出∠BAD =∠CAE ,进而利用SAS 判断出△BAD ≌△CAE ,即可得出结论;(2)同(1)的方法判断出△BAD ≌△CAE ,得出AD =BE ,∠ADC =∠BEC ,最后用角的差,即可得出结论.【解析】(1)证明:∵ABC V 和ADE V 是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AB AC =,AD AE =,BAC DAE Ð=Ð,∴BAC CAD DAE CAD Ð-Ð=Ð-Ð,∴BAD CAE Ð=Ð.在BAD V 和CAE V 中,AB AC BAD CAE AD AE =ìïÐ=Ðíï=î,∴()BAD CAE SAS ≌△△,∴BD CE =.(2)解:90AEB =°∠,2AE BE CM =+,理由如下:由(1)的方法得,≌ACD BCE V V ,∴AD BE =,ADC BEC ÐÐ=,∵C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CDE CED Ð=Ð=°,∴180135ADC CDE Ð=°-Ð=°,∴135BEC ADC Ð=Ð=°,∴1354590AEB BEC CED Ð=Ð-Ð=°-°=°.∵CD CE =,CM DE ^,∴DM ME =.∵90DCE Ð=°,∴DM ME CM ==,∴2DE CM =.∴2AE AD DE BE CM =+=+.【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出△ACD ≌△BCE 是解本题的关键.3)15°模型2.半角模型【模型解读】半角模型概念:过多边形一个顶点作两条射线,使这两条射线夹角等于该顶角一半思想方法:通过旋转构造全等三角形,实现线段的转化1)正方形半角模型条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CF=45°;结论:①△BCE≌△DCG;②△CEF≌△CGF;③EF=BE+DF;④D AEF的周长=2AB;⑤CE、CF分别平分∠BEF和∠EFD。

八年级数学多边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八年级数学多边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八年级数学多边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
型专题讲义
一、手拉手模型
1. 理解手拉手模型
手拉手模型是多边形的一种折纸模型,常用于辅助理解和记忆多边形的性质。

通过将多边形沿一条边折叠后,将该边两端的顶点对齐,可以得到手拉手模型。

2. 制作手拉手模型
制作手拉手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1. 将多边形沿一条边折叠。

2. 将该边两端的顶点对齐。

3. 将折线处剪开。

3. 应用手拉手模型
手拉手模型可用于辅助证明多边形的性质。

例如,证明凸多边
形的内角和公式,可以用手拉手模型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再计算各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半角模型
1. 理解半角模型
半角模型是多边形的一种立体模型,常用于辅助理解和记忆多
边形的性质。

通过将多边形沿一条边折叠后,将两条邻边上的点对齐,可以得到半角模型。

2. 制作半角模型
制作半角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1. 将多边形沿一条边折叠。

2. 将两条邻边上的点对齐。

3. 将折线处剪开。

3. 应用半角模型
半角模型可用于辅助证明多边形的性质,特别是相邻内角互补
的性质。

例如,证明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可以用半角模型将正
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等腰三角形,再计算各个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和。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 全等制度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 全等制度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全等制度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专题讲义本文档是关于人教版八年级政治课程中的全等制度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的专题讲义。

下面将介绍这两种模型的定义、特点以及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全等制度之手拉手模型全等制度之手拉手模型是指在全等制度下,各个机关、部门、群团、个人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彼此合作、相互协调,形成了合力,实现了全等制度的良好运行。

特点:- 合作协调:各个机关、部门、群团、个人之间通过沟通和协作,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在工作中相互支持、协同合作,实现了工作的高效执行。

- 信息共享:全等制度之手拉手模型强调信息的共享与流通,通过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各方能够更好地了解并适应全等制度下的要求。

- 监督自律:各个机关、部门、群团、个人相互监督,自觉遵守全等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确保全等制度的有效运行和实施。

作用:- 提升效率:全等制度之手拉手模型可以促进各个机关、部门、群团、个人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提供了高效率的工作平台,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

- 加强协同:通过全等制度之手拉手模型,不同部门之间能够充分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 推动发展:全等制度之手拉手模型能够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组织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半角模型半角模型是在全等制度下,各个机关、部门、群团、个人之间的权力关系是相对平衡的,没有出现明显的主次关系,相互之间的权限和地位相对平等。

特点:- 权力平衡:半角模型中,各个机关、部门、群团、个人的权力地位相对平衡,不存在绝对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

- 互相制衡:各个机关、部门、群团、个人之间通过相互制衡来按照全等制度的要求进行工作,相互约束,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

- 团结合作:半角模型注重团结和合作,通过互相支持和协作,实现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作用:- 保障权益:半角模型能够确保各个机关、部门、群团、个人的权益得到平等的保护和尊重,在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保障作用。

第1讲 模型全等-手拉手与夹半角—提高班

第1讲 模型全等-手拉手与夹半角—提高班

八年级数学成长手册【导入】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点C 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接PQ 证明以下八个结论: ①AD =BE ②PQ //AE ③AP =BQ ④60∠=︒AOB ⑤PCQ △为等边三角形 ⑥OC 平分AOE ∠ ⑦OA OB OC =+ ⑧OE OC OD =+OQPED CBA全等模型—手拉手与夹半角模块一 “手拉手”模型【例1】平面上三个正三角形ACF ,ABD ,BCE 两两共只有一个顶点,求证:EC=DF ,ED=CF .FED BCA【巩固】已知:如图,ABC ∆、CDE ∆、EHK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A 、D 、K 共线,AD DK =.求证:HBD ∆也是等边三角形.EKHCDBA【例2】如图,在△ABC 外面作正方形ABEF 与ACGH ,AD 为△ABC 的高,其反向延长线交FH 于M ,求证:(1)BH CF =; (2)MF MH =M EFHGD CBA【巩固】(1)如图,点M 为正三角形ABD 的边AB 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B 除外),作60DMN ∠=︒,射线MN 与DBA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DM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2)如图,点M 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任意一点,MN DM ⊥且与ABC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MD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例3】已知,在ABC ∆中,ACB ∠为锐角,D 是射线BC 上一动点(D 与C 不重合),以AD 为一边向右侧作等边ADE ∆(C 与E 不重合),连接CE .(1)若ABC ∆为等边三角形,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1所示),则直线BD 与直线CE 所夹锐角为__________度;(2)若ABC ∆为等边三角形,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所示),你在⑴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ABC ∆不是等边三角形,且BC AC >(如图3所示).试探究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 ACB ∠满足什么条件时,能使(1)中的结论成立,并说明理由.图1FED CBA图2BCDFAE图3BCFA,∠B=90°,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O放在斜【巩固】在Rt△ABC中,AB BC边AC上,将三角板绕点O旋转.(1)当点O为AC中点时,①如图1,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AB,BC于E、F两点,连接EF,猜想线段AE、CF与EF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无需证明);②如图2,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AB,BC延长线于E、F两点,连接EF,判断①中的猜想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导入】(1)已知:正方形ABCD 中,45MAN ∠=︒,MAN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线段CB DC 、于点M N 、.求证BM DN MN +=.NMD CBA(2)已知:正方形ABCD 中,,M N 、分别是线段BC 、CD 边上一点,且BM DN MN +=.求证45MAN ∠=︒.NMD CBA【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180∠+∠=︒B ADC ,AB AD =,E 、F 分别是边BC 、CD 延长线上的点,且12EAF BAD =∠∠,求证:EF BE FD =-模块二 “夹半角”模型【巩固】 等边ABC ∆的两边AB ,AC 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 N D ,,为ABC ∆外一点,且60MDN ∠=︒,120BDC ∠=︒,BD CD =,探究:当点M N ,分别在直线AB AC ,上移动时,BM BN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及AMN ∆的周长Q 与等边ABC ∆的周长L 的关系. (1)如图①,当点M N ,在边AB AC ,上,且DM DN =时,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式_________;此时QL=__________ (2)如图②,当点M N ,在边AB AC ,上,且DM DN ≠时,猜想(1)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图①M ND CBA图②MND CBA【2016-2017青山区月考】如图1,Rt ABC ∆≌Rt EDF ∆,ACB F ∠=∠=90°,30A E ∠=∠=. EDF ∆绕着边AB 的中点D 旋转,DE ,DF 分别交线段AC 于点M ,K .(1)观察:①如图2、图3,当0CDF ∠=或60时,AM CK + ______MK (填“>”,“<”或“=”).②如图4,当∠CDF =30时,AM CK + ______MK (只填“>”或“<”).(2)猜想:如图1,当0<∠CDF <60时,AM CK + ______MK ,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KMF DCBAE(F,K)MEDBAC图1 图2(M)KEFDB A CM K EF DB AC图3 图4【题1】如图,正方形EFGH 的顶点E 在正方形ABCD 的中心,且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为4,则阴影部分面积为 ( )A. 2B. 4C. 6D. 8H GF E D CBA【题2】如图,以正方形的边AB 为斜边在正方形内作直角三角形ABE ,90AEB ∠=︒,AC 、BD 交于O .已知AE 、BE 的长分别为3cm 、5cm ,求三角形OBE ∆的面积.EO DCBA【题3】如图,已知等边△ABC ,P 在AC 延长线上一点,以P A 为边作等边△APE ,EC 延长线交BP 于M ,连结AM ,求证:BP = CE ;【题4】已知:如图,△ABC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D 为AB 边上一点,求∠EAC 的度数.ABCPME【题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ABC 的三点坐标分别为A (0,5),B (-5,0),C (2,0),BD ⊥AC 于D 且交y 轴于E ,连接CE . (1)求△ABC 的面积; (2)求AEOE的值及△ACE 的面积.【题5】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点,且45EAF =︒∠,AH EF ⊥,H 为垂足,求证:AH AB =.CHF ED BA【题6】条件:正方形ABCD ,M 在CB 延长线上,N 在DC 延长线上,45MAN ∠=︒.结论:MN DN BM =-ABMC HND【题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的坐标为(2,2),点A为y轴正半轴上一动点,过B点作BC ⊥AB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C。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与半角模型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与半角模型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与半角模型.docx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指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对应边和对应角都相等。

在几何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来证明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手拉手模型是一种直观的证明方法,它利用手指来模拟三角形的边和角度。

首先,我们将两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对齐,然后将手指放在对应的边上,同时保持手指的角度相同。

如果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那么它们就是全等三角形。

半角模型则是一种更加精确的证明方法,它利用三角形的半角来判断它们是否全等。

在两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处,我们将两个角度分别平分为两个半角,然后将半角对应的边对齐。

如果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那么它们就是全等三角形。

总之,全等三角形是几何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

通过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我们可以轻松地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1.手拉手模型1.1 定义手拉手模型是一种解决三角形问题的方法,它利用三角形内部的相似三角形来求解。

1.2 任意等腰三角形下的手拉手模型在任意等腰三角形ABC中,连接AB和AC的中点D和E,连接BE和CD,交点为F。

则三角形DEF与三角形ABC 相似,且比例为1:4.1.3 等边三角形下的手拉手模型在等边三角形ABC中,连接AB和AC的中点D和E,连接BE和CD,交点为F。

则三角形DEF与三角形ABC相似,且比例为1:3.1.4 等腰直角三角形下的手拉手模型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连接AB和AC的中点D和E,连接BE和CD,交点为F。

则三角形DEF与三角形ABC 相似,且比例为1:2.1.5 例题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AC=4,BC=4√2,点D为BC的中点,连接AD和BD,交点为E。

求AE的长度。

解:连接BE和CD,交点为F。

由手拉手模型可知,三角形DEF与三角形ABC相似,且比例为1:2.因此,DE=2,EF=2√2,AF=2+2√2.又因为三角形ADE为直角三角形,所以AE=√(AD²+DE²)=2√5.答案为2√5.2.半角模型2.1 定义半角模型是一种解决三角形问题的方法,它利用三角形内部的半角来求解。

八下数学手拉手模型ppt课件

八下数学手拉手模型ppt课件
D
B
M A
已知:以△ABC的三边为边 长分别作等边△ABD、等边 △BCM和等边△ACE。
根据上面条件回答下面问 题:
E 1.判定四边形DMEA的形状,
并证明 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 四边形DMEA是矩形?菱形? 正方形? 3.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 四边形DMEA不存在?
C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CPD,点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判断中点四边形E
FG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HD A

A
HD




B
FC
B

C
(3)若改变(2)中的条件,使∠APB=∠CPD=90°,其他条件不变,直接 写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手拉手模型
A D
已知:如图,∠ACB=∠DCE=90°, AC=BC,DC=EC,点D在AB上
(1)说明BD与AE的关系
(2)求证:AD2+BD2=DE2 (3)求证:AD2+BD2=2DC2
E
B
C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已知:以△ABC的边AB和AC为边长分别作等边
△ABD和等边△ACE,点M、P、N分别是DB,BC,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全等三国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全等三国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全等三国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专题讲义一、引言在八年级历史教材中,我们研究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段历史,我们设计了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模型的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

二、手拉手模型1. 制作材料- 纸板- 剪刀- 色纸或彩笔- 胶水2. 制作步骤1. 使用纸板将三个人物的轮廓切割出来。

2. 在纸板上用彩笔或色纸填充人物的服饰和面部特征。

3. 将每个人物折叠,使得手可以相互拉起来。

4. 使用胶水将每个人物的手连接在一起,形成手拉手的模型。

3. 使用方法将手拉手的模型放在课桌上,同学们可以通过拉动其中一人的手,观察其他人物的动作。

这样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三国时期各个势力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三、半角模型1. 制作材料- 方形纸板- 剪刀- 彩笔或色纸2. 制作步骤1. 将纸板剪成一个方形。

2. 在纸板上用彩笔或色纸分别填充三个人物的服饰和面部特征。

3. 将方形纸板对折,使得每个人物只展示半个身体,而其他半个身体被折叠在内部。

3. 使用方法将半角模型放在课桌上,同学们可以通过展示其中一人的半个身体,观察其他人物的动作。

这样可以更形象地理解三国时期各个势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半角关系。

四、总结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中关于三国时期的内容。

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同学们可以更深入地掌握这段历史,并加深对三国时期各个势力之间关系的理解。

相信同学们通过制作和使用这些模型,会对历史教材的研究有更好的效果。

以上是本专题讲义的内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谢谢!Word Count: 260 words。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手拉手模型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手拉手模型
AB =
∵ቐ∠ABE = ∠EBC
= BC
∴△ABE≌△DBC(SAS)
过B点分别向AE和DC作垂线,垂足为点M,N
∵BM,BN分别为△ABE和△DBC对应边上的高
∴BM=BN
在Rt△BMF和Rt△BNF中
BF =
∵ቊ
BM =
∴Rt△BMF≌Rt△BNF(HL)
手拉手模型-等边三角形
为右手顶点。
B(左手)
(头 )
(头)
B(左手

C(右手 )
C(右手)
手拉手模型基于
“ASA全等判定”
2、手拉手模型-模型分析
二、“手拉手模型”的基本构图:
常见变形:
手拉手模型-等边三角形
例1、如图在直线ABC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与△BCE,连结AE与CD.
证明:(1)△ ≌△ (2) = (3)与之间的夹角为60°(4)△ ≌△ (5)△ ≌△ (6)


∴AE=DC



(3)延长AE分别交BD于点N,CD于H
由(1)可知,∠BDC=∠BAE
又∵∠ANB=∠HND(对顶角相等)
∴180°-( ∠BDC + ∠HND )=
180°-(∠BAE + ∠ANB )
即∠DHN=∠ABD=60°
∴ 与的夹角为60°
(4)过点B分别向AE和DC所在直
变式1-4.
D
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和△BCE,连接AE与CD,证明:
1. △ABE≌△DBC
2. AE=DC
3. AE与DC的夹角为60°
4. AE与DC的交点设为H,BH平分∠AHC
【解析】①利用角度的和差关系证明∠ABE=∠DBC,且AB=DB,BC=BE

专题13 全等三角形重难点模型(五大模型)(解析版)

专题13  全等三角形重难点模型(五大模型)(解析版)

专题13全等三角形重难点模型(五大模型)模型一:一线三等角型模型二:手拉手模型模型三:半角模型模型四:对角互补模型模型五:平行+线段中点构造全等模型【典例分析】【模型一:一线三等角型】如图一,∠D=∠BCA=∠E=90°,BC=AC。

结论:Rt△BDC≌Rt△CEA模型二一线三等角全等模型如图二,∠D=∠BCA=∠E,BC=AC。

结论:△BEC≌△CDA图一图二应用:①通过证明全等实现边角关系的转化,便于解决对应的几何问题;②与函数综合应用中有利于点的坐标的求解。

【典例1】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点A(﹣1,0)和y轴上一动点B(0,a),其中a>0,以B点为直角顶点在第二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设点C的坐标为(c,d).(1)当a=2时,则C点的坐标为;(2)动点B在运动的过程中,试判断c+d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如图1中,过点C作CE⊥y轴于E,则∠CEB=∠AOB.∵△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BA,∠ABC=90°,∴∠BCE+∠CBE=90°=∠BAO+∠CBE,∴∠BCE=∠ABO,在△BCE和△BAO中,,∴△CBE≌△BAO(AAS),∵A(﹣1,0),B(0,2),∴AO=BE=1,OB=CE=2,∴OE=1+2=3,∴C(﹣2,3),故答案为:(﹣2,3);(2)动点A在运动的过程中,c+d的值不变.理由:过点C作CE⊥y轴于E,则∠CEA=∠AOB,∵△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BA,∠ABC=90°,∴∠BCE+∠CBE=90°=∠ABO+∠CBE,∴∠BCE=∠ABO,在△BCE和△BAO中,,∴△CBE≌△BAO(AAS),∵B(﹣1,0),A(0,a),∴BO=AE=1,AO=CE=a,∴OE=1+a,∴C(﹣a,1+a),又∵点C的坐标为(c,d),∴c+d=﹣a+1+a=1,即c+d的值不变.【变式1】点A的坐标为(4,0),点B为y轴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分别以OB、AB为直角边在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作等腰Rt△OBC和等腰Rt△ABD.(1)如图一,若点B坐标为(0,﹣3),连接AC、OD.①求证:AC=OD;②求D点坐标.(2)如图二,连接CD,与y轴交于点E,试求BE长度.【解答】(1)①证明:∵△OBC和△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B=CB,BD=AB,∠ABD=∠OBC=90°,∴∠ABD+ABO=∠OBC+∠A∠O,∴∠OBD=∠CBA,∴△OBD≌△CBA(SAS),∴AC=OD;②如图一、∵A(4,0),B(0,﹣3),∴OA=4,OB=3,过点D作DF⊥y轴于F,∴∠BOA=∠DFB=90°,∴∠ABO+∠OAB=90°,∵∠ABD=90°,∴∠ABO+∠FBD=90°,∴∠OAB=∠FBD,∵AB=BD,∴△AOB≌△BFD(AAS),∴DF=OB=3,BF=OA=4,∴OF=OB+BF=7,∴D(3,﹣7);(2)如图二、过点D作DF⊥y轴于F,则∠DFB=90°=∠CBF,同(1)②的方法得,△AOB≌△BFD(AAS),∴DF=OB,BF=OA=4,∵OB=BC,∴BC=DF,∵∠DEF=∠CEB,∴△DEF≌△CEB(AAS),∴BE=EF,∴BF=BE+EF=2BE=4,∴BE=2.【典例2】(1)猜想: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试猜想DE、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2)探究:如果三个角不是直角,那结论是否会成立呢?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如果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解决问题:如图3,F是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D、E分别是直线m上A点左右两侧的动点,D、E、A互不重合,在运动过程中线段DE的长度始终为n,连接BD、CE,若∠BDA=∠AEC=∠BAC,试判断△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DE=BD+CE,理由如下:∵∠BAC=90°,∴∠BAD+∠CAE=90°,∵BD⊥m,CE⊥m,∴∠ADB=∠CEA=90°,∴∠BAD+∠ABD=90°,∴∠ABD=∠CAE,在△ADB和△CEA中,,∴△ADB≌△CEA(AAS),∴BD=AE,AD=CE,∴DE=AD+AE=BD+CE;(2)结论DE=BD+CE成立,理由如下:∵∠BAD+∠CAE=180°﹣∠BAC,∠BAD+∠ABD=180°﹣∠ADB,∠ADB=∠BAC,∴∠ABD=∠CAE,在△BAD和△ACE中,,∴△BAD≌△ACE(AAS),∴BD=AE,AD=CE,∴DE=DA+AE=BD+CE;(3)△DFE为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由(2)得,△BAD≌△ACE,∴BD=AE,∠ABD=∠CAE,∴∠ABD+∠FBA=∠CAE+FAC,即∠FBD=∠FAE,在△FBD和△FAE中,,∴△FBD≌△FAE(SAS),∴FD=FE,∠BFD=∠AFE,∴∠DFE=∠DFA+∠AFE=∠DFA+∠BFD=60°,∴△DFE为等边三角形.【变式2】已知,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且DE =9cm,∠BDA=∠AEC=∠BAC(1)如图①,若AB⊥AC,则BD与AE的数量关系为,CE与AD 的数量关系为;(2)如图②,判断并说明线段BD,CE与DE的数量关系;(3)如图③,若只保持∠BDA=∠AEC,BD=EF=7cm,点A在线段DE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D向点E运动,同时,点C在线段EF上以xcm/s的速度由点E向点F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是否存在x,使得△ABD与△EAC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BDA=∠AEC=∠BAC,∴∠BAD+∠CAE=∠BAD+∠ABD,∴∠CAE=∠ABD,∵∠BDA=∠AEC,BA=CA,∴△ABD≌△CAE(AAS),∴BD=AE,CE=AD,故答案为:BD=AE,CE=AD;(2)DE=BD+CE,由(1)同理可得△ABD≌△CAE(AAS),∴BD=AE,CE=AD,∴DE=BD+CE;(3)存在,当△DAB≌△ECA时,∴AD=CE=2cm,BD=AE=7cm,∴t=1,此时x=2;当△DAB≌△EAC时,∴AD=AE=4.5cm,DB=EC=7cm,∴t=,x=7÷=,综上:t=1,x=2或t=,x=.【模型二:手拉手模型】应用:①利用手拉手模型证明三角形全等,便于解决对应的几何问题;②作辅助线构造手拉手模型,难度比较大。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一、什么叫半角模型
定义:我们习惯把过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引两条射线,使两条射线的夹角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一半这样的模型称为半角模型。

常见的图形为正方形,正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解题思路一般是将半角两边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到一边合并形成新的三角形,从而进行等量代换,然后证明与半角形成的三角形全等,再通过全等的性质得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二、基本模型(1)——正方形内含半角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边上的点,∠EAF=45°,求证:EF=BE+DF。

三、基本模型(2)——等边三角形内含半角
四、基本模型(3)——等腰直角三角形内含半角
手拉手模型。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手拉手模型专题讲义(无答案)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手拉手模型专题讲义(无答案)

手拉手模型1、等边三角形条件:A OAB △OCD均为等边三角形结论:,;溢空鸵仝沪|;心H 厶U导角核心:八字导角2、等腰直角三角形A BA B条件:A OAB △OC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结论:二⑺心.、=‘m ;」:';“I. . ■导角核心:iA B3、任意等腰三角形条件:AOAB △OCD均为等腰三角形,且/ AOB = ZCOD结论:① MMdAOHU ;② ZAEB = ZAOB ;③ OE分ZAP:D核心条件:OA = OB;°C = °D;ZAOB = ZCOD例题讲解:A类1:在直线ABC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 ABD和ABCE连接AE与CD/ \等边三角形要得到哪些结论?要联想到什么模型?<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丿证明:(“△ABE^zDBC(2) AE=DC(3) AE与DC的夹角为60°;(4) A AGB^zDFB(5) AEGB^zCFB(6) BH平分Z AHC解题思路:1:出现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联想手拉手模型2:利用边角边证明全等;3:八字导角得角相等;2:如图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DC与EDG连接AG,CE,二者相交于H.等腰直角三角形要得到哪些结论?要联想到什么模型?< ______ ________ >问 (D^ADG^zCDE是否成立?(2)AG是否与CE相等?(3)AG与CE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4)HD是否平分/ AHE解题思路:1:出现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联想手拉手模型2:利用边角边证明全等;3:八字导角得角相等;3:如图,分别以△ ABC的边AB AC同时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AB =AE,AC=AD 等腰直角三角形要得到哪些结论?要联想到什么模型?ZBAE =ZCAD=90,点G为BC中点,点F为BE中点,点H为CD中点。

探索GF与多个中点,一般考虑什么?GH的位置及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B G C解题思路:1:有两个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联想手拉手全等,连接BD, CE ABAD^zEAC 2:多个中点,联想中位线,得线段关系1:如图1,已知/ DAC=90 ,A BC是等边三角形,点P为射线AD任意一点(P与A不重合),出现等边三角形,要想到哪些?连结CR将线段CP绕点C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CQ连结QB并延长交直线AD于点E.旋转60。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讲义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讲义

全等三角形-----------手拉手模型一、手拉手模型基本含义定义:所谓手拉手模型,是指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相等。

因为顶点相连的四条边,形象的可以看作两双手,所以通常称为手拉手模型。

二、基本图形:△ABC和△ADE均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C=AB,AD=AE,且∠BAC=∠DAE手拉手左手拉左手、右手拉右手基本特征:① ;② ;③ ;基本三、典例精析:➢类型一: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中手拉手例1:在直线ABC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和△BCE,连接AE与CD,(1)证明:△ABE≌△DBC;(2)证明:AE=DC;(3)求线段AE和线段DC所夹∠AFD的度数.变式练习1:在例1的基础上,将△BEC绕点B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连接AE,CD,如图.(1)证明:AE=DC;(2)求线段AE所在直线和线段DC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手拉手例2:如图,ACB∆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90∆和DCEACB DCE∠=∠=︒,连接AD,BE.判断线段AD与线段BE之间的关系,请说明理由变式练习2: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CD在正方形DEFG的边DE上,连接AE、GC.(1)试猜想AE与GC有怎样的数量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将正方形DEFG绕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点E落在BC边上,如图2,连接AE和GC. 你认为(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总结归纳:如下图△ABC和△ADE均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C=AB,AD=AE,且∠BAC=∠DAE=α,则∠BEC 的大小是多少?GEFDABCOE DA BCA B CD E 321AB DE全等三角形-----------手拉手模型课后练习1.如图,AB=AC ,AD=AE ,∠BAC=∠DAE ,∠1=25°,∠2=30°,则∠3=__________.2.如图,△ABD ,△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BE 交CD 于点O ,求△DOE 的度数.3.如图,四边形ABCD ,BEFG 均为正方形,连接AG ,CE.(1)求证:AG=CE ;(2)求证:AG△CE.4.如图,AC=BC ,DC=EC ,∠ACB=∠ECD=90°,且∠EBD=42°,求∠AEB 的度数.。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与半角模型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与半角模型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与半角模型目录1 手拉手模型 (2)1.1 定义 (2)1.2 任意等腰三角形下的手拉手模型 (3)1.3 等边三角形下的手拉手模型 (5)1.4 等腰直角三角形下的手拉手模型 (6)1.5 例题 (7)2 半角模型 (11)2.1 定义 (11)2.2 半角模型解题思路 (12)2.3 半角模型1(等边三角形内含半角)解题方法 (12)2.4 半角模型2(等腰直角三角形内含半角)解题方法 (14)2.5 半角模型3(正方形内含半角)解题方法 (16)2.6 例题 (17)1 手拉手模型 1.1 定义B C 左手2右手2右手1手拉手模型如上图所示, 手拉手模型是指有公共顶点(A )、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ABE, AB=AE ;△ACD, AC=AD ), 底边端点相互连接形成的全等三角形模型(△ABD ≌△AEC )。

因为顶角相连的四条边(腰)可形象地看成两双手, 所以通常称为手拉手模型。

说明:➢ 左、右手的定义将等腰三角形顶角顶点朝上, 正对我们, 我们左边为左手, 右边为右手。

αA E左手右手αAC左手右手➢ 拉手的方式: 左手拉左手, 右手拉右手。

1. 构成手拉手模型的3个条件:2. 两个等腰三角形3. 有公共顶点4. 顶角相等1.2 全等三角形的构成方式: 由“顶点+双方各一只手”构成: “顶点+左手+左手”, “顶点+右手+右手”。

搞清这一点, 有助于我们快速找到全等三角形。

1.3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BE 、CD )不是必须的, 可以不连接, 所以图中用虚线表示。

这就是为什么做题时发现有时并不存在等腰三角形却仍然用手拉手模型的原因。

1.4 任意等腰三角形下的手拉手模型下面, 将给出一些重要结论, 熟悉这些结论有助于我们快速解题。

需要强调的是, 这些结论不能直接用, 需要证明, 所以要记住以下每个结论的证明。

结论1: △ABD ≌△AEC说明: 这里的全等三角形的构成方式为“顶点+双方各一只手”构成。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手拉手模型课件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手拉手模型课件

三角形, ∴ AB = AC,AD = AE.
DF
∵ ∠BAC = ∠DAE = 90°,
∴ ∠BAC +∠DAC = ∠DAE + ∠DAC, A
B
即∠BAD = ∠CAE.
E
在△ABD 和△ACE 中
C
AB = AC,
∠BAD =∠CAE, AD = AE,
DF G
∴ △ABD≌△ACE(SAS).
∴ ∠1 + ∠3 = ∠2 + ∠3,即∠BAD = ∠CAE.
在△ABD 和△ACE 中 AB = AC,
∠BAD =∠CAE, AD = AE,
∴△ABD≌△ACE (SAS). ∴ BD= CE,∠4=∠5,∠7=∠8. ∵∠BGC = ∠2 +∠4 =∠5 +∠6,C
B
5
E
G
6
F 7H
4 2 31 8
B
5
E
G
6
F 7H
3 4 2 18
C
A
D
过 A 点作 AN⊥BD,AM⊥CE,垂 B 足分别为 N,M. ∵△ABD≌△ACE, ∴S△ABD = S△ACE. ∵ S△ABD = BD ·AN,
C S△ACE = CE ·AM
又∵ BD = CE,∴ AN = AM. ∵ AN⊥BD,AM⊥CE,且 AN = AM, ∴ FA 平分∠CFD.
M
F
E N
A
D
在线段 CF上截取 KF = BF.
B
∵ KF = BF,∠6 = 60°, ∴△BFK 是等边三角形 ∴ BF = BK,∠KBF = 60°. 又∵△ABC 是等边三角形, ∴ BA = BC,∠CBA = 60°.

八年级数学夹半角与手拉手模型

八年级数学夹半角与手拉手模型

夹半角与手拉手模型知识点一(夹半角型)【知识梳理】1、90°夹45°(1)内夹(90°角完全包含45°角)(2)外夹(90°角不完全包含45°角)2、120°夹60°(1)内夹(120°角完全包含60°角)(2)外夹(120°角不完全包含60°角)【例题精讲】1、已知,在等腰△ABC中,AB=AC,∠BAC=120°,点D、E在边BC上,且∠DAE=60°。

求证:BD+CE>DE。

2、D为等边△ABC外一点,且BD=CD,∠BDC=120°,点M,N分别在AB,AC上,若BM+CN=MN, (1)∠MDN=度;(2)作出△DMN的高DH,并证明DH=BD;(3)在第(2)的基础上,求证:MD平分∠BDH。

3、(1)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B=AD ,∠BAD=120°,∠B=∠ADC=90°,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的线段BE 、EF 、FD 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AB=AD ,∠B+∠ADC=180°,且∠EAF=21∠BAD ,探究图中的线段BE 、EF 、FD 之间的数量关系。

【课堂练习】1、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中CD 边上的任意一点,以点A 为中心 ,把△ADE 顺时针旋转90°得△ABE 1,∠EAE 1的平分线交BC 边于点F ,求证:△CFE 的周长等于正方形ABCD 的周长的一半。

2、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BDC 是等腰三角形,其中∠BDC=120°,过点D 作∠EDF=60°,分别交AB 于E ,交AC 于F ,连接EF ,(1)若BE=CF,求证:①△DEF是等边三角形;②BE+CF=EF;(2)若BE≠CF,即E、F分别是线段AB,AC上任意一点,BE+CF=EF还会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专题讲义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专题讲义
一、什么是半角模型?
半角模型是指我们通常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处引出两条射线,使它们的夹角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一半,从而形成的模型。

常见的图形包括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等。

在解题时,我们通常会将半角两边的三角形旋转到一边合并形成新的三角形,然后通过等量代换证明与半角形成的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

二、基本模型(1)——正方形内含半角
在正方形ABCD中,点E和F分别位于BC和CD边上,且∠EAF=45°。

我们需要证明EF=BE+DF。

三、基本模型(2)——等边三角形内含半角
四、基本模型(3)——等腰直角三角形内含半角
以上是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的专题讲义。

通过研究这些基本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半角模型的概念,并且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 全等生态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 全等生态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全等生态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专题讲义1. 模型简介全等生态模型和半角模型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两种模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和能量流动。

2. 全等生态之手拉手模型全等生态之手拉手模型是一种生态系统的简化模型。

它通过代表不同物种的手势相互连接,展示了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能量流动。

2.1 模型构建全等生态之手拉手模型可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如彩纸、绳子等。

每个手势代表一个物种,而手势之间的连接表示它们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传递。

2.2 模型示例下面是一个全等生态之手拉手模型的示例:![全等生态之手拉手模型示例](model_image1.jpg)在这个示例中,植物从太阳获取能量,光合作用后能量传递给了兔子,兔子再成为狼的食物,构成了一个简单的食物链。

3. 半角模型半角模型是另一种用来展示生态关系的模型。

它通过物种之间的连线和箭头来表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3.1 模型构建半角模型可以用纸板、彩纸等材料制作而成。

每个物种用一个图形表示,如圆圈或方框,之间用箭头表示相互作用,箭头的方向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3.2 模型示例下面是一个半角模型的示例:![半角模型示例](model_image2.jpg)在这个示例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能量,食草动物以植物为食,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构成了一个简单的食物链。

4. 总结全等生态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是研究生态学时很有帮助的工具。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通过制作和使用这些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如果您对这份文档还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向我提问。

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叫半角模型
定义:我们习惯把过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引两条射线,使两条射线的夹角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一半这样的模型称为半角模型。

常见的图形为正方形,正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解题思路一般是将半角两边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到一边合并形成新的三角形,从而进行等量代换,然后证明与半角形成的三角形全等,再通过全等的性质得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二、基本模型(1)——正方形内含半角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边上的点,∠EAF=45°,求证:EF=BE+DF。

三、基本模型(2)——等边三角形内含半角
四、基本模型(3)——等腰直角三角形内含半角
手拉手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