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基础会计课程的深化,也是高级财务会计、税法、审计、财务管理课程的基础。
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复杂,关联性强,变化较快,又随着90后成为高职学生的主体,学生更倾向于形象、具体思维,除了训练学生基本的会计专业操作技能外,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思维,具备会计职业综合素质,使其具有会计职业分析、判断能力,具有融会贯通、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应遵循高职学生的感性认识规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上加以改革,体现以服务为宗旨,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目标,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标签:
财务会计;高职;90后;教学改革
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作为国家急需的职业教育,要提高质量,满足国家产业体系建设的要求,也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体系建设中,中等职业学校应发挥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
高等职业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重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目标决定方向,高职教育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
高职会计专业是培养分析判断特定经济业务情况,具有会计核算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先是为地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培养一线的初级会计人员,工作若干年后能成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会计主管或主办工作。
作为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财务会计课程必须体现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课程内容与会计具体实务紧密结合,为学生适应就业岗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奠定了基础。
1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特点
1.1 内容复杂
目前财务会计教学主要围绕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展开。
它以财务报告生成为主线,着重讲述六大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将系统的六大会计要素信息分解到单个、零散的会计账户信息,把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分解到一个个会计账户项目,从而针对一个会计账户涉及的所有经济业务归类讲解,将一个完整业务流程细化为特定情景的一笔笔分录,知识点相对孤立,内容详尽琐碎,注重介绍理论方面的条款,内容设计也相对枯燥。
这就要求授课对象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而高职学生多喜欢形象、具体思维,在学习财务会计课程之前缺少会计行业实践认知,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不熟悉,很难掌握好财务会计知识。
1.2 变化较快
近年来,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和接轨,
由于其采取了“原则导向型”的框架,目前没有对交易或事项呈现出复杂和多样化进行全面、详细的规范,使得会计工作随着经济现象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学生还在校园时,经济业务是这样处理,等他们毕业了,同样的经济业务处理可能不一样,学生往往很困惑,这就要求在财务会计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职业判断能力,适时作出正确判断,进行会计处理。
1.3 关联性强
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是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涉及的资金运动的记录与反映。
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筹资、采购、生产、销售、收款、对外投资等业务牵涉的不仅是企业组织内部,还牵到企业外部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其他企业等方面。
所以财务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从学科外层看,它涉及到税收、财经、金融、法规等相关内容,从学科内层看,该课程的许多知识点并不是孤立的,因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筹资、采购、生产、销售、收款、对外投资活动是环环相扣,周而复始,许多内容要前后联系着学、前后对照着学。
1.4 90后高职学生
2009年以来,90后已成为新一代高职学生的主体,“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都带有时代的鲜明痕迹”。
与70后,80后相比,90后由于其成长时代的信息化,生活富裕化,使他们的成长道路大多都较为平坦和顺利,使得他们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更胜一筹,但从家庭呵护下到逐步走向自我独立的过程中,尤其在大学学习生活职代会,心理异常脆弱,没有迎难而上的精神,稍遇困难或不顺,就心灰意冷,甚至悲观厌世,最终成为理想和思想上的强者,行动和现实中的弱者。
高职学生在经过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跟得上学习进度,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但是一接触财务会计课程,难懂的术语、空洞的数字,每节课忙于单调枯燥的业务核算,刚开始学习财务会计课程的时候,觉得挺有兴趣的,可随着所学的内容越来越多,总觉得这些内容零散而又复杂,枯燥而又难理解,这样,慢慢地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就越来越少了,也越来越不能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并巩固已学知识,对学好会计也越来越缺乏自信,个别学生甚至感觉自己毕业后不会去接触会计工作。
2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对会计理论或方法进行理论阐述.然后运用例题对所阐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进行论证,最后布置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这些虚拟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利用教材、粉笔、PPT进行的单向知识灌输,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的教学是“填鸭式”的,往往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有时,学生不理解业务,老师费尽心思地讲解这个业务,很多时间浪费在这些解释和描述上,而学生仍然会对业务涉及的原始凭证及业务流程一无所知。
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工作者面对的不是系统的书面文字题目,而是一堆杂乱繁复的票据和其他人对业务的口述。
会计工作者运用他们的会计专业思维,通过分析、判断,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
许多会计专业的学生,在经过大学三年的专业学习后,竟然在实习时对企业的原始凭证和业务无从下手,这也反映出高职教学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笔者觉得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道分水岭,学的好的学生更加自信地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也更容易取得助理会计师资格,相反地,学的不好的学生,其学习兴趣更受打击,更加不自信,对其他专业课程学习也随之任之,形成恶性循环。
3 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在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训实现“工学结合”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先安排学生学习会计理论知识,做虚拟的会计练习题,再后续开设会计分岗位实训或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将理论与实践分隔太远,使得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掌握上借下贷的会计分录,而在实训时,面对实际经济业务的发票或单据等原始凭证,茫然不知所措,不知从何下手,不知道怎样分析判断,不知道编制记账凭证。
例如,周转材料的五五摊销法,理论教学时,学生掌握五笔分录(第一笔是购买材料,第二笔是领用材料,第三笔是领用时摊销,第四笔是报废时摊销,第五笔是报废时冲销分录),而在实训时,学生可能看到一张购买发票或领料单或报废单,学生首先要根据原始凭证判断这些业务是否跟周转材料有关,第二,如果有关的话,是购买或领用或报废,编制哪笔记账凭证,第三,怎样编制记账凭证。
学生在课堂教学时往往能默写这五笔会计分录,在实训时也知道这些原始凭证跟周转材料有关,但是不知道要用五笔分录中的哪笔分录。
约翰·杜威(JohnDewey,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经验开始”,在理论教学中,把一些相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账、发票等展示在学生面前,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感受到“听”以外的“看”和“摸”的感官认识,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我们可以先介绍周转材料的业务过程,接着用实际的原始凭证做示例,介绍可能涉及到的原始凭证,需要进行审查的内容,最后讲解相应的会计核算内容,最后给套模拟资料,将学生分组,每组里的学生担任不同角色,让学生自己处理这些经济业务,总结业务处理的要点。
这样“教中做”“做中学”给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会计业务流程,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印象深刻,避免传统的从头到尾的讲授,学生上课记笔记,复习背笔记,考完就忘记的现象,也避免了实践操作时的束手无策。
3.2 在教学方法上,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有机融合
传统的讲授教学注重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和逻辑性,重在理论知识的传授,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系统建构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这也符合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但大多数高职学生之前接受封闭式教育,社会阅历较少,接受网络信息量大,不太了解会计行业,因此对于财务会计课程一些的基本概念、适用条件、处理原则、处理方法必须讲清讲透,从系统上帮助学生构建会计专业知识,形成会计专
业思维。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使教师既注重理论教学,更注重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搜集会计案例的活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自觉进入财务工作的“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促使他们勤于思考,举一反三,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有机结合,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变被动听课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会计思维方式,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3.3 在考核方式上,终结考试与过程考核互相结合
大多数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教学采用传统的书面闭卷考试方法,考试内容也是理论知识及会计的账务处理,大多数学生平时不学习,到考试前二周,通宵达旦地复习书本的知识,翻着上课的笔记,把已做的章节练习重新做等等,使学生注重会计信息结果,强调形成怎样的会计分录,而在财务会计实训课采用过程性考核,考试内容是实践运用能力,根据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和模拟原始资料,学生手工模拟或上机操作会计处理,使学生注重会计信息结果的反映,强调会计分录的纸质或软件反映。
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但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学生会碰到的是取得或编制原始凭证,从这些原始凭证提供的信息,分析、判断经济业务的性质,运用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做出正确的会计分录,再将会计分录完整无误地反映在记账凭证、账簿,形成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信息。
既然教学内容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那么也要相应改变现有的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将终结考试与过程考核有机融合,考试成绩与平时过程成绩并重。
除传统的出勤和课后作业以外,还应把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团队表现等均纳入平时成绩的范围,合理设置各个部分的权重比例,更加侧重于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防止学生临时抱佛脚,也能通过考试的现象,使学生对所学的课程内容真正做到“弄懂学活会用”。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家经济要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也会进入新的阶段,高职会计教学任重而道远,通过针对财务会计课程特点,分析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知识的能力,是教师责任的重中之重,也是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张书燕.浅谈90后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0,(2).
[2]廖艳琳.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究[J].职教通讯,2010,(9).
[3]李翠玉.谈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说课设计[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23).
[4]上官健.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与实施[J].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