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第八章一到第五 节

合集下载

土力学全知识点

土力学全知识点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第二节、粒度成分的表示方法土的粒度成分是指土中各种不同粒组的相对含量(以干土质量的百分比表示),它用以描述土中不同粒径土粒的分布特征。

常用的粒度成分的表示方法有表格法、累计曲线法和二角坐标法。

2)累计曲线法:是——种图示的方法,通常用半对数纸绘制,横坐标(核对数比例尺)表示某—粒径,纵坐标表示小于某一粒径的土粒的百分含量。

级配的指标:不均匀系数 C u=d60÷d10曲率系数C s=d302/﹙d60×d10﹚式中:d10、d20、d60—分别相当于累计百分含量为10%、30%和60%的粒径,d10称为有效粒径;d60称为限制粒径。

不均匀系数Cu反映大小不同粒织的分布情况,Cu<5的土称为匀粒土,级配不良;Cu越大,表示粒组分布范围比较广,Cu>=5,Cs=1~3的土级配良好。

但如cu过大,表示可能缺失中间粒径,属不连续级配,故需同时用曲率系数来评价。

曲率系数则是报述累计曲线整体形状的指标。

土粒的形状土粒形状对丁土的密实度和十的强度有显著的影响,棱角状的颗粒互相嵌挤咬合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强度较高;磨圆度好的颗粒之间容易滑动,土体的稳定性比较差用体积系数和形状系数描述土粒形状体积系数Vc=6V/﹙πd m3﹚式中:V———土粒体积(mm3);dm——土粒的最大粒径(mm)。

V愈小,土粒愈接近于圆形。

圆球状的Vc=1,立方体的Vc=o.37:棱角状的土粒Vc更小形状系数FF=AC/B2式中:A、B、C分别为土粒的最大、中间和最小粒径第三节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一、试验指标1.土的密度是单位体积土的质量,ρ=m/V由土的质量产生的单位体积的重力称为重力密度γ,简称为重度γ=ρg=W/V2.土粒比重Gs 土粒质量m s同体积4℃时纯水的质量之比Gs=m s/﹙Vsρw1﹚=ρs/ρw13.土的含水量ω是土中水的质量m w与团体(土粒)质量m s之比,ω=m w/m s×100%二、换算指标1.干密度ρd是土的颗粒质量m s与土的总体积V之比,ρd=m s/V土的干密度越大,土越密实,强度就越高,水稳定性也好。

第八章+土坡稳定性分析

第八章+土坡稳定性分析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 由于计算上述安全系数时,滑动面为任意 假定,并不是最危险的滑动面,因此所求 结果并非最小的安全系数。通常在计算时 需要假定一系列滑动面,进行多次试算, 计算工作量很大。 • W.费伦纽斯(Fellenius,1927)通过大量计 算分析,提出了以下所介绍的确定最危险 滑动面圆心的经验方法。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瑞典条分法和毕肖普法的比较
• 瑞典条分法忽略各条间力对Ni的影响,i土 条上只有Gi,Ni,Ti三种力作用,低估安全系 数5~20%。 • 毕肖普法忽略土条竖向剪切力的作用,考 虑了土条两侧的作用力,比瑞典条分法更 合理,低估安全系数约为2~7%。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li
K
1 m cb Gi ui b X i tan i
G sin
i
i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 毕肖普条分法考虑了土条两侧的作用力, 计算结果比较合理。 • 分析时先后利用每一土条竖向力的平衡及 整个滑动土体的力矩平衡条件,避开了Ei 及其作用点的位置,并假定所有的 X i 均等 于零,使分析过程得到了简化。 • 但该方法同样不能满足所有的平衡条件, 还不是一个严格的方法,由此产生的误差 约为2%~7%。另外,毕肖普条分法也可以 用于总应力分析,即在上述公式中采用总 应力强度指标c、φ计算即可。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坡形态及各部分名称
坡肩 坡顶
坡高 坡脚
坡面
坡角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4.土坡由于其表面倾斜,在自重或外部荷 载的作用下,存在着向下移动的趋势, 一旦潜在滑动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该面 上的抗剪强度,稳定平衡遭到破坏, 就可 能造成土坡中一部分土体相对于另一部 分的向下滑动,该滑动现象称为滑坡。 5.天然的斜坡、填筑的堤坝以及基坑放坡 开挖等问题,都要演算土坡的稳定性。 亦即比较可能滑动面上的剪应力与抗剪 强度,这种工作称为稳定性分析。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八章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八章

4、特殊性地基,如湿陷性黄土、季节性冻土,要求采用 桩基础将荷载传到深层稳定的土层; 5、河床冲刷较大,河道不稳定或冲刷深度不易计算正确, 如果采用浅基础施工困难或不能保证基础安全时;
6、当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较高时,采用桩基础可减小施 工困难和避免水下施工;
7、地震区,在可液化地基中,采用桩基础可增加结构物 的抗震能力,桩基础穿越可液化土层并伸入下部密实稳定 土层,可消除或减轻地震对结构物的危害。
8.3.2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 静载荷试验是评价单桩承载力最为直观和可靠的方法,它 除了考虑地基的支承能力外,也计入了桩身材料对承载力 的影响。 对于灌注桩,应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能进行静载 荷试验。对于预制桩,由于沉桩扰动强度下降有待恢复, 因此在砂土中沉桩7天后,粘性土中沉桩15天后,饱和软粘 土中沉桩25天后才能进行静载试验。 静载荷试验时,加荷分级不应小于8级,每级加载量宜为预 估限荷载的1/8~1/10。 测读桩沉降量的间隔时间为:每级加载后,第5、10、 15min时各测读一次,以后每15min测读一次,累计一小时 后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 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连续两次在每小时内小于 0.1mm时可视为稳定,稳定后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Quk Qsk Qpk u qsik li q pk Ap
二、 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大直 径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可按下式计算:
8.2桩的类型
1、按承台位臵分:高桩承台基础和低桩承台基础 2 按承载性状分类: 摩擦型桩;端承型桩;
3 按成桩方法分类: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挤土桩;
4 按桩径(设计直径d)大小分类:小直径桩:d ≤250mm; 中等直径桩: 250mm< d <800mm;大直径桩: d ≥800mm 5、按桩身材料分:木桩,钢筋混凝土桩和钢桩 6、按施工方法分:预制桩;灌注桩

土力学

土力学

第一章土的组成1土的定义:土是岩石风化的产物。

常见的化学风化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

2土是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组成的三相体系。

3固体颗粒:岩石风化后的碎屑物质简称土粒,土粒集合构成土的骨架4土具有三个重要特点:散体性;多相性;自然变异性5粒组:介于一定粒度范围内的土粒。

土粒的大小叫做粒度。

6采用粒径累计曲线表示土的颗粒级配;不均匀系数Cu:反映大小不同粒组分布的均匀程度,Cu越大,越不均匀。

曲率系数Cc:反映了d10、d60之间各粒组含量的分布连续情况。

Cc过大或过小,均表明缺少中间粒组。

7土粒大小:也称为粒度,以粒径表示;8土体:9粘土矿物10液相11强结合水是指紧靠土粒表面的结合水膜,亦称吸着水弱结合水紧靠强结合水的外围而形成的结合水膜,也称薄膜水。

12自由水指土粒表面引力作用范围之外的水.自由水分为:重力水,毛细水。

重力水是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透水土层中的自由水。

毛细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受水与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作用的自由水。

13土的构造:指同一土层中的物质成分和颗粒大小都相近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

有层理构造,裂隙构造,分散构造14土的结构:指土粒大小、形状、相互排列及其联结关系、土中水性质及孔隙特征等因素的综合特征。

有单粒结构,蜂窝结构,絮状结构15承压水16潜水:17排水距离18双面排水19电泳: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移动;电渗:水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因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阳离子(K+,Na+等),水的移动实际上是水分子随这些水化了的阳离子一起移动。

20双电层:反离子层与土粒表面负电荷层组成双电层。

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1重度:单位体积土的重量,用γ表示密度:单位体积土的质量,用ρ表示2干密度ρd干容重γd:单位体积内土粒的质量或重量饱和密度ρsat与饱和容重γsat :土中孔隙完全被水充满,土处于饱和状态时单位体积土的质量或重量浮密度与浮容重:单位体积内土粒质量与同体积水质量之差3土粒相对密度:土的质量与同体积4℃时纯水的质量之比4土的含水率w :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测定方法:烘干法。

土力学 第八章

土力学 第八章
Tfi R R(cili Ni tan i ) R(cili Wi cos i tan i )
Fs
Mf M
(c l W cos tan ) W sin
i i i i i i
名词解释
天然休止角,土坡稳定安全系数,圆弧滑动法
简答题 1. 有渗流时对无粘性土坡的稳定性安全系数有何 影响? 2. 简述瑞典圆弧滑动法计算的基本原理 简单计算题 一无粘性土坡,坡角β=23°,水流沿着坡而下, 则坡面土体中的动水力是多少?(3.9kN/m3)
多项选择题 以下是针对瑞典条分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对每一土条力的平衡条件是不满足的 B.对每一土条本身的力矩平衡不满足 C.能满足整个滑动土体的整体力矩平衡 D.对每一土条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矩平衡条件都能 满足
有渗流 sin L 滑动力
T
β β N
G
T V sat sin
T G sin J G sin wiV 抗滑力 V sin wV sin T’=N tanφ=Vγ’ tanφ cosβ T V tan cos tan Ks T V sat sin sat tan 1 t an Ks 2 t an 由于 / 1 / 2
sat
二、粘性土坡的稳定性分析 1. 条分法的基本概念 ◆假定一个圆弧滑动面 分为若干土条 ◆对每个土条受力分析
6 7
5 3 2 1
4
◆求出在极限平衡状态下土坡稳定安全系数 ◆改变圆弧半径或圆形位置,重复上述过程。 →其中最小的安全系 Kf min数对应最危险滑动面 Kf min>1 稳定
2. 瑞典圆弧滑动法(瑞典条分法) i 7 6 ■假定条块两侧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i 方向相反且左右在同一条直线上。 4 3 ■安全系数定义为每一土条在滑动 2 面上所能提供的抗滑力矩之和与外 1 Ti 荷载及滑动土体自重在滑裂面上所 Ni 产生的滑动力矩之和的比值。 Wi Ti R RWi sin i 滑动力矩 Ni Wi cos i 抗滑力矩

土力学第八章挡土墙土压力

土力学第八章挡土墙土压力
土压力是作用于这类建筑物上的重要荷载,它是由 于土体自重、土上荷载或结构物的侧向挤压作用,挡土 结构物所承受的来自墙后填土的侧向压力。
挡土墙的种类 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
第一节 概述
一、挡土墙的几种类型
E
地下室
地下室侧墙
填土E 重力式挡土墙
桥面支撑土坡的 挡土墙 填土 EE
堤岸挡土墙
填土
E
拱桥桥台
pa z Ka
其中:Ka为朗肯主动土压力系数
Ka tg 2 (45 / 2)
总主动土压力
Ea

1 2
KaH 2
s1
z
pa=s3
45+/2
Ea Ka H 2 / 2
1 H
3
pa KaH
2)粘性土
主动土压力强度
pa z Ka 2c Ka
库仑和朗肯土压力的比较
1、朗肯土压力理论
1)依据:半空间的应力状态和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2)概念明确、计算简单、使用方便; 3)理论假设条件; 4)理论公式直接适用于粘性土和无粘性土; 5)由于忽略了墙背与填土之间的摩擦,主动土压力偏 大,被动土压力偏小。
2、库仑土压力理论:
1)依据:墙后土体极限平衡状态、楔体的静力平衡条件; 2)理论假设条件; 3)理论公式仅直接适用于无粘性土; 4)考虑了墙背与土之间的摩擦力,并可用于墙背倾斜,填 土面倾斜的情况。但库伦理论假设破裂面是一平面,与按 滑动面为曲面的计算结果有出入。
4、填土表面倾斜
滑裂面1
A
B
cr
Ea´
B
= 时

cr


45
2

土力学-第8章土压力

土力学-第8章土压力
12
2. 主动土压力(Ea)
当挡土墙在墙后填土压力作用下离开填土移动,土 压力逐渐减小,墙后的填土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或破坏) 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强度σa(KPa)表示。
主动
EA 滑


13
3. 被动土压力(EP)
当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填土挤压,土压力逐渐增 大,墙后填土达到极限平衡状态,作用在墙上的土压 力称为被动土压力。
8.3.2 主动土压力
f
极限平衡条件
31tan2 45 2 2ctan 45 2
Kav K0v v

大主应力 σ1 = σv=γz
小主应力
σ3 = σx
主动土压力强度 σa = σ3
主动土压力系数
Ka tan245 2
主动土压力强度
8.1 概述 8.2 挡土墙侧的土压力 8.3 朗肯土压力理论 8.4 库仑土压力理论 8.5 朗肯理论与库伦理论的比较
1
8.1 概述
挡土墙或挡土结构物
挡土墙
填土 建筑物
地下室 外墙 地下室
桥台
道路
挡土墙
2
3
混凝土挡土墙及复合排水管 完工 完工
4
建成后的坡间挡土墙
5
垮塌的重力式挡墙
6
7
8
26
8.3 朗肯土压力理论
小结:朗肯土压力理论
• 墙背垂直光滑,土面水平 • 主动和被动 • 极限平衡条件 • 砂土和粘性土

45+f/2
45-f/2
13 31
3f K0v v=z
1f
27
8.3 朗肯土压力理论
粘性土的主动土压力

土力学_第8章(土坡稳定性分析)

土力学_第8章(土坡稳定性分析)

18
3
粘性土土坡的稳定性分析
瑞典(彼得森,K.E. Petterson, 1915年提出的) 瑞典圆弧法
滑动面
(a) 实际滑坡体
(b)假设滑动面是圆弧面
19
基本思想:
整体圆弧滑动。 稳定系数定义为:
f Fs
滑移面
也可定义为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之比:
Fs
Mf Ms

f LAC R
1
i
Fs
m
[ci'bi (Wi ui bi ) tan ' ]
W sin
i
i
mi cos i (1
tani tan i ) Fs
பைடு நூலகம்27
考虑地震作用力后的计算公式:
Fs
c' bi bi (hi w hiw ) tan ' i 1 cos i (sin i tan ' ) / Fs
Ni Wi cosi P i 1 i ) 0 i 1 sin(
P i i 1 ) Tfi 0 i Wi sin i P i 1 cos(
li ci' ( N i ui li ) tan ' T fi Fs
由上面三个计算式,消去Ni、Tfi得到满足力极限平衡得方程为: 1 Pi Wi sin i [li ci' (Wi cos i ui li ) tan 'i ] Pi 1 i Fs Pi—剩余下滑力; i —传递系数。 tani ' sin( i 1 i ) i cos( i 1 i ) Fs
W x T
i i
fi

土力学第八章课件

土力学第八章课件
三、量测设备
载荷试验精度由量测设备控制。量测设备按量测对象 分力和位移量测两种:按深度分表层量测和地下量测两种。 1.承载板受力量测:承载板上受到的竖向力需要准确量测, 规范规定竖向力量测精度要高于95%。常用量测方法有: 力传感器法和压力表量测。 2.载荷板的沉降量量测:规范 要求精度达到0.1mm。
8.1.2 试验步骤、资料整理、成果应用
一、试验步骤
4.设备安装:首先安装反力荷载及其支撑设备。反力荷载 大小按试验最大荷载大小加安全储备计算,要求满足相应 试验规范。然后安装千斤顶(千斤顶中心和承载板的中心 一致)、力传感器、位移量测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支架固 定点设在不受变形影响的位置上,位移观测点应对称设置) 等;
8-1 概述
地基承载力不足而使地基破坏的根本原因是由 于荷载过大,使地基中的剪p 应力达到或超过了地 基土的抗剪强度。
地基承载力不足而使地基破坏的实质是基础下 持力层土的剪切破坏。
地基中剪切破坏的型式有
滑裂面
▪ 整冲剪破坏
地基
8-1 概 述
载荷试验可用于确定岩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试验时,用一定面积的承载板向地基施加竖向荷载,观察 地基变形和破坏现象。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可适用于确定深部地基土层(埋深大于等 于3m和地下水位以上)及大直径桩桩端土层在承压板下应力 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
螺旋板载荷试验可适用于确定深部地基或地下水位以下的地 基土承载力。
8.1.1 平板载荷试验仪器设备
承载板、加荷装置、量测设备
千 斤 顶
荷载板
8.1.1 平板载荷试验仪器设备
8.1.1 平板载荷试验仪器设备
二、加载设备
载荷试验中,加载设备通常是试验中心,也是费用中的 主要部分。加载方式分为两类:(1)以重物为荷载源;(2) 油压千斤顶反力加荷法。

第八章 土压力和挡土墙

第八章 土压力和挡土墙

dEa d 1 2 a z K a zK a dz dz 2
可见,主动土压力分布强度沿墙高成三角形分布,土压 力合力的作用点离墙底h/3,方向与墙面的法线成 角
三、被动土压力
当墙受外力作用推向填土,直至土体沿某一破裂面BC 破坏时,土楔ABC向上滑动,并处于被动极限平衡状态。
第八章 土压力和挡土墙
二、主动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强度
a 3
无粘性土: 2 a z tan 45 2 或 a zKa 粘性土: a z tan 2 45 2c tan 45
第八章 土压力和挡土墙
墙底B点的土压力强度
aB (h H )Ka (q H )Ka
2. 墙后填土中有地下水 当墙后填土有地下 水时,作用在墙背 上的侧压力有土压 力和水压力两部分, 计算土压力时假设 地下水位上下土的 内摩擦角和墙与土 之间的摩擦角相同。
第八章 土压力和挡土墙
第八章 土压力和挡土墙
2. 主动土压力 在土压力作用下,挡土墙 离开土体向前位移至一定 数值,墙后土体达到主动 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 墙背的土压力减至最小, 称为主动土压力。 3. 被动土压力(墙推土)
在外力作用下,挡土墙推 挤土体向后位移至一定数 值,墙后土体达到被动极 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 背的土压力增至最大,称 为被动土压力。
1 E p H 2 tan2 450 2 2
可见,朗肯理论是库仑 理论的特殊情况
沿墙高的土压力分布强度 p ,可通过对 E p 求导
d 1 2 p z K p zK p dz dz 2 dEp
第八章 土压力和挡土墙

《土质与土力学》课件第八章 地基承载力

《土质与土力学》课件第八章 地基承载力

破坏阶段
二、临塑荷载的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平面问题)
将地基中的剪切破坏区限制在某一范围,视地基土能够承受多 大的压力,该压力即为容许承载力。 附加应力
1 3

p d

( 2 sin 2 )
总应力
1 p d (2 sin 2 ) (d z ) 3
pu
pu
pu
(4) cNc,与黏聚力,和滑裂面长度有关--滑裂面 形状有关。滑裂面形状与有关。 Nc, 是的函 数。
三、Vasiv(魏锡克)极限承载力理论
在Prandtl理论基础上,考虑土的自重,得到: 1 pu bNr cNc qNq 2 tg 2 0 N c ( N q 1)ctg N 2( N q 1)tg N q e tg (45 )
1 3tg 2 (45 ) 2ctg(45 )
2 2
p d sin 2 c z ( 2 ) d sin tg
塑性区的边界方程 注:假设自重应力场静止侧压系数K0=1,具有静水压力性质。
图8-1 地基中的附加大小主应力
1、临塑荷载 pcr 求塑性区最大深度zmax
D
D
极限平衡区与滑裂面的形状
B p A B C E 实际地面
D
F
无重介质地基的滑裂线网
极限承载力pu: pu
cN c
2、 Prandtl -Reissner承载力公式 地基中的极限平衡区
B pu B I 实际地面
D
r0
C
III
F
r
II
E
1.朗肯主动区: pu为大主应力,与水 平方向夹角452 2.普朗德尔区:r=r0e tg 3.朗肯被动区:水平方向为大主应力, 与水平方向夹角45- 2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八章演示文稿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八章演示文稿

在是39\一共有48\ 于星期一
竖向力平衡
水平向力平衡 力矩平衡
在是40\一共有48\ 于星期一
安全系数的定义和莫尔-库仑一
五、不平衡推力传递法
l (一)基本假设和受力分析 l 山区土坡往往覆盖在起伏变化的基岩上,土坡失稳多数沿
l 按平面问题考虑,将滑动面以上土体看作刚体,并以它为 脱离体,分析在极限平衡条件下其上各种作用力,而以整 个滑动面上的平均抗剪强度与平均剪应力之比来定义土坡 的安全系数。
在是18\一共有48\ 于星期一
在是19\一共有48\ 于星期一
l 一般情况下,土的抗剪强度是随着滑动面上的法向 力的改变而变化的。
在是31\一共有48\ 于星期一
在是32\一共有48\ 于星期一
三、毕肖普条分法
l 假定滑动面为圆弧面,考虑了土条侧面的作用力,假 定各土条底部滑动面上的抗滑安全系数相同,即等于 滑动面的平均安全系数。
l Bishop可采用了有效应力方法推导公式,也可用总应 力分析
在是33\一共有48\ 于星期一
(二)计算公式推导
力平衡
莫尔库仑准则
问题:此处安全系数如何定 义?
在是44\一共有48\ 于星期一
在是45\一共有48\ 于星期一
l (三)计算步骤 l 不平衡推力传递法计算时,先假设安全系数为1,然
后从坡顶的一条开始逐条向下推求Pi,直至求出最后一条
的推力Pn,Pn必须为零,否则要重新假定安全系数,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八章演示文稿
在是1\一共有48\ 于星期一
主要内容
l概 述 l 无粘性土土坡稳定分析
l 粘性土土坡稳定分析
l 饱和粘性土土坡稳定性分析讨论
在是2\一共有48\ 于星期一

土力学电子教案之土坡稳定分析

土力学电子教案之土坡稳定分析

教案表头:教学内容设计及安排第八章土坡稳定分析第一节无粘性土坡的稳定分析【基本内容】天然土坡:由于地质作用而自然形成的土坡。

人工土坡:人们在修建各种工程时,在天然土体中开挖或填筑而成的土坡。

滑坡:土坡丧失其原有稳定性,一部分土体相对另一部分土体滑动的现象。

分析土坡稳定性的目的:验算土坡的断面是否稳定合理,或根据土坡预定高度、土的性 质等已知条件,设计出合理的土坡断面。

简单土坡:土坡的坡顶和底面都是水平面,并伸至无穷远,土坡由均质土组成。

一、一般情况下的无粘性土土坡条件:均质的无粘性土土坡,干燥或完全浸水,土粒间无粘结力分析方法:只要位于坡面上的土单元体能够保持稳定,则整个坡面就是稳定的 滑动力: T =W sin β 垂直于坡面上的分力: N = W cos β最大静摩擦力: T '= N tan ϕ = W cos βtan ϕ 抗滑力与滑动力的比值称为稳定安全系数K ,2K =βϕβϕβtan tan sin tan cos =='W W T T当β=ϕ 时,K =1,土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砂土的内摩擦角也称为自然休止角。

当β<φ,即K >1,土坡就是稳定的。

可取K =1.1~1.5。

【讨论】无粘性土土坡的稳定性与坡高无关,仅取决于坡角β。

二、有渗流作用时的无粘性土土坡分析方法:若渗流为顺坡出流,则渗流方向与坡面平行,此时使土体下滑的剪切力为J W J T +=+βsin 稳定安全系数为JW W JT T F f s +=+=βϕβsin tan cos 对单位土体,土体自重W =γ ',渗透力J =γw i ,水力坡降i =sin β,于是βγϕγβγβγϕβγtan tan sin sin tan cos sat w s F '=+''==【讨论】当坡面有顺坡渗流作用时,无粘性土土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将近乎降低一半。

【例题先自习后讲解】【例8-1】有一均质无粘性土土坡,其饱和重度 γsat =20.0kN/m 3, 内摩擦角ϕ =30°, 若要求该土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为1.20,试问在干坡或完全浸水情况下以及坡面有顺坡渗流时其坡角应为多少度? 【讨论】有渗流作用的土坡稳定比无渗流作用的土坡稳定,坡角要小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9-1载荷试验 I-载荷板;2-千斤顶;3-百分表;4-反力梁 5-枕木垛;6-荷载第八章 地基承载力第一节概 述建筑物或构筑物因地基问题引起破坏,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建筑物荷载过大,超过了地 基所能承受的荷载能力而使地基破坏失稳,即强度和稳定性问题;二是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 地基和基础产生了过大的沉降和沉降差,使建筑物产生结构性损坏或丧失使用功能,即变形问题。

因此,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必须满足上部结构荷载通过基础传到地基土的压力不得大于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以确保地基土不丧失稳定性。

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其单位一般以kPa 计。

通常把地基不致失稳时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称为地基极限承载力pu 。

由于工程设计中必须确保地基有足够的稳定性,必须限制建筑物基础基底的压力p ,使其不得超过地基 的承载力容许值pa ,因此地基承载力容许值是指考虑一定安全储备后的地基承载力。

同时,根据地基承载力进行基础设计时,应考虑不同建筑物对地基变形的控制要求,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当地基土受到荷载作用后,地基中有可能出现一定的塑性变形区。

当地基土中将要出现 但尚未出现塑性区N ;,地基所承受的相应荷载称为临塑荷载;当地基土中的塑性区发展到某一 深度时,其相应荷载称为临界荷载;当地基土中的塑性区充分发展并形成连续滑动面时,其相 应荷载则为极限荷载。

关于变形计算在本书前面有关章节中巳有介绍,关于变形控制问题则将会在基础工程设计中进一步阐述。

本章主要从强度和稳定性角度介绍由于承载力问题引起的地基破坏及地基承载力确定。

一、地基破坏的性状为了了解地基承载力的概念以及地基土受荷后剪切破坏的过程及性状,可以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或室内模型试验来研究,这些试验实际上是一种基础受荷过程的模拟试验。

现场载荷试验是在要测定的地基土上放置一块模拟基础的载荷板,见图9-1所示。

载荷板的尺寸较实际基础为小,一般 约为0.25〜1.0m 2。

然后在载荷板上逐级施加荷载,同 时测定在各级荷载下载荷板的沉降量及周围土的位移情况,直到地基土破坏失稳为止。

通过试验可得到载荷板下各级压力p 与相应的稳定沉降量s之间的关系,绘得p 〜s 曲线如图9-2所示。

对p 〜s 曲线的特性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地基破坏的机理。

图9-2中曲线a 在开始阶段呈直线关系,但当荷载增大到某个极限值以后沉降急剧增大,呈现脆性破坏的特征;曲线b 在开始阶段也呈直线关系,在到达某个极限以后虽然随着荷载增大,沉降增大较快,但不出现急剧增大的特征;曲线c 在整个洱降发展的过程中不出现明显的拐弯点,沉降对压力的变化率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这三种曲线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地 基破坏特征,太沙基等(1943)对此作了分析,提出两种典型的地基破坏形式,即整体剪切破坏及局部剪切破坏。

图9-2 p-s 曲线a-整体剪切破坏;b-局部剪切破坏;c-刺入剪切破坏整体剪切破坏的特征是,当基础上荷载较小时,基础下形成一个三角形压密区I[见图9-3a)],随同基础压人土中,这时 P 〜S 曲线呈直线关系(见图9-2中曲线a)。

随着荷载增加,压密区I 向两侧挤压,土中产生塑性区,塑性区先在基础边缘产生,然后逐步扩大形成图9-3a)中的I I 、I I I 塑性区。

这时基础的沉降增长率较前一阶段增大,故p 〜s 曲线呈曲线状。

当荷载达到最大值后,土中形成连续滑动面,并延伸到地面,土从基础 两侧挤出并隆起,基础沉降急剧增加,整个地基失稳破坏,如图9-3a)所示。

这时P 〜S 曲线上出现明显的转折点,其相应的荷 载称为极限荷载Pu ,见图9-2曲线a 。

整体剪切破坏常发生在浅埋基础下的密砂或硬黏土等 坚实地基中。

局部剪切破坏的特征是,随着荷载的增加,基础下也产生压密区I 及塑性区II ,但塑性区 仅仅发展到地基某一范围内,土中滑动面并不延伸到地面,见图9-3b),基础两侧地面微微隆 起,没有出现明显的裂缝。

其P 〜s 曲线如图9-2中的曲线6所示,曲线也有一个转折点,但不 像整体剪切破坏那么明显。

P 〜s 曲线在转折点后,其沉降量增长率虽较前一阶段为大,但不 像整体剪切破坏那样急剧增加。

局部剪切破坏常发生于中等密实砂土中。

魏锡克(Vesic ,1963)提出除上述两种破坏情况外,还有一种刺入剪切破坏。

这种破坏形 式常发生在松砂及软土中,其破坏的特征是,随着荷载的增加,基础下土层发生压缩变形, 基础随之下沉,当荷载继续增加,基础周围附近土体发生竖向剪切破坏,使基础刺人土中。

基础两边的土体没有移动,如图9-3c)。

刺人剪切破坏的p 〜S 曲线如图9-2中曲线c ,沉降 随着荷载的增大而不断增加,但/曲线上没有明显的转折点,没有明显的比例界限及极 限荷载。

地基的剪切破坏形式,除了与地基土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基础埋置深度、加荷速度等因素 有关。

如在密砂地基中,一般会出现整体剪切破坏,但当基础埋置很深时,密砂在很大荷载作 用下也会产生压缩变形,而出现刺入剪切破坏;又如在软黏土中,当加荷速度较慢时会产生压 缩变形而出现刺人剪切破坏,但当加荷很快时,由于土体不能产生压缩变形,就可能发生整体 剪切破坏。

表9-1综合列出了条形基础在中心荷载下不同剪切破坏形式的各种特征,以供参考。

图9-3地基破坏形式a)整体剪切破坏;b)局部剪切破坏;c )刺入剪切破坏条形基础在中心荷载下地基破坏形式的特征 表9-1格尔谢万诺夫(Гepce вa нов,1948)根据载荷试验结果,提出地基破坏的过程经历3个阶 段,见图9-4。

1.压密阶段(或称直线变形阶段)相当于p 〜s 曲线上的oa 段。

在这一阶段,p 〜s 曲线接近于直线,土中各点的剪应力均 小于土的抗剪强度,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

在这一阶段,载荷板的沉降主要是由于土的压密变形引起的,见图9-4a)和图9-4b)。

相应于p 〜s 曲线上a 点的荷载即为临塑荷载cr p 。

a )2.剪切阶段相当于p 〜s 曲线上的ab 段。

在这一阶段P 〜S 曲线已不再保持线性关系,沉降的增长率 As/Ap 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加。

在这个阶段,地基土中局部范围内(首先在基础边缘处)的剪应 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土体发生剪切破坏而出现塑性区。

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土中塑性区的 范围也逐步扩大[如图9-4c)所示],直到土中形成连续的滑动面,由载荷板两侧挤出而破坏。

因此,剪切阶段也是地基中塑性区的发生与发展阶段。

相应于p 〜s 曲线上6点的荷载即为极限荷载u p 。

3.破坏阶段图9-4 地基破坏过程的三个阶段a)p~s 曲线 b)压密阶段 c )剪切阶段 d )破坏阶段相当于p 〜s 曲线上的bc 段。

当荷载超过极限荷载后,载荷板急剧下沉,即使不增加荷载,沉降也不能稳定,因此,p 〜s 曲线陡直下降。

在这一阶段,由于土中塑性区范围的不断扩展,最后在土中形成连续滑动面,土从载荷板四周挤出隆起,地基土失稳而破坏。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一般有以下3种:根据载荷试验的P 〜s 曲线来确定地基承载力从载荷试验曲线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可以有3种确定方法:①用极限承载力A 1除以安全系数K 可得到承载力容许值,一般安全系数取2〜3。

②取p-s 曲线上临塑荷载(比例界限荷载作为地基承载力容许值。

③对于拐点不明显的试验曲线,可以用相对变形来确定地基承载力容许值。

当载荷板面 积为0. 25〜0. 50m 2,可取相对沉降s/b=0.01〜0. 015(b 为载荷板宽度)所对应的荷载为地基 承载力容许值。

根据设计规范确定地基承载力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 T G D63—2007)中给出了各种土类的地基承载力 容许值表,这些表是根据在各类土上所做的大量的载荷试验资料,以及工程经验总结,并经过 统计分析而得到的。

使用时可根据现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以及基础的宽度和埋置深度, 按规范中的表格和公式得到地基承载力容许值。

根据地基承载力理论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公式中,一种是土体极限平衡条件导得的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计算公 式,另一种是根据地基土刚塑性假定而导得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工程实践中,根据建筑物 不同要求,可以用临塑荷载或临界荷载作为地基承载力容许值,也可以用极限承载力公式计算 得到的极限承载力除以一定的安全系数作为地基承载力容许值第二节 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的确定上一节已经指出,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的发展经历压密阶段、剪切阶段和破坏阶段3个阶段。

地基变形的剪切阶段也是土中塑性区范围随着作用荷载的增加而不断发展的阶段,土中塑性区开展到不同深度时,通常为相当于基础宽度的1/4或1/3,其相应的荷载即为临界荷载4/1p 或3/1p 。

一、塑性区边界方程的推导如图9-5a)所示,当地基表面作用条形均布荷载p 时,土中任意点M 由p 引起的最大与最小主应力1σ及3σ,可按第四章中有关均布条形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公式计算:)2sin 2(31ααπσσ±=p(9-1) 若条形基础的埋置深度为D 时(见图9-5b ),计算基底下深度z 处M 点的主应力时,可将作用在基底水平面上的荷载(包括作用在基底的均布荷载p ,以及基础两侧埋置深度D 范围内土的自重压力D 0γ),分解为图9-5c )所示两部分,即无限均布荷载D 0γ以及基底范围内的均布荷载(p —D 0γ)。

严格地说,M 点上土的自重应力在各向是不等的,因此上述两项在M 点产生的应力在数值上不能叠加,为了简化起见,在下述荷载公式推导中,假定土的自重应力在各向相等,即假设土的侧压力系数0K =1,则土的重力产生的压应力将如同静水压力一样,在各个方向是相等的,均为z D γγ+0,其中0γ为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为基底以下土的重度。

这样,当基础有埋置深度时,土中任意点M 的主应力为:z D D p γγααπγσσ++±-=0031)2sin 2( (9-2)a) b ) c)图9-5 塑性区边界方程的推导若M 点位于塑性区的边界上,它就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根据第六章土体强度理论中的公式可知,土中某点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其主应力间满足下述条件:ϕσσσσϕcot )(2)(21sin 3131∙++-=c将(9-2)带入上式并整理后可得: D c D p z γγγϕαϕαγπγ00cot )2sin 2sin (-∙---=(9-3) 式(9-3)就是土中塑性区边界线的表达式。

若已知条形基础的尺寸B 和D 、荷载p ,以及土的指标ϕγγ、、、c 0时,假定不同的视角2α值带入式(9-3),求出相应的深度z 值,然后把一系列由α2对应的z 值处位置点连起来,就得到条形均布荷载p 作用下土中塑性区的边界线,也即绘得土中塑性区的发展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