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教案(精选9篇)

合集下载

《月下独酌》教案

《月下独酌》教案

《月下独酌》教案《月下独酌》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月下独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月下独酌》教案1初三语文教案《月下独酌》知识与技能: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内容,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并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及诗歌中的名句。

2、以诵读促思考,通过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

重点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2.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难点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一、导入新课1、以李白有“诗仙”之美誉引出作者介绍,请学生吟诵学过的李白诗篇。

2、简介写作背景。

学生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诗篇。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简介作者,为课文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

诗人是一人在饮酒还是与人共饮?学生根据预习回答。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二、初步理解,整体把握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大意。

2、词义答疑,出示重点词。

除课下注释外,可补充:“徘徊”:来回走。

三、深入研读1、既然诗人在独饮,为什么要写成“三人”?具体是哪“三人”?2.如何看待谈笑风生的'成三人'?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

《月下独酌》教案

《月下独酌》教案

《月下独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及其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2. 通过词句理解,感知本首诗的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感受整首诗的意境,通过品读把握诗人看似自得其乐,实则凄凉孤独的复杂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词句理解,感知本首诗的主要内容难点:通过朗读感受整首诗的意境,通过品读把握诗人看似自得其乐,实则凄凉孤独的复杂感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是余光中《寻李白》中的诗句。

其中“酒”、“月”、“剑”都是李白的诗歌中常出现的意象,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也是和“酒”、“月”有关,我们来看看这回他借助明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一起走进李白的《月下独酌》。

二、整体感知1.解题:“月下独酌”(1)提炼信息:时间、地点、事件;(2)解释“独”字:一人与孤独。

2.朗读:请单个同学朗读(纠正读音);齐读(读通顺、读正确)。

三、研读诗句1.齐读并且思考:作者独酌的环境是什么?花间、月下2.师:在这样的美景之下,作者的心情是否高兴?为何?(独酌无相亲)3.作者如何排遣这种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4.三人是谁?(月亮、影子、诗人)既然有月亮、影子相伴,为何还是“独酌”?(月既不解影,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这只是暂时的,可以看出,作者的内心还是孤独的,这是无奈。

5. 诗人邀月与影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美景良辰,但仍无法排解心中愁苦,从哪些字词可见?(不解、徒、暂)6.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乐观豁达)7.那他又是与月亮、影子怎样行乐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此时李白还孤独吗?说一说你们的感受?(以乐写悲,以闹写寂。

)8.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

并且声明现实的残酷并不能压制自己对理想的渴望,现实中不可的事,我们可以相约到遥远的天际去。

李白《月下独酌》教学设计

李白《月下独酌》教学设计

李白《月下独酌》教学设计李白《月下独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李白《月下独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②熟背全诗。

(2)过程与方法①在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②在讨论中把握诗歌内容、掌握诗歌的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①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②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前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前面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深切感受了李白的豪放飘逸的风格。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我欲固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李白的梦境是从迷人的月景开始的。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在何方,总会留下有关酒与月的淋漓之作。

看下面的诗句[投影]“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客中作》)“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略带有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绪发挥到极致的是――《月下独酌》。

2(播放录音)听课文朗诵,注意把握诗歌节奏[投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初读课文,明确诗意小组讨论:3.1这首诗写了什么。

(点拨:本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亲人想陪的冷落情景。

高中语文月下独酌教案

高中语文月下独酌教案

高中语文《月下独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月下独酌》。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运用合作学习,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运用探究学习,体验诗歌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

(2)诗歌的意象分析。

(3)诗歌的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把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2)如何体验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李白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歌的意境。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背诵《月下独酌》。

2. 写一篇关于《月下独酌》的短文,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字词、意象和情感,以及是否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分析《月下独酌》与其他李白的诗作的异同。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月下独酌教案

月下独酌教案

月下独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月下独酌》这首诗;(2)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精神;(3)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分析;3. 诗人情感的表达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汇的理解;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把握;3. 对诗人情感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体验诗歌意境;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注释和翻译;2.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3.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意境;4.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安排。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2)展示《月下独酌》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朗读诗歌(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3. 讲解诗歌(1)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汇;(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3)剖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4. 课堂讨论(1)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2)分组讨论,分享成果。

5. 欣赏与拓展(1)让学生欣赏其他李白的诗歌;(2)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境;2. 强调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3. 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八、作业布置1. 背诵《月下独酌》;2. 写一篇关于《月下独酌》的赏析文章;3. 收集其他李白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月下独酌李白备课教案

月下独酌李白备课教案

月下独酌李白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月下独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背景知识,包括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文的背诵和默写。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对诗人的情感和哲理的深刻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包括诗文的翻译、注释和背景知识介绍。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文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练习题和测试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2. 诗文展示:展示《月下独酌》的全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

3. 诗文解读:逐句讲解诗文,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鉴赏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感受。

5. 背诵练习:让学生多次朗读和背诵诗文,加深对诗文的记忆和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后完成。

六、教学拓展:1. 比较李白的其他作品:让学生选取李白的其他诗作,如《将进酒》、《庐山谣》等,与《月下独酌》进行比较,分析其写作风格和主题的异同。

2. 文学背景了解:介绍唐代的文学背景,特别是诗歌的发展和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诗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八、评价方式:1. 口头提问: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口头提问,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月下独酌》的短文,内容包括诗的意象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个人感受等。

月下独酌教案

月下独酌教案

月下独酌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介绍李白的生平背景和诗歌特点;分享李白的《月下独酌》诗歌。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李白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效果;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感受。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月下独酌》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对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月下独酌》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解读和讨论;邀请学生分享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效果;收集学生的解读观点和感受。

第三章:创意写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月下独酌》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和意象进行创意写作。

3.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进行讨论和启发;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写作作品。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效果;收集学生的写作作品并进行评价。

第四章:小组讨论与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月下独酌》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2 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主题、意象和情感。

4.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邀请各小组进行展示,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团队合作程度和表达能力;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展示效果。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持续兴趣和热爱。

《月下独酌》文章教案

《月下独酌》文章教案

《月下独酌》文章教案课题名称:月下独酌教案课程目标:1. 通过学习月下独酌的诗歌内容,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韵律。

2.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月下独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 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韵律。

3. 进行情感的表达和写作练习。

教学难点:1. 理解和诠释唐代诗歌的意境和抒情。

2. 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进行情感的表达和写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想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重要代表作。

2. 提问:你喜欢读唐代的诗歌吗?为什么?二、介绍《月下独酌》(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月下独酌》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 教师朗读《月下独酌》。

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分析《月下独酌》(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月下独酌》,理解其中的形象和意义。

2. 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四、比较唐代和现代的诗歌(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比较唐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不同之处。

2.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唐代或现代诗歌,并说明理由。

五、情感表达和写作(25分钟)1. 学生们自选一篇现代诗歌或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对《月下独酌》的理解。

2. 学生读出自己的作品,鼓励互相欣赏和点评。

六、总结和展望(10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对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2. 教师展望下一堂课的内容。

教学资源:1. 《月下独酌》原文2. 录音设备或电子设备3. 现代诗歌选集教学评估:1. 学生对《月下独酌》的理解和表达。

2. 学生对唐代和现代诗歌的比较。

3. 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唐代和现代优秀的诗歌作品,培养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邀请专业的诗人或文学研究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李白《月下独酌》教案

李白《月下独酌》教案

月下独酌教学目标:一、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二、感受李白的酒月情结三、总结李白孤独情怀教学重点一、诗文的思想内容二、解读李白的酒月情结教学难点“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正确理解,从而更好的理解诗人的孤独情怀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

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2.具体分析(一)月下独酌的客观环境(1)听录音朗读,思考:李白在怎样的环境里喝酒?在这样的环境里,李白喝酒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明确: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

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

自然觉得落落寡欢。

(2)酒喝不下去,李白是如何解决的呢?明确:在一举手、一投足间,明月成伴,身影相陪。

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补充: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

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月下独酌》教学教案

《月下独酌》教学教案

《月下独酌》教学教案《月下独酌》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品读诗歌的习惯,并借助对《月下独酌》的赏析培养语感。

2、通过反复诵读,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境。

3、体会诗人怀才不遇的孤寂、豪放旷达的情怀。

教学重点:培养品读诗歌的习惯,并借助对《月下独酌》的赏析培养语感。

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有一位诗人,他一生洒脱飘逸,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他站在大唐之巅,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为后世留下了900多首光耀千古的诗作,并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是-------也许我们很多人往往只看到李白的盛名与光鲜,很少走进李白的内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月下独酌》,看看天才诗的人内心曾有过一段怎样的独白?二、自主学习与交流。

(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预习交流(选代表将“我关注的字词”写在黑板左侧)1、朗读诗歌,说说整体感受---------整体感受,触发语感。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朗读一两遍,并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感受。

2、品读诗歌,内容及语言赏析-------感悟品味,领悟语感。

(1)学生自主品读诗歌;(2)美点赏读(内容、语言)。

①情思美(本诗聚焦在花前月下独酌的那种特别的情境里,且起伏跌宕,引领我们去感受诗人那弥漫于天地间的孤独与浪漫,仿佛沐浴在情感的天空里)热情奔放感②意境美(美妙清丽的背景、率真浪漫的想象、独特伟大的孤独)浪漫飘逸感③语言美品读饱含深情的动作的词句品读诗眼;品读标题。

适境感、韵味感④结构美(独酌邀饮--伴月行乐--寄情明月,渐次推进)和谐感、层次感3、激情朗诵,加深理解与体验------------诵读积累,积淀习得语感。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创造性地朗读或演读诗歌)三、运用与小结(总结、拓展)你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感受过孤独?你是怎样排解的?请说说你印象较深的一种情形,并用语言描绘出来。

月下独酌李白备课教案

月下独酌李白备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月下独酌李白备课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月下独酌》。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李白的诗歌风格和意境。

3. 学生能够了解李白的生活背景和文学地位。

4.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创作,体验李白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1. 李白的《月下独酌》的诗歌内容和意境。

2. 李白的诗歌风格和文学地位。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对李白生活背景的了解。

二、教学准备教材或教学资源:《唐诗三百首》、《李白诗集》等。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学PPT、书法纸墨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李白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李白的基本信息,激发学生对李白的兴趣。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月下独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教师解读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三、诗歌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什么意境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李白诗歌的风格和意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月下独酌》的记忆和理解。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李白的诗歌风格,与其它诗人进行对比。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三、诗歌创作(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月”为主题的诗歌。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月下独酌》。

2. 深入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 完成一篇关于李白诗歌风格和意境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对《月下独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表现。

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

高中语文月下独酌教案

高中语文月下独酌教案

高中语文《月下独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月下独酌》全诗。

(2)了解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3)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主题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境的感悟。

2. 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相关资料卡片。

3. 课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题目“月下独酌”,激发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主题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

4. 诗歌解析(1)逐句解析诗歌,分析字词用法和含义。

(2)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美感。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

(2)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练习中的问题。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鼓励课后阅读和创作。

7. 布置作业(1)背诵《月下独酌》。

(2)写一篇关于《月下独酌》的读后感。

8. 板书设计《月下独酌》李白主题:描绘月夜美景,表达诗人独酌之情意境:寂静月夜,花影摇曳,诗人独酌,欢颜畅饮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学生评价通过学生作业、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等方面,对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月下独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八、教学修改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评价的结果,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月下独酌教案

月下独酌教案

月下独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月下独酌》这首诗;(2)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事迹及诗歌风格;(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2)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培养同理心;(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分析;3. 诗人李白生平事迹的介绍。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的意境的理解;2. 诗歌情感的把握;3.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注释、译文、相关图片等;2. 学生准备《月下独酌》这首诗的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月夜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2)简要介绍诗人李白,引导学生了解其生平事迹及诗歌风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分享心得体会;(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诗歌的特点。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月下独酌的场景,感受诗人的心情;(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情感体验。

6. 作业布置:(1)背诵《月下独酌》这首诗;(2)写一篇关于诗歌情感体验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选取其他描写月夜的诗歌,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与《月下独酌》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自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月下独酌优秀教案

月下独酌优秀教案

月下独酌优秀教案月下独酌优秀教案月下独酌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②熟背全诗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讨论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2、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李白的处境:李白怀抱一腔政治热情到了长安,被贺知章等欣赏,唐玄宗任为翰林待诏,把李白当作词臣而已,更兼李白本性正直纯真,得罪了权贵被排挤出京后,漫游江湖间,政治理想无法实现,762年,病死当徒,初葬采石矶。

杜甫“世人皆曰杀,我意独怜才”,可见李白一生始终受到权贵们的排挤,郁郁不得志。

二、诗文赏析: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我们对“月”这一传统意象已有一定了解,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并结合这首诗,说说本诗中“月”这一意象的含义。

“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乡”“渴盼团圆”等意。

此诗中“月”的意象应有“冷清寂寥”和“品质高洁”的含义。

2、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

3、但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独酌”4、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5、赏析“邀”字。

“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

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

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其中。

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完整版)月下独酌教案

(完整版)月下独酌教案

月下独酌李白教课目的1.认识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2.认识文中所用反衬及想象的艺术特点,学习剖析及运用3.领会诗人的深邃的孤独之情和坚持正直质量的风格教课要点难点1.理解诗歌中寄望的诗人的思想感情2.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成效教时安排: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知人论世)前方我们认识了李白是在政治上的失落与不得志之下创作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其实,在那以前李白怀抱一腔政治热忱到了长安,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 ,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介绍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他本想此行能够发挥才能,有所作为,但是很不如意;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其实不重用他,更兼李白天性正直单纯,冒犯了显贵,遇到显贵的排斥。

他在长安不到两年就被赐金放还,让“提早退休”了。

对傲岸的李白来说,这不单是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整幻灭,更是很件丢人面的事情。

不好求人也许也没人能帮忙,更是没处能倾吐了,于是就有了今日我们将学习的这首诗《月下独酌》,李白太伟大了,伟大得让人忽略了他的孤单,《月下独酌》写于李白卿相梦幻幻灭之时,这首诗看出他孤寂而傲慢的心灵,其实他是一个“伟大的孤单者” 。

李白要自由,但又想走宦途“济世” ;外显旷达,其实内心孤寂。

孤寂的他怎样排解呢,标题中能够看出酒与月,他惟有对“酒”与“月”去诉说他心中的愁闷。

月与酒的意象酒与月,是李白一世须臾未曾走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相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

如 "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如 " 人生喜悦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将进酒》)。

经过这些交口称赞的诗句,李白创建出一种独到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地,简单回首一下诗歌中所接触的月与酒的意象,做个总结概括:月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完整版)月下独酌教案

(完整版)月下独酌教案

月下独酌李白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了解文中所用反衬及想象的艺术特色,学习分析及运用3.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2.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知人论世)前面我们了解了李白是在政治上的失意与不得志之下创作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其实,在那之前李白怀抱一腔政治热情到了长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更兼李白本性正直纯真,得罪了权贵,受到权贵的排挤。

他在长安不到两年就被赐金放还,让“提前退休”了。

对傲岸的李白来说,这不仅是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更是很件丢脸面的事情。

不好求人或许也没人能帮忙,更是没处能倾诉了,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这首诗《月下独酌》,李白太伟大了,伟大得让人忽视了他的孤独,《月下独酌》写于李白卿相梦幻破灭之时,这首诗看出他孤寂而高傲的心灵,其实他是一个“伟大的孤独者”。

李白要自由,但又想走仕途“济世”;外显旷达,其实内心孤寂。

孤寂的他如何排遣呢,标题中可以看出酒与月,他唯有对“酒”与“月”去诉说他心中的苦闷。

月与酒的意象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

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简单回顾一下诗歌中所接触的月与酒的意象,做个总结归纳:月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高中语文月下独酌教案

高中语文月下独酌教案

高中语文《月下独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月下独酌》。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文的意义。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独立理解诗文内容。

(2)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交流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3)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深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欣赏古典诗歌的美。

(2)学生能够理解友情的重要性,培养珍惜友情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生僻字的认识和书写。

2. 诗中深层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和背诵录音。

2. 教师准备诗文的注释和解释。

3. 教师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播放诗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文的声音美。

(2)教师简要介绍诗文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诗文:(1)学生自主学习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讲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文的意义。

3. 分析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深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总结:(1)教师总结诗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教师强调友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培养珍惜友情的态度。

5. 作业:(1)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朗读、背诵和练习题等。

3. 理解与应用:评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和练习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月下独酌优秀教案

月下独酌优秀教案

月下独酌优秀教案月下独酌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②熟背全诗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讨论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2、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李白的处境:李白怀抱一腔政治热情到了长安,被贺知章等欣赏,唐玄宗任为翰林待诏,把李白当作词臣而已,更兼李白本性正直纯真,得罪了权贵被排挤出京后,漫游江湖间,政治理想无法实现,762年,病死当徒,初葬采石矶。

杜甫“世人皆曰杀,我意独怜才”,可见李白一生始终受到权贵们的排挤,郁郁不得志。

二、诗文赏析: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我们对“月”这一传统意象已有一定了解,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并结合这首诗,说说本诗中“月”这一意象的含义。

“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乡”“渴盼团圆”等意。

此诗中“月”的意象应有“冷清寂寥”和“品质高洁”的含义。

2、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

3、但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独酌”4、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5、赏析“邀”字。

“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

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

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其中。

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1、诗人邀月与影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美景良辰,但仍无法排解心中愁苦,从哪些字词可见?“不解”“徒随”“暂伴”表明了虽以物为友,但物何以为友,以物为友是无奈之举,更写出了作者的孤独。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下独酌》教案(精选9篇)《月下独酌》教案篇1【教学目标】1、以《月下独酌》为例子,引导同学披文入情读诗歌。

2、透过李白的饮酒诗解读李白的内心世界,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孤独孤独。

【学法指导】披文入情。

刘勰《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最终感情的。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

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带领同学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体察文本中的情感因素,紧扣文本中的情感要素绽开有效的对话,真正提高同学解读文本的力量。

本课重点借助《月下独酌》指导同学借助吟诵、想象、品鉴、质疑等方法,深化解读诗人的内心世界,为下一步深化解读古诗、进一步提升同学阅读古诗词力量打下基础。

1、吟诵悟其情吟诵,用声音传达诗中韵味、气概、情致。

反复吟咏,用自己的心灵与声音去碰撞诗人的灵魂与声音,反反复复,二者合拍之时,便心有灵犀。

2、想象入其情融入联想与想象,揣摩并补足字里行间隐含的画面与情感,如临其境之时,便恍然顿悟。

3、品鉴咀其情品尝鉴赏绝词妙句在艺术手法、写景状物、意境营造、情感传达等方面的独特效果,从而加深对诗情的领悟。

4、质疑解其情生疑而激思,激思而求证,百思而得其解。

沿着怀疑去追思问题的真相是读诗必不行少的解情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部分:1、布置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4)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的《苏幕遮》)(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这一步意在扩充同学的学问积累,并为学习李白饮酒诗做预备。

2、布置同学将《月下独酌》中存有怀疑的字句记录下来,小组内争论。

3、布置同学融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揣摩字里行间隐含的画面与情感,将《月下独酌》改写成现代文。

诗歌创作离不开想象,诗歌鉴赏同样离不开想象。

想象可以关心读者将诗行中隐含的内容补足,使阅读者进入诗歌的情境中,精确真实的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课堂上首先对自主学习成果进行沟通展现:1、用小黑板展现同学所整理的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2、同学自主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怀疑。

本诗相对浅显,也可将这一步放在后面的沟通过程中,不作单独展现。

三、合作探究是本课的主体。

详细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1、吟诵。

采纳个人读、集体读、范读、配乐读等形式,引导同学把握情感,进入诗境。

2、想象。

课堂上在音乐伴奏中引导同学想象,并将课前所写内容作以完善。

引导同学进入诗歌意境,将所听所见所嗅再现出来。

3、品鉴。

找出最喜爱的诗句,说说自己的理由。

小组内先自主争论,然后课堂上沟通展现,相互补充,感知诗中遣词造句的妙处,指导同学从艺术手法、写景状物、意境营造、表达情感等角度思索。

4、质疑。

组内汇总无法解决的困惑,重点合作探讨李白月下独酌内心是孤独还是欢畅这一问题。

引导“孤独派”与“非孤独派”相互辩论,明确诗中“孤独”与“不孤独”的跌宕。

5、有感情的诵读。

四、迁移运用部分:1、诵读《将进酒》,体会即使与友团聚痛饮三百杯,李白也是“欢乐并孤独着”的。

2、合作探究:李白飘逸豪放的诗风与李白的“孤独与欢乐”有怎样的内在联系?正由于李白欢乐并孤独着,孤独并欢乐着,才有其豪放飘逸的诗风。

设若只有欢乐,难免显得轻飘;设若只有孤独,难免显得凝重。

李白诗风与李白的内心密不行分。

3、补充相像情感的另一首李白诗《独坐敬亭山》。

李白在孤独时努力追求欢乐,他的内心真正体验了孤独,但也真正体验了欢乐。

【备注】“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这两个环节穿插在课堂其他环节之中。

本课重在引导同学深化体会诗歌情感,懂得李白的内心和飘逸豪放诗风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学习李白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打下基础。

《月下独酌》教案篇2教学目标:1、培育品读诗歌的习惯,并借助对《月下独酌》的赏析培育语感。

2、通过反复诵读,并绽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境。

3、体会诗人怀才不遇的孤寂、豪放旷达的情怀。

教学重点:培育品读诗歌的习惯,并借助对《月下独酌》的赏析培育语感。

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绽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有一位诗人,他一生潇洒飘逸,不寄予于高堂的庄重,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他站在大唐之巅,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为后世留下了900多首光耀千古的诗作,并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是-------或许我们许多人往往只发现李白的盛名与光鲜,很少走进李白的内心。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月下独酌》,看看天才诗的人内心曾有过一段怎样的独白?二、自主学习与沟通。

(老师寄语:信任自己,才能成就自己!)预习沟通(选代表将“我关注的字词”写在黑板左侧)1、朗读诗歌,说说整体感受---------整体感受,触发语感。

老师示范朗读,同学自由朗读一两遍,并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感受。

2、品读诗歌,内容及语言赏析-------感悟品尝,领悟语感。

(1)同学自主品读诗歌;(2)美点赏读(内容、语言)。

①情思美(本诗聚焦在花前月下独酌的那种特殊的情境里,且起伏跌宕,引领我们去感受诗人那充满于天地间的孤独与浪漫,仿佛沐浴在情感的天空里)热忱奔放感②意境美(奇妙清丽的背景、率真浪漫的'想象、独特宏大的孤独)浪漫飘逸感③语言美品读饱含深情的动作的词句品读诗眼;品读标题。

适境感、韵味感④结构美(独酌邀饮--伴月行乐--寄情明月,渐次推动)和谐感、层次感3、激情朗诵,加深理解与体验------------诵读积累,积淀习得语感。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制造性地朗读或演读诗歌)三、运用与小结(总结、拓展)你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感受过孤独?你是怎样排解的?请说说你印象较深的一种情形,并用语言描绘出来。

练习与作业:品尝:“独酌”改为“独饮”好不好?赏析:你是怎样理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作业:背诵《月下独酌》;搜集“咏月”的诗词,自定方向进行专题讨论。

1、朗读诗歌,说说整体感受---------整体感受,触发语感。

老师示范朗读,同学自由朗读一两遍,并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感受。

2、品读诗歌,内容及语言赏析-------感悟品尝,领悟语感。

(1)同学自主品读诗歌;( 2)美点赏读。

①情思美(本诗聚焦在花前月下独酌的那种特殊的情境里,且起伏跌宕,引领我们去感受诗人那充满于天地间的孤独与浪漫,仿佛沐浴在情感的天空里)真实感、热忱奔放感②意境美(奇妙清丽的背景、率真浪漫的想象、独特宏大的孤独)浪漫飘逸感③语言美品读饱含深情的动作的词句;品读诗眼;品读标题。

适境感、韵味感④结构美(独酌邀饮--伴月行乐--寄情明月,渐次推动)和谐感、层次感3、激情朗诵,加深理解与体验------------诵读积累,积淀习得语感。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制造性地朗读或演读诗歌)《月下独酌》教案篇3初三语文教案《月下独酌》学问与技能: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的情感。

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内容,培育良好的诵读习惯,并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及诗歌中的名句。

2、以诵读促思索,通过反复吟诵品尝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封建社会中学问分子的遭受和苦闷,体会诗人的肤浅的孤独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

重点1.理解诗歌中寄予的诗人的思想感情2.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难点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一、导入新课1、以李白有“诗仙”之美誉引出介绍,请同学吟诵学过的李白诗篇。

2、简介写作背景。

同学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诗篇。

引发同学学习爱好。

简介,为课文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

诗人是一人在饮酒还是与人共饮?同学依据预习回答。

引起同学学习爱好,引发同学深化思索。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二、初步理解,整体把握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大意。

2、词义答疑,出示重点词。

除课下解释外,可补充:“徘徊”:来回走。

三、深化研读1、既然诗人在独饮,为什么要写成“三人”?详细是哪“三人”?2.如何看待谈笑风生的'成三人'?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久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

儿时对月亮的最初熟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3.'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表明怎样的心境?惋惜,月亮却远在天涯,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悄悄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沟通。

4、月”、“影”伴“我”月下饮酒,看似诗人得意其乐,场面喧闹,实则写尽凄凉孤独。

让同学通过读,沉醉到文本中,品尝诗歌的深层内涵。

本部分是学习的重点、难点,老师要适时指导,点拨关键词句,引导同学进行感悟。

四、深层探究1、怎样理解诗歌最终两句?1.李白毕竟为何孤独?(1)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2)他的追求与探究也经常会被人误会.(3)他对现实人生的领悟与拒绝,让他感到孤独.2.李白如何看待自己的孤独?(1)”永”__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懊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2)”期”__李白明白自己的孤独境况,但却沉醉于这一境况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状况下,是注定要以孤独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

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为一生的知己,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

2、揭示诗歌的主旨。

自读,诗人只能与月光身影永久结游,在仙境中重逢,可见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落寞。

读-品-悟,感悟本诗的深层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