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作业设计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作业设计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在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事业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双减”政策实施的重要原因。“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不是简单的作业减量,而是要对作业提质增效。

结合学情,分层布置,精选精练,提高作业有效性,坚决杜绝重复性、简单机械类作业,提高作业的育人效果,优化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了教师参与作业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新时期新要求,学校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结合学生的能力层次,分出不同的班型,在课堂教学、分层作业设计、分层作业布置和学生的分层评价方面进行了研究,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努力构建基于校本的体现学生个性差异的作业结构体系。

L多角度作业分层的依据

①基于学生学业水平分层: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分层作业。

② 基于学生学习进度分层:根据进入学习项目的时间差异性分层作业。

③基于学生专业发展需求分层:根据学生专业发展对学科知识水平要求的差异性分层作业。

④基于学习效果方式分层:根据学业水平反馈形式的差异性分层作业。

2.多层级作业分层设计

根据不同班型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将作业按照难度递增的顺序

分成了达标级、良好级、优秀级三组,实现分层作业设计和作业的分层布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需求。

达标级题目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良好级题目是综合练习,主要针对学习中等学生,考查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简单运用。优秀级题目是针对优秀学生的创新练习,包括开放性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划分的标准如下:

宏观上,按照题目的难易程度设计分层作业,将作业分为达标级、良好级、优秀级三组。同时,从量化的角度具体分析,按照考查的知识点个数、考查的学生思维链长短、涉及的学科能力层面等标准将作业进行具体的分组。

达标级题目为学生应知应会的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个数不超过2 个,学生思维链较短,考查的能力不超过2个方面。良好级题目为学生简单应用的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个数为3~4个,学生思维链长度中等,考查的能力涉及3~4个方面。优秀级题目为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探究的题目,注重学生的学科素养,考查的能力涉及5个方面甚至更多。

3.作业分层布置

由于作业分为达标级、良好级、优秀级,作业组合方式较为灵活。针对不同班型学生的认知水平并结合分层作业问卷调查反馈,了解学生的作业需求,合理选取作业的组合方式,确定适当的作业量,保证学生高效完成作业。

4.评价作业完成效果

分层作业需要分层评价其完成效果,根据学生是否完成了相应层

次的作业、完成作业的时间、完成作业的总量、完成作业的正确率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也可通过设置作业表现问卷、作业管理量表、作业目的量表、作业评估问卷等调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做出适当评价。

在对实验校的作业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总结出知识应用、探究体验、实践操作、设计创新四类作业形式,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1,知识应用类作业

知识应用类作业是为练习、巩固和应用知识而设计的作业。在于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达到知识应用的目的,常常会以书面语言表达、图表概念梳理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达到知识内化、迁移的目的,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这类作业设计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难度不宜过大,训练不宜过多,不能将知识训练繁琐化、复杂化,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2.探究体验类作业

教师要以课堂教学知识学习和学生现有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探究体验类作业,引导学生在探究思考过程中逐渐升华认知、提高素养、

发展思维。

这类作业尤其要注重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建立起课堂学习与课后生活之间的联系,做到探究生活现象本质、学以致用。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知识应用场景中进行体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产生的本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类作业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需要教师积极设计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完成的各种作业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后完成实践操作类作业。中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动手操作比较感兴趣, 设计实践操作类作业可以引导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轻松有效完成作业, 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通过对知识运用进行深度思考,发展核心素养。

这类作业具有知识应用的综合性特征,往往耗时较长,实际操作也比较困难,需要教师设计跨学科的主题化作业,为学生留出足够的作业时长,并且以小组的方式合作完成作业,防止学生应付了事,达不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4.设计创新类作业

主要是通过多种多样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进行作业设计,通过具有挑战性的主题任务设计,激发学生创造潜能,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形成创新意识和能力。

这类作业,需要打通学科知识之间的界限,强调灵活、综合运用

知识的能力,并且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体验到知识应用、创新设计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实验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作业研究。教师们使用一些软件平台进行作业批改和试卷分析等工作,通过软件平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例如,主要用于对课堂知识巩固的常规作业;强调知识综合运用的挑战性作业;还包括手抄报、阅读汇报和微视频等。借助技术平台进行统计分析,收集整理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多样化作业应用有关数据,及时发现倾向性问题,掌握发展变化趋势,明确改进方向和重点。

有的学校将学生作业中集中出现的问题录制微课讲解视频上传至微信公众号,确保学生课后能够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有些学校利用翻转课堂,尝试制作微课视频。

教师采取创新的作业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通过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开发个性和创新意识。同时注重差异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性格特点的基础上,用不同的尺子量不同的学生。

对于布置的作业,教师首先要进行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哪些题能做对,能做对的原因是什么;哪些问题处理起来还比较困难,对错误率较高的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并且督促学生对错题进行订正。

学生自评阶段,通常大部分学生对错题的订正方式主要是简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