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壁碳纳米管-水纳米流体导热机理及重力热管实验研究
新型重力热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新型重力热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曹小林;曹双俊;曾伟;王芳芳;李江;池东【摘要】基于常规重力热管换热器难以安装翅片结构以强化管外换热,提出一种新型结构形式的重力热管换热器,该热管由一些并排的矩形通道而不是通常的圆管组成.并建立实验测试平台,进行一系列对比实验,重点分析加热功率、工质充液率、倾角及冷凝段风速对其运行热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热功率对热管的运行性能有重要影响;当工质充液率约为20%时,热管换热器具有最小运行热阻;在最佳充液率为20%和加热功率为360 W时,运行热阻随倾角的增加有减小趋势,但当加热功率较大时,倾角对热管换热器的运行热阻影响不大;随着冷凝端风速的增加,热管换热器的运行热阻不断减小.%Based on the fact that normal gravity-assisted heat pipes are difficult to be enhanced with fins, an innovative gravity-assisted heat pipe was developed, which is made of several rectangular channels in parallel instead of normal round channels. A test apparatus was set up, with which the influences of heating input power, filling ratio, inclination angle and air velocity at condenser section on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were investigated by contrast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heating input power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The minimum heat transfer resistance is gotten at the filling ratio of about 20%. When filling ratio is 20%, the thermal resistance decreases sligh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clination angle when the input power is 360 W, but the inclination angle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rmal resistance for higher heat input power. The thermal resistance decreases gradually as the air velocity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denser section.【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43)006【总页数】5页(P2419-2423)【关键词】传热;换热器;热管;热阻【作者】曹小林;曹双俊;曾伟;王芳芳;李江;池东【作者单位】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流程工业节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流程工业节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流程工业节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流程工业节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流程工业节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流程工业节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72与普通热管相比,重力热管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而且传热性能优良、工作可靠。
纳米流体在圆管中的流动与换热实验研究
纳米流体在圆管中的流动与换热实验研究一、引言纳米流体是一种由纳米颗粒悬浮在基础流体中形成的复合流体。
由于其具有优异的热传导性能和流变特性,纳米流体在热管理、能源转换和微尺度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圆管是常见的传热设备,研究纳米流体在圆管中的流动与换热行为对于深入理解纳米流体的传输机制和优化圆管传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研究纳米流体在圆管中的流动与换热行为,并探讨不同参数对其影响。
三、实验原理1. 纳米颗粒悬浮液制备:选择适当的基础流体(如水或油)作为载体,将纳米颗粒加入到基础流体中,并通过超声处理使其均匀分散。
2. 流动实验:将制备好的纳米悬浮液注入到圆管中,控制不同的进口速度和温度条件,观察纳米颗粒在圆管内的运动情况。
3. 换热实验:通过加热或冷却外部介质,控制圆管的温度差,测量纳米流体在圆管内的传热性能。
四、实验步骤1. 制备纳米颗粒悬浮液:按照一定比例将纳米颗粒加入到基础流体中,并通过超声处理使其均匀分散。
2. 准备圆管实验装置:选择合适的圆管尺寸和长度,安装进口和出口温度传感器以及流速计。
3. 流动实验:将制备好的纳米悬浮液注入到圆管中,调节进口速度和温度条件,并记录纳米颗粒在不同位置处的运动情况。
4. 换热实验:通过加热或冷却外部介质,控制圆管的温度差,测量进口和出口处的温度变化,并计算纳米流体在圆管内的传热系数。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流动行为:根据观察到的纳米颗粒运动情况,可以分析纳米流体在圆管中的流动模式和速度分布。
在高速进口条件下,可能观察到纳米颗粒的聚集现象。
2. 换热性能:通过测量进口和出口处的温度变化,可以计算纳米流体在圆管内的传热系数。
实验结果可能显示出纳米流体具有较高的传热性能,比传统流体更适用于提高圆管换热效果。
六、实验结论通过对纳米流体在圆管中的流动与换热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纳米颗粒的添加对流动行为和换热性能有显著影响。
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及其性能研究
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及其性能研究紧R物复"材料其有艮好的可加工性.在电子屡件封装诽领域疙看非常厂泛的屁用前毘ifu CNTs < i:好的机械神陡得::.JJ換旺优异L热7 fl 'I. 学性履■作为聚汁物境汁材料的增强剂来提髙复合材料的导电与导热性能是LJ前CNTs览汁材料研究的热感⑷.研究表明虎合材料导热性能除了受CNTs倉就冏血响以外、还与CNTs的儿啊尺度、分散度、纯度、排列方向缭丄二上J .:.II :. -J ir J- < f「d .「I.* 4;同询用论''■.,■!.■ : < I.一个公认的模型能准确预测CNT材聚卅物巫汴材斡的热{率口鉴于CNTs特殊的形貌结构.本章在对CNTs/Se合物臭合材料导热性能进打计算时.主要考虔了填料形貌、含星对员合材料导热性能的磁响.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工通过分类分折.比较了几种卑合物捲赧合材料导热模型.建上了考虑CNTs宦向度的有效命展摸型.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結果的対比分析研究. 得出了CNTs作丸常强聚舍物城若材料錚热件能的填料的优勢所在.并就CNTs的K栓比、鲁慑柑堂合物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提爲所屆的作用进廿I' 分析研究匚3. 1. 1理论橈型的建立3J.J.1规冇貝合材料H热模型的村比分析(1)Maxwell 枝型Maxwell紀就V的研究宣合材料的廿热桩。
Maxwell捋出.境料粒子旳匀的分散在展底粒(-的连线相中*彼此之何没冇丘接的相互作用“假宦粒子的外形为球形井前H卩分布在基底中.那么其热导率&的Maxwell方程【仏切可吗为r 厂’.q+ 2 為+ 2v T (右石)式中召和召分别为临底材料和境料粒F的媒导率:£为塩料粒子的你积「I分数.对此方程而肯,当填料粒子的含盘校低时.实验数据却3SW机方理的理论册线胖常一致* (U瑕料粒产的會就较瞞时.实验敌据与理论曲怨有较尢的兀沖匚这是由厂打填料粒子的含屋较高时* fll:Maxwel方程的削提假设条件已不适用了.为塡料粒子含量较高时.粒子披此之间不再足孤立的.W 是有了直接的相互作用.其次.由于M 宓W 创方程占虑的囚索较少.填料粒予 含斌校謀或曲顷的热导率差别较大时,填料粒子的形状村复汁材料的导热率 会有较大的带响。
多壁碳纳米管悬浮液沸腾换热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壁碳纳米管悬浮液沸腾换热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其具有超高的强度、导热性和电子输运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生物、电子、材料等领域。
随着工业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加,热管、换热器等传热设备的性能越来越重要。
碳纳米管的导热性能被认为是提高传热设备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多壁碳纳米管的导热性能比单壁碳纳米管更好,且容易制备,在工业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因此,研究多壁碳纳米管悬浮液在换热器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多壁碳纳米管悬浮液在沸腾换热过程中的性能。
通过对多壁碳纳米管的添加浓度、不同操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多壁碳纳米管悬浮液在沸腾换热器中的传热性能、换热效率等参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 多壁碳纳米管悬浮液的制备:通过化学还原法和剪切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悬浮液。
2. 沸腾换热实验:将多壁碳纳米管悬浮液注入沸腾换热器内,对实验过程中的压力、温度、能量转换等参数进行监测,并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
3. 测试多壁碳纳米管悬浮液的沸腾性能:通过实验测试多壁碳纳米管悬浮液的开沸点、沸腾热通量、池沸核密度等参数。
4. 数据分析与讨论:通过实验结果中的数据分析,来评价多壁碳纳米管悬浮液在沸腾换热器中的传热性能、换热效率等参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四、预期结果随着多壁碳纳米管悬浮液浓度的增加,其在沸腾换热器中的传热性能和换热效率应该会随之提高。
本研究预计可以通过实验结果对多壁碳纳米管悬浮液在换热器中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为提高传热设备的性能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持。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拟通过实验研究多壁碳纳米管悬浮液在沸腾换热器中的性能,以期为多壁碳纳米管在传热、材料、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此外,多壁碳纳米管悬浮液在沸腾换热器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对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范文
《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微纳科技的飞速发展,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研究已成为科研领域的热点之一。
微管道内流体的流动和传热行为直接关系到众多工程应用领域,如微电子冷却、生物医药传输、能源存储等。
而纳米流体的引入,由于其出色的热物理性质和导热性能,显著地提升了传统流体的传热效果。
本文将详细阐述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和传热机理,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在微尺度下,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与宏观尺度下的流体有所不同。
首先,由于纳米粒子的存在,纳米流体具有更高的粘度,这使得流动阻力增大。
然而,在微管道中,这种增大的阻力反而有助于提高流体的层流性,减少湍流的发生。
此外,纳米粒子的布朗运动也会对流动产生影响,使得流体在微管道中的流动更加复杂。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深入探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雷诺数范围内,纳米流体的流动表现出较好的层流性。
此外,随着纳米粒子浓度的增加,流动的阻力也会逐渐增大。
三、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机理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传热机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纳米粒子的导热作用;二是流体与管道壁面的热交换。
由于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它们在流体中能够有效地传递热量。
同时,在微尺度下,流体与管道壁面的热交换也更加迅速。
我们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流量和温度条件下,纳米流体的传热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流体。
此外,我们还发现纳米粒子的浓度、粒径以及流体流动状态等因素都会对传热性能产生影响。
四、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影响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和传热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纳米粒子的浓度、粒径、形状、表面电荷等。
此外,流体的流速、温度、压力等也会对流动和传热性能产生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优化策略来提高纳米流体的性能。
纳米流体重力热管启动性能的试验研究
t i o w e r e t e s t e d, a n d t h e t e mp e r a t u r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t h e i r s t a r t — u p p r o c e s s e s w a s g i v e n .T h e r e s u l t s h o w s t h a t u n d e r
n a n o f u i l d s wa s l o we r t h a n t h a t o f h e a t p i p e s i f l l e d wi t h wa t e r .T h e s t a r t — u p t i me o f h e a t p i p e s t h a t h a v e 5 0 % 一
t h e t e s t c o n d i t i o n o f c o n s t a n t t e mp e r a t u r e wa t e r ba t h,t h e h e a t p i p e s il f l e d wi t h n a n o lu f i d s h a v e a l o we r s t a r t — up t e mpe r a t u r e a nd a s h o r t e r s t a r t — u p t i me i n e v a p o r a t i o n s e c t i o n c o mp a r e d wi t h he a t p i p e s il f l e d wi t h D1 wa t e r ,t h e bi g g e s t t e mp e r a t u r e d r o p b e t we e n t he e v a p o r a t i o n s e c t i o n a n d t he c o n d e n s a t i o n s e c t i o n o f he a t pi p e s il f l e d wi t h
纳米流体及分散剂对重力热管性能影响试验
纳米流体及分散剂对重力热管性能影响试验王助良;戴世佳;王宏宇;罗明;黄彬;马青【摘要】为了研究纳米流体及分散剂对重力热管性能的影响,对各热管的启动性能(启动时间和启动温度)以及传热性能(稳定运行时管壁温度分布和总热阻的大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添加及其物理性质对热管的启动时间有影响,添加纳米流体的热管,启动时间较传统去离子水热管明显缩短1.3~3.2 min;分散剂的添加对热管的传热性能也有影响,在高热流密度工况下,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分散剂的热管性能明显优于以阿拉伯树胶(AG)为分散剂的纳米流体热管;添加分散剂的纳米流体热管热阻较去离子水热管降低26.4%~63.9%.%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ano-fluid and dispersa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gravity heat pipe, the starting performance (start-up time and start temperature) and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tube wal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t stable state and total thermal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heat pipes were determined separat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nanoparticles have effects on the start-up time of heat pipe.The start-up time of heat pipe with nano-fluid is 1.3~3.2 min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one with deionized water as working fluid.The addition of dispersant also affects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heat pipe.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heat flux, the performance of nano-fluid heat pipe with twelve sodium alkyl sulfate (SDS) as dispersant is better than that with arabia gum (AG) as dispersant.The thermal resistance of nano-fluid heat pipe with dispersant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26.4%~63.9%.【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8)005【总页数】5页(P544-548)【关键词】纳米流体;重力热管;分散剂;启动性能;传热性能【作者】王助良;戴世佳;王宏宇;罗明;黄彬;马青【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江苏镇江 212013;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江苏镇江 212013;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江苏镇江 212013;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江苏镇江 212013;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江苏镇江 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72.4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纳米流体应用到重力热管中,可在对热管加工工艺影响最小的条件下,显著降低热管的热阻,强化热管内部传热性能.文献[1]在2006年首次对以纳米流体为工质的热管传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耦合了热管与纳米流体的纳米流体热管传热性能显著提升.宫玉英等[2]对以SiO2-H2O纳米流体作为工质的热管进行试验得出采用纳米流体的热管传热性能较传统热管性能提升1.35~1.70倍.黄素逸等[3]针对以ZnO2/SiO2/Al2O3/TiO2作为工质的纳米流体重力热管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新型热管启动时间短、壁温低且纳米颗粒尺寸越小强化越明显.彭玉辉等[4]对以γ相Al2O3制成的纳米流体为工质的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热管传热系数较普通热管提高了47%~96%.张云峰等[5]通过对外加磁场强化纳米磁性流体真空热管传热性能的研究,得出磁场能强化热管的传热且静态直流磁场对热管传热速率提高最大.文献[6]通过对不同体积浓度(1%~3%)的Al2O3-H2O纳米流体的两相闭式热虹吸管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用Al2O3-H2O纳米流体代替纯水,热管效率提升14.7%.文献[7]对Au-H2O纳米流体重力热管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纳米颗粒结构特点对热管热力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纳米流体重力热管的热阻比去离子水热管热阻低.文献[8]对银纳米流体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加热功率由30 W上升到60 W时,纳米流体热管的热阻较传统热管降低了10%~80%.分散剂是一种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两种相反性质的界面活性剂,它能够防止纳米溶液中纳米颗粒的沉降和凝聚,使其形成稳定的悬浮液.然而,在纳米流体重力热管中,添加分散剂强化热管性能的研究鲜有报道.文中着重对纳米流体特性及不同分散剂的添加对重力热管性能的共同影响做进一步的研究.1.1 重力热管的设计与加工试验采用的是无吸液芯重力热管,管子材料选用外径为8 mm,壁厚为0.7 mm的紫铜管.管子总长为1 500 mm,其中蒸发段长度为300 mm,冷凝段长度1 200 mm,无绝热段.该热管制造工艺主要过程分为化学清洗、机械加工、管壳的检漏、真空除气、充液、封装焊接等.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是以一定的方式和比例将纳米级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粒子添加到纯液体中形成稳定的悬浮液[9],文中分别将制备的去离子水以及添加不同分散剂(SDS和AG)的Al2O3-H2O纳米流体和SiO2-H2O纳米流体作为工质添加到重力热管中,最后通过真空封口的焊接技术封死充液口.本试验所用热管由于管径较小,在封口时用冷焊钳剪断充液管,并进行焊接以达到工艺要求.1.2 试验台的搭建与设备选取试验系统如图1所示,重力热管性能测试试验台由加热系统和测量系统组成.为保证热管均匀加热,加热系统采用自制的管式加热炉提供热量,并装设了调压器、电流表和电压表控制加热功率.测量系统主要由10对K型(镍铬-镍硅)热电偶、HP34970A数据采集器以及计算机组成.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在试验前对热电偶进行了温度标定.热电偶测点分布如图2所示,蒸发段的热电偶测点分别布置在50,110,170和230 mm处;冷凝段的热电偶测点分别布置在500,800,1 100和1 400 mm处.热管冷凝段暴露在外界空气中,依靠自然对流和辐射散热进行冷却.2.1 纳米流体重力热管的启动过程分析在试验过程中,通常将热管壁面温度迅速上升到某平衡点时的温度定义为热管的启动温度.图3中分别显示了以去离子水、添加SDS分散剂的Al2O3-H2O纳米流体、添加AG分散剂的Al2O3-H2O纳米流体、添加SDS分散剂的SiO2-H2O纳米流体和添加AG分散剂的SiO2-H2O纳米流体作为工质的重力热管启动过程时蒸发段与冷凝段的温度分布.其中加热功率为30.7 W,纳米流体的质量分数均为1%,纳米颗粒粒径均为10 nm.从图3a中可以看出:去离子水热管的冷凝段在加热运行前3 min内呈现凹型曲线,表明其温度较蒸发段温度提升速率有明显的滞后;在3 min之后,蒸发段与冷凝段温度同步上升并趋于稳定,即认为启动完成.由图3可知,去离子水热管启动时间为15.3 min,蒸发段启动温度为137 ℃.从图3b,c中可以看出,纳米流体重力热管的冷凝段并没有明显的启动滞后现象,这与文献[10]的结论是一致的.此外,添加分散剂之后的各纳米流体重力热管的启动时间分别为12.1,13.0,14.0及14.5 min,启动时间较去离子水热管缩短了1.3~3.2 min.说明在添加了纳米流体后,热管启动时间得到明显缩短.进一步比较可以看出,Al2O3-H2O纳米流体重力热管的启动时间较SiO2-H2O纳米流体重力热管短且启动温度也相对较低,这是由于Al2O3的导热系数比SiO2高,纳米流体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强化作用与纳米颗粒的导热性能正相关.在纳米流体的制备中添加的分散剂对热管的启动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从图3中数据可以看出,对于Al2O3-H2O纳米流体而言,尽管添加AG分散剂比添加SDS分散剂后所得到的纳米流体的稳定性更高,但在热管启动过程中,添加SDS分散剂的纳米流体热管启动时间却缩短了0.9 min,这是因为SDS分散剂显著降低了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强了表面的润湿性,显著优化内部换热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SiO2-H2O纳米流体热管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论,即添加SDS分散剂后,启动时间较添加AG分散剂的纳米流体热管减少了0.9 min.2.2 SDS和AG水溶液热管的启动性能为进一步研究制备纳米流体过程中的分散剂对热管启动性能的影响,配制了质量分数分别为0.25%和1.00%的SDS,AG水溶液,并充入热管中作为工质.图4中分别显示了在30.7 W加热功率时热管的启动性能.由于前10 min不同工质的热管壁温变化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仅示出了10 min之后的壁温变化曲线.添加了SDS水溶液的热管其蒸发段启动温度较去离子水热管降低了2 ℃,而冷凝段启动温度较去离子水热管温度升高1 ℃,说明仅添加SDS分散剂对于热管的启动性能有一定的强化作用.添加了AG水溶液的热管,蒸发段温度较去离子水热管降低1 ℃,而冷凝段温度与去离子水热管一致.2种分散剂的添加对热管启动性能影响不同,这主要是由于SDS可以显著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而AG对表面张力的影响不大,热管内工质表面张力降低,会使得气泡的产生和生长速率增大,强化热管的传热.2.3 加热功率对不同工质重力热管的影响为探究工质在不同热流密度下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分别在3种不同加热功率13.3,30.7及44.6 W的条件下进行了试验测试.图5分别显示了去离子水热管、添加了不同分散剂(SDS和AG)的Al2O3-H2O纳米流体热管在该3种工况下启动过程蒸发段温度变化曲线.由图5可以看出,在不同加热功率下,纳米流体热管蒸发段的管壁温度均低于去离子水热管,启动时间相应缩短.加热功率越高,纳米流体热管蒸发段较去离子水热管的蒸发段温差就越大.对于采用不同分散剂的纳米流体热管,当加热功率为13.3 W时,添加了AG的热管壁温较添加了SDS的热管高1 ℃;当加热功率上升到44.6 W时,相应的壁温高出了3.7 ℃.说明在高热流密度下,添加SDS分散剂的纳米流体热管传热性能更优秀.这是因为热管处于高热流密度时,蒸发段内主要进行的是池沸腾换热,添加SDS作为分散剂的纳米流体热管由于降低了表面张力,气泡产生、脱离速率加快,生成气泡密度增加,核态沸腾进行的更为充分[11],因此热管传热性能优于添加了AG的纳米流体热管.2.4 不同工质重力热管的壁温分布图6为不同工质重力热管在30.7 W加热功率下的温度分布曲线,图中横坐标为测温热电偶布置位置,纵坐标为温度.从图6a中可以看出,去离子水热管蒸发段的温度最高,冷凝段温度最低.添加了纳米流体后,热管蒸发段管壁温度显著下降,冷凝段管壁温度显著上升,说明热管蒸发段与冷凝段的温差减小,热管的等温性能增强.此外,与SiO2-H2O纳米流体热管相比,Al2O3-H2O纳米流体热管的蒸发段温度更低,而其冷凝段壁温更高,说明纳米流体的物理性质可以显著影响热管的壁温分布.同时,对于同种纳米流体,采用不同的分散剂,其壁温分布也不同,当添加SDS作为分散剂时热管的等温性能优于添加AG作为分散剂的纳米流体热管.图6b为分散剂水溶液热管的壁温分布图,由图可以看出当采用SDS水溶液作为热管工质时,热管等温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而采用AG作为分散剂时,管壁温度变化较去离子水不够明显.2.5 不同工质重力热管的热阻热管传热热流量公式为式中: Q1为实测的电加热功率,W;Q2为向环境的漏热热流量,主要由辐射散热量和对流散热量组成,为正值,W.热管的总热阻按下式计算:式中: Rt为热管总热阻,℃·W-1;ΔT 为热管蒸发段与冷凝段平均温度之差,℃;Q为热管传热热流量,W.稳定工作时各工质热管的热阻计算值:去离子水,0.72 ℃·W-1;Al2O3+SDS,0.26 ℃·W-1;Al2O3+AG,0.34 ℃·W-1;SiO2+SDS,0.45 ℃·W-1;SiO2+AG,0.53 ℃·W-1.添加纳米流体后,热管总热阻显著降低,并且对于同样的纳米流体,采用不同的分散剂,热管热阻降低的值也不同,当采用Al2O3+SDS制备的纳米流体时,热阻较去离子水热管降低幅度最大,为63.9%;采用SiO2+AG制的纳米流体作为工质时,热阻仅降低了26.4%,降低幅度最小,但对于强化热管换热来说也是相当可观的.1) 添加纳米流体的重力热管的启动时间较去离子水热管显著降低,启动时间缩短了1.3~3.2 min,并且消除了冷凝段的启动滞后现象,热管的启动性能得到加强.2) 纳米颗粒的物理性质以及分散剂的选择影响热管的启动性能.采用Al2O3-H2O 纳米流体时,启动时间以及等温性能均优于SiO2-H2O纳米流体.添加SDS作为分散剂制备的纳米流体作为工质时,重力热管的启动性能优于添加AG作为分散剂制备的纳米流体.3) 不同的加热功率以及不同分散剂的添加影响纳米流体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热管的传热性能随着加热功率的升高而有所提升.在高热流密度下,相比于添加AG分散剂的纳米流体,添加SDS分散剂的纳米流体对重力热管传热性能的强化更大.4) 添加分散剂的纳米流体的热管热阻较去离子水热管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26.4%~63.9%,添加SDS作为分散剂的纳米流体,热阻降低幅度最大,降幅达63.9%.戴世佳(1992—),男,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强化换热及余热回收研究.【相关文献】[ 1 ] MA H B, WILSON C, BORGMEYER B, et al. Effect of nanofluid on the heat transport capability in an oscillating heat pipe[J].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06, 88(14):143116-143116-3.[ 2 ] 宫玉英, 赵蔚琳, 朱保杰,等. SiO2-水纳米流体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J]. 化工机械, 2013,40(3):302-305. GONG Y Y, ZHAO W L, ZHU B J,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heat pipes for SiO2-water nanofluid[J]. Chemical Engineering & Machinery, 2013, 40(3):302-305. (in Chinese)[ 3 ] 黄素逸, 李中洲, 黄锟剑,等. 纳米材料在热管中的应用[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5):105-107. HUANG S Y, LI Z Z, HUANG K J,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nanoparticles to heat pipes[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6, 34(5):105-107. (in Chinese)[ 4 ] 彭玉辉, 黄素逸, 黄锟剑. 纳米颗粒强化热虹吸管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J]. 热能动力工程, 2005, 20(2):138-141. PENG Y H, HUANG S Y, HUANG K J.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intensifie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a thermosiphon through the addition of nanoparticles[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2005, 20(2):138-141. (in Chinese) [ 5 ] 张云峰, 张英才, 王新华,等. 磁场作用下纳米磁流体热管传热速率的研究[J]. 动力工程学报, 2011, 31(7):530-533. ZHANG Y F, ZHANG Y C, WANG X H, et al. Mangetic field enhanced heat transfer rate of heat pipe using magnetic nano-fluids as the working medium[J]. Journal of Chinese Society of Power Engineering, 2011,31(7):530-5 33.(in Chinese)[ 6 ] NOIE S H, HERIS S Z, KAHANI M, et al.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using Al2O3/water nano fluid in a two-phase closed thermosyph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 Fluid Flow, 2009, 30(4):700-705.[ 7 ] TSAI C Y, CHIEN H T, DING P P, et al. Effect of structural character of gold nanoparticles in nanofluid on heat pipe thermal performance[J]. Materials Letters, 2004, 58(9):1461-1465.[ 8 ] KANG S W, WEI W C, TSAI S H,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ilver nano-fluidon heat pipe thermal performance[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06, 26(17/18):2377-2382.[ 9 ] 宣益民.纳米流体能量传递理论与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10] 焦青太, 冯伟杰, 王春景,等. 两相闭式热虹吸管启动性能试验研究[J]. 太阳能, 2013,33(18):13-15. JIAO Q T, FENG W J, WANG C J,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tarting performanceof two-phase closed thermosyphon[J]. Solar Energy, 2013,33(18):13-15. (in Chinese) [11] 王金照. 汽泡成核的分子动力学研究及纳米颗粒对成核的影响[D]. 北京:清华大学, 2005.。
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生长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生长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在电子、机械、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多壁碳纳米管是碳纳米管的一种形式,由若干个同心圆形壳组成,有着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
因此,多壁碳纳米管在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和生长机制是当前多个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加深对其物理化学特性的认识,为其在材料科学和多个应用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因此,本研究将致力于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生长机理研究,为其在材料科学和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研究本研究将采用不同的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CVD)、改进的热法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淀积等方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
利用不同的实验参数和制备方法,比较不同制备条件对多壁碳纳米管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影响,找到最优化的制备条件。
2.多壁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多壁碳纳米管的结构及组成进行表征和分析,并结合学术文献分析多壁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
利用实验数据对多壁碳纳米管的生长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探讨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对多壁碳纳米管生长的影响机制。
三、研究进度和预期成果研究初期,将对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进行系统性实验和结论总结。
中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模拟,从生长机理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多壁碳纳米管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最终,将会得出多壁碳纳米管制备和生长机理的深入认识,为其在材料学和其他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实验和理论基础支撑。
预期成果如下:1.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最优化选择;2.多壁碳纳米管的形态、结构及性质分析结果;3.多壁碳纳米管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
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的热物性实验研究
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95年,Choi等人在石蜡油中加入体积分数仅为1% 的碳纳米管,形成的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提高了160%。 较早关于纳米流体导热性能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浓度 氧化物纳米颗粒。 谢华清等把多壁纳米碳管酸化处理后,分散到去离子 水,乙二醇、癸烯中制成纳米流体。当碳纳米管的体积 分数为l%时,上述三种流体导热系数分别增加7.O%、 12.7%、19.6%。即基液的导热系数越低,纳米流体 导热系数增大的幅度越大。 纳米流体比传统液体工质具有更优越的传热性能,一 个主要原因是纳米粒子显著增大了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 许多研究者从实验、理论和数值计算方面对此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
②表面活性剂是碳管纳米流 体粘度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
五 结论
③碳管纳米流体可以显著提 高基液的热导率 ④热导率会随着碳管长径比 的减小而下降的。一定管长 下,纳米流体的粘度随碳管 长径比的减小逐渐增大;
⑤碳管在一定浓度时可以显 著增加基液的热导率
Thank
You
谢谢观看
碳管纳米流体稳定性表征
对不同工艺下制备的碳管纳 米流体进行的静置观察实验: 工艺一:1、2、3未加阿拉 伯胶(GA); 工艺二:4、5、6在溶液中先 加入CNT,再加入GA,最后 加基液; 工艺三:7、8、9在溶液中先 加入GA,配置溶液,再加入 CNT,最后加基液; 工艺四:10、11先配置阿拉 伯胶水溶液,再加入基液, 最后加入CNT。 1、4、7基液为水;2、5、8、10基液为溴化 锂水溶液(1:4);3、6、9、11基液为乙二醇 水溶液(1:1)。
2.不同长径比碳管对热导率和粘度的影响分析
图三 管长>5μm的碳管对热导率的影响
图四 管长<2μm的碳管对热导率的影响
《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范文
《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传热介质,因其高导热性、良好的稳定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等特性,在微管道流动与传热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及传热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纳米流体在微观尺度下的流动规律和传热机制,还能为纳米流体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1. 流动模型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流体本身的物理性质、管道尺寸、形状以及流动条件等。
为了准确描述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流动特性,研究者们建立了多种流动模型。
这些模型主要基于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粘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微管道的几何尺寸和形状进行描述。
2. 流动特性分析在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主要表现为层流和湍流两种形式。
在层流状态下,纳米颗粒在流体中呈现有序排列,有利于提高传热效率。
而在湍流状态下,纳米颗粒的随机运动增强了流体与管道壁面的热量交换。
此外,纳米流体的粘度、表面张力等物理性质也会对流动特性产生影响。
三、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特性1. 传热机制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机制主要包括对流换热和导热。
对流换热主要发生在流体与管道壁面之间,而导热则主要发生在纳米颗粒之间以及纳米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
此外,纳米流体的高导热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也有助于提高传热效率。
2. 传热特性分析纳米流体的传热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纳米颗粒的种类、浓度、大小以及形状,流体的物理性质(如导热系数、粘度等),以及微管道的几何尺寸和形状等。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者们发现纳米流体的传热性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当浓度过高时,纳米颗粒之间的团聚现象会降低传热效率。
四、研究方法及进展1.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搭建实验平台,研究者们可以观察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流动状态,测量传热性能等相关参数。
碳纳米管悬浮液强化小型重力型热管换热特性
第 5 8卷 第 1 2期 2 007正 2月 1
化
上
学
V o _ 8 No 2 l .1
De e be 2 07 cm r 0
Che la I us r a m c l 特 性
郭广 亮 ,刘振 华
( 上海 交 通 大学 机 械 与动 力 工 程学 院 ,上 海 2 0 3 ) 0 0 0
摘 要 :对 水 基 多 壁碳 纳米 管 悬 浮 液 强 化 小 型 重力 型 热 管 换 热 特 性 进 行 了实 验 研 究 。碳 纳 米 管 悬 浮 液 质 量 分 数 为 O1 . %~ 3 ,热 管运 行 压 力 为 7 4 、1. 8和 1 . 7k a .5 2 3 9 P 。实 验 结 果 发 现 ,用 质 量 分 数 为 2 O 的 碳 纳 米 管 悬 浮 9 .
t a s e o fi in n r n f rc e f e ta d CH F o h v p r t r i c e s d b 0 c f t e e a o a o n r a e y 4
20 .
a d1 0 n 2
液 替 代去 离 子 水 后 ,热管 蒸 发 段 换 热 性 能 大 幅 度 提高 ,临 界 热 通 量 最 大提 高 了 10 。热 管 运 行 压 力 对蒸 发 段 沸 2 腾 传 热 系数 有 明显 影 响 ,压力 越 小 ,碳 纳 米 管悬 浮 液 对 沸 腾换 热 特 性 的 强 化 作 用 越 显 著 。壁 面 热 通 量 对蒸 发 段
t o3
( a s) a d he m s n t op r tn p e s r s e a i g r s u e of he t r o y ho v re fom 7 45 k t 1 . 7 t he m s p n a id r . Pa o 9 9 kPa T h ・ e e De i e a e u t h w e ha x rm nt 1r s iss o d t tCN T u p nso ou d sg fc n l nh nc e tt a s e oe fce n s s e i nsc l i niia ty e a e h a r n f rc fi inta d
《2024年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范文
《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微纳科技的快速发展,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研究成为了当前科研的热点领域。
纳米流体的独特性质,如高导热性、良好的稳定性以及优异的传热性能,使其在微尺度传热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及其传热机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纳米流体的基本性质纳米流体是由纳米级颗粒在基础流体中分散形成的悬浮液。
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如高导热性、良好的稳定性以及优异的传热性能,使得纳米流体在微尺度传热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此外,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受其颗粒大小、形状、浓度以及基础流体的性质等多种因素影响。
三、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在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纳米颗粒的加入会改变流体的粘度和表面张力,从而影响流体的流动特性。
其次,微管道的尺寸对纳米流体的流动也有显著影响。
随着管道尺寸的减小,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将发生显著变化,如层流与湍流的转变等。
此外,磁场、电场等外部因素也会对纳米流体的流动产生影响。
四、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机制在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机制主要包括对流传热和导热。
对流传热主要依赖于流体的流动特性,而导热则与纳米颗粒的导热性能以及其在流体中的分布密切相关。
纳米流体的高导热性主要归因于纳米颗粒的高导热性能以及其在流体中的良好分散性。
此外,微管道的尺寸、形状以及表面性质等也会对纳米流体的传热性能产生影响。
五、实验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为了研究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及传热特性,可以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实验方面,可以制备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纳米颗粒的纳米流体,并通过可视化实验装置观察其在微管道中的流动情况。
同时,可以利用热传导实验装置测量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传热性能。
数值模拟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流动及传热过程,进一步分析其流动与传热的机理。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纳米流体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微管道中的传热性能;其次,纳米颗粒的浓度、种类以及微管道的尺寸等因素对传热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最后,通过优化纳米流体的制备工艺和调整微管道的结构,可以实现更高效的传热过程。
碳纳米管材料导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硕f:学位论文或(0,m)时,手性角0=00,管壁柱面上碳六元环的两个C.C键垂直于管中心轴,此类CNT被称为“锯齿形CNT”,因为此时碳原子在管子圆周上的分布呈锯齿状;当月≠m≠0,00<口<300时,CNT的构型为螺旋型碳纳米管,螺旋型碳纳米管具有手性特征,所以被称为“手性CNT”,如图1.1所示。
以(117m)=(5,5)的扶手椅管为例,其结构如图1.1a)所示,其周长L=475a,直径d,=o.678nm。
该管的直径,与C60分子的直径(0.71nm)很接近,所以在该管两端均可置一c60半球,此C60半球的周长也呈扶手椅状,它是垂直于C60分子的五次对称轴一部分得到的。
(11,m)=(9,0)之字形纳米管的结构如图1-lb)所示,其周长L=9a。
直径dr=0.705nm。
在此管两端也可以罩上C60半球。
此半球的边沿也呈之字形,它是垂直于C60分子的三次对称轴平分得到。
图1—1c)所示的是(10,5)手性纳米管,其周长上=√175Ⅱ,直径dr=1.036nm,其两端可罩C…半球。
1.3.2双壁与多壁碳纳米管的结构模型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石墨片卷曲而成的管被称为DWCNTs或MWCNTs,如图1—3所示。
他们的层结构可能是同一fi,圆柱或是蛋卷状,还有可能是两者的混合性的结构。
DWCNTs与MWCNTs的结构比较复杂,不易确定。
图卜3双肇CNTFig.1-3Double—wallcarbonnanotube1.4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自1991年Iijima发现CNTs以来,已有数十种合成CNTs的方法问世,也发现一些新的转化途径…。
这些方法方法丰要包括以下几种:1.电弧法1993年,Tijima教授与IBM实验室的Bethune教授改进了电弧法,他们在阳极置入催化荆金属,在放电室器壁中发现了单层碳纳米管1101。
4华南理工大学硕E学位论文系在小的温度区域呈线性,这就导致电阻也有频率为2。
《多壁碳纳米管动力学行为的研究》范文
《多壁碳纳米管动力学行为的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以多壁碳纳米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动力学行为的深入研究,探讨了碳纳米管的力学、热学及电学性质。
通过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多壁碳纳米管在不同环境下的动态响应特性,为碳纳米管在纳米科技和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引言多壁碳纳米管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结构和优异性能的纳米材料,在材料科学、电子工程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动力学行为的研究对于理解碳纳米管的物理性质、优化其制备工艺以及拓展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性的研究,深入探讨多壁碳纳米管的动力学行为。
二、多壁碳纳米管的结构与性质多壁碳纳米管由多层同轴圆筒形石墨层构成,每层石墨具有六边形结构。
其独特的结构赋予了碳纳米管优异的力学、热学和电学性质。
在动力学行为的研究中,这些性质对于理解碳纳米管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动力学行为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多壁碳纳米管的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
模拟方法包括分子动力学模拟和量子力学计算,实验方法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够全面、系统地研究碳纳米管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
四、多壁碳纳米管的动力学行为研究1. 力学性质研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力学性能测试,我们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质,包括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
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而不发生破坏。
2. 热学性质研究:通过量子力学计算和热学性能测试,我们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的热学性质,包括热导率和热稳定性等。
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热导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够有效地传导热量并保持结构稳定。
3. 电学性质研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电学性能测试,我们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的电学性质。
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电导率和电学稳定性,可作为潜在的纳米电子器件材料。
五、结果与讨论通过系统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多壁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力学、热学和电学性质,其动力学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
纳米流体在换热器中的传热机理研究
纳米流体在换热器中的传热机理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换热器已经成为许多行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然而,由于传统换热器存在传热效率低和体积庞大等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新的材料和技术来改善换热器的传热性能。
纳米流体作为一种前沿材料,被广泛用于换热器中的传热机理研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纳米流体的基本特性。
纳米流体是由纳米颗粒悬浮在基础流体中形成的。
这些纳米颗粒具有很小的尺寸和大的比表面积,使其具有出色的热传导性能。
同时,由于纳米颗粒的存在,纳米流体还具有可控的流变性质,可以通过调节纳米颗粒的浓度和大小来改变纳米流体的黏度和密度。
这些特性使得纳米流体成为提高换热器传热性能的理想选择。
纳米流体在传热器中的传热机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由于纳米颗粒的热传导性能优越,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可以大大提高。
这意味着通过使用纳米流体作为传热介质,换热器可以更有效地将热量从一个介质传递到另一个介质中。
其次,纳米颗粒的存在可以增大流体的有效比表面积,进一步提高传热性能。
当流体与固体界面接触时,热量的传递主要发生在界面处。
而纳米颗粒的存在可以增加界面积,从而增加热量的传递面积,使传热更加高效。
第三,纳米流体的流变性质可以改善传热的对流传热机制。
由于纳米颗粒的存在,纳米流体的黏度比基础流体要大,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也会增加。
这种增加的摩擦力有助于将纳米流体更好地与换热器内的壁面接触,提高热量的传递效率。
除了以上几点,纳米流体在传热器中的应用还可以通过控制纳米颗粒的浓度和粒径来调节其性能。
例如,通过增加纳米颗粒的浓度,可以进一步提高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和黏度,从而增强换热性能。
同时,随着纳米颗粒大小的减小,纳米流体中颗粒的分布将更加均匀,提高了纳米流体在换热器中的稳定性和传热效果。
然而,纳米流体在换热器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纳米颗粒的悬浮稳定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纳米颗粒的表面能较高,纳米颗粒易于发生聚集现象,影响纳米流体的性能。
《2024年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范文
《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微纳科技的飞速发展,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研究已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
微管道作为一种微型化、高效率的传输系统,其内部纳米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特性直接关系到众多领域如微电子冷却、生物医疗、能源转换等的技术进步。
因此,深入探讨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及传热行为,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更具有广阔的实践意义。
二、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流动特性纳米流体,由于其高导热性、高稳定性等特性,在微管道中具有独特的流动行为。
在微尺度下,纳米流体的流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管道尺寸、流体性质、流速等。
研究显示,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与其粒径大小、形状及分布密切相关。
在微管道中,由于尺寸效应的存在,纳米粒子更容易与管道壁面发生相互作用,这直接影响到流体的流动状态。
研究方法上,我们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条件下的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流动进行深入研究。
模拟结果表明,在微尺度下,纳米流体的流动呈现出明显的层流特性,且随着流速的增加,流动逐渐趋于稳定。
同时,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到了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速度分布,以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三、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特性传热特性是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纳米流体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微管道的传热性能。
这主要是由于纳米粒子的高导热性以及其在流体中的布朗运动所引起的热传导增强效应。
我们通过实验和模拟的方法,对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流速和温度条件下,纳米流体的传热效率明显高于普通流体。
同时,我们还发现,纳米粒子的浓度对传热效率有显著影响,存在一个最优浓度使得传热性能达到最佳。
模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发现,并提供了更深入的机理分析。
四、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影响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的因素众多,包括管道尺寸、流体性质、流速、纳米粒子浓度等。
针对这些因素,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优化策略。
多壁碳纳米管
包 装 工 程第45卷 第1期 ·34·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4年1月收稿日期:2023-07-19 *通信作者多壁碳纳米管/水纳米流体的蓄冷特性研究张桐1,2,陈华1,2*,邓杨冲1,2(1.天津商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天津 300134;2.天津市制冷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34) 摘要:目的 探究多壁碳纳米管的浓度、管径以及超声声强对纳米流体的蓄冷特性和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
方法 将 5~12 nm 、10~20 nm 、20~30 nm 3种不同管径的多壁碳纳米管和质量分数为0.05%~0.2%的多壁碳纳米管分别制备成不同的纳米流体样品,并搭建试验台对样品进行蓄冷实验。
结果 在质量分数从0.05%变为0.2%时,纳米流体的平均过冷度减小了0.7 ℃,管径由20~30 nm 变至5~12 nm 时,平均过冷度下降了64.3%;1级超声声强使传热能力提高了5.3%,而4级超声声强使传热能力提高了7.8%。
结论 研究表明,多壁碳纳米管浓度的增加及管径的减小,可使纳米流体的换热能力增大,过冷度减小,超声声强对多壁碳纳米管/水纳米流体有强化传热作用。
关键词:纳米流体;相变蓄冷;多壁碳纳米管;超声;过冷度中图分类号:TK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24)01-0034-06 DOI :10.19554/ki.1001-3563.2024.01.005Cold Storage Characteristic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Water NanofluidsZHANG Tong 1,2, CHEN Hua 1,2*, DENG Yangchong 1,2(1.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 China2.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Tianjin 300134, China;)ABSTRACT: The work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concentration, diameter and ultrasonic intensity of carbon nanotubes on the cold storage characteristics and heat transfer properties of nanofluids. In this paper,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with three different tube diameters of 5-12 nm, 10-20 nm and 20-30 nm and 0.05%-0.2% mass fraction were prepared as different nanofluid samples, and a test rig was set up to conduct cold storage experiments on the samples. When the mass fraction changed from 0.05% to 0.2%, the average supercooling degree of the nanofluid decreased by 0.7 ℃. And when the tube diameter changed from 20-30 nm to 5-12 nm, the average supercooling degree decreased by 64.3%; the first-order ultrasonic intensity increased the heat transfer capacity by 5.3%, and the fourth-order ultrasonic intensity increased the heat transfer capacity by 7.8%.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carbon nanotubes mass fraction and the decrease of tube diameter, the heat transfer capacity of the nanofluid increase and the supercooling degree decrease. The ultrasonic intensity can enhance the heat transfer capacity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water nanofluids.KEY WORDS: nanofluid; phase change cold storage;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ultrasound; degree of supercooling节能与环保是能源利用领域中一项很重要的课题,最近,一种新型的环保节能技术正在受到广泛关注,那就是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来储存能量,实现蓄冷和蓄热[1]。
碳纳米管-水纳米流体重力热管传热性能研究
阿拉伯胶法和混酸法所得的纳米流体静置4个月后没有明显沉淀生成。
图2—3碳纳米管一水纳米流体试管内静置图像2.4.2混酸法碳纳米管一水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分析
用JEM一1200EX型高倍透镜对混酸处理的碳纳米管做了TEM透镜观察。
图2—4,图2—5分别为未经任何处理的碳纳米管和经混酸处理后的碳纳米管的TEM图像。
可以看出,未经处理的碳纳米管较长,在数十微米左右,并且杂乱无章的交织在一起,团聚程度明显,并含少量杂质,大多分布在管与管的交接处。
而经混酸处理后(图2—5)碳纳米管破碎成很短的小段,在数十纳米左右,长管的交织团聚状态相应消失,杂质的量也减少。
21
图2—4未经处理的碳纳米管图像
图2—5经混酸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图像
图2—6为质量浓度为1.3%的混酸法纳米流体中碳纳米管zeta电位与纳米流体PH值的函数关系图。
《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范文
《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微纳科技的飞速发展,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研究逐渐成为科研领域的热点。
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传热介质,因其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在微电子、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及传热机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纳米流体概述纳米流体,顾名思义,是以纳米尺度粒子为基础的流体。
这些纳米粒子通常具有高导热性、大比表面积等特点,能够显著提高流体的导热性能。
通过将纳米粒子添加到基础流体中,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纳米流体。
由于其优异的性能,纳米流体在微电子冷却、太阳能利用、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纳米粒子的性质、浓度、管道尺寸、流速等。
首先,纳米粒子的存在会改变流体的粘度、表面张力等物理性质,进而影响流动特性。
其次,管道尺寸对流动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在微尺度下,流体与管道壁面的相互作用增强,流动表现出明显的层流和湍流特性。
此外,流速也是影响流动特性的重要因素,高流速下纳米流体的流动更加稳定。
四、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机制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机制涉及流体与管道壁面的热量传递、纳米粒子的导热作用以及流体内部的湍流扩散等因素。
首先,纳米粒子的高导热性使得流体内部热量传递更加迅速。
其次,在微尺度下,流体与管道壁面的热量传递效率显著提高,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传热性能。
此外,湍流扩散也有助于增强流体内的热量传递。
这些传热机制共同作用,使得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具有优异的传热性能。
五、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为了深入探究微管道中纳米流体的流动及传热特性,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是两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主要通过搭建实验平台,观察和分析纳米流体在微管道中的流动及传热现象。
数值模拟则借助计算机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对纳米流体的流动及传热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壁碳纳米管-水纳米流体导热机理及重力热管实验研究吴晗;杨峻【摘要】在考虑了纳米层的情况下对原有的Xue导热模型进行改进,研究多壁碳纳米管-水纳米流体的热传导性能,推导出纳米流体导热公式并将纳米流体运用到碳钢重力热管中,在不同质量分数下对单管传热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层的存在提高了有效热导率;在相同条件下质量分数2%的多壁碳纳米管-水纳米流体重力热管传热性能最好,传热系数比普通水重力热管最大提高了40%.%An improved model of thermal conduction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deionized water (MWCNTs-DW) nanofluids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Xue model by considering interfacial nanolayer, analyzing heat conduction, derivat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MWCNTs-DW nanofluids and applyingMWCNTs-DW nanofluids to the research of heat transfer in gravity heat pipe. Different mass fraction of nanofluids gravity heat pipe are prepared and investigated using the nanofluid as the work liquid and the carbon steel pipe as material.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terface nanolayer increases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 mass fraction of 2% is best performance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nanofluids gravity heat pipe increases by 40% to the max than that of the base fluid water.【期刊名称】《化工学报》【年(卷),期】2017(068)006【总页数】6页(P2315-2320)【关键词】纳米粒子;纳米流体;热传导;重力热管;传热【作者】吴晗;杨峻【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1816;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18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24纳米流体[1]作为一种新型高导热介质而得到广泛应用。
纳米流体的较高的导热能力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并从不同角度探究导热机理,截至目前研究角度主要为悬浮液的特性[2-4]、纳米颗粒布朗运动[5-7]、纳米颗粒的团聚[8-9]、纳米层[10-12]等,由于纳米流体的导热机理复杂,对其研究者众多,到目前还没有确切结论。
近些年将纳米流体运用于热管传热也成为研究方向之一,其中重力热管由于制造方便、成本低廉、传热良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余热回收[13]、空调制冷[14]、电子散热[15]等传热设备中,且通过在重力热管中添加纳米颗粒,有显著发现。
郭广亮等[16]使用多壁碳纳米管-水纳米流体代替水后,热管临界热通量比原来最大提高了120%。
宫玉英等[17]使用SiO2-水纳米流体改进水重力热管,发现改进后的热管传热性能比普通水重力热管提高了1.35~1.70倍。
Noie等[18]使用Al2O3-水纳米流体在体积浓度为1%~3%时研究重力热管传热性能,发现纳米流体重力热管相对于普通水重力热管管壁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传热效率提高了14.7%。
纳米颗粒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热管传热性能,效果可观。
然而目前将纳米流体应用于重力热管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此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19]。
纳米颗粒一般有金属粒子、氧化物粒子、碳化物粒子、多壁碳纳米管等,其中多壁碳纳米管由于优越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及较高的导热能力而比其他纳米颗粒具有更大的强化传热潜力[20-21]。
本文选取多壁碳纳米管为研究对象,水为基液,模型简化之后从纳米层的角度研究纳米流体导热机理,并运用到重力热管中进行单管传热性能实验研究,掌握换热规律,为余热回收及其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1.1 模型建立和公式推导考虑到多壁碳纳米管的形状和纳米层的存在,为研究方便将多壁碳纳米管简化为半径rp、高度为H的细长圆柱,纳米层为包裹在圆柱体外的同心圆柱,纳米层厚度为δ(图1),忽略各壁面间影响。
根据Xue[22]导热模型,在不考虑纳米层时纳米流体有效热导率为由于纳米层的存在引起体积分数和固相热导率的变化,使用等效体积分数φe和等效固相热导率kpe分别代替φ和kp。
等效体积分数φe的计算式中,n为单位体积的颗粒数目;β=1+δ/rp。
为计算等效固相热导率kpe,作出如下假设:①纳米流体的浓度比较低,颗粒相互之间的作用效果忽略不计;②温度场连续;③温度场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为方便求解建立二维平面的柱坐标系,平面任意一点P的坐标为(r, θ),假设温度场T方向如图2所示。
平面上点P温度T的拉普拉斯方程为利用T(r, θ)= T(r, −θ),T(r, θ)= T(r, θ+2π)得出该拉普拉斯方程温度方程的通解为:当0≤r<rp时当rp≤r<rp+δ时其中,A、B、C为常数,在纳米层和纳米颗粒交界处温度和热通量分别对应相等,则联立式(4)~式(7)求得将式(8)、式(9)代入到式(4)、式(5)中求出温度T沿x方向上的温度梯度式(11)中r取同心圆环平均直径,即式中,。
由热导率定义得出式中,〈qx〉、〈Tx〉分别为平均热通量和平均温度梯度,φl为纳米层的体积分数,由式(2)推出φl=(β2−1)φ,将式(10)、式(12)代入式(13)推出其中α=ββ1,α1=β+β1,α2=β−β1。
对于纳米层热导率的计算,假设纳米层随着半径呈线性变化,利用等效热阻法求出kl当考虑纳米层存在有效热导率为1.2 分析讨论经研究发现纳米层厚度约为1 nm[23-25],在此基础上研究纳米层对有效热导率的影响。
影响多壁碳纳米管导热的因素较多,研究计算方法也有很多种[26-29],本研究在室温T=300 K情况下进行讨论,根据研究结果[27]选取kp=3000 W·m-1·K-1,kf=0.6 W·m−1·K−1,并做出在不同半径和体积分数下有效热导率和基液的比值曲线,并和原Xue模型结果对比(图3)。
由图3可知改进后的模型增加了有效热导率,有效热导率和体积分数大致呈线性关系,多壁碳纳米管半径越小有效热导率越大,图中有效热导率比Xue模型增加了0.3%~5%,由此可知纳米层的存在对纳米流体导热性能提高有重要影响。
将多壁碳纳米管-水纳米流体运用于重力热管实验,在一定充液量下研究不同的质量分数的多壁碳纳米管-水纳米流体重力热管传热性能并和普通水重力热管对比,得出最佳浓度配比。
2.1 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重力热管采用碳钢制成,外径25 mm,壁厚2.5 mm,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分别设定为500、150、600 mm,本实验采用强制对流冷却并在冷凝段焊接有长500 mm,外径45 mm,壁厚2.5 mm的水套,通过冷却水在水套内的流动来冷却热管。
温度测量采用T型热电偶,其中蒸发段布置3对,绝热段布置2对,冷凝段布置2 对。
热电偶的测量点分布如图5所示。
纳米工质使用直接购置的多壁碳纳米管,具体规格见表1,分别用两步法配制质量分数为0.5%、1%、1.5%、2%、2.5%的纳米流体,并用超声波破碎仪振荡3 h,热管充液量为120 ml并采用加热排气法排成真空制成重力热管,蒸发段用电炉加热,设定炉膛温度300℃,进出的冷却水流量为0.2 L·min−1,为防止冷凝段空气对流引起的散热采用保温棉将冷凝段包裹,同时为增强对比将一定质量分数的多壁碳纳米管-水纳米流体重力热管和相同规格与充液量的水重力热管同时放入炉膛里进行实验,待系统稳定后分别记录进出水的温度和热管管壁热电偶读数。
2.2 实验结果分析利用传热公式得出单管传热系数为其中式中,c为水的比热容;m为水的质量流量;Ti、To为冷却水进出温度;、为蒸发段和冷凝段的平均温度;D为热管外径;L为热管长度。
并作出不同质量分数下重力热管壁温分布、传输功率、单管传热系数曲线,如图6~图8所示。
由图6得出在相同的条件下,多壁碳纳米管-水纳米流体重力热管和水重力热管的绝热段和冷凝段的温度基本相等,在蒸发段质量分数0.5%、1%、1.5%、2%的多壁碳纳米管-水重力热管平均壁温比水重力热管分别降低了3、8、10、12℃,质量分数2.5%的平均壁温比水重力热管升高了2℃;图7中质量分数0.5%、1%、1.5%、2%多壁碳纳米管-水纳米流体重力热管传输功率相对水重力热管分别提高了3%~6%、6%~10%、10%~13%、12%~17%,质量分数2.5%的降低了2%~5.5%;图8中质量分数0.5%、1%、1.5%、2%多壁碳纳米管-水纳米流体重力热管传热系数比水重力热管分别提高了5%~11%、20%~25%、30%~35%、35%~40%,质量分数2.5%的传热系数比水重力热管降低6%~12%。
本实验单管传热性能ω=2%> ω=1.5%> ω=1%> ω=0.5%> 水重力热管>ω=2.5%。
本实验对一定范围浓度的纳米流体强化重力热管传热进行分析,当蒸发段加热时,热管工质在管内液池处于核态沸腾,大量的多壁碳纳米颗粒吸附在管壁上。
当纳米颗粒的粒径大于液体均质成核的临界半径时[30],纳米颗粒促进了流体内的气泡成核,增加了气化并产生了密度比水大很多的气泡,又由于布朗运动增加了扰动并迅速带走气泡,降低了液膜热阻从而强化传热;当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纳米颗粒发生团聚降低了扰动程度,过高的浓度又使得流动阻力变大增加了蒸发段热阻,从而出现传热系数迅速降低的现象。
(1)在考虑了纳米层情况下,改进后的模型增加了多壁碳纳米管-水纳米流体的热导率;一定体积分数下,多壁碳纳米管半径越小,有效热导率越大。
(2)不同质量分数下的单管实验中,多壁碳纳米管质量分数0.5%、1%、1.5%、2%时的重力热管相对水重力热管强化了传热,质量分数2.5%时传热性能变差。